时间:2023-02-27 11:08:12
导语:在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艺术多元综合空间形态
引言
景观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门艺术设计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以塑造建筑物外部空间艺术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它所蕴含的内容涉及到美术、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领域,景观艺术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
就景观艺术设计本身来讲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子系统;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为代表的空间形态设计。其中以建筑、雕塑、绿化、美术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可称为景观艺术设计,后者可称为室内艺术设计,这两者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最为迅速的两翼。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景观艺术设计是以塑造建筑外部的空间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
一、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
作为塑造建筑外部空间视觉形象的景观艺术设计,有其不同于一般艺术与设计的特性。
艺术与设计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同一概念的问题。艺术,按照我们今天的解释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设计源于英语“design”的外来语,这个词在英语中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同时包括了汉语设计、策划、企图、思考、创造、标记、构思、描绘、制图、塑造、图样、图案、模式、造型、工艺、装饰等多重涵义。在“design”中除了汉语“设计”的基本涵义外,“艺术”一词的涵义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目前所形成的“艺术设计”词组是一种折衷的办法,其目的是满足公众理解上的需要。
景观艺术设计的产生,完全是现代化的结果,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有1/3的人生活在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快速的交通工具、迅捷的通讯方式、拥挤的街道、密如蚁群的人流、比肩继踵的高楼大厦。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速度骤然加快,国际化和民族化共处,统一、多元成为我们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谐完整的艺术形式作为这个多元化时代必须遵守的设计原则,已成为衡定艺术与设计质量的标准。直观醒目、对比强烈、快节奏富于变化而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艺术与设计成为设计家追求的目标。景观艺术设计就是艺术与设计的各门类在现代化的环境中,经过痛苦磨合从而融会贯通后产生的综合艺术设计类型,由此可见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1、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物、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所以设计上的综合性将直接构成对受众人的心理、行为及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2、景观艺术设计的开放性
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景观艺术必定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有公众参与批评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公共性的场所往往是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如城市中的广场及绿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外部空间,在这里人与人相互交流,在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人自身存在的价值。优秀的广场和绿地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纽带,在提升城市品格、提高居民审美情趣方面,有着其它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任何区域中的景观艺术开放性是必须的,无论是在整体规划上,还是在景观造型上,都应具有现代人认同的艺术空间形态,并使这种形态折射出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
3、景观艺术设计的民众性
特定区域的文化,影响着特定区域的民众,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建设,优秀的城市景观又反过来影响及感染民众的行为及心理。民众对城市环境的行为举止体现出人对所见所闻对环境的解释,对环境的感觉、信念与判断。建筑、城市、景观等构成一种长期传承的深厚的文化因素,在传播过程中被人接受并转化为民众的审美情趣,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民族、不同、不同的社会层次的人在同一环境中以相似的或不同的方式行事,而他们的行为又与对环境的知觉、认识、态度和价值观相关。作为公共环境中的景物,应具有与公众产生交流的特性,它不是完全独立的作品,而是具有公众对作品的可及性、参与性,它应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体现。因此,景观艺术设计应强调民众审美的公共性,在造型、色彩、体量、材料的运用中,将大众的审美心理、大众的物质需求作为基点考虑,使设计的景观艺术雅俗共赏,与民众产生亲和性。
4、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
由于受自然、区域及不同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环境空间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空间形态,由此产生了不同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及社会景观,这种特定区域的景观综合体,要求景观艺术设计应呈现出既综合多元又独特鲜明的景观风格,独特鲜明的艺术景观能唤起民众情感的激荡,留下深刻的记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与鲜明个性的追求。
5、景观艺术设计的延续性
城市是历史的延续,既有“历时性”又有“共时性”,“历时性”即城市的构成,有一种历史的过程与先后顺序,以历史的遗存给人以自然、亲切、丰富而不刻意的印象。所谓“共时性”,即城市的建筑、景观设施,无论古代、近代、现代都在同一时空中,在“四维空间”中作为共存的事物呈现,有一种相互匹配、兼容、协调的关系,作为历时性的纵向脉络与共时性的横向关系相辅相成。只要增补适当、珍视历史遗存,将会形成独特的有文脉和现代的人文特色景观。
二、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科理念
理念是哲学思想的体现,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科理念就是在以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内涵,注意人文关怀,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区域特色,综合城市整体规划各个层面的关系的学科观念。
1生态意识与景观艺术设计
今日的城市生态已不仅仅是一只口号,而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科技的文明、自动化的大生产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人口集中于都市、公害、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使得环境品质逐渐降低,生存环境受到恶化的威胁,带给现代人许多的烦恼、恐慌和无穷的祸害,无不反映出城市生态的失衡。从广义上理解,城市生态指的是人是否适宜生存,能否得到方便与安宁,能否保持生机、健康与发展。现在提出的“山水城市”、“田园城市”便是人们反思后对城市的一种现代文明的追求。
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环境学关注较早,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植物学家特罗尔便提出了城市建设的“景观生态学”观念:城市建设的景观是由所处的地段上的自然生态群落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关系构成,人们面对的地形地貌、物产物侯、生态群落都综合地加入到生态景观的系统中。城市环境中的一切风景、建筑、环境设施都要考虑影响环境变化的各种生态因素与环境因素,将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意义的城市生态观。
作为环境设计系统的景观艺术设计,必然要融入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之中,使其成为展现当今生态城市建设文明的标志。在塑造建筑外部空间视觉形象上可将景观艺术设计与生态意识理解成几个方面,(1)由片断引起联想,如仿生设计产生对自然的联想,(2)微缩景观中窥视自然,如环境产品与自然的融合,(3)画中欣赏自然,即虚拟自然,构成人们视觉心理上的自然回归等。
2人文关怀与景观艺术设计
要研究公共环境,改善城市景观,首先就需研究环境中进行活动的主体——人及人的需求。因为人们的行为表现正是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对环境的要求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适应生存,即环境舒适、设备齐全、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这是环境设计中的物质层面,也是景观艺术设计的本质体现。二是体验美感,即景观艺术设计中的种种艺术语言、形式、手法等相互的关系所形成的审美意趣。其造型、色彩、空间位置、材料、肌理等包含着人的知觉与情感的信息,使人在活动中得到各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享受,这是景观艺术设计中的精神层面。
人在文化的环境中有各种心理的表现,其主要有两类:内心活动和行为活动。内心活动是指对所见所闻的景观的态度与信念,即对它的解释。行为活动是指人们在环境中的动作行为,这与它们对景观的知觉、认识、态度和价值观有关,所以环境心理学与景观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景观艺术及设施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结合时,当人们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如表现自我、思想交流、文化共享等)得到积极反映时,景观艺术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美,当景观艺术从单体向群体发展,科技的进步又为群体的发展提供了各种选择的可能时,这种整体性的艺术设计便确保了景观环境中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实现。
因此,人们各种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差异,促使景观设施也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机能与性格,如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才能在物的功能中给予充分的体现。由于是公共环境,不同的行为方式往往造成对公共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寻找合理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恰恰是设计的错位导致人们不文明行为的产生,人们在公共环境中通过听、看、摸、闻所产生的各种感觉体验,随之演变为满意、厌恶、愉快、愤慨等心理因素。美好的空间环境是人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唤起人们更多的爱心。所以,对人的关注,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包括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尊重,无疑是城市公共环境有序的保证。
3文脉传承与景观艺术设计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都是建立在对历史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就首将历史环境的价值归纳为:
(1)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2)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3)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化,(4)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5)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任务。以上五个方面是世界各国对待历史环境的共识,特别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与地方来说,更应加重视。
现实的社会文化并非历史文化的再现与重演,历史传承的发展必定在新的结合点上达到新的综合。环境的创造与设计既不能脱离前人和原有的人文环境去凭空架构,也不能简单的重复过去,只有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延续文脉的过程中加以发展。
现代科技越发展就越需要珍惜历史文化的价值对环境的渗透,其依据正是来自人类文化的积淀。人的视觉或经验常常选择性地对某个地区的人文社会的动态景观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通过城市景观,以其特制构成产生独特的魅力。人类从早期的安全需要到后来的文化需求,促使城市的形成。城市提供大量的信息及各种活动,满足人们对文化、知识、宗教、民俗的追求与渴望,每个城市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将各种社会因素积淀形成文化,变为人们头脑中的记忆,成为可看、可触摸、可回味的符号,这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也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物化。
4区域特色与景观艺术设计
城市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个有意义的领域圈的集聚,即一个个因血缘、地缘、商业、政治、社区、文化等关系组成的有生命力的生活圈,如老城区、高校聚集区、高科技区、经济开发区、繁华商业区等,促使城市向网状的、多中心的结构发展,形成多样化的城市区域风貌,在这些区域中有其内在的、精神上与视觉上的性格指向,而景观艺术设计正成为这种性格指向的视觉焦点。根据各个不同区域特色确定其文化氛围,有的以历史为主线,突出传统,有的区域求新,突出现代感,整个城市既有总的特色,又有各区域的风格,特别是文化上的识别性,在为市民提供不同需求服务的同时,为创立区域特色打下基础,忽视城市中各区域的特点,或不管该区域中人文与自然的环境,该区域中使用群体的性格、爱好及行为特点,以统一的“单元”模式加以固定,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反感。因地制宜的设计与该区域文化、建筑语汇相适应的、有个性的景观艺术,不仅会丰富城市形象,而且更是开放性、多元化文化价值的体现。它体现了人与环境的互动、人文活动与人文关怀。因此,景观艺术必须符合特定区域环境的整体风格,并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空间布局,成为区域环境的有机部分,才是创造区域景观艺术特色的关键。
5整体规划与景观艺术设计
环境景观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物象,它与城市的整体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从事景观艺术设计必须设想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的方向,一方面城市遵循既定的规划进行工作,保证城市发展的有序性、连续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城市必须考虑灵活的原则,寻找各种手段,采用各种方法设计出适合时展的城市各种物质形态,以满足都市人多样化的需求。景观艺术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具有上述两方面的特征,是城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补充与完善,所以充分认识景观的作用,才能在整体规划中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并为不同的设计方案提供弹性的空间。使有个性的设计作品不断问世,以丰富城市景观。城市中的景观艺术设计往往有三类情况:(1)总体规划。在新建街道、广场绿地时,对周边的建筑与环境进行统一考虑,以确立街道、广场绿地上各种景观的空间形态。(2)城市老区景观的规划改造,对原有的街道、建筑、景观等区域进行整体的更新设计,在保护原有历史面貌的基础上进行的增添与更新。(3)对已成型景观的增补设计,即在现有的街道、广场绿地上使环境设施更加多样化、丰富化,适应新的功能要求,使整个场所更加充满活力。
我国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的普及教育,对于更高层次的人文教育与公共环境意识的教育非常之缺,导致在城市景观艺术建设中许多的不协调现象,如盲目追求时尚,对环境设施不加分析与选择的运用,只从部门利益出发等等,由于在设计上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对城市整体风貌构架的理解和认识,有些城市景观反而造成负面的影响,形成与城市整体的不协调,由于缺乏对城市自身特色的认识与价值的肯定,对体现民族文化的环境缺乏保护,甚至对原有人文景观进行“毁灭性建设”,只图眼前利益,一味追求高、精、尖,使环境设施成为缺乏个性的“通用环境标准件”。景观艺术设计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只有服务于整体,才能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已不是某种停留在表现个人创意的最初层面上的艺术,亦即是视景观为一种资源,并依据自然、生态、社会与行为等科学的原则从事规划与设计,使人与景观艺术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并符合人类对于精神上、生理健康上与福利上的基本需求。通过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参与程序来创作融合于特定公共环境的艺术作品,并以此来提升、陶冶或丰富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的艺术。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充分控制人们生活环境品质的设计过程,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郑曙旸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曹瑞忻汤重喜景观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洪得娟景观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包林艺术何以公共[J]装饰20036—7
(5)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注:本文发表在《装饰》2005年第3期
作者:郑阳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0631-5688890
Theconceptoflandscapedesign
ZhengYang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AT89C52为核心的无线式智能防盗报警系统,它具有8路无线防区,当有人非法进入防区,防区的传感器会发出信号无线传送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就会发出警报;这个系统带有键盘,可以使用键盘进行各种操作以满足大部分保安和报警需要。
关键词:AT89C52无线智能报警系统
Abstract
ThepaperintroducesawirelesssecuritysystemthatisbasedonAT89C52.Ithas8wirelessblocks.Ifintrudersbreakintoablock,thesensoroftheblockwilltransmitasignaltotheMicroControllerUnit.AtthesametimetheMicroControllerUnitwillmakeanalarmsound.Thewirelesssecuritysystemhasakeyboard,whichenablesonetoprocesskindsofoperationtosaveone''''svaluablepropertiesfromanykindsofharms.
Keywords:AT89C52,wireless,securitysystem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但是,当人们在享受先进的人类文明时,如果意外事件突然发生,比如发生火灾、入室盗窃、突发疾病等等,往往会给人们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因此,人们有必要对诸如此类事件进行防范。
安全防范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安全防范意识愈来愈深入人心。现在人们采用高科技技术对火灾、盗窃、紧急求救等可能发生的会造成财产损失和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事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有险情就会发出警报,有时还可以采取应急措施来排除隐患。现在已出现很多种类的报警器或报警系统,比如汽车报警器、家用报警器、公共场所报警器等,近来又出现了智能楼宇和小区集控系统,前面的几种报警器功能比较单一,属于早期的产品,而后者的系统复杂,功能强大,科技含量很高,但价格不菲。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想设计一种实用性好、适用广泛、可靠性高,能满足大部分保安和报警需要,同时又具有可扩展性的报警系统。根据导师的分配,我负责完成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
二.报警系统功能介绍
*防盗、防火、防毒气多功能集于一体
*8路无线防区
*使用键盘进行各种操作
*具备防区总设和撤防方式
*具有密码设定和修改功能
*报警响应时间可编程
*14位8组电话号码存贮功能
*自动电话拨号
三.智能无线报警系统概述
一个报警系统是由传感器、微控制器、报警单元和指示装置等部分构成。传感器感知报警信息的变化,微控制器则对从传感器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用户设置的报警参数来做出合理的处理,通过报警单元和指示装置告知用户。
1.传感器
传感器是整个报警系统的"触觉",如果没有传感器或者传感器失灵,则报警系统就无法检测报警源的信息,也就无法做出任何报警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感器是现代智能报警器的"眼睛",传感器的种类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报警器的类别和性能。
专门用做报警传感器的传感器有:红外线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离子烟雾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等。其中红外线传感器用来探测人体移动、声波传感器则探测玻璃破碎时发出的声音,通过这两种传感器可以感知有无非法入室。当报警器装备了它们后就具有了防盗、防劫功能;离子烟雾传感器则是用来探测烟雾的浓度,在发生火灾前或火灾时总会有烟雾产生,因此离子传感器被用做火灾报警传感器;而气敏传感器则是用来探测有毒有害气体(煤气、一氧化碳、汽油蒸汽等等)的浓度,如果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超标,则会造成及其严重的后果,所以现代的智能报警系统少不了气敏传感器。
以上只列出了四种常见用在报警系统中的传感器,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2.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MicroControlUnit简称MCU)主要用于控制领域,用于实现各种测试和控制功能。MCU是现代所有智能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按照人们预先设计的顺序和方法对事件进行连续不断地判断处理。微控制器已经成为目前高科技产品的控制处理中心,虽然它只能程序式工作,不懂得随机应变,但如果我们设计出完善、可靠的程序,则它就会做得"天衣无缝",完全胜任一个控制和决策者,值得一提的是它可以时刻工作,而不知疲倦,因此它很适合用在实时监控系统中。
报警系统是个实时系统,它需要对各种报警源信息进行实时判断和处理,同时它还要对各种事件和用户参数进行综合处理,以满足各种不同场合不同用户的需要,如果一个报警系统没有微控制器,就如同于一个人没有了大脑,因此好的报警系统得拥有性能优异的微控制器,拥有微控制器的报警系统就可以成为自动的和智能的报警系统。
3.报警和指示
报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出现危急情况之前或之时给人们以告示、提醒或根据用户所设定的处理方法和步骤进行自动应急处理,以至达到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或减少发生意外情况时造成的损失。报警和指示是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传感器、微控制器构成了报警系统的三个最基础的要素,传感器是"眼睛",微控制器是"大脑",而报警和指示就是"手和脚的行动",它可以向人们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各报警器的信息,当有报警情况时还可以响应从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做出相应的各种报警行为。
4.键盘控制面板
键盘是实现人机对话的一种重要输入方式,在各种智能仪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用键盘向微控制器输入数据或对程序的进程进行管理。用户通过对键盘进行某些操作,设定报警系统具有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功能,使得报警系统更加富有人性化、智能化。报警系统可能还有很多单元部分,这里只讲了其中重要的部分。
目录
摘要2
一.前言3
二.报警系统功能介绍3
三.智能无线报警系统概述3
1.传感器3
2.微控制器4
3.报警和指示4
4.键盘控制面板4
四.硬件设计5
1.防盗、防火灾等方面的设计5
2.微控制器的选择6
3.报警和显示设计6
4.键盘设计6
5.器件介绍7
1.89C527
2.24C028
3.HT-12E9
6.系统电路10
1.无线信号发送电路10
2.无线信号接收电路11
3.数据存储电路12
4.双音多频拨号电路16
五.软件设计16
1.主程序16
2.键盘扫描和键值处理18
3、无线报警信号接收程序19
4、双音多频拨号原理20
六.系统设计的实现过程23
七.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3
八总结与体会24
九.结束语24
十.参考文献25
十一.附录26
十一.附录
(一)、键盘操作说明
1、开始按下"*"键后,蜂鸣器发出一短促键声,表示主机认为键盘操作开始。
2、密码输入当按下"*"键后,若设有用户密码,则接着输入密码(1-6位阿拉伯数字),然后按"#"键确认,若输入密码正确,则蜂鸣器在按下"#"键后发出一短促键声,否则发出两声短促键声。如输入错误则须重新输入密码。
3、设置要对系统工作参数进行设置,则需在输入密码后按"设置"键,之后可以进行下述操作。
(1)、区域设置按"1",接着输入"1"到"15"的区域号。
(2)、防区总设防/撤防设置按"2",接着按"设/撤"键对报警系统的设防和不设防状态进行设置,设防时总设/撤指示灯亮。
(3)、各防点设防/撤防设置按"3",对各报警源进行单独的设防和不设防进行设置。
(4)、密码修改按"4",修改方法:新密码+"#"+新密码+"#",如果两次输入的新密码不相同,则将保留旧密码。
(5)、故障检查按"5",此时有故障的防区点指示灯会闪烁,表示该防点探头出故障,需要进行检修。
(6)、清报警和故障信息"6"+"#"+"6"+"#",使用此功能后,主机将清除此前的报警信息和故障信息。
(7)、报警延时时间设置按"7",可以在1-9分钟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8)、电话号码设置按"8",可以输入8组电话号码,每组电话号码允许最大16长度,不足16位的按实践长度输入即可。
(9)、遥控方式设置按"9",可对4路遥控器进行遥控方式设置,此设置提高了用户使用遥控器的灵活性。
4、"#"键可以退出各功能
一、社会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进行了具有社会管理性质的工作,但并未形成与之相应的理论。解放初期,为稳定全国社会生活秩序,我国政府结合社会的发展曾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调动一切资源完成了工业化体系的建设。1979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促使整个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形成有序的社会管理局面,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从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住房、城乡关系等领域,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涉及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管理体系。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管理在我国具体而言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优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的政府“全能”的一种社会管理体制,改变了以前旧中国社会分散的状况;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是以国体为单位的经济基础体制;城市人员社会管理是以街道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四基础管理体制是以单位制度、户籍制度、职业身份制度和档案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流动管理。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我国在非常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这种社会管理体制也存在固有的缺点,一是所有就业社会人员都由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单位所管理与控制,不利于社会的正常流动,使社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制度的不断变迁。二是政府直接管理经济和社会,成为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全能型政府,不但行政管理成本很高,而且在把一切权力集中到政府的同时,也把一切责任都集中到政府,社会自身缺乏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机制;这种巨大社会变迁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波及之广、影响之深、势头之猛,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是罕见的。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在许多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社会变化的挑战,为此对于社会管理的研究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正在逐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社会管理的定义
如对于什么是“社会管理”,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学者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学界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了不同解答,对社会管理概念形成了不同的定义,总体而言,国内学者主要从三个层面对社会管理做出了界定,第一种界定从国家管理角度看,有学者将社会管理定义为:国家通过自己的权力机关或授权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等行为,它是政府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管理行为。第二种界定从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界定社会管理的内涵,认为它实际上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杜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过程。以上两种对社会管理的定义突出了国家、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但从社会实践角度看,其定义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社会管理涉及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实施社会管理的主体也不应局限于国家和政府层面,其次在这种概念定义下国家作为唯一主体凸显的是国家、政府行政管理式的“硬”管理模式,而忽视了国家及各社会管理主体的引导作用。第三类社会管理的定义区分了广义的社会管理和狭义的社会管理,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较前两种定义,第三种定义中社会管理的主体包括了社会成员组成的专门机构,但与前两类定义相同的是,该类定义依然强调社会管理的管理监督方面,而忽视了社会管理中的引导、调节等“软”管理,而且广义和狭义之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实际上,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第三种定义突出价值诉求和管理目标但没有指出社会管理的内容。基于以上对社会管理概念的分析和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考量,我们可以把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规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控制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公正、对应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稳定。这七条既是我们所理解的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现阶段社会管理所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保护、维护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这是一个价值尺度,没有社会公正,协调利益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就谈不上。没有社会公正,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就难以化解。只有在规范行为、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保持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的目的。基于以上考量,我们可以把社会管理界定为:在一定的共同价值和规章制度下,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防范社会风险,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管理活动。通过这个界定试图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管理的概念和范围,二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三是社会管理的目标。
三、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的概念区分
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缺乏相对独立的概念和明确的研究范围,通过上述三种社会管理的概念分析,不难看出其与公共管理的概念是十分相似的,而社会管理未来必将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甚至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这就势必应与其他相似学科进行区分,在现阶段社会管理与公共管理概念相区分是十分必要的,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与社会管理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二者的相似性在于:(1)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强调社会公平,同样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上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和谐发展。(2)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只限于政府也包含了各类社会组织,同样社会管理的主体也应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国家、各级政府、各类社会组织也应包含各类民间组织,市民团体等各类组织参与其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计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使其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
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另外,现代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很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水体
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呈现另一种境界。
颜色背景的设计是最为简单的,但同时也是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的,因为相对于图片背景来说,它有无与伦比的显示速度上的优势。在网页文件中,一般通过<body>标签来指定页面的颜色背景,其HTML语法为:
<bodybgcolor="color">
其中的"color"表示不同的颜色,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颜色表示方法,比较常用的有直接用颜色的英文名称,如blue、yellow、black等等,还可以用颜色的十六进制表示方法,如#0000FF、#FFFF00、#000000等等,此外还可以用百分比值法和整数法,其效果都是一样的。
颜色背景虽然比较简单,但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注意,如要根据不同的页面内容设计背景颜色的冷暖状态,要根据页面的编排设计背景颜色与页面内容的最佳视觉搭配等等。
2.沙纹背景
沙纹背景其实属于图片背景的范畴,它的主要特点是整个页面的背景可以看作是局部背景的反复重排,在这类背景中以沙纹状的背景是为常见,所以我们将其统称为沙纹背景。
初学主页制作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试图把自己的照片作为页面的背景是,却发现浏览器上显示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照片,而是同一照片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反复排列。这就是浏览器处理图片背景时的规律方法,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用一小块图片作为页面背景,让它自动在页面上重复排列,铺满整个页面,从而使网页的体积大大减小。
读者到现在恐怕都已经知道了沙纹背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就是找一个小的图片,越小越好,但注意要使最后的背景看起来要像一个整体,而不是若干图片的堆砌。其实现的HTML语法如下:
<bodybackground="picture">
其中的"picture"表示背景图片的URL路径。
3.条状背景
条状背景与沙纹背景是比较相似的,它适用于页面背景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看是重复排列的,而在另一方向上看则是没有规律的。它也是利用浏览器对图片背景的自动重复排列,与沙纹背景所不同的是它只让图片在一个方向上重复排列。
以在竖直方向上排列为例,首先用图像处理软件做一个从左到右为蓝白渐变的水平条状图片,其长度与页面的宽度相当。也通过
<bodybackground="picture">
将其设为页面背景,经浏览器显示后,就成为整个页面从左到右蓝白渐变的分栏颜色背景。当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实现条状背景在水平方向上的重复排列。
4.照片背景
把自己或朋友的照片作为页面的背景让大家看到,是有点令人激动的事情,但浏览器对图片的自动重复排列却使这一愿望难以实现。怎么办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里我们用上一点简单的CSS。在网页文件的<head>……</head>之间加入下面的CSS语句:
<styletype="text/css"><!--body{background-image:url(myphoto.jpg);background-repeat:no-repeat;background-attachment:fixed;background-position:50%50%}--></style>
这样,在网页页面中,就可以看到你的照片位于页面的正中间,而且在拉动浏览器窗口的滚动条时,照片仍然位于页面的正中间而不随页面内容一起滚动。如果你觉得照片位于页面的正中间不满意,你也可以随意地调整它在页面中的位置,只需要调整"background-position"的值就可以了。5.复合背景
如果你在练习上面的“照片背景”时“不小心”也设置了<body>标签里的颜色背景,那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背景还起作用吗?对,你能看到你的照片浮于你设的颜色背景之上,二者能够同时正常地显示出来。这就是复合背景的魅力,更为吸引人的是,当你所设置的图片背景因为某种不可知的因素而不能正常显示的时候,浏览器能够自动用你所设置的颜色背景取而代之。它的设计方法,就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6.局部背景
前面我们所说的背景都是整个页面的背景,能不能在页面上为某个局部的内容设置属于它自己的背景呢?回答是肯定的。
最为常见的是在表格的设计当中,我们可以为表格设置一个不同于页面的背景,甚至在不同的表格单元中,我们也可以设置各个表格单元自己的背景。请看下面这个表格例子:
<tableborder="1"width="240"height="101"bgcolor="#C0C0C0">
<tr>
<tdwidth="80"height="46"bgcolor="#00FFFF"></td>
<tdwidth="80"height="46"></td><tdwidth="80"height="46"bgcolor="#00FF00"></td>
</tr>
<tr>
<tdwidth="80"height="47"bgcolor="#FFFF00"></td>
<tdwidth="80"height="47"bgcolor="#FF0000"></td>
<tdwidth="80"height="47"bgcolor="#FF00FF"></td>
</tr>
</table>
在浏览器中的显示效果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不但对于表格整个来说有不同于页面的背景,就是每一个单元格也可以设置各不相同的背景。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单独为某个文字段落设置背景,甚至为这个文字段落中的某几个文字设置自己的背景,是不是有点相当不错,这也需要用上一些CSS。请先看一下下面的这个例子:
<HTML><HEAD><TITLE>不仅仅是页面的背景</TITLE><STYLETYPE="text/css"><!--BODY{BACKGROUND:#FFFFDD;COLOR:red}div{BACKGROUND:red;COLOR:white}--></STYLE></HEAD><BODY><PSTYLE="BACKGROUND:blackurl(../images/bg.jpg);COLOR:black}">
记得有这么一首诗:"<div>坐地日行八万里,巡于遥看一千河。</div>"伟人就是了不起,……几万里就出去了。</P></BODY></HTML>
「关键词跨国有组织犯罪经济模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壤,皆为利往.古老的中国格言说出了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利益。犯罪作为一个伴随现代社会而存在的现象,其根本起因也在于利益。无可否认,作为犯罪有组织化的最高形态——跨国有组织犯罪,即使它一经出现就很快发展成为扰乱国家法制秩序、危害公民基本人权的世界公害;即使它的滋生和蔓延十分迅速,领域由传统非法活动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形成了遍布世界的网络,其拥有的巨大经济和政治势力另人触目惊心;即使在最近十年中,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人员和货物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跨国有组织犯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前联合国在防范犯罪和刑事司法领域中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即使跨国有组织犯罪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其自身合理性和社会背景,并不是偶然、任意出现的,其发展又同时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但是,它的基本动因仍然是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因此,如果要对跨国有组织犯罪进行控制,明了其基本目的以及其控制经济领域的手段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我们明了跨国有组织犯罪控制经济领域,获取经济利益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措施,真正从根本上对跨国有组织犯罪进行打击,并且在现实意义上,实现对跨国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有效控制。为了能建立一个典型的跨国有组织犯罪控制经济的模式,对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特征进行界定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一、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各国在谈到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时无一不涉及到有组织犯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世界上是有许多不同看法的。因此,若要界定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内涵和外延,就必须先从界定跨国有组织犯罪谈起。
有组织犯罪的概念我国学术界对有组织犯罪定义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争论很大,莫衷一是。有的人认为,有组织犯罪是指,由故意犯罪者操纵和控制的组织结构稳定、具有较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犯罪组织所实施的各种类型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活动.这个定义要求,犯罪是由故意犯罪者操纵和控制的犯罪组织实施的;该犯罪组织的组织结构稳定,而且具有较强自我保护能力;该犯罪组织实施的犯罪包括各种类型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活动.随后同一作者又认为,有组织犯罪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有组织犯罪,应当包括两类:一是指地区性或跨国性的走私、贩毒、伪造货币、诈骗、敲诈勒索、暴力恐怖以及一些国家存在的赌博业、业等有组织犯罪活动;二是指每个国家内的各种集团性犯罪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各种团伙所进行的犯罪活动。狭义的有组织犯罪,则指那些组织严密、等级森严、内部分工明确、有严格行为规范、为了获得巨额的经济利益而进行有预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的集团性犯罪。对有组织犯罪的定义是,指由故意犯罪者操纵、控制或直接指挥和参与,组织结构严密、等级森严或组织成员相对稳定,有特定行为规范和有逃避法律制裁的防护体系的犯罪组织和犯罪组织联合体,为获取巨大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而使用暴力、恐吓、腐蚀及其他非法手段所进行的集团性犯罪活动.这个定义界定的有组织犯罪,要求有组织犯罪必须具备若干复杂的条件:有组织犯罪的组织形态是组织结构严密、等级森严;成员相对稳定,有特定行为规范和逃避法律制裁的防护体系的犯罪组织和犯罪组织联合体;犯罪目的是为获取巨大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犯罪手段是使用暴力、恐吓、腐蚀及其他非法手段;犯罪人从事犯罪的活动方式是集团性的犯罪活动.不符合任何其中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有组织犯罪。这个定义太过于绝对化了。如果用它来衡量具有组织形态的犯罪活动,那么,绝大多数都不能列入有组织犯罪之中。
有的人则认为,有组织犯罪又称为集团犯罪、团体犯罪。广义的有组织犯罪,是指有一定组织形式的团体,通过其成员的团体活动所实施的犯罪。其中既包括法人组织实施的犯罪,也包括非法的社会团体、犯罪集团所实施的犯罪。狭义的有组织犯罪,仅指犯罪集团组织实施的各种犯罪.这种观点主要从犯罪的主体来确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接近于这个术语的语义。还有的人认为,有组织犯罪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以谋利为主要目的,为了长期共同犯罪而结成组织的,或虽无明确协议成立犯罪组织,但经常共同实施犯罪的,就是有组织犯罪进而解释说,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目的是谋取经济利益;犯罪成员构成三人或三人以上;从事犯罪的人以长期犯罪为目标;但是,构成有组织犯罪不要求该组织造成实际的严重后果.这个定义把犯罪人数确定为三人或三人以上,将有组织犯罪的面予以扩大,又把该组织界定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的犯罪组织。这个定义从根本上把那些出于政治目的而进行恐怖活动的犯罪组织所实施的犯罪,以及那些的组织所进行的犯罪,都排除在有组织犯罪之外了。
西方许多专家把有组织犯罪看作是用来界定某些主要从事暴力、谋利性的犯罪活动的集团所反映出的犯罪现象的一个术语。①作为集团犯罪的一种形式,有组织犯罪应与纯粹由有组织犯罪活动的集团所为的其他犯罪言行区别开来,②还应把有组织犯罪集团和其他由有组织犯罪集团雇佣而诉诸相同方法和手段的组织区别开来。不能把有组织犯罪与法人公司偶尔从事的犯罪活动相混淆,后者所为的犯罪只能算作是法人犯罪或者是机构犯罪。③有的国家认为,有组织犯罪是由划分为两极以上的犯罪组织或由若干不同的犯罪组织,采用阴谋手段,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所从事的刑事犯罪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取经济利益或对公众生活方式施加影响.有的国家则认为,所谓有组织犯罪是指由稳定的具有逃避社会控制之防护体系的、操纵犯罪团伙,利用暴力、恐吓、腐蚀和大量盗窃等非法手段从事故意犯罪的相对大的集团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这些定义都在不同层面上揭示了有组织犯罪的特征。由此可见,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尚存在许多争论。为了求得一致的见解,以便更好地认识有组织犯罪问题,有必要从多个视角去理解它的实质意义。从术语上讲,有组织犯罪首先是个犯罪学术语。这个术语来源于英语
organizedcrime。从语义的角度上讲,organized是已经完成了的组织状态,organizedcrime自然是指具有组织形态的犯罪。汉语有组织犯罪,是由两个术语组成的:有组织、犯罪.有组织是修饰词,它是用来界定这类犯罪的。很明显,有组织犯罪主要是从组织形态的角度去理解和界定此类犯罪的。是否具有组织形态,是判断这类犯罪的标准。各国刑法典中所规定的每一类犯罪,只要犯罪人是具有组织形态的,都可以列入有组织犯罪中。可见,组织形态是理解有组织犯罪的关键。而恰恰国际上对有组织犯罪的分歧也正在于此。犯罪时,具有多大规模的组织形态,才算是有组织犯罪;一个犯罪组织的内部结构如何,才能称作是有组织犯罪;犯罪时,犯罪人内部如何分工,如何联系,才能认为是有组织犯罪;犯罪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组织,并如何在犯罪组织的驱使下进行犯罪,才可以认为是有组织犯罪,诸如此类都是界定有组织犯罪的关键问题。从犯罪学的角度上讲,有组织犯罪可以有多种理解。第一层,应把有组织犯罪看作是犯罪组织的犯罪,即凡是由犯罪组织实施的犯罪,都可以认为是有组织犯罪。从这个理解层面上看,各种犯罪集团,类似意大利黑手党、日本的山口组、哥伦比亚卡利贩毒集团从事的暴力犯罪、贩毒、走私、洗钱等毫无例外地归属于有组织犯罪。从这个角度出发看问题,界定犯罪组织就成为确定有组织犯罪的关键。就生物学而言,组织是生命的有机体,是有结构的存在。就社会意义而言,所谓组织,是指为了一定目的,按照相应规则,而结成的具有体系的机构。犯罪组织即是为了犯罪的目的,根据犯罪需要而结成的具有内部管理体系的系统。从组织形态上看,单个人是不能称为组织的,犯罪组织最起码应由两人以上构成。犯罪人结成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犯罪。这就把那些为了其他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排除在外了,这种组织即使偶尔实施了犯罪,也不能把它称作是犯罪组织。从内部管理机制看,犯罪组织有其特殊的组织系统,并按照内部规则进行活动。第二层,有组织犯罪则是指犯罪人有组织地进行犯罪。凡是犯罪人按照犯罪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完成其犯罪活动的,都属于有组织犯罪。从这个角度上讲,有组织犯罪即是犯罪人根据犯罪需要,共同进行组织、策划、实施犯罪。两人共同犯罪,只要具有组织形态,并且按照组织规则进行犯罪活动,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视为是有组织犯罪。第三层,有组织犯罪不是个人犯罪,而是多个人在某个组织的名义下进行的犯罪。这种犯罪因此具有组织行为的全部特征。它不象个人那样,以单个人的行为反抗整个国家或社会的面目出现,而是以组织形态来表明其的性质。所以,有组织犯罪是特殊社会组织反抗整个社会的一种形式。
跨国有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形式之一,是更大规模的有组织犯罪。如何界定跨国有组织犯罪,最主要的立足点是要把它放在跨国犯罪的范畴内来加以考察,不能只单纯用国内犯罪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跨国有组织犯罪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空间概念,并不具有任何时间概念。所以,跨国有组织犯罪无非就是指犯罪组织在两国或两国以上有组织地实施犯罪。其认定依据是国家的疆界范围。凡是有组织犯罪者超越一国领域实施犯罪,即可以归入跨国有组织犯罪之内;凡在一国领域内由该国的犯罪团体实施,就不能认为是跨国犯罪,更不能认为是跨国有组织犯罪了。由于犯罪的阶段各不相同,在犯罪预备、计划、着手、实施各阶段,犯罪行为的表现方式也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犯罪行为的发生地和结果发生地也不一致。跨国有组织犯罪过程一般都很复杂,这当然给认定跨国有组织犯罪造成了困难局面。从抽象的意义来讲,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下列各项:首先,跨国有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所有的跨国有组织犯罪都是有组织进行的,任何形式的跨国有组织犯罪都需要许多犯罪成员加入才能完成,所以,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犯罪规模很大。为了完成特定的犯罪任务,实现其犯罪意图,犯罪集团不得不进行庞大的组织工作,从计划、预谋、准备到实施犯罪、逃避打击,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整个运转过程如同跨国公司的商务运作那样,有计划、有步骤、有准备地进行各项犯罪活动。在跨国贩毒和跨国洗钱过程中,其运作最能体现出这种特征。
其次,跨国有组织犯罪是跨国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跨国犯罪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跨国有组织犯罪肯定都具有。所谓跨国犯罪,是指非法进出两国或两国以上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尽管跨国犯罪是在国际范围内活动,其危害性涉及各个有关国家,如犯罪地国、犯罪结果地国、受害人国籍国、行为人所属国等,但它仍然是国内法上犯罪,而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犯罪。跨国犯罪主要破坏的是国内法。认定跨国犯罪是以当事国特别是受害国法律来作为衡量标准的,而不是以国际法为标准的.第三,跨国有组织犯罪以谋求更大的利益,榨取巨额利润为其首要目标。第四,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敛集了巨额资本,具有在国际范围内调动资金投入犯罪的能力。这是一般的国内有组织犯罪团体无法比拟的。第五,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组织结构严密、内部约束严格。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是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主要犯罪特征之一。由于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往往比较庞大,各个集团的组织结构相应都是很复杂的。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有组织性是是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特点。实际上,跨国有组织犯罪是一个处于动态发展中的概念。跨国有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特殊形态,它的产生也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同时,大规模的跨国犯罪组织也可能发生分裂或者消亡。认识到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动态特征,就为我们同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跨国有组织犯罪对社会的经济控制模式
顾名思义,有组织是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应有之意,而有组织的根本特征就是控制性即在一定领域或者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控制力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控制力量,跨国有组织犯罪造成的危害才特别巨大,某些大规模跨国有组织犯罪甚至能够富可敌国,成为第二政府.物质是社会的基础,物质利益是人们组成社会的根本动因,因而,跨国有组织犯罪也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根本特征的,也就是说,犯罪分子集合起来组成跨国犯罪组织的动力正来源于其经济目的,经济特征是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本质属性。谈到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经济特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跨国有组织犯罪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方面,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经济目的决定其一切其他特征和行为。
前者是从历史发展角度谈的。跨国有组织犯罪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阶段)的高度发展而形成的。在以分散和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和以短缺和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跨国有组织犯罪缺乏生存的土壤,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无利可图。只有在经济一体化、社会分工细化、国际交流频繁的社会中,跨国有组织犯罪才显得更有存在必要。现代经济活动要求的激越化、信息化、国际化在各种犯罪形式中,也只有跨国有组织犯罪才有可能达到。同样,也只有以跨国有组织犯罪这种形式才有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跨国有组织犯罪是最高形态的犯罪特征。后者是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经济特征和其他特征相互关系角度谈的。经济背景只是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外在条件,而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出现是犯罪内生因素决定的,谋求犯罪利益最大化是犯罪的终极目标。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是因为资本追求超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也正是这一股力量使得犯罪实现了由一般犯罪到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转变。垄断是跨国有组织犯罪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手段。正是为了牟取垄断经济利益,个别的罪犯组成了犯罪组织并进而发展成为跨国;正是为了提高犯罪的效率,犯罪组织内部建立了严密的层级结构和分工;正是为了拓宽犯罪市场,跨国有组织犯罪不断向全球扩张,活动领域遍布各个行业;正是为了长久的维持其犯罪利益,贿赂官员和武装威胁甚至操纵选举,才成为其常用的手段。
可见,组织特征和经济特征作为跨国有组织犯罪的两个基本特征,分别对其从外在形式和内在目的两个方面作出了概括。除此之外的其他特征是附属于基本特征的。而在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经济特征是第一位的,是跨国犯罪组织之所以成为跨国犯罪组织的基础和动力。
既然经济特征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经济学家又是如何描述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呢?通常,经济学家将以两种模式描述跨国有组织犯罪:在获得利益的前提下,组成一个公司或者一个政府.一个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正是一个通过向其他无组织、小规模的犯罪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公司。通常,它以充当高于正常价格卖出的垄断性供应者或者低于市场价买入非法商品的垄断性收购者的方式统治着某一种或某几种固定的犯罪行为。作为垄断性卖方,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可以以垄断价格出卖货物,例如将出售给零售者。而零售者以同样方式将其出卖给吸毒者。但是,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不仅获得了垄断利润,同时也将大部分被捕的风险转移给了无组织的罪犯。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在它可以作为唯一的买受方时,可以人为低价买入,例如被盗物品。同样,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获得了以低价购买非法商品的利润而将触犯盗窃罪的风险转移给了无组织犯罪人。
垄断供应者和垄断购买者的经济模式帮助解释了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采取此种行为模式的原因。例如,如果一个类似黑手党形式的犯罪集团经营着一个几乎没有竞争者的市场。而,此时,人身暴力,或者暴力的威胁,是犯罪集团用来保卫市场分额的基本武器。例如,如果当一个强大的组织试图侵入同一市场时,对于因此而出现的市场的不稳定,暴力是唯一的解决方式。而在同样的情况下,一个合法的公司可能通过投资于调查研究或者广告来保护它的市场分额。
另一个典型的跨国有组织犯罪形式类似于政府。在这种模式下,一个犯罪辛迪加在大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并且在一定的地域或者经营范围内对合法或者非法的生意都享有额外的特权。一个跨国有组织犯罪组织充当政府的角色制定了对某些行为的规定,如果必要,仍然以胁迫手段为最终的解决方式。类似一个政府,这种犯罪组织拥有使用暴力的垄断权利。跨国有组织犯罪政府通过对合法或者非法的经营征收额外的强迫赋税或者贿赂来取得从事特定的营业的许可。
同时,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也是一种重新分配的机构,把从一些民众那里取得利益再分配给其他人。同合法的公司或政府一样,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利润获得同时意味着利润的分配——象公司分配给股东,或者象国家以福利的形式分配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其分配的依据是在组织内部不同的作用和地位。在通常的犯罪集团中,集团的成员被分为如下三类:执行者、决策者和保护者。下层的执行者有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在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控制下的单独犯罪人,在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中,他们可以说是被害人,这是因为他们是犯罪集团中最基层的执行者:在作为犯罪集团的垄断性买卖中,如果他作为买方并承担着面向普通社会成员的卖方,那么,他是犯罪集团中最为暴露并因而承担着最大的被捕的风险,同时,相对于犯罪集团所获得的利益,他获得的利益无疑是最小的;如果他作为卖方,那么,他的应得利益或者会被犯罪集团的垄断性低价而剥夺怠尽,或者会因为不得不依照犯罪集团发挥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政府管理功能时所制定的税——保护费而被部分瓜分,但无论如何,做为犯罪集团的最基本构成人员,他们是整个犯罪金字塔的基础,也是整个黑社会组织的重要经济来源;其二是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内部的决策者。他们在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中的作用相当于公司或者政府的决策人员。他们负责规划出黑社会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发展方向,同时,也具有代表作用,即作为真正的黑社会首领——即合法化的某些政府官员的代言人指挥着整个黑社会组织的行动。保护者是黑社会内部最为合法的一部分人——他们或者具有某种合法的社会身份,或者具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并通过他的这种身份或者政治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以合法的或者非法的方式保护着黑社会组织,并通过其合法的行为为黑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
对于一个成熟的跨国犯罪组,它就是这样以两种方式、三类组成人员达成了控制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地区经济的目的。控制经济——分配利润——取得政治权力——控制社会——便利犯罪——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个怪圈的不断循环构成了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经济历程。
三、我国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控制措施
与成熟的跨国有组织犯罪不同,中国的跨国有组织犯罪仍然处于逐步发展的进程中,在其组成人员与经济控制方式具有独特之处。
1,在经济控制模式上,中国的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暴力性明显。同资本的原始积累相类似,暴力是跨国有组织犯罪获得最初的经济基础的不二法门。处于发展中的跨国有组织犯罪自然也无法免俗。从中国现有的跨国有组织犯罪来看,暴力手段仍然是其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基本手段。而暴力手段意味着犯罪集团中基层执行者的增多与单独犯罪的增多。而基层执行者又多来源于两劳人员,因此,加强对两劳人员的控制,不失为防范跨国有组织犯罪蔓延的有效方式,同时,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打击、防范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背景下,控制国内黑社会犯罪的发展,也是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有效方式。
2,组织化程度不高,结构层次简单。西方跨国犯罪组织多由一个绝对权威的决策者操纵、控制,有多层次的固定成员,有严格的残酷的内部纪律、规章制度,有专业犯罪技术和科学分工,有极富成效的保护体系,但是,在中国,由于地域、文化等原因,跨国犯罪组织的家族性、地域性较强,就跨国有组织犯罪总体水平看组织话程度不高,结构较为松散,除首领地位显著外,内部等级不森严等。在西方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跨国犯罪组织程度的提高,多是随着跨国犯罪组织之间的并吞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防范这些分散的犯罪组织联合起来,也就成为减少黑社会性质势力经济控制力提高的有效方式。
3,作为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组织利益分配的受益者之一,某些政府官员也是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组成人员,他们造成的危害甚至更大于执行者与决策者。例如,在1991年和1994年初之间,经过刑事调查和全民投票,意大利政府的整个领导阶层由于贪污与著名的跨国犯罪体团——黑手党有染的罪名全部被罢免。4名前总理被指控有罪。其中一名被指控有与黑手党同谋,参与谋杀的罪行。另一名由于贪污已被判处8年徒刑。一名前内务部长被逮捕并因与卡莫拉秘密团体勾结的罪行而受审判。十余名前部长均因贪污而被罢免。24分要求授权审理因犯有严重罪行(其中17分是关于与黑手党勾结的罪行)的前立法会议的议员的报告被呈递到议会。400余名不同级别政界人士被指控贪污。70个市议会由于黑手党在其所辖区域的破坏活动而被解散。150余名地方行政人员因同样缘故而被撤职。显然,我国的跨国有组织犯罪还未发展到如此猖獗的地步。但是,跨国犯罪组织同政界勾结的迹象却已有迹象。
总之,在明了跨国有组织犯罪对社会的经济模式的同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分析我国现有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是制止跨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维护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康树华主编犯罪学大辞书[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有组织犯罪的经济模式》王家明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第15卷第2期,2001年3月
《RussianOrganizedCrime》,RobertHeilman
(1)关于目前机电管理在矿井生产中的地位。由于多年来煤炭企业管理的思维定式,一直把机电放到辅助专业,只是矿井生产的辅助工具,没有认识和尊重机电管理的客观规律,没有进行人力和物力的必要投入,于是机电专业成为矿井的事故中心,安全事故频发,使煤矿的利润下降,拖了整个生产的后腿,造成机电专业的恶性循环。
(2)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有制度却执行不利。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要对矿井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测,就是为了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在正常状态下安全运行。即使有的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检测,也不能按照规定的要求严格进行,并不是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精细的检查,只是简单粗略的检测,甚至是根据肉眼来判断,这样的检查根本达不到检测的标准和要求。
(3)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素质较低。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是技术性较高的一项管理工作,但很多煤矿所聘用的机电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大多是从矿工中抽出来的,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没有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处理问题时,留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如:排查故障不彻底,找不出故障的真正原因,维修不及时等。此外,煤矿工作环境差,危险高,使得一些技术人才没有进入煤矿企业工作。
(4)机电系统设计存在缺陷。如笔者曾参加自治区“一矿一策”的检查活动,在南疆的一个技改矿的检查中发现,其一条主运皮带正在安装,主运皮带总长约1800m,在中间约500m的一段,皮带高度在2m以上,而且也没有检修平台,将来皮带运行中就是普通的托辊更换也无法正常进行,另外此条皮带前端直线段还搭接了条20几米的皮带,额外增加了一个事故点和能源损耗。而一般的矿井深度在500m左右,深的可达1000多m,但其排水方式大部分却是水平提升、接力式的,这就导致供电网络复杂,线路长,荷载大。
(5)生产设备和配件型号的厂家杂乱。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其对各种设备配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从事机电设备配件生产的企业生产结构都不完善,许多企业的生产结构比较小且分散,而且各个配件型号的生产具体要求缺乏统一的标准,比如,如果某个机电设备的配件不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则很难匹配。另外,有的生产厂家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所以其所生产的设备配件的质量难以保证。
(6)管理机电运输的方式过于传统,未严格落实设备包机制,关键机电岗位的设置不符合规定要求。部分运行的机电设备超过使用寿命,未遵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开展设备的升井检修轮换,而是继续使用。管理机电设备的水平较低,设备完好率急待提升;少数企业忽视投入,片面重视产出,导致机电设备资金投入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落实设备大修资金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未实现机电运输事故隐患的闭环管理。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有待提高,标准掌握程度较低,有待提高检查的范围和深度。
2提高矿井管理水平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专业管理制度并有效运行
管理制度是一个管理系统运行的法律法规,如制度不完善只会造成某些管理的缺失,但制度不执行,则会出现管理的更大的混乱。所以要有效地使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首先就要从机电设备的进矿开始,建立从设备进矿检查入库、下井使用、检修维护、专业检查等一整套的使用、维护、安全检查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用制度规范和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建立设备及重要部件的使用档案,还应对设备验收与交接建档等方面管理进行考核,必须将所有图纸资料、使用说明书及验验收报告等交由专职资料保管员妥善保管,使用与维修单位一旦需要,不得取走原件,只可另行复印。
2.2建立机电专业人才吸引、培(训)养、留用的机制
在工作人员中普及岗前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的安装队伍。有目标的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计划,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聘请有经验的老工人参加培训过程的现场指导工作,做到理论不脱离实际。新设备在投入生产前必须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掌握新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维修和保养技术等,以保证安全生产。
3结语
水利工程建筑主要是指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包括泵站泵房、配电房、启闭机房、管理及生活用房等。水利工程建筑景观与其他建筑景观不同,具有功利性,首先它要具有蓄水、发电、航运、灌溉、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其次水利工程建筑坐落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造型、材料色彩和现代技术等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顺应了人们的感官刺激和精神需求。水利工程建筑宽敞整洁、美观大方的建筑环境,越来越成为一种景观建筑,满足人们游览观光的需要,具有观赏景观的功能美。
二、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绘画艺术是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师们最直接、最丰富的灵感源泉,每种艺术形式都为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师们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提供借鉴。
1.整齐划一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在材料、色彩、造型等方面,整体设计呈现整齐划一、秩序统一。
2.平衡对称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要呈现既变化又一致、结构布局呈现等量不等形的对称平衡。
3.比例经典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结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总体要呈现8:5黄金分割经典比例。
4.对比调和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材质、色彩、亮度和空间等因素组合而成的统一体要呈现鲜明醒目、融合协调。
三、景观设计艺术在水利工程建筑关键点中的运用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筑越来越多地注重视觉效果,要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环境和谐统一,逐渐成为人们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甚至成为游客的一个旅游景点。所以在水利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及色彩设计、附属设备外形设计等几个关键点上要运用景观设计艺术,使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筑的文化品位。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设计,水利工程建筑总平面设计要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流线简洁、有序顺畅、联系方便,景观与建筑环境绿化美化、呈现移步换景效果。在泵站总平面设计中,房屋排列间距要达标,符合日照通风条件,满足环境要求和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建筑物的功效。城市内的排涝泵站处因为它在城市之中,不仅是水利工程建筑,更是城市景观建筑,要综合城市交通、管网、周边建筑设施以及城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环境因素,从设计到建设全程都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城市景观,与周边堤防、河道等城市景观相结合,融为一体,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品位。
2.建筑造型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造型设计是设计师根据水利工程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建筑造型做到内部结构要安全实用,外部结构要美观大方,既要反映建筑的性格特征,又要表现地方的文化底蕴,既要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又要展现水利工程建筑特色,绝对不能凭空想象、追随“时尚”臆造。水利工程建筑主要用于容纳和保护各种水利水电设施设备,过去一般就设计成火柴盒形,实用有余,美观不足。所以在现代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时,设计风格要与外界环境融合,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如在江苏、浙江等地的泵站造型,苏瓦粉墙,屋角翘起,中式围墙,洞形大门,古色古香、宁静幽雅。泵房、管理房、启闭房等建筑群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富于节奏感又不失均衡感,使水利工程建筑脱颖而出,与附近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3.建筑材料设计。
由于水利工程建筑多处在野外水下,常年经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所以在材料选择上要考虑其抗风性、抗热性、耐脏性和耐寒性。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颜色和质感影响建筑造型设计、风格特色和保鲜时间,比如门窗材料要承受超常的风荷载,建筑表面装饰材料要选择不易积土、耐水冲刷的饰面砖、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材料。颜色一般选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的色调,但局部可以少量增加红、黄等暖色调,以改变水利工程建筑物单调沉闷的感觉,具体要根据各单体建筑的功能和所处环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合理使用色彩。
4.附属设备外形设计。
在启闭机房、泵房等附属设备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做到简洁明快、线条完整,减少视觉干扰。对机电设备的外形设计可以设计成不同设备不同颜色、不同色调,色彩不宜过浓过艳,总体和谐悦目、简洁大方。建筑物顶部要因地制宜,不一定要戴“帽子”,简洁平整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美观效果。防浪墙、栏杆等辅助建筑具有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设计科学会产生锦上添花之效果。水利工程建筑还应注重夜景设计,突出夜景效果。
四、结语
水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不仅可以满足人的日常需求,用作养殖水禽,还能做成景观供人观赏。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依靠良好水质和浩渺水面,形成以水生动植物生态群体为主的天然景观。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有优美的观赏效益。因此,水体的质量对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水域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开阔水面的区域将会变成深受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并构成了开放空间与水道紧密结合的优越环境。水利建设中必须对水体要格外珍视,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其重要性完全胜过一般的道路。但目前不少水利工程并没有意识到占用河道面积开发房地产所获得的暂时利益,远远低于河道风景及其环境效益带来的增益。因此,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水体的开发与保护。
2水利水电工程中景观设计新理念的实践探索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房建、公路、广场等施工面积日益增大,也要求河道泄洪能力适应性的增大。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最好的办法便是对河底及河坡进行混凝土浇固,但这又会影响河中生物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生物链的循环。此外,硬化会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毁坏了原有的水循环。只考虑河道的整治、疏挖、通畅;未考虑河道与湖泊、湿地、低地、绿地等连通起来,以增加其调蓄能力以及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处于分割、孤立的状态、为了获得更好的水环境,必要时应打破“两堤河”的传统模式,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河,变为在土地上分散储存。要尊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河弯、曲折、浅滩、瀑布、深潭、沼泽等手段、要重视非工程建设,例如视觉效果的考虑———如倒影、夜景、透视等,综上所述,虽然景观河流技术刚兴起,但其在实际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景观河流技术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创造最先进、最创新的水利建设技术。
3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的要点
旅游业作为我国现今的支柱性产业,也带动了水利旅游的发展,水利旅游中山水结合的美、人造水利工程的浩大、烟波浩渺的水面美都成为水利旅游吸引众多游客的优势,成为旅游业中的新星。但我国现今的水利旅游都是建设在水利工程竣工后,进行再建设或多次修改,对附近的植被、建筑物、原始地貌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还要认识到我国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产品单调、缺乏厚重人文景观的现状。
针对我国现今水利景观建设迷茫的现状,水利从业者必须不断深入研究,积极制订创新型的解决方案,更好的促进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包含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面,工程设计需要掌握水利工程专业知识,景观设计需要掌握人类社会学、环境科学、景观规划、建筑学、艺术学、心理学、地理学、林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此外景观设计牵扯到环境、生态、经济,是涉及多方利益和价值观的工作,因此在其规划设计时,需要和城建、水利、环保、园林等不同专业和部门协调沟通、根据许多国家建设水利风景区的经验,结合我国水利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更加明确了水利建设的范围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独有的特点。在制订景观设计方案时,要注意到景观设计的深层因素,合理展望景观业发展的趋势,对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地方性原则、生态可持续原则、独特性原则和单体优化原则以及水体景观、水工建筑物景观和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有准确的把握。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