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8:15
导语:在记叙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记叙文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记叙文指具有记叙性的文体作品,散文、小说等;狭义的记叙文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中人事物等描写和叙述一类的文章,消息、报告文学、参观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这个范围。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记叙文,都具有明确的立意,真挚的情感,小说多了虚构的性质。散文、报告文学、参观记和回忆录一类的记叙文更体现对生活对事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现真实性,给人以心灵上的感悟。因此,诵读记叙文首先必须做到抓住文章的线索,明确文章的主旨,确定基调。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根据赏荷的顺序,就能理出文章线索:出家门――走小路――观荷塘――观四周――回家门;这条线索很清晰,而实际上文章中还隐含了一条线索,即作者的情感: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这才是作品真正的主旨,只有抓住了这个线索才能知道文章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想要寻求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而又不能的苦闷心情。这样一来,文章的基调就可以确定是苦闷的,语调要较为平静,语速要慢,停连和轻重音的处理要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体现。
记叙文中除了小说具有虚构性的特点之外,其余大都是作者亲历,以自己的亲历亲闻记录人事的变化及情感的抒发,因此,真情切意是最本质的特点。在诵读时除抓住线索外,还要用自然的语调去读,对文章的描写部分要突出形象的立体化,加强形象的感受力度,但切忌夸张失真,要用真实的声音、真实的语言为听众描绘一个实实在在的影像。对于记叙文中出现的人物,要弄清楚人物的年龄、性格等基本特征,依据这些还原人物,但不能刻意模仿语调、音色等,以免破坏作者情感的表达与人物核心的本质特色。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问“我”问题的一句话:“‘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这里是需要表现出祥林嫂对死后被两个丈夫分去的恐惧感,而不是要强调她声音的“低”和“切切的”,也不必刻意压低声音去读。
1. 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 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 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 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 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 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 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 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 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 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 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 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 In a little while, 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 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 It rose slowly. 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 just like a deep-red ball. 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What a moving and unforgettable scene!
5. 叙述与对话
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是记叙文提高表现力的一种好方法。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状态,使记叙生动、有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试比较下面两段的叙述效果:
I was in the kitchen, and I was cooking something. Suddenly I heard a loud noise from the front. I thought maybe someone was knocking the door. I asked who it was but I heard no reply. After a while I saw my cat running across the parlor. I realized it was the cat. I felt released.
1、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Suddenly,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But it was too late.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but he was too short.What could he do?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式,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In a little while,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It rose slowly.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just like a deep-red ball.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What a moving and unforgettable scene!
5、叙述与对话
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是记叙文提高表现力的一种好方法。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状态,使记叙生动、有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试比较下面两段的叙述效果:
I was in the kitchen,and I was cooking something.Suddenly,I heard a loud noise from the front. I thought maybe someone was knocking the door.I asked who it was but I heard no reply.After a while I saw my cat running across the parlor.I realized it was the cat.I felt released.
首先、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
其次、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具体来说有这几个方面: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要素;2.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3.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等;4.能从文体的角度理解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5.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6.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文中的表达作用;7.能够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
第三、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1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 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3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1)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2)描写: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②环境描写。其作用有a、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3)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4)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5 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1)按时间的顺序划分;(2)按地点的变换划分;(3)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4)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5)按材料的性质划分;(6)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7)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6 提炼文章中心的方法。(1)通读全文,把握要点;(2)分析题目;(3)分析开头、结尾;(4)借助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和过渡句等;(5)分析事件背景,写作背景。归纳中心的小技巧:①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③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7 记叙文结尾的作用。(1)总结上文;(2)深化主题;(3)照应开头(或标题)(4)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8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
(1)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①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②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③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④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⑤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⑥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⑦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记叙文的开头,要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倾心”。记叙文的开头如何做到短小漂亮、受人青睐呢?下面提供几种记叙文开头方式,供同学们借鉴。
一、直接切题,开门见山。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接进入事件叙述的方法。或是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是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旨;或是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是单刀直人,直接挑明观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要写什么、说什么、表达什么。如2014年荆州市中考佳作《宁静的心》的开头:“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纷繁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自如,并且还会有一种独特的享受,进而渐至学习的佳境。”这篇文章的开头落笔入题,引起下文,不蔓不枝。
二、描绘情境,铺路搭台。文章开头极力渲染人物活动环境的气氛,一下子把读者带入特定的境界巾去,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绘景开篇的手法在记叙文中较为适用,可以是客观的景物描写,也可以是人物感受的描写,不管采用哪一种,使用的笔墨都不宜太多,简笔勾勒即可。如2014年大连市中考佳作《美丽的插曲》一文的开头:“耀眼的阳光从树顶倾泻下来,撒下点点光斑,如碎金般夺目,点点阳光跳跃,如一个个音符.在我心中谱成一曲美丽的插曲,虽无名且短暂,却久久地温暖我的心。”开篇借景抒情,抒写温暖的感受,为后文“插曲”的主旋律是“善良与关爱”作有力铺垫。
三、巧设悬念,扣人心弦。在文章开头处设置悬念,引起人们对故事发展和人物的关切心情,运用此法,可以抓住读者的心,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设置悬念往往借助于记叙顺序中的“倒叙”手法的运用,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中间作为文章的起点来写,然后再从头叙述,讲清事件来龙去脉.从而增强文章的诱惑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达到吸引读者的开篇功效。如2014年江西省中考佳作《学会等待》的开头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在花开花落间,谁在等待中荒芜了青春?谁又在等待中充实了灵魂?”文章巧用设问,巧设悬念,吸引读者刨根问底。再如2014年盐城中考佳作《我与“仇人”再见时》的开头:“都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不知我的‘仇人’――小表妹这次来我家,又会给我多少难堪。”“仇人”表妹的到来到底会给“我”带来什么麻烦呢?此种开头巧设悬念,扣人心弦,使文章更加曲折有致,引人人胜。
四、妙用修辞,蓄意铺陈。修辞手法是美化语言的法宝,若能将此法宝运用到文章的开篇,必能让文章的开篇绚丽缤纷、靓丽诱人。此法最可取,效果也最好,且看三个精彩“凤头”:
1.冷寂的夜,万物沉静,笼罩在地狱般的黑暗之中。只有那镰刀般昏黄的月高悬在天空中,拉出令人恐怖的弧线,清冷的风凌厉地刮过树林,如狼嗥,似鬼泣。(2014荆州市中考佳作《梦想的力量》)
采用比喻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展现夜的阴森与恐怖。
2.古今中外的咏荷诗,赞荷叶的真是很少呢,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也只是杨万里用来映衬荷花的短句。我总在想:荷叶,也能成为让人流连的画面吗?(2014年南通市中考佳作《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文段引用诗词佳句,妙用设问,使得文章富有文采,引起读者思考,可谓名句增辉,妙问添彩。
3.我是一棵转角处的向日葵,默默地生长。很少遇到温暖的阳光,没有他人的关爱。直到那日,你的出现温暖了我的世界。(2014年河南省中考佳作《你是我的太阳》)
文段运用拟人手法,使得温暖体验鲜明凸显,让人一见倾心。
五、议论抒情,直抒胸臆。文章开头用精辟的议论、抒情语句将所要表达的某种哲理揭示出来.为全文奠定基调。一般是先直接抒发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景、物的强烈感情,然后,再展开具体情节的记叙。如2014年益阳市中考作文的《我与塞上江南有个约定》开头:在电影上.曾经看到过茫茫戈壁上你炙烈的阳光;在影视里.曾经领略过你蓝得不带一丝杂质的蓝天。我知道.如此不一样的景色,永远只属于你――银川――我的塞上江南。初次与你相识,心底便暗暗产生了一个约定:请等着,我会来看你!文章直抒胸臆,以议论抒情的笔调,高度评价银川如塞上江南一样美,点明题旨,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情感基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题记,亮入耳目。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巧妙地设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作文中精心设计好题记,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也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总之.作文的开头方法还有很多,无论运用何种方法来开头,都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关,为突出中心服务;二是语言要简要、优美。作文开头,因文而异,可独立运用,也可综合表达。但一定要扮靓“凤头”,让你的开头“炫”起来!
【学生佳作】
生活的味道
湖北松滋市南海中学 林如颖
生活似一杯冒看丝缕热气的牛奶,味道甜蜜美好.令人安心;生活像一朵傲然屹立雨中的小花.生性坚毅不屈,教人顽强;生活像一片摇曳于蔚蓝天空的白云,脚步自由自在,让人惬意。
窗外夜色沉寂,似乎有一支铅笔,将万物涂成漆黑。窗内一灯如豆,我端坐在书桌前,攻克着堆积如山的难题,在题海中挣扎了太久,我心生烦躁。这时,一只热气腾腾的杯子轻放在我身边,袅袅热气夹杂着奶香闯进我的鼻子里,像有一只温柔的大手抚摸着我躁动的心,让它安静下来。我转头,望见了母亲温暖的笑容:“喝杯热牛奶吧!放松一下。”我听话地拿起杯子,轻抿一口,身体一点一点地变得通泰舒展,烦躁一点一点褪尽。
生活就在此时静止,我尽享绵延的母爱,感受生活的甜蜜与美好。
乌云抓住太阳,给它戴上镣铐,锁进了密不透风的岩石般的云层后面。雨借助乌云开始了狂舞,击打着人们的身体,摧残着树木的枝叶。我颓丧地坐在屋檐下,失落地扔着石头。呵,这残忍的天气也在和我的失败一唱一和吗?我望着手中的石头一次又一次闯进飘洒的雨帘,心中堆积的愁闷越来越多。蓦地,我瞥见屋外花丛中的一朵小花,雨点重重地打在它身上,它摇摇晃晃,却不肯像旁边其他花儿一样凋零。水滴顺着花瓣落下,把花儿洗得更加娇艳。风儿想带走它的美丽,却只得到一声拒绝。我呆呆地望着她,我是否也可以像这花儿一样,在风雨中仍傲然挺立?
生活就在此时告诉我,以不屈的姿态面对挫折,以顽强的斗志迎接风雨。
我埋着头奋笔疾书了一天,匆匆地掠过各种书本。在现在这个时代,快似乎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束缚在自己的世界里,行色匆匆地走过生活。我已经累了。我扔下书本,来到后院。蔚蓝天空中的白云自由地摇曳。泥土的芬芳和花儿的香气扑鼻而来,肩上不知何时多了几片桃花。桃树心无旁骛地撒着花瓣,花雨在我面前织锦。这安详的一切拉住了我奔走的心,为什么要这么快呢?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看天边云卷云舒,岂不很好?
生活就在此时放慢脚步,让我的灵魂赶了上来。
生活的味道,有甜蜜,有坚韧,有闲适,如此美好,叫我怎能不沉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所以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
【概念导入】
记叙顺序就是叙述的前后顺序,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展开情节等。它既反映作者的思维过程,又展现故事的发展过程,而最终表现为作品的结构特点。
【阅读指导】
具体来说,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补叙很少用到),我们阅读时要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辨。
顺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有两种情况:1.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2.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顺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叙”“顺叙”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和段落。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件的叙述叫插叙。插叙有两种情况:1.插入与所叙事件有关的、从前发生的事;2.插入对人或事件的介绍说明。阅读时应注意区别。
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各种记叙顺序对文章表达的不同作用。一般来说,运用顺叙可使文章层次清楚,明了;运用倒叙可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使文章内容错落有致;运用插叙,文章结构不仅富于变化,而且叙事条理清楚。阅读时,我们要具体结合各材料之间的关系,思考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对文章中心思想表达的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红书包
秦文君
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同班的女孩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想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记得那天天气很干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却还是在喝,注意力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扭过脸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仿佛快乐与否,就同这书包紧紧地连在一起了。那天放学时,女孩就走在我前面,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原来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一个念头顿时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个同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去街上寻找,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亮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面前站了很久,一会儿凑近看,一会儿退远看,过一会儿又捂上一只眼睛,单眼看。
“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它是我最想要的。”
我又跳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了母亲。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没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啊!”
我不知怎么就想哭,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那儿守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包要付钱时,才发现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关门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父亲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那个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不断想着:我马上也可以背上那个红书包,同她的一样。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店里的书包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老板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了。
晚上,母亲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地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后,我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药酒。原来,为了快点赶到文具店,父亲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心突然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它受了伤呢?父亲倒没责怪我,他只是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争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了那个女孩。谁知她又换了一个紫色的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不知要漂亮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把父亲的话深深留在了心底。我依然爱一切美好的东西,但是不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那个红书包用旧后,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多年。不为别的,就因为它让我更懂得了美。
(选自《女孩船》)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2.文章为什么以“红书包”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1.准确使用词语
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
例1 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起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例2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抓起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一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例2换了几个动词之后,更能表现“我”的动作之仓促,心情之急切。
2.增加修饰成分
在写记叙文时,一些考生首先考虑的是将事件叙述完整,习惯性地用概括性的语言去表述,虽然简练,但显得枯燥平淡。
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叙述性的语句,在保留原有信息量的基础上尝试着添加一些修饰成分,如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关联性描绘,从而使文章的语言变得生动一些、有味一些。
例3 一百多年以前,弗雷德里克・肖邦在热那佐瓦沃拉出生了。
例4 热那佐瓦沃拉,一百多年以前,弗雷德里克・肖邦的摇篮就放在这儿的一个小房间里。
同样表述肖邦出生的时间、地点这两个信息,例3平铺直叙,例4采用倒装句式,并运用联想进行关联性描绘:“……摇篮就放在这儿的一个小房间里。”两相比照,例4显然更加生动形象,并显露出“温情、甜蜜”的韵味。
例5 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心情很差。
例6 “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寂寞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带来的伤痛。
同样表述因考试失利而心情糟糕一事,例6调动联想,融入和心情一致的几句歌词,进行关联性描绘,味道就大不一样。
例7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飘落。
例8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飘落。雨丝细长,愁丝更长!
例8的后面加上一句话,情景交融,更见作者的功力。
3.体现描写韵味
描写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的语言如果缺少描写的韵味,就会显得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就不会打动阅卷老师。
例9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看样子比较贫穷。我站起来给她让座,她连忙感谢。
例10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面目黝黑,满脸皱纹,身穿一件黑色的大襟褂子。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我赶紧站起来,对她说:“奶奶请坐!”老奶奶激动地对我说:“小大姐(江苏北部的人喜欢把小姑娘叫做‘小大姐’),你心眼儿真好!赶明儿准能考个状元!”
例9中概括性的介绍较多,没有描写的韵味。例10中老奶奶的形象就“站立”起来了。她的农村特征,通过面目黝黑、大襟褂子的肖像描写和“小大姐”的语言描写体现;她的贫穷,通过手里提着的半篮子鸡蛋体现;她的感激之情,通过“你心眼儿真好!赶明儿准能考个状元”的语言描写表达出来。
例11 这次月考,我考了620分,我太高兴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例12 这次月考,我考了620分,我太高兴了。放学了,我奔出教室,赶快回家。外面虽然是春寒料峭,可是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冷。路边的杨柳枝头已冒出嫩嫩的青芽,可我已无心欣赏,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考了620分,妈妈将会有怎样的喜悦……”
例12将抽象的心理介绍变为具体的心理描写,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情绪。这样改,“我”的喜悦溢于言表,文章一下子就生动多了。
考生在描写时,除了细致之外,还要善于捕捉人或事物的美学特征,学会恰当地安排叙述与描写。凡是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但又必须交代的内容,用叙述;那些对文章主题有重要意义的内容,用描写。
4.灵活使用句式
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选用句式,灵活变换句式,使句式呈现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显得和谐流畅、文采飞扬。因此,记叙一件事情,描绘一个事物,阐发一种道理,考生都得仔细思量一下,用哪种句式合适。
一般来说,考生要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使用。
例13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它。
例14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例13用的是散句,例14用的是整句,两相比照,例14显然气势更强,更具感染力。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妙处,考生应该交错使用,使文章抑扬顿挫,富有韵律。
例15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这段文字就采用了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的方法,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
总之,考生要想写出优秀的记叙文,就必须使语言“活”起来,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一、强化学生写记叙文的动机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写作动机尚不明确,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之前,必须对学生加强写作动机教育。强化写作动机,是写作教学事半功倍的首要手段。
第一,变革记叙文写作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不断变革写作教学组织形式。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以写人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指导时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表达的欲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加以引导。如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或是困惑。学生可能会提到来自家庭的烦恼,来自学习方面的困惑。接着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困难和困惑组织大家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争取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还可以就学生关注的或是一些敏感话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有话可写。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因素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学生自然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第二,减少记叙文写作内容限制,营造宽松写作环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命题作文,这种方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形式上对学生的写作内容都加以了限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教师在布置作文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先在学生中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以挑选,甚至让学生一起参与命题,重视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针对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命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每次布置作文时,尝试减少对作文命题的限制,多采用半命题、话题作文形式,或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第三,转变记叙文写作评价观念,建立写作激励机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给学生的写作评价不够及时。个别教师过了至少一个星期才将作文的意见反馈给学生,而这时学生对上次写作的期待心理已经消失,印象淡漠,反馈意见作用并不大。教师应转变写作评价观念,在写作评价时除了要给予鼓励外,还应让学生及时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评语应有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凸显记叙文文体特征
第一,充分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的叙事是记叙文文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哪个人或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缘于什么、经过了什么过程、取得了什么结果。这样写出的文章记叙的文体就比较明显。
第二,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既要写成记叙文,就得有个故事情节。或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等。
第三,要巧妙体现出记叙文的顺序。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插叙、补叙、倒叙四种。写记叙文这种文体,就要在写作时充分体现这些写作顺序。
三、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
要使记叙文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训练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文体目标要求记叙“六要素”,认知目标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结合实践经验,我初步构想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梯度训练如下:
七年级:能将记叙“六要素”记叙清楚;作文中心明确,能围绕中心选材;能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神态、心理的描写展现人物神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景物,能确定观察的立足点;能用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特点;结构方面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注重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读多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素材本上。
八年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一个人;可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根据中心安排详略;能够调动人体的感官描写景物;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写环境描写,烘托主题或衬托人物心情;结尾点题,深化主旨;学会写提纲、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九年级: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衔接过渡,巧妙无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来文章的色彩;让文章的形式与众不同(参考:小标题、并列结构);让叙述的事件既生动又深刻;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陆丰.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