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人大调研报告

时间:2023-02-27 11:08:23

导语:在人大调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大调研报告

第1篇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于200*年9月25日至26日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视察调研组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深入到老县、长安等乡镇和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视察调研,召集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等形式,代表们对**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和建议。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估价

近年来,**县认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环保工业发展理念,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认识统一行动一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氛围基本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县、推进环保工业进程的重大决策,不断解放思想,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狠抓工业经济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以来,全县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工业、抓项目、抓发展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全县上下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截止20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00*年5户增加到12户,全县的工业总产值由4.2亿元增加到8.5亿元,年均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52亿元增加到5.5亿元,年均增长65.5%,全县GDP中的工业比重逐步加大。上缴税收由822万元增加到2245万元,年均增长43.3%。初步形成了以康华公司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光大硅业、昊华和寅祥石材公司为龙头的矿产开发业,以女娲茶业、八仙腊肉等为主体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天宝、众鑫公司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业,以江河公司为龙头的水电开发业五大工业支柱。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发展基础和环境正在改善,全县工业步入突破发展、成长提速的关键期。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县按照发展环保工业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托茶饮、畜牧产业优势,努力提高加工工艺,创新品牌,在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扶持,先后建成了女娲茶业、八仙腊肉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反哺农业产业”的互动经济产业链。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建设步伐,推进矿产资源工业化升级,昊华钡盐、光大硅业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建成,促使矿产资源加工产值和附加值得到较大增加。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链得到延伸。通过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县形成了建材、矿产、医药、食品、水电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近年来,**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农业产业和五大工业为基础,围绕优化结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今年的重点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约为8.8亿元,其中:5个续建项目(10万头生猪定点屠宰及分割肉生产线、30万吨铅锌选矿厂、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龙洞河电站、松鸦电站),6个新建项目(6000万条编织袋生产线、10万吨粗钡粉生产线、2万立方米建筑胶合板生产线、运动器材生产线、1200吨八仙腊肉加工生产线、1亿块免烧砖生产线),1个立项项目(工业结晶硅)。目前续建和新开工建设项目9个,完成投资4.7亿元。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陆续落户**,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环保工作压力加大。近年来,**县在加快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把环保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由于大部分工业企业属于矿产加工业,矿产开发和加工造成污染、影响环境的现象还依然存在。二是对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性的意识有待增强。从视察情况看,资源浪费现象仍很普遍,如:矿山开采粗放、采富弃贫、野蛮开采;矿产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原矿外销比重大,税源流失;小水电开发,多数穿山引水截流,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部分开发加工企业的业主素质有待增强,环保意识亟待增强。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加快发展环保工业理念不动摇。工业是带动三次产业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环保工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深化认识,群策群力谋划环保工业发展之路,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扎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倾斜政策、资金、人力、精力,强力推进环保工业发展进程。

(二)进一步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环保工作。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不能因为要保护生态环境而延缓发展,也不能因为要发展经济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为经济建设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制和考核体系,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分解落实好环保工作目标任务,搞好“一手监测、一手监管”,切实把环保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严把源头关口,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把环保作为项目立项标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努力建设环保工业。

第2篇

代表们调研后认为:我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同其他地方一样按环节监管,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诸如对前店后厂的熟食店,流动的小食品加工商贩,既有加工环节,同时又属于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应归哪个职能部门不好确定,保健食品销售按环节应归工商部门,但管理法规执法主体为卫生行政部门。

一、我镇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

2、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

3、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4、食品经营点、农贸市场还有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食品的现象,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差,进货制度不健全,没有验收记录及索票证明。

5、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6、农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倾销地,低价位的假劣食品有一定的生存土壤。

二、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未做出新的决策之前,针对我镇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作用,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一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做好农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二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三是提高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原有企业限期达到标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厂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四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分期分批逐步实施haccp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发生。

3、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实打假责任制。一是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树立执法权威,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对制假者处以重罚,增加其制假售假成本,而且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工作,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核,对工作不到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3篇

一、提升监督思路,大力营造履职氛围

市人大常委会更新监督理念,针对目前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拓展工作思路,依法行使监督权,营造了良好的履职氛围。

一是克服“无欲无求”的观念,树立“有为有位”的意识。在人大工作的老同志比较多,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无欲无求”的消极思想。这些思想缺乏对人大地位、性质的充分认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民主法制建设的第一线,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既然人民信任我们,把权力赋予了我们,我们就应该牢记人民的重托,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公正无私、坦荡豁达的心态,“在其位,谋其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二是克服“自娱自乐”的观念,树立“胸怀全局”的意识。有的同志缺乏全局意识,患得患失,认为“人大不干不好意思、干多了没啥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把人大监督工作狭隘地定位于“自娱自乐”。其实,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其它工作紧密联系。抓好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把监督工作放到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在议大事、谋全局中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三是克服“虚软指标”的观念,树立“阳光监督”的意识。过去,人民群众很少直接监督人大,人大工作缺少压力,人大监督工作处于“虚软指标”状态。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建立了“三公开”公示制(公开监督计划、监督内容、监督方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通报制(将每次人大常委会会议组成人员审议发言以简报的形式下发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及公民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制(每次常委会会议邀请5—7名人大代表和公民列席会议)、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等一系列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二、突出监督重点,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人大监督工作线多面广,如果面面俱到,往往会影响监督效果。只有突出重点,才能使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调研。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建设中部强市”的目标和“一区两带三极”战略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有分量的建议,得到市委高度重视和社会普遍认可。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工委负责人赴广东、广西等地工业园区,就园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学习考察,并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名义向市委报送了《打造工业园区新优势,推进园区经济大发展》的调查报告。市委高度重视,整合优势资源,完善配套功能,促进了园区经济大发展。年6月,围绕市委建设新城区的重大部署,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江苏昆山、苏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并形成《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报告》,市委采纳了其相关建议,积极推进新城区建设。目前,我市新城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已完成,新城区4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围绕国计民生,进行重点监督。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对民生问题的监督,把事关民生的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等作为监督重点,督促政府落实解决。近年来,常委会围绕"水厂建得成、企业管得好、群众用得起"的目标,每年都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市政府广辟融资渠道,创新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近三年,全市共投资2300万元,修建了10座中心水厂,分步解决了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群众对此十分满意。农村公路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多年来,行路难困扰着农民,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市政府加大投入,建管并举,确保了农村公路"建一条、成一条、养一条、保一条"。近三年来,全市共投资2.5亿元,完成通乡公路建设38.34公里、通村公路建设885公里、落实专业养护人员90人,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

三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监督。人大监督有许多不是一次视察、检查就能够解决好的,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形式,一抓到底,督促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近年来,水污染防治一度成为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年,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将“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确定为重点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五年治理,分步实施,每年都通过深入现场检查、集中力量整治、召开专题会议督办等形式,督促市政府及环保等部门认真落实治污工作。关停了13家污染较大的“五小企业”,投资2亿元建起了2座污水处理厂,督促12家重点企业安装了15套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通过近几年的治理,全市大小河渠的水变清了,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年我市污染物总量减排继续保持双降,经省环保部门认定,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4%、6%。

三、加强预算监督,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预算监督是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透明钱柜”,为老百姓管好政府的“钱袋子”,人大常委会责无旁贷。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预算监督的方式方法,预算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全面实现预算监督“三个转变”。年,市人大常委会按照“遵循法规、结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修改《市预算监督办法》。修改后的监督办法内容更全面、程序更明确、方式更科学、有“预算才有支出”的原则更突出,使我市预算监督工作实现了实质性的“三个转变”:即在预算编制上,由总预算与部门预算分步编制向总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进行了转变;在预算审查上,由“一审”向“四审”转变;在预算执行上,预算的调整和变更由事后批准向事前审批转变。在此基础上,常委会于年、年又分别制定了招商引资等特殊事项借款备案制度和《关于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使用监督办法》,为预算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强化初步审查,不断提高预算监督的工作实效。常委会破解专业人员缺乏的“瓶颈”,通过聘请专业人员,成立初步审查专班,采取听汇报与查“四表一书”相结合、审查总预算与审查部门预算相结合、全面审查与重点审查相结合、集中审查与进户调查相结合等办法进行初步审查。每次审查出来的问题以初步审查报告的形式向主任会议报告,市政府分管领导及财政部门负责人在主任会议之后7日内将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答复。近几年来,初步审查报告的问题和建议一般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和落实。

三是强化审计支撑,逐步拓展预算审查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常委会始终依托审计部门的力量,一方面把人大的监督重点纳入审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如常委会要求市审计局对市四大公司(城司、汇桥担保公司、盛公司、投资公司)的营运、市国资办产权收益专户、国家投资浩口镇等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等专项资金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跟踪审计。常委会在听取审计报告后,形成审议意见交市政府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利用审计成果。审计成果不仅是人大开展预算审查的重要依托,而且还是跟踪监督,加强整改的重要依据。在预算审查时,初步审查专班将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作为初步审查的重要依据之一。主任会议和常委会审查预算执行情况时也要听取审计局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报告。同时,我们还注重利用审计结果进行跟踪监督。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进行了跟踪督办,形成审议意见后转交市政府办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审议意见进行整改后,向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

第4篇

人大教科文卫工委联系的几方面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比如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食品安全、网吧管理、新农合、新医改等方面问题是我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始终把人民群众记在心里。只有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记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记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上学、看病等问题记在心里,才能最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真正履行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职能职责。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只有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才能了解实情,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才能服务群众。这些年,我委对《义务教育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四川省中医条例》、《四川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施行情况和教育、科技投入及保障机制,中医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文化体制改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人民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网吧管理难等疾苦,迫切需要解决,撰写调查报告,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加大监督力度,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加强监督,才能真正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几年来,我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化解超大班。我们多次开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听取市政府关于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情况汇报,撰写《市区超大班情况调查报告》送市委书记李仲彬作决策参考,20*年秋季,“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持续多年的超大班问题得到了缓解。二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维护人民群众医疗利益。我们两次对《药品管理法》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20*年面对非典疫情,我委协助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决议》,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加大了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20*年,我委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新型农村医疗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建议意见并督促政府整改。20*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6.*%,20*年为89.92%。今年,新医改方案已经出台,我委督促政府落实新医改方案的要求,协助主任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建设情况的报告,作出了乡镇卫生院人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切实化解人民群众的“看病难”。

第5篇

一、瑞安市人大贯彻落实监督法的实践和成效

(1)健全制度,促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切实抓好制度建设,规范有序开展监督工作。一是全面梳理有关规范性文件,及时修改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办法、议案处理办法、工作规则等制度。二是每年都制定监督计划,明确监督议题、总体要求、进度安排和责任单位,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确保年度监督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2)突出重点,提高监督工作实效性。一是围绕发展大局抓监督。及时把脉“十二五”规划纲,认真审议关于沿海产业带建设、政府投资、统筹城乡发展等专项工作报告,并依法就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市域总体规划等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做好计划、财政预算执行和重点项目资金安排情况的监督。二是围绕民生改善抓监督。开展食品安全、镇街卫生院运行、保障房建设、电网建设、民办教育、社会治安、环境资源保护等民生热点的监督,听取和审议完善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优先发展公交事业、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民间借贷及非法集资类案件处理等专项工作。三是围绕法律实施抓监督。先后就行政许可法、科技进步法、律师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矿山安全法等17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促进了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四是围绕司法公正抓监督。开展职务犯罪查处与审判、行政审判、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刑事立功等专项检查,促进司法公正,保障社会正义。

(3)创新方法,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一是在监督环节上,强化跟踪监督。注重监督议题的后续跟踪工作,使人大监督有始、有终、有效。如针对市十四届人大的关于加快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议案,坚持不懈开展跟踪督办,督促市政府连续5年将饮用水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来抓,解决和改善了253个村的饮水难题。二是在监督方式上,开展专题询问和整改情况满意度测评。在明查暗访、执法检查、听取报告的基础上,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专题询问会,督促市政府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风险监测和执法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在监督时效上,推行限时督办。明确要求“一府两院”在规定时间内先向常委会相关工委提交落实审议意见的实施方案,并按规定时间向常委会提交整改报告,从而使人大监督的时效大为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从监督意识上看,认识有待深化。一方面,作为监督主体,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干部缺乏主动监督的意识,还存在“党委不点头,不能监督;政府不高兴,不想监督”的顾虑,以及人大监督发挥多大作用,权力用到什么程度才合适的困惑,特别是受制于人情关系而“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能理直气壮开展监督。个别组成人员也由于受传统思维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心态。另一方面,作为被监督者还缺乏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认为人大监督是挑刺找茬、是给添麻烦,对人大监督的法定地位和权力认识不清,对人大提出的建议意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从监督体制上看,关系有待理顺。县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对象是“一府两院”,但实践中,由于党政职能难以分清,许多工作都是党委和政府联合行文部署。作为接受党委领导、监督政府工作的人大常委会就容易陷入“两难”境地。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也要接受党委所属政法委的直接领导,牵涉的监督层次和关系复杂,给人大监督带来一定难度。此外,工商、国土、税务、质监、食药监等垂直管理部门,从行政关系上基本脱离了地方政府,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仍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如何开展对垂管部门的监督,也需要体制上的理顺。

(3)从监督手段上看,刚性有待强化。目前,地方人大监督基本上是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或专项工作汇报、审查与批准计划及预算等程序性的监督,也探索实行了满意度测评、专题询问等方式,但监督法规定的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和撤职等刚性的监督方式基本上没用过,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基本都用意见和建议的方式督促解决。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焦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及相关的处置措施。总体而言,实际的监督工作中还是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建议性监督多、强制性监督少,导致被监督者觉得人大只是来虚的、不会来硬的,使监督体现不出应有的权威性。

(4)从监督实效上看,质量有待提高。首先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例会确定的重点议题或作出的一些决策,深入调研也不够,没有真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致人大开展工作不能有的放矢。其次是审议质量不够高。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审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大监督工作水平的高低。有的审议意见过于原则笼统,缺乏具体的整改要求和量化指标,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够强。再次是跟踪落实不够有力。人大与“一府两院”的沟通协调需要加强,有的工委没有及时跟踪督查,“重审议、轻办理”的现象仍较普遍。

三、进一步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为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做好新时期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提高人大监督水平,关键要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民主公开、务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工作实效,重点要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6篇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xx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xx农民健康行”xx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xxx”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 XX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XX年与XX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XX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xx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

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XX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医事业的经费投入。要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调整时财政支出结构,将中医药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确保中医事业费和中医专项经费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同时将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 %的政策落到实处。

第7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安排,我委在分管领导副主任的带领下,于4月上旬先后到县工商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运管所、县规划和建设局和县人民法院等单位,采取座谈、听汇报、查资料和走访等方式,对县人民法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依法履行行政审判职能,按照“保护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优化司法环境、化解行政争议”的要求,不断加强行政审判管理,积极创新协调机制,努力提高法官素质和优化审判环境,行政审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构建和谐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突出重点,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新闻媒介、专题知识讲座、印发法律宣传资料、组织法律咨询、以案说法等多种方式开展了法律宣传,努力提高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通过诉讼解决行政争议、依靠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县人民法院近五年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判决撤销(包括确认违法)和部分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占全部行政案件的54.5%。通过行政审判,既依法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又监督和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了官民和谐,社会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依法审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县人民法院近年来针对旧城改建、企业改制、土地纠纷等明显增多的行政诉讼案件,通过公正裁判,及时化解行政争议,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县人民法院还加大了对非诉行政案件的审查力度。近五年来,县人民法院受理各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行政处罚、行政征收决定案件达495件,已执行472件,切实保障了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得以执行,有力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县人民法院还在行政审判工作中向行政机关提出了司法建议,为行政机关进一步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提供了决策依据,确保了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

(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水平。一是严格把关,科学制定和审核规范性文件。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及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调查行政审批项目的情况,对各行政机关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共取消31项不合规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对县政府涉及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认真清理,共取消10余项自设的行政许可规定。二是建章立制,规范各类行政行为。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实施了行政处罚查处分离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等,确保行政行为程序合法,实体公正。如县工商局通过加强内部法制机构建设,严格执法主体资格,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实行案件“四分离制度”(将“立案、调查、核审、收缴”分开),有效地规范了工商局的依法行政行为,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县工商局从以来,已连续6年没有行政诉讼案件发生。县规划和建设局针对过去每年行政案件不断发生的情况,今年也加强了局机关法制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充实了执法人员,并重新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加强和规划城乡和建议行政执法的通知》。三是加强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各行政执法部门都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有的单位还设立了举报信箱,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将行政执法时时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存在问题

(一)《行政诉讼法》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

《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致使该法未能深入人心。一是部分公民、法人和组织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对行政审判缺乏信心和了解。不知告、不会告、不敢告的“三不”现象还普遍存在。有的群众在权利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不知道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有的群众不明白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与公民的权力平等,怕行政机关权力大,告不赢,怕行政机关报复而不敢告;有的群众想告不会告,对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内容以及有关程序还不了解。二是一些行政机关由于学习、理解《行政诉讼法》不深、不透,行政执法的能力不强,参与行政诉讼的水平不高,时有因不按程序执法而成为被告,因超期应诉答辩或不应诉而败诉的情况发生。

(二)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个别行政机关仍然存在着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处罚不分离,行政执法还停留在“人治”的层面上,在执法活动中还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个别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对法律掌握不够全面,专业素质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谨,重实体,轻程序,以致执法有误,导致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败诉率较高。有的行政机关甚至在当被告后,不答辩、不移送有关材料、不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及规范性文件,一旦败诉,反说法院判决错误,不支持他们的执法工作。

(三)少数行政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案外的行政干预现象仍有发生

从调查的情况看,有的行政领导对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有特权思想,不能把自己与公民处于平等诉讼主体的地位。有的行政领导对行政诉讼缺乏正确的认识,怕当被告、怕出庭、怕败诉;有的行政领导为了不当被告,消极作为,执法不到位,或者干预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有的行政领导应诉不积极,很少出庭应诉。如近五年来,县法院受理的63件行政诉讼案件中,其中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只有1件,占1.6%;行政副职出庭应诉的有20件,占32%;指派单位法制股人员或中层干部出庭应诉的有32件,占50%;由常年法律顾问出庭应诉的有10件,占15%;有的行政领导法治观念不强,认为行政审判影响行政效率,妨碍当地经济发展,不理解和支持行政审判工作,甚至对某些案件的审理进行行政干预,使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不能真正落实。

(四)行政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司法实践来看,行政审判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面对行政法规体系不完善,法规之间相互撞车,司法解释相互矛盾的现状,行政审判人员在办案中对法律的适用不够统一。对不断增多的新类型行政案件,尤其是有关社会热点、难点的案件研究不够,造成了有的审判人员对这类案件不敢大胆审理、依法裁判。对关于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的规定,有的审判人员有片面认识,存有就案办案的单纯业务观点,不愿给当事人做过细的解释工作,力争促成官民矛盾和解。由于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政府行政机关,有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时存在畏难情绪,对涉及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城市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行政案件,担心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的案件不能依法大胆受理,甚至有偏袒行政机关的倾向。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展板、标语等媒体作用,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对《行政诉讼法》的宣传力度,并将其纳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在宣传的内容上要有针对性,以典型案例释法,解决群众不知告、不会告、不敢告的思想,增强人民群众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解决部分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能力不强,参与行政诉讼水平不高的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县人民政府要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并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情况纳入工作重点和年终目标考核。行政机关负责人要把出庭应诉作为一项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对涉及政府各部门的行政诉讼案件,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不得随意安排他人应付行政诉讼。要通过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出庭应诉来帮助其克服“官本位”思想,使其全面了解本单位行政执法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三)公正司法,不断提高行政审判质量

县人民法院要坚持受案标准,依法受理行政案件,以切实保护当事人的诉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切实解决行政相对人难、胜诉难、申诉难的问题;要逐步健全案件质量保障机制,完善案件质量检查和评查制度、改判和发回重审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开展案件质量检查,定期通报行政案件的受理、审理质量和效率情况,进一步改进行政审判工作。

第8篇

一、基本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的报告,2012年1至8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2520.65亿元,完成预算的73.7%,比上年同期增长5.1%;全省财政支出2415.14亿元,完成预算的59.4%,比上年同期增长11.8%。省级地方财政收入261.88亿元,完成预算的89.2%,比上年同期增长18.9%;省级财政支出235.63亿元,完成预算的55.8%,比上年同期增长19.2%。

2012年1至8月,全省基金收入2331.20亿元,完成预算的65.1%,比上年同期下降32.7%;全省基金预算支出2264.87亿元,完成预算的64.9%,比上年同期下降23.2 %。省级基金收入142.32亿元,完成预算的73.0%,比上年同期增长20.5%;省级基金预算支出74.13亿元,完成预算的73.8%,比上年同期增长30.3%。

从报告和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落实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把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继续优化收支结构,为服务和改善民生,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及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财力保障。1至8月,财政收入增幅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下一阶段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艰巨。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我省经济增速趋缓。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要素制约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状况在今年尤为突出,企业亏损面扩大,利润率下降,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使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税收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土地出让收入锐减,一些地市今年土地出让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给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的增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成为财政收入增速趋缓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3至8月我省地方财政收入月度增幅虽呈逐月回升态势,但1至8月增幅也仅为5.1%,与年初制定的8.5%的增长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今年后期,在组织收入方面虽存在一定的积极因素,但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仍是各级财政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不断加大的支出需求使平衡财政收支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三项法定支出增长的同时,今年,财政在保增长、惠民生等方面将新增大量的支出。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全面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也需要坚实的财力予以保证。由于我省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减少,原本很多由土地出让金保障的基础设施项目出现了资金困难,资金落实很大程度上依靠当地财政。加之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进入高峰期,财政支出的压力相当大。在收入增长趋缓,支出需求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平衡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三)财税政策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今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在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职能作用显得十分重要。调研中发现,部分财税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未真正落到实处,有的企业减负效果不明显。一些支持和引导经济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针对性不够强、归口管理部门较多、政策分散交叉,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预算执行管理中仍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是预算执行进度不够均衡。1至8月,个别项目支出增长远低于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部分专项转移支付支出进度偏慢,一些省级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不理想。要完成全年的既定目标,今年后期必须加快支出进度。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有待继续提高。在调研中,部分市县反映,近几年省对市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虽然逐年扩大,有效缓解了市县财政支出压力,但在今年市县财政状况普遍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还应进一步提高。三是专项资金监管仍需加强。部分单位只注重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和绩效性研究不够;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补充公用经费的情况还有发生;上年结转资金使用缺乏监督;部分专项资金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仍未得到有效整合;一些专项资金长期沉淀、年年结转,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几点建议

(一)全力抓好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综合分析经济形势、政策实施以及征收管理等多重因素对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减变化的影响,科学合理预测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入的总量和结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组织各项财政收入,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在确保今年预算收入目标完成的同时,提前谋划、早做安排,为实现明年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打好基础。提高资金统筹能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法定支出和民生支出需要。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及已开工项目,落实财政资金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实施。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妥善处理好组织财政收入与促进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要确保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梳理、整合各类财政资金,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换,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生存发展。利用财税政策的“倒逼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在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的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9篇

代表问政 催生“大联动”机制

“南人民南路商家跨门经营现象严重,行人不得不在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穿行,经常险象环生,应尽快消除安全隐患。“育秀小学、实验中学周边食品安全隐患突出,无证经营情况普遍,亟需加强监管”。“城乡路、新建东路上有很多小贩无证设摊,还有不少人向路人兜售假发票,要尽快取缔”。

在2012年奉贤区人代会期间举行的专题审议会上,一连串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管理问题不断被提出,让会场上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接不暇。

会后,区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就代表们在审议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着手筹备建立覆盖全区的“大联动”信息平台。同年4月1日,大联动工作正式启动,形成了“及时发现、联勤联动、快速处置”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城市管理顽症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市容环境方面“三乱一跨”案件比2011年下降46.7%。

委员献计 改进联合执法工作

2013年底,奉贤区首创上海第一支行政联合执法总队,由公安、工商、城管等10个部门专职派驻人员组成,着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破解城市管理疑难复杂问题。总队成立后,承担了大量“攻碉堡”、“拓瓶颈”任务,但工作中也面临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待理顺和队伍建设需加强等困难。

“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明确联合执法工作在政府工作中定位,树立工作权威”。

“要进一步厘清行政联合执法总队和相关部门间的职权关系,加强部门间资源整合和互相协作”。

“要严格队伍管理,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员派驻到总队,确保总队执法力量”。

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工作报告时,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就改进该项工作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审议意见函》交与区政府研究办理。

区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建章立制,先后制定《规章制度》、《派驻人员考核办法》、《工作流程》等制度,并建立了两大工作运行协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了联合执法工作模式,大大提升了联合执法成效。总队成立至今,已对26起“重点、难点、热点、乱点”城市管理瓶颈问题进行了执法整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也得到了市委“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督导组”肯定。

人大调研 提升控违拆违成效

整治违法建筑,是奉贤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梳理出的几大“急难愁”问题之一,也是奉贤城市管理的软肋之一。为了有效遏制违法建筑行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奉贤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全区控违拆违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前往8个镇、2个社区和3个开发区进行实地视察,组织规土局、房管局、城管局等8个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法制办、拆违办等部门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经过近2个月的密集调研,调研组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容全面、数据翔实的调研报告。报告认真分析了全区控违拆违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推进力度和工作机制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源头管控,落实长效管理”等9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