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入学自我介绍

时间:2023-02-27 11:08:24

导语:在入学自我介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入学自我介绍

第1篇

Also grow up, ** is my pet name, opened the dictionary to the "*" characters, *** mean. I am sorry, really

Sorry, the name a bit, actually I'm not that good. I returned to myself a pseudonym --**。 Is the root

Word of the verse, according to ***"*****" played, I think this name is very beautiful.

This year I am ** years old. ** Year-old young, should be happy, and ** old * children should be happy

And I was the opposite. My character is destined to bloom I shed tears. I am prone to crying. However, I also

Really likes the character, and she made me go the road of literature-loving and appreciated by the teacher. I am particularly

In literature, particularly prose and poetry. I always put my happiness and sadness into song after another verses and a chapter

Prose.

I * the age of kindergarten, pre-school age *, * year-old elementary school. In primary school, my motto is: Tuition

Better than others pay less, scores even worse than the others can not! So, my grades have been the first few classes. Mom

Mom has been to me as her hopes, her pride. I grew up in this piece of praise was rightly ringing up. Probably because

Let me arrogant, gradually, my grades slipped into the middle. But do not give up my family and teachers. He

They think that I will catch up with them.

第2篇

加强对初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可概括为三条:纪律意识、心理准备、环境适应。

A.纪律意识

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初一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班主任和学校应实行“教育倾斜”,注重对初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那种“来日方长”慢慢来的分散教育思想(并非说取消分散教育)是不可取的。“纪律”乃共同遵守的规章,条文,经验告诉我们,入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守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行动的准则,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这是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乃至当今缺乏自我约束力,生性好动习以为常,进了中学一时难改此“脖的缘故。在开学典礼前后,班主任可集中数日时间组织新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列举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教育、引导;张贴“守则”和“规范”的全部内容(或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要求学生做到能背诵会默写;组织讨论,撰写学习后的感想,安排学生作典型发言;开展纪律方面的知识竞赛,强化“守则和规范”的知识灌输。

B.心理准备

心理淮备系指教育初一新生作好中学阶段接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适应准备。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可比较中、小学阶段教学原则、方法的异同,着重使学生认清:小学以直观、形象教育为主,中学则有所不同,作好培养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准备;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重,作好培养预习、自习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的心理准备;小学教育时间松懈,中学的时间长而紧凑,作好培养自我控制力的心理准备;小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中学以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为主,作好加倍勤动脑、勤动手和积极参与的心理准备;中学初步渗透与灌输职业技术教育意识,作好能升学自然光荣,不能深造,凭借学到的职业技术回乡振兴本地经济,服务于社会同样光荣的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中学教师多半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积极改革落后的教育手段、方式,作好接受新事物、积极配合和主动协调老师先进的教育方式、手段的心理准备。

事实证明,班主任如果实现了中学教育战略的这一步骤,那么初一新生会尽快地适应学段的“断乳”,进入中学生角色,在今后的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学习的成效随之提高。

C.环境适应

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初一新生会对新环境感到短期的孤寂、不自在,甚至有辍学的念头。这些都是正常的、暂时的现象,否则不成其为“新”生。究其因,大都是不适应所造成的,问题在于班主任要设法使新生尽早脱离这种“不适应”。

另外,初一新生同家长的认识一样,希望中学与小学就是不同,人多、房多、校园美,一切的一切都是新的。这种认识是人之常理,允许存在,问题在于学校要尽可能地不使新生失望。

基于此,我认为,学校在开学前要打扫整个学校的卫生,修理、油漆、粉刷好门窗、墙壁、课桌凳、电器等,布置好教室和学校,做到窗明几净、鸟语花香、绿意融融、?热情洋溢,?迎接新生步入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中。心理学有“先入为主”、“定势效应”之说,这种“人”和“势”在此便是新生将要适应的新与美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新与美的社会环境:在开学典礼上,全校教职工应登台“亮相”,所有出场人员特别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学校要安排专人介绍学校历史沿革、办学成就等,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走访部分教师。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让本班学生逐一作自我介绍,尽早消除同学间陌生的感情隔膜,使他们尽快地相互熟悉,增进团结,成为学友。

第3篇

一、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类院校英语的水平参差,生源基础普遍较弱

高职类院校的的招生比较广泛,学生来自不同的层面;笔者根据调查,这些学生答题的可以分成为三个层次,第一种是高职类院校以来英语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对英语也有一定的兴趣爱好的;第二种就是进入高职类院校的时候总分较高的,但是偏科严重的,英语成绩不堪入目;第三种就是本身就是英语成绩不好,学习能力也比较差,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对英语的兴趣爱好;根据这三种类型可以发现,他们的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不同,差异性较大。一般来自重点高中的学生英语还是可以的,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起码英语也可以可以接近三级水平左右,而有些来自五年制初中的毕业生相对英语水平较差,缺乏自我控制力、取法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暴自弃;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偏科严重,对于英语想学好,可是没有掌握技巧,从而导致学不好,却还具备对英语学习的能力;所以,显而易见,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原本的教学教材已经不能适应于实际学生的学习要求;高职类院校英语教师既要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又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基础性教育,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弥补学生们英语基础不足的空白,各种困难重重。

(二)高职类院校的英语,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学模式单一

高职类院校的英语由于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了缺乏适用的教材,教学计划也就没有了针对性;英语是一种应用性比较强的语音,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单纯的就是授与受的关系,教师也把以考试为目的,把全英语主要强调在词汇搭配、各种知识点、句式句型的传授上;要想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在新形势下进行英语的教育改革,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高职类院校对专业有一定的要求性,主要针对就业的高等院校,所以英语类教学,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到,对英语能够听、对英语能够读、对英语能够写、对英语能够听;要想达到对英语的教学效果,那么就需要教师做出轻有力的改革,增加课堂气氛,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导为主,培养兴趣为辅进行展开。

(三)高职类院校英语的师资严重不足

首先冲中国的国情考虑,中国人数基数较大,学生众多,一个班学生起码也要有40人以上,再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因材施教的困难性就相对性大了一些;在加上近几年来,高职类院校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教师,外聘教师不断增加,然而外聘教师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大、责任心不强,稳定性也不高,也不方便学校管理,每个教师的带的班级比较多,工作量相对就比较大,所以教学质量相对来说就会降低。造成了学生多,教师少,优质教师更少的局面。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要让师资力量的不足成为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英语的基础建设中得到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四)高职类院校英语的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高职类院校相对来说,不仅是师资力量的缺乏,而且教学设施也不配套,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不能适用于现代化的新形式;从而使得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无味,无趣;教学设施教学仪器、图书馆、多媒体、语音室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所以高职类学校要在这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基础,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有一个保障,消除学习中因为硬件设施造成的障碍。基础设施是硬件设施,需要学校对这个有一个轻有力的重视,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高职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高职英语教育需要更新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英语的教育更注重的的事就取向,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英语类教学;高职类英语的教学内容更趋向于职业性和实用性还有针对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中间性,略微高于高中的英语教育,又低于本科的英语教育,带有职业性的自身特点。首先改革高职类英语的教育,需要明确高职类教育的目的性,然后根据这个思想改革英语教育的各个环节,树立高职类院校的价值观、人才观还有质量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所以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在高职教育的英语中改变和更新教育理念,这个过程是一个费真功夫的过程,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高职类英语特色的路线。有的时候并不是传统的东西不对,而是不断的创新改革中才能使得社会进步,效率的提高。

(二)高职英语教育需要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首先根??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先对学生的英语成绩分为A/B/C三个等级,然后根据这三个不同的等级,进行针对性的英语教育,在教学上,要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多种层次、多种、侧面进行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感。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的心理上进行指导和疏导,增加他们的积极性。

(三)高职英语教育需要培养与引进结合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国家大技,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首先师资力量需要跟上,培养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技能,让教师参加各种英语培训,借鉴好的讲座,专题的讨论;然后就是通过评职称引导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需要学校合理的安排人手,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增加教师的竞争,还有工作的积极性。在新形式下,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改革,做可持续发展路线,才能使得高职类英语的的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高职英语教育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不断的更新,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首先多媒体、语音室要充分的准备和利用;对于人的感官来说,人更趋向于图,所以想要学好英语要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境界。也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在这些都满足的同时,学生还缺乏实践性;俗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时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其进行提供帮助和引导;很多同学头脑里面缺乏实例,只有帮助学生克服了这些,高职英语中的教学才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五)高职英语教育需要激发非智力因素,提高高职高专教学的成效

高职类英语的学习要从学习者的情感出发,把握动机,兴趣和意志等因素。现代的社会提倡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那?就是通过非智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到一个高度,一个突出的地位。既可以让学生对影视教育,不要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又让学生失去那种压力和恐惧感,在快乐和良好的氛围中主动性的自觉地学习;俗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充分表现出了,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激发心智,在高职类英语的学习中是多么的重要,也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课题。

对于高职类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不是那样的理想,所激发他们的非智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从英语教学这个角度出发,以刚开学自我介绍为例,首先是入学的引导,引导大家用英语做一个自我介绍,可以给大家一个充足的准备时间,然后让大家有一个互相的认识还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然后英语教师需要引导和提示学生,比如,如何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方法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句型?在前面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同时,英语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让学生自由发挥,踊跃参加,大方得体的想同学介绍自己,当然教师也可以自己先用英语来一个开场白,给学生一个借鉴的作用。然后就要引?а?生对高职教育中的理解最求和向往,以及自己的困惑。

其次要对学生实行加分制度,不仅以最后的成绩作为毕业的标准,还要参与平时成绩,平时表现,老师给予打分。鼓励大家平时好好表现,利用平时成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口语练习、听力练习、课外阅读练习写作练习,还有预习和知识的扩展。

最后可以发现,其实很多东西都有共同的相似点,学习英语就像玩电脑一样,从乐趣出发,难了不会,会了不难的原则,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天读几个段落,然后到每个学期达到什么样子的成果,并通过坚持、日积月累,最后取得提高。

第4篇

本学期除按学校、学工处等处室和年级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外,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良好习惯,营造宽松和谐班级

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班主任工作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也包括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支持、赏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为了给每一位学生以信心,我经常在班会上强调:每一个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的人,只要努力,最终成长后都将是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通过不断的师生交流,可以使老师提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尊严,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形成凝聚力。 “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要生存在一个群体当中,并需要相互交往。只有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来。”班级和学生也是这样。未来的世纪,是一个需要相互合作的世纪,每个人的深造和发展都离不开别人的协作,没有协作就没有个人的发展。

本学期为培养良好习惯营造宽松和谐班级,以主题班会为主要形式,开展了下列教育活动:

①以军训为契机,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集体,同学们很快融入新的班集体,全班同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初步养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军训结束时,我班荣获“最佳组织奖”和“汇操二等奖”,为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以入学教育为切入口,召开主题班会:“新校、新班、新同学”,在同学自我介绍(如介绍各自的爱好、兴趣、特长、优点、愿望、志向等),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相互了解,营造相互尊重、信任、相互学习的氛围,要求同学们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利用新校、新班、新同学的全新环境,树立全新的个人形象,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新环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调整心态积极向上,始终保持乐观近取的精神。

③主题班会:学习方法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针对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实际情况,如何引导学生迅速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在主题班会上,首先让学生自由畅谈学习上成功的经验、教训和学习上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五步学习法”即:坚持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后有效复习、独立思考作业、不断总结提高。

④主题班会:发扬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人才。(略)

⑤辩论会:严格管理与发展个性。(略)

二、选拔优秀班委,形成自我管理模式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有一定组织能力、语言表达清晰、有一定威信。好了组成一个优秀的班委会,我做了以下几面的工作:

①选拔班干部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 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②教育培养班干部,对班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使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

③增强班干部间的凝聚力,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基本上都由班干部去组织,通过活动加强班干部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能使班干部之间也能因此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健全奖罚措施,保障管理落实到位

为了更好地搞好全班同学德育教育和班风建设,保障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在组织全班同学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一(26)班德育学分制实施细则>>,实行严格的奖励和减扣学分办法。力争把高一(26)班培养成人人积极要求上进,个个品行端正,组织纪律严明,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成绩优良的先进班集体。(具体办法附后) 附: 德育学分制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执行本班班规,搞好全班同学德育教育和班风建设,将实行严格的奖励和减扣学分办法。建设人人积极要求上进,个个品行端正,组织纪律严明,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成绩优良的先进班集体。

二、总则:全班每位同学的德育基础分为100分,以学期为单位计算。学期末,把奖励和罚没的学分在基础分上相加或相减,根据最后得分评定德育学分。若德育学分不满80分者,不得参加本学期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先进的评比,并不得参加下一学期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竞赛活动;若德育学分不满60分者,除德育学分以不及格记载入档外,该生不得参加年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

三、奖励学分:

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奖励10分:国家级竞赛三等奖及以上;省级竞赛二等奖及以上;.校期中、期末考试年级20强。

2.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奖励5分:国家级竞赛前六名及以上;省级竞赛三等奖、市级竞赛一等奖;学期出全勤。

3.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奖励3分:省级竞赛前六名;市级三等奖;区 级竞赛一等奖;班级十佳、学校竞赛前三名。

4.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奖励1分:学校文体竞赛前4—6名、学习进步10名以上;区级竞赛二等奖

四、减扣学分:

1有下列行为,减扣10分:受学校处分、打击报复行为、考试舞弊

2.有下列行为,罚没5分:受年级通报批评;顶撞老师、最差寝室。

第5篇

【关键词】实践活动;有效训练;策略;反思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较好地发挥培养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课型,在现今的职教语文改革中备受关注。中职语文新教学大纲在课程结构的三个模块中都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少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过程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缺乏有效性,没能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预期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识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基于“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就业工作以致终身发展而服务”这种双重职能而设计的把语文素养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项目训练课。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它具有形式的开放性、内容的综合性、过程的体验性和结果探究的生成性的特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在新职教观念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职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以活动为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有效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的策略

不同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内容设计、实施过程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专业、教材实际,选择和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进行训练,才能获得有效的课堂效果。

我校现在使用的是“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上下册,修订版)。教材中每单元最后都结合单元能力培养目标设计有“语文活动”的专题内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训练,要做好如下几点。

2.1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提炼和设计

在活动课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在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的同时,保证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有一个贴合实际、集中鲜明的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要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把综合实践课搞成“大杂烩”。这是保证活动教学的有效前提。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每单元的学练要点、能力目标和专业培养特点,对不同专业班提炼设计了相对有针对性的活动主题。

2.2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整合和选择

2.2.1 有计划地优化整合教材中的专题活动内容

教材上下册共有12个活动专题。我根据知识的联系和能力的构成特点,把“介绍自我,求得认同”与“求职应聘,从容应答”整合为一个专题;把“抒发己见,感谢他人”与“共贺生日,礼仪致辞”整合为一个专题;把“拟写计划,朗诵诗文”与“拟写讲稿,激情演说”整合为一个专题;把“扩写成语,讲述故事”与“编写剧本,演绎名作”整合为一个专题。同时,把综合活动需要的能力要求贯彻到单元的课文学习中,例文学习必须为综合实践活动训练服务。这样优化整合后,教材读、写、听、说能力更为清晰有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起来更有连贯性,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更为有利和有效。

2.2.2 有计划地创设各种语言场合,按照学生能力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可灵活安排有一定梯度的训练系列

例如,新生入学自我介绍,介绍一本书的内容摘要,介绍一位杰出的或熟悉的人物,召开故事会、演讲会、调查座谈会、辩论会等。根据学生将来就业需要,还应创设一些模拟性的语言场合,如产品说明、导游解说、顾客与营业员的对话、应聘者与招聘者的对话等。安排训练的形式要体现由简到繁的层次,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听说能力。

2.3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绝对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训练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2.3.1 注重活动前的准备指导

在活动课的教学中,学生必须在进入课堂之前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在课外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信息资料、理解思考,甚至排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专题实际加以指导,包括工作方法、专业知识的解疑答难等的指导。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的,为了保证活动课的效果,需要制定一个方案或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顺利进行。制定方案一般以学生为主,教师应给予指导,对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老师要力求对学生的准备情况有检查。因为准备工作到位,可以说活动训练的有效性已成功了一半。

2.3.2 灵活控制好活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

1)合理分组,确保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与协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一般需要分组进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协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本人一般会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水平进行搭配分组,力争做到组内优势互补、各组水平接近,利于任务的完成,也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合理的分组合作,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在出色地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与协作。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确保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升

想办法激发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信息获取和整理,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获取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从而训练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3)创设合理的训练环节,确保实践活动成果的生成

就拿“自我介绍,求职应聘”为主题的活动来说,活动设计有组织问卷调查,开展大讨论,收集资料,撰写应聘书,制作个人简历,评选优秀作品等6大环节,才能达到效果的最优化。教师一定要按照拟定的活动目标和活动流程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然后通过加强过程督导来保证活动的有效运作,确保实践活动成果的生成。

4)精心设计活动的展示过程,力求实现预设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活动成果展示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考评,学生必须具有自信心,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亲和力及应变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事先准备的内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活动展示前,由学生推选出活动主持人和评委,教师对主持人和评委进行辅导,并安排学生对活动现场进行适当布置,营造活动氛围。展示过程中,教师首先明确评分标准,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都能心中有数;然后各小组推举出的代表在班级进行成果展示,评委打分,教师也参与打分,目的是及时纠正评判时出现的偏颇;最后按成绩排出小组次序,给予不同的集体奖励,同时选出单项优胜者给予个人奖励。以成果展示,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明显增强。

2.4 注重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但如果不不能给学生呈现出新颖的喜闻乐见的及易于学生接受的活动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那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还是流于形式,其培养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

首先,可以根据单元所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相应的拓展,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比如可以临时设置一场未来职场专题实践活动,如模拟应聘现场,通过进行面试准备、面试技巧、职校生求职常用方法等辅导,提高学生求职应试的能力。

其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即便是公共基础学科也应对学生加强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及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应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如进行企业文化观摩及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学习优秀企业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2.5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创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一般采用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和总评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态度方面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包括发现探索能力和收集整理能力;学习效果包括归纳总结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成果展示情况、总结与反思能力。

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可以紧贴学生的活动过程,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自评和互评的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个性化的评价,要尽可能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2.6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还要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才能真正实现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我校的做法是:

2.6.1 以社团活动带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建有“芳地文学社”、“菁菁诗社”、“学生记者社”、“演讲与社交协会”等文学社团。这些社团活动涵盖了课外阅读、文学欣赏、写作、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大批学生参加。其中,我校“芳地文学社” 定期出版正副刊《芳地》,已发展成为茂名市知名的校园文学社团。

2.6.2 以比赛活动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全校性的现场作文比赛、征文比赛和黑板报、手抄报比赛。每学年都指导“演讲与社交协会”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普通话知识比赛、语文综合智力竞赛、中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气氛,又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及得到了相关的语文技能训练。

近几年,我校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后培养了曾嘉(《茂名日报》政文部副主任、记者)、柯丽娜(茂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卡力(化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3 有效实施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的困难与反思

3.1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变了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语文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45分钟,它已经渗透进了课前课后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语文。然而,中职学校里,厌学情绪太普遍。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严重地影响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从其体验性的特征出发

注重活动的系统性、深刻性和广泛性,要注重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与技能,在意义的动态生成中构建个人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3.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更好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中职语文要服务于专业教学,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要在活动课中更好地体现出学生所在专业的特点,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找准语文课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契机。

总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系统操作项目,它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整体系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正确地、科学地在这一领域中挖潜,探索出一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路,为中职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是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形势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Z].

[2]毛辉玲.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8).

第6篇

儿子上了香港大学,许多新老朋友都来问我,是怎么把他送到港大去的?回答得多了,重复也多了,索性在这里归纳成文,告诉更多的朋友。

上普通小学有什么关系吗

儿子是一个普通孩子,上了一所最普通的小学,无非是离家近,从家门到校门小跑而去5分钟足够了。当时我在上海工作,忙碌的妻子一个人带孩子,无力往远处送了。就近上学,使孩子多了一些玩耍的时间,周日也不上什么补习班。他从小喜欢国际象棋,周日就到附近的少年活动中心下半天棋。倒是在10岁那年,他参加全市等级大赛,一番鏖战,包括战胜两位成人选手,获得了二级运动员证书。

不过论及其他,小学期间的儿子乏善可陈,唯一能够一提的就是在5年级时,他在长跑上表现出一些苗头。可那时我们都忙于工作,对他的长跑顾不上延请行家把把脉,最后不成大器,只好徒生“悲仲永”之新叹了。

我问过他,愿不愿意上个奥数班?他一摇头,这事就算了。倒是他自己看了同班同学上奥数班有点按捺不住,在4年级时自己找了本数学书做了两个月的题,约上一个同学去考奥数班,结果还真考上了。没想到才上了两个多月,市里搞“减负”,奥数班停办,他也就打道回府,继续下棋。以我看来,小学6年,他还算轻松,成绩在班里还算不错,但要说在年级拔尖,那是不可能的。

谢天谢地,儿子进入中学以后,个头猛长,学习成绩也蹿了起来,尤其是数学,不知道和他下国际象棋会推演有没有关系,反正第一学期结束,居然拿下了全班“数学状元”奖状。他以数学领先,物理跟上,后来化学、生物也上来了,总成绩在年级里慢慢抬升,大致每年前进30名,进入高二,年级成绩已经到了前10名左右。

总体来说,儿子上高中时渐渐懂事了,学习上不用操心。家长的作用主要是以身作则,爱读书、爱体育锻炼,热爱生活。父母品行端正,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的启示。遗憾的是,进入中学后,儿子的国际象棋训练没有坚持下来,一开始还能在假期训练,到后来、特别是高中阶段就不行了。我高兴的是儿子的田径天赋还是被发掘出来了,获得过全区初中学生1500米第9名,排名在前的都是有体校训练基础的孩子。他对田径的爱好一直保持到今天,而且不戴眼镜地走进了大学。

阴差阳错报了港大

高考终于临近。儿子将第一志愿确定为清华建筑系。那是一个少年的梦,而且他已经顺利获得清华大学20分加分。

4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儿子跟着妈妈和姥爷到清华大学做考前咨询。那天去的人太多了,咨询位前一时间难以靠近。这时,他们发现不远处香港大学的招生点。在此之前,儿子对港大几乎一无所知,但姥爷曾在香港工作,知道港大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名校,就建议不妨报一个名试试,万一考清华失手,港大还可能在后面接一把。

接下来,清华的老师对儿子说,报清华吧,不要有任何犹豫。

再接下来是高考,儿子考出了700多分的高分。结果,7月10日那天,儿子同时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和港大建筑系录取了,其大提供全部学费的奖学金。只能选择其一,必须在3天里作出决断。

这可费了思量。我曾对儿子说,家中久藏一瓶茅台,如果你考取清华,我就把这瓶酒拿出来喝了。可是这下子顾不上喝茅台了。

我是77级大学生,我何尝不知道清华的分量,我曾在工作中和清华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走遍清华园的每一个角落。我这辈子还没有舍弃过像清华的录取通知书这样宝贵的东西。

但此时最需要理智。第一步是要了解港大,于是所有社会关系都被调动了。短短3天,大约征询了200人次的意见。其中相当部分是大学教师或建筑学界知名人士。大部分人建议,去港大读书。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两条。其一是既然有奖学金支持,儿子应该进入全新的学习环境。毕竟他在国内教育环境里已经读了12年书,在特别需要创新思维的大学时代,应该换一种新环境去激发他的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他原有教育环境中比较缺乏的。其二,去港大读书,其中第一学年是在清华大学相同专业“委培”,这样就有机会在清华大学度过最美好的大学一年级时光,亲身领略什么是清华,这是人生宝贵的经历。

最后的主意由儿子自己定,他决定上港大。他说:“虽然这是有风险的。”

清华,永远的清华

经历了高考,特别是经历了清华和港大之间的艰难选择,儿子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他知道,选择得正确与否,要待日后的实践来检验。然而,在清华代培一年,毕竟是很大的补偿。去清华报到的前夜,儿子很晚才睡,他说:“清华,我来了!”

儿子希望自己完全融入清华,他向同班同学自我介绍时就是这样说的。而同学们也接受了他,选他当班级的体育委员;清华也这样看待他,向他颁发了入学成绩优异奖学金。这笔奖学金不算高,却使我们格外感动。

进入清华的第一道程序是军训,把儿子练成了“黑泥鳅”。接下来刚刚进入正规学习,学校就要组织马拉松比赛。这又是一个考验。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我说,身为体育委员,你必须参加,否则就辞职吧。不过,因为是第一次,你可以选择报半程跑21公里。儿子马上应承下来,投身组织。

他面对的远远不止马拉松,还要参加足、篮、排和羽毛球等一系列球类和田径类比赛,拿回家一金一银两块田径牌牌。能在清华大学拿下这些奖牌不是件轻松的事情。然而最使我高兴的是,儿子在清华结识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同学,这才是清华最吸引当代青年的地方。在他们班里,前后左右尽是“状元”级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和这样的同学互为切磋砥砺,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儿子进入清华后很少回家,打心底里珍惜在“紫荆公寓”的每一个晨昏。我们作为父母的也体谅孩子,不回家就不回家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清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你尽情地吸吮水木清华的朝晖夕阴,这就足够了。

走向港大,走向未知的世界

在清华的一年转眼就过去了,儿子直到赴港前的最后一个深夜还跑回清华看了又看。第二天,他就和同学坐上火车走了,我和他妈妈没有陪他去香港,因为他大了,应该独立地处理上学的事了。

他去了香港有没有问题呢?有啊!他从小在北方长大,对香港饮食不习惯,那里饭菜品种比清华少多了;语言是道关,粤语要从头学起;仿佛有道玻璃天花板,和香港同学的交往似难融入;学习不轻松,作业量不比清华少。身边也没有了父母的时时关心――这倒是他希望的。至于生活费用,至少是内地的4~5倍。

和在内地上学,长处又在哪里呢?从儿子的表达来看,可能有这些:独立性更强了,所有事务都要自己解决;班级划小了,出现了“指导教师”的概念,他一个人大约负责10来个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距离近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是相当不错的;英语听力明显增强了,因为所有讲课都用英语,否则会有学生完全听不懂。完成作业也用英语,但是会话英语还是薄弱一些。课程设置上,对实用性更加强调一些。

毕竟是年轻人,毕竟经过了清华的一年学习,内地生很快就能适应港大的生活,他们在内地学习打下的扎实基础是不容置疑的,但也由此带来创新思维不足的问题。儿子在港大读书不过半年,他的设计小品参加了香港建筑双年展。

内地生到香港上学,还是从本世纪起逐渐兴起、渐成规模的。儿子算是其中一个“吃螃蟹者”。这条路选择得恰当与否,恐怕现在还不好打分,尽管我们希望事情向理想状况发展,但它毕竟太新太新,实践在后面默默地等待出场检验呢。

第7篇

1德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概况

德国的远程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期间经历了东西德的分裂与合并,其远程教育也经历不同发展模式重组过程。第一阶段以远程函授教育为主。1895年西蒙•米勒开始在建筑行业按教学计划采用书信往来的方式授课,米勒成为德国函授教育的先驱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很多成年人失去了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能弥补这一损失的函授教育因而得以广泛发展,那时开办的函授教育有职业教育培训班、为战争期间当过兵的成年人开设的职业补习班以及政治教育训练班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满足人们选择职业或职业晋升的愿望,私人函授教育机构应运而生,人们为追求更高的学历、更高的职务以及更快适应新的职业,选择参加函授教育的积极较高,进一步促进了函授教育的发展。第二阶段以远程视听教育为主。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电视机的普及,人们开始考虑将电视视听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这一阶段的电视教育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视听功能,使教育效果明显提高,并逐步取代了第一代函授教育。第三阶段以远程在线教育为主。这种以网络在线教育为主的远程教育一经出现,即得到德国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应用,很快成为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并进一步向文字教材、声像资料和互联网在线课件相结合的综合形式发展,带来了远程教育的一场深刻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它们分别发展了两套不同的远程教育系统。东德制定了以面向在职工作者的远程教育体系,最初只有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弗赖贝格矿业大学、德国福斯特津纳行政学院等3所大学可以开展远程教育,后来其他大学也相继加入了远程教育行列,包括18所大学和234所技术学院。西德则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发展远程教育,虽然早在1969年就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国家中央办公室,但直到1976年西德才在法律上正式认可了远程教育,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远程教育的正常发展。1967年蒂宾根大学率先成立了第一个远程教育学院,并以函授的方式开始提供课程教学。西德于1975年建立了一所远程教学大学——德国远程大学,为整个欧洲德语区提供远程教育服务。除了公立大学,西德的私立学校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91年原西德地区有112所私立远程教育机构为17万多人提供了普通或职业教育课程。1990年东西德宣布合并,德国远程教育体系经历了一次重组和重生的过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德国政府对远程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加强了大学的网络设施建设,开出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新的灵活课程,到2011年德国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经政府认可的高等教育课程共2790门,另外还有907门兴趣课程(含闲暇、健康类学科)。1991年德国远程教育入学学生总数为16.7万人,2009年已经增长到25.9万人,德国远程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

2德国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德国远程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把这种远程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与管理全过程中。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德国远程教育在充分运用媒体教学基础上,也同样重视面授教学,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

2.1教学模式

为了有效解决远程教育由于师生准分离所带来的各种教学问题,德国远程教育从一开始就强调面授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方式采用媒体教学与面授结合,即学生利用教学媒体进行个体学习,教师给予一定面授教学辅导。这种教学方式可总结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即“教与学”是由媒体与教师混合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个体学习的支持服务,它主要包括几个环节:一是学生运用印刷文字材料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个体学习;二是教师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互联网对学生进行远程学习辅导;三是开展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四是教师给学生上面授课和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学习上的问题。以德国远程大学为例,它在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士等国拥有五十多个学习中心,这些学习中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远程学习网络,为学生提供近在家门的学习支持服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会收到学校寄来的印刷版课程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以方便远程学习的方式编写的,有着互动式的用户友好界面,如印刷教材会在需要的地方提示学生参加论坛或讨论室的活动,以便学生与学院导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校为学生设计制作专门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下载并学习,在这些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资料能够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互联网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接受远程学习辅导,定期开展网上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德国远程大学要求学生定期参加在学习中心举行的面授课。以心理学本科课程为例,参加单元1和单元2学习的学生,一学期内应至少参加2次课堂授课活动,另外,还应在课程结束前至少参加2次补充课堂授课。除了这些课堂授课活动,大学还会为学生准备一些专题会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参加感兴趣的会议,与教师共同讨论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自发的学习热情,能约束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必要的课程学习时间。

2.2教学管理平台

德国的远程教育机构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适应时展的要求,在远程教育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经费,以推动和方便学生的远程学习为目标和中心,开发了一些教学管理平台。二十世纪90年代,德国远程大学的一些学院开始试行网络课程,并打造了一个课程入口“ET-Online”;到二十世纪末,整个大学正式开始了虚拟学习的实践,自行设计和制作了学习管理系统——学习空间虚拟大学(Learning-SpaceVirtualUniversity,LVU),为学习者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学习环境,并不断进行升级和改造。LVU系统综合考虑了远程教学学术管理和教学管理两方面的需求,包含4大模块,不同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各不相同,第一模块是课程发展工具,具有把课程结构化、对图片、视音频和动画的支持、设置提问、作业和评价等功能,方便教师用户使用;第二模块是学生支持工具,具有交互功能,即学生间同异步交互、学生与导师/学院间的同异步交互,设有学习资源库,可获得作业的反馈;第三模块是导师支持工具,设有学生学习跟踪、小组管理、作业和问题收集、学生课程计划进程、监控、学院导师管理等功能;第四模块是学生管理,包括注册与付费、密码与安全、学生记录数据库、考试和认证记录、课程、班级和导师数据库等内容。德国远程大学的众多课程还配备了以Moodle开源平台为基础的异步交流平台,Moodle允许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小空间,通过个人自我介绍让其他同学对自己有一个快速全面的了解;通过在个人博客里学习心得以及在他人的空间里留言,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因此,这个以Moodle为基础的异步远程学习平台,还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档案,作为观察和督促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参考和依据。此外,德国远程大学还自行开发了一个在线远程协作学习平台——CURE,为学生之间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提供了在线学习环境,把过去在学习中心开展的一部分面对面的活动搬到了网上,有利于远程学习的顺利开展。

3德国远程教育的法规与质量监控

德国的远程教育曾经走过弯路,发展之初教育质量低下,失去民众信任,对远程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办学规模下降。相关教育机构不得不加强质量把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办学秩序,保证教育质量,以取得公众的信任。德国远程教育最重要的法律是以对远程教育消费者权益进行保障为目标的《远程教育法》。《远程教育法》于1976年在西德通过,1978年正式生效,其中对远程教育合同的进行规范,这份合同将在学生入学时与校方签定,从而保护他们的权益。1991年统一后的德国对这一法案进行适当修改,并继续使用。到2000年,针对远程教育在发展上已与过去的函授教育有了极大的区别,德国又制定了一部专门的《远程教育参与者保护法》,并于2009年作了适当的修改。新法案仍然保留了《远程教育法》要求与学生签订远程学习合同的传统,在法案的第一部分即对远程教育合同的权力与义务、内容与格式、学生辍学的学费问题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第二部分对远程教育组织的办学行为设立了规则,其中包括要求远程教育机构的广告信息必须与合同保持一致,信息应保证完整呈现。为了保证远程教育质量,德国建立起了一个以课程审查为手段的独特的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德国国家远程学习中心获授权对德国远程教育系统(公立大学、私立大学、远程学校)的课程进行审查,只有获得资格的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才能进入远程教育市场。德国国家远程学习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对所有远程学习课程进行判定,决定其是否能获得通过;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决定课程是否仍达到远程学习的要求;判定已获得资格的远程教育课程能否做出重大变化;与德国职业培训联邦协会合作出版《远程教育指南》,远程教育的新闻与获得通过的课程名单;观察和促进德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对违规的学习项目进行罚款等。国家远程学习中心对课程审查的过程非常严格,提供审查的课程要符合国家远程学习中心的《远程学习评价指南》课程标准,标准列出了远程教育课程应包含的各种指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每项指标下还作了具体的要求,并给出了审查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评论。如果课程与职业教育相关,那么该课程还必须送给德国职业培训研究与发展专家中心审核,由该中心根据其标准作出一份详细的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细到列出每个学习单元的错误和缺点。获得认证的远程课程都会拥有一个独特的编号,方便学生确认和查找。

另外,一些民间的远程教育组织也在通过自身的行动推动远程教育的质量发展。如德国远程学习和学习媒体协会是德国重要的远程教育民间组织,该协会建立了一个专门的远程电子学习论坛,从2000年开始对德国远程教育市场的各种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向社会公布,对远程教育的质量发展提出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起到监督促进作用。作为开展远程教育的机构或学校,对教学质量非常重视,因为德国对远程教育教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资格证书,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国家公共考试,是真正义意上的教考分离。为配合这一要求,各远程教育机构或学校也规划出非常严格的课程要求,划分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习单元,提供学生选择,规定必要的学习时间,学位论文的撰写完全按照全日制学士学位的培养标准来对远程教育学生进行规定。在严格的教学要求规定下的学习,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而对于大部分有工作、有家庭的远程学生来说,更需要自身付出大量的努力。质量是远程教育的生命线,正是对教育质量的严格把关,远程教育在德国赢得信誉,社会认可度不断搞高,走上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应用状况

在德国,远程教育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了用于开展继续教育的学历提升外,在开展职业培训和开辟国外教育市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1职业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每年正常有160万人年轻人参加职业培训。德国工商会(IHK)负责一部分的职业培训,该组织可提供300个种类的职业培训并授予证书,这样的行政联合机构在德国共有82个,其上级机构是德国工商总会(DIHK)。随着远程教育的成熟发展,IHK选择运用网络教育的方式开展职业培训,其目的是使学员可以在不中断当前工作的前提下获得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确保职工素质发展紧紧跟上行业不断发展的步伐。远程培训课程由来自高等院校、工商企业界和在不同行业有丰富第一手经验的专家以及精通远程教育与培训方式的学者共同设计,课程的编制做到清晰、系统,既有概论也有丰富的案例。培训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IHK负责理论部分的教学管理和组织考试,实践部分的教学和考试则由企业负责。培训范围涉及多个行业,如亚琛手工业者协会为考试提供了一个虚拟程序:从验光师、面包师到技工等,多种类型的考试人员都可以在网上得到指导、参与考试。

4.2开辟国外教育市场

为适应国际人力资源的素质竞争,德国将国际竞争进入教育领域,鼓励远程教育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以夺取国际竞争先机。德国远程大学为整个欧洲德语区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在德国以外四千多名学生,并在中、东欧10个国家建立了60多个学习中心,为当地学生提供学习支服务。德国的高校和一些培训机构也在国外积极寻求发展机会,正在计划建设国际远程大学,让亚、非、拉等国的大学生前往就读,规模为2万人。2002年德国特里尔大学与弗劳恩霍夫学会下属的远程教育研究所正式开通了中国学生在线听课的网络课程,特里尔大学在其教室内使用配备了网络摄像头的笔记本电脑,以英语授课,授课内容同时借助高速互联网向各地传输,网络另外一端的学生可在学校、家中或任何地点,同步收看讲座内容,如中国学生错过了讲座,可以在相关网站下载多媒体授课录像来补课和自学。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与德国两所大学合作为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举办“合规性与公司治理”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班。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国际合作,德国远程教育在进入国外教育市场上取得了成效。

5启示

从德国远程教育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德国对远程教育的立法、教学管理都有严格的要求,保证了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了远程教育健康发展,这些做法和经验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5.1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立法

虽然近十年来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较快,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远程教育的法律,也就是说远程教育还没有完全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因此远程教育立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专家学者也在呼吁要加快立法进程,从国家层面解决远程教育的法律保障问题。如果说现在对远程教育立法的时机还不成熟,可采用“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做法。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部署,我国正在进行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利用这个契机,选择国家开放大学的作为立法试点,立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章程》,将其开放、灵活的办学理念和必要的相关的运行体制、机制用法律的手段确立起来,其它远程教育办学机构也能从其中得到启发,在遇到远程教育的法律问题时,可以作为参照和依据。《国家开放大学章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并以《国家开放大学章程》为基础,稳步推进我国远程教育的立法进程。根据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状况,我国的远程教育立法应着重解决如下问题:一是远程教育的定位、设置与办学自;二是远程教育的投入、招生、经费的来源和收费标准;三是远程教育的管理;四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和监控,学业证书的颁发;五是现代远程教育秩序的维护;六是办学者、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保护。只有这些问题都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范,才能保证我国远程教育有序、稳步的发展,实现远程教育的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