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8:26
导语:在课改经验交流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学校会议;生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30-02
这是某校召开的一次日常工作会议:那天的会议主讲者兴致很高,将会议开成了国际形势报告会,还美其名曰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至于总结与布置工作,则成了会议的配角。下面的教师或玩弄手机,或阅读报刊,或闭目养神,听到好笑处,笑一笑,松弛一下一天来紧绷的神经。
显然,这样的会议效率极低。学校的会议能否开得生动活泼、经济高效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日常的工作布置、业务交流之外,学校的会议还可以有如下多种形式。
经验推广会。就是把一段时间以来在教师当中涌现出的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精心梳理及时展示给广大教师,树立典型,使少部分优秀教师的经验为全校教师共享。
例如:我校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就颇具特色。会前,学校进行细致的策划,针对校情和班情确定相应主题,如“爱,在每个细节”、“沟通的艺术”、“副班主任也大有作为”、“住校生管理经验交流”等。通过年级组推荐、学生问卷、访谈等方式发现相应的典型,政教处组织由德育特级教师领衔的德育中心组成员讨论收集到的材料,对经验进行梳理、提炼。经验交流会配以精致的投影片,还采取了专家点评、听众提问等现场互动形式。会议内容源于与会者的亲身实践,典型来自朝夕相处的同事,经验可以现学现用,思想可以当场碰撞,疑惑可以现场解决。这样的会议,自然直抵教师内心,让教师怦然心动,满载而归。
读书报告会。我校的读书报告会形式多样,经济高效。
例如:我校在学期初就统一安排“才情教师”读书报告会,每位教师都有主讲的机会。每个周前会专门辟出15分钟来开读书报告会,分别由3位教师主讲。因为没有过多的约束,机会十分难得,所以几乎所有教师都进行精心的准备,内容丰富,讲述流畅,既有鲜活的故事,又有教育的激情,尽显教师的“才情”。许多教师在读书报告会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找到了新的读书生长点。
此外,一些专题读书报告会也颇能吸引教师的眼球。例如:我校“教师共读《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交流会就开得有声有色。教师与大师对话,与同伴交流,与实践互动。因为共读一本书,同在一个校园,所以大家读得全面而透彻,谈得投机而深入。
问题研讨会。能否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真问题是衡量会议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难免会碰到棘手的问题甚至是突发事件。这就需要学校紧急召开问题研讨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有效的应急方案。
例如:某校在校车接送学生的过程中,由于座位问题,家长和孩子的意见都很大,甚至出现肢体摩擦。校长室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紧急召开问题研讨会。会上,家长、学生、司机和校方共同商讨,很快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专车上设学生车长,为每位学生打分,增派值班教师护送学生,每月抽签决定学生座位……这次会议不仅及时解决了问题,也证明了学校的管理能力。
智慧碰撞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会议的重要作用常常体现在汇集众人智慧、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上。
2004年,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组到镇江举办“央视进校园”庆“六一”系列大型综艺活动,除主会场外,还将在校园增设一个分会场。当时各校对分会场的争夺非常激烈。此时,我校的智慧碰撞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会议凝结了全校近3000名师生及本地媒体的智慧,使我校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富有创意的“央视进实小”“十二生肖卡通奥运会”方案一举中标。
课题攻关会。有质量的课题攻关会常常能够将项目研究引向深入,直逼教育本质,使教育行动更趋科学、艺术。
我校围绕“自能教育”举办过几次课题攻关会,每次会议都由校长主持,除骨干教师外,学校还邀请专家参与。大家带着项目、带着问题,直击主题,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一次次会议将学校的课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从单一的教学研究发展到立体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多个层面。
传统宣讲会。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校的发展走向。那些见证和参与学校发展的前辈对学校来说是一笔无法替代的财富。适时地邀请前辈来讲述学校的历史,与师生分享他们的专业成长、教育心得,能极大地增强大家的归属感、自豪感以及“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
例如:2006年春天,我校隆重举办了“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由校长亲自筹备,特邀原校长冷静、特级教师毛焕照、全国“三八红旗手”陈德训老师主讲。三位前辈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孩子的挚爱,对学校那份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大家。应广大教师的要求,学校又组织了后续讨论,许多教师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实小人的骄傲与责任。历史传统在报告会的推动下成为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动力。
课改故事会。课程改革在广大教师的实践中蝶化为翩跹多姿的教育生活,散发着实践芬芳的课改故事应运而生。如果有一方舞台,这些故事就会像一只只蝴蝶,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于是,课改故事会在教师们的期盼和掌声中拉开帷幕,并成为我校每学期结束前的保留节目。每位教师早早地就将自己的课改故事整理成文字。教师先在年级组讲述,然后由年级组推荐进入学校层面的故事会。教师讲述前,教科室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每篇稿子进行修改、润饰,再提炼出几个主题相对独立的板块,做成课件。课改故事按主题一组一组地呈现,教师们可以对课改的各个层面有比较全面的涉猎。教师们在讲述中,既有生动的情节、诗化的语言和浓浓的情怀,也有对课改实践的理性思考。此外,主持人的串词、特级教师的点评以及专家的总结也为课改故事会增色许多。几乎每次课改故事会都是由青年教师中的新锐担当主持,这又是一个亮点。
身心保健会。学校应将教师的身心健康摆在重要位置,但很多教师在健康保健方面还属于“门外汉”。为此,学校除在教师中倡导“健康第一”的观念、做好定期体检等工作外,还适时召开身心保健会。
例如:学校发现好几位教师的嗓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嘶哑,便立即商讨对策,及时召开全体教师身心保健会,请电视台的专家讲科学用嗓的方法,现场演示,效果明显。
一、以牛津教材为依托,坚定不移地实施英语教学结构:课前预习—初步感知—展示评价—突破探究—测评反馈—反思交流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积极向课改要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究,减少了课堂浪费的现象,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的时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如下:
1.课前预习
预习是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1)自学提纲。各英语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在研究、探讨教材后制定出自学提纲,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其中包括单词、词组及口语交际用语等。(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自学提纲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英语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别,增大思维量,锻炼自己把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2.初步感知
(1)导引新知。通过简短的导学与研讨,引入新知,让学生再次充分触摸新知,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2)明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温学习内容,明确时间、内容、方法、目标。
3.展示评价
(1)展示成果。分组展示单词的预习、词组的简单应用、口语的使用,交流学习心得并提出问题。(2)师生共评。以学生为主,对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进一步深化,发现问题所在。
4.突破探究
(1)质疑解难。教师要针对学生发现的句法及语法存在的问题展开突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交流。(2)拓展迁移。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知识的实际意义,在讲、练中学会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以牛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
5.测评反馈
(1)独立测评。学生在下课前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英语测评题,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评价。测评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题目的选择要典型、适度和适量。(2)及时反馈。教师要及时反馈信息,矫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竞技状态。
6.反思交流
(1)反思回顾。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学习流程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得成就感,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2)反思交流。教师要对本课的教学作出深刻细致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反思的材料要在第二天的教学晨会上交流探讨。
二、实施英语课改的四级监控体系,对英语教学工作加强管理
一级监控即教务处监控:加强课改教学模式各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英语教学模式的过程管理。定期召开课改质量分析会、经验交流会,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英语课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二级监控即教研组监控: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英语教研组长负责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对课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
三级监控即学科组监控:学科组长认真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并督促本组教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四级监控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各级监控者责任明确,分工到人。教师要严格执行我校课改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工作。
三、落实课改的“三级备课”
1.备课前自学提纲
课前备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2.备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备课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并在如何实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上下工夫,要把课堂教学转变成学生展示探究、交流提高的阵地。
3.备课后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教研工作以《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重点,着力抓好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修订与实施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继续开展课标、教材培训,确保学科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本学期开学初,将在七年级举办《英语课程标准》和《新目标》英语教材培训活动,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将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督促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转变教研方式,加强教学指导。本期教研工作将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改进工作方法,深入教研组,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关系。了解教师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重点指导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等与教师成长紧密相关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4、继续抓好学科教研网络建设,提高同步教案设计的质量。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实现网上教研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科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本期要加大九年级英语同步备课的指导力度,加强备课教师的培训,发挥网络同步备课栏目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5、加强教研片区建设,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校际间的学科教研活动,使区域教研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互补,有效推进学科课改和校本教研的实施。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教学经验交流、毕业复习工作的研讨等活动,促进片区内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步。
6、培养和使用骨干教师,着力打造品牌教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并通过他们带动一个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带好一批学科教师。通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区中心教研组成员、片区学科教研组长、学校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在教学、教研、科研中的“领头羊”作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7、加强毕业年级的教学研究,重视毕业复习指导工作。针对区内初中学校校点多,分布广,阵线长这一特点,教研员要加强教学视导,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分析毕业班英语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有效地指导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做好青年教师指导培养工作。
(1)让特色鲜明业务水平高,师德高尚的教师与他们结对。
(2)从备课、听课、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指导、培养。
(3)创造机会让新教师多听课,多上公开课。
(4)开展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学水平。
2、加强理论学习,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1)打开学习通道,做到走出去,请进来,与友邻单位加强合作。
(2)重视教法、学法研究。
(3)积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
3、 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
(1)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
(2)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3)配合校教导处做好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工作。
(4)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各年级开展一次英语竞赛,如演讲、小品,短剧表演等。
(2)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活化课堂,如游戏、英语歌曲、小品等。
(3)因人而异,分层施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关键。
5、 定期开展“师徒教学比赛”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6、 鼓励教师树立先进的理念,建立课题,进行教科研的探索。
7、 加强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加强同头备课。
教研组活动是难得的一个老师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安排好理论学习、多媒体技术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组活动内容。活动时,多交流,互相学习,年级与年级间多互通教学内容,高年级为低年级打好基础做准备。互通各种教学信息和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每位老师保留好自己的教学资料,为建立学科教学网页和学科资源库做准备。加强同头备课,固定时间,轮流作发言人,共同设计教学环节,体现集体的力量。
8、 做好资源共享工作。
现在的英语教材更新很快,一套教材也许只有2轮的寿命,因此,我们越来越需要进行思想方面的转换,既由课程教学转为话题教学,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教材的话题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文章发生了变化,词汇也是根据大纲制定的,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应对教材更新的方法就是掌握住话题教学,把文章内容作为话题教学的载体。因此,我们需要全组齐心协力,做好资源的整合工作。
我们想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先收集各自年级的资料,初三主要负责中考复习方面的资料,包括试题,各次大考试卷,语法单项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较好较新的阅读文章和完形填空,书面考查题等。初一、二年级负责现在初一、二教材的备课资料,课件汇总,大考试题试卷,课本所涉及的语法内容的讲授和练习材料,和话题有关的多媒体资料,包括网址,图片,影音资料等。每个年级的试题试卷要有电子稿和文字稿,将各项资料分门别类,以文件夹的形式进行整理,方便全组交流。另外,有一些授课的感受,例如,认为相关的语言点应讲到什么程度,或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等。
资源共享工作在学期末进行交流,为下个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一、高度重视,充分准备集训素材。
学校高度重视暑期的集训工作,成立了集训工作专班,由校长和分管校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全面策划、落实教师集训工作,假期准备了教育法规,教学规范,教学技能,校外、校内师德先进事迹等学习材料,并制订了《石溪小学教师集训工作方案》,为扎实开展集训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组织,扎实开展集体活动。
对应于中心校的要求,我校集训方案制定了三个方面的集训内容,为使集训落到实处,23日上午,学校召开了教师集训动员大会,明确了集训的意义和集训内容,提出了集训的具体要求,严明了集训工作纪律,为集训工作的扎实开展辅平了道路,从集训的参与度来看,全体教师的集训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能严格执行学校集训工作方案。
1.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采取自学、集中学习和自查发、以及听报告的方式进行。首先是要求每位教师上网自学职业道德规范,并将规范全文抄录在学习笔记上,然后组织全校教师由校长组织学习,并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析学校教师师德规范的不足之处及其成因,肯定师德规范执行较好的方面和个人,明确执行师德规范的意义和要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自己的师德规范执行情况进行了反思自查,并做出了自评,从自评结果看,教师的自我评价客观真实,同时要求教师上网学习了师德典型的先进事迹。
2.认真组织开展教师业务学习。8月22—28日的集训中,学校没有安排教师的业务培训。但按照中心校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新课程教师的通识性培训、课标培训和教材培训工作。
3.切实做好师德考评工作。依照《规范》要求,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实施细则的考核标准,在教师总结师德表现和自我量化评分的基础上,学校集训工作小组对全体教职工的师德表现进行了民意考评,考核结果较为理想。
三、内容生动,有效促进整体素养
1、师德工作谈得“有声有色”
8月26日上午,木港中心校开展了“首届师德”经验交流活动,会后我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几位班主任老师轮流上台作经验介绍,他们或谈师德集训的体会和收获,或谈班级管理的先进经验,或谈处理偶发事件的灵活应便,或谈与困难学生的交心谈心,或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整个交流时长两小时,每位教师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谈吐心声,活动中涌现了一批特色班主任,如:尹金果、蔡克祥、胡慧君等,他们从班级管理的小事谈起,从教育学生的细微之处谈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正如陈前通校长在会后总结时所感:“师德树新风,师魂铸校风,新时期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于你不仅是慈母,你还是公仆,你不仅是学生的知己,还应永远是学生的学生!”哲理而有诗意的感言把本次活动推向了,赢得了全体老师的热烈掌声,使得本次暑期集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学科教学话得“精彩无限”
“新课改下的科学课程,注重的不只是直接的面授科学,而是注重实践的体验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乏味的课堂只会让学生疲惫”;“老师就要用有度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无边的爱包围学生”;“‘挚爱教育,就要爱舔着鼻涕,吮着小指的学生。”“石本无光,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这是暑期校外培训的教师和我校骨干教师的学后所得和理念的升华。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在老师们心中掀起了阵阵狂澜。老师们带着反思来,满载收获去。
3、自我提升训得“锦上添花”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在2012年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就更容易理解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提高。语文作为一种基础的学科,对其他各类学科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也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发挥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
1.阅读教学所占比重太低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特别针对阅读能力提升而做出的教学内容不够多,使得学生接受的锻炼不足,自身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内容仅限于课文内容的温习、复习等内容。在正常教学活动中很少留有充足的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
和其他的教学内容比如语文题目的讲解、语文知识点的介绍相比,阅读教学的显效性不是很突出,成果展现周期漫长,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初中课堂上很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的原因。
2.阅读教学的方法单调无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方法太过单调,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阅读课文段落为主要方法。这种单调的阅读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得阅读过程缺乏应有的效果,不能满足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落入被动之中,而且阅读内容仅限于语文课文之中,没有适当的扩展到其他阅读材料之中,这也造成了阅读涉及到的方面过窄,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
初中生对语文的阅读热情不够高也是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初中生大多为00后,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形式都是快餐式的,比如手机、电脑中的电子书和互联网络上的帖子、新闻等。过多的接触这类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学生对纸质的课文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无法保持应有的阅读量。
手机、电脑的普遍存在还大量的挤占了初中生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中阅读课文或其他书籍杂志的时间也大大缩短,这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法
1.教学规划侧重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扩展提高,需要落实到教学规划的内容上,需要在教学规划设计中加大语文阅读的比重,加大阅读课时的安排。通过严谨科学的教学规划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学校要专门针对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系统完善全面的教学规划,包括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内容的界定、阅读材料和书籍的推荐、阅读行为的指导和鼓励、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向的把握、阅读效果的监督等方面。
2.教师主导带动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这和学生过多的关注手机、电脑有关,也和老师们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乐趣有关。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能够提升个人品味,增加个人的知识面和思想厚度。教师不妨从自身做起,阅读一些经典名作或青春励志文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推荐好的青春文学作品、书籍杂志等,让学生在老师的带动和鼓舞下去接触好的阅读材料。
教师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将阅读作为提升学生品味、学识、个人魅力与形象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对阅读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带动学生产生阅读意愿,推动阅读行动的转化和成果的提升。
3.围绕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出阅读行动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要确保学生在开展阅读行动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教师要在教学中围绕阅读内容开展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读后感的写作、阅读经验的分享、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话题的讨论等,让学生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避免学生的阅读没有结果、没有监督、没有引导。通过一系列阅读能力培养和监督指导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份收获才是让学生在日后生活、学习、工作中坚持阅读的根本动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训练
为提高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参与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阅读朗诵比赛、读后感征文、阅读书目自我推荐、十佳读物评选、阅读经验交流会、分角色朗读比赛等。通过这类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对阅读行为有足够的关注和思考,这都会在班级内营造更和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认知的改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想观念,让学生做到“读中取乐、乐中阅读”。
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指导
我国初中学校中已经普遍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不过长期以来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都不是特别科学行业有效。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指导阅读的尝试,将某一段课外阅读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进行探究,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和主旨,了解其中的角色分配、情节分配,对阅读材料进行赏析。
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用来对著名小说作品等改编的电视剧、话剧等影视材料进行公映,让学生从改编作品中体验原作本身的艺术氛围和价值。比如老舍先生的《茶馆》改编的话剧,利用投影仪放映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效表现来感受作品的艺术氛围和特色,从而对原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影视剧视频短片与原作之间的搭配也更容易让学生情景交融的感悟读物中体现的思想主题。
三、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们遵从严谨科学的教学规划,切实将阅读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需要创新、需要突破、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成果,多措并举的推动阅读成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 刍议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8)
关健词:校本培训;教师成长;内容;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46-01
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依靠现状强抓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要解决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借外力,靠内力,形成合力”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由“教书匠”到“研究者”转变。
一、夯实校本培训的基础工作
1.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组织机构。近几年来,我校对校本培训组织机构不断调整,现已形成较完善的组织机构网络。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作为校本培训的最高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整合教务处、教科室、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等力量构建一个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服务的开放网络,使“机构――教师”、“教师――教师”及时地回应与交流。
2.改善校本培训的基础设施。我校每年都会为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课题研究、师徒结对、骨干教师培训划出专门的经费。每年还会为每一位教师订阅两种教育教学类的杂志。图书室、阅览室每年订阅书刊和报纸达2万元以上。
二、校本培训的内容及实施策略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四种转型:一是在人生价值观上,从“职业型”转为“事业型”;二是在教育思想、观念上,从“应试型”转为“育人型”;三是知识能力结构上,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四是在思维方式上,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
1.理论素养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师敬业、勤业、精业,从而形成一支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1)学校每周组织一次政治学习,以提高理论和政治修养,提高师德水平。(2)每次周前会前10分钟,由教师按编号轮流举行讲座,内容为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改革信息和教育、教学方法等。(3)要求每位教师自选有关教育教学的学习材料进行自学,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卡片或体会文章),业务检查时一并上交待查。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1)抓培训方面,做到制度、时间、内容、经费四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两类培训,一是刚进校教师的初级培训,二是对40周岁以下教师的提高培训。(2)抓使用方面。既有硬性的规定,又有鼓励政策。如:学生名册、论文、公开课教案等必须输入计算机;教师上公开课必须使用多媒体手段;对自制课件上课多或好的教师,在本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中均予以加分。
3.教学业务培训。(1)学科带教个别辅导。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规范师徒结对制度,力图务实、有效。(2)开展业务竞赛,以“赛”代训。学校开展说课、教学设计、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个案、优秀课件展示评比等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3)开展对外交流。校际交流活动是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将组织部分教师到周边兄弟学校学习、取经。同时,争取能请部分市、县名师来校上示范课。
4.新课程方案、标准、教材培训。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内容,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骨干教师为主的专家组,组织教师参加学科新教材的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具体培训内容:(1)课程专家讲座。(2)各科课标学习、讨论与考试。(3)到课改先进学校考察学习(4)校内课改经验交流会。(5)教学行为反思辨析会,师生课改对话会等。
5.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着力科研内涵的发展,以“研”育人。课题研究向深层次推进,着力科研内涵的发展,给以“研”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应请专家、学者对课题研究向深层次推进作理论指导。同时,各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
三、校本培训成效
通过努力,我校的教科研和教学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激发了学校内部动力,开发了教师自身教育科研的潜在活力,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沿着高效、有序、科学的轨道发展,优化了教书育人的课堂模式,学校也迎来了上水平、上档次、出人才、出理论的教育春天。
四、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校本培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参训动力不足;教育理念落后;现有校本培训模式低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现象严重 ;利用网络开展培训工作严重滞后。
提高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实效性的对策: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强调科学性 ;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不断改革培训方式,注重实用性;努力增强培训的适应性;健全教师终身学习机制,努力提高教师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学习无处不在,培训也无处不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能够促使教师的培训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之中,有效地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促使校本培训工作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益明《近年来教师培训研究发展述评》2004年《上海教育科研》第11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五校联盟学校的帮助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现将我校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小结如下:
一、制度健全,层层落实
我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成立了“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建设小组——教研组”组成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规划、协调和推进。专门成立了佛山市第六小学课程和课堂改革“卓越课堂”建设小组,由梁妹女主任负责组织开展工作,叶芸老师担任组长、王宇仪老师担任副组长。并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家长广泛宣传,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保障了课改的有效推进。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家长积极拥护、教师热情探索的良好课改氛围。
二、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教师走下高高的神坛,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各科组结合学科特点,抓好突破口,在课程和课程教学改革中别具一格。
数学科提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如:教学“面积”这一知识后,老师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面积,算一算铺某种型号的地板砖需要几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英语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开放型探索材料,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思维现实和发展潜能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再创造”活动。从而让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遇到比较难以记住的单词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寻找不同的记忆方法。英语科组积极承担区研究课任务,由陈衡衡执教的课例展示得到同行的高度赞誉。
语文科根据学生学习、个性等情况把学生分成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每小组4到6人,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不同,在合作讨论中交流,生生互动,正好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学生在自学中兼以合作讨论,即可解决知识问题,又可培养互助精神。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探索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共同的探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探索“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自2014年我校依托“五校联盟体”的教研力量,融各家之所长让课堂改革生花,我校课堂在逐渐发生着变革。课改就是要课堂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在专家理论的支持下,老师的改革思路慢慢清晰,各学科科组纷纷开始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探究学习。我校与联盟的学校也开展了同课异构和研课、磨课等活动。
2015年初我们开始在二年级至五年级抽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在实验班中,我们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次探究。实验老师在实验班中分组,使用导学案作为教学导学,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独学,组学,群学和班学。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
独学:老师通过布置有效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上课前提前预热,思考老师的预习问题,经过内化,带着问题去听课。独学为学生预留空间思考内化。
组学: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与人沟通,学习同伴所长。组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安全的学习氛围。
群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阶梯提升学习。学生在群学中会有跟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我学习力发展的空间。
班学:班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全体集体学习关键学习点,另一部分出现在课堂结束前,学生在班学中的知识大展。学生在班学大展中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老师加以辅导提升。
课堂改革没有固有的模式,但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学校的实验班的课堂上发生了变化。课堂上不再是以老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在课堂上总能听到讨论声,看到学生们在小组中热烈地讨论,老师游走在课堂上,给予适时的指导。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明确各项要求。要求每名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材料,写好学习笔记,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案例,学习方式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要求每个班主任在班上建立合作小组,订好组名、组号、组员分工、组规等,每名教师都在自己任教的科目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依托盟校,周周校内教研,月月五校交流。教研组活动应该是学校的教学基地,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组织好每一次教研活动,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我校各学科每周都有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的形式多样,有听课评课、经验交流沙龙、专题发言等。务求做到每周的教研都有主题,有积淀,有收获。每月五校联盟体还会组织各学科老师进行专题的教研活动,采取在听研究课时分好任务,观察老师学生上课现象,在集中时发表自己所看到的课堂现象,通过一轮交流后,再马上分任务重构课堂。这种参与式的盟校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研中获得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3、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教师素质发展,结合我校开展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们邀请各方的专家为老师进行培训、指导。如:10月份邀请了黄咏珩两次到校为全体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工作坊”的培训,黄老师给我们送来的十种“合作学习工具”使老师们耳目一新、获益良多。11月邀请西安东城一小骨干老师王娟老师进校听课,与全体行政、数学老师进行研讨,为老师答疑解困。此外,我们还多次组织老师们聆听安文铸教授、丁炜等多位专家的课改专题讲座。
在校内,我们各科老师实行了师师结对,制定好结对的计划,做好研讨的记录。采取教师个人备课与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的格局。
4、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本学期我校为二十多位老师创设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将课改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如:江玮校长赴西安与各校长进行“有效推进课改的策略”交流研讨;严绍炜、赖可、梁少芳等六位教师赴西安东城小学观摩学习“卓越课堂教学模式”课例展示;梁妹女、余小庭等六名语文老师到珠海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创新课堂”研讨会;李健花主任到浙江衢州进行中层干部研修学习;吴莉文老师参加?;曾允光、陈宇娟、黄军、邓才灏四名老师分别赴中山、惠州学习观摩;佛山市英语骨干老师叶芸到深圳研修。
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评比中屡获殊荣:多篇论文、课例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江玮的论文《利用英语分享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芸的“课例《Rain Forest Food》”、陈衡衡的“课例”《Let’s read》分别获省课题一等奖,英语科组《分享阅读的途径和方式研究》中期研究报告获省课题组一等奖。一部分文章还发表在禅城教育杂志等刊物上;叶芸、梁妹女老师被评为课改优秀教师;王宇仪、陈镇中、黄启和老师获育苗杯数学竞赛辅导老师奖;黎红梅、黄佩仪荣获小学生五月诗会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赖可老师荣获禅城区小学语文老师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吴婉莹、梁妹女老师荣获禅城区语文说课比赛二等奖;廖展鸣荣获小学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谢若琳等六名学生获禅城区暑假征文比赛三等奖;等三名学生获禅城区小学生五月诗会一等奖;邵靖殷在全国基础教育英语综合能力竞赛获二等奖;陈俊宏获小学数学育苗杯通讯赛二等奖;陈智轩 黄泽霖参加小学“派乐英语”故事朗读展示活动获一等奖。
四、借力社区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对于社区活动的兴趣和需求是我们开展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学生的社区活动的兴趣和经历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非常有兴趣;他们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冬令营,以及一些展览等活动,对于这样活动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愿意经常到社区参加一些活动,愿意多了解社会,而这种活动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更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我校跟市东、东城、佛平、佛平北、文南、永安等六个社区共建单位,经常组织各种各样活动,如:亲子家居艺术插花培训、参观佛山市劳教所、参观水厂、参观佛山市消防局、参观叶家祠堂、慰问社区敬老院等。学生对于这些活动很积极参与,家长也非常支持孩子参加一些学校搞的课外活动,他们平时也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了解社会的机会,让孩子学习独立处理一些事情。他们认为带孩子出去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这种的实践活动多一些挺好的,他们的孩子在参加了一些活动之后,回去变化都非常大,动手能力增强了,也愿意劳动了。
本学期,我校申报为禅城区城市学校少年宫,开设了足球、乒乓球、科学、编织等项目,并经过与六个共建居委会商议,确定了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学习技能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并且制定出课程活动时间计划。
活动月份
课程内容
具体工作
负责社区
2015年3月
服务社区
分派结对班级到共建社区清洁卫生
6个社区
2015年4月
走进社会
邀请社区老革命干部给孩子讲述英雄事迹
6个社区
2015年5月
珍惜环境
带领学生郊游,进行环境调查
6个社区
2015年6月
走进社区
参观永安社区的叶氏大宗祠参观,了解历史文物的保护。
6个社区
2015年7、8月
走进社会
学习技能
利用暑假到社区活动室学习写毛笔字、学太极、剪纸、编织、乒乓球、篮球等。
6个社区
2015年9月
珍惜环境
组织学生到中山公园活动,感受中山公园的美丽。
6个社区
2015年10月
关爱他人
慰问环市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
6个社区
2015年11月
走进社会
组织学生参加陶艺亲子活动,并参与祖庙老人饭堂义卖活动。
6个社区
2015年12月
学习技能
参与社区亲子乒乓球培训、比赛
6个社区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习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2、总结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3、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关键词:自主;创新;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92-02
一、分组分享法的定义与概念
分组分享法是指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地学习资源,把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灵活多种多样的分享活动,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分组分享教学法结合了当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根据我国的目前基本国情与高中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未来也是我国教育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石。
二、分组分享法的科学理论依据
1.分组分享法的理论依据。分组分享法的理论依据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同一种学习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或者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爱好、性别、民族信仰等,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
2.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分组模式。首先是ABC这种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不同,依次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排列,这些学生可以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他们的能力也各有高低,依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能力,来进行分组学习。其次是内部分组法,该方法灵活多样,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让他们再回到内部混合小组里面去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交替,过一段时期我们对这些学生进行考核,看看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再根据能力的不同依次这样交替学习,不断进行提高。
三、对分组分享教学法优势的分析
分组分享法不是万能的,它只有结合着科学的教学特点与教师的独特教学方式才会产生特殊的教学效果,以下几种优势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教学方法。
1.分组分享教学法是与各学科的实际结合。分组分享教学法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与现在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发展而来的,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个学科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一般只注重体能和技术的训练很少能够与室内课程挂钩,使学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技能,但是却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统一的行为规范,大多数人都只是自己锻炼自己的,很少愿意与人合作和分享,因此每个人的想法意见也不能被大家所知道,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所采用的分组分享教学法正是改变了这一现状,它让大家结合着理论与实际,相互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了课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保证了大家学习的全面性,理论指导实际并运用于实际,课程的相互结合导致了文化的多元性,促进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发展,所以分组分享法与各种学科的相互结合是该方法的一独特优势。
2.适当的媒体教学对分组分享教学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很多偏远的地区数字媒体教学很难实现,因为除了资金方面的缺乏之外,好多地方的教育力度支持不够,导致了高中体育教学中不能渗入媒体教学的成分,媒体教学的主要好处是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体育教学理论都能够在媒体视频片段中体现出来,大家可以进行深入的内部交流与讨论,实现资源与经验成果的共享,传统的教育模式只能借助老师或学习材料,自己不断地进行学结,而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进行资源共享,经验交流,这也是媒体教学一直能够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3.分组分享法可以在学生思想方面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分组分享法以自己独特的分享优势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思想觉悟性,多一种思想就多一种思路,最近几年我国正在不断进行学生潜力开发,不断采取新方法、新思路,而分组分享法正好适应了这一现状。之前我国的教育情况比较封闭与落后,好多学生都是按照原来比较保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思想层次也停留在了比较低级的层次上,尤其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比较明显,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教育提不上去国家必然发展缓慢,综合国力也难以提升。但是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落后的教育现状明显改观了,教育方式创新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创新,潜力也自然无限大了,分组分享法将会在高中学生的思想方面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
四、结语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我国在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在适合自己的国情前提下开发出来的一种新方法,它满足了我国高中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新方式需求,符合了我国中等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当代下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求。我们也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新方法寻求新思路,对于世界比较先进的思想我们也要加以学习和利用,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创新,相信我们会在未来的教育发展道路中能够更上新台阶。当然普及分组分享教学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对于比较贫穷偏远的地区更应该加大支持力度,让不能接受新教育的孩子都能接受到一手的教育资源。
在此谨向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对教育工作的支持者致以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1]曾兵.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2,(1).
一、什么是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把关于新课程改革研究(主要是新课程的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同时也是一种研究理念,它不刻意强调研究是要探讨人类所未知的东西;不刻意要求研究成果必须对原有的某一方面的知识量有所增加或有所改造;不刻意要求研究所提供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是首创的;不刻意要求对研究过程进行详细周密的设计;不刻意要求对研究对象作出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而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校本研究遵循“自然”的原则,即研究者不改变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环境)环境,遵循“合作”的原则,研究者在与被研究者相互交流乃至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去身临其境地研究对象,校本研究同时遵循“人本”“人道”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尊重研究对象(学生或者教师)的人格和权利。
校本研究还是一种研究制度,它要求在教育管理(主要是学校管理)方面给校本研究以经费、时间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校本研究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要求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中心或者机构,要求形成校本研究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的机构,要求形成新的研究成果评价制度。
校本研究与校本管理有着相互包容的关系,校本管理可以是校本研究的对象,校本研究也可以是校本管理的对象或者开展校本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及其开发之间则是包容的关系,校本课程是校本研究的对象,校本课程开发可看成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形式或类型。
校本研究也是一种方法,它是把新课改的理念、目标转化为学校教育者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手段、措施或桥梁。
二、校本研究的价值
首先,它具有将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改理念转化为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在校本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或验证于自己的实践,或反思自己的实践,或提升自己的实践,进而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指导和改进自己的实践。这一研究过程即是由理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
其次,有助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推进校本管理,形成办学特色。校本研究是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校本研究寻找解决策略,不仅能够发现学校教育教学的缺陷,更为重要的还能寻找到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突破口,古往今来的知名学校,没有不是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特色的。
其三,有助于主体即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小学教师推进新课改所需的素质已不再是学历层次的提高,也不再是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获取,而是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是将教育教学研究融入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境界,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校本研究,教师会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成长为研究型的、专家型的、学者型的教育者。
其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的发展。校本研究不仅是关注新课程标准带来的内容变化,更重要的是关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变化;不仅关注和反思研究者自身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校本研究,研究者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共同解决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问题,这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在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创新精神、多方面的能力必将得到发展。
概而言之,校本研究会在实质上促进学校教育环境和面貌的改善,促进学校教学实践的改善。
三、校本研究的特点
校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要很好地开展校本研究,须把握其特点。一般来讲,校本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研究对象的具体性、生动性。校本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是研究者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据新课改的目标,结合学校与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定的研究课题。校本研究要求更新以往学校教研以讨论教材、讨论教案、研究考试为主的方式,要求将立足点放在解决新课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产生的新困惑上。比如,如何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呆板”与“活泼”?教师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如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激励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如何备课?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等。这些问题与研究者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密切相关。明确校本研究对象的具体性、生动性,能够真正激发研究者的研究兴趣。
二是研究主体的广泛性、参与性。校本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广大教师,学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校本研究。肯定校本研究主体是广大教师,对于改变教育科研是学者、专家或专职教科研工作者的事,与学校第一线的教师无关的观念,对于改变教育科研神秘或者神圣,教育实际工作者遥不可及而生的畏难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其实,教育教育并不神秘,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研究,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不是没有意识的植物,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的学生,因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质上应是创新的,教师要以研究的眼光观察、发现和了解学生的变化,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学生。校本研究要求教师从一个不自觉的研究者转变为一个自觉自为的研究者。同时要求教师还能成为校本研究的组织者,能够将学生、家长或其他教师组织起来,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
三是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灵活性。校本研究需要多种教育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观察、访谈、调查、总结、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预测等等。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变化以及研究的进展等情况,可以灵活地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研究法等。校本研究不强求研究方法的一成不变,而是要求在运用研究方法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四是研究过程的描述性、反思性。校本研究强调真实地描述研究对象,通过教学笔记、教学日记等形式将研究对象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或发展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同时,研究者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自己与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既有一般意义的“回顾”,更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研究过程和教育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善于总结研究过程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做法。
五是研究价值取向的应用性、创新性。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者个体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主要是寻找在一定条件下解决学校与研究者个体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方法,这是校本研究应用性的体现。同时,校本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新颖性或创新性。因此,校本研究对学校教育实践的改善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但是,校本研究的创新性不是强调原创、首创,而是重在教师研究个体意义上的创新,重在学校范围内的创新,重在今天的研究要比昨天的研究更有进步更有新意,对明天的工作会有帮助。
四、校本研究的过程
校本研究虽然不要求对研究过程进行刻意严密的设计,但其开展还是有一定程序的。
一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发现与提出问题是任何研究的起点,校本研究也不例外,开展校本研究,首先是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包括研究者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问题诊断,通过对已有的实践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按新课改要求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素质与教育教学方式有哪些差距,与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相比有哪些不足等等问题的思考,找出学校发展、教师个体发展以及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
二是确定研究问题或研究课题。由于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学校教育实践和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也由于学生对学校教育、对教师教育教学有了更高的期待,学校教育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发展等方面会产生很多的新问题。从校本研究的角度看,不可能将这些问题都进行研究。因此,在发现、提出问题之后,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真正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以及学生发展有重要价值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同时又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有能力展开研究的问题)。有些学校为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采用课题立项,或项目申报的形式,将教师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确定下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这对于推动教师参与研究有积极作用。
三是研究方案设计。研究问题确定之后,在展开研究工作之前宜有一个初步的研究方案,该方案的设计包括总体的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步骤及研究时间的大致制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等内容。研究方案形成之后,还可根据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修改。
四是收集资料。校本研究方案形成之后,便可进入研究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关键是围绕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观察、测量、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占有关于研究对象多方面的材料,为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奠定基础。
五是分析资料,形成事实,得出结论。在收集和占有关于研究对象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以区分材料所包含的真实事实与虚假事实,主要事实与次要事实,典型事实与个别事实,必然事实与偶然事实,一般事实与个别事实,孤立的事实与联系的事实,由此得出关于研究对象整体的、全面的看法,防止以偏概全的错误。
六是拟定研究报告、论文或体会。分析资料,形成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已为拟定研究报告、论文或体会打下了基础,通过研究报告、论文或体会的撰写,进一步理清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或澄清有待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七是研究结果的应用。校本研究的结论或结果形成之后,要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上,在应用过程中要对哪些是可以立即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哪些还有待于进一步归纳、比较之后才能应用,哪些有待在教育实践条件的调整之后才能应用,哪些还不能应用,但却对改善教育和教学实践有启发、借鉴参考价值等进行区分。
以上为校本研究的基础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完成,意味着下一过程的开始,上一研究过程结果的应用,即是新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始,在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疑点。因此,真正的校本研究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实践和认识都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校本研究过程的不断展开,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改善,推进教师不断成长,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五、校本研究的评价
校本研究的评价对推进校本研究的发展,对激励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与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校本研究的评价,不仅是研究结果的评价,重要的是对研究过程的评价。
就校本研究结果的评价来讲,当前需要注意的是对校本研究成果形式的认定,要突破以往研究成果一定要是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或者一定要是研究立项的完整的报告的局限,研究者即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日记、教学笔记、教案分析、教学体会、经验总结、研究对象的个案分析等都是校本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者在学校所作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报告材料等也是校本研究的成果。同时,要对校本研究的成效即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在校本研究过程中,会出现研究折成果形式不一定完美、实践效果却非常有效的状况,因此对校本研究结果的评价,既要看成果形式,更要看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