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8:41
导语:在税务审计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既包括与组织内部主要负责人、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与组织外部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税务机关、法律顾问、专家等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前提条件,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内审的人际关系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与组织负责人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接受组织负责人的委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取得组织负责人的授权和支持,为此必须与组织负责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组织负责人递交审计工作计划提案、各种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并就工作进展和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请示、汇报、交流,通过审计沟通,从而获得上级领导的理解、肯定或是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提出更高的要求等,协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论的落实和审计意见的具体实施。
2.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并为之提供服务,审计工作是查错防弊,监督与服务并行,最终的目标还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帮助被审单位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为企业提供服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与被审单位的有效沟通,取得被审单位的认同,消除审计工作中的一些误会,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审计部门在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项目之前与被审单位进行初步的交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出具审计报告前,也应积极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保证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落实,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3.形成与组织中其他职能部门良好的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取得职能部门如财务、供销、安全、生产、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的配合,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取得与职能部门相关的被审单位各方面的相关、可靠信息,有利于审计工作开展。
4.开展与组织外部的良好人际关系。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合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同时也可以从外部审计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和方法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主动、及时、有效地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被审单位的良好沟通,更是实现审计目标的要素。
(一)内部审计人员处理人际关系时采用的主要沟通类型包括以下两种:
1.人员沟通。内部审计人员与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形式包括:(1)倾听。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聆听行为接收口头信息,理解其含义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2)语言沟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语言行为发送和接收信息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3)非语言沟通。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形体、表情或其他非语言信号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2.组织沟通。内部审计人员在特定组织环境下的沟通形式包括:(1)纵向沟通。是指与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2)横向沟通。是指与组织内各平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3)斜向沟通。是指信息在非平行、非隶属部门之间的交流。
(二)内部审计人员处理人际关系时采用的主要沟通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1.口头沟通。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口头交流可以有很快的反馈,审计人员可以研究听者的意见,从而使消息与之相适应。
2.书面沟通。内部审计人员利用书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审计通知书、问卷调查、内外部审计协调的书面报告、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书面交流的资料,便于归档保管,以备他用。
三、与组织负责人及被审单位采取有效沟通的途径
(一)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对内部审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组织适当管理层进行沟通,可以采取的沟通途径包括:
1.积极、主动地与组织适当管理层联系;内审职能是监督与服务,内审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领导负责,所以取得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信任和支持非常重要。
2.与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计划进行沟通,以达成共识。
3.咨询组织适当管理层,了解内部控制环境。
4.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结论,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提出各种审计建议。
5.发出书面审计报告之前,要利用各种沟通方式征求组织适当管理层对审计结论、决定和建议的意见。
(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下列沟通途径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2.在实施审计前,利用审计通知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沟通,审计通知书内容的表述应清晰、简洁,并具备可行性。
3.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内部控制的情况。
4.通过口头方式或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发现。
5.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书面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正式结果沟通。
四、内部审计人员如何提高人际关系技巧
有效的人际关系一般依赖于两种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一)审计行业竞争产生的风险
随着税务改革的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传统的验资、年检审计业务将逐渐萎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主动出击,争取尽可能多的业务,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同企业的谈判地位中相对处于弱势,无形之中削弱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帮助企业造假账、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同时,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按照报告使用者的要求出审计报告,就可能被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可能就会忽略存在的风险,违反职业道德,出具报告使用者需要的审计报告,由于责任有限,使得会计师对于审计报告的质量及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无多大的重视和责任感,客观上增加了审计的风险隐患。
(二)审计过程产生的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会计师事务所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实行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实施相应审计程序及严格的复核制度,但由于审计本身的专业性,加上与报告使用者相关利益关系,使得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加大。
1.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包括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具体审计项目,组成审计小组,确定审计小组组长。如果审计小组专业能力有限或职业道德缺失,则产生审计风险。具体包括没有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了解和调查,没有编制审计通知书,没有签订被审计单位承诺书,没有了解企业业务经营过程,没有了解管理层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态度,进场审计时没有及时签订审计约定书和管理层声明书,这些因素都会加大审计风险。如果组成审计小组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必然会造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风险意识淡薄,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有时没有重点对具体会计事项进行详细检查,并编制审计检查表。抽查会计凭证方面,也只是随意性对重大事项的会计凭证进行审核,没有适当咨询有关人员和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并及时做好调查记录。问题沟通方面,也只听被审单位口头解释,没有要求单位提供书面的材料证明。咨询方面,遇到重大的技术问题及其他事项,事务所不能解决的,不向外部具备专业知识、资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咨询,或者在咨询过程中没有保证咨询的事项不泄露客户的秘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审计程序,但是风险也普遍存在。
3.审计终结阶段
在审计终结阶段,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复核人员之前,没有由审计小组内部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人员执行的审计工作,而是直接交给注册会计师复核,这样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又造成能在审计小组内部消除的风险没有消除。审计复核阶段,有的人员因为审计时间有限在复核时没有发现问题,就对审计项目的审计结论进行确认,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风险加大。还有在选择审计复核人时,没有考虑到审计复核人应当具备具体业务所需要的足够、适当的专业技术,经验及权限,而是直接由审计小组人员复核,增加了审计风险。有些审计复核人员没有就重大事项进一步获取证据,没有对已执行的审计工作程序、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进一步取证是否支持形成结论,而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增加了会计师事所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产生的风险
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是由两名以上注册会计师,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助理和从业人员组成的合伙企业。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不参加每个项目的现场审计的全过程,每一个审计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审计助理人员参加,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有经验的审计助理人员带着几位实习生从事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只是对审计过程的审核工作负责,大多数审计助理人员都没有会计实务操作的经验,业务经验不够全面,审计助理人员往往难以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对各行各业的企业经济活动,审计助理人员往往难以做到知识既宽泛又渊博,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有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非常大,因为大多数审计助理都是实习生,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有些甚至没有工资待遇,要的是工作经验,在审计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的工作经验便跳槽,而新招聘的员工根本不能胜任审计工作,特别是旺季的时候,由于人手不够,会计师事务所会增加大量的毕业实习生和审计助理,这些会产生审计风险。
二、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思考
(一)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自身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拓展非审计业务,努力扩大非审计业务在事务所收入中所占比重,减少经济上对企业审计业务的依赖性,以此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其次,承接业务时要制定客户缺乏诚信制度,主要的股东、关建管理层及冶理层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的态度,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维持在尽可能的水平,工作范围不受限制。再次,需要考虑本期或前期业务执行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及其对保持客户关系可能造成的风险。如果有在承接业务后发现某些信息,而该信息如果是在承接业务前知道可能会拒绝该业务的情形,会计师事务所应该要求委托人报告或必要情况下向法律机关或其他监管机构报告,必要时解除该项业务约定,避免造成风险。
(二)树立风险意识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1.审计准备阶段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准备阶段,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业务环境,并评估审计风险,进场时应当与委托人进行沟通,并且很清楚地了解该单位工作经营性质、内容、程序、组织结构,人员情况,财务核算特点和范围,必要时与前任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相关信息,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审计约定书和管理层声明书,以避免双方在对约定业务的理解上产生分歧。
2.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应当加强财务审计程序,重点对具体事项进行详细检查,并编制审计检查表。抽查会计凭证,对重大事项进行复核,适当咨询关人员和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并及时做好调查记录,取证时最好要书面证据。在咨询方面,遇到重大的技术问题及其他事项,本所不能解决的,应向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具备专业知识、资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咨询,合理保证咨询的事项不泄露客户的秘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小组要及时向注册会计师汇报审计进展和审计过程中的有关情况,确定需进一步核实的问题,追加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
3.审计终结阶段
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复核人员之前,应当由审计小组内部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人员执行的审计工作,在确定审计复核人时,应当具备具体业务所需要的足够、适当的专业技术,经验和权限,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形成良好职业道德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就重大事项进一步增加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惩罚措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保持职业谨慎态度,认真评审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终结阶段审计小组按审计档案归档政策和程序,及时将审计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业务档案。
(三)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职工人员制度,保证拥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小组能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在人员素质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全体员工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完成后,组织员工开展积累工作经验交谈会,增强员工的交流沟通能力,把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进行交流。奖励员工参加职称考试,增加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特别在电算化会计的大环境下,应该加大对财务软件培训,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招聘环节上,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选择正直的、具有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