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理想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27 11:08:51

导语:在理想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理想调查报告

第1篇

李睿昊

星期六,我和表姐一起去凤凰广场调查环境情况。

来到凤凰广场,我走到草坪边上,看到了一些垃圾在草坪上躺着,有香蕉皮、牙签、一次性纸杯、可乐瓶子等。于是我把这些垃圾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筒里。我开始寻找丢垃圾的人,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位大姐姐把垃圾扔到了地上,我走过去,告诉大姐姐:“姐姐,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这样会破坏环境的。”大姐姐听了,就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筒里了。

第2篇

一、“强管理”对抓发展、促和谐的现实意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从概念上讲,管理本身就是为更好的实现预期目标的产生的一门科学。可以说,管理是达成任何目标,实现任何目的不可或缺的活动。

认真阅读朱局长的读书班讲话,不难看出,无论是“抓发展”的“一个率先、六项工程”,以及为实现目标任务而提出的“五个必须”,还是“促和谐”必须抓好的“五项工作”,都无不与“强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1、“一个率先”既是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市局党组为谋求发展,而采取的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一项管理职能的发挥。其本身就具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2、“六项工程”中,除气象基础业务现代化建设主要属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以外,人才建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以及民心工程建设,则体现出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组织协调机制以及激励和控制。

二、市局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分析

在市局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市局各项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

1、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分工明确,民主集中制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在市局局长上任以来,先后对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进行了明确,建立了党组会、局长办公会运作机制,同时注意党组成员间的尊重、团结,形成了一个和谐稳定、高效有序的领导集体,为我市气象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首要前提。

2、把握主要矛盾,采取措施,各项工作得到迅速理顺。针对职工关心的大酒店问题、工资待遇问题、办公生活环境问题、聘用人员问题以及老干部问题等,市局党组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逐一进行了规范、理顺,真正为广大职工做实事,迅速赢得了干部职工的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工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这也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党组的集体智慧和领导艺术。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单位运行机制,使各项工作逐步规范。从规范全市气象部门科技服务工作开始,市局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章,保证了单位整体工作的有效运转。使各方面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4、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为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人才是任何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从根本上说,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来实现的。市局党组通过对一些单位人员调整、交流,使我市人员配备更加科学;通过业务骨干队伍、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5、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局长来工作后,通过成立兴趣小组,鼓励开展文体活动,活跃职工业余生活,为气象事业的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使干部职工之间更加和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

三、对今后我局“强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以上是回顾近年来,市局在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下面就今后工作中,“强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1、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单位,为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储备知识和人才。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说过:“木桶的盛水量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即著名的“木桶理论”。它告诉我们,一个事业的发展程度,不是取决于一些人员素质的高低,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才是决定事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局总体形势非常好,领导思路明确、团结有力,凝聚力强,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向上、干劲十足,整个单位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此时,如能加以适当引导,提供灵活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人才队伍建设和建立学习型单位都大有好处。

2、加强信息沟通,规范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沟通,即将信息传递给对方,并希望得到对方做出反应效果的过程。可分为1)正式沟通,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等。2)非正式沟通,指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比如常说的“小道消息”。

对于正式沟通,应尽可能提高沟通效率和效果。目前我局在沟通中还存在一些需改进的方面,比如在市局各内设机构之间、市局与县局之间的信息传递上,还没有一个规定收发文件、查看邮件的规范性文件,时常出现收文不及时,造成信息传递效率低,耽误任务完成或错过会议现象。

对于非正式沟通,作为领导必须采取恰当措施,加以规范和利用。通常情况下,通过非正式沟通,可以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及存在的问题意见,可以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而对于歪曲事实、鼓吹事端,甚至造谣生事的,必须批评和制止。

3、注意单位内非正式组织的动向,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中“由人员间非正式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或利益群体,它并非遵循法定程序建立,而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建立的交往系统。通俗来说,就是单位内的“小团伙”、“派系”等。客观环境、人际关系及成员相似性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

对于一个组织,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与行政组织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它的作用是积极的,能成为正式组织的辅助力量;在与行政组织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它的作用是消极的,可能成为正式组织的异己力量,削弱或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领导者不仅应注意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也应加以重视、研究和利用。

在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一个单位内部是否和谐,不仅体现在领导者能否对正式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管理上面,而且体现在领导者能否正确处理与单位内部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上面。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并非经由法定程序,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特定的目的,往往被领导者所忽视。但它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不可小觑。领导者认真分析本单位内非正式组织的成因,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对和谐单位的创建具有不可轻视的现实意义。

在市局,编外聘用人员属于一个比较明显的非正式组织,在对其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研究其性质、目标、成员构成特点、共同的情趣、目标等,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其和市局目标相一致,产生良好的效用;

第3篇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运用向量解决问题是一种“通性通法”,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人类共通能力”之一。平面向量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高中数学课本以来,就备受教育实践者和评价者的青睐。但是从近年来高考试卷来看,中学生在这一块失分现象非常严重,故需要从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层面给予深入探讨。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调查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的认知水平和特征,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某市级重点中学,共231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访谈过程分两个步骤,首先采用标准式访谈,然后笔者采用自由式访谈。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依据Pirie和Kieren的数学理解模式,调查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的水平。(见图1)。

这一模式可描述理解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但Pirie和Kieren划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合,不够清晰,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要求不一致。故本研究将其压缩为五个水平:表征、说明、应用、描述、猜想和证明(见表1)。

二、研究过程

(一)概念的表征水平

该水平是指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平面向量事实、概念的意义,是学生对平面向量的个体性理解。

问题一: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向量所有表示方法。

高三学生可能给出三个答案:(1)几何表示: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如AB;(2)坐标表示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向量的起点为坐标原点,终点坐标为(x,y),记=(x,y);(3)字母表示法(整体表示法),如、a等。其中平面向量用来表示与用AB来表示,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具有形象性,因而也更加直观(结果见表1)。

从统计结果可知,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还存在欠缺,很多学生直接写出:字母表示法:a,等,却没能写出有向线段的几何表示方法。

(二)概念的说明水平

说明水平是指学习者能对和平面向量有关的问题进行规范、系统的论证和说明,即能对平面向量有关的概念、公式、性质等进行准确地理解。

问题二:以下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① =“在地图上把贵阳向正东方向平移3厘米”, =“在地图上把太原向正西方向平移6厘米”,则 ②把正方形ABCD按某向量平移到的轨迹所形成的几何体是平行六面体.

③已知点A=(1,2),点B=(3,5),则把向量按向量 =(-1,2)平移之后所得的新的向量为(1,4).

④向量与向量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共线.

问题二主要考察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相关性质的理解水平,问题解答结果见表2。

表2表明,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性质的理解与表象呈正相关。学生对概念表象理解越深入、越丰富,对性质水平的理解就越准确。鉴于这种情况,笔者按照能够表示平面向量所用正确方法的多少分别抽取5人进行访谈。

于是笔者从回答完全正确的学生中随机选取2人,编码为T1、T2,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学生中选取2人,编码为F1、F2,从回答完全正确但是仅能够用一种方法表示平面向量的学生中随机选取1人,记为F3。这5人对问题二的回答如下:

你认为“① =‘在地图上把贵阳向正东方向平移3厘米’, =‘在地图上把太原向正西方向平移6厘米’,则 不正确吗?

F1、F2:不正确;F3、T1、T2:正确。

但进一步追问理由的时候,F1、F2、F3三人不知道理或者说不清楚。T1、T2:只要把“贵阳”、“太原”理解为一个点,然后把这个点按照某个方向运动(平移)所得到的轨迹就是向量。

这表明低成绩组的F1、F2、F3对向量的表示和向量概念理解存在问题,T1、T2两人能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理解平面向量。概念理解的表象水平会影响学生对性质水平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向量呢?

5人均回答: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那你认为“②把正方形ABCD按某向量平移到的轨迹所形成的几何体是平行六面体”正确吗?

F1、F2、F3三人对此回答都非常犹豫,不能给出明确的回答。T1、T2:正确。

这似乎表明F1、F2、F3对平面向量概念的性质缺乏深刻的数学理解,仅知道向量的概念,停留在“工具性理解”阶段[1]。

(三)概念的应用水平

平面向量的应用水平是指能用平面向量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想法或者熟练的技能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为了减少或避免知识基础干扰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以下回答选取能够用两种或以上方法表示平面向量的学生来进一步检测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的证明方法和描述特点水平。

问题三:设向量 如何用坐标来表示?

问题四:设向量如何用坐标来表示?

问题三、四源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对于这两道题的回答,学生得分均分不高,而且区分度不大,这反映了学生对向量本质缺乏了解是一个普遍现象。

(四)概念的描述水平?摇

概念的描述水平是指学生能够对平面向量进行深刻的、精准的理解,能够从平面向量特有的性质特征去认识和理解问题,在该水平上,学生能够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出其内在的数学结构本质。

为此,笔者要求问题六解答错误的学生再解决下面问题:

设A(3,7)、B(5,2),将按向量 =(1,2)平移,求平移后所得向量的坐标。

该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几何形式进行平移的理解。统计表明,对于问题六解答错误的学生有80.4%在这道题中出现错误。

在给出了完整的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大致有如下两种类型:

错解一:=(5,2)-(3,7)=(2,-5)

将x=2,y=-5 代入平移公式x′=x+1y′=y+2 得x′=3,y′=-3,故向量=(3,-3).

错解二:

在错解一中,学生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但平移公式揭示的是点按向量平移前后坐标的变化关系,并不适合向量平移的规律。在错解二中,直接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加法法则。由于(a,b)在直角坐标系中具有双重意义,它既可以表示一个固定的点,也可以表示一个向量。从第二个错误解答的运算过程看,学生对(a,b)形式的二重意义理解并不充分。

(五)概念的猜想、证明水平

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厘清证明与推测的区别,区别正确的证明与大胆的猜想尝试。

问题五:若O为Δ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试判断ΔABC的形状。

问题六:在AOB中,C、E在OA边上,D、F在OB边上,且OC:OA=1:4,OD:OB=1:2,AD和BC交于M,在线段AC上取一点E,线段BD上取一点F使EF过M点,设求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的理解水平存在层级递减关系

由调查结果可知,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水平由最初表象正确率达96.8%到描述层次问题1的正确率87.4%,再到证明定理层面问题五正确率78.3%。这说明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存在层级递减。在同一层级理解水平上,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受问题表征形式干扰,如问题二,虽然几个题项均处在概念性质层面的水平上,但是②正确率明显低于其它题项,说明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

2.高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干扰其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

由问题三、四可知,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大都用比例的形式来表达,而忽视了向量中含有零元素的情况。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干扰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这在问题二中表现尤为明显,学生对地图中“贵阳”、“太原”等不能把其抽象为具体的点,在对部分学生进一步追问中,又反映了学生套用实数运算率来解决平面向量的问题,忽视了平面向量既有“数”又有“形”的特殊性。

3.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学生对问题五、六的回答来看,高三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平面向量在论域上的二维特征与向量分解的唯一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学生对平面向量分解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而造成了问题六回答正确率仅有三分之一;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坐标形式二重意义理解不够充分。在对问题五、六的追问中可以看出,学生利用平移公式和线性运算的加法法则来解决平面向量问题。

(二)建议

第一,强调理解性教学。理解性教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由于平面向量自身的特点,如运算律不同于实数的运算律,因而营造一个“为理解而教、为理解而学”的教学氛围,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平面向量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有效地完成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第二,注重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法(笔者并非否定讲授法,而是认为平面向量学习中,合作学习效果可能更好),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合作交流。

第三,加强知识的广度来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度。本研究表明,学生对平面向量的理解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层级递减的特点,正是学生在对知识理解水平上的差异而体现出其在知识学习中表现出相应的、个体的差异。结合图1,当理解超出了概念理解水平的内侧边界后,学生就有能力将内、外两侧理解水平进行有效地沟通,进而突破和超越了内侧理解水平的边界,从而直接使用现有的理解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或者概念的多元的表征形式、以包摄性更为广泛的知识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参考文献:

第4篇

项目的执行除了需要必备的人力资源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原材料、零件、服务和其它物质资源,离开了这些物质资源,再高明的项目经理也不可能按要求完成项目的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产品和服务是通过采购活动来实现的。从执行组织以外通过采购取得项目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就是所谓的项目的采购管理。而这些资源的获取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项目资金的,如何合理而有效的使用这些项目资金?如何使一笔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是在项目的采购管理中所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

梅瑞狄斯在《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中提到:“在采购设备、原材料和分包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的界定出特定的需要,并且还要找到最低的价格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在现实的项目采购操作中,要实现这两个“最”字的目标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对项目采购管理中部分环节的控制,来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从而使项目资金达到最优的配置,用有限的资金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这是我们在项目采购管理中所能够实现的成本目标。以下,就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逐一论述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些措施。

1、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制定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不仅仅是计划活动的一个方面,同时也不仅仅是组织政策的一种延伸,它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

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的控制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2、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选择供应商的数量。

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货源增加了项目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货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的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不超过3-4家为宜。

第二,选择供应商的方式。

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我们认为,在项目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工程或货物;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3、采购环境的利用

项目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能对项目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变化,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存在及战争罢工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项目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项目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即实施采购的过程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好的项目采购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环境为项目整体带来利益。

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比如,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等,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包括:

建立重要货物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候能随时找到相应的供应商,以及这些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的规格性能及其他方面的可靠信息。

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

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作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力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否则,如果缺乏了对相关信息的熟悉,会造成采购工作的延误,采购预算的超支,失去成本控制的优势。因此,在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

4、供应商的管理

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出发,我们认为,在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一个“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是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项目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这样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来获得可靠的货源供应和质量保证,又可在时间长短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对降低项目采购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采购方来说,一旦确定了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第二,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比如: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等等,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的供货,从而有效的降低项目采购总成本。

第5篇

一、深化实施专项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全区国土系统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一系列重大决策,将涝洼地整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突破口,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实际行动,针对我区中东部、东南部地带地势较低,有河滩、平原低洼地30多万亩的实际情况,区国土资源局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对滩地、低洼地的改造工作,已改造低洼地20万亩。

20__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组织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对尚未彻底改造的10万亩涝洼地编制整理规划项目书,并逐级上报至国家国土资源部,争取到一期投资976万元,对l万亩涝洼地实施整理。

区国土管理部门担负着领导、组织涝洼地整理的重任。近年国土管理系统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大力实施科教兴业战略、深化国土资源征管改革,不断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全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也应看到,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国土管理系统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执法犯法,严重侵害了国家利益,损害了国土干部的形象。涝洼地整理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整理过程中,区国土局积极组织行动,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发动群众,采取人工、机械作业相结合,将指挥部安在工地,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区主要领导定期督导在工地,工程技术人员枪查指导在工地,使涝洼地整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由于这项工程工程量巨大,涉及资金多,在整理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漏洞,预防国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当务之急。

检察机关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的思想演变,堕落轨迹了解的比较深入,对体制、机制、制度以及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研究得比较透彻,对职务犯罪的动因、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因此,国土管理部门加强与检察机关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既有利于促进国土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约束机制,又有利于双方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合力,依法严厉打击职务犯罪,形成威慑力。这一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国上系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是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悉,作风优良”国土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检察机关和国土管理部门在预防职务犯罪这一点上做到了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目标一致,从而促进了国土干部责任感、使命感的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共同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了使涝洼地整理工作取得成效,区检察院与国土局不断创新预防工作机制,强化预防措施,形成预防合力,把涝洼地整理工作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加强预防机制建设,强化预防制度规范

为了抓好在涝洼地整理过程中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我们强化联合,狠抓机制和制度建设。去年上半年,区检察院、区国土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中预防职务犯罪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小组”,由检察长任组长,国土局局长、检察院分管检察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国土局副局长、检察院预防科、反贪局、渎检局负责人和国土局纪检监察干部。同时,针对涝洼地整理出台了《台儿庄区人民检察院台儿庄区国土资源局关于在辖区内“十万亩涝洼地整理”工程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在涝洼地整理中双方加强配合、互相协作的机制,为共同做好预防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提供了制度保证。文件中严格规定了在涝洼地整理过程中的主要任务:(1)负责对“涝洼地整理”工程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指导;(2)审定双方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开展专项预防方案等;(5)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双方会签文件的目标任务、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招投标活动;(4)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协调、督办“涝洼地整理”过程中的重要事项;(5)总结交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中的先进经验等;(6)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题预防座谈会,集中研究解决在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根本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为了较好的完成涝洼地整理工作、区检察院和国土局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不断完善创新一系列的 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廉政方面,深入到规范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堵塞了制度漏洞,筑牢制度防线,使其“不能犯罪”;加强党风廉政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的讲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权力观,正确的对待人生的价值,筑牢思想防线,使其“不想犯罪”;以法律这一强有力的武器,以案释法,以其身边的职务犯罪案件教育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放映警示教育录像片,通报、等职务犯罪大要案等生动翔实的视听资料,震慑已经或者将要犯罪的人,认清脚下的路,不要越雷池半步,筑牢法律防线,使其“不敢犯罪”。实现了“制度防线、思想防线、法律防线”的“三条防线”和“不能、不想、不敢”的“三不”系统预防格局,形成了严格自律、依法治土的法制氛围,促进了涝洼地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预防工作重点,保证国有资金的安全使用

“涝洼地整理”重点工程项目,是国家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国土资源部、省国土厅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先后几次派人搞专项检查。为了使近千万元(一期工程)的国有资金准确、高效地使用,我们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领导干部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抓具体事项,层层抓落实。从工程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管,审批程序的批准,到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程资金的拨付,监理人员的工程监督,推行“阳光工程”,杜绝“暗箱操作”,每做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严把质量关和用人关,工程资金全部采取银行划拨的方式,减少了环节,堵塞了漏洞。

在“涝洼地整理”专项预防活动中,检察机关为了提高国土管理于部的廉政意识,在区国土局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教育讲座,对预防职务犯罪基础知识、检务公开、党风廉政教育等,采取典型案例警示、视听资料和举办培训班相结合,提供宣传材料和播放廉政教育录像片相结合等形式,积极主动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国土管理下部执法、守法的自觉性,遏制和减少国土系统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思想觉悟和廉政意识是国土工作的生命线,是国土系统的政治优势。廉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使其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运用科学的理论有针对性的解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错位,为此我们坚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国土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干部队伍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使他们不断学习先进文化,坚持用身边榜样的力量鼓舞自己,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从而树立正确的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加强对国土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道德虽然是一种社会软约束,但其在人的一生中对行为的制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加强对国土管理干部爱岗敬业的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国土管理干部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教育,树立奉献意识。再次加强了干部队伍的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的法制知识教育。道德是一种软约束,而法律却是对人们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硬性的行为强制。加强国土管理干部的法制教育对于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有积极作用,使国土管理干部明白是非界线,及时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重点内容是加强依法行政,对内对外实行严格执法,杜绝人为随意性,根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客观条件。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狠抓预防重点,保证了国有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到目前为止,该工程项目经过多次检查、检验,均未出现任何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在治理过程中,既没有发生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检察机关也未接到任何关于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举报,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加强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大力开展职务犯罪的预防调研工作

加强交流、互通信息、强化沟通,大力开展职务犯罪的预防调研工作是开展廉政共建、做好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方式。我们和区国土局一起坚持互相协作,及时通报,对出现的违法违纪苗头及时进行调研分析,对工作中出现的廉政事迹及时总结子以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廉政建设,推动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涝洼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按照区检察院和区国土局会签文件和实施意见的安排,工作中双方密切配合,区国土局在“涝洼地整理”工程中,准确、及时地将有关行政执法、基本建设、大宗物品采购等重大事项,向检察机关通报,检察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介入基建和采购等工作中,注重对关键环节和关键点的预防工作,坚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同时双方协商,工作中一旦出现违法违纪情况,工作人员将及时向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听取指示,便于尽快作出处理,

防止因此而延误涝洼地整理工作的进度。

二是在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过程中,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前提下,国土局应当在涝洼地整理工程中,完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对参与涝洼地整理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和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向区检察院通报,区检察院应当根据通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外部监督,帮助国土局不断健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工作,总结国土干部好的做法、措施和经验,不断把预防工作推向全面、细致、深入,确保无职务犯罪案件发生,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

三是在涝洼地工程整理中,区国土局根据“涝洼地整理”工程进度和需要,不断出台内部廉政制度建设规定、有关业务规章制度等,并结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制定相关的预防制度和对策,对出现的重大职务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都及时通报检察机关,通过积极的协商解决问题,以取得法律支持和帮助,有效地促进了国土干部的廉洁自律。

四是双方利用各自工作的特点,根据国土管理系统职务犯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结合“涝洼地整理”实际,根据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干部思想动态积极开展前瞻性和阶段性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探索制度、机制改革和创新,研究从源头上预防国土干部职务犯罪的治本性措施和对策,积极努力地发现和推广活动中总结出来的预防国土干部职务犯罪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防微杜渐。同时不断扩大调查研究的范围,以涝洼地治理为点,带动整个国土管理系统的预防职务犯罪调研工作,以点促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达到了以调研促预防,以调研促工作的目的。

(四)加强协作配合,积极依法查办案件

在活动中检察机关与国土管理系统积极合作,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方面达成共识。区国土局积极配合检察机关依法查处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在活动中发现国土干部涉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线索,不能自行处理,也不能隐瞒不通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机关审查办理。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涉及到国土干部的违法违纪情况,应在不影响办案的情况下,及时向上一级国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通报,需要配合查处的,国土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合。对已经查结涉及国土干部的案件,由检察机关向国土部门提供相关材料,以便国上部门及时对违纪违法人员作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在这项活动中,通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涝洼地整理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的。下一步我们仍然有许多工 作要做,不但是在专项工程中,还有整个系统预防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国土系统示职务犯罪案件发生,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进一步促进国土干部的廉洁奉公、依法行政。

(一)切实加强领导。在今后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国土部门和检察机关要把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不断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实行分类指导,加强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纠正,对工作中屡教不改而出现问题的,要给予严肃批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加强对国土干部队伍的廉政教育和监督。预防工作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打击不是目的,既要治标,而更重要的是治本。国土部门和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活动中,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和教育,要执法必严,依法行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增强自我拒腐防变能力,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三)在今后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双方单位要加大预防调研的力度,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对于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形成可行的调研报告,以利于领导的决策,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6篇

东港市公安交警大队按照部、省交管局《关于调查上报县乡道路交通管理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安排专门人员对我市县乡道路交通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港市自然情况

东港市于1993年6月18日撤县建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处黄海与鸭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隔江隔海与朝鲜共和国相望,是一个沿海、沿江、沿边的新兴港口城市。东港市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6个乡镇,3个农场;17个社区居委会,245个村委会。人口总数65万,面积2495.78平方公里。境内有201国道一条,东起丹东市四道沟,西止与庄河市交界处,全长约88公里;省道大盘线一条,南起孤山镇与201国道交接处,北至岫岩县交界,全长约24公里;县级道路10条,全长约314公里;乡级公路53条,约540公里。

全市有机动车45000余辆。201国道是连接丹东市、大连市主要干道,平均日流量可达8000余辆。200*年至今由于沈大高速公路封路,车流量巨增,平均日流量可达10000余辆。县级公路日流量为3000余辆;乡级道路日流量达1500余辆。

二、东港市目前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状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1999年6月,东港市交警大队按照公安部和省厅交管局的统一要求,在国道201线东港段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在88公里的路段上组建了3个公路巡警中队,每个中队各配备10名民警和3台警用巡逻车辆。按201国道的里程划分了各中队职责范围,每个中队约30公里。但按区域划分,3个中队的管辖范围分别是919.44平方公里、662.91平方公里、669.32平方公里。按管辖范围计算,每位民警管辖区域范围约75平方公里。按国省道路、县乡道路里程算,全市共有道路966公里,按公路巡警中队30人毛算,平均每个人管辖32.2公里,按实际上路面每个中队8人计算(有两名民警专门处理事故),平均每人管辖40.25公里。鉴于上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警力不足。根据实际警力和道路里程情况看,每人平均管理30-40公里路段,很难做到管理到位。

2、无牌照车辆多。尤其是两轮摩托车无牌照占有较大比例,据不完全统计,无牌照摩托车将近1万台,约占摩托总数的1/3。

3、无证驾驶机动车人随处可见。由于警力不足,管理不到位,农村不少人购买摩托车后,不能及时考取驾驶证,无证到处乱骑。

4、农用车、两轮摩托车违章载人。尤其是农村集市,农用车、两轮摩托车载人现象比较严重。

5、交通安全意识差。由于交通安全宣传没有形成社会氛围,只限于交警自身,因此,覆盖面受到局限,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

6、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农村人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任意横穿道路、骑自行车突然猛拐等。

7、交通安全设施不足。县乡道路,尤其是乡级道路无交通标志、标线。

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从坟墓中崛起”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赴长白山、武当山考察景区保护管理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加强银滩度假区景区科学管理,学习借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经验做法,推动银滩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顺利开展,2020年11月22日至28日,银管委组成由委机关、度假区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大队、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公司等相关单位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8人的考察组,赴吉林省长白山和湖北省武当山进行考察学习,先后实地考察了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城区内全域旅游各景点、长白山北景区,湖北省武当山、太极湖等景区,并就加强景区保护和管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等考察调研课题,分别与长白山池北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旅游文体局进行座谈交流。回来之后,银管委对如何抓好银滩度假区保护和管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工作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考察调研报告:

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辖区面积1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5万人,现有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019年旅游接待超过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50亿元。池北区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小镇”、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最具文化创意旅游小镇”“中国十大休闲胜地”之首等多项荣誉。

(二)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长白山池北区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对长白山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决策部署,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形成了美丽山水与特色城区齐头并进、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互融共促的新局面。主要工作经验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谋定后动、生态为本,不断完善层级有序的规划体系。聘请国际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先后投入近1亿元编制完成《池北区二道白河镇城市风貌设计》《慢行步道系统》等60多项重大规划,形成了功能配套、层级有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体系。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构筑系统完整的生态屏障

1.加强源头治理。投入2亿多元实施“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工程”,全部拆除峡谷内的楼堂馆所,恢复植被面积1.76万平方米,彻底消除松花江的源头污染。放弃每年1亿多元的经济收益,全面禁止保护区红松果实承包采集行为,生物链得到休养生息。实施“长白山珍稀植物繁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强对“三江源”的生态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突出森防安全。建立专业管护队伍,做到严防严守、寸绿必护,连续59年未发生过重大森林火灾。

三是坚持保护第一,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立长白山旅游发展联盟,统筹构建“环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圈”,深度开发和推介长白山冰雪运动、温泉养生、慢城慢行、绿森林、水世界等新型旅游产品,实现“白雪变白银、温泉成热点”。景区实行全年开放,“长白山旅游链条延长,从过去的一日游延长至四日游”。

四是坚持集约开发、绿色发展,建设彰显自然底色的生态城镇。改造城区所有河岸湖堤,融合现代园林工艺,立体式装点草木花卉,着力呈现城市的自然美、健康态,形成山水林城相融、低碳节能慢行、人文气息浓郁的绿色城市形态。其中,该区在全国率先掀起“厕所革命,将先进技术与环保理念融入到旅游厕所的建设,新建生态旅游厕所49座,分布在重要的旅游节点,实现“一公厕一风景”,成为吉林省服务业循环生产体系建设的引领标杆。

二、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和全域旅游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位于十堰市境内,全域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湖北“一江两山”黄金旅游大通道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版块。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当山风景区是湖北旅游名片、鄂西北旅游门户、十堰旅游龙头,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道教圣地等数十项桂冠。2019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0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亿元。

(二)景区管理主要模式

武当山风景区的管理措施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的措施基本相同,就是实行“一票通”的管理模式。主要做法为:游客将车辆按规定停放在景区外,然后凭门票搭乘景区旅游电瓶车前往景区内的各景点,除了乘索道上山需要另支付费用外,其余的南岩宫、紫霄宫等景点均凭门票免费乘车。为了方便景区内居民上下山,景区还专门开设了“居民专线琼台”象征性地收取5元费用。实行严格的居民游客甄别措施,每户商家、农户只能办理一辆汽车通行证;其他车辆和货车按照规定在晚上或早上的具体时间通行;对需进入景区探亲的人员,需凭当地村(社区)或相关单位部门的证明材料才能进入。

(三)全域旅游发展情况

景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做法为:系统培植一个品牌(“要健康 到武当”旅游品牌);全面坚持两个理念(“不让一个投资者受委屈”的发展理念和“不让一个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三大目标(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东方康养名都、中华文化重镇”);协同推进四区建设(改造老区、建设新区、提升景区、发展湖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转变:

一是由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并重转变。推动武当山旅游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着力推广和塑造“要健康,到武当”产品品牌,以品牌为导向,大力发展康养旅游项目和旅居产品,实现了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发展。

二是由门票经济向旅游综合产业经济转变。在巩固延长“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要素产业链的同时,通过“一河一路一街”的综合改造、包装推广“武当369”九大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实施元和观乡村环境整治与民宿改造项目、支持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建设等措施,积极培育“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相关的新业态和新产品。

三是由建设景点向建设“全域景区”转变。通过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开展全国品牌推广、太极湖水上游项目和《梦幻武当》功夫秀的运营托管,建立武当山旅行社协会、民宿业协会等措施,实现了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三、加强银滩保护管理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思考和建议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和武当山风景区在旅游资源保护、景区管理及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了我们很多有益启示。学习借鉴这些好做法、好措施,对于我们推动银滩保护和管理及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为早日将银滩度假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度假产品多样、休闲功能完善、文化内涵丰富、服务设施齐备的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在明年或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必须要抓好如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国家文旅部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对照国家关于《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积极开展问题排查与整改工作。通过聘请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大力保护环境资源,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规划好度假业态布局,争取在夜间经济上有所突破;加强软实力建设,推动管理服务升级;加强旅游秩序整治,切实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应急能力,加强防灾避险工作;提高度假区识别度,推进度假区导视系统建设,创建度假区网站,多维度打造“天下第一滩”品牌,广泛宣传推介银滩度假区资源和形象。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通过落实“四定”责任、倒排工期、每月项目推进点评会等有力措施,快速、稳妥推进“6+N”项目建设。主要是完成旅游集散中心、银滩旅游基础设施、银滩中区岸线修复、四号路北面大排档改造、三号路冯家江大桥、滨江路、三号路西延线道路、中区雨污管网贯通、国际客运码头航道拓宽与商街工程、碧园开元度假酒店、洲际华邑酒店等项目建设;争取万豪酒店完成主体装修、B6地块酒店开工建设;完成B3、B5地块土地出让和项目前期工作;协助推进北海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园、北海国际名人智慧都汇、我秀网红城市等项目建设;协调推进三号路、海景大道(冯家江吊桥至中信国安第一城门口段)、南珠大道(银滩大道至海景大道段)路面维修及绿化改造。

(三)全力推进环境资源保护

加强度假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冯家江、电建港和咸田村污染整治工作,加强工地烟尘、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强化水质、空气监测,健全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噪声控制等方面的环保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违法建设,重点遏制海泰小区、咸田村违建势头;协调相关单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重点解决建筑垃圾倾倒问题,切实改变银滩度假区环境面貌,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区。

(四)全力推进旅游秩序管理整治

加强旅游秩序整治,切实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营造群众满意的健康和谐旅游环境。景区业态实行统一经营,提升经营信誉度;加大对占道经营、拦车揽客、宰客、尾随兜售、使用电子设备叫卖等不良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规范摩托艇、快艇等游乐项目管理;加强考核,确保度假区卫生常态化保洁取得新突破;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垃圾分类取得新进展;创新宣传方式,确保市民、游客文明意识取得新提高。

(五)全力推进应急能力建设

健全防灾避险体系,编制防灾避险专项规划,建立灾害救援指挥中心;完善危险地段及场所防护设施;提升安全救助能力,支持7d×24h全区安全救助;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注重施工工地的规范管理;强化海滩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救生塔值守制度,更新救生设施,做到海滩值守无死角;完善安全提示,更新安全牌内容。

(六)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规划好业态布局,结合咸田村村庄改造,编制上海路、广东路、银滩二路、四号路合围区及情人岛公园产业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C1地块招商项目;协助新绎游船公司抓好国际客运码头商街招商工作;支持北海旅游集团规划好核心景区产业布局,采取统一经营模式,以引进品牌为重点,以突破夜间经济为难点,注重与国际客运码头商街的互动,使度假区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第8篇

    一、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概念、作用、产生依据

    (一)概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由一些具有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等专门知识,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丰富未成年人工作经验的调查者,对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相关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基于其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成年人进行客观、全面、综合、公正的评价,并对造成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险性进行科学的、深层次的、专业的分析判断,然后提出处理意见,做出专业的书面意见报告,为法官对未成年被告人定罪量刑时考虑从轻、减轻处罚提供法律依据。

    (二)产生依据:未成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产生的依据是2001年4月1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调查。”这就是我国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对未成年被告人情况社会调查的主体有公诉人、辩护人、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委托的社会团体组织。

    (三)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规定为未成年人犯罪定罪量刑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实施刑罚,一向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社会调查报告,对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为参与审理的法官考量未成年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因而对其适用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提供了依据。因此,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实行“社会调查报告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存在的缺陷之处

    (一)社会调查的主体

    关于社会调查的主体,依照最高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规定》第二十一条“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自行进行调查”的规定,由于是“可以”,而非“应当”,故从立法的角度,控辩双方、审判机关、以及受审判机关委托的社会团体组织。均可以成为社会调查的主体。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形式,1、由控方或者辩方以访谈的形式,形成规范性的社会调查报告。2、由审判机关以问卷式或访谈形式,形成问卷调查表。3、建立一支特邀社会调查员队伍,这些社会调查员由熟悉青少年特点,热心青少年帮教工作的社会人士组成。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确定性,导致这项工作开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从法院执行社会调查制度的情况看,开始这项工作是由法官自行调查,形成书面材料,随着97年刑事诉讼法的生效执行,法官居中裁判规则的确立,开始改变以前单纯由法官调查的情况,同时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通过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协作,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由该机构完成其接受的援助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在开庭前或庭审中将报告提交给法官予以参考。如果案件被告人自己聘请了律师,这项工作就由律师去完成。实践中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的情况比较好。但是这样做毕竟只是辩护方的调查报告,其内容具有局限性和不客观性。而检察机关对社会调查的工作,认为是其检察工作之外的工作内容,态度消极。即使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情况了解也是在审查起诉时通过案件了解的情况,很片面且不详细。

    笔者认为,在社会调查主体的确定上,上述几种做法都符合《若干规定》,都是合法的。但在司法实践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各种实际问题:(1)对公诉人作为社会调查主体,因最高人民检察院没有作相关的司法解释,所以公诉机关认为该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不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必经程序,因此不属于其工作职责范围,实际司法实践中,公诉人做社会调查的也寥寥无几。(2)辩护人担任社会调查主体,是目前在司法界适用较多的。这对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辩护人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在内容上大多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问题,只调查对未成年被告人定罪量刑有利的事实和情节,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该未成年被告人不利的一面,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被调查主体的真实情况。(3)由主审法官本人担任社会调查主体,这不仅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控辩式诉讼方式相悖,而且容易产生“先入为主”、“先定后审”等问题。(4)法院委托的社会团体组织。由于《若干规定》对此规定得比较原则,使实际工作中,人民法院应该委托哪一社会团体组织、对调查人员的要求、经费的承担以及调查后如何在庭审中出示,均未做具体规定,所以在司法实践中采用此种方式的很少。

    (二)社会调查报告在未成年刑事案件中的地位,法律没有给予确定,由此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可有可无。

    社会调查报告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意义已经阐述,不再赘述。一个未成年刑事案件中,有无社会调查报告对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应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司法实践中,其效力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故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制度在法院并未在实践中认真履行,而且对社会调查报告没有作相应规定,加上缺乏制度进行监督,既然社会调查报告并不是程序之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实施情况不好。既然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没有确定,由此也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显得可有可无。

    (三)社会调查报告在庭审程序中处于何种环节,对社会调查报告能否作为证据使用,是否应该在庭审中予以展示,法律没有规定,导致社会调查报告在庭审中以和种方式出现、怎样展示,控辩审三方均感困惑。存有争议:

    1、对社会调查报告能否作为证据使用主要有两种观点:(1)社会调查报告不能作为刑事证据。理由是: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只是对未成年被告人在案发前的日常生活、学习表现、家庭情况、社会交往和成长经历的调查,与其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否有罪、罪责轻重等均无关,因此不能把调查报告作为刑事证据使用,而只能作为法庭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量刑时的一种参考。因此其不能在法庭举证、质证阶段出示。

    从证据的概念来看,调查报告不符合证据的范畴。证据必须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并与案件事实本身存在客观必然的联系。然而社会调查报告只是对涉罪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会交往、成长经历等进行的综合评定,并非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并不存在客观的、必然的联系。

    从证据的本质特征来看,调查报告不完全符合证据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特点。司法实践中,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社会交往进行调查时,会涉及相关社会关系人对其的看法和评价,办案人员收集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成长经历以及犯罪前后的表现后,还要形成自身观点,出具最终报告,这些评价显然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调查报告只是与其犯罪的成因有一定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和主观恶性,对证明案件事实没有实质意义。

    从证据形式来看,调查报告并不属于刑诉法规定的八种法定证据形式之一。

    鉴于此,笔者认为社会调查报告不属于证据的范畴,不能作为证据在法庭中质证,其性质应属于品格证据。但随着调查报告在实际案件中的广泛运用,其性质也越来越接近证据的范畴,为此,法律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调查制度的规范。

    (2)社会调查报告可以作为刑事证据。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量刑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因此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对未成年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的调查,只要符合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规定,应该是具备证据效力的。可以在法庭举证、质证阶段出示。

    2、社会调查报告在庭审程序中处于何种环节,是否应该在庭审中予以展示,笔者认为,对社会调查报告,是否具有证据性质以及在刑事诉讼庭审中的哪一阶段出示,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社会调查报告中,附有未成年被告人以往学习、工作等表现,如在学校的“三好”学生奖状、工作单位等颁发的先进个人等证书、所在学校或居住地的村委会、居委会出具的以往表现的证明,只要符合刑诉法证据的相关规定,就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书证),在法庭举证、质证阶段出示;对社会调查报告,只是辩护人通过对未成年人成长经历的调查,自己书写形成的调查报告,笔者认为此种调查报告,不能作为证据,只能作为量刑的参考。可在法庭辩论阶段,作为辩护意见的依据,与辩护词一并宣读。

第9篇

关于调查报告,考生应主要掌握调查报告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写作要求。其中,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达方式是考点。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二、方法指导

针对调查报告文体的特点,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锁定开头,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对象、内容。通常在调查报告的开头会有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借以提示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于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关注主体,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中心,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如果是按照调查的顺序、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就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比较简单,适合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特点是内容连贯,结构条理清晰。

如果把调查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来加以叙述和说明,那么这种结构就是横式结构。它是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表述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层次较多的报告内容。

如果是把两个不同对象对比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对比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让人们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

调查报告在结构安排上,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都要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主题。

3.筛选调查者收集或总结的重要数据,精读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精确的数字是用来直接说明观点的,可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统计数字说明观点,精确性较强,且有明确的目的性。

4.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调查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一个材料还是几个材料,我们都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材料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明观点的。

调查报告在材料运用过程中,有的是先摆材料后提出观点,有的是先提出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

5.鉴赏评价,明确调查报告的主要倾向及产生的影响。报告的内容针对性极强,它往往是作者观点态度的再现,又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影响面很大。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尤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要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把握落实到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等。

6.探究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在阅读过程中要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析其在当前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技巧点拨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点。

基本原则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紧扣题干要求,抓住文章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结合起来,提炼出全面、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巧妙利用文中的重要语句。

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答题时应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语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尽量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3.回读原文,整合相关信息,全面总结,分条加以陈述。答题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力求全面,有条理。

阅读训练一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莘莘学子,四年寒窗,走出校园,就业情况如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四川在线人才网开展了此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42.86%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工作。第一个工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招聘会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的学生,各占了31.67%,第一个工作机会来自于招聘报纸和招聘网站的学生各占9.17%和10%,来自于学校的就业信息的占14.17%。大部分大学生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都偏向于国营单位和私营民营企业,分别占38.05%和47.79%,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只有7.96%,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只有6.19%。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即将离校之际,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但从调查数据来看,跟我们这几年众所周知的高就业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来,各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值得让人深思了。

调查显示,毕业后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专业与工作有一定联系、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人数较为平均,分别占31.3%、34.78%、33.91%。64.3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主要是素质的提高,13.0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很有帮助,22.6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没有帮助。43.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24.14%认为影响很大,28.45%认为影响不大,主要看个人能力,4.31%认为没有影响。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为了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在工作上没有做过多的选择。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是件好事,能够学以致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职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而应在有一个工作内容核心的前提下掌握多方面技能。

虽然大学生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求职过程后都能就业,但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资较低成为普遍现象。64.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经过一至两年的奋斗与磨练,41.03%的大学生目前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还有29.91%的大学生工资仍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大学生跳槽是因为薪资太低,占43.01%,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1.18%。49.96%的大学生对目前工作情况满意度一般,不太满意的为26.09%,非常不满意的为16.52%,很满意的只有10.43%。大学生在两年内获得职位上升的机会不大,66.67%的人目前为一般职员,22.22%的毕业生目前为一般管理人员。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3.文中第三自然段分别就大学生“所学知识”“专业”对就业之影响的看法进行了说明,为什么?

4.文章针对的是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为什么最后一段写到了大学生工资数额?

5.由于时代的进步,人才观念在不断演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已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工作包分配已成为了历史。请结合本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阅读训练二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业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企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上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其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讲。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6月15日,我县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中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作者又说“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在调查中,作者认为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3.在介绍天灾时,作者主要是通过数字进行说明的,为什么?

4.面对作者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民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但在文章的后面作者为什么却说“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

5.“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根据你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了解,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如何展望农民的未来呢?

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阅读训练一:

1.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作了简要的说明,直接明确调查的内容是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它不仅提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对调查内容形成了一个总的印象,而且为读者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提供了依据。

2.本文的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充分体现了调查报告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作者分项说明,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对待“所学知识”“专业”的态度,另一方面突出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大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还须掌握多方面技能。

4.说明大学生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水低是普遍现象。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5.我国高等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教育与人们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现今,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大学生不再仅凭一张文凭就能鲜花簇拥地生存在职场,而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规划自身,发展和完善自己,通过取得社会公认的成就,才能让自己的优势在职场中慢慢体现。

阅读训练二:

1.因为前期煤炭开采计划性差,又有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致使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原煤的销售量直线下降,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而土地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因此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一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二是人为因素。

3.通过数字比较,说明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由于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4.农民生活是很辛苦的,收入太少让他们无法过上满意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不停歇地劳作,但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使得农民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这是现状。但农民并不甘于沿着老路走下去,而是在这种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渐地自强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就是明证,农民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