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07
导语:在大学生求职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心理 心理障碍 就业市场 就业指导
大学生求职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求职是大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就业制度的深刻变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求职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因此,认真分析大学生求职中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大学生求职心理压力,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对于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主动适应社会,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一、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一)焦虑心理和嫉妒心理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期间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求职心理焦虑是在求职心理压力下所产生的一种不踏实感、失落感、危机感和迷惘感。面对求职择业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和选择,一些大学生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有的人期望值过高,不切合实际;有的人患得患失,优柔寡断;有的人急于求成,盲目浮躁;有的人不善于推销自己,畏于面试。经常处于烦躁不安和心急如焚的情绪状态。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对他人的特长或优越条件既羡慕又敌视,这种情感的内化就是嫉妒心。如在求职时把别人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是恐惧和愤怒,于是借助说风凉话、讽刺挖苦、造谣中伤等,来求得心理补偿。结果由于嫉妒,疏远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际关系冷漠,从而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精力分散,内心痛苦,使自己无法顺利求职和择业。
(二)自傲心理和自卑心理
自傲是过高估计自身实力而产生的一种优越感。这种心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反映比较突出。他们在求职时,好高鹜远,自命不凡,挑三捡四,怕吃苦,讲实惠,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自傲心理使大学生严重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求职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当面对现实时,往往情绪一落千丈,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与自傲相反,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评价过低J。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在求职中,不敢充分展示自我,缺乏大胆尝试、积极参与竞争的勇气,从而错失就业良机。过度的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心理扭曲、沮丧、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人格的形成。
(三)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时从众攀比,你进了北京,我就非上海不去,你进了金融系统,我不进烟草、电力系统不行。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人能力和机遇的不同,其求职目标、职业选择是不具可比性的。而部分大学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对自我缺乏客观分析,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他们迟迟不愿签约,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从众心理主要表现在不能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需要,认为只要是“大家觉得好,肯定错不了”。因此,在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尚未衡量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就将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作为自己的求职首选目标,盲目地“赶时髦”,结果往往四处碰壁,而且给自己事业的发展留下不良因素。另外一些大学生仍存在等靠的依赖心理,在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而是寄希望于学校的安排和家长的奔波,有的甚至依赖家长与人洽谈,自己站在一旁若无其事。这样的依赖心理,使大学生丧失了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主动性,使自己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求职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机构精简,结构调整、企业改制等问题,使传统的以接受毕业生为主渠道吸纳就业的容量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待业人员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使就业市场呈现了多峰叠加的态势。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2.就业体制和就业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够配套,在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还不够协调一致,一些城市甚至还存在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同时,就业市场“交易”秩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法制化的就业市场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还未完全形成,就业需求信息和招聘活动的公开、公平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此外,社会不正之风对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教育原因、
1.社会实践不足我国目前依然是相对封闭的教育体制,大部分大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一宿舍一食堂“三点一线”中度过。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使大学生与社会脱节,缺乏对不同职业特点的了解,更严重的是缺乏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检验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2.就业指导不到位日前,上海就业促进中心公布的一份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就业困惑和担心在哪儿”时,41%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规划”。调查显示,近70%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有关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但目前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多数高等学校仍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就业规划教育,通常只是针对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行一些培训,或者邀请一些成功校友作经验交流讲座。而对职业规划教育的分层次、多渠道和实行导师团制度等几乎是空白。而且,这方面的师资严重匮乏,也没有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稳,从教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达到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的要求。就业指导的方法、手段和条件无法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个性化。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明显滞后于学生求职心理的发展变化。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1.心理矛盾突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断乳期”,心理发展还不平衡、不稳定,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有明显的不同步性。他们满怀激情,追求理想,但知识、经验方面的积累还不够,不善于客观地认识和面对现实,容易使理想与现实相脱节;他们强烈希望摆脱家庭与学校的束缚,融人社会,但自身尚未完全成熟,在许多方面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帮助;另外,由于他们身心发育未完全成熟,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较差,在求职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交织,容易产生心理症结,造成心理障碍。
2.求职心理准备不足求职择业必须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仓促上阵、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造成的。主要表现有:自我认识不清,评价过高,自傲自大;有时评价过低,自卑自贱。在面对择业现实时,不能把握自我,顺利时,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烦躁苦闷,自暴自弃,不能冷静、理智地对待现实;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有些毕业生缺乏对国情、经济发展状况的深刻了解,特别是对当前就业所面临的形势认识不足,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一些毕业生缺乏长远发展眼光,过分地看重眼前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社会地位等,不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干出一番事业来,想走捷径,坐享其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常会怨天尤人,缺乏积极竞争精神和勇气。
三、对策与方法
(一)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努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当前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各高等学校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要求,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创新与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拓展综合素质。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素质拓展计划的各项训练、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与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导航,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1.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导航职业规划导航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有效而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市场、明确职业目标、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是高等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一课。职业规划导航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全过程。高等学校要建立由校内专家、职业规划师、成功校友等组成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团,分层次、多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专门和科学的指导,这种指导工作要深入到各年级,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掌握好辅导的侧重点。一年级阶段,要对大学生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基础、知识结构,特别是个人意愿、能力倾向、个性气质和心理素质等进行分析和测试,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侧重进行择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二年级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客观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塑造和完善自己。通过分析职业环境的机遇与挑战、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对职业的态度、理想和价值观,并根据个人的特点、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来确定相应的职业意向,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打下基础。三年级阶段,通过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帮助学生了解当年就业基本情况,一方面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可从事职业的性质、任职资格、报酬和优缺点。侧重引导学生根据社会职业的特点和需求,结合自己的个性,拓宽知识面培养和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择业的自主性和择业决策的能力。四年级阶段,重点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特别是对个人感兴趣的职业领域的职业特性和职业发展前景提供详细咨询,从而确定求职范围或“锁定”求职目标,同时,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具体技巧,学会面试礼仪,消除面试紧张等。鼓励大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勇敢地走向就业市场,迎接就业的挑战。当然,大学生职业规划导航是一个动态的指导过程,要伴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结合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有效地指导学生及时调整职业规划。
2.加强大学生求职心理指导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求职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影响求职成败的主要心理品质。如果你自己认为是优秀的,这种感觉就会从你的表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传达给对方,从而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价值。当然,自信还需有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做后盾。其次,帮助大学毕业生调适求职心理。要引导大学生着眼现实,不好高鹜远、脱离实际;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不互相攀比、嫉贤妒能;引导大学生实事求是,不夸夸其谈;引导大学生相信自己,不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再次,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求职中的挫折。求职择业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主客观原因,总会遇到一些挫折。要鼓励大学生在挫折面前,振作精神,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调整好个人目标和心态,充满信心地再次争取新的机会。
(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1.自我转化与适度宣泄当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转移情感和精力到其他活动中的办法,如参加一些轻松愉快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等,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当因遭受挫折造成焦虑、紧张等不良心境时,可以适当地宣泄情绪进行自我调适,如向亲人、好友倾诉自己的心理感受,甚至痛哭一场,以求得安慰、支持和帮助;也可以通过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寻找畅快淋漓的宣泄感觉,调整心态。
一、自荐信的撰写
标题“求职自荐信”应写在首行正中,字体要求醒目。求职自荐信有特定的收信人,一般由招聘单位名称+职位称呼或“负责同志”组成,之前冠以“尊敬的”字样,不宜使用“亲爱”“敬爱”之类的敬语。首句先介绍自己身份,接着写事由和求职请求。“身份”包括自己的姓名、性别、就读院校、专业、何时毕业等项目,可以视具体情况增减;“事由和求职请求”必须简洁、明确、得体。
信的核心内容切忌太短或太长,一般以600字左右为宜。由“实”与“虚”两种成分构成。“实”是指作者自己在校期间曾担任过的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组织职务,曾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成绩、外语能力、所获荣誉、创作发明、学术成果情况等。“虚”是指对相关问题和情况的议论、描述、自我评价等。在有明确求职方向的求职自荐信中,主体一般由两大层次组成。前一层次应重点围绕求职方向,根据对象性原则突出作者的某些优越条件。后一层次是对作者其他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述,是对前一层次内容的有力补充。
自荐信结尾的任务是给人一个完整鲜明的印象,可以强调求职者的愿望要求。如热切盼望对方肯定的答复或盼望对方的录用通知或希望给予面试的机会等等。最后写上感谢的或致敬的惯用语。落款写在信纸的右下方,须写明“自荐者:xx”和日期。
二、自荐技巧
1.积极主动
为使用人单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提前做好自荐材料的准备工作。应做到主动呈交、主动自我介绍;不消极等待回音,积极询问结果等。一位经过多次求职失败后成功的学生曾说:“也许我应该更主动一点。因为在求职的时候,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善于推销自己的学生便将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2.重点突出
此处的重点是指能力和知识。可以详细介绍自己的专长、经验、能力和兴趣等,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例如,在大学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发表的论文、承担的社会工作以及获得的奖励等等。
3.如实全面
在自我介绍时要实事求是,优点不虚谈,缺点不掩饰,尤其是在介绍自己取得的成果时,一定要恰如其分。而且,介绍一定要全面、完整。如个人的基本情况、社会关系、学习成绩、工作简历等缺一不可。
4.有的放矢
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强调自己的专业所长和社会经验,这样才能做到“适销对路”。例如,用人单位招聘科研人员,应着重强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用人单位招聘管理人员,要着重强调作学生干部和工作期间当领导的管理经验等等。此外,还要注意自己的专长和广泛的知识面以及兴趣爱好的结合。不应该盲目地求职,而应该认真考虑、比较哪些用人单位的哪些职位适合自己,是自己想要做的,也能够胜任的。然后,有目的地投递简历,并亲自上门与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接触,争取让对方更多地了解自己。
三、面试技巧
1.衣着装饰
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招聘者首先看到的是衣着,衣着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求职服装没有刻板的模式,视场合、对象而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应聘的工作角色,所以求职装既要具有大众化特征,又要避免流俗。首先必须整洁。其次应当简单大方。毕业生求职择业是较正式的场合,男生穿西装最好,价格不必太贵,只要平整、匀称,配上色彩协调的衬衣领带就行。女生应在美观的前提下尽可能自然,不刺眼,避免轻佻。在求职中对于不同行业,衣着上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去公司,衣着可适当地显露自己的特色,用对比色来搭配服装,显得鲜明、精干;去机关单位则要庄重些,偏重于整洁、大方、不过分引人注目。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要适当对外表进行修饰,突出优点,弥补不足。过分装扮会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不修边幅又会使人误以为缺乏严肃的生活态度。男生头发要整齐,不宜过长,发型要简单、朴素。女生在修饰时,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二要适度,不要浓妆艳抹,不要戴耳环手镯。
2.礼仪规范
从心理学上讲,面试主要取决于对应聘者的印象及感觉,80%至90%是凭第一印象决定的。第一印象中,外表占80%,声音占13%,人格魅力仅有7%的影响力。如果外形在要求水准以下的话,那么应聘者即使有再好的人格魅力或者能力,也难免连接受提问的机会都被剥夺,更不要谈什么临场发挥。因此,求职者参加面试时,务必注意面试礼仪与技巧。
(1)见面要按时守信。求职者一定要按时守信,千万不要迟到或违约。如果你确有客观原因需改期面试或不能如约按时到场,应事先打个电话通知主考官,以免对方久等。
(2)对接待人员以礼相待。到达用人单位后,应主动向接待人员问好。若需要填写表格,字迹力求工整、清楚。等候时注意坐姿。轮到你面谈时,先敲门,或按门铃(门虚掩着,也应先敲门,切勿直推而入),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去。进门后要有礼貌地问候主谈(考)人,随手轻轻关好门。待主考官请你就座时,先道谢,然后再按指定位置落座。尽可能保持坐姿的优美,表情宜亲切、自然。
(3)不要贸然和对方握手。进入面试室,行握手之礼,应是主考官先伸手,然后求职者单手相迎,右手热情相握。若你拒绝或忽视了主考官伸过来的手,则是你的失礼。若非主考官主动先伸手,切勿贸然伸手与对方握手。
(4)适时告退。成功的面试有适当的时间限制,谈话时间的长短要视面试内容而定,一般宜掌握在半小时左右。通常,当主考官说“谢谢你来面试”等诸如此类的话时,意味着面试完毕。你应从容不迫地站起来,面带微笑地表示谢意,与主考官等人道别,然后走出房间并轻轻带上门。出场时,别忘了向接待你的接待人员道谢、告辞。
面试之后,求职者可以给主考官写封短信或打个电话,感谢他(她)花时间与你亲切交谈。可顺便再次表达愿意进入该单位工作的愿望。
3.交谈技巧
(1)体现高度。在交谈中展示自己的水平。用人单位一般会派出考察应聘者思想政治素质的人事干部和精通专业知识的业务干部,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一方面是政治思想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是专业水平。与用人单位专业干部交谈中要多用专业术语,对要答的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能说出“所以然”。
(2)增强信度。在交谈中要展示自己的真诚。首先,态度要诚恳,不要心不在焉;其次,表达要简洁、清晰、准确,尽量少用“可能、也许、大概”等模棱两可的词语;再次,内容要真实,尤其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实事求是。
(3)表现风度。在交谈中展示自己的气质。一方面要体现自身的外在美,另一方面要体现内在气质。要做到主动问候、精神饱满、悉心聆听。让对方感到通情达理、随和、有诚意,从而利于进行良好交谈。
(4)措辞适度。在交谈中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方面交谈中称呼要恰当,学会用敬语,如“您”“请”“谢谢”“对不起”“非常感激”等等;另一方面对面试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或敏感话题,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能脱口而出。
四、合同签订技巧
1.订立劳动合同的要点
(1)审查限制性条款。大学生在签约时应注意认真审核、推敲相关条款,对其中不合理甚至违法的部分提出异议,避免日后吃亏。
(2)审查试用期条款。大学生要熟悉与试用期有关的法律、法规,并认真审核试用期条款。试用期长短涉及工资、转正、经济补偿金、培训费以及职工自行流动等问题。
(3)明确工作岗位和地点。
(4)审查工资、补助和奖金条款。
(5)审查违约条款。一般情况下对违约的情形、赔偿的范围、处罚的方式以及违约金的计算方法以及数额都有说明。因此,要注意有关违约责任是否合法、公平和可以承受。
(6)审查商业秘密和禁业条款。这类条款对大学生而言,意味着加重自身义务、可能因此限制择业自由和发展空间。
2.选择劳动合同期限时的注意事项
(1)不要认为劳动合同期限越短越好。大学生不要片面追求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期限。
(2)要重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它有三方面的优点:首先,对劳动者更有利,尤其是防止用人单位在使用完劳动者的“黄金年龄段”后不再使用劳动者。其次,这种合同是可以解除的。再者,有助于劳动者成为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
此外,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看用人单位的各种证照,而且必须看原件,以免上当受骗。如果用人单位不和求职者签订合同,大学生一定要搜集证据,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关系的依据主要有:用人单位的考勤表;发放给劳动者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身份证件,及“登记表”“报名表”等;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凭证。
参考文献:
[1]杨小林.高校毕业生求职自荐信的撰写[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沈曦.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自荐艺术探讨[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3(2).
[3]赵福炎,辛才根.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交际技巧[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2(2).
[4]沈人健.大学生求职训练[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8).
【论文摘要】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和综合国力提高。就业难使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干预,了解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面临的重大抉择,始终是大学生最关心和最忧心的问题。作为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群体,其理想与追求有明确的目的性,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而也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
一、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分析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征
1、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竞争加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总规模为675万人,比2010年实际招生增加了13万人,增幅约2%。据全国就业会数据显示,2011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还多。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竞争变得更加严峻。
2、毕业生就业城市分布不均,结构性失业加剧
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大,毕业生择业往往集中于这些地区。据《2010年中国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届毕业生中,“211”院校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直辖市,比例为44%;非“211”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首选主要是副省级市,比例为45%。
我国产业转型,技术更新,对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部分地区企业“用工荒”与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
1、高校毕业生面临沉重的物质压力
伴随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的费用引起社会关注。根据“工作找寻”理论,大学生求职成本逐年增加。据《201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调查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为1207元、高职高专为1061元,比08年上升约1/10。这对于还是纯消费者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带来了沉重的物质压力。
2、高校毕业生面临强大的精神压力
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适度压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大的就业心理压力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就业进程。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由于对社会和自身认知能力不足,使期望的就业城市、工作薪酬、就业单位等与现实不符,产生心理落差;个人兴趣爱好与工作性质不对口;一些毕业生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选择把握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矛盾心理。
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产生的根源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的形成与存在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一)社会背景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
1、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现行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健全。地区就业政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毕业生对就业地的选择,进一步加剧结构性矛盾。
从国内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明显提高。从国际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影响程度加深。
2、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一方面,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择业存在诸多偏见和歧视,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名牌效应、户籍制度限制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等,这些因素都减少了毕业生择业机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二)家庭过度干预致使压力增加
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思想引导者之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对毕业生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据统计,多数毕业生认为,父母过度干预就业会致使其心理负担增加。同时由于毕业生无独立经济能力,择业物质压力转移到家庭,易发生家庭冲突。
(三)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
1、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
高等教育近年快速发展,但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与市场化就业模式产生结构性矛盾,部分高校仅从招生角度出发,冷热专业迅速转换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专业过于细化,教学模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整体教学模式相脱离。就业指导教材缺乏、指导方法单一,信息落后,从业人员非专业化,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不佳。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指导层面,对大学生职业意识、就业心理的指导,就业渠道的开辟仍不能满足市场化择业所需。
(四)大学生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差
1、大学生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据新华社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当代大学生普遍年龄偏低,社会阅历少,学习知识过于理论化,思维模式化,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欠缺。
2、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差
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经历、性格等因素,工作缺乏耐力,情绪易波动,不能客观冷静分析问题,使其处于极度敏感状态,这种状态抑制了大学生自身潜力的发挥,对择业产生不利影响。
三、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缓解就业压力,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一)积极发挥社会作用
1、改革现行就业制度,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改革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使其与市场就业机制相适应,消除地区间流动限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统一规范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为高校毕业生服务管理提供便利。政府加强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引导大学生深入欠发达地区,鼓励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2、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政府要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保证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挖掘创业信息,建设创业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高校以创业带就业的发展方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小额贷款担保程序,解决毕业生创业技能和资金问题。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渠道,通过针对性的法律规范人才市场、中介等服务体系和秩序。对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政府制定援助政策给予扶助。利用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与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择业环境。
(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1、加强教育体制改革
高校应根据市场信息反馈,推进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积极谋划和部署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所需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建设;优化新型教学方法,加强引导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建立统一评价制度,将各项素质纳入大学生评价范围;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推进行业、地方与高校共建,建立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
2、就业指导力争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高校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辅导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引导大学生客观的评估自己,深入分析职业行业发展现状、区域经济特点,使大学生明确长短期职业目标,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提高从事就业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展创业指导讲座。
(三)注重家庭教育影响
就业不仅是毕业生个人问题,也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在精神上,一方面父母要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要给学生提超出其能力之外的目标;另一方面要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父母应充分的理解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积极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教会学生合理释放压力,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自我调试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发挥毕业生自我调适的作用
1、努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准备
科学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就业观念,提高对未来社会的洞察力,从而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善自己。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面对现实,坚持以贡献社会为导向,将个人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积极主动地位。
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将在校学习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并创造价值,提高职业素养。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领域,树立灵活就业观念,培养自主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积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要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职业规划上要正确的评价自己。一是要对自身的知识、能力、品德等做综合性的客观评价;二是要考虑自己择业是否符合所学专业;三是要考虑专业在社会的需求量;四是要考虑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大学生要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心理健康指导课程、讲座,提前做好对社会就业的心理认知,提高综合素质,减轻就业压力。毕业生结合自身优势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面对现实,不断历练自己,增强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王伯庆.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r].北京:麦可思研究院,2010(1).
[2]付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干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12).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以四所高校200名毕业生为对象,调查其对学校职业指导的需求.并为高校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合理进行职业选择并提高其职业满意度等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员工有较低的离职率,单位减少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也有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开发。目前,各高校虽已对大学生开展了一定形式的职业指导,但由于开展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摸索出一套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间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较低,而这又影响着大学生工作搜寻的努力程度[Ul。所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深人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国四所综合类高校(南方、北方各2所)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综合类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间卷159份,其中文科学生85人,理科学生74人;男生94人,女生65人。
2结果与分析
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 for Window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1不同的专业和性别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专业和性别的被试在个人求职自身条件上的自信程度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被试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的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4.579,p < 0.05,在个人的社会关系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696,p < 0.05,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自信;其它方面的自信度无显著性差异。
不同性别的被试在个人的学习成绩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067 , p < 0.05,女生对个人的学习成绩更自信;在个人的社会关系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121, p < 0.05,男生对个人的社会经验更自信;其他方面的自信度无显著性差异,但男生对个人的专业、实际能力、工作经验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方面比女生自信度高,而女生只在个人的学历方面比男生自信度高。表明女生除了成绩外,在其他方面的自信度不高。张杉杉、孟庆茂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女生比男生在择业上表现出更多的担心。
对找到工作有自信和无自信的被试在个人的专业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 -3.001, p < 0.05,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 -2.274 , p < 0.05,在个人的社会关系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4.696 ; p < 0.05,对找到工作有自信的被试在这三个方面更自信,表明大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度已经影响到了他们找工作时的自信。
2.2对于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指导人员的看法
2.2.1大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的看法
将大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降序排列,结果表明,大学生将进行自我设计、潜能开发和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等个人塑造方面的内容列在第一位,将介绍就业信息方面的内容列在其次,最后为树立何种职业观念及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
2.2.2大学生心中的理想的求助人选
当大学生面对就业困惑时.首先是自己解决.占78%.这体现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其次是与自己朋友商量,占67%,然后是向学校中的职业咨询人员和老师求助,占46%,最后是与父母商量,占21%。大学生最希望就业指导由有成就的毕业生来进行,占54%,其次为辅导员,占43%,最后为职业咨询指导顾间和心理咨询老师,占12%。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大学生还没有深刻体会到职业指导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高校职业指导应与各专业结合,注重提高文科学生的专业自信度,并指导大学生找到自我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最佳契合点。
3.1.2高校职业指导应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辅导内容,注重提高女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并增强其择业价值观。
3.1.3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重点是职业心理咨询,高校应加强高素质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3.2建议
3.2.1高校必须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和师资队伍
例如,减少专业种类,拓宽专业面;实行按大类招生,人学前两年所有学生所学课程相同,后两年分专业小方向,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和主辅修制等。
3.2.2高校职业指导应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辅导内容
特别是应该针对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女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选择更适合女性生理特点和个人发展的职业,并培养其求职自信心,提高其求职竞争力。
3.2.3高校应将职业心理咨询内容列为课程重点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风险;内涵;成因;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50-02
随着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毕业生就业市场起步较晚,尚处于发育、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还表现得不够成熟和完善。尤其是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风险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深入对大学生就业风险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健有效运行,提高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的内涵
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风险在市场上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大学生作为经济主体,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大学生就业风险是指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完善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就业市场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失业、人身或财产损失、合法权益受损、就业歧视、实际收入低于预期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失业风险。在宏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由于专业不对口、就业观念转变滞后以及学生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难以有效对接等多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可能面临找不到工作的风险,导致毕业即失业。
2.人身或财产损失。个别非法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利用大学毕业生求职经验不足,涉世未深,急于找工作容易轻信于人的弱点,巧列名目,向大学生收取报名费、培训费、介绍费、服装费、保证金、抵押金等,更有甚者将学生骗到偏僻处实施抢劫或人身侵害,导致毕业生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失,给毕业生经济、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3.合法权益受损。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毕业生处于就业市场中的弱势地位,采取不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不平等劳动合同等手段,损害毕业生利益。如:在劳动合同中只规定学生的违约责任,而对单位的违约责任只字不提。此外,一些用人单位还利用《劳动合同法》有关试用期薪水较低的相关规定,不断招聘毕业生进行试用,待试用期满便以种种理由予以辞退。如此反复,长期低成本占用廉价劳动力。再如:一些单位随意降低学生的薪酬标准,故意延长试用期限,不替学生缴纳或少缴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4.就业歧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着相当普遍且非常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其中包括对性别、种族、年龄、、民族、身体残疾、身高、相貌、身体状况(乙肝及HIV/AIDS)、婚育状况、地域、户籍以及一些体制和政策性歧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遭受用人单位的不公平对待,使得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难以实现。
5.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毕业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变化或自身专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可能从事与自身专业不相关、不对口、或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造成实际收入低于预期,在心理上形成很大的落差。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的成因分析
就业风险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对于有效防范就业风险、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毕业生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比较单纯,对社会险恶的一面认识不够深刻,对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和敏感性,风险防范能力较差。这就给一些非法中介机构、用人单位或不法分子造成可趁之机,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实施欺骗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导致毕业生人身、财产或就业机会方面重大的损失。
2.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失范。作为就业市场主体之一的用人单位,在选拔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随意抬高用人条件,实行性别、种族、相貌、身体条件、户籍等的歧视性政策。还有些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的毕业生,在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盈利能力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欺骗毕业生。而作为就业市场另一主体的毕业生为了争取用人单位的信任,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在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能力证书、专业成绩、实践经历、获奖证明等方面造假。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行为失范,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3.市场功能不够完善。中国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功能残缺,不仅使得市场向供求双方提供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不足,也使得毕业生不能明确自身定位,流动具有盲目性。用人单位也因高等教育的信号功能弱化难以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而且就业市场交易价格体系不健全、定价机制紊乱导致市场配置毕业生资源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阻碍了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风险。
4.制度缺失,监管缺位。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方面出台了许多文件和法规,但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如有关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的行为,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介组织的进入资格和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尚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就业市场上的欺诈行为、不正当竞争以及市场主体的违约行为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有关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创业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得到有效实施。
5.高等教育反市场因素的存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尚处于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起始阶段,存在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许多高校游离于社会经济和市场发展之外,封闭办学,致使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结构调整滞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风险。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1.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维权意识和能力。学校要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大学生求职面试风险规避》等多门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让学生尽快熟悉试用期、违约金、劳动合同等与就业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充分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多面性,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就业风险的鉴别能力。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完善相关就业法律法规,加强政府执法监管力度。当前要保证高校就业市场有序、正常运作,就必须尽快公布和实施《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条例》,通过立法规范就业市场秩序,明确供求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出台《大学生就业法》和《反就业歧视法》,使毕业生在自主择业、就业协议书法律保护、违约处理、社会保障、仲裁和处理各种纠纷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欺诈行为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制止和避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产生。
3.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有目的地进行包括招生计划、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在内的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体现专业培养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4.完善市场功能,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深化人事和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籍控制,改革僵化的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减少不合理的制度约束,完善市场功能,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5.加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就业环境。有效的信用信息体制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稳定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并能有效地遏制机会主义行为,维护法律权威。同时,信息公开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维护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保证和促进信息在全社会的有效传递,对于克服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营造诚实守信的就业环境,降低毕业生的就业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建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16卷[J].软科学,2002,(1).
[2]常宇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郑州: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0.
[3]马佳宏,周会娟.调整与适应:高等教育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探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薛利锋.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完善与发展[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5.
[5]马永霞,翟小会.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风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An Analysis and Avoidance about Employment Risk of College Student
ZHANGJi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论文摘要】大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线工作者,能够把握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及就业心理调试,制定符合个体情况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特别是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深入,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也大力出台相关就业政策,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鼓励大学生由从业者向创业者转变。大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线工作者,能够把握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及就业心理调试,制定符合个体情况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一、注重分阶段,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从踏出校门到成功找到工作岗位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辅导员都需要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1.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进入准确定位阶段。
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凡事早作准备,总是有好处的,就业也不例外。辅导员引导好刚刚跨入大四年级的学生,建议他们从现在开始就好好思考:一年之后,他们想做什么工作?适合干什么工作?能够做什么样的工作?同时宣传好相关的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的就业政策,有很多的就业渠道:①上岗就业;②考研(或出国深造);③考公务员;④报考部队士官;⑤“西部计划”;⑥“三支一扶”即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⑦大学生村官;⑧自主创业等等。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让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建立起就业信心,同时让他们明白老师都在为他们的顺利就业正积极努力的工作着,国家、学校、老师是他们强大的后盾,关键是他们要认真对待自己,对自己负责,准确定位好自己以后的发展,结合实际,脚踏实地。
2.引导大学生关注就业信息,进入就业准备阶段。
在前一阶段,应届毕业生定位好自己以后,辅导员接下来应引导应届毕业大学生如何就好业?如何增强就业意识?建议应届毕业大学生根据个人以后的就业发展意向,关注相关就业信息。例如,有同学毕业后打算去深圳找工作,他就应关注该地区的就业信息以及岗位人才需求条件;另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招聘会,同时带着几个目的去参加招聘会:①亲身感受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竞争意识;②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特别是与现场招聘会的人力资源人员交谈能力,提升自信心;③熟悉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比如,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了解哪一种编程语言岗位需求较多,是c语言、c++、还是java等等,熟悉岗位需求以后确定好自己的专业目标,提高自己毕业设计的质量。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大学生自己的专业项目成果或者毕业设计作品作为自己应聘的硬实力。
3.告知大学生了解毕业流程,进入顺利就业阶段。
应届毕业生,在大四这一年并不轻松。经过前期的就业准备,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大量离开学校找工作,容易忽略学业问题。辅导员要提前告知应届毕业生了解毕业的流程,什么阶段必须完成什么学业任务等相关的学业问题,为他们以后顺利毕业做好准备。要强调的是务必保证辅导员与学生信息的畅通。有很多情况下,是辅导员联系不到外出找工作的学生,造成工作无法推进。现在的信息渠道非常多,如手机、电话、班级群和电子邮件等,保证信息畅通的关键是调动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和辅导员联系,不定时和辅导员或者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一下,这样学生身在校外也能了解学业信息,以后能够顺利毕业与就业,对学生自身利益是有好处的。信息的畅通能够让辅导员放心学生在校外的就业安全,同时及时地将就业信息给合适的学生,推荐相应同学,促进学生就业。
二、注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引起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有很多: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简历投出无回音;同学间比较(例如:我的工作要比别人的好,为什么他的比我的好?);父母亲的期望值高;害怕回家乡工作;害怕人际关系太复杂不敢迈入社会;担心本科生学历低缺乏竞争力等等。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无所适从,焦虑等不良情绪,其结果是出现盲目的考研热,考公务员热,零工资就业,父母替子女应聘,啃老族,校漂族,听霸、面霸、拒无霸等就业畸形现象。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工作一线老师,是大学生就业遇挫后最容易进行倾诉的对象,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工作,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认清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消极心理
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压力因素,通常会产生焦虑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等消极心理。如: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的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心惊胆战;有的同学对自己向往的单位因应聘人多、录用条件严格,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还有的大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信心,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
高校辅导员及时掌握每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于出现消极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调试,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如,对于比较自卑的学生,鼓励其正确评价自己,多找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对于容易产生焦虑和依赖情绪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就业,树立竞争观念,克服求职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客观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增强求职勇气,减轻焦虑情绪。同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正确认识失败,克服恐惧心理,重新找回自信。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试。
2.避免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择业是“一种使人焦虑痛苦、剥夺人的安全感的自由,一种促使人想要逃避的自由,因为你必须选择,无人能代替你选择,且须由你对选择的后果负责”。
大学生由于阅历浅,心理不成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进入心理误区。如,期望第一份工作就能够达到理想状态的“一步到位”心理;“先找个单位混口饭吃”的“落脚”心理;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盲目自信;“挣钱第一”的心理;盲目攀比的“赶时髦”心理等等。
产生这些就业心理误区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前未做好职业规划。辅导员老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注重个人爱好,做好职业规划来克服就业心理误区。如引导大学生应更多地注意自身的一些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来进行职业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及个人的转变而调整职业目标。同时根据个人的职业兴趣,选择学习的对象,从而有利于个人的人生发展。另外,辅导员帮助大学生客观面对就业形势,认清求职过程中要求适当,保持平常心和谦虚的态度,更容易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就业,就好业。
3.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
在求职时,大学生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辅导员引导其不要过度担心,帮助大学生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
通过大学生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平时不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三、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完成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一是做好用人单位的调研工作,辅导员掌握学生的特点及地域需求等情况,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等,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档案;二是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就业后,做好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辅导员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确定就业研究方向,努力成为就业工作的研究者。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德育工作甚至招生工作等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保证高校就业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 嘉.试论高职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2008(30)
2 刘凤利.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人力资源,2009(12)
简历格式多参考
茉莉 女 35岁 猎头顾问
我觉得很多大学生不是很清楚简历的作用,只是觉得这是找工作流程中的一部分。实际上,简历很重要,它能使你在HR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安排你面试的兴趣。一份出挑的简历可以帮你争取到面试的机会,所以多花点时间在简历上不会让你损失什么。
常常有人问我怎么才能写好一份简历,其实网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不错的格式,如果不知道如何下笔,我建议大学生上网看看知名外企的公司网站,通常他们会有专属的线上应聘平台,你可以参考他们的格式,并且了解哪些信息是大公司关心的,然后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整理、取舍和排列。
职业定位要清晰
安琪拉 女 32岁 外企招聘部门经理
每天我都要看不下百封的简历,最看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兴趣,是否符合我们公司的职位。所以,如果你能够用几句简洁的话说明自己的职业发展兴趣,我会认为你是一个懂得自我定位的人。
怎么写职业发展兴趣呢?你可以按照职位功能来分类,比如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市场销售、商务贸易、客户支持等等,也可以按行业分类,比如通讯科技、软件编程、快速消费品、金融保险等等。重点是写出自己的兴趣定位和能做好这方面工作的理由。
很多简历被淘汰,要么是因为缺乏职业发展兴趣这部分,要么就是张冠李戴乱投,比如在简历里说自已有志于从事市场方面工作,应聘的却是我们的采购部门职位。
所以,大学生们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先思考,自己的职业兴趣在哪里。另外,切忌一份简历走天下,投简历前仔细阅读职位说明,确保自己的简历在求职方向上符合这个职位。千万记得,偷懒的简历可逃不过HR的火眼金睛。
见习经验能透露潜力
大伟 男 35岁 民企人力资源部副总
大学生们的工作经验不多,所以社会实践与见习经验往往能够吸引HR的注意,比如偏远地区支援教学,在大公司见习至少3个月以上,参与大型活动,甚至与同学合伙在寒暑假自创小生意。
虽然我们关注这些经验中的工作内容,不过,你可能没有想到,我们更关注的是这些经验给应聘者带来的意义,也就是你对这段经验的心得总结,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在500强公司见习的应聘者,如果他的简历只写明工作内容是文件处理和行政助理,就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反,求职者尽管只是在某个快餐店打工,但简历却用很具说服力的话总结这段过程的意义,比如培养客户服务意识,团队合作,以及标准作业流程的理论与实施,这封简历就很容易跳脱出来。
我们招应届毕业生,看重的是他们将来的发展潜力。潜力很难具体衡量,但我们可以从社会实践中考核他们是否能够快速学习新事物,具备主动思考与总结事物的能力,是否能尽快融入工作角色与团队,以及最重要的,是否体现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如果你能在简历中体现出这些信息,当然就很讨巧了。
找到简历加分项
王宁 女 30岁 外企组织发展经理
学业与社团是大学四年期间的两项主要核心。有些公司进行校园招聘时,要看成绩单,像麦肯锡,全球统一条件是一流学校的顶尖学生。不过也有些公司比较注重社团活动这部分,像我们公司的管理培训生计划,就关注应聘者是否具备担任管理干部的能力。
一份简历若包含了该学生担任过社团干部工作,主办各种活动,甚至推动过较大项目等内容,就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此人已经开始训练某方面的管理职能,积累领导经验了,给他面试的机会很大。
参加竞赛活动也是加分项目。参加过竞赛,说明你勇于接受挑战,能承担压力;得奖了,更能说明你在这个项目上的努力与成就。我们更加看重那些和工作有直接相关性的竞赛项目,比如英语演讲、学科竞赛、论文比赛等。
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参加过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大大小小的竞赛,多花点心思写写经验带给你的成长与改变吧。
细节决定成败
凌小冰 女 29岁 民企人事行政部经理
如果一份简历到处是错别字,我首先会怀疑这个大学生求职的诚意和态度。没有人希望招聘对工作不认真的人。所以,无论中英文简历,投递前都请你仔细确认是否存在错别字。一个小小的错别字,就会给人粗心大意的印象,让人怀疑你的基础功夫不扎实。
至于大学生们常问的照片问题,我倒觉得不是那么必要,除非应聘公司要求附上近照。如果你需要附上照片,记住最好提供正规的两寸证件照片,千万不要附上生活照,这会给人过于随意的印象。
有些大学生们喜欢在邮件里写一些热情洋溢或慷慨激昂的自我介绍。说实话,这些内容我们很少花时间去看。我们真正仔细研读的还是简历本身。在邮件里只需要写出自己的姓名、应聘职位名称、学习经历,以及从何种渠道得到招聘信息等必须信息,就已经足够了。过于感性或高调的文字,只会突显稚气未脱的学生气息,不会有任何加分效果。
另外,需要提醒大学生的是,虚假的简历惹人厌。作假或吹嘘的漂亮简历即使能让你捞到面试机会,也很快会见光死。
突显自己的特殊性
Julia 女 33岁 猎头顾问
用一句话来总结如何写出一份出挑的简历,那就是说出你的独特之处,让应聘公司可以从简历里看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而且这个差异又正好是公司用人所着重的特点,比如领导潜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独立工作等。
建议即将迈向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青年学子们,仔细分析自己应聘的公司与职位,谨慎地完成简历投递。投递后如果较长时间没有回音,你可以依招聘信息上公告的联系方式,主动探询进度。一般而言,HR部门都会乐意回答这类问题的。
LINKS 链接HR最讨厌的简历
1. 信息不真实,让人怀疑这个人的人品问题。
2. 简单到连工作职责和工作特长都没有描述。
3. 行文错漏百出,格式没有调整、错别字多,让人觉得不受尊重。
4. 留的联系方式根本打不通,或者压根就忘了写联系方式,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想要这份工作。
5. 自吹自擂,有一说十型,有侮辱HR智商之嫌。
6. 很长很长的一封简历,让人抓不住重点,不顾虑HR看信的感受。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 电信诈骗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29-03
A Survey on Swindled College Students
Cheng Xueli* Zheng Guobing Zhao Yanyun Guo Qingliang Li Meng Li Zhen Wang Yingy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aishan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Abstract: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otstone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campus. However, the frequent telecommunication frauds make college campuses the one of the most fraud disaster areas. Taken t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Taishan University as a sample, we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Key Words: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elecommunication frauds; Questionnaire survey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校园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手机和平面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中国互联网整体网民发展状况和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我国网民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增加尤为明显。大学生痴迷于网络,喜欢购物[2],这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特别是2016年夏天山东临沂准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以发放助学金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后,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这在社会上激起轩然大波,犯罪分子丧尽天良引起社会的公愤。
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话题,关于大学生被骗的案件屡见不鲜[3-5]。2015年,《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10月披露,丰泽检察院一次5名泉厦诈骗分子,泉州、厦门39名大学生被骗。频发的高校诈骗案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段鑫星等[6]对大学生助人被骗情况进行研究;刘莫鲜[7]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系统研究了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并对预防大学生求职受骗提出建议;贾文武和欧俊伟[8]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张振华[9]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对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进行了分析。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任重道远,折射出常识教育缺位[10]。鉴于大学生屡屡被骗的紧迫形式,学者对于大学生被骗的现状、防范策略和防骗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张丽[11]{查了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并提出了防范策略;韩慧和张跃[12]调查了青年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政策建议;陈龙图[13]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问题。另外,林梅玉[14]专门分析了高校诈骗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刘玉和李华伟[15]讨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防骗能力。
分析高校诈骗的现状及特点发现,无论是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乐于助人的特点进行诈骗,还是求(兼)职诈骗,大多以网络为载体,其中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最为活跃。由于大学生群体过分依赖网络,网络诈骗历来受到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学者[16-19]对高校网络诈骗的现状、对策、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胡欢琦和胡旭宇[20]讨论了网络信息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张雷和刘俊杰[21]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张婧[22]从法律角度解构了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康忠伟等[23]认为,社会“唯利是图”的失范对大学生的误导,管理部门的不尽责是对网络诈骗行为的纵容。
电信诈骗是网络诈骗的重要部分,由于电信诈骗以网络为基础,针对性、隐蔽性极强,让人防不胜防。徐玉玉案件就是电信诈骗的典型例子。不仅当代大学生容易受骗,清华大学某教授一次被骗1 760万,甚至在电信诈骗面前信息专业人士同样也不能幸免。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当代大学生是易受害群体。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和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高校电信诈骗案频发,大学生成电信诈骗主要受骗人群。高校大学生单案被骗金额不会太巨大,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相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对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伤害巨大。为了了解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原因和形式等方面的情况,对此我们进行一些相关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该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问卷6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100%。为提高问卷的可信度,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在参与问卷调查的640人中,有各种受骗经历的有179人,占28.0%。这个比例相当高,说明当代大学生是诈骗的重灾区。在有受骗经历的大学生中,各专业、年级、层次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进一步说明了各层次大学生都是易受害人群。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2.1 综合分析
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针对低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目的是寻找大学生被骗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人(6.4%)选择C项,这说明诈骗分子无孔不入。问卷要求在回答A选项后才可以回答14~17题。但是,在完成受骗经历部分问卷的学生中,男生有4人、女生有15人否认有被骗经历。因此,在问卷有被骗经历的暗示下,数据可能稍微被夸大。扣除这19人后,被骗学生占受访学生的比例为25.0%。这个数据基本是可信的。
2.2 有受骗经历的学生容易再次受骗
调查发现,有一次受骗经历的人数有84人,有两次的有48人,有两次以上的有47人,说明有受骗经历的人更容易被骗。在第一次受骗后,大约有不到一半的同学会吸取教训不再受骗。特别是有2次受骗经历的同学基本不会再次被骗。因此,在以后的学生工作中,应加大对被骗同学的心理辅导,加强防骗教育。
2.3 性别差异
在回答A且完成被骗细节部分的学生中,男生有67人,占43.8%;女生有86人,占56.2%,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被骗女生中,因同情心造成损失的比例更高。
2.4 受骗方式
在受骗的原因中,轻信诈骗者冒充的身份(36.0%)、被金钱和利益诱导(30.2%)和基于同情心被骗(19.6%)三者比例最高。在大学校园里,假冒身份进行推销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进行诈骗;大学生也容易被车站等人员集中区域的乞讨者给予施舍。利用大学生兼职赚取生活费,希望通过考试考级考证的心理,行骗者往往打野广告进行诈骗。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的现状。
2.5 诈骗信息源的分布
在诈骗信息源,手机短信(134例)和手机电话(129例)高居前两位,这与当前电信诈骗的猖獗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被微信(123例)和张贴广告或传单(109例)被骗的比例很高,这应该与大学生爱使用手机和基于兼职等特征有关。被行骗者直接诈骗的事件有63例,这应该直接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相联系。
3 应对措施
在电信诈骗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之时,泰山学院团委学工处和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团委学工处、二级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做了大量工作。泰山学院主干道、食堂、学生宿舍等学生集中的区域,随处可见“一不贪二不占 诈骗再诡玩不转、万骗不离钱 预防实不难、防范诈骗很简单 拒绝诱惑心不贪”等简单易记的口号,时刻提醒广大学子防范诈骗。并且,打出“提倡先进文化 摒弃消极颓废 促进网络文明健康”等标语,提示学生上网安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宣传安全知识。这也是学生信赖学工部门、团委和广大教师的主要原因。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情况,化学化工学院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是跟受骗学生座谈、学院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主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向大学生宣传防骗常识;辅导员和班主任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同行经验,印制宣传材料向学生散发。查阅材料发现,目前,网上虚假兼职信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向学生发放助学金、冒充购物网站客服、考试改分、四六级答案诈骗、推销假冒产品诈骗、电视节目中奖诈骗、假冒QQ好友诈骗、票务诈骗等是诈骗分子惯常采用的诈骗方式,拟把这些典型案例组织成宣传材料印发给学生。化学化工学院拟举行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让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的常用方法,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 邵崇钰,黄志军,温洪亮,等.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410-411.
[2] 宋大伟.高校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J].武夷学院学报,2016,34(7):74-78.
[3] 雷连莉,龙志斌,吴繁颂,等.“多维一体”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2):154-156.
[4] 陈玲娟.浅论如何进行大学生防盗防骗教育工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6-128.
[5] 郑小刚.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困境及应对路径[J].现代交际,2015(12):219-220.
[6] 段鑫星,宋幸,宋冰.大学生为何被骗――项关于大学生助人被骗的研究[J].青年研究,2015(1):42-49.
[7] 刘莫鲜. 在虚假招聘的背后――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的质性探究[D].南京: 南京大学,2012.
[8] 贾文武, 欧俊伟.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黑河学刊,2011(4):106-107.
[9] 张振华.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分析[J].现代交际,2015(12): 160.
[10] 新棚村.大学生被骗折射常识教育缺位[J].教育与职业, 2011(34):87.
[11] 张丽.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及防范策略[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1):73-75.
[12] 韩慧, 张跃.青年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学习,2015(11):48-51.
[13] 陈龙图.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问题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100-102.
[14] 林梅玉.高校诈骗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12):68-70.
[15] 刘玉,李华伟.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能力[J].高校科技, 2014(17):144.
[16] 卢之兵.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9): 228-229.
[17] 刘红艳.大学生网络欺骗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4(6):83-85.
[18] 孙梦娇.浅析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科技视界,2014(7):128.
[19] 刘智雄.高校网络诈骗案件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24):265-266.
[20] 胡欢琦,胡旭宇.浅议网络信息资源发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66-67.
[21] 张雷,刘俊杰.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7(6):23-25.
10月初,当大家还在忙着做论文的时候,班干部的一条信息把我带入了找工作的生活轨道中:“10月8日美尔雅期货公司来院里招人,你赶紧准备。”
美尔雅期货公司需要具有法学专业背景,又懂得一定经济学与金融知识的员工。鉴于我的专业是法学,又辅修过金融专业,学院把我推荐上去了。我一阵惊喜:在“就业难”都成了口头禅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个难得的机会。
面试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带着事先精心准备的简历,心态轻松地迎接第一次考验。由于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面试过程中我一点儿也不紧张。从自我介绍到职业愿景阐述,整个过程中,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说。当我把自己学习法学和金融学的成绩、体会流利地介绍完的时候,招聘经理告诉我:你被录取了。并且,公司向我发出尽快上岗的邀请。
初战告捷。现在看来,成功地拿到第一个offer得益于自己法学和金融学双学位的学习。当初选择它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说:社会不承认双学位,学了也没用。事实证明,多学一门专业,会给自己提供进入其他行业的可能性,当招聘单位需要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时,就有优势了。
通过面试,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一定要把相关专业知识学扎实,如果只是浮皮潦草地混学位,那么到手的机会都可能会溜走。
同时,选择双学位时最好能与自己的主修专业和未来的求职规划相结合。如果本专业是文科性质的,第二学位就可以选一个更实用的有门槛的专业。比如,目前学法学的人很多,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如果选择金融、会计、英语等专业作为第二学位,那么求职的余地就会大很多。
与普华永道擦肩而过
虽然早早地拿到了一个offer,但我不想这么快就稳定下来,随后又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求职大军中。
我在网上申请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PWC),因为对于自己能否进入普华永道信心不是很足,所以自始至终都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没有全力去备战,最终遗憾败北。
事后想起来觉得很惋惜。其实,既然去敲了普华永道的门,就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全力以赴地去准备,而不应该抱着“那是‘四大’啊,我大概进不了,权当体验一下吧”的心态。对于自己心仪的公司,就应该从笔试到面试,从心态到行动做好全面准备。
从全面撒网到个人定位
“广撒网”未必“多捞鱼” 大学生求职应有的放矢
虽然经历过一次成功的面试,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我还是没有意识到应该进行清晰的求职定位。我在网上申请了很多企业,基本上是全面撒网的“海投”方法。
普华永道之后,我把目标瞄向了美的。面试现场,当我介绍到自己攻读了金融双学位时,美的的两位招聘经理都笑了:“读金融应该去做基金,怎么来应聘营销岗位呢?”
这一句话点醒了我。金融的专业性很强,与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相比,去应聘营销岗位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是因为自身拥有的营销素质和相关工作经验使自己通过了简历筛选,但也很难通过面试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