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08
导语:在追悼会悼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一位乐善好施的慈祥老人__,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四时一十三分与世长辞,享年82岁。她停止了在世间的艰难跋涉,长久地闭上了慈爱的双眼,舍下她的亲人,静静地走了,走的是那样的从容,走的是那样的平静,走的是那样的匆忙。其实您的亲人知道,您不想走,因为您有太多的牵挂和期盼,因为您眷恋着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总想着您的子孙后代更加兴旺发达,幸福长久,可是无情的病魔夺走了您的一切,永远地离开了大家。从此,儿女们再也得不到您无私的母爱,再也牵不到您温暖的双手,亲友们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笑脸!
高山垂泪,树木低头。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老人,追忆她的生平事迹,寄托我们深切的哀思,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我们无法忘记她作为妇女队长的神采;在田间默默劳作苦苦支撑这个家时的情景;在家同时照顾久病在床的丈夫和抚育年幼子女时的艰辛。这一切,都还宛如昨天。烟雨凄寒,石碑横岭凝血泪;音容寂寞,金鸡河水是哀声。松涛啜泣,哀乐低回,亲朋落泪,村民伤怀。我们怎能忘记她的一颦一笑,怎能忘记她的举手投足,怎能忘记她的忙碌疲惫的身影,而今,她带着一切的美好愿望,带着一切的美好憧憬离开了我们,就要融入到她深爱着的这片>!
敬爱的__老人,您真的要走了,在亲人们的搀扶下,走出熟悉的、留下无数身影的院子,走过让您无限眷恋的观音塘村,走过您一往情深的热土,故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倾注了您的一片深情,告别前来悼念的乡邻和亲友,留下一路纯净的阳光,留下启迪后人的精神财富,留下让后人永无尽期的缅怀和思念,走向天堂,走向自由,走向极乐!
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好友:各位亲属:
今天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我的父亲xxx老先生。感谢各位于百忙之中,不辞辛苦冒着冷风细雨前来送别。刚才单位的悼词中,深切地表达出同事们的哀悼,对父亲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对此,我作为逝者的长子,代表家属表示由衷地感谢!
父亲崇高的品德是我们的表率。能够成为他老人家的子女是我们的荣幸;能够得到他老人家的教诲和关怀,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遗憾地是我和娟妹常年在外地工作,无法长期陪伴在他老人家的身边尽子女的孝心,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时而请安。特别是没能亲临送终尽子女的孝道,将是我俩心中永久地痛苦!多亏有勇弟和丁洁弟妹常年侍奉两位老人的起居生活,尽心尽力的照顾两位老人的求医问药。作为哥哥和姐姐,在惭愧的同时也表达真诚地谢意!
父亲生前长期受病痛的折磨,许多亲朋好友经常登门问候,嘘寒问暖,悉心关怀;特别是父亲去世以后,许多前辈及前辈的后人自发前来家中吊唁,竭尽全力奉献爱心,出资出力帮助料理后事,令我们全家深为感动、深受感触。人间常有真情在,天堂逝者感恩怀!
再次诚挚地感谢大家!恭祝各位身体健康,福寿永年!
首先代表家母、姐姐及全家感谢大家前来参加先父的遗体告别仪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去年腊月廿六凌晨零点五十五分,父亲走完了他勤劳坎坷、谨小慎微、坦荡磊落的一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七十六岁。今天,我们在此举行告别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六十年前,十六岁的先父两手空空地随其兄长从孟山来到梁坡底,求学读书、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务农劳作、接骨行医……承蒙梁坡底村几代人的关照、帮助和呵护,父亲得以度过了一段顺利、平安的人生岁月。就在父亲病重和治丧期间我们还得到了邻里乡亲们莫大的安慰和支持。这些,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作为一位农民,父亲温良恭让、勤劳节俭,与世无争、与人为善;作为一名医生,父亲有求必应,不遗余力地为十里八乡的百姓解除病痛;作为一名家长,父亲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一双儿女言传身教。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同时也为失去这样的父亲而心痛。
而今,生死茫茫,阴阳两隔。我们再也听不到父亲的谆谆教诲,再也看不到父亲的音容笑貌,再也追不到父亲的脚步身影,再也见不到父亲的看病情景!如果有来生,我希望父亲还是一名老百姓的骨科医生,而我,下辈子转世还要做父亲的儿子,哪怕仅仅是能做父亲为他人疗伤止痛的一双手也心满意足!
逝者长已,来者可追!今后,我们将牢记家父遗训,秉承家父遗志,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清白处世,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尽己所能地为家乡父老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以报答坡底村民的深情厚谊,以告慰先父的在天之灵。
首先,谨让我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们全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的爸爸作最后的告别。在爸爸生病住院期间,承蒙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关怀,多次探望、慰问,给了爸爸莫大的安慰!作为家属,我们也心存感激。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单位,近年来,爸爸身体一直欠佳,我们又忙于工作,是***单位,给了爸爸和我们全家悉心的帮助。在此,我们对这些汇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慰问,再一次表示由衷的感谢!
现在,敬爱的爸爸永远地走了,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再也无法亲眼面对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敬爱的爸爸,怎能不感到极度的哀痛和绵绵的思念?!爸爸,您就放心的走吧,我们自当化悲痛为力量,竭尽全力孝顺好健在的母亲,让她老人家的晚年更加幸福、身体更加安康;我们自当牢记爸爸的遗训,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像他那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自当继承爸爸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良品德,一定会善待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把他们培养成出色的人才,像你所希望的那样,一定不让您失望。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您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并以此来回报爸爸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回报各位领导、各位尊长和各位亲朋。
敬爱的爸爸,今天,您最疼爱的儿孙们来送你了,您的生前好友们都来送你了。你知道吗?此时此刻,我们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诗为您送行: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亲爱的爸爸,您安息吧!
最后,我代表我的母亲和家人,再次向出席告别仪式的各位领导、同事、同学、学生以及所有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7月5日,史玉柱发微博:“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对于史玉柱等七君子一时兴起的这个创意,笔者注意到微博中的评论要么质疑他们作秀,要么只是好奇的调侃,但我认为,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如果真的有人有勇气在生前给自己开追悼会,倒是一件非常有勇气和有意义的大事。
在现实中,当一个人行将就木,势必对自己一生的是非功过和得失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哪怕一个人说了一辈子的假话,骗了一辈子的自己,当人生最后的总结到来的时候,相信有很多人是很客观的。
基于这样的意义,我特别想知道,当追悼会真的召开,史玉柱等人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做客观的总结。大家应该看到,这几个人,似乎改革开放以来几代民营企业家都能找到各自的代表,他们的人生可能不同,他们成功的过程可能各异,但有两点他们是相同的:
其一,他们都是民营企业家,见证了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再成为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历史;
其二,他们的人生都波澜壮阔,转型体制中的酸甜苦辣无不品尝。
这样的悼词,不愁没话说,只是如何将个人的激荡人生与中国民营经济,以及民营企业家在体制中抗争生存的历史完整展示出来。写中国企业史的人很多,但如果一个企业家能够在自己的悼词里,对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命运、成长的得失真诚地面对、总结,那无疑是对中国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和莫大的贡献。
很显然,这个追悼会绝不是史玉柱所言,只是“一时兴起”,其意义也不仅仅在于“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更不是“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民营企业家的追悼会不是个人问题,这个追悼会的意义在我看来也不在调侃层面,从1978年改革到现在,多少仁人志士冲破体制的阻碍,冒着诸多的政策风险,硬是在国有经济的丛林里杀出一条血路。
正如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所言:“这些民营企业家,他们既是计划体制的突破者,又是现行制度的违规者,不得不游离在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这是中国民营经济独特的演进和生存规律,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独特的人生价值所在。
当历史来到今天,面对无数对民营经济基本认识的误区,面对事实上国进民退的现实,笔者很遗憾地看到,当代的很多民营企业家,钱比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要多得多,企业做得比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要大得多,影响力也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望尘莫及的,但无论在史玉柱,还是马云以及冯仑等人身上,除了成功这个耀眼的招牌之外,似乎总是缺少某种东西,缺少某种内涵或者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经常在思考,这种缺乏感染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人格魅力吗?
在我看来,很显然这不是我要的答案。当代的很多民营企业家,黄光裕就无需多言,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很多新贵,李彦宏、李国庆、马云、史玉柱,不能说他们没有给这个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但他们除了企业的成功之外,在某些方面,也饱受诸多的争议。而他们又是未来中国民营企业的样本和学习的榜样。他们个人在自己的悼词里,能问心无愧地承担起榜样和时代引领者的责任吗?
吴晓波还说,未来当人们回望这个时代的时候会说:“这激荡的30年是一个多么世俗的年代,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心灵焦虑无处不在,身份认同被时时颠覆。所有的财富故事都暧昧不明,很多企业家前途难料。”
这些企业家为自己选择的音乐,除了那些标准哀乐外,还有这三种:《其实不想走》、《真的好想你》、《走进新时代》。这三种音乐反映了当前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状态,也道出了他们为自己开追悼会的目的:悼念过去,畅想未来。
敬畏自己的人生,就是要谨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活着的人为自己办追悼会,就是要通过反思过去,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生之路,以此告别一个旧的自己,迎接一个新的未来。这种对待人生的谨慎省思态度,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雨果说过:“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因此,对待自己的人生,我们需要持一种敬畏的心态,抱着一种负责的态度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
对生命的敬畏,从另一种角度来解读,也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认真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
爱德华·依文斯是个不幸的人。
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太差,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只能靠卖报纸、当杂货店店员或者助理图书管理员来维持生活。许多年后,他好不容易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却因给一个破产的朋友作担保而背负了巨额债务。当他准备赔上全部的家产抵债时,存有他全部财产的大银行却突然倒闭了。事业和财富皆在瞬间化为乌有。
上帝的这个玩笑真是开得太大了,在这沉重的打击面前,爱德华一下子病倒了,所有的医生都医不好他。无奈,他只得写好遗嘱等死。
“反正也是一死,那就抛开所有阻碍我的借口,放手一搏吧。”爱德华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努力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奇怪的是,他不但没有死去,反倒渐渐好起来了。几个月之后,原本连动都不能动的他竟然能和正常人一样下床走路了。
重新站起来的爱德华在精神上也获得了重生:他再也不去想以前的失败,也不再去担心明天的打击,再也不去介意让自己止步不前的借口,而是一门心思地抓住今天好好干起来。结果,他的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几年之后,他成为依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
如果生命最终留给我们的是平庸,那么平庸的生命本身也就不足敬畏。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趋于平庸?是借口!层出不穷的借口让我们碌碌无为。
那些贴在死亡上的标签
疾病=过劳?
19人死于疾病,平均年龄:48岁
数据显示,72名亿万富豪中,有19人死于疾病,占到26%,也是亿万富翁的第一杀手。
而在这19人中,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多,9人死于相关疾病。另一个就是癌症,统计显示,7人死于此类疾病。剩下的人则因其他疾病猝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病去世的富豪中,有些人甚至是30多岁就英年早逝。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亿万富豪病逝的年纪明显偏小。”健康学家丁春生说,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了人类健康的4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良好心态”,但富豪能够做到这4点的应该说不多。
许多富豪是靠勤奋发家,但这个习惯也导致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工作和与工作有关的应酬上,休息与锻炼不够,长时间焦虑、紧张,都加速了他们的积劳成疾。
厌世=失败?
17人自杀,平均年龄:50岁
72人中,17人是主动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方式各有不同,但决心却是一样的强烈。
17名自杀富豪中,有为数不多的几人是因精神抑郁。更多的富豪,则是因为经营中出现重大问题,或资金链断裂后不堪重负,绝望自杀。
“事实上,一些富豪的逆商(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往往超出常人,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很孤独,这样就导致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他们不会像常人那样寻求心理帮助,而采取了独自承受,一旦超过极限就会走向极端。”资深心理咨询专家张振环说,这正是所谓的“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遇害=竞争?
15人死于他杀,平均年龄:44岁
统计中,有15名富豪死于他杀,占被统计人数的20.8%。而每一个被杀害的富豪背后,都有一个血腥的故事。
无论凶手是朋友、生意伙伴还是竞争对手,他们共同的目的就是一个字――钱。人为财死的背后,折射出贫富差距过大的隐患。
伏法=堕落?
14人被处以极刑,平均年龄:42岁
14名亿万富豪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们因为触犯法律,而最终被处以极刑。
第一种是因涉黑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有5人因为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获罪。东窗事发时,曾给这些人带来巨大光环的钱财,却成了生命中不堪承受的重负。钱越多,刑越重,人生的讽刺意味尽在其中。第三种显然更为低劣。一些富豪在解决纠纷时,放弃法律手段而采取极端措施买凶杀人。最后一种被执行死刑的富翁,则是因为有钱后放纵自己。
意外=……
7人死因定性为意外,平均年龄:50岁
在72名亿万富豪中,有7名亿万富豪的死因,被官方定性为意外。
尽管被定性为意外,但个别富豪的死因却有很多传闻。真实性有多高,恐怕只有天晓得。
一代人的灵魂救赎
这个调查,沉重得难以言说。随着对每个人死亡背后故事的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这个群体比普通人要脆弱得多,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欲望,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即使有这么多形形的死亡,也不能表明拥有亿万财富是多么危险。但有一点却能确定,不管你有多少钱,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是买不到的。所以,富豪们如何在心理上将自己调节到“普通人”级别,是个课题。
近日,区别于电影《非诚勿扰2》的真人版“集体追悼会”事件受到网络热炒。
史玉柱在微博上表示:“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我希望这是一代人在灵魂深处进行自我救赎,更希望这是他们在给自己肩上施加历史责任。不管悼词里说什么,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进步。”
在美国,每16个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而在中国,每200人中还找不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企业家的精神,是怎样一个“坐标点”?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欧美从信用混乱,迈向成熟发达的现代商业,得益于一种商人的“新教伦理”,即一种独特的商业精神:商人以增加自己的资本为职业责任,而且注重依靠勤俭和诚信的职业伦理。
这是一种宗教式的感情――把获利仅仅作为一种职业,而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这种职业有伦理义务。“裸捐”的比尔・盖茨认为,企业家只是穷人的信托人和上帝在人间的“财富管家”,积累财富不是为了一己,而要还给社会。
中国富豪们,也许可以在盖茨的话里找到多年来命运飘摇的出发点,以及归宿。
12月7日,李成环的追悼会在西宁市殡仪馆举行。一大早,这里站满了来自社会各界专程前来送别的人。
2012年10月下旬的一天,33岁的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队员龚大锬和26岁的代课教师李成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这无比甜蜜的时刻,丈夫龚大锬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再去趟玉树,给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送些过冬的棉鞋。
一个承诺 蜜月之旅成了爱心之旅
新婚不去度假旅游,却要在这么寒冷的季节到玉树灾区去,别人不理解,但妻子李成环心里知道,这是丈夫坚守的一个承诺。
这个承诺,源于2010年的那场强烈地震。当时,龚大锬从电视上看到玉树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仅有的积蓄,购买了药品、棉被、大衣和食物等物品,在震后第3天就从兰州赶到玉树,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一直到第19天,一对夫妇病情严重急需治疗,龚大锬为了把两人送往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才不得已离开玉树。
在玉树的日日夜夜,龚大锬认识了许多因地震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们,并且每年都到玉树看望孤儿一次。2011年10月4日,他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再次来到玉树,为孩子们送去了书包等学习用品。
新婚之日,当龚大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李成环时,妻子没有反对,在明知已怀有身孕的情况下,她坚持要和丈夫一起到玉树看望灾区孩子,过一个难忘的蜜月。
夫妇俩都是临时工,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仅有2200元。结婚前的这些年,俩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万多元钱都捐给了玉树灾区群众。正是这份无私的爱心,让夫妇俩一拍即合。
随后的几天,龚大锬和李成环把办婚礼所剩的钱全部拿了出来,抓紧时间采购捐赠物品。他俩的善举,传到了兰州市红二村社区书记顾宏的耳朵里,顾宏立即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展开募捐活动,很快便筹集了一笔爱心款。
带着700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龚大锬、李成环夫妇与另外三位爱心人士一起,踏上了前往玉树的道路。
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看着穿上新棉鞋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着,这对新婚夫妇的心里充满了欣慰和快乐。
遭遇车祸 “最美新娘”不幸遇难
时间定格在2012年11月25日9时50分。
当龚大锬夫妇和顾宏等几位爱心人士把700双过冬棉鞋送到孩子们手中,启程返回兰州,行至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路段时,突降大雪,路滑难行,汽车发生侧滑,翻下4米多高的护坡。李成环被甩出车外四五米,倒在血泊之中,一动不动。丈夫龚大锬受伤,其他三人受轻伤。
“车子连翻了3个滚后才停下!我感觉左臂骨折后,用右手挣扎着爬出来,并急忙查看妻子和朋友,这才发现妻子被甩出了车外,躺在四五米远的雪地里,鼻子、耳朵和嘴都在流血……”龚大锬事后回忆说。
事故发生后,路过的几位藏族群众立刻前来营救并报警,果洛藏族自治州交警迅速赶往现场,医院救护车将伤者送往西宁救治。距西宁100多公里时,李成环伤情加重,医生决定就近去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抢救。
当晚,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抢救室灯火通明,救治组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者。由于肺部感染,为了让李成环尽快度过危险期并得到更好的救治,州医院决定将她转到西宁治疗。
12月4日11时50分,在做好每一项细微检查工作后,医务人员将李成环抬上救护车送往西宁。14时许,救护车抵达青海省人民医院急诊大楼,早已等候的急诊、胸外、五官、骨科等5个科室的专家和护士们,紧急展开抢救。但是,因伤势太重,医务人员最终没能挽回这位美丽新娘的生命。打着绷带赶来的龚大锬抱着已经停止呼吸的妻子,双膝跪倒在地,号啕大哭……
在场的医护人员、专程到医院看望“最美夫妇”的西宁市民,无不泪流满面,为李成环的逝去惋惜、祈祷。
爱心永存 “最美新娘”一路走好
2012年12月4日,伤势过重的李成环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这如花一样的年龄。一场车祸让这对“最美夫妇”的爱心生活戛然而止。
李成环离世后,甘青两地群众自发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最美新娘”。
12月5日晚,在西宁市中心广场上,很多听闻此事的群众自发聚集在一起,他们手捧默哀,祈祷这位来自兰州的“最美新娘”一路走好。
12月6日,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的操场上――李成环不远千里送来过冬物资的地方,孩子们相约,为他们的李妈妈写下祝福语,祝福他们的李妈妈一路走好。
12月7日9时许,参加李成环追悼会的生前好友、同事、同学及甘青两地市民手捧,陆续抵达西宁市殡仪馆告别厅门前。
10时30分,青海省西宁市殡仪馆内庄严肃穆,挽联低垂,告别厅门前摆满了花圈,寄托着各方人士对李成环的缅怀之情。
来自甘青两地的志愿者有的拽着横幅站在广场中央,有的则手拿鲜花站在横幅两侧,一个个神情肃穆。青海义工联、夏都志愿者和梦寻缘网络群体的志愿者和众人将摆成心型,围成圆圈默哀。
路过的市民知道这里在为李成环祈福送别时,也加入了进来。“她是天使”“李成环老师一路走好,大爱无疆”……现场的人们诉说着对李成环的思念和不舍。
大爱无疆 爱心永远传递
青海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孙林致悼词时说,李成环的一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她和她的丈夫并不富裕,但却舍得将积蓄全部拿出来,为玉树灾区的孩子们、孤儿们送去崭新的棉鞋。生活虽然清贫,但他们却以善为美,以善为乐;在精神上,他们却又是如此的富裕,如此的充实。她的关爱感动着玉树孤儿的心;她的无私,感动着玉树人民的心;她的真爱感动着甘青两省人民的心;她的大爱更会感动着全社会每个人的心。
曾和李成环在学校搭挡的梁老师专程赶来参加追悼会,透过眼镜可以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他说,和李老师一开始就是搭挡,李老师性格内向,为人平和、心地善良、从不张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总是很虚心的向同事请教,做生活老师时,有些孩子可能连她的全名都不知道,只记住她是最漂亮、最温柔的老师。
兰州市红古区外宣办闫主任专程赶过来参加追悼会,他说,李成环是兰州的骄傲,是甘肃的骄傲,是红古区14万儿女的骄傲。他们夫妻尽管不是正式职工,两人加起来工资仅有2000多元,但他们却做出了伟大的义举!他们的义举得到了青海人民的认可和肯定。
中华志愿者协会和社区志愿者委员会在吊唁信中写道:“新娘李成环献爱心途中不幸去世的噩耗让我们深感悲痛与惋惜。在此,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愿爱心人士一路走好,愿更多的志愿者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以实际行动彰显志愿者的大爱无疆。”
陈清吉是山东省莱芜市大王庄镇姚家峪村村民,一双年迈的父母常年生病,一家人属因病致贫。以前,办个喜事少说也得过万,这还不算彩礼钱,陈清吉家里不富裕,凑不出彩礼钱,没钱大办酒席,儿子一直也没娶上媳妇,这成了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近几年,莱芜市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不让大操大办,不让要彩礼。“按上面的要求,简简单单办喜事,真是给俺们这些不富裕的家庭解决了大难题,也是给俺扶了贫。”陈清吉说。
通过移风易俗为市民减负、让贫困人口脱贫已成为莱芜市一抓到底的工作。自2013年起,莱芜市以培育孝老文化为切入点,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为抓手,大力推进以孝德工程、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开展30、宣讲团走进田间地头等活动,移风易俗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生花,惠及了广大群众。目前,此活动已实现全市20个镇街、1070个行政村全覆盖。
婚事“办”出节俭新风气
从2015年开始,全市制定了“六提倡、六反对”婚事新办模板,大力倡导喜事新办。由民政部门、婚庆公司、红白理事会把好“结婚登记关”、“婚庆服务合同关”和“婚礼举办关”,做到婚礼不铺张、不浪费。同时,全市还开展“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闯”的新型婚恋观教育实践活动。团委、妇联、民政、工会等部门大力倡导集体婚礼、旅行婚礼、植树纪念婚礼、自行车(步行)婚礼、爱心婚礼等五种新的婚礼形式,教育引导青年树立节俭文明观念,积极举办简约、高雅、文明、健康婚礼。
如今,把婚事办得有新意又不铺张,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时尚。方下镇沈家岭、口镇下水河等村修建喜事服务大厅,免费为村民结婚提供服务;鹏泉街道郭家沟、大王庄镇竹园子等村的群众结婚不讲排场,婚车由村民自家车轮流免费提供,杜绝了豪华迎亲车队现象,为群众减了负担,受到了群众欢迎。
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
“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是老百姓盼望的一件好事,我们村丧事简办已经坚持了五十年,能坚持这么久,和理事会的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从老书记张立华开始,理事长都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这个传统至今也坚持了五十年。”高庄街道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吕昌华说。五十年坚持丧事简办,四十年坚持开追悼会,三十年坚持墓地规范化管理,这是曹家庄村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工作的三个标签。2014年,村庄在原有基础上将红白理事会人员进一步扩充,增加到8名,统一管理村庄的婚丧嫁娶事宜。
“近几年,婚丧大操大办现象在其他地方时有发生,但在我们村就从来没有出现反弹。村民大都有这样的顾虑,自己也想少花钱,但又怕办得简单了,在亲戚朋友面前丢面子,这一点,贫困家庭体会更明显。所以,理事会办事既得让村民少花钱,又要办得简约、隆重且不失礼节,这才能办到群众的心坎儿里。”理事会成员张涛说。在曹家庄村,理事会为去世的村民办追悼会,为逝者撰写并宣读追悼词,庄重又简约。
目前,全市100%的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90%以上的村(居)有自己的理事会章程。理事会作为基层服务机构,成为了移风易俗工作的前沿阵地,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简办标准“入”村规民约
取消吹鼓手、不摆祭、不穿白大褂、不收挽联、不挂铭旌…… “这是开会讨论通过的规定,实行好几年了,我原本是干吹鼓手的,干了近20年,乍一取消,心里不好受,没想到村里又成立了庄户剧团,俺吹笙的饭碗不仅没丢,还跟着‘转型’了。” 艾山街道庙子村村民赵大爷指着宣传栏上的《村规民约》说。
自2013年庙村开始实行移风易俗工作以来,已先后三次修改关于丧事简办的村规民约。“刚开始的时候,怕群众有抵触情绪,只要求理事会成员和党员一律不准在丧主家吃饭,有亲戚在的话,中午吃大锅菜,不准设席,尽量简化丧事程序。这次的村规上就把不摆祭、不穿白大褂这些细节一一确定下来了,严格了,比之前更省了,这更是为村里的贫困户减了负。”党支部书记赵贯广介绍说。
新《村规民约》上墙以来,村里办丧事放起了哀乐,不再请吹鼓手,用遗像和追悼幅代替了铭旌,用简易的灵堂取代了陪灵、泼汤等繁琐程序。一天丧,无论近亲还是远亲,统一佩戴黑纱,不再穿白大褂。“白大褂加上白帽子至少要用白布一丈六七。就是说,一身就要花20块钱,办个丧事少说得扯40个白大褂吧,就是800块钱。光不穿白大褂这一项就节省了千元左右。所以说,以前1万块钱完不成的事儿,现在两三千就够了!”庙子村村民算了这样的经济账。
为了给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员减轻负担,破除丧葬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莱芜市探索推行“八取消、八提倡”丧事简办活动,制定了传统模式、追悼会模式、社区模式三个丧事简办模式。传统模式是一种分散办丧事模式,目前全市约有65%的村(居)使用这种模式。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伊始,就对丧事内容进行了简化,制定了简办参照标准,取消了摆祭、扎彩,吹鼓手、成席的招待分别改为放哀乐和大锅菜,一系列流程简化下来,一场原来花费近万元的丧事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追悼会模式由三天丧改为一天丧,在简化内容的同时,更是省去了繁琐的程序。社区模式的内容和程序比前两种更为简单,一些有条件的示范村(居)建设了告别大厅,村民家有丧事,一律到告别大厅举办。
孝德榜“立”起孝老爱老新气象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壮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分……”和着庄户剧团莱芜梆子版《三德歌》唱腔,辛庄镇侯家台村的孝德榜可算立了起来,村民们卯足劲儿相互比着谁给的养老钱多,不甘人后,10天内已经换了三次榜。
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已实现孝德榜全覆盖。针对贫困人口多为老弱病残的情况,莱芜市在全市开展“五个养老”孝德工程。定养老事,各村采取召开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形式,研究讨论确定各自养老事项。高庄街道安仙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理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等参加的专题会议,参加讨论的占总户数的1/3以上,为推进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各村制定了符合各自实际的养老责任状,从赡养金额、卫生保健、亲情关护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由两委成员、理事会成员等分片包干,组织7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分别签订养老责任状。里辛镇小官庄村将养老责任细化为6条,简明易行,全村98户老人的责任状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签完。理事会成员还督促子女将养老钱交给老人,对极少数不交或少交的,由村委会或理事会采取约谈、现场监督等形式督促交纳。艾山街道清泉岭村把老人和子女召集到村委办公室集中签养老状,由理事会统一收养老钱,再转交给老人,确保及时足额交到老人手中。此外还精心设计标准、内容、形式不一的养老榜,涉及现金、粮油、衣物、居所等,在村公共场所悬挂和张贴,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形成了竞相孝老的良好局面。并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增加孝德工程的内容,建立养老孝老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70岁以上农村老人均与子女签订了养老状。
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莱芜市还制定了一系列约束机制。“一会一约”机制,即把村庄是否建立红白理事会、丧事简办标准是否纳入村规民约,作为督查和考核的重中之重。同时,为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莱芜市各村(居)还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奖励严惩机制。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对简办丧事的,给予火化、人工、水电费补助。对不简办丧事的,既不o予补助,其家庭成员也不享受社区年底各类评比奖励、慰问金等待遇。
据不完全统计,自推行移风易俗以来,莱芜市仅白事就节约支出1.7亿元以上,群众把节约的资金用在了发展生产和勤劳致富上,农民人均增收每年都在10%以上,让更多贫困家庭得以减负脱贫。同时,文明节俭、孝老爱亲、团结互助的新气象在莱芜大地上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