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方案设计论文

时间:2023-02-27 11:09:14

导语:在方案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方案设计论文

第1篇

第一种通风方案:采用压入式通风,在地面距离井口20m处安设八台煤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四主四备),井筒内安装四路胶质风筒,为井下四个掘进工作面施工供风。各掘进工作面实现独立通风,各掘进工作面乏风通过井下巷道和井筒排出至地面。第二种通风方案:在井下设风库,实行接力通风。在地面距离井口20m处安设四台煤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两主两备),在井筒内安装两路Φ1000mm的胶质风筒。在井底车场巷道适当处设半个巷道风库,沿巷道走向中线处砌砖墙,风库长度20~30m,宽度3m,风库两端留有向外开启的小门,便于人员进入检修和更换设备。将井筒内风筒接到风库内,向风库内压风,在风库内安设八台局部通风机(四主四备)和启动装置,向各掘进工作面供风。通过地面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向井下风库压风,井下风库内局部通风机向掘进工作面供风,实行接力通风,各掘进工作面乏风通过井下巷道和井筒排出至地面。第三种通风方案:初期施工井底环形车场时,采用压入式通风,在西副井地面距离井口20m处安设四台煤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两主两备),采用井筒内安装两路玻璃钢风筒为井底环形车场巷道供风,向井下两个工作面压入新鲜空气。待西副井井底环形车场巷道施工结束,具备形成负压通风条件,采用抽出式负压通风,在西副井地面距离井口20m处安设两台抽出式主要通风机。利用井筒内已安装的两路玻璃钢风筒,地面主要通风机与上井口两路玻璃钢风筒间通过过路风道或玻璃钢风筒连接合茬,将井筒两路玻璃钢风筒往南马头门(或北马头门)方向巷道续接至适当位置。在西副井井底车场进风侧巷道中安设八台局部通风机(四主四备),新风由西副井井筒流入井下,井下乏风由地面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经玻璃钢风筒排至地面空气中。

2通风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采用第一种通风方案,通风系统简单,通风设备管理环节少,但局部通风距离最长达2000m,地面压入式局部通风机至少选择FBD№8/2×55型煤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井筒内胶质风筒极易破损,不易维护,可能导致迎头风量不足。井筒和井下巷道均处于乏风风流中,劳动环境差,井底附近临时变电所等电气设备处于乏风风流中。二期工程施工采用此种通风方案,矿井抗灾能力弱,违反《煤矿建设安全规范》相关规定。采用第二种通风方案,可解决局部通风机能力不足、通风距离长以及多头掘进等问题。但除风库内为新鲜风流外,井筒和井下巷道均为乏风风流,劳动环境差,井底附近临时变电所等电气设备处于乏风风流中,当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时,不利于排放瓦斯。采用负压通风方案,井筒和井底车场巷道流入新鲜风流,井底附近临时变电所等电气设备处于新鲜风流中,井筒和井底车场巷道空气清新,劳动环境好,乏风经玻璃钢风筒抽到地面,能解决井筒及井底车场巷道污染问题。为下一步巷道探揭煤创造通风安全条件。局扇和启动装置位于井下新鲜风流中,在高瓦斯矿井中运转安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二期工程施工采用此种通风方案,矿井抗灾能力强,符合《煤矿建设安全规范》相关规定。对三种通风方案综合分析、比较,考虑安全可靠性,最后,经甲乙双方共同研究决定,二期工程施工,采用第三种通风方案,待西副井井底环形车场施工结束,采用负压通风。

3负压通风设计

待西副井井底环形车场施工结束,具备形成负压通风条件,采用抽出式负压通风。在西副井地面距离井口20m处安设两台抽出式主要通风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确保备用通风机能在10min内启动。主要通风机至井口段安设两路Φ1200mm玻璃钢风筒,并与井筒上井口两路玻璃钢风筒合茬,在两台主要通风机至玻璃钢风筒的接头处安设一个特制的由钢板加工成的“两变一”接头,接头处设闸门,并保证主、备主要通风机正常切换时,防止风流短路。井筒段采用已安设的两路玻璃钢风筒,将井筒两路玻璃钢风筒往南马头门方向巷道续接至-706m水平主变电所通道口外27m,玻璃钢风筒吸口距离下井口60m。井底车场北侧巷道为重车线路,井底车场南侧绕道为空车线路,为不影响重车辆运输,因此将井筒两路玻璃钢风筒往南马头门方向巷道续接,井底车场北侧巷道不需设置风门。在南、北等候室西口处各构筑一道调节风窗。在南侧马头门巷道适当位置处构筑两道双向风门,第一道风门距下井口40m,风门间距20m,保证玻璃钢风筒穿墙并探出外墙长度2m。在北侧重车线巷道处设置两道防突反向风门。在西副井井筒中段-550m水平泄水巷适当位置安设两道调节风门,防止风流短路,确保通过泄水巷的风量不超过300m3/min。通过井上、下及井筒内两路玻璃钢风筒由地面抽出式主要通风机将井下乏风排至地面空气中。形成负压通风时,井下主要施工消防材料库、第二号交岔点与第七号交岔点间巷道、内水仓、-706m水平主水泵房。四台局部通风机(两主、两备)安装在南侧马头门巷道两道风门以北,距下井口不小于30m。另外四台局部通风机(两主、两备)安装在南等候室调节风窗东侧,距调节风窗不少于15m。临时配电点安装在北等候室调节风窗东侧,距调节风窗不小于5m。后期施工主贯通方向的-706~-770m轨道斜巷,采用FBDⅠ№7.1/2×30型矿用防爆压入式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采用Φ1000mm胶质风筒。施工其他3个辅助掘进巷道,采用FBDⅠ№6/2×15型矿用防爆压入式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采用Φ800mm胶质风筒。通风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3.1主要通风机选型

3.1.1玻璃钢风筒入口总吸风量计算

井下最多施工四个掘进工作面。井下两路玻璃钢风筒入口总吸风量Qh为2232m3/min,保证两路玻璃钢风筒入口总吸风量大于井下四台压入式局部通风机总吸风量,井下四台局部通风机最大总吸风量为1860m3/min。

3.1.2主要通风机工作负压计算

1)风筒风阻计算。采用两路玻璃钢风筒导风,每路风筒直径为1200mm,每节风筒长4m,地面、井筒和井下巷道每路玻璃钢风筒全长按900m计算。最后计算得两路风筒并联后的总风阻R并=1.85N•s2•m-8。2)井筒、巷道风阻计算。地面、井筒和井下巷道两路玻璃钢风筒总风阻R风筒=R并=1.85N•s2•m-8。3)地面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参数计算。地面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量Qa=52.08m3/s,主要通风机工作静压Hs=4145Pa。所以主要通风机设计工况点位:Qa=52.08m3/s,Hs=4145Pa。

3.1.3地面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设计工况点,风量:Qf=52.08m3/s;负压:Hs=4145Pa。由此选择扇风机型号为FBCDZ-6-№19E型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n=980r/min)。FBCDZ-6-№19E型防爆轴流通风机工作效率较高,设计工况点基本位于风机叶片安装角度范围的中部,设计工况点距离风机最大或最小安装角度较远,风机的运行工况能够满足矿井建设巷道施工通风要求,并且留有一定余量,可满足四个掘进工作面施工通风要求。3.1.4确定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因为根据hfsmax,Qf确定的工况点,即设计工况点M未恰好在所选择通风机的特性曲线上,根据通风机的工作阻力,需确定其实际工况点。首先计算通风机的工作风阻R=Rsmax=hfsmax/Q2f=4145/52.082=1.53N•s2•m-8。然后在通风机特性曲线图中做通风机工作风阻曲线R,与风压曲线的交点即为实际工况点。

3.2技术保障措施

1)当地面主要通风机突然停止运转时,做到井下所有设备自动断电,井下所有人员立即撤至地面。因检修、停电或其他原因停止地面主要通风机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措施。2)井下供风局扇做到“三专三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当局扇突然停止运转时,做到该局扇供风巷道内所有设备自动断电,该局扇供风巷道内的所有人员立即撤出该掘进工作面,进入进风巷道新鲜风流处。恢复通风前,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在停风巷道瓦斯浓度低于0.6%,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经正常通风后,方可恢复巷道内的电气设备的供电。若瓦斯浓度超限,在排放瓦斯时,严禁“一风吹”,若瓦斯浓度超过3%,应编制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由矿山救护人员进行排放。3)井下设有甲烷传感器、局扇开停传感器、风门开闭状态传感器。监控系统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监控系统必须配备不间断电源UPS。安全监控设备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保证安全监控设备正常使用和维护。4)风筒应吊挂平、齐,严禁漏风,拐弯处设弯头。风机应有专人看管,保证正常运转,并实现挂牌管理。5)瓦斯检查员井下交接班,瓦斯检查次数,每个掘进工作面每班至少检查3次。6)电气设备入井前,应经过严格检查其防爆性能,严禁防爆性能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入井。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并应每旬检查一次防爆性能,严禁使用防爆性能不合格的电气设备,杜绝失爆。7)施工中要做好地质探测工作,防止误揭煤层,揭煤前必须另行编制揭煤安全技术措施。8)每小班瓦检人员必须检测一次局扇位置胶质风筒重叠段巷道内的风流流向是否正常,防止局扇发生循环风,必须保证此段风流流速不低于0.15m/s,若发生循环风必须停止施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井下严禁无风、微风作业,确保巷道内风流流速不低于0.15m/s。9)井下每十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测定掘进工作面、总回风巷的风量,测定井下巷道进风流的风量,测定局扇位置胶质风筒重叠段巷道内的风量、测定玻璃钢风筒吸入风量。井下各种通风记录牌板齐全并正常填写。

4实施效果

2014年4月上旬,新集一矿西副井井底环形车场相关工程施工结束,具备形成负压通风条件,地面主要通风机运转,形成负压通风,现场实测井下玻璃钢风筒总吸风量2500m3/min,主要通风机工作风量3400m3/min,满足施工需要,井下施工四个掘进工作面,井下风量充足,创造了舒适的气候条件,应用效果良好,确保了矿井建设安全生产。

5结语

第2篇

1.1基本思路

王窑水库新部署了视频会议系统,本次增加1条移动视频会议专线,将王窑和延安市连接起来,组成视频会议专网,供汛期召开视频会议使用。与此同时,由于汛期将至,市领导需在防汛总指挥部调取王窑水库、红庄水库实时监控画面和汛期值班人员工作情况,由于各监控点采用电信作为互联网出口,所以,要调取各地方监控画面需要通过VPN设备,建立互联网专用隧道,通过隧道将画面传输至指挥中心,供领导调取。在市防办,增加一条4M/8M电信宽带,专门用于VPN设备接入,各地方VPN后期也会和该设备相连,建立通道,将两地水库监控画面集中到市防办办公室后,通过控制电脑将各地画面切换至会议室屏幕,供领导开会时调取图像。

1.2VPN技术在防汛信息整合中的应用

(1)VPN技术。VPN(VirtualPrivateNetwork)是企业网在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也就是虚拟专用网络,VPN采用隧道技术以及加密、身份认证等方法,在公用网络上通过一个私有通道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的业务伙伴等跟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同时,可以提供高性能、低价位的远程安全接入。该传输方式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与源发性。VPN是原有专线式专用广域网的替代方案,该技术并不是改变原有广域网的一些特性,如多重协议的支持、高可靠性及高扩充性等,而是在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这些特性。

(2)VPN技术在延安市防汛信息整合中的应用。根据防汛信息数据特点和监测点分布情况,陕西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在确保数据传输及时安全的基础上,选择了在网络通信条件好的省与市、市与县之间的骨干信息传输主信道采用光纤传输网络系统,建立起了光纤传输的分中心,在分中心内的监测点通过短信和电话传输。省市之间采用水利部亚洲Ⅱ号卫星专用传输信道作为其备用信道,市县之间的备用信道则采用DDN、X.25、PSTN等公用电信网。延安市防汛信息整合VPN系统基于延安市防汛信息工作的技术特点,综合利用数据采集、网络通讯、视频传输、等技术,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防汛部门网络系统与防汛信息整合系统,可以实现各部门、单位防汛数据的实时共享。

(3)VPN系统中数据实时采集监测模块。在防汛信息实时共享的VPN系统中,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安全无比重要,是该系统能够政策运行的基础。该系统数据传输主要有以下特点:数据量大。监测点分支较多(7个雨量站、3个水位雨量站),同一时间采集到的数据集中传送的情况出现的频率很高。在监测点分布主要:水库的监测点、河流监测点、城镇监测点、已建有的监测系统(水电公司、气象部门等)。

(4)数据传输。VPN系统通过一条10M城域网光纤与联通CDMA-1X、移动GPRS、联通与网通的AD-SL等多种数据线路组成数据混合网进行观测现场与防汛指挥中心的数据传输,将搜集到的关于雨量、河道水位、泵站运行于积水图像等现场数据通过互联网,传入指挥中心服务器。在指挥中心与各基层单位之间构建的VPN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保证指挥中心得到数据后,即可通过2M光纤专网与各个基层单位进行数据整合与共享,确保防汛数据、图像等快速传输并备份,为各基层单位共享防汛数据同时接受指挥中心的调度提供保障。

2测试结果

2.1视频测试

采用VCON视频会议系统,带宽调至1.5Mbps,试验持续2.5h,画面始终清晰稳定,无中断及模糊现象,与以往租用的专线进行比对,VPN线路画面质量明显较高。

2.2联通性能测试

用Ping命令进行联通性能测试,与过去租用的专线进行比对。,VPN专线的传输率是8M内部专线的1.3倍左右,所以,是一个效率较高的传输路径。

2.3结论

(1)经济性。VPN数据传输系统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经济性,该系统除了INTERNET宽带接入及相应的硬件防火墙之外,几乎不增加任何直接成本,便可实现高速专用连接。绝大部分管理维护工作由INTER-NET服务的提供者—ISP提供,可以节省运行维护费用。接入和维护成本及传输性能不在受传输距离远近的影响。VPN能使网络的总成本比LAN-to-LAN连接时的总成本节省30%~50%左右。

(2)安全性。其他的数据传输虚拟通道的安全性是由信道提供商负责,数据传输中是否被截获用户完全不知情,而VPN也是虚拟信道,但是,其具备成熟的加密解密技术可以充分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即使被截获也无法将加密的数据还原,故而安全性要好于其他的虚拟信道。

3项目实施效果

第3篇

研究设计是一系列广泛概念的统称,通常包括适应症(目标人群)的选择、试验的总体设计以及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目标人群是开展试验和建立研究结果的基础,方案中一般通过设置明确的入选和排除标准,对纳入和评价的对象进行严格的界定。总体设计一般是指试验所采取的形式,例如: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的设置是统计学在研究设计中强调的重点,在设置了合理的对照后,还需考虑通过随机和盲法等措施进一步降低研究中潜在的偏倚。另一个设计时的关键点在于,需要将临床的研究目的提炼为统计学的研究假设,并最终通过研究结果对其进行验证,看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研究目的。

1.目标人群:研究结果建立的基础至关重要,目标人群直接决定研究结果的外推性,研究中所涉及的人群包括:目标人群、可评价人群和研究人群,目标人群是研究设计所针对的对象总体,但是一项研究不可能将特定疾病或特征的研究对象全部纳入,所以就形成了可评价人群,指在目标人群中有可能被纳入或参与试验的子人群。而最终签署了知情同意并进入研究的,又是这个可评价人群中的一个亚组,至此建立研究结果的基础可能已经与最初的目标人群存在差异,其结果代表性和外推性都可能受到局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项研究中设定严格的入选/排除标准,其优势在于能够更直接的对所研究的干预进行评价,但其不足就体现于在“高度选择”的人群基础上,所获得结果的外推性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在对预期疗效进行估计时,应考虑不同地域或地区人群在人口学指标和病史等特征上的系统性差异,例如:南方和北方,东、中、西部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可能存在不同,这些差异有可能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除了这些研究对象内在因素可能导致的差异外,地域包括医院、科室间治疗在操作规范上的差异同样会导致的疗效的不同。PLATO(plateletinhibitionandpatientoutcomes,血小板抑制与患者预后)研究中,不同地区阿司匹林维持剂量上的使用差异正是导致其结果存在异质性的原因[1]。这就使得在对研究目标人群进行设定时,需对可能的临床异质性来源进行控制。

2.设置合理的对照:在临床研究中设置合理的对照至关重要[2],引入对照后,可以将由于疾病自然进展、安慰剂作用、伴随治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治疗效果予以排除,从而对所关心的干预方法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同时,统计上的“向均值回归”现象也会导致在对接受单一干预的患者进行观察时,可能观察到不真实的治疗效果。例如,在研究一种降压药的有效性时,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试验药物的治疗,通过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由于基线时入选的都是高血压者(基线血压测量结果),这些患者的血压值已经偏离了人群的平均水平,在随访时即便药物无效,也可能由于“向均值回归”的现象导致,同一患者在重复测量时的血压会低于首次测量(向人群的平均靠拢)。这一问题,在有对照组存在的情况下,则可予以避免。这里所强调的是“合理的对照”而非“对照组”[3-4],因为在临床研究中对照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单组目标值对照,研究者有必要将目标值对照与患者自身前后对照予以区分,从统计学角度不推荐在临床研究中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形式,其原因在于,自身前后对照发现的改变仅停留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层面,而这一改变的效应大小是否有足够的临床意义,才是一项研究预解决的问题关键。同样,目标值对照与历史对照也有与以上一样的局限性,因为对当前研究而言,上述两类对照均来源于外部。从统计角度,平行的对照组才是最理想的对照方式。

3.随机和盲法:在设置了对照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随机和盲法来进一步控制研究评价中潜在的偏倚[5]。随机化分组能够保证试验和对照组间的均衡性,如不采用随机化分组,医师或患者有可能根据病情或其他原因有意向的选择特定的治疗方法,存在组间基线差异的指标就是所谓的混杂因素,例如,上述降压药物试验中,如果发现在试验组基线的血压就已经低于对照,相当于失去了比较的基础。同样,即便采用了随机分组,如果患者知晓所服用的药物是阳性治疗或安慰剂,由于心理作用或对治疗效果的预期,完全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研究者尽可能的在试验中采用盲法,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单项研究中具有最高的证据级别,其原因正是因为采用了这些避免和降低试验偏倚的措施。临床研究中的随机和盲法其实是广义的概念,随机化不仅应用在治疗分组,同样可以应用于治疗或检查顺序的制定、同一患者存在多处病变时的结果评价(预评价患者水平的结果时可从多处病变中随机选取一处)。盲法除了经典药物试验中的单盲和双盲外,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第三方盲法评价的方式,来尽可能避免试验结果评价中的主观偏性,第三方盲法是指由不直接参与研究的人员,在盲态下对试验结果(化验或检查)进行判定,从而减小由于知晓患者分组而可能对结果判读造成的主观影响。第三方盲法与“三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三盲”通常指在对医师和患者设盲的基础上,统计人员在分析过程中也处于“盲态”,以避免在分析时可能有意选择对某一组更为有利的统计方法,三盲可以理解为是在经典双盲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而第三方盲法则是利用研究“外部人员”的独立性,来尽可能避免评价时的主观偏向。采用核心实验室(corelab)以及设立终点委员会(clinicalendpointcommittee,CEC)都属于第三方盲法的应用实例。

4.研究假设:将研究目的转化为研究假设是最容易被研究者忽视的问题,例如:研究方案中指出,在原发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中,比较中药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在控制尿蛋白水平上的效果,研究者设置了3个干预组,分别为:中药组、ARB组及中药+ARB组。如将研究假设表述为“比较3组间是否有差异”是不恰当的,原因是所设置的3个干预组,两两间比较的预期结果是有区别的。ARB作为临床常规使用的治疗方法是基础的对照组,单纯的中药与其相比,临床预期可能仅为中药能够和ARB达到类似的疗效,这就是统计上的非劣效比较[7];而如果在ARB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中药,预期的结果可能是ARB+中药要优于单独使用ARB,这就是统计上的优效性比较。至此,上述问题已经分离出了两个独立的研究假设,即:中药与ARB对比的非劣效假设,以及中药+ARB与ARB对比的优效性假设。如果研究者预对中药+ARB与单用中药的效果进行比较,就会产生第三个假设,当然这个假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则需要临床专家予以回答。上述问题还相对简单,如果再增加ARB双倍剂量组和中药+ARB双倍剂量组,使得总的组别数变为5组,这时研究假设的设置将变得更为复杂,任何两组间可能建立起的比较,都需要有具体的研究假设(统计)相对应。此时,如发现无法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可能说明最初的组别设置考虑不周,提示需要考虑删除或者优化组别的设置。提出明确的统计学研究假设,实际上是在帮助研究者理清研究思路,并明确预期可能获得的研究结果。明确研究假设的原因在于,研究结果的判定须与假设相对应,例如之前提到的非劣效假设,研究方案中必须预先指明非劣效界值,这一界值将参与样本量的计算过程,而且,在试验结束后要根据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与非劣效界值进行比较,通常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值的95%置信区间(如图2所示),对研究是否成功进行判定。通过P>0.05来得出组间治疗效果相当,以及在获得分析结果后再给定非劣效界值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二、主要终点

研究设计确定后,终点指标的选择也是研究设计的关键,主要终点的设定是研究设计的核心问题,其原因在于,主要终点既是样本量确定的基础,同样也是结果评价时判定研究是否成功的标准。关于主要终点的设定,涉及问题非常广泛,此处仅对几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予以阐明[6]。首先,选择替代终点还是临床“硬终点”?不同的选择会导致最终设计样本量上的巨大差异。一般意义上,替代终点可在相对更短的观察周期获得,但早期替代终点上显示出的治疗差异是否能够传递到最终的临床终点,是研究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在肿瘤研究中曾经采用瘤体缩小程度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但是由于瘤体的缩小与疾病进展及最终的死亡事件相关程度很低,所以目前的抗肿瘤研究已不再采用这一替代指标作为主要终点。替代指标与临床硬终点间关联程度的确认,最好能够通过荟萃分析证实,而且在很多的治疗领域已经存在,被证实且被公认的替代指标。另外,设定唯一的主要终点还是多个主要终点?从统计角度看,更推荐采用唯一的主要终点,因为多终点会导致统计检验的假阳性膨胀问题,如想控制假阳性错误的水平,最终效果是增加研究的样本量规模。所以,尽量选择研究中最为重要、与干预效果最为相关的指标作为主要终点,其他指标都可以算为次要终点。一来可以避免试验设计过于复杂、控制研究总体规模,而且可以增加研究结果为阳性的机会,因为,存在多个主要终点时,如果要求每个终点都达到预设的标准时,才认为研究“成功”,相当于提高了获得阳性结果的难度。预对多个重要指标一并进行评价时,复合终点是另外一种选择,例如:死亡、心梗和卒中这三者的复合就常见于大规模心血管临床试验。把哪些终点进行复合必须要结合临床考虑,复合终点的统计学意义相对明确,通过复合可以提高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水平,从而在合理的规模下进行研究。假设一项新治疗方法可以比传统方法降低20%的事件率,如果评价的死亡,可能对照的率仅为2%,预证明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死亡率差异(1.6%对2%),可能需要几万例的样本。但是,假设复合终点包括死亡和再入院率,同样20%的相对降低,当建立在对照组20%的事件率基础上时,组间的差异则更明显(16%与20%),此时的样本规模可能缩小10倍甚至更多。不过复合终点也会引入特定的问题,因为所复合的终点中每一组分对于最终事件率的贡献程度不同,而本身这些复合在一起的组分其临床重要性也存在差异,如果上述例子中,最终复合终点的差异主要归因于再住院,而死亡率在两组没区别,这一结果可能受到质疑,因为再住院可能受到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对直接的干预效果评价带来偏倚。再者,主要指标的观察时间点同样重要,有的治疗可能提供的是远期优势,需要观察几年才能看到效果,同样,有的治疗方法可能在治疗即刻就体现效果,但在过后的观察期与传统治疗间可能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这就要求研究者在方案设计阶段,结合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合理的观察时点,同样,这里的时点指主要指标的“主要时点”,例如,可将服药4周后的尿蛋白水平作为主要终点,而将治疗2周的尿蛋白水平作为次要终点。

三、样本量的确定

上述研究方案要素不明确的时候,很难对试验样本量进行合理准确的测算[8],只有上述研究方案要素都得到确认后,再结合预期疗效的估计对研究的样本规模进行测算[9]。样本量计算通常需要以下的要素:

1.效应值:所谓效应值实际就是预期疗效的估计,在比较两组时,就相当于主要指标在组间的预期差异。两组间的差异越大,证明起来就越容易,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小。反之两组差异越小,想证明组间差异需要的样本量就越多。除组间差异外,主要终点指标的变异也影响样本量的规模,对于定量指标变异就是标准差,变异大的指标说明其可重复性差、测量误差大,所以变异的大小与样本量成正比,同样的指标如果标准差更大,则需要的样本量更多。对于定性指标,例如事件发生率,其本身就体现了变异的程度,事件率水平越接近50%,其不确定程度越高,相当于对应的变异更大。效应值的获得,可以通过文献、前期研究和临床经验,相对准确的预期疗效估计,能够保证试验设计具有更高的效率。当然,在试验开始前对效应值进行估计总是困难的,有时更多的需要基于临床的判断,例如,所估计的组间疗效差异,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显著性,5mmHg(1mmHg=0.133kPa)的收缩压改变,可能对应的是远期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降低;反之,如果组间差异过小,即便通过较大的研究样本量,可能最终获得的仅仅是统计学显著的阳性结果,但是该结果可能缺乏临床意义。

2.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可理解为与最终的P值对应,其临床意义为,当所研究的两组之间实际没有差异时,通过一次试验,错误的认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有差别的可能性。研究者都不希望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希望将犯错误的可能性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临床研究中一般取为5%,这也就是为什么P<0.05时才认为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此时,出现假阳性(把没差异的治疗错判为有差异)的概率小于5%,从而证明了差异是真实存在的。关于显著性水平和单或双侧检验的关系问题也常被提及,从统计角度看,其实是两个独立的概念。通常,优效性检验、非劣效检验可被看做单侧检验,因为检验对应的假设是有明确方向的。传统的差异性检验是经典的双侧检验。笔者建议在进行双侧检验时,显著性水平最好取双侧5%,而进行单侧检验时,显著性水平则最好取到单侧2.5%。从检验的要求上看,双侧5%与单侧2.5%相对应,都能够保证将研究者犯上述假阳性(将无效的治疗错判为有效)错误的可能性,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第4篇

1)整体性原则。我们的设计本着整体大于局部的中心思想展开设计,不应该将它看做成一栋孤立的建筑物,而是应该从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出发,考虑此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对周边建筑规划的关系。它的建成应能将现有的建筑整合,使周围杂乱无章的建筑环境得以归纳成为一个整体。

2)功能使用的高效性与灵活性。高效性是现代办公楼的追求,办公楼的功能尤其是多种部门在同一栋大楼中办公时,就更要求功能布局简单合理,交通流线组织便捷高效,使用方便。办公楼的总布局应考虑多种方式的使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建筑形式与建筑内容的统一。新建成的凯嘉能源集团公司综合办公楼将代表凯嘉能源集团企业的形象和风采,其办公楼应与其建筑性质相适应。

2建筑设计

1)总平面布局。凯嘉能源集团公司综合办公楼建设用地面积约40000m2,建设用地整体基本为长方形,东西长边约150m,南北长边约280m,地势较为平整,南临史公路(纬四路),东面距城市道路三贤大道还有宽约70m的绿化带。作为凯嘉能源集团重要形象的门户型建筑,行政办公楼既要有代表企业现代化的建筑外形又要保证其庄重、大气的建筑形象。基于对以上考虑,对总平面进行如下设计:我们在基本方正的用地中把办公楼放在建设场地距南边用地红线70m的位置,与基地形成一个较为宽阔的前广场,由史公路上通过前广场进入办公楼,作为办公楼的主入口;办公楼后面留出长约100m预留用地作为公司的二期建设用地。办公楼采用一字型双走道,中间布置中庭;南面为主入口,东西两侧为辅助入口,北面两端为裙房多功能厅及餐饮、后勤入口;停车采用地上地下相结合,建筑前广场采用环路中间结合广场绿化布置停车位,建筑地下1层为停车库,由建筑北面左右两端进入地下车库。

2)空间布局。本方案为地下1层,地上9层。地下1层为停车场,地上1层~9层为接待、档案、服务性办公及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多功能厅及餐饮活动作为裙房分别布置在办公楼的左、右两侧,平面上形成建筑沿中轴左右对称的布局。建筑主体:我们在思考办公楼使用寿命和使用周期的发展和它的空间变化设计的时候,将这个建筑的内部的公共使用部分,例如卫生间、楼梯间和一些设备间等放在整个建筑物的主体的中心位置,将办公的区域放在靠近外墙布置在整个建筑的四边位置,这样就充分保证了所有的办公室都可以拥有较好的采光环境。主楼在1层两侧布置了两个交通核心,分别设计了两部电梯,对人流的组织和疏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完善合理的功能布局是我们对本次设计的基本要求,我们的设计要提供给人们丰富宜人的办公环境,创造赏心悦目的办公空间,在建筑中通过“厅”的运用,将建筑空间进行了丰富的划分。在建筑中部,交通核心之间,1层进入办公楼设计了空间较大的大厅,可兼做陈列展览,展示企业形象;大厅贯穿1层~6层,7层及以上为领导办公,中间设置大会议室及采光厅;在建筑的东西1层,2层中间设计了办公培训教室,3层以上两侧各设计了一个侧厅,两边每3层共享一个侧厅,共设计了四个侧厅,通过侧厅将建筑上下相连通,既分又和,实现建筑中部“下虚上实”,两侧“下实上虚”,在东西中庭处都设计了高低不同的绿化、休息景观平台,这些平台与侧厅巧妙结合,很好的满足了空间、景观、通风等多方面的要求,成为了本次方案布局的特点和亮点。

3)建筑形象。在建筑形象上,我们从造型、色调、空间围合等多个方面入手,力求表现出这个建筑物独特的气质,展现整个办公楼应该有的一些的整体的气势。建筑物的主要立面用一些独特的机理表现出来,用一些平直但是线条感极强的方式处理了整体效果,同时利用窗槛、窗台和立柱有序地凹凸变化,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强化了立面造型的序列感。充分结合了整个办公楼的里面的空间布局以及功能的布置,在建筑的立面造型中加入了一些玻璃幕墙的造型,使建筑造型没有了呆板单一的效果,更使建筑的整体造型变得灵动,独特,多变。建筑的主入口采用凸凹有致的玻璃幕墙结合的门头,强化了建筑入口,彰显办公楼的另一面庄重气势。由于凯嘉能源集团公司综合办公楼对建筑形象的标志性要求成为了建筑形象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总平面及建筑平面布局,我们运用现代手法将建筑设计为1层大玻璃求“虚”,2层及以上求“实”,立面做成“鼎”状,建筑伸展、延长,展开双翼由中间两个厚实有力交通筒的撑起,底部又是一层轻盈通透的玻璃,建筑厚实而又轻盈;两个交通筒破屋顶而出,“挤”出一个玻璃盒子,可供大空间使用;立面除一层大玻璃外均为整齐划一的竖线方格洞窗,增强了建筑的雕塑感,我们力图将建筑设计为一个尺度宏大、形象简洁、既轻盈又有力同时又不失建筑细部的建筑形体。整个建筑的立面设计材料选用庄严厚重的天然的灰色花岗岩干挂石材搭配一些凹凸有致具有光与影子的效果的玻璃造型,为建筑整体的立面效果创造了丰富,多变,独特的建筑效果,使之整个建筑物的雕塑感瞬间提升。在建筑的整体上强化了整个办公楼简约、大气、浑厚,而且以引领者的姿态形成独特的建筑哲学。

3结语

第5篇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工程位于泉州湾港区北部,惠安县东园镇秀涂村东侧的近岸海域。该场地属滨海潮上带~潮下带,大部分为泥滩,北面部分为砂滩,东面有岩礁分布,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面标高为-5.32~8.29m(基准面为理基,下同),最大水深>8m。覆盖层主要由第四系淤泥、粘性土和冲积砂层组成;基底为燕山早期花岗岩,各风化岩土层的厚度、分布不均匀,变化很大。根据施工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拟投入的主要船机为1艘800t钻爆船进行水下炸礁。

2爆破施工布置

2.1方案选择

(1)炸礁分区。根据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工程平面布置图分析,炸礁区域分为:基槽炸礁段、港池炸礁段、回旋水域炸礁段。(2)炸礁顺序。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炸礁顺序由北往南,炸礁船首先进入基槽炸礁段施工,然后依次进入港池炸礁段、回旋水域炸礁段进行施工,炸礁施工顺序按第一区至第六区顺序进行炸礁施工。根据该爆破区地形状况、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结合现场情况,采用水下钻孔爆破方法进行施工。水下爆破方案:采用水下钻孔爆破,采用钻机作业船钻孔,一次钻孔至设计要求标高(包括超钻),钻孔孔径为165mm。

2.2设计原则

(1)采用大口径(φ=165mm)水下钻孔爆破作业。(2)根据实际岩层厚薄分布情况适当调整排距,尽量避免大块产生。(3)每次爆破的布孔形式都要根据地形灵活掌握。(4)每次爆破均用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孔内毫秒差雷管延时,以控制单段齐爆药量,减小爆破地震波的危害。

3爆破参数的设计

3.1水下钻孔爆破技术参数设计

爆破参数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爆破试验进行调整,一次起爆用药量应满足爆破震动及水中冲击波在规范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保证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孔距、排距、超深及炸药量的布置要满足如下要求:保证安全施工,爆破清渣后尽量一次成型,爆破块度适中,便于挖泥船清渣。孔网参数设置如下:炮孔直径d=165mm,炮孔间距a=3.0m,炮孔排距b=2.0m,各排炮孔交错布置(梅花型布孔),超钻深度h=1.5m~2.0m(在钻爆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满足设计底高要求)。爆破参数选择及装药量确定:药卷直径:φ145mm。堵塞长度:0.5m。单孔装药量:根据《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首排炮孔)Q由下式计算:Q=0.9qabH。首排孔以后的炮孔按公式计算:Q=q0baH0。式中:Q—装药量(kg);q0—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计算得:Q=q0baH0=2.96×3×2×H0=17.76H0,同时还需考虑装药量必须达到钻孔深度的85%左右。以上参数为初步确定,在实际施工中,将根据实际情况(爆破效果、挖泥船的性能、钻孔深度、地质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以确定最佳值。

3.2装药与堵塞

为防止碎石堵孔及泥沙回淤,钻孔完成后应立即装药,炸药用装药杆将其装入孔底,堵塞用碎石夹颗粒较大的中沙,起爆体用乳化炸药,起爆体长0.5m,其直径为145mm。每个起爆体中用同段号的非电塑料导爆管雷管两发。

3.3爆破网络及起爆方式

(1)起爆网路:采用非电起爆网路,即钻孔内的每个起爆体用同段号的塑料导爆管雷管两发。在实际工作中,每组塑料导爆管雷管用两发起爆导爆管雷管传爆,每组起爆导爆管雷管传爆的塑料导爆管雷管的数目控制在20发以内,每组塑料导爆管雷管均匀缠绕在雷管四周,并用绝缘胶布绑扎牢固。(2)水下传爆电爆网络的导线(含主线、连接线)采用足够强度、防水性和柔韧好的绝缘电线,爆破主线路呈松驰状态。为了保证每一个孔炸药准爆,每个起爆体采用两发同段非电雷管。(3)微差时间及雷管段的划分。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非电雷管选用(1-10段),相邻两段雷管起爆时间间隔选定为50~75毫秒左右。段发雷管的布置顺序为从深水到浅水依次为低段到高段。这样,前排炮孔的爆破为后排炮孔提供了临空面,相邻的两排炮孔爆破的岩石相互碰撞后,岩石的块度减小。合适的微差爆破时间避免了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叠加,还可减小爆破地震效应。综上所述,微差爆破可实现提高爆破效果和达到减震的目的。

3.4爆破试验

在岩石爆破开挖施工前,应对初爆破参数进行爆破试验,根据试验情况进行参数调整,试验结果用于指导现场施工,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和地形情况,爆破试验可在施工初始时结合现场施工进行。

4爆破网路设计

爆破主要起爆器材采用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及起爆导爆管,起爆网路为非电导爆网路。这一起爆网络抗扰性强、安全性好、起爆可靠、起爆数量不受限制、使用方便简单等特点。

4.1网路联结形式

采用非电毫秒差导爆雷管的孔内延时起爆网路。每孔装入两发毫秒差导爆管雷管,孔内导爆管联接各个药卷,以确保爆破的可靠性。

4.2延期形式

采用孔内毫秒差导爆管雷管延期起爆,以降低每段齐爆的药量,充分达到延期的减震的目的。

4.3起爆方式

孔外接起爆导爆管联接各个孔雷管的导爆管,最终采用非电起爆器引爆起爆导爆管来引爆整个网路。

5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爆破安全技术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施爆过程中的安全;二是爆破个别飞石、地震波、水中冲击波、空气冲击波、爆破噪音方面的安全;三是爆破施工过程中渗水处理措施。

5.1个别飞石的控制

由于本工程最浅点水深为-6.0m,按照《爆破安全规程》规定,水下钻孔爆破水深大于6m,可不考虑飞石对地面或水面以上人员的影响。

5.2爆破地震波的安全距离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设计要求本工程一次起爆单段药量控制在500kg以内。以临近的炸礁区的安全距离按100米考虑,根据下式复核该炸礁区的单段最大装药量:V=K(Q1/3/R)α计算得:V=150×(5001/3/100)1.8≈1.57cm/s<2cm/s故一次起爆最大单段药量不超过500kg时,垂直震动速度对100m以外的建筑物无害。在实际水下爆破施工时,用起爆器起爆,其单段的最大起爆药量控制在500kg以内,爆破产生振速可有效地控制在一般建筑物的抗震振速2cm/s以内。此外,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我们在采用多段别导爆管爆破施工减震的同时,在爆破初期对重要建筑物和距爆破源最近的建筑物进行爆破监测(主要监测爆破质点的垂直振动速度和竖直震动速度),以监测数据来确定单次起爆最大药量和单段起爆最大药量,确保施工区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5.3水中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根据《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水下钻孔爆破时水中冲击波对人员、施工船舶的安全距离。距离是警戒船必须搜索和警戒的范围,其安全距离外为人员或船舶需撤离的距离。警戒人员必须按装药量来控制警戒区域的安全,爆破员在起爆前必须把安全距离告知警戒人员。

5.4爆炸空气冲击波影响范围

因本次爆破采用水下钻孔爆破,因此不考虑空气冲击波的影响。

5.5涌浪的影响范围

因爆破选择朝面大海方向,故喷水柱也主要进向大海方向,且爆破单响药量小,爆区周围海岸边坡无需特别保护,可不需要考虑爆破的涌浪效应的影响,但需随即观察爆破后岸边坡的变化情况。

6小结

第6篇

1.1信号源传输的现状和设想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地处乌鲁木齐地区,共有10套调频节目,分别在两个发射台传输发射。其中,A发射台发射9套节目,B发射台发射1套节目。每周二下午A发射台停电检修时,其负责发射的9套节目停播,由B发射台负责其中4套节目的备份发射,另外5套节目无备份发射,只能停下来。10套调频广播节目中,有3套节目未上星,其中,A发射台有2套节目未上星,B发射台有1套节目未上星。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与两个发射台之间的主用信号采用光缆传输,备份信号采用卫星传输,3套未上星的节目没有备份信号。目前,暂用数字电视平台的广播信号作为临时备份信号,由于城市建设、道路施工、地质灾害及社会突发事件而发生光缆故障,导致广播信号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数字电视平台的广播信号,由于其环路长、节点多以及光缆故障等原因,使用时的可靠性并不十分理想。解决3套未上星节目的备份信号,以及为其他节目增加冗余备份信号源,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比较,在短时间内广播节目无法上星时,自建微波传输系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控译制楼楼顶与A、B两个发射台之间无障碍物遮挡,完全满足微波传输的空间环境。通过微波传输,可以实现与A发射台之间最低9路的信号传输,实现与B发射台之间最低5路的信号传输,还可以保留充分的备份节目信号通道。

1.2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1)可靠性系统应能够适应新疆特有的气候环境,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故障率低,应急操作简单,同时声音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应具备损耗小、还原度高的特点,并且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2)安全性信号抗干扰性强,有独有的编解码技术,能够有效防止外来信号实施串插。

(3)先进性系统核心设备要选用广播电视业内的主流产品,采用先进的编解码及信号传输技术,提高信号处理和传递的准确性及实时性,并充分考虑未来微波传输技术发展的需要。

(4)扩展性系统设计时,要在满足现有信号传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后期的增容扩展。

1.3系统架构设计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微波传输系统由发射站和接收站两个部分组成。发射站设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A、B发射台分别设立接收站。发射站实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10套模拟音频信号的编码、复用、适配,通过微波的方式传输至A、B两个接收站,两个接收站分别实现所需广播节目的接收、适配、解码,输出模拟音频信号。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微波传输系统架构图。

1.3.1发射站发射站由音频编码器、复用器、适配器和微波设备等组成。其中,音频编码器、复用器、适配器以及微波设备的室内单元放置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五楼的总控机房,微波设备的室外单元和微波天线放置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控译制楼楼顶。

(1)音频信号编码音频编码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ASI信号。全套系统设计使用两台8路音频编码器,其中,1台实现对8路模拟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另1台实现对两路模拟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剩下的6路作为备份信号通道。

(2)信号复用配置1台复用器,主要作用是将2台编码器输出的ASI信号进行复用,将复用的ASI信号输出给适配器。

(3)信号适配配置两台适配器,将复用器送来的ASI信号适配成DS3信号,输出给微波传输设备的室内单元。

(4)微波发射配置两套微波传输设备,每套设备负责向1个接收站发射信号。每套微波传输设备由室内单元、室外单元和微波天线组成。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用中频线缆连接,实现DS3信号的传送,由室外单元实现中频信号的上变频和功率放大,微波天线实现微波信号的发射传送。

1.3.2接收站接收站由微波设备、适配器、音频解码器等组成。其中,微波设备的室外单元和微波接收天线放置在A、B发射台室外的适当地点,微波设备的室内单元、适配器、音频解码器放置在A、B发射台的发射机房。

(1)微波接收每个接收站配置1套微波传输设备,每套微波传输设备由室内单元、室外单元和微波天线组成。微波天线实现微波信号的接收,室外单元实现接收信号下变频,室外单元通过中频线缆与室内单元连接;室内单元实现信号的解调,输出DS3信号到适配器。

(2)信号适配每个接收站配置1台适配器,实现DS3信号到ASI信号的适配还原。

(3)音频信号解码A、B两个发射台各配置4台音频解码器,每台音频解码器可从ASI信号中解析输出4路模拟音频信号。A发射台解码输出9套模拟音频广播信号,B发射台解码输出5套模拟音频广播信号,剩余通道及设备作为备份通道及备份设备。

2结束语

第7篇

1.1注意泵房的布置

在建设取水泵房的过程中,要根据江水枯水期、洪水期的实际水位来选择泵房的布置并施工。以江水的枯水期和洪水期水位都较高,并且这2个阶段落差较大的江河为例,对于取水泵房的布置,由于该江水的枯水期和洪水期水位落差大,所以,需要将泵房的进水口布置为上、下两层,并且这两层进水口的面积要根据枯水期的水位来计算。同时,取水泵房中潜水泵的位置也需要布置在洪水位和枯水位之间。这样做,不管是在枯水期还是洪水期,水泵都不会被江水中的杂物破坏。

1.2方案中要涉及水处理系统的实施

对于水处理系统,要将其与取水方案相结合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过滤效果。在建设取水泵房的过程中,要在取水泵房的进水口前设置好栅栏条,在进水口后面布置好网格,从而实现对取水泵房的双重保护。另外,取水泵房的进水口也要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可以让水中的砂砾顺着坡流出,以提高整个取水过滤系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清洗网格,以保证水处理系统可以正常顺利。

1.3不良地基上施工方法的选择

在不良地基上建设取水泵房是在所难免的。在施工期间,可以选择井点降水法、冻结法和沉井法。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这3种施工方法。

2.3.1井点降水法选取这种方法时,一般包括轻型井点和管井井点2类。在轻型井点中,一级井点的水位降低深度一般为3~6m。在取水泵房的建设中,这种建设方法具有设备数量多、作业面积大、施工时间长和基坑挖土量大的特点。对于管井井点,其水位降低深度一般是6~10m。在其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这种方法具有费用开支大的特点。

2.3.2冻结法该方法是使用大型冷冻机将取水泵房附近的水土冷冻,从而方便后面的施工建设,但是,这种方法的消耗比较大,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

2.3.3沉井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比较高、地质较为均匀的地基,其需要较少的物力和财力,施工也较为简单。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简要分析可知,在设计取水泵房的施工方案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工作方法。

1.4加强设备的检修和安装、固定的施工

在取水泵房的取水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取出清理或维修的设备,但是,由于诸多工作设备处于水底不方便取出,所以,在取水泵房的施工过程时,要为这些不易取出但需定期清理的设备设计一个较为方便的检修方法。例如,在取水泵房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运用滑槽固定设备,以便在取水泵房运作时将需要清理的设备沿滑槽取至水泵房顶部检修、清理,之后再依靠重力作用滑至原位。但是,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检查完水泵后,水泵放置在固定架上,要保证水泵与水管的连接处密封性,不然,会出现接口处漏水的情况,致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鉴于此,可以在水泵与水管的连接处使用Y型接管口,以实现水泵与水管的密封连接,从而保证取水泵房可以顺利运行。

1.5要注重吸水管的特别设置

对于取水泵房的管道设置,要在取水泵房施工建设时,在吸水管上加装柔性套管或在管道上安装软接头。因为取水泵房与蓄水池是相对独立的,随着取水泵房运行时间的增加,会在吸水管道上施加拉张应力和剪切应力,这就会不断减少取水泵的使用寿命,影响使用效果。除此之外,有的吸水管道需要埋在地下,这就更需要保证管道基础的坚固性和可靠性。在非原土层、土壤中增做管道基础,为防止管道在掩埋过程中出现弯曲和倒坡的现象提供了保证。

2结束语

第8篇

通信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标准无线仪表通信、无线RTU通信设计、有线仪表转无线通信设计、ZigBee路由通信设计。无线仪表采用内嵌ZigBee端点通信模块,电池供电,可定期唤醒采集,采集周期可设定,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0m。使用无线RTU采集有线仪表或RS485设备的信号,通过无线RTU内嵌的ZigBee通信模块实现无线通信。使用自带电池的无线仪表转换器可将有线仪表转为无线仪表,无线仪表转换器给有线仪表间歇供电,并间歇采集有线仪表的信号,再发送到ZigBee网络中。ZigBee路由具有多种数据通信接口,可实现网口或串口到ZigBee的通信转换。

2系统方案

根据现场测控点的特点,对上述技术进行整体应用。由于485测控点需要进行实时编程,过滤间烧结器流量参数和加热炉相关参数均采用有线采集无线传输方式;储油罐参数和水室液位参数采集频率高、耗电量大,采用有线方式;储油罐液位和事故罐液位AI(四线制)参数重要且不是两线制仪表,选用有线方式;外输泵控制及电参采集选用有线方式;由于外输泵是“三防四责”数据,为了提高其可靠性和电缆沟利用率,采用有线方式;外输流量参数选用有线方式;注水间选用阀组间协议箱进行数据整合,同时对阀组间协议箱进行改造,实现无线通信;其余参数采集传输都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具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实验效果

该方案总计涉及97个参数采集,采用无线通信62个,有线仪表转换为无线通信25个。无线仪表采用数占总仪表数的38.2%,无线传输信号量占总采集信号量的63.9%。实现了对所有站内集输系统、水处理及消防系统等内容的生产过程的远程监视和管理以及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仪表参数配置。该方案支持其他通信协议和仪表的通信拓展,达到了对站内设备工况的实时监测、控制以及对仪表的管理,完成了油田转接站的数字化建设。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电缆使用率,节约了建设成本。

4总结

第9篇

电气方案说明

一、依据

根据建筑有关方案图纸,国家有关规范设计。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2)

二、范围

本建筑电气设计包括强弱电,其中强电包括10kV变配电站、照明系统、一般动力系统、空调系统、计算机UPS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等。

弱电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PD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和电缆电视系统等。

三、内容

按二级负荷供电,要求采用双路电源。建筑物地下层设变配电室。

负荷密度按80W/m2考虑。选择2台800kVA干式变压器。

弱电按综合布线考虑,统一安排电视、电话、计算机插座。

本工程按二级保护对象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系统。

按二类建筑屋考虑防雷措施。

初步设计说明

强电部分

一土建概况

图书馆建筑面积21681.29m2.地下一层(部分加设夹层),地上七层。歇山屋顶,正背高35.0m,檐口高24.2m,室内外高差600.结构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厚板基础。一至四层大部分采用无粘接预应力楼板,现浇板厚180.

二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2)

初步设计有关批文及各专业所提资料

三设计范围

电气设计包括:10kV变配电站、照明系统、一般动力系统、空调系统、计算机UPS配电系统、防雷接地及人防工程配电;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PD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和电缆电视系统。

四电源及负荷

1电源从北大35kV总降压变电所引来,两回线10kV供电线路至新馆,南进户,打开引入。

2本馆负荷等级及分类如下:

一级负荷:消防动力,应急照明,计算机电源

二级负荷:客梯、楼梯照明及人员较密集的公共场所照明

三级负荷:空调及其它

3本馆总设备容量为2231.4kW,

P=1673.4kW

Q=639.1kvar(补偿后)

S=1791.3kVA

五供配电

1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为节约能源、经济运行,本楼工程选用广东顺干式变压器三台。其中630kVA,10/0.4kV两台,向一二级负荷供电,1250kVA10/0.4kV一台,专供空调负荷。变压器自带强迫通风和温度保护装置。

2高压10kV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单母线分段运行,母联开关手动切换。高压柜选用ABBZS1型,带闭锁及联锁装置。一二级负荷低压接线方式同高压侧,三级负荷低压接线为单母线,低压柜选用DOMINO开关柜。低压按照明、空调、动力分别计量。高低压柜均为上进上出方式、落地安装。

3配电干线一般选用ZR-VV-1kV电缆,水平段沿托盘式桥架敷设,竖井内沿梯架垂直明敷。竖井内照明及消防干线采用封闭母线沿墙敷设,消防干线选用耐火电缆在桥架上明敷。照明动力支线一般采用BV-500V导线穿钢管在板内或吊顶内暗敷。

4配电箱在竖井内明装,在其它部位暗装,下皮距地1.4m.灯具开关及插座为奇胜牌,暗装,下皮分别距地1.4m,0.3m.

5为节约照明用电保护环境,从绿色照明的设计思想出发:阅览室内采用北京四通松下电工有限公司生产的National荧光灯具,配36W细管径灯管,小功耗镇流器及电容无功补偿。计算机房、机读目录厅、光盘检索厅、多媒体阅览室采用机房专用灯,以抑制眩光。书库选用专用书库灯,以增加垂直照度。古籍书库采用滤紫功能灯具。筒灯配双H型节能光源。同声传译译员室等场所采用无级调光开关。

六防雷接地系统

该建筑按二级设防。在屋顶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带,利用结构柱内主筋作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统一的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做法详“电”。若达不到加人工接地装置,做法现场定。馆内大于配电系统按三相五线制做好接零保护。

弱电部分

一、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在首层设消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馆(含会议中心)火灾监测及消防联动控制。

2.消防报警系统采用海湾公司设备。

3.消防回路为二总线制为ZRRVV-2X1.5,沿耐火桥架经过弱电竖井引至各层。联动控制线采用NHBV-1.5mm2,消防广播线采用RVS-2X0.8,均穿钢管暗敷。

4.探测器部分采用烟温感复合智能型,其他采用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吸顶安装,手动报警按钮暗装,下皮距地1.5m,消防模块吊顶下明装。

5.消防广播扬声器均为3W,有吊顶处用嵌入式,无吊顶处明装箱式,下皮距地2.5m.

6.设消防电话。

7.凡是消防用电均采用双路供电,末端切换,使用耐火或阻燃电缆,穿钢管暗敷设。

8.设应急照明系统,包括疏散指示灯、出口指示灯和备用照明。均采用双路电源切换,末端自投或自带蓄电池。

9.活动中心采用消火栓控制按钮起动消防泵。

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罗格朗DLP布线设备,该系统支持本馆电话、计算机、保安监控及多媒体等多方面的自动化通讯服务。

2.信息插座一般为墙上型。暗装,下皮距地0.3m,保安监控用信息插座为桌上型,吊顶内明装。图书馆设信息点200个,会议中心设120个,共320个。

3.水平布线总系统全部采用五类八芯双绞线,在吊顶内沿桥架,在墙内柱内穿钢管暗敷。

4.楼内各层管理间与竖井兼用,在首层计算机房设总设备间。

5.垂直干线全部采用四芯光缆,在桥架上敷设。外网西进户。

三、电缆电视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

1.本馆电缆电视前端讯号由馆外引来,东进户,电缆引入。本馆不设前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