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6 17:45:21
导语:在施工企业培训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不足;对策研究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alent in the whole business competition in the more big, important means and way and the training work of enterprises as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role is very big. But in the actual process of job training, there will be a lot of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the article will mak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scientific, to develop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guid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to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每个建筑企业都在努力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不仅是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一,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更能加快整个企业发展的步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大力进行员工培训。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训工作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所以建筑企业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企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作用
培训对企业来说,是一件重要的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激烈,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陈出新、日新月异,需要企业不断加强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投入,形成新的施工生产管理理念。同时,也要求企业员工能够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做到安全生产,为企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员工培训,才能保证员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筑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对员工培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透彻。第一,企业负责人不重视。企业进行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培训的效果更需要在培训后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种培训过程与效果的不同步性,导致很多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没有充分的重视,他们更倾向于直接引进人才,而不是进行员工培训。第二,企业员工不重视。企业员工总是认为他们的工作内容相对简单、重复性高,因此不需要参加什么培训,即使企业组织安排培训,他们也不认真学习,只是走过场地应付。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以致企业培训效果收效甚微。
培训方式的简单化与内容的空洞化。一方面,在建筑企业培训的方式中,一般都比较陈旧,大部分采用的是老师授课员工听课的方式。这种培训方式,形式单一,无法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直接相结合,缺乏实践性与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员工与老师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培训内容往往只注重对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训,所以培训课程相对枯燥,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自然无法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培训需求缺少必要的层次细分化。所谓的缺少必要的层次细分化,就是企业在制定培训目标的过程,只是确定一个总的目标,或者只是对以前的培训计划进行简单的复制,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所面对的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样就得不到很好的细分,企业的总体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总的来说,企业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分析,不进行具体的细分化操作,甚至不区分企业培训对象的层次和范围,这对企业培训来说,其损害是巨大的,更不利于企业实现其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在建筑施工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很多企业并不会去关心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做好培训考核评估工作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式、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改进方法与对策
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要想做好培训工作,必须提高对培训的认识。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员工培训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需要,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与企业的施工生产同等重要,要把员工培训看成是关系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其次,企业员工要真正认识到培训既是员工应该得到的权利,也是员工必须尽到的义务;员工的基本素质、知识、技能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员工要彻底改变“培训是福利”和“培训是负担”的错误观念。
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充分利用生产淡季和专业施工特点搞好内部培训。考虑到建筑施工企业气候影响、工期紧的因素,施工企业可以一方面要求各项目部利用雨天不能施工的空隙,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规范和施工工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组织进行素质和专业岗位技能等内容的系统学习,集中考核。培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技能培训,一是素质培训。针对刚工作不久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进行技能培训。例如学习企业自己制定的技术质量标准,根据具体工作岗位进行如资料员、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岗位技能培训。针对领导层和各个专业的骨干人员注重素质培训,例如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组织《中层领导干部能力》培训。
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结构及人员结构的复杂性,确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收集到相关资料后,要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时期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最可靠的需求分析基于实证性的数据,要尽可能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真正需要培训。通过需求分析收集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培训方式方法的大量信息,为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提供支持条件。
加强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估既能促成培训目标的实现,又能为以后的培训提供支持和借鉴。建筑施工企业在评估培训效果时,既要评估培训项目实施的完成情况,也要评价培训计划的实现情况;既要了解受训员工的个人满意程度,也要了解企业管理部门的满意程度;既要考察受训员工的在职表现和培训收获,更要在较长的时间内,跟踪考察其培训后的工作情况,以及对提高工作能力所发挥的作用。在培训评估中,应该注意注重培训信息的归纳和总结,同时注重在培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当前经济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这一手段来进一步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素养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充分认识到,对员工的培训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化的投入,更是实现整个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进而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更好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爱尔文·戈尔茨坦,凯文·福特.组织中的培训[M].常玉轩译.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 员工培训工作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在社会的发展之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资源、设备的竞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人才也成为各个企业“角力”的重点,只有争取到人才,企业才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各个大、中、小型施工企业的数量也呈现出几何倍增长的趋势,施工企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国有施工企业要想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形式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而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培训工作。但是,就现阶段来看,虽然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领导也意识到了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病,下面就针对国有企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1 国有施工企业对员工开展培训的重要性
由于准入门槛较低,我国施工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在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之下,很多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了中国市场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对员工开展全面性、综合性的培训工作可以起到如下的效果:
1.1 开展员工培训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之下,通过培训来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已经成为各类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施工企业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特别是基层施工人员,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他们学历较低,很多人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这不仅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也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必然能够有效的提升国有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开展员工培训能够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对于员工的个人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实际上,在时代的发展下,施工企业员工不仅注重物质奖励,也更加重视企业能否为他们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现阶段下施工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施工企业难以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学习与培训机会,实际上,每一位员工都有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追求,如果企业难以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那么就很容易导致人才流失,这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打击。
2 国有施工企业在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下,国有施工企业在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着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施工企业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在培训方面满足培训费用金额,也有培训计划,但是计划不灵活,局限于硬性要求,而且在完成方面有年底突击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有施工企业在长久以来都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在我国宏观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国有施工企业都不重视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而是依靠扩张企业的规模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采取这样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了,若管理人员未注意到培训的长远效益,必然是难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的。
第二,培训比例不平衡,管理人员远远大于生产工人,这也是国有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突出问题,实际上,一线员工才是各项的直接执行者,如果不注重对他们的培训,必然难以取得突出效果。
第三,培训对象的选定,基本上没有按需分配,参训人员每年都是固定人员,造成资源浪费,有时为了形式凑人数,存在参训人员不从事本专业情况,培训成了为职工搞福利,不能切实起到作用。
第四,培训主动学习意识淡薄,主要是为了应付取证,而且没有总结,走出课堂忘得一干二净;由于各种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一些员工未深入的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参与培训的主观意识较差。很多员工内心深处却有一个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只要加强学习就可以提升工作成效,而日常的培训工作就是一些规章制度的问题,因此,国有施工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普遍偏低。
第五,培训形式主要是课堂或者讲座式,形势不多样,由于责任意识不强,对本人的学历晋升、注册类取证较多,对工作有帮助的培训少。此外,施工企业基层培训工作一直都有着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培训工作并未针对员工的年龄、性别、岗位、学历进行,这也是导致培训成效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之中,理论培训较为容易,因此,在培训工作中也常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对于员工现场的指导很少,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员工综合技术水平的提升。
3 提升国有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成效的对策
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要想提升培训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强化员工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在新时期之下,国有企业施工人员必须要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强化企业内部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对于培训的认识,只有员工能够真正意识到培训的意义,才会积极主动的支持企业的培训工作。为了保障培训的成效,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建立以基层为主,上级单位辅助监督的教育培训体系,真正的将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全面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
3.2 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法
为了强化培训的效果,还要改变现阶段下单一的培训方式,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法来激发出员工的参与兴趣,在培训形式上,可以到先进、标杆单位参观、交流等,邀请专家到现场培训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员工的参与兴趣,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培训成效;在培训计划的制定上,适宜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按需选定培训人员,不是单纯的上级下达任务,下级滥竽充数,并且要重心下移,偏向基层。
3.3 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
培训需求的分析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才能够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内容与形式适宜员工的培训计划,而培训工作的开展并非管理人员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培训对象的配合。为了优化培训需求分析的效果,管理人员可以使用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来分析员工对培训的需求与建议,这样不仅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把握好培训工作的方向,也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同时,还要严格的控制好培训的费用和福利界限,根据教育培训资金情况,可以进行视频、网络等手段培训,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此外,还要保证培训的时间,合理利用施工季节间隙,晚上、雨天等恶劣天气无法施工天气,组织学习,特别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努力的提升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安全责任意识。
3.4 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培训质量
对施工企业员工开展培训的目标就是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施工培训与常规的培训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使用机械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很难提升培训效果的,要想真正的提升培训的成效,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教学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员工的工作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培训要求制定出全面的培训计划,将研讨教学、事故案例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采取邀请专家到施工现场演示、网上视频培训等的培训方式,这样既改变了传统课堂式培训,丰富了培训方式,而且节约了培训费用,真正的达到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国有施工企业而言,开展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有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施工企业的先进培训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工作,从财力与组织方面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尤其是要做好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潜亮.刍议国有施工企业在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之友,2012(01).
[2]权瑞英.石化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增强员工培训浅谈――以陕西化建公司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8).
[3]吕利生.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之我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关键词: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模糊综合评价 预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28-03
作为施工企业核心资产之一的人力资源日益成为施工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由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显著,加之其本身具有独特属性,施工企业在对其进行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此展开过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对指导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从定性角度探讨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因此,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问题进行研究,以开发出一种用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研究的新方法,对于规避和化解风险,促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内涵及构成因素
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人自身生理的复杂性和施工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多变性等导致的、人力资源在参与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造成施工企业经营目标的偏离或施工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构成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因素有六种:
1.道德风险。所谓道德风险,就是由于不同个体的道德标准不同,或明知施工企业的道德标准却为了获取个人利益或实现个人其他目标而不顾施工企业的道德规范约束而牺牲施工企业和项目利益的可能性。这里的道德通常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良与丑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伪、忠诚与背叛等标准无形的公认的概念,通过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信仰和信念的力量,来评价、判定和影响人们的各种行为。
2.招聘配置风险。招聘配置风险是指施工企业组织管理机构在对人力资源的选择、配置和使用的过程中,受施工企业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和人为失误的影响,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施工企业只有将招聘到的合适的人力资源配置到相应的岗位上去,才能获得现实的生产力。但可能会有人员不足、人员与职位不匹配或者人员配置低效的这些问题存在于人力资源的招聘配置过程中,导致人无其才、不能胜任或人未尽其才,既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培训开发风险。培训开发风险是指施工企业为实现一定的项目目标或完成特定的项目任务或激发项目员工的潜能而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得相应的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回报而导致的风险。通常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业务多样、需求不同的工程项目,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要对项目人员的动力、智力、能力、体力以及潜力等方面进行潜能的立体开发,但由于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这一特性,可能影响到这种培训开发的成果不能为己所用。
4.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风险。该风险是施工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时,由于目标、手段和内容等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如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目标不清晰、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设置不恰当、考核结果与奖惩关系以及奖惩薪酬福利不合理等,都可能一定程度地阻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风险的原因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项目所在地域或行业行情、文化背景差异、法律约束、世俗偏好等都可能导致风险。
5.流动风险。流动风险是由于员工在施工企业内外部流动而给施工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员工在施工企业内部或施工项目内部流动主要指员工升职、平调和降职等;员工在施工企业外部或施工项目外部流动可依据员工流动动机分为主动流动(即员工主动辞职)和被动流动(即施工企业或施工项目裁员辞退)。施工企业员工流动会带走凝集在员工自身上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并且增加施工企业或施工项目的外显成本,新手在新岗位不熟练或产生无效劳动以及补充新岗位人员的招聘、选拔和培训等费用因而增加。除此之外,外部流动还可能给施工企业带来无形资产的损失和项目团队士气下落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6.意外风险。施工企业人员生病或感情遇到挫折和伤害导致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情绪低落造成人力资源损失;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在工作中及工作外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或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工伤事故或安全事故、意外事故(人为事故或交通事故)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人力资源损失;不可控甚至不可知的外部环境(如海啸、地震、传染病等)造成的人力资源损失等。
二、将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研究的可行性
1.施工企业需要评价一系列可能构成本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因素,但是由于不同施工企业所关注的风险因素不相同,无法给出统一的风险因素以供分析,因此必须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先作出识别。前文已给出六种可作为评价指标的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因素,不同施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对于各种风险因素,由于在知识、经验及价值观等的差异,不同评价者对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在认识上也会有所不同。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价具有模糊理论中的模糊特点,因此我们在建立评价及预警模型时要使用适应这种特点的理论和方法。基于这种特点,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价从施工企业本身是无法分析判断出的,需设立一个施工企业中高层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风险评价小组进行评分。
3.不同的施工企业对风险因素的关注程度各不一样,这就需要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风险可能给施工企业带来影响的严重程度。本文采取的方法是针对不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对施工企业影响的程度不同,确定相应权重进行衡量。
基于以上特性,本文将主观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是可行的。
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思路
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思路如下:
1.收集信息并筛选。这是进行预警的第一步,根据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所涉及的范围,覆盖面应尽可能广泛,把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信息都收集起来,然后对全部信息进行多次分析整理,提取有用信息。
2.选择与确定预警指标。选择尽可能多的指标来描述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然后由专家群体根据一定的方法(本文采取AHP法)确定预警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
3.选择合适的预警方法。对于反映施工企业外部环境的定性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处理;对于反映施工企业内部进行情况的定量指标,使用预警信号系统进行预警,然后把两者结合起来综合预警。
4.阈值。根据有关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并结合行业特征确定临界值(阈值)。
5.报警。根据综合预警结果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1.确定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集U。选择涵盖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价的因素作为评价要素,得到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集为:
U={U1,U2,…,Un}
依据前文所做的分析,这里把道德风险,招聘配置风险,培训开发风险,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风险,流动风险,意外风险作为风险评价指标。施工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与施工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风险种类作为评价要素。
2.确定评语集V。对设置的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定,按照其满足各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程度分成不同档次,得到评语集为:
V={V1,V2,…,Vm}
3.确定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的权重向量A。可以通过专家相对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给出不同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的相应权重以确定其重要性。本文的预警模型用的是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通过两两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层次分析法能给出相应风险因素的权重比较。首先组织施工企业中高层管理成员和有关专家建立风险评价小组(一般20人左右为宜),然后让该小组依据表1的内容评价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因素,得到权重判断矩阵D=(dij)。
计算组合中各要素的权重向量。这里可以采用特征根法,根据判断矩阵D,列出特征方程DW=λW,求出行列式|DW-λW|=0时的最大特征根λmax,再解出与λmax相对应的特征向量A。假设得出的A=(a1,a2,…,an),则归一化处理后的向量不妨设:
此A即为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权重向量。
4.确定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的隶属度矩阵R。由风险评价小组的每位成员对照分级标准,在每项评价要素的个评语等级中,对同意的一个评语栏目划上“√”;经统计后,将结果填入施工企业人力管理风险要素评判表。表中的比重,即为要素的隶属度,其含义是:评判者认为某一要素属于某种评语等级的程度。其计算方法是:用每一栏的人数除以参加评判的总人数。
设U×V [0,1]是模糊关系映射,则可得到μR(Ui,Vj)=rij?懿[0,1]。由此可组成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评价矩阵R:
5.计算施工企业人力管理风险要素的评价向量B=(bj)。通过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的权重向量A和评价矩阵R,就可以得到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的评价向量B=(bj)m,其中B=AoR,这里的“O”并不是通常的矩阵运算,而是模糊关系的合成算子。理论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有无数个,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有模型①-模型④四种模型。这四种模型计算方法不同,最后结果也有差别,模型结果的解读所注重的因素也不一样。
模型①:M(∧,∨)
bj=∨(a'i∧rij)
式中:∧和∨分别为取小(min)和取大(max)运算,即:
bj=max{min(a'1,r1j),min(a'2,r2j),…,min(a'n,rnj)}
模型②:M(・,∨)
bj=∨(a'i・rij)
式中:・代表普通实数乘法,即:
bj=max{a'1r1j,a'2r2j,…,a'nrnj}
模型③:M(・,?茌)
bj=a'1r1j?茌a'2r2j?茌∧a'nrnj
这里α?茌β=min(1,α+β)为有上界1求和,即:
由于在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研究中,实际所需考虑的风险因素往往较多,且预警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总体因素的综合效果。所以,为了提高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的预警能力,同时加强对于高危风险的反应灵敏度,这里重点采用模型③,注意参考模型①和模型②的结果,并关注模型④的结果。
6.计算综合评判值P及模型评价与预警。向量B无法直接进行评判解读,考虑采取评价等级分数化的方法,通过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评价向量B计算出综合评判值P并进行解读。以评语集V={完全满意,满意,大致满意,完全不满意}为例,评语与分数对应关系如表3。
则有:P=(0,0.25,0.5,0.75,1)BT
此处,P值越大,表示风险也越大。
施工企业可依据综合评判值的大小对人力资源总状况进行评级。这里设低风险与中等风险之间的阈值为0.2,中等风险与高风险之间的阈值为0.7。风险评价与P值区间的对应关系如表4。
根据P值处于不同的风险区域,针对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预警,并采取对策改进施工企业管理状况。
五、应用案例
GQ施工企业2009年初为能有效预警人力资源风险,成立了一个由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等组成的风险评价小组,共20人。评价小组对照施工企业自身及其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由各评委分别给出一系列导致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隐患所在。经由评价小组分析、评价、粗选、认定,最终总结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集U为{道德风险,招聘配置风险,培训开发风险,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风险,流动风险,意外风险}。
1.计算过程。专家小组确定评语集V为{完全满足(下转第231页)(上接第229页)要求,满足要求,大致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完全不满足要求},依据已确定的六个风险类别,逐一进行两两元素的比较、打分,从而得出各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相对重要性,如表5。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要素的权重向量A=(0.5065,0.0415,0.1684,0.1395,0.4017,0.6115)。
专家小组根据评语集V中的评语对各评价要素进行评价,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计算得到如下评价因素隶属度矩阵R:
R=完全满意 满意 大致满意 不满意 完全不满意0.6 0.5 0.20.00.00.9 0.3 0.00.00.00.2 0.3 0.40.40.20.3 0.5 0.30.30.00.4 0.4 0.40.20.00.8 0.1 0.00.00.0
根据模型①,计算得到B1=(0.3272,0.2710,0.2149,0.0901,0.0901),将B1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B1'=(0.3294,0.2728,0.2163,0.0907,0.0907),P值为P1=0.3351。
根据模型②,计算得到B2=(0.2618,0.3272,0.0860,0.0430,0.0180),将B2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B2'=(0.3557,0.4446,0.1168,0.0584,0.0245),P值为P2=0.2379。
根据模型③,计算得到B3=(0.5708,0.3252,0.1986,0.1014,0.0180),将B3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B3'=(0.4702,0.2679,0.1636,0.0835,0.0148),P值为P3=0.2262。
根据模型④,计算得到B4=(1,0.7728,0.5796,0.3647,0.0901),将B4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B4'=(0.3562,0.2753,0.2065,0.1300,0.0321),P值为P4=0.3017。
2.计算结果及预警。模型①得到的P值为P1=0.3351,在表4中处于0.2-0.7的数值区域,属于中等风险范围。而模型②、模型③得到的P值都小于0.3但比较接近0.2,风险评级尚属于低风险范围,说明目前该施工企业的综合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相对较小,即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尚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模型①是“主因素突出型”,其计算结果说明个别人力资源管理要素还存在较大的风险。观察评价小组对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要素的评价,可以发现该施工企业培训开发风险较大;目前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处于低风险区域,同时值得该施工企业关注的是个别因素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所以,该施工企业应做好培训开发和准备工作,加强培训开发实施过程的管理,重视培训开发结果的使用,把合同管理纳入到培训开发管理工作之中。
六、结语
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正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通过以上预警模型,可以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评价和预警,从而对模型所反映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施工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规避和化解风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以增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亚莉,杨乃定.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防范[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1)
2.徐虹,林钟高.基于道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J].技术经济,2007(4)
3.张亚莉,杨乃定.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1)
4.卢毅,卢旭,王志民.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能力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1)
5.郭洪林,吴克禄,王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孙元.基于AHP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应用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2007(2)
8.张亚莉,杨乃定.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专家评价方法[J].航空科学技术,2000(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安全事故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同时施工伤亡事故也在逐渐增多。从近几年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统计数据分析,整体成上升趋势。安全施工一直是建筑施工单位强调的重点工作,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更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以及措施进行分析。
1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规模正在逐渐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两万多人从事一线建筑施工行业。但由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建筑单位没有科学的管理办法,从而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施工目前成为制约我国建筑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建筑施工单位逐渐开始重视安全管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得不到财政资金的支持或对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度不够等。从而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
2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施工单位之间的不良竞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内的建筑施工单位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出现施工单位多于施工项目的情况。因此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工程项目往往采取不良手段。另外,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由于自身条件不具备承揽一定工程项目的能力,但为了获取经济利润,采取违规操作或分包工程的方式获取工程利益最大化。在这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安全生产管理,进而造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有的施工单位在获取工程项目后,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没有安全设备的情况下开始违规操作,不仅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等级,更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
2.2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来自农村,没有接受正规的安全教育,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同时缺乏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配戴必要的安全设施,甚至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对一些施工设备操作不当,这都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3 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存在很多不足:
(1)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
(2)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在人员配置上难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
(3)建筑单位对安全生产没有建立健全的赏罚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完成体制改革,由于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一些企业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相应的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轻安全、重质量、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或无资金投入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建筑行业的监督管理与企业的安全管理尚未构成统一,大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安全监督部门,另外,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的撤并以及削减人员配备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施工单位将安全管理、工会、企业的保卫合并成一个机构,严重脱离了实际工程施工部门。
2.4 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缺乏计算机技术人才,对于目前现有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建筑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的安全生产业绩以及企业诚信集合在一起,建立企业诚信档案,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5 施工单位不能保证合理工期
一些投资方希望投资的工程项目能够尽早的实现其经济效益,往往会要求施工单位提前竣工,而一些建筑单位为了提高自身的业绩,也会加快工程施工进度,从而造成工程工期得不到保证,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3 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安全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我国现行的建筑市场规章制度,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同时依照法律程序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严惩,严格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为。同时,加大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安全监管部门要不定期和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并指导相关施工人员安全生产,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施工作业。另外,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火措施等也不容忽视。真正做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要严格检查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并设有专人负责,同时对有危险设备要设有警告标识并进行防护。
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增强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实施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流等。
3.2 建立安全责任制
建立安全管理制就是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实行责任化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项工序都要设有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设有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明确各负责人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权利,负责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道德规范,还要建立自身内部的安全生产体制,完善安全责任制,落实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并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监管人制定相关的制度,最终实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
3.3 培养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建筑施工单位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符合自身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以自身企业文化为基础,根据施工人员条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培训逐渐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深化企业文化。对于一些特殊施工岗位,要严格培训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只有考核通过者才能上岗。
3.4 全面防御,重点监控,加大安全管理投入
制定施工单位资质认定标准,并执行安全生产条件认证,强制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安全生产条件认证主要包括:企业安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及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等。对其中一项不达标者,强制进行安全整治。
通过这项工作,加强企业对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视,淘汰陈旧、落后设备,强化安全防范,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面防御、重点监控的目的。
4 总结
通过以上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和采取应对的措施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排除安全生产隐患,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加强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才能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辉松.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8,7(4).
[2]王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的现状及思考[J].建筑安全,2009,5(1.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一体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工程质量的严重性。质量问题在电力工程中可大可小,如果情节比较轻,只会增加一些投资成本或影响工期,而情节严重的话,对整个工程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对以后的安全使用也会带来影响,从而出现无法估量的安全事故,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施工的特殊性。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部分质量问题比较常见,对这些问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能够有效避免的,特别是对电力施工这一特殊施工过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对工程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对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后果没有引起重视,因此需要技术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加强管理,杜绝常见质量问题的出现。最后,多变的影响因素。对电力建设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具有多变性,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发生变化,或者是引起其他类型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或扩大。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1、施工人员素质低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人才,虽然企业内部员工增多了,但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却十分短缺,企业要求降低,员工素质越来越低,员工本身缺乏安全技能,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心、团队意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引入了更多高科技的设备,施工人员不具备操作能力,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再加上企业培训跟不上,影响了电力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管理理念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系逐渐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一些电力企业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理念依旧在沿用,这就对电力工程的投资、进度等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具体工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都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却不够统一,这就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分成了若干个部分,如监理单位只负责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这样就削弱了各个项目管理部门的联系,影响了项目管理的质量。
2.3、监理体制问题
目前一些监理企业还沿用着依附式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理控制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监理企业的存在价值一般是依附在某一个具体的企业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企业就需要完全地脱离这个母体,如果还存在依附关系,就会造成依赖性存在,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没有一个独立的运行空间。另外,一些工程项目监理企业不具备该项目的监理资质,监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工程整体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制约,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3、对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的识别、预测
3.1、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识别
对电力工程建设工作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工作,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预测,全而考虑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尤其要注意电力建设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否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性能以及工程的效率。在风险可能发生以前,首先要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为了更为全而的预测各种风险的出现,参照以前工程风险的相关资料,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做好所属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识别。
3.2、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预防
为了有效的应对电力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提高参与电力工程的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对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要严格规范,借此降低风险产生的几率。同时对电力工程建设保险范围的确定,需要与国内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联系起来,对电力工程的承包合同等内容要加强保险认证,使电力工程建设的保险范围能够实现全而覆盖。
4、强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4.1、安全管理
要在工作中全方位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施工企业的各类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只有具备了电力施工专业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及管理能力,且取得安全生产资格以后,才能上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电力建设各个项目施工中,要及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对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制度,对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绝不姑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立与健全,对各类施工人员及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要责、权、利分明,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在每个岗位、每个施工环节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2、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计划编制要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分析,组织好图纸会审工作,将设计方面的缺陷在施工之前全部消除。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事先应该对电力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设备进行梳理与归类,防止出现材料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发生。实施质量控制策略,需要从全局出发,深入到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阶段,根据电力规范及相关技术要求,对工程实施的质量与进度实时进行监测,严格质量检查、评定及验收程度。
4.3、进度方面
管理部门应该科学地进行进度规划,在施工前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与施工时间安排。在进行成本预算的时候,相关部门要将预算工作落实,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都在预算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其次,严格制定相关工程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有针对地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地进行完善,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再者,在成本方面,首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意识。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成本意识。
4.4、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体制中,责权利相结合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比较常用,并且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科学手段的应用,构建以项目责任人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责任人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的界定,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其次,周密合理地拟定施工计划,对工期合理地进行安排,对施工投入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安排与协调,防止出现赶工、窝工的现象,提高人力、物力安排的效率。最后,通过科学的经济协调手段的应用,在工期及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从用工量方面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
总之,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电力企业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目标、应对竞争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戴佳闽.电力工程中项目管理实践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6: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