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30
导语:在县级文明村镇创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继上次召开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已经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各乡镇在整治环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秋收大忙时节,又赶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各个乡镇都做到了科学摆布,统筹安排,使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今天,县里又组织召开了现场会,一路上观摩了头台镇仁和堡村和大兴乡通兴新村两个典型村,从中可以看到我们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应该说,这两个村为全县的村镇环境建设,乃至于全县文明村镇建设都起到了样板示范作用,希望各乡镇认真学习,相互借鉴经验。
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觉得在这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中,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思想上,给予了足够重视。各乡镇都相继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抽调了得力人员,制定了详实的工作方案,并且在工作推进中,都创造性的研究并制定实施了工作业绩与资金挂钩,任务分片包保等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措施;二是在行动上,体现了很强主动性。在这次环境整治中,虽然我们一直强调重在治理和管理,而考虑基层各乡镇经济条件,没有强调建,但通过看现场、听汇报,很多乡镇不仅管和治,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行物质和财力投入,修路、修路边沟,从而使这次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仅停留在打扫卫生搞清洁规范上,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相应改善。三是在成效上,呈现了明显变化。从成果看,尽管各乡镇开展的力度不尽相同,但都在动。正值秋收,很多乡镇都把这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放在了修路上,一些屯路通过这次整治切实得到了修整,方便了农民;在柴草堆放上,借这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各乡镇都做到了早要求、早规划,提前动手,腾出场地统一堆垛,从而避免了往年柴草先进村、后动员出村的被动局面,既保证了村屯环境的清洁,也消除了“火烧连营”的火灾隐患。总的看,农村面貌呈现了卫生整洁、环境优良、秩序良好、管理规范的喜人景象。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与支持,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有力领导和积极组织。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贺!
在充分肯定前一段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村屯里仍然能看到乱堆乱倒、畜禽散养、破房框子、墙茬子,屋不像屋、院不像院,柴草连着灶坑门的“破大家”现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认为建设现代农村、创建小康村镇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为了进一步抓好这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树立和谐理念,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开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建设现代新型小城镇的一项基本内容。要实现农村环境和面貌的根本改变,就必须真正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经营农村环境建设上通盘考虑,统筹思考。一是要延伸触角,扩充工作项目。这项工作从设计到实施,从县里来讲是配套的,大家都知道,这次环境综合整治只是以“建小康村镇、树文明新风、创生态家园”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一个子项目,它涵盖的内容很多。除了常规的环境整治和管理之外,在明年总结表彰会后,我们还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进一步扩充,具体来说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环境整治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群众素质教育等领域延伸。从现在开始,各乡镇除了抓好环境整治集中会战之外,还要深入到村屯农户家中,围绕农民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文化现状、心理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和思考,为明年全面深入开展的“建小康村镇、树文明新风、创生态家园”这项活动做准备。在这里,我强调一点,那就是大家一定要树立长抓不懈的思想,我们开展的这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直到“六治”的内容得到了彻底整治,村民的日常行为得到了切实规范,村屯面貌得到了真正改观,村规民约切实深入了民心为止。二是要整体推进,消除村屯差距。在下乡的时候,我也走过一些乡镇村屯,在环境建设方面比较起来大不一样。有的村老百姓生活习惯好,穷富都有个过日子派头,东西摆放有序,院清屋洁,庭院规整,看上去就顺眼,但有的却是草木狼林,让人下不去脚,看不下眼,相形之下,差距很大。我觉得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部位就是这些环境脏乱差的薄弱村。一方面要对脏乱差问题再搞一次集中会战,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宣传教育和引导老百姓树立经营人居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各个乡镇在整治环境当中,也可以考虑召开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树立样板村,观摩典型村,让脏乱差的村看到差距,心里真正受触动。三是要依托载体,形成合力推进局面。环境综合整治本身就是一场人民战争,它需要的是全面发动,全员参战。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各个乡镇要采取活动载体牵动的办法,依靠载体把广大群众都组织参与到活动中。有些活动载体确实非常好,二站镇土城子村推行的卫生户流动红旗,和平乡工农村开展的诚信贷款评选星级文明户都是非常有效的载体。这在活动当中为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了典型,大家在活动中都相互比,相互看,荣誉感都有,彼此之间自然就会产生比学赶超的劲头。为此,需要大家在研究创新群众参与的活动载体之外,还要做到宣传到位,组织到位,活动不宜多,要力求精,抓得实。我想,只要群众愿意参与,主动融入,全县这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会战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二、要树立长远思想,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整治农村环境应该说很难,总让人有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很多问题不是通过搞一两次会战,开几个现场会就能解决的。整治环境的根本实际上就是培育农民的环境意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搞集中会战容易,几天几个月就完了,但最后的结果是要看农民的这种意识有没有树立起来,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养成没养成。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下的是真功夫,做的是细活。各乡镇不要以为这次现场会开完了,这项工作就告一段落,抓不抓都行了。这种想法不能要,今后的文明村镇建设是一个长期长远的工作,县文明办要对此长期不懈地抓。目前,我们上上下下都在提倡实施为民工程、利民工程,我觉得这次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是为民利民惠民的具体行动,修路方便老百姓出行,村屯环境好了,老百姓过得舒适,应该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每一项治理重点都关系到千家万户,都是为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着想,这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所需要和期盼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杜绝打快拳的思想,把这项工作持之以恒的抓下去,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有长期规划。经过前一阶段的工作,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仍存在着诸多环境问题没有解决。在这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确定了六项重点整治的内容,哪些是重中之重,哪些需要集中整治,哪些需要长期管理,年终整治和管理的标准要达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各乡镇拿出详细科学的规划来,不能没计划性的蛮干。只有规划到位才能干到位。这几年柴草不允许进村,现在农民已经逐步树立了这种意识。要注重村屯建设的规划性,横成行、竖成趟,庭院建设决不能没规划的“抢地盘”,弄得里出外进,难管理。只有规划好了才能建设好,才能便于管理。通兴新村就是例证,一样规格的房屋和院落,道路通畅整齐,原来都是一样的村民,怎么一下子素质就高了,陋习就没了,根本的就是有规划性,形成了好习惯。二是要有长远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支撑和力量源泉。大庆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全市总动员,共同改造大庆,塑造大庆崭新形象,无论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是市民素质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我县也提出了创建生态文明城,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意识,那么作为基层,在响应和参与创建生态文明城的具体实践当中,也应该抓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样的契机,镇村分别树立自己的目标。目前看,我县的市县级文明村比例非常小,而且争创这方面的意识还很差,我想,在融入全县创建生态文明城的具体实践中,只有大家都能按照市县文明村创建的标准,逐步去完善和提高,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年底前,县里在适当时候要召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结表彰会,对于在这次活动中成效明显的村,不是县级文明村的将直接命名表彰,对于已经是县级文明村的要提级向上推荐。三是要有长效机制。有句话说的好,“城市环境,三分建七分管”,作为村屯环境也是如此。我们参观的大兴乡通兴新村的环境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好,除了好的建设基础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有专人来管,仁和堡村也是这样。虽然在环境方面不能做到日清日洁,但至少可以通过专人管理的方法,对于一些出现影响环境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里,我建议各乡镇要认真研究长效管理机制的问题,很多乡镇已经把所在地的清扫任务承包了出去,有专人清扫;还有的乡镇自己购置了垃圾车,雇佣专人清扫;也有的乡镇实施分片包保、门前三包的办法,这些方法都值得大家相互借鉴。总之,机制要做到实用管用。今后,在检查考核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专项工作中,首先就要看有没有一支管护环境的队伍,有没有一套实用配套的机制。希望各乡镇要深入研究,只有推行实施这样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使环境整治的成果得以真正的巩固。
三、树立责任意识,扎扎实实开展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科学审视县情,确立“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
新农村建设之初,安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调研组,深入9个乡镇,100余个村屯开展调研,召开乡镇和部门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理论研讨会,梳理出了全县在资金瓶颈、产业结构、农民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问题,理清了适合安图县发展的具体思路,明确了安图县新农村建设具体办法。
在安图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安图县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围绕建设以“长白山文化为底蕴的生态经济强县”总目标,确立了安图新农村建设“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即将县域北端的明月镇、县域南端的松江镇(二道白河镇)两点和连接这两点的长白山旅游公路沿线乡镇、村屯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整体跟进的示范效应。提出了资金整合、星级村屯考评、产业支撑及帮扶共建四项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0%、74.8%,50%村屯产业实现“一村一品”,47%村达到州级卫生村标准,村务公开率达到100%,石门镇、红旗村分别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创建资金整合机制,在资金瓶颈上求突破
安图县围绕“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创建了资金整合机制,避免支农资金分散投入,整合各类资金、项目,捆绑使用,集中向“两点一线”投入,实行整村推进,实现了集中连片打造效果。
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围绕“两点一线”确定20个重点发展村,提出重点发展思路,确定重点发展项目。由分管新农村的主要领导召开乡镇、部门联席会议。由新农村办牵头根据项目整合资金,采取划整为块的办法进行。即分为道路交通、民居改造、产业发展、绿化美化四大块,分块落实到各相关部门。
5年来,在“两点一线”上,整合交通、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共筹资金4.3亿元,修建农村公路468公里,修建堤防2.8万延长米、边沟2.8万延长米,新建围栏1.4万延长米,改善了农民出行条件。整合发改、民宗、民政、残联、组织部等部门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农房改造,整体推进了万宝镇红旗村、明月镇新安村,松江镇松花村等45个村屯,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整合林业、国土、建设、文体局等部门资金1500万元,使沿线村屯绿化率达到45%,修建健身广场25个,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整合农业、畜牧、特产、科技等涉农部门资金7800万元,实施了150产业项目,使沿线村屯农民平均每户至少增收1500元。
3.创建“星级村屯”考评机制,在主体作用上求突破
安图县围绕“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在激活基层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下功夫,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开展以“星级村屯”创建活动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在创建内容上,把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细化为争创产业发展星、村容整洁星、文明新风星、增收致富星、班子建设星共“五颗星”,通过细化争创标准,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在创建方式上,由乡镇、村屯、农民结合实际申报年度创建目标,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在考核评价上,制定了《安图县“星级村屯”创建活动考评细则》,采取年初申报、年终考评、动态管理的办法进行考评。对已经争创但动态考评不达标的“星”,及时予以摘除。在结果运用上,把创建工作与乡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和村干部的工资挂钩,对创建活动成果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连续两年无成果的乡镇领导要进行组织调整。被评为“五星级村屯”的奖励村干部工资的50%,评为其他星级的依次降低标准,对在创建活动中无明显进展的村屯,减发村干部50%~100%的工资,并对班子成员予以告诫或调整。县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150万元设立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重点奖补“三星级”以上村屯,支持村屯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全县共评出“三星级”以上村屯127个,占村屯总数的78%,比2006年增长45%。
5年来,全县共投入奖补资金900万元,实施项目100余个,有60个村从中受益。“两点一线”重点村镇实现快速发展,所有社会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在生产发展上,形成55个专业村、4条产业示范带;在生活宽裕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在乡风文明上,获得国家、省、州表彰39项,创立全国文明村镇2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5个、文明生态村25个;在村容整洁上,75%村屯达到州级卫生村标准;在管理民主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得到有效落实,村班子一肩挑达到85%。
4.创建产业支撑机制,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
安图县围绕“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在“两点一线”乡镇,创建产业支撑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围绕龙头企业创建产业支撑。强化“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项目建设上,重点培育了汪氏蜜蜂园、旺民长富、敖东金海发药业和福满山珍股份有限公司等18户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这18户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20%;带动农户5500户,同比增长22%。重点建设了以人参、蓝莓、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鹿、蜂三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二是围绕品牌创建产业支撑。围绕“汇财”品牌集中打造的1500公顷马铃薯种植基地及年加工淀粉5000吨的马铃薯产业圈已经形成,覆盖3个乡镇,25个村,带动农户600余户,实现产值8000万元。围绕长白山食用菌品牌,在二道白河镇、两江镇、石门镇、新合乡形成了以地栽木耳、香菇、灵芝为主打品种的食用菌产业带8条,覆盖35个村,带动农户1500余户,超过5万袋(椴)以上的种植大户450余户,实现产值1.1亿元;三是围绕新型经济组织创建产业支撑。在沿线5个乡镇,65个村屯,建立了一批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了重点村屯从项目到产业的跨越。目前,“两点一线”所辖村屯,共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达到1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0个,专业农场26个,参与农户达到4915户。
5.创建帮扶共建机制,在社会力量参与上求突破
(一)全面推进“五城”同创工作。年初,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了全县“五城”同创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五城”同创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五城”同创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和今年的创建**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县城、**省园林城市的目标,扎实推进了我县的创建工作。
1、落实创建工作责任。为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实行了“五城”同创工作“四套”班子领导挂点指导督促,各县直单位落实责任区共建机制。实行延街店户、单位门前“三包”,居民门前“五达标”责任制。制定了《创建工作监视检查与责任追究办法》。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充调动全社会的气力参与创建。
2、加强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为营造浓厚创建氛围,调动全民参与创建,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一是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宣传,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争创五城、建设***美好**”演讲比赛,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暨中小学生为创“五城”在行动等活动。二是在媒体上加强宣传,在电视台、报纸上开设了“五城”同创工作专栏,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加强创建工作的誉论监视,而且在显要位置刊载创建公益广告。在**在线网站开设了“五城”同创论坛,在首页挂了转动公益广告。三是进行户外公益广告宣传,一年来我们做大型户外公益广告80多条次;悬挂创建宣传条幅1000多条。四是加强对市民文明创建知识宣传,我们向市民发放《文明卫生健康手册》3万册、《健康金钥匙》2万册、《致全体市民公然信》5万份。五是开展业务培训,我们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业务培训、社区干部创建知识培训、创文明城市资料收集整理业务培训等培训工作。六是组织宣传车在全城开展创建工作宣传,编印创建工作简报等方式全面提升市民对创建工作的认知度,争取他们对创建工作的支持。
3、开展集中整治,提升城市面貌。在5月9日至5月30日开展了重点整治主次干道市容环境、社区、城郊及城乡结合部环境、交通秩序、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周边环境、文化市场、集贸市场、物业治理集中整治活动,在8月15日成立市容市貌、**镇社区、“六小”行业、重点单位和重点场所四个整治组,开展了分行业进行整治,通过整治,提升了我县城市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周边环境、文化市场、集贸市场、物业治理得到了加强,为市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进步了城市品位。
4、加强督查、协调,推进创建工作开展。“五城”同创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创建办就会同新闻媒体开展督查,我办制定了《城市创建工作督查机制》,明确了督查内容及标准,重点对县城市治理局及其下属环卫所,***大队及其下属县城中队,**镇及其社区居委会,卫生局及其下属爱卫办、卫监所,房管局及其下属物业治理中心等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行业治理进行日常工作督查,做到定期督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并建立具体的督查记录,适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和督查通报。特别是在集中整治期间做到逐日一督查,将督查结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汇报,抄告相关单位。积极协调创建中出现的有关题目,县长、分管创建工作的副县长多次召开相关单位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现场指导、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题目,我们创建办经常深进集贸市场、社区、重点路段进行调查、协调解决创建中出现的矛盾,一年来,先后召开现场办工会2次、工作调度会13次,开展大规模的调研活动6次,从而使广西路占道经营、交通秩序乱,老报社一条路的六小行业污水乱倒、油烟乱排等处的一些老大难题目得到解决,改变了城市面貌。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县加快了城市功能项目的建设与改造步伐,一是按文明、卫生城市的标准加快了公厕的建设和旱厕的改造,新建3座垃圾中转站,添置了一批果壳箱等卫生基础设施。二是新建了46座公交站台,在一些路段规定了车辆临时停放点,规范了交通行为。三是建成白天鹅花园、明珠花园、东湖湾等一批功能设施齐全的居住小区,同时建成东湖公园等休闲设施,投进300多万元改造老城区的巷弄道路和下水道、社区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
6、积极探索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为使城市治理步进正轨,做到有章可循,常抓不懈,加强城市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设,进一落实城治理责任制,与***局、**镇一同与沿街店主、单位和社区市民签订门前三包或五达标责任状,我们本着“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原则,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城市治理,一是组建了环境卫生市民巡访团,共有12名市民自愿者报名加进,他们发扬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坚持在工作、生活之余担任城市治理的信息员、调研员、监视员、宣传员的“角色”,积极参加县城环境卫生巡访、问卷调查、检查评选等集体活动,提供有效建议60多条,成为城市治理的一支“新生气力”,较好地弥补了专业队伍无法触及的治理“空缺”;二是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创建齐步走”活动,让县城中小学生充当绿色环保小宣传员、文明言行小劝导员、平安交通小交管员,通过学生的文明言行来感化、影响社会,到目前为止,共有县城的2000多名学生参与了此项活动,不仅使城市治理得到加强,而且让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进一步规范城市治理。
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进步了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取得了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治理,城市面貌发生了更本变化,通过全县各单位干部职工、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我县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三城”已顺利通过省里的初评,为今年创下“三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在**湖畔快速崛起的步伐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按照《**县20**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提出了今年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滨湖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和全县人民,深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我们本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将文明创建工作拓宽拓深。
1、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今年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县级文明单位活动,促进各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经过公平、公正、公然的筛选,向省市文明委推荐了县供电局等九家单位参加省文明单位的评选;正在进行县级文明单位的评选。二是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活动,以创建**省文明城市为目标,在县城社区内开展争创文明***社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促进了社区基础建设、制度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我们推荐城北社区参加省***社区的评选、城北社区、金山社区参加市文明社区的评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在全县开展***村庄、文明村镇创评活动,通过活动,推进了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促进文艺团体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推荐谢家滩、田畈街、油墩街等一批文明创建开展较好的村镇参加省市文明村镇的评评选。三是开展文明窗口、文明行业创评活动。为提升我县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展示**的新形象,我们在全县窗口行业中开展创建文明窗动,各窗口单位本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对照文明窗口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职工素质,从而促服务水平的提升,评选出房管局办证窗口、地税局、国税局参加市文明窗口、文明行业的评选。四是开展“星级文明信用农户”、“文明家庭”、“孝敬儿女”等创评活动。为加强对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进步公民遵纪遵法意识,继续传统美德,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增强了全民的文明意识,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2、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争创**省园林城市义务植树活动,发动全县机关干部、学生、农民等参加义务植树,共有2万多人参加义务植树,植树300万株。二是大力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组织有关单位与军警结对文明共建,如**一中与消防大队,**中学与公安局、田畈街高管所与人武部实行结对共建。做到经常性开展军警民之间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在“八一”期间,不仅组织单位对部队进行慰问,还开展军***欢,如田畈街高管所与人武部进行了篮球友谊赛和文娱晚会。**一中、消防大队被评为市军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三是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制进社区与下乡活动。卫生部分多次组织县城医务职员下乡送医送药,在12月1日爱滋病宣传日,走进校园宣传爱滋病相关知识,在学生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特别是针对我县滨湖地区的实际,印制了30万份血防知识和血防政策宣传单,组织血防职员走村进户宣传和查治,加强查螺灭螺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多次组织税务、工商等部分深进街道、农村进行法律宣传。文化部分经常性送戏下乡,全年下乡演出达100多场。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为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县今开展“五城”同创工作,我们在全县机关单位开展争“创文明机关、做文明公仆、我为他人做表帅”,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争做讲卫生、讲文明学生,为五城同创增光彩”,在全体市民中开展“争做讲卫生、讲文明市民,为建设美好家园出一份力”的活动,来加强对公民的教育,进步大家的文明素质。
二是开展了一系列弘扬美德、增强法制意识、“知荣辱,树新风”实践活动。
(1)、我们会同教育局、团县委号召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一次“知荣辱,树新风”主题教育班会,目前为止,我们到一些学校进行抽查情况来看,今年所有的班级都开展了一次,大部分开展了两次。
(2)、在6月份我们与五一中心学校一起组织学生一千多人上街***宣传“八荣八辱”。
(3)、在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组织县城学校的一千多名学生到芝山公民道德誓词碑前进行宣誓,在义士碑前聆听关工委的老干部讲革命故事。
(4)、组织县城学校2000多名中小学生先后参与了公益劳动和环保宣传,担当绿色环保小宣传员、文明言行小劝导员、平安交通小交管员,通过“小手牵大手—文明创建齐步走”来倡导文明,提升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5)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十个一”活动,即一次承诺签名、一个倡议、一次班会、一次社会实践、一次节约竞赛、一个节约金点子、一次征文比赛、一次演讲、一次献爱心、一批城乡结对等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节约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三是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1)、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在6月26日我办召开了省级文明单位和一部分市级文明单位主要领导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文明创建——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研讨会,与会职员就文明创建,推进社会文明风尚,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作了发言,并进行了深进探讨,很好地总结了我县文明创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经验。在9月26日召开了教育局、妇联、团委、县直学校、社区负责人和部分家长参加的就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座谈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孩子的成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为更好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方法。
(2)、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等方面的治理,以“五城”同创工作为抓手,按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我们积极与文化部分沟通,就如何规范网吧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集中整治,采取零点行动,文化局分别向学生家长、网吧经营业主发公然信,组织退休老干部志愿者对网吧监视,文化稽查职员加大对网吧和游戏厅的监管等,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4、开展文明帮建活动。
一是按省、市文明办的要求,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积极参与全省的文明单位帮建活动。文明单位共帮建了我县的13个村,这些文明单位发挥自身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上风,共投进资金30多万元帮助13个村改善基础设施;捐赠了图书、音像设备1万多册(张);帮助这些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宣传室,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二是以“西部助学”为契机,号召全社会关爱贫困学子。
(1)做好“西部助学”工作,我们将“西部助学”的条件和对象向社会公布,对申请者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对比,然后确定对象在电台、报纸上公示。经过公然、认真筛选,确定资助沈华东等三名贫困学子就读大学或高中。
(2)向全社会倡议,关爱贫困学子,得到很多单位和个人都积极响应,地税局发动全局干部职工捐款,扶助一名贫困学生读完四年大学,共需5万元;公安局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帮助贫困学子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等单位都积极响应。不仅单位积极响应,社会人士也踊跃参与,个体医生谢敏捐赠1200元扶助二个初中学生。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的爱心活动。
5、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战斗力。以“加强作风建设,创优发展环境”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我办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能力教育等教育,提升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今年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制定了《考勤办法》、《干部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计划生养治理制度》、《制度》、《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完善了《上稿奖励办法》等。从而进步了工作效率,我办在职员少(只有4人)的情况下,今年完成的县委、县政府交办“五城”同创工作任务,并且取得了可喜成就,这与大家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我县的文明创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争取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二、20**年工作打算
1、深进推进我县的创建工作。在今年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巩固今年的创建成果,另一方面争取更高的创建成就,为此我们要加大城市建设的投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进步城市功能;加强城市治理,逐步建立城市治理长效机制;加大对市民的教育力度,提升市民的文明行为。
2、深进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文明程度的高低,体现出一个地方职员的素质和形象,我们要用各类创建活动来促进全社会文明素质的进步。为此要在我县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公务员、文明学生、文明市民等活动。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生、以及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大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建立“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我们集中力量,从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入手,本着边建设、边整治、边规范、边加强管理的原则,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目标要求,常抓不懈。先后投资近8000万元实施了苍山路、光明路、振兴路、北外环、兴大街、东外环、S225省道城区段绿化、滨海西街绿化、新一中道路、文化广场等20余个整治建设工程。城区苍山路、中山路、国策路、沭新大街西段、滨海西街、振兴路、光明路、北外环、东外环等50余公里的城市道路得到了高标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涉及拆迁面积5.4万多平方米,累计新硬化面积35万平方米,敷设管涵5万多米,铺装人行道板12万平方米,对常林大街西段、苍山路北段、S225省道城区段、滨海西街、城市四入口等城区主要路段两侧进行了绿化,大幅度增加绿化量,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投资700多万元,对常林大街、沭新大街等主要路段,更换安装了380多盏高标准路灯,目前,城区共新安装高标准路灯2300多盏,亮灯率达99%以上,道路景观焕然一新。其中,苍源河公园建设工程全长4900米,绿化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工程包括公园建设、绿地建设、附属设施安装、排水建设等项目,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集游览、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每至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每晚近3千余人在此休闲娱乐,该工程目前已被列为*市最佳人居工程范例,正申报山东省最佳人居工程奖。同时,规划建设了县城公厕、集贸市场、城区停车泊位,对旧损路面进行整修,实施立面改造8万多平方米。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工程三项并举,加大了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综合力度。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搞好旧城改造,规划建设了金都、花园、锦华苑、阳光居等住宅小区,累计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二、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把城区市容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常规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并重。把城区分为“三纵三横两曲线”,先后开展了交通秩序整治、查处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市场秩序和季节性治理等专项执法活动,组织城管执法、建设、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了59次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清理整顿,清理电话亭棚180余间,售货厅150余间,彩票厅23间,违法违规建设2200余平方米,清理无证运营车辆和机动三轮车600多辆。坚持堵疏结合,突出划行归市,先后对城区道路两侧及苍源河两岸的摩托车、自行车市场,国策路中段自行车早市,彩虹桥南侧河滨街菜市场,以及夏秋季打场晒粮进行了清理,查处非机动车380多辆,清理市场600多平方米,整治打场晒粮75次。同时与113个驻城单位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了《临沭县城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强化对“门前三包”工作的督促检查。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召开4次专题会议,组织6次集中检查,下达26份整改通知书,对13家“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以常林大街、苍山路、中山路、沭新大街等17条城区主次干道为重点,围绕治理脏、乱、差等难点问题,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店外广告牌,持续加大对乱摆乱占、乱贴乱画的清理整治力度。目前,已取缔占道经营摊点1220多个,规范店外经营2400多处,取缔夜市大排档和露天烧烤173处,查处噪音严重污染违法施工案件29起,清除“野广告”3600多处,面积4300多平方米。同时,对城区道路进行全天保洁,垃圾清运率达97%以上,加强了对城乡结合部、居住小区和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环境的治理,依法对乱倒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共清运垃圾8万立方。
三、加大污水大气污染治理,城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投资6499万元,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牛腿沟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池土建部分及配套设施、办公楼主体工程、院墙等已经完工,设备安装现已基本调试完毕,本月底将试运营。总投资3673万元、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全面完成厂区地质勘探、施工图纸设计、供电线路架设以及院墙等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完成截污管网敷设6000余米,其余管网正在测量规划建设中。同时,大力开展了重点污染源治理,在集中供热范围内,全面取消了燃煤小锅炉,取缔小锅炉70余处,治理污染不达标企业21家,进一步改善了城区水质和大气环境。
四、推进村镇综合整治,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在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村容村貌的脏、乱、差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集中治理。先后对全县12个乡镇驻地一条街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完成了乡镇驻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加大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化村镇环境。工作中,把整治重点放在省级中心镇、市级重点镇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乡镇,沿国道、省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的行政村街以及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村街和示范村街,抓点带面,抓示范带一般,以典型整治拉动整体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与“全市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和“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郑山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大兴镇李格庄村、郑山镇丰岭村、白旄镇华山村、青云镇后齐庄村、店头镇大垛庄村、石门镇白毛村6个村为文明生态示范村,以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村镇搞好建设。在做好有机结合文章的同时,注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大对村镇违反规划建设法律法规行为的严肃查处,先后开展了村镇规划建设执法大检查活动,查处违法面积6000余平方米。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职责明,在各乡镇和村街大力实施“一池四改一利用”工程,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收到较好的整治效果。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才能建设出更好的、现代化的城市和村镇。我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声势。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其参与搞好整治的积极性,在县城区和村镇驻地、各沿街单位门口设置宣传牌,在主要街道悬挂过街横幅,在全县由建设、宣传、城管执法、交警、交通、工商等单位组织宣传组,出动宣传车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制“城市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文明乡镇建设、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标准等一系列宣传明白纸3万余份,一并发放到沿街各单位、经营门店和各乡镇村街。专门在电视上开辟专栏,全面深入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街、文明单位以及争做文明市民的标准,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临沭形象,靠我创造”、“临沭是我家、整治靠大家”的意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组织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议,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下发了《20*年临沭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临沭县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范围、内容、标准以及工作分工进行了明确,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及乡镇对照县里的总体工作部署,对整治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列出了12项整治内容进行细化考核,对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制定出严格的考评、表彰、激励措施,把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身上,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切实协调了各级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重视、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
以2005~2014年河南省为例,研究民生工程引导下环境治理状况。首先从覆盖范围的拓宽性、时间上的可持续性、空间上的完整性、资金投入的增长性四个方面总结了河南省十年来民生工程引导下环境治理决策规律,进而分析在环境治理实施中的问题,最后从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完善立项、拓展渠道,调整结构、推进税改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生工程;环境治理;结构调整
1引言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当作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状况作为最大政绩。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财政实力的增强,更多的财力倾向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承诺每年为老百姓办十件实事,十大民生工程延续至今,覆盖了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医疗、社保、环境、就业、安全、文化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中原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民生工程不仅是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更是责任。
2民生工程引导下环境治理决策规律
2.1覆盖范围的拓宽性
民生工程引导下的环境治理首先从2005年的饮用水安全着手,保证重点污染地区居民饮用水安全。2006年开始延伸至河流污染治理,主要是对淮河、海河、卫河、惠济河、贾鲁河等河流的治理,以保证水源安全。进而延伸至河流污染的源头,加强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主要集中在电力、电石、铁合金、刚玉、耐火材料、水泥、化肥、医药、矾土冶炼等高污染企业的治理。进一步延伸至对污水的处理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污水减排、管网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三个方面。除了工业污染,生活垃圾也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方面,因此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集中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垃圾无害化升级改造项目上。随着极端天气和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大气污染的治理越来越重要,主要从治理工业废气排放、雾霾和环境监测站建设三个方面入手。随着农产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畜禽的规模化养殖提上日程,在养殖场发展循环经济,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环境整治也成为治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从绿化工程、生态文明村镇、农村改厕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土壤环境保护也是环境治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重金属污染和土壤修复两个方面。
2.2时间上的可持续性
饮用水安全:从2005年开始,确保重污染地区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2006年解决重污染及高氟高盐等地区150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2007年以地表水三类标准为最低线,重点是13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改善和保护。2008年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对113个饮用水源地进行合理规划入编,对53个影响水质安全、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实行整顿、治理、搬迁、甚至停产。2010年对地表水饮用水源进行综合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河流治污:从2006年重点解决沙颍河等6个流域的水污染开始,2007年将卫河、惠济河、贾鲁河作为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的重点。2008年继续加强对贾鲁河、惠济河、卫河流域污染的专项整治。2009年加深化贾鲁河郑州段、惠济河开封段、卫河新乡段等流域环境综合整治。2010年继续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对黑河、蟒河、安阳河、金提河流域水环境进行整治,2014年实施碧水工程。大气污染:2006年开始,2009年延伸治理淅川矾土冶炼、巩义米河镇和信阳明港镇的大气污染。投入资金2.8亿元,加快全省自动监控系统建设。2010对平顶山石龙区和义马渑池城市大气环境进行治理,全面完成全省环境自动监控建设。2013年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制定雾霾治理计划;启动PM2.5监测,计划在9个省辖市投入建设PM2.5监测设备;完成24家电厂25台燃煤机组脱硝工程;加快燃煤锅炉改造工程,对天然气和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10蒸吨及以下的进行改造或淘汰。2014年实施蓝天工程。重点污染行业:从2007年开始,重点治理化工(化肥)、医药、电力等重污染行业。2008年对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治理,完成24家电力企业脱硫工程建设和150家铁合金、刚玉、电石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2009年加强对耐火材料行业的污染治理,主要是陕县棕刚玉、登封、偃师和禹州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进行深度治理。污水处理: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所有城市和县城建成污水处理厂。2008年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充分发挥减排效能,实现达标稳定排放。完善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建立污水处理收费机制。2012年重点是城镇生活污水和产业聚集区工业污水的处理,通过加快污水处理技术升级、完善管网建设等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2013年继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进程,完成43个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2014年加快城镇生活污水、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污水处理厂82座。垃圾处理: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所有城市和县城建生活垃圾场。2008年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计划对20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升级。2014年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增垃圾日处理能力3000吨,推动全省设市城市全部建设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设施。规模化养殖:从2009年开始完成3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示范工程。2013年完成1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项目。2014年完成3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工程。农村环境整治:从2009年开始,财政入资2.4亿元,用于10000个村镇绿化工程和30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的建设。2010年继续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方式,计划完成407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和82个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在全省建设1015个乡生活垃圾中转站,形成由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方式。2011年继续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机制,创建456个省级生态文明村,84个省级生态镇。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造农村厕所26万户,农村厕所覆盖率提高1.3%。2012年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约300个中央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主体工程。继续打造生态示范村镇,创建452个省级生态村、87个省级生态乡镇。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是农村改厕任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2013年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完成221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创建500个省级生态村、100个省级生态乡镇。2014年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土壤环境保护:从2010年开始,对开封尉氏县旧金属冶炼进行环境综合整治。2013年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示范工作,完成济源市铅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工程。2014年加强重金属重点污染源治理。
2.3空间上的完整性
生态环境资源的整体性特征客观上要求政府在进行环境治理上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开展区域间的协同和联动治理。因此民生工程从开始实施以来,无论是饮用水安全、河流治理、大气污染、重点污染企业治理、还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规模化养殖、农村环境整治、土壤环境保护都涉及城市和农村两个部分,构成了完整的治理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城市与农村相互辐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部分,环境治理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效。
2.4资金投入的增长性
随着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十年来财政资金向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2005年,安排专项资金2.4亿元以保证重污染地区饮用水安全。2006年,继续追加投入,实际投入资金5.619亿元,解决了154.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7年,全省共投资15.66亿元,建成了38个污水处理项目,圆满完成任务目标。2009年全省环境自动监控九大系统已投入资金2.8亿元,完成了80%的建设任务。全省共投入资金1.62亿元,完成了16267个行政村的绿化工程,占目标任务的162.7%。全省共投入资金1769万元,完成了357个村的省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占目标任务的119%。2010年筹措21.1亿元,支持全面建成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加强水环境监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重金属污染防治。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2.37亿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如期完成,农村改厕完成目标任务的117.8%。2012年在重点示范区域范围内安排连片整治项目322个,超出目标任务22个,总投资50000万元。“三河三湖”专项资金共支持我省淮河、海河流域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项目25个,以奖代补落实资金3369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2013申请财政资金1800余万元,对每个省级生态乡镇奖补8万元、省级生态村奖补2万元,不断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从总体趋势来看,财政对坏境保护的投入资金在持续增长。
3环境治理实施中的问题
3.1信息不对称
民生工程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切身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政府在进行项目选择时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哪些是人民群众最急需的,哪些是当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由于信息渠道的限制和不畅通,往往导致急需要解决的事情没有被提上日程。当前民生工程环境方面的立项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地方,矛盾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这些矛盾不解决会大量的消耗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甚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重点污染企业的治理问题,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如果不加以约束、限制和整改,一方面污染源得不到控制,治理效率低下浪费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容易激起污染企业与周边居民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二是关乎公共安全最重要的地方,这类项目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例如饮用水安全问题、河流治污问题,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居民身体健康,往往要优先考虑。三是中央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普遍关注的地方,需要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例如大气污染问题。四是过去已经开始项目的延续,十年来基本上每一个项目都不是在一年内就能全部完成的,即使当时建设完成,后期的运营和管理一直持续进行。例如污水治理厂、垃圾处理厂、畜禽规模化养殖等项目,一直在不断的扩大、持续和完善。在这些渠道之外,政府是否能开拓一条让人民群众直接表达诉求的渠道,从而更直接、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好人民想办的事。这既是立项机制更加科学和完善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最好的体现。
3.2资金来源单一
十年来民生工程中环境治理的资金基本来自于财政资金。从当前资金来源结构看,中央和地方资金各占50%,地方资金中省级、县级各占将近50%,市级占比较低。过于单一的筹资渠道的资金供给与环境治理大量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很多好的项目无法进行,或者正在建设的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被搁置,影响环境治理的效率与效果。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元素企业和个人,都对环境有一份责任,都对良好的环境有需求,因此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主导下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如何拓宽筹资渠道,引入民间资本,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环保筹资机制,才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3.3资金投入不足
从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趋势来看,十年来总体处于增长趋势。但从环境保护资金分别占GDP和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占比非常低。2005年至2008年环境治理投入资金占河南省GDP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从2009年开始,占比逐年下降。2005年至2013年环境治理投入占GDP比重的平均数只有0.082%。环境治理投入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占GDP比重呈同样趋势,2005年至2008年持续增长,2009年以后持续下降,平均数1.316%。资金投入比重少、资金投入的增长速度小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环境治理资金不足,导致已出现的众多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治理。
3.4部门联动乏力
当前没有形成环境治理一盘棋的良好格局。从横向来看,部门相互之间联动乏力,情况不畅,数据不统一,指标口径不统一,造成项目落实起来容易出现偏差。即使是同一系统内,不同的项目散落在各个科室。多头管理和分散管理带来了效率的低下和落实的困难。例如有的项目在财政部门,有的项目在农业部门,造成项目在落实和统计中很难沟通和取得完整数据。从纵向看,由于缺乏完整和科学的规划,导致项目在运行环节上会出现问题。例如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有能力处理污水但没有能力收集污水;垃圾处理厂建成以后,没有垃圾收集项目的建设,这些都带来了治理效率的低下。随着项目的分散,资金也处于分散状态,分散的资金只能办小事,如果能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势必会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
4民生工程引导下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4.1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市场对环境治理的调节是有限的、低效的,必须加强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政府要明确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应当把环境保护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制订环境保护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矛盾[1]。强化环保责任意思,提高环保执行力,整顿环境治理秩序、规范环境治理行为。同时政府要引导全民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引导居民生活和行为的低碳化。继续打造环境优美、生态优良、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的美丽乡村和生态城镇。在推进居民住房改造建设中,以节能环保、资源的循环利用为设计重点,合理设计住房基础设施,用低污染的绿色环保材料替代高污染的传统建筑材料。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居民生活对高排放化石能源的依赖[2]。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发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生活和消费。
4.2完善立项、拓展渠道
继续保持原有立项渠道的畅通,以人民群众的福祉为本,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立项机制,一方面开通专家智库渠道。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调研等方式深入到一线,从实际出发,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科学提供决策咨询;另一方面,建立公众参与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电子政务公开平台、微博、微信、专设电子信箱等方式征集环保治理项目,既给人民群众一条表达诉求的通道,也给政府多开辟一条了解人民群众需求的途径。加强双方信息沟通,保持信息对称,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单一的财政投资渠道势必造成资金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河南省要抓住国家强化生态建设的契机,做好项目规划,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3]。在环境投资的运营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形成运营主体社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4.3调整结构、推进税改
在环境治理中不仅要靠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低碳化调整。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相对于一产和二产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依赖,第三产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在推进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将其培养成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低碳化转变[4]。另一方面,调整能源结构,传统化石能源的价格优势使其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对于传统化石能源应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或无碳能源,以降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税收的调节和支持对于治理环境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2015年消费税和资源税改革的重点是在调解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上的作用。消费税改革突出在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征税,资源税改革突出在煤炭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除原有、天然气、煤炭外其他品目资源税费改革,以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加快排污收费向环保税的转变。我国一直在论证将排污收费改为环境税,费改税将使征收更有法律保障,财政支出更合规合理[5]。
作者:李婷婷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杨曜.论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行政行为及其法律控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4~80.
[2]郝吉明,万本太,侯立安,等.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5,17(8):30~38.
[3]胡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6):47~49.
一、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产业发展
我村依托城郊特色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两大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优质蔬菜,全村耕地面积802亩,优质蔬菜种植面积650亩,占81%,投入502万元,建起了512亩大棚蔬菜基地,蔬菜产值982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81.8%;二是大力发展建材业。全村建起了8家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建材企业,年实现产值7600万元,占全村社会总产值1.42亿元的50%。
二、以民为本,大力推进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我村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富裕,改善民生条件当作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积极引导农民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全村劳力1137人,已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力659人,占68%,每年实现打工收入1350万元。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我村农民纯收入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5亿元,人平纯收入3652元,比年人平纯收入的3201元增长451元,增14.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32亿元,人平纯收入达4077元,比年增425元,增长11.6%。三是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我村现有492户,户户有楼房,人平住房面积已达到35平方米以上,全村规划新建200户的中心村,已建起97户,在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户通电率、广播电视入户率,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与率四个指标实现了百分之百,有417户用上清洁能源,占全部户数的84.8%,全村建起了卫生厕所372户,占75.6%,已安装固定电话606部,,有40户已使用上宽带网,村部安装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
三、着眼长远,大力推进农民素质的提高
实现乡风文明,首要任务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我村在三个方面抓农民素质的提高。一是抓农村义务教育,全村所有应享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无一失学,实现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100%。二是抓文化设施建设,为便于农民学习,村里建起了图书阅览室,内藏各类图书5000册,投资5万元,建起了1500平方米露天文化娱乐场所,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起了腰鼓队、龙灯队、龙舟队、舞狮队。三是制订多项制度,促进文明新风建设,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了《村规民约》、《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村镇建设实施规划》,《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四、抓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我们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了通村通组公路工程,完成了3.2公里水泥路面硬化。二是完成了水利设施工程,完成了塑料蔬菜大棚灌溉水渠2000米,加固北河堤500米,修建了河闸6处,基本实现了农业早涝保收。三是完成了电力增容工程,通过扩、增变压器三台,村内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负荷不足的问题完全得到了解决。
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中心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规划设计200户的中心村建设,已完成97户,修通了水泥路,并进行了绿化,安排专人管理,实现了垃圾集中堆放处理,无露天厕所粪坑,走进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五、大力推进民主管理,保障老年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我们把民主管理工作当作民心工程来抓,村里先后制订了《民主管理规则》、《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事筹工筹劳制度》,在工作中尊重民意,倾听民声,实现了村务公开率100%,民主议事满意率达到96%,同时,村协会坚持常年办公理事,对村民进行尊老敬老教育,对虐待老人的现象及时进行处理,每年还利用老年节表彰尊老模范和老有所为的先进个人,近几年来,全村没有出现一例虐待老人的现象,此外,全村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留守儿童和老人得到了应有的照顾。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转贴于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8.加强农村环境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
1、制订全县创建工作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负责全县创建工作的检查、评比、监督检查目标管理、评比、总结、资料档案、会务等日常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创建办
2、落实爱卫办的机构规格、编制,按照《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河南省卫生城市检查考核标准》要求落实。(爱卫会组织健全,爱卫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任务落实,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条件,能够组织、协调各委员部门完成各项爱国卫生工作任务)整好各类创建档案资料。
责任单位:卫生局、爱卫办
二、健康教育目标与任务
1、加强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健康教育机构、人员、经费、任务要四落实。形成健康教育网络。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经常检查评[找材料到文秘站 -da mi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比、总结健康教育工作。年底建成一个居民健康教育示范小区。主要街道要有永久性的健康教育专栏,并经常更换内容。县城区域内取消所有烟草广告。
责任单位:卫生局、教体局、盘龙镇
2、加强系列健康教育。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有教师、课本、教案、课时、评价,设有健康教育专栏);工人、中老年、妇女健康教育率达75。
责任单位:教体局、卫生局、盘龙镇
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目标及任务
1、主次干道、主要入城路口、公共场所,背街小巷要有足够的闭式垃圾箱、果皮箱,符合标准的垃圾中转站。环卫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定期清扫、消毒,周围无遗漏暴露垃圾,无蝇蛆。逐步推广垃圾袋装化。按照《河南省卫生城市检查考核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及《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要求,垃圾中转站应为10座,(目前我县垃圾中转站7座;)公厕(无害化)应有24座;(目前我县现有公厕12座其中水冲式公厕5个,旱厕7个。)依据标准,应再建水冲式公厕12座和垃圾中转站3座。改造旱厕为水冲式厕所7座,并设隔断墙,做到有专人管理,经常消毒,制度上墙,无异味、无污水、干净整洁。
责任单位:建设局
2、专业清扫保洁人员要定人、定岗、定责,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清扫保洁率达98。保证全天垃圾不落地。
责任单位:建设局、盘龙镇、三里河乡
3、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粪便做到及时清运。
责任单位:建设局
4、门前五包责任制全面落实。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并督促执行,严禁垃圾落地。
责任单位:各街路长单位
5、市容清洁整齐、街道路面平整,无污水坑凹、乱堆乱放、乱挖乱占、乱搭乱建、乱设摊点、乱挂衣服、乱写乱画乱贴、随地吐痰等现象,标语和广告牌统一规划,重要街道楼房阳台整洁,封闭规范。
责任单位:建设局
6、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制定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规则,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粪便处理率达60。无害化垃圾处理场要做到有围墙、大门、房子,有人员制度、有垃圾进出记录。
责任单位:建设局
7、三里河河道要彻底治理,做到河岸整齐,岸两侧规划合理,达到绿化、美化、硬化、无垃圾、河水清洁,水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所有明暗涵渠全部疏挖。
责任单位:三里河管委会
8、地下通道、各种桥梁清洁卫生,排水排污通畅,用防锈油漆经常维修。
责任单位:交通局、建设局
9、城区内的铁路两侧无垃圾、无杂物、站台(场)内各种货物堆放整齐,广告内容健康,字迹规范,设计合理。
责任单位:火车站、相关街路长单位
10、城乡结合部区域内的村庄卫生整洁,无乱堆乱倒、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现象。
责任单位:三里河乡、盘龙镇
11、严格施工管理,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等必须达标,搞好临时建筑围墙设置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基本情况、用途、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工程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工程效果图)。
责任单位:建设局
12、全县各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坚持周末卫生打扫,要求机关庭院、居民区干净卫生,容貌整洁,环境优美,严禁散养家禽家畜。
责任单位:县直及驻确各单位、盘龙镇、三里河乡
13、城区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人均绿地面积≥4平方米,基本消除地面。重点搞好主次干道、公共场所、主要入城路口、公园、广场、街头绿地游园、河道两侧的绿化美化。
责任单位:建设局、盘龙镇、三里河乡管委会
四、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建立健全环保机构,环境监测站、环保监理站。
责任单位:环保局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完善的控制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系统,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环境保护效果明显。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多数环保指标达到省级标准。要有完整的近几年环境治理档案资料,有水厂、水泥厂、医院等重点单位的监测资料和数据。
责任单位:环保局、供水公司、卫生局、发改委、 盘龙镇
3、污水处理厂项目要争取今年完成全部前期工作,档案资料齐全争取明年资金到位。
责任单位:建设局
五、公共场所卫生目标与任务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各类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执行卫生许可证制度,有证率达100。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均获得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有证率达100,并依法按时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法定职业禁忌症患者调离率达100,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率达合格98以上,并两年复训一次。
责任单位:卫生局、药监局、工商局
2、各类公共场所要建立健全卫生制度,有专职清扫保洁和监督检查人员,室内外环境绿化美化,干净整洁,经常开展卫生检查评比竞赛活动。主要卫生指标应达到《河南省卫生县城检查考核标准》,合格率达90以上,并逐单位签订责任书。
责任单位:卫生局
对重点单位要求如下:
①宾馆、旅店、酒店:公用茶具、毛巾、拖鞋进行消毒,被套、枕套(巾)、床单等所有床上用品一客一换,长住旅客每周一换,无洗浴设施的客房,每床配备有不同标记的脸盆和脚盆。
②影剧院:场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禁止吸烟并设有禁烟标志;800座位以上的应有机械通风或空调装置。
③歌舞厅:有机械通风或空调装置,禁止吸烟或设有吸烟室,茶具面巾进行每客用后消毒。
④公共浴池:有消毒间或消毒设施,公共茶具、拖鞋、毛巾进行使用后消毒,床上用品洁净,有禁止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就浴的措施及标志,不准设女用大浴池,有男用大浴池者应有淋浴设施。
⑤理发店、理发刀用具及时消毒,不得检出有病菌或病毒。配备专用头癣或皮肤病的理发用具要有明显标识,毛巾一客一换一消毒,其细菌总数不超过20个/平方厘米,工作人员操作时要穿洁净的工作服,清面时要带口罩,烫发场所应有机械通风装置。洗发、染发用品要符合卫生标准。
⑥各类商场,面积大于800平方米的应有机械通风或空调装置和公厕,出售食品、药品、化妆品的柜台应设在清洁的区域内。农药、油漆、化学试剂应有单独的售货室,禁止吸烟,环境整洁,有足够的果皮箱,仓库应有防鼠设施。
3、公共场所禁烟。要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责任单位:卫生局、教体局、文化局、交通局
4、集贸市场(包括夜市摊群)卫生设施齐全,配齐专职清扫保洁监察人员,保持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南山菜市场、官庄市场以及其他农贸市场内宰杀鸡鸭鹅鱼的场所要在固定密封的房间内进行,配齐污物容器,严禁乱倒污水和乱堆杂物。
责任单位:工商局、市场发展中心、卫生局、建设局
六、饮用水卫生目标任务
按照省政府有关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的规定,确保城市饮用水的质量。饮用水末稍水和二次供水总合格率达98以上。落实二次供水的卫生规定,保证二次供水的水质和监督频率符合省级规定。供管水人员每年要进行健康检查,有有效的健康证,传染病患者及时调离率达到100。取消关闭单位自备井。水厂检验室要记录齐全消毒措施操作规范。
责任单位:供水公司、卫生局
七、窗口单位卫生目标及任务
火车站、汽车站要达到室内整洁,空气质量达标,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室外绿化、美化、硬化,有足够的垃圾收集设施,日产日清,有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冲式公厕,鼠、蚊、蝇密度控制在省级标准以内,食品、饮用水达标,有专门负责卫生、保洁的队伍和制度,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有固定的宣传阵地和内容。
责任单位:交通局及各
有关交通场站
八、食品卫生目标及任务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健全卫生操作规程,食品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行业卫生状况达标率、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从业人员岗前健康体检率、培训率达98以上。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定型包装产品的标识合格率在90以上标明生产日期和保持期;并积极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学校食堂要达到100,其它餐饮业要达到60。
责任单位:卫生局、药监局
2、饮食摊群、早夜市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卫生许可证,做到亮证经营,要有储排水、冷藏、消毒、垃圾处理等设施,并有专门的卫生制度。饮食门店要坚决杜绝前灶后厅,生熟食操作要分开,灶台干净,要设立消毒池,备有消毒液,污物桶和防鼠、防尘、防蝇设施(门帘或风幕机)大食堂每个房间要有消毒柜。
责任单位:卫生局
九、传染病防治的目标及任务
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成效显著。城区各医院要有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做到制度健全、登记清楚,杜绝瞒报漏报现象、病房要干净整洁,外环境要美观卫生,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一次性医疗器械要及时销毁焚烧,导诊台要有宣传栏,宣传单。
责任单位:卫生局
十、城区除四害目标及任务
各级除四害组织健全,分工明确,有长远规划、年度计划,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灭鼠、灭蚊、灭蝇三项达标,苍蝇密度不超过国标三倍。灭鼠工作要达到无鼠迹、鼠痕、鼠咬痕,实行搬家式大扫除,必须通过省级灭鼠达标的验收。
责任单位:卫生局、爱卫办
十一、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卫生目标及任务
有健全可行的卫生制度,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室内卫生整洁,室外绿化、美化好,垃圾收集和厕所卫生达标,食品卫生符合要求,不准饲养家禽家畜。
责任单位:县直单位及驻确各单位,盘龙镇及各居委会、三里河乡城乡结合部六个村
十二、优良秩序目标及任务
城市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单位内部、居民楼院有专门治安执勤人员,并佩戴明显标志,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减少,违法犯罪率下降;沿街交通标志明显、齐全、标准,交通指示灯齐全,交通民警衣着整齐、指挥动作规范,文明执勤、礼貌纠章,无车辆乱停乱放,道路畅通,交通事故下降;集贸市场规划合理、清洁卫生、文明经商;各文体场所,无不健康书刊和音像制品出售及放映。
责任单位: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盘龙镇、三里河乡
十三、优质服务目标与任务
完善“窗口”行业和执法管理部门的行为规范,开展多种形式优质服务活动,做到遵守职业道德与纪律,礼貌待客,文明服务,不说服务忌语,积极推广文明用语50句,打击欺行霸市和兜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计量标准,质量达标,价格合理,争创一流服务水平。帮助市场发展中心搞好各专业市场的管理。
责任单位:工商局、商务局、粮食局、供销社
十四、城市细胞的优化建设目标与任务
在全县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军(警)民共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路、文明系统、文明小区评比活动,力争每年创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0个,县级文明单位20个,文明路1条,文明系统1个、文明小区1—2个。
责任单位:文明办
十五、新闻单位责任目标与任务
县电台、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影剧院、主要街道、公共场所、旅游景点根据创建标准和要求,要大力宣传创省级卫生县城的目的、意义和活动进展情况,表扬先进典型,曝光落后典型。使创建活动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责任单位:广电局、文化局、旅游局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省11地级市共有建制镇946个,其中全国重点镇98个,人口超过5万
的建制镇117个。有1961个乡、48949个行政村。以来,全省发生在镇、村的火灾共5235起,死45人,伤17人,直接财产损失5588.2万元,未发生重大火灾,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开展情况
全省各级按照“政府统领、部门联动、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思路,全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
(一)统筹谋划,全省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统一部署。省政府将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纳入“xx”发展规划,并每年召开全省消防工作会议,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明确了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年底组织考核验收。5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通知》(冀政办函〔〕27号),省公安厅等7部门也迅速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转发各地,并督促贯彻落实。以来,省政府先后五次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具体的推进措施,建立了消防工作联合监管、信息互通机制,定期组织督导检查。
二是落实责任。10月29日,省政府《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政府令〔〕第8号),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职责,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以及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和平安地区的考评范围。省综治办、发改委、农业厅等7部门认真履职,出台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建立了农村消防工作管理、考评机制并督促逐级落实,对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财政部门将全省新农村消防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三是全面推进。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各地迅速行动。等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层层抓好落实。邯郸、承德、廊坊等市政府督查室、综治办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了各项任务的深入开展。据统计,以来,全省市级以上政府共召开农村消防工作会议50余次,下发文件130余份,深入基层督导检查350余次。
(二)创新思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跨越发展
一是开展试点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来,全省组织开展了乡镇“四有”(有车、有人、有房、有经费)消防队伍、农村消防“八有”(有专兼职防火员、义务消防队、防火公约、消防宣传栏、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器材、防火巡查、防火档案)试点建设。率先投资55万余元,购置了10辆多功能三轮、四轮消防车,在全县10个乡镇成立了专兼职消防队伍,达到了“一乡一车、一队10人”的建设标准,省公安消防总队及时在市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了邯郸市乡镇消防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目前,全省已建设乡镇“四有”消防队1093个;29299个农村达到“八有”标准,762个建制镇、790个乡、23767个村成立了消防安全组织,配备了消防安全专兼职人员。公安部“防火墙”工程现场会后,省政府、省公安厅分别出台了“防火墙”工程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确定XX年全省乡镇“四有”消防队伍建设以及农村消防“八有”全部达标。
二是夯实基础建设。自以来,省政府确定了消防工作“大干三年、实现三年三大步”的目标任务,在强力推进设区市和县级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农村公共消防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省建设厅将消防安全项目纳入村政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性目录内容,督促各级在实施村庄整治中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全省加强消防投入,以来已投入6576万元用于农村消防设施建设,其中政府投入5776万元。已有105个建制镇、28个乡制定了消防专业规划。全省14950个村设立了消防水源。各乡镇村建设消火栓5778个,配备消防泵6447个。大力推广“保消合一”、“巡消合一”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模式,全省各乡镇成立消防管理组织25319个,建立“四有”消防队伍1093个,购置各类消防车1206部;建立志愿消防队5964个,义务消防队11890个,参与人员达到11万人。
三是深化消防宣传教育。省综治办下发了《关于综治成员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23个政府部门的消防宣传教育职责,将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创建平安县城、平安乡镇、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以及应急科普宣传等重要内容,年底组织考核。结合消防宣传“六进”、119”消防宣传周、农忙季节、冬季防火百日宣传,广泛开展了《消防法》宣贯年活动,并组织万名消防志愿者、千名消防官兵走进农村,并针对 老弱病残、农民工等,积极开展专项防火和逃生自救宣传,并将消防知识纳入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内容。组织35000个村镇制定了村民防火公约,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标志牌5000余个、张贴消防警示语3万余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167万份。全省30%的村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室,定期组织村民观看消防录像片,开展灭火和逃生自救演练2万余次,举办农村消
防培训班1600余次,直接受教育群众80余万人次。
(三)专项整治,强力整治农村火灾隐患。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和社区警务战略,依托综治办、安检办、警务室等机构设立消防办公室,针对火灾多发地区,积极推行“网格”排查,集中整治出租屋、“三合一”场所和连片易燃村寨火灾隐患。省公安消防总队积极指导乡镇派出所,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监管,督促在各乡镇村设立警务室8251个,开展检查、联查19536次,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20余万处。
二是推动乡(镇)县(市、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建立分级负责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推行农村消防多户联防制度,实行村民消防安全自治。省农业厅、连续下发通知,组织部署农忙、秋收及火灾多发季节的防火安全工作。
三是加强技术改造和自查评估。,省公安厅、建设厅、农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积极开展农村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活动,制定了农村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和检查记录表,全省48949个行政村均开展了自查评估活动。
四是结合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加强对农村新建、扩建工业项目的消防安全审批。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邢台、衡水等市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提前介入,防止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