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31
导语:在旅游网络营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营销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旅游业同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在全球经济网络一体化的趋势下,旅游业同样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型产业。但是中国旅游产品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旅游者类型日趋多样化,旅游需求不断扬升,传统旅游地已难以满足新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旅游休闲、旅游度假等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那么加大网络营销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营销创新与管理十分必要。
一、网络营销创新的特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应用互联网的热潮,各行各业都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来变革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网络营销正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出现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它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是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网络营销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对产品的销前、销中、售后各环节进行跟踪服务,它自始至终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营销风貌,它如同一种“万能胶”把企业、组织及个人跨时空地联结在一起。在这样一种新的营销环境下,网络营销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全球化
网络营销给旅游企业与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将旅游企业与市场推向一个更广阔、更具选择性的全球市场。互联网信息量大,时效长,且信息交换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全天24小时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
2.互动性
网络营销使得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信息手段,与消费者作双向互动沟通,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意愿,建设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有效渠道。同时信息的快速传播与获取,使得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迅速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3.经济性
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免费性的服务,它的媒体功能,可使旅游企业与市场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节省了实际传统宣传的资金,降低了成本。同时网络营销为中小或者不知名的旅游地提供了发展契机。任何旅游发源地,不论名气的大小,都可以不再受当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只需花极小的成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向世界各地的游客进行展示。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颖的营销方式,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需要。2l世纪中国旅游业的营销将围绕网络营销这一焦点展开,旅游业不能再依赖传统经济中固有的营销模式,而必须转变营销理念,二、我国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建议
1.开展网络营销要针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网络实时互动的特性使消费者全程参与到营销管理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产品。网络营销面对的是买方市场,营销主动权在消费者手中,我国旅游业必须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现代营销思想,及时了解每位客户个性化的4C需求,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费用,顾客购买的方便性,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并以此为前提做出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策略。网络营销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更大程度上尊重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动机。
2.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网络营销比传统营销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我国旅游互联网网络基础比较薄弱,互联网并没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全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即使是网民也没有达到只接受互联网信息而忽略传统媒体信息的地步。因此,实施网络营销要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效果。旅游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适当的投入,构造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上网计划和模式,同时要不断增强技术实力,完善网站,实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与发展。国外电信业依靠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商务活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旅游市场应该借鉴外来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内部条件,不断发掘旅游网络传播的潜力。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电信业如果不及时参与互联网的建设,必然会输掉未来的商机。而在潜心做信息基础建设的同时,又不能忽略传统营销渠道的优势。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两手都要抓,只有在这个原则下,才会形成高效有序,富有活力的商业运作机制,电信业的管理才会走向成熟。
3.开展网络营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合理的价格决定产品是否会给企业带来利润,是否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旅游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新开发的旅游地价格较低定位,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降低成本,谋求稳定的利润;
(2)分时段定价。将旅游市场按不同时段形成相对应不同级别的价格区,便于游客按值选择比较;
(3)设置价格讨论区,与游客协商定价。根据游客自身的旅游愿望制定初步的旅游方案,并参照游客的期望价格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方案。
4.加强管理监督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政策上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互相支持和协调,与开发商合作,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法制上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旅游法规,规范旅游环境,实行经济运作法制化,以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服务上加强全民主人翁意识的教育,树立游客即是上帝的观念,积极创建更多优秀旅游城市,净化旅游服务环境。如果监督不力,政府政策失灵,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很多开发商认为,投资旅游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再来考虑社会效益。在这种理念指导之下,一旦某旅游开发商好不容易拿到某旅游地旅游项目的开发权,就势必竭尽全力去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或造成在短期内旅游地的压力过大,人为的导致资源的过早老化、破损、衰竭,导致旅游地的环境污染。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开发商、旅游地经销商的管理监督工作,防止其利用旅游地进行寻租。政府一方面要加强旅游地的规划,另一方面,规范旅游开发商、旅游地经销商的经营行为,严格杜绝以牺牲环境资源及其他社会利益为代价的旅游实施行为
,树立起保护资源比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理念。
总之,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又是一个经济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与此同时,营销管理是新兴起的管理学门类的一个学科分支。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融人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积极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管理,把现代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引进中国旅游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旅游营销,同时要加强营销管理,促使中国的旅游市场渴望尽快走向成熟,为我国实现2020年旅游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国飞:中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J].北方经贸,2006,(5):103-104
[2]黄向:徒步旅游国内外发展特点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2005,(14):72-79
[3]马晓京:民族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民族旅游的有效模式[J].人文地理,2003,6:56-59
[4]吴殿廷: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3,1:9-13
[5]李景宜:“黄金周”山地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研究[J].山地学报,2002,(5):531-534
目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大致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类是传统旅行社建立起来的旅行社网站,如中青旅网、春秋旅游网等;第二类是综合信息服务类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易和中华网的旅游频道等;第三类是支持服务类网站,如携程旅游网、华夏旅游网、E龙网等。这三类电子商务网站各有特色,如表1所示:
综合信息服务类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属于第三方服务机构。其主要服务职能在于旅游商情和面向旅游企业的营销推广。目前这类网站由专业互联网企业运营,在网络营销方面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是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国内几大综合门户网站均开辟了旅游频道,并且有着不俗的经营业绩。
支持服务类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也属于第三方服务机构。其主要服务职能在于旅游服务支持与增强,他们直接介入旅游服务的某些环节,从而获得服务增值收益。比如携程网,以提供酒店预订服务为主营业务;比如e龙网以提供打折机票为主营业务。支持服务类网站对于改进传统旅游服务方式,加快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旅游企业运营的网站属于第二方电子商务服务机构,是传统旅游企业开展网上经营的平台。目前主要服务职能包括信息,旅游线路预订。
国内已经有300多家具有资讯服务能力的旅游网站,它们可以提供比较全面、涉及旅游中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网上资讯。并正在从简单的资讯服务向简单的网上预订、旅游产品的在线销售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发展,运营体系从单纯的网络运营到完整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总体还不成熟,与欧美旅游业电子商务相比,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2]。结合全球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以上三类旅游电子商务形式,会发现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尚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正是有待提高或改进之处。
第一,第三方旅游服务整合力度有限。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是衡量一个行业E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第三方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对整个旅游行业业务整合的力度有限:综合门户类网站重点在于营销推广,不涉及旅游业务运营;支持服务类网站仅从事一些服务业务,如酒店、机票预定等,离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服务还有较大差距。
第二,旅游机构(旅行社)网站(第二方旅游服务网站)缺乏鲜明的个性化特色,旅游信息量少、更新缓慢,内容雷同,网上推广力度不够。而且网站服务项目单一,仅限于浏览,缺乏互动性,无法吸引游客。而国外的旅游网站凭借其精美的网页设计和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很多第二方旅游服务网站只是把网络视为介绍企业、景点和旅游路线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将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开发客户资源延伸到网络上。
第四,旅游服务网站业务覆盖面过窄,未延伸到核心业务领域,目前仅限于各种票据的预订(如机票、车票、船票等)、旅游线路的预订、住宿酒店的预订和发送电子邮件等,基本上是处于网上进行查询和预订、网下进行交易和结算的阶段。
第五,旅行社自立门户方式的经营方式,与崇尚纵横联合的电子商务经营理念相悖,因此不会在网络化、全球化旅游市场中获得高额的回报。相反,自主信息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闭关自守和行业内的重复建设,不利于旅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二、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旅游组织商务理事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后5年,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1/4的旅游产品订购将通过互联网进行;而另一项调查更明确,现在通过网站了解旅游信息的游客已经上升到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可见,旅游电子商务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有望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而据业内人士预测,3年以内,旅游市场将有10%的交易额来自网络支持[1]。在全球旅游市场发展带动下,结合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中国旅游业电子商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第三方服务网站应扩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在服务内容方面,由单纯的信息、网络营销向全方位交易服务发展,实现集线路预定、团队组合、交费、服务监控、投诉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在服务范围方面,将集中面向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网络整合营销平台,体现互联网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进一步鼓励挖掘国内特点旅游资源,推出“小而精”的特色旅游服务,弥补传统经营模式下,偏重大团队,服务内容沉旧的缺陷。
第二,应凸显个性化服务。旅游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服务的最大区别即在于它通过双向交流的互动作用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是旅游电子商务网站适应现代旅游需要的关键所在。在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带动下,一些专门面向特定群体的自助式旅游服务网站数量会骤增,目前一些论坛旅游专区已经具备了这样的雏形。
第三,规模化经营应成为制胜根本,合作双赢成为经营目标。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不断增加掀起了各网站之间的直接竞争,除了品牌竞争之外,经营的规模化效益成为制胜根本,缺乏资源优势的旅游网站将无法在竞争中长期立足,优胜劣汰无可避免。在这种形势下,大型旅游服务企业将会在电子商务领域投入更大资金,扩展网站功能,增大业务覆盖面,网上支付基本成为必须功能;中小型旅行社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形成企业联盟,化竞争为合作,追求双赢模式下的平均利润,以维持生存与发展[3]。鉴于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广泛性,大型旅行社实现垄断式经营并非易事,相反,电子商务应该会给众多中小旅行性提供联盟式的发展空间。
第四,应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旅游电子商务作为一项新兴事物,它的发展和壮大必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在今后一个阶段,旅游服务机构应重视资本运作的重要性,利用资本市场的筹资平台迅速做大,上市公司参与旅游电子商务的资产重组活动也将大量增加。国际资本把中国旅行产业作为今后投资的热点领域,并将以三种主要形式进入中国旅游市场[1]:高端市场,瞄准政府主导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如中国自2002年开始推广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利用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获得发展机会;中端市场,瞄准大型旅游企业的跨国战略,利用成熟的营运模式和完善的服务网络获得合作机会;低端市场,瞄准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潜在需求,利用人才优势和规模优势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扩张行为。因此,行业主管部门、各级规模的旅游企业、名胜景点应顺势接盘,实现与国际资本的互惠合作,引入国外资本及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对中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旅游行业应抓住机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现飞跃式发展。
第一,进一步发展第三方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发挥旅游服务资源的整合作用。中国旅游企业9成以上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观念落后以及现阶段发展电子商务收效甚微等原因,其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2]。因此,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大型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和专业旅游支持服务网站应扩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把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中小旅行社和特色服务项目,为他们提供ASP(应用服务提供商)和PSP(网络促销服务商)业务,包括主页制作、网络信息实时、企业网站建设、网站托管与推广、网群互动、提供专业旅游预订及管理系统、网络工程、操作培训等服务,加快旅游企业联盟的建设步伐,满足日益多样化、便利化的市场需求[1]。同时也以合理的价格、完善的服务、优秀的技术为自己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赢利渠道。
第二,国内大型旅游服务企业应尽快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学习欧美知名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运作方式与营销风格,加强网络营销推广力度,扩展交易服务内容,构架网上支付与客户支持平台。同时进行外语类版面的建设,努力拓展海外市场。为即将到来的旅游市场的全面开放奠定基础。在营销手段上,扩大网络营销的比重,充分利用门户广告,搜索排名,在线论坛等网络营销手段,强化市场推广速度。在内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应强调与电子商务系统结合,实施供应链管理,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上游旅游景点与下游销售的业务集成,打造协作运营、统一联动的高级经营模式。
第三,中小规模旅游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实现跨区域合作,建立统一的旅游资源研发中心和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互通有无,协力合作,形成强大的“虚拟旅行社”联盟,利用地域优势与大型旅游服务机构同台竞争。电子商务是“抗强扶弱”的有效手段,自20世纪末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上演了无数次“小鱼吃大鱼”的成功实践。对于旅游服务这种资源分散,个性化要求高的行业,谁的资源整合能力强,对市场反应快,谁就掌握了竞争优势[4]。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规模已经不是克敌制胜的唯一法宝。
第四,强化资本运作能力,实现超常规发展。长期以来,资本运作一直不被旅游行业所重视。导致国内旅游服务机构的规模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在新的时代,旅游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集团要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成功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瓶颈制约。资本市场提供融资上的便利,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建立、升级造成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外部融资解决。所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的旅游电子商务建设都应转换机制,广开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巫宁.信息化时代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评析与展望[J/OL].[2006-12-05]./html/news_200510/18095022_397.html.
[2]王兆良.我国旅游经济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问题探讨[J].中国民族大学学报,2002,(3):102-104.
[3]论中国旅游网站的联盟与发展[J/OL].[2006-12-05]./html/news_200510/17093544_391.html.
[4]张冰新.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J].经济师,2004,(12):124-126.
相关热搜: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专业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在二战后,随着世界信息化浪潮得到了很快发展。我国旅游业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21世纪,旅游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旅游管理的一个方面,我国学术界对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检索较新的相关文献,对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作为旅游信息化的一部分,国内对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探讨了许多相关的概念,例如,刘文波等(2000)探讨了旅游网络化经营,曹军辉等(2001)探讨了信息化决策,傅细三(2009)探讨了旅游信息化,比较接近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刘晓虹等(2001)认为旅游业的信息化管理是旅游业领导部门统一组织和规划,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利用旅游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加速旅游经济发展。此外,还有郑向敏(2002)对“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探讨,等等。
二、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是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众多学者探讨了旅游信息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田丹等(2000)、钱益春(2001)都认为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道路。唐俊雅等(2002)认为旅游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一些学者研究了旅游信息化中技术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吕宝水、王菊园(1999)分析了信息技术对铁路旅游的意义,杨丽(2002)说明了信息技术在旅游统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地区案例研究中,一些学者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说明了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陆亦农等(2000)对新疆旅游业的探讨,廖真萍等(2001)对云南旅游信息网络的分析,等等。
三、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从现状来看,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着不足之处,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探讨。
对于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总体情况,孙静(2003)认为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模式单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胡云(2004)认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整体水平不高,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技术应用不成体系,缺乏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盘红华(2008)结合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趋势,对旅游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张补宏等(2011)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在地区案例中,石长波等(2009)认为黑龙江在旅游信息化程度及经济、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建设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充分条件;王杨帆(2009)概述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廖钟迪(2011)总结广西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对于信息化网站的建设,杨春宇等(2002)认为我国旅游网站发展要解决搜索引擎、交易安全性、信用建立的问题;刘庆广等(2004)认为我国旅游网站存在总体发展水平低、信息更新缓慢、效益不高、信息库应用功能单一等问题。
四、发展对策研究
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如何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何适应旅游的要求,众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策。
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总体方面,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包括,彭滋霖等(2000),成剑英(2003),胡云(2004),孙静(2003)等。例如,胡云(2004)探讨了管理模式和思想要现代化,完善信息网建设,行业管理要规范等发展对策;孙静(2003)分析了要掌握旅游信息规律、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等发展对策。
对于网络营销管理方面,赵云昌(2001)强调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杨絮飞(2001)探讨旅游业网络营销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组合策略;史灵歌(2004)认为中小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实应加强有关各方的协调与沟通,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以电子政务促电子商务;王嘉(2006)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推动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开发,保护网络营销。在具体案例上,林卫红(2000)对广州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要理顺体制,建立权威性的旅游综合信息网。
一些学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探讨对策,张美英等(2003)认为旅游信息化发展应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胡磊、董莉莉(2004)分析了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数字化对策。在地区实例中,罗怡(2001)认为应结合GIS和网络技术,来设计昆明市旅游信息系统,薛亮等(2002)分析了青海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原则、结构、设计等。
五、研究简评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对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涉及的面是比较广泛的,当前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相关概念众多,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该领域研究的多样化。
2.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范围广泛、充实,学者们探讨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网络营销、信息管理等等,都与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相联系。
关键词: 旅游电子商务;问题;发展策略
本课题由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电子商务和旅游业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并深入到旅游相关产业,旅游电子商务的产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川景区面对国内外著名景区的激烈竞争,积极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本论文重点在提出适合四川景区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一、四川旅游景区概况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有230多个国家A级景区,其中著名的六大国家5A级景区: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绵阳北川羌城旅游区、峨眉山景区、乐山大佛风景区、九寨沟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至2013年,旅游人次分别为3.52亿、4.43亿、4.92亿;旅游收入分别为2449.2亿元、3280.3亿元、3877.4亿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笔者认为四川旅游业发展态势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四川省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
二、四川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四川六大5A级景区的官方网站和网络营销状况分析,发现四川景区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网站功能发挥不充分,网站资源浪费,网站有空置区;欠缺有力的网络营销及网络推广;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缺失等。
三、四川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四川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有利于深处西部地区的四川通过电子商务信息手段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业。
(一)完善景区网站
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四川旅游景区需借鉴已有成功的网站,完善网站设计。建立引领页,提升网速;网站下方设立网站点击量统计,分析游客的点击情况;充实网站内容,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杜绝网站空置区和重复内容;完善实时交流功能,如设QQ、旺旺、微博等在线服务,引入手机客户端,便于游客实时了解景区情况等。
(二)营销与推广
1、传统营销,以特色营销服务为中心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但仅停留在游客参观欣赏的层面,游客参与度低。四川景区应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强化景区个性化服务,调动游客积极性,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游客的体验价值,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更多“回头客”,达到口碑营销的效果。
2、网络营销方式
(1)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
笔者认为四川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单独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和网络营销团队,便于景区的营销与推广。整合四川旅游产品,减少单个景区的营销费用,实现景区信息化管理,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优化搜索引擎
“得搜索引擎者得天下”,搜索引擎是游客寻找网站和进入网站的主要方式。四川景区可利用百度、搜狗或谷歌等网站推广,不断更新网站内容,参与关键字广告排名,通过网站排名靠前获取网站的较高点击率。由于谷歌和百度更新和收录快,笔者建议四川景区选择在谷歌和百度搜索引擎上优化,利用高网络广告覆盖率,吸引国内外游客。
(3)微博、微信营销
微博、微信营销成为时下新兴的营销方式。四川景区选择在新浪、腾讯、搜狐等平台上注册微博、微信账户,在官网下方链接各个微博账号,电子商务营销人员用简短内容更新景区动态,与网民互动,解答游客的问题,达到被转载、被推广的效果。
(4)微电影和视频营销
景区通过与电影故事情节巧妙结合,用视听效果与观众情感交流,激发观众旅游动机。拍摄集合四川著名景区的如《爱在四川》等微电影,对微电影作进一步的视频营销,在优酷、百度、腾讯等视频网站上微电影或景区相关视频。
(5)社区营销
在人人网、天涯社区等游客量较多的社区网站加好友,发挥论坛和旅游贴吧的宣传与交流作用。营销人员需要时常管理论坛的内容,及时对游客的不满做好公关策略,消除负面影响。
四川旅游景区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社区、微博、微电影、视频营销,将有关景区的微电影或视频放在视频网站和社区网站做进一步营销推广。
(6)事件营销
策划与景区相关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唤起全国媒体和游客的兴趣与关注,树立四川旅游的品牌形象,利用事件的后续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潜在的国内外游客,提高游客量。
3、“4PS”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根据四川各景区的资源特色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经营。峨眉山的佛教、青城山的道教、北川的大爱文化等都具有独特性,可深挖掘其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四川旅游资源。
(2)价格策略。在网站上产品的价格,帮助游客做好预算,做好网上预订门票、酒店等攻略。
(3)促销策略。网站上开展秒杀、团购、打折等活动,在央视旅游电视台、旅游杂志等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有机结合,吸引境内外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4)渠道策略。根据市场细分将游客分为城市工薪阶层、学生、离退休职工和入境游客等,针对不同市场对同一景区不同旅游产品营销,满足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游客多样化需求。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川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涉及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电子商务知识、熟练的旅游专业知识及市场营销等知识。随着互联网信息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四川景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旅游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电子商务运作方法,运用电子商务处理旅游业务和管理景区的能力。培养既懂电子商务又懂旅游业务还懂营销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四川景区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必然选择。对此,需要四川旅游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或依托四川高校大力培养适应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通过完善景区网站,使其功能完备且操作简单,注重网络营销与推广,增加四川旅游景区的知名度,重视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推动四川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未来,四川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将随着时代的潮流向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参考文献
[1]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2]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http:///
[3]北川羌城旅游区官网http:///
[4]九寨沟官方网站http:///
关键词:客源市场 空间结构 市场细分 网络营销 北京市
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旅游产品现实和潜在的总体需求,旅游客源市场按消费者地理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及旅游动机类型可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类型结构。其中空间结构是旅游市场的一种重要结构,按空间分布,一般可将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划分为境外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
北京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一)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大型入境口岸之一和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处于前沿位置。近年来,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北京市旅游设施已逐步完善,旅游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的实施,使得国内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也以年均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收入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1.1亿人次,相当于同期接待海外游客的39倍,是1996年(第一次进行国内旅游调查)接待国内游客的1.4倍,年增长速度为7.5% ,国内旅游收入达887.7亿元,是同期国际旅游收入的3.6倍。国内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北京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国内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与入境游市场相比,北京旅游的国内市场在旅游总收入中的贡献更大。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一直在1.1亿人次左右徘徊,收入也不很乐观, 其中2002年在接待游客数较上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反而下降了7%;2003年由于非典等因素的影响,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出现大幅下降,旅游收入也下降了14.2%。
北京旅游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一)客源吸引半径分析
一个给定的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吴必虎(199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由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km半径范围内。
客源吸引半径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大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被许多学者运用到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研究中,根据我国旅游地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可将吸引距离范围划分为四级:I级为小于500km;Ⅱ级为500~1000km;Ⅲ级为1000~1500km;Ⅳ级为大于1500km。表2描述了北京市主要客源地市场距北京的公路里程。
(二)国内旅游流强度空间分布概况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作为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前来北京市旅游的平均出发地,以北京市为中心,以一定空间直线距离为半径建立起北京市与各省、市、自治区的空间距离(见表2),然后再计算出不同区域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流量的省均市场份额,可以描绘出各客源地产生旅游流强度随着距北京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空间距离关系表(见表3)。
总体来讲,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即距北京市越近,旅游流产生强度就越大,随着空间直线距离越远,旅游流产生的强度就越弱。但是距离在1500公里以上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但总体上来看呈现递减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当主要归因于北京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历史背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北京本地市民,占北京市旅游流总流量的38.1%,是北京市旅游流的最大源地。周边直线距离在500公里内的近郊省市—石家庄、济南、天津所产生的旅游流量占总流量的23.0%,省(市、自治区)均产生的旅游流量7.67%,仅次于中心区,是北京市旅游流重要的客源地。在500~1000公里区域范围内产生的旅游流量为总流量的12.1%,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递减到3.03%,在1000~1500公里范围内,旅游流强度为11.2%,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仅1.24%,而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区,省均产生旅游流量强度就表现得更加微弱了。因此,北京市国内旅游流产生强度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出现明显的衰减规律,但这种空间距离衰减趋势因与旅游流产生源地之间交通便捷程度(时间距离)、人均消费水平、人口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增强现象。
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国内营销策略分析
(一)北京吸引范围大且客源市场比较分散
通过分析北京市的客源吸引半径可知:北京市凭借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优势拥有强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吸引范围很大,基本遍及全国所有省份,呈现出明显的吸引力,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通过对北京市地理集中指数的研究可以得出:北京市的客源市场相对分散,这不利于确定主要客源市场,同时给旅游宣传定位、针对性地提供旅游服务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其旅游效益的提高。因此,开拓北京国内客源市场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二)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对表3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北京以外城市的游客客流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但距离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市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说明距离在1500~2 000公里范围内的省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基于目标市场细分的定位策略
北京旅游市场按目标群体做出细分,对目标市场客户进行定位,以“多功能旅游定位”为北京旅游业做出规划和竞争对策。根据北京旅游目标群体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客源分为三类:
第一类目标群体是国外游客,主要特征是对(东方)古都文化兴趣浓厚,对北京的整体认识尚停留在表层,旅游诉求为探寻东方古老文化,旅游需求以参观游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胜、皇家园林、民居胡同等成熟旅游产品为主。北京需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满意度。在后奥运时期,为了让旅游者更好地领略北京风貌,应提高景区接待水平,包括提高景区游客中心的咨询服务功能,加强游客投诉管理等措施。
第二类目标群体是距北京较远的国内游客,北京市是国内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外省市来京游客大致占全部国内游客的三分之二,如按购买北京旅游产品的频度,这类群体又分为首次购买游客和重复购买游客。首次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诉求侧重于北京作为“首都”的主要特征,既对“古都文化”感兴趣,又对北京作为我国最为“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感兴趣,需求以代表性的历史名胜和现代化建筑为主;重复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以往有过北京游的经历,对“古都文化”和“首都文化”都已经有较多了解,兴趣转移到更深层次,在旅游诉求方面,需要北京旅游市场进一步挖掘风景名胜、主办主题活动,这类需求以风景、度假和商务旅游并存,要求旅游产品能体现“新、美、奇”的特点。
第三类群体是北京市民及近省市游客,主要特征为在京工作或完全熟悉北京,旅游诉求更多以工作日之外调整生活节奏、放松心情为主,需求多是短期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主题公园旅游,对旅游产品更新有强烈要求。在这方面可赋予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内容,通过文化活动延长其生命周期。
(四)创新营销理念并建立健全营销体系
从新型的网络营销手段方面来看,目前北京市旅游网络营销体系还不是很不健全。电子商务网站多数是由网络经营者创办,真正由旅游企业建立的极少,这就形成了旅游公司不了解网络,网络不熟悉旅游业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网站的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因此,旅游业网络销售的关键之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旅游信息的及时性也就是信息的现时性,房价、票价旅游节目等旅游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容易成为过时的信息,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其现时性,这方面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平台,方便企业提供营销信息。 在旅游营销策略的持续性问题上。北京积极借鉴悉尼奥运会的旅游宣传策略,在奥运准备期和奥运年阶段,制定了丰富细致的奥运营销策略,并且重视与媒体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果。但北京对后奥运阶段的营销策略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营销方案,虽然有关方面表示要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历史发展契机,全面推进“‘走进北京,体验奥运’海外旅游市场营销计划”,开展以奥运旅游产品为核心、全方位展示北京奥运遗产资源的重点入境客源市场专项促销行动,促进旅游市场稳步增长。上述营销活动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是否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还需细致的研究。这对北京在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业发展是不利的,由于北京在奥运年并没有获得旅游业的高速增长,因而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促销策略对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北京旅游的宣传营销任重而道远。要把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起来,把短期营销和长期营销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营销引领和改造传统营销,使现有的营销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有效地拓展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曹欢德.近期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研究述评.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26(2)
随着信息化时代与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营销这种崭新的营销模式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基于此,本文综合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实际以及网络营销理论,积极探究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中小型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健康、顺利发展。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网络营销
中小型企业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其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网络经济到来,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激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积极探究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内涵
1.1国际市场概念
商品交换行为突破国界就产生了国际市场,从某种角度来说,国际市场是商品交换在空间上的扩展。国际市场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是资源配置、劳务交换、商品交换在跨国范围内的表现。国际市场也是一个时间历史概念,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延续过程。不同人群对国际市场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不同理解均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合理性。站在国际营销环境中考虑,应将国际市场定义为一个系统,是与商品经济紧密联系,并由市场主客体、媒体资源、载体等要素共同组成的统一体。
1.2网络营销内涵
网络营销指的是企业营销活动与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营销以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行网络调研、新产品研发、网络服务与促销等多种营销活动。
2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难点
2.1网络营销水平偏低
中小型企业网络营销水平偏低,尚处于网络营销的初级阶段,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中小型企业仅仅依靠网络平台简单信息,尚未进行深层次的网络营销策划活动。中小型企业限于自身资金、规模、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困境,信息化劣势凸显。例如,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网利用率非常低,还没有开展具体的网络化行动,只有极少的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内部管理与商务活动的开展。信息化落后、网络营销水平偏低导致企业市场反应慢、决策效率低,进而阻碍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2.2网络营销观念不足
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观念不足,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领导阶层没有对国际网络营销形成正确的认识,将网络营销等同为建立网站或简单地进行网上销售。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实体市场的争夺上,没有意识到网络虚拟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网站建设意识、推广意识薄弱,缺乏外文网站,现有网站更新维护力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推广作用,使得企业网络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2.3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资源匮乏
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网络营销活动时,会受到自身人才、技术、资金等条件的束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网络营销的难度。很多中小企业继续沿用传统市场的营销模式,这严重影响了国际网络营销效果,使得部分企业丧失了网络营销的信心。
2.4网络营销方式单一
从整体上来说,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单一,简单地将网络营销等同于网上广告或廉价通信,网络利用率低。在中小企业开展的国际网络营销活动案例中,很少有企业设计网络分销、网络市场研究、服务与品牌推广、公共关系建设等项目。从整体上来说,中小企业尚未挖掘网络的巨大潜力.
3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实施
3.1分析市场机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必须紧抓时展机遇,充分分析市场机会,利用网络营销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体来说,分为以下步骤:①营销战略计划。营销战略计划由细分市场、选择与定位目标市场组成,这也是中小型企业成功开展网络营销的重要前提。中小型企业需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产品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市场调研,细分市场与服务,全面提高自身市场与资源的市场吸引力,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网络营销战略。②人才培养。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加强与高校、职业技校等的合作,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实际,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定向培养国际网络营销专业的学生,重视电子商务学科的发展,注重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员工专业技能、信息化素养与综合素养。
3.2筹划营销策略
3.2.1网站建设
网站是中小型企业进行国际网络营销的主要平台,网络营销的重要工具。新形势下,中小型企业必须积极构建自身网站系统。①网站规划。中小型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网站模式、建站方式、域名注册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②网站制作。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网站制作的过程中,应考虑网站整体架构,保证版面设计的生动、新颖,突出自身特色,并将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分开。③网站优化。站在网站结构的角度,对网站进行优化,进而促使网站脱颖而出。④网站维护。网站维护应包括内容维护、技术维护、互动维护三方面,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加强网站技术力量投入,强化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联系。⑤网站推广。中小企业可通过传统媒体推广、互联网推广等方式,积极推广自身网站,提高网站知名度。
3.2.2市场调研
市场调查可分为如下方面:①问卷调查。中小型企业可充分利用自身网站,设计网上问卷,并通过访问人群的反馈及时搜集信息,监测市场变化动态。为了全面提升市场调研效果,企业应加大网站推广力度,通过赠品、抽奖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员关注。另外,还可通过外包形式,交由国际大型网络咨询公司负责,这种调研方式准确率高,且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②网站浏览。中小企业可通过浏览网站等方式,掌握竞争对手营销动态,并及时调整营销方案。还可通过浏览专门门户网站形式,掌握更多需求信息与市场情报。③二手信息收集。中小型企业可通过专业调研公司调研成果、网上数据库查询、搜索引擎查找等方式收集二手信息,以有效提升企业市场调研效益。④RSS市场情报收集。中小型企业可通过订阅RSS新闻等方式,及时收集市场情况,了解最新市场信息。
3.2.3产品定价
①新产品开发策略。相比于传统新产品开发,网络营销产品开发在环境与具体操作方面均有显著不同,选择何种产品策略,需要综合企业具体发展实际来决定。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国际网络营销特点,积极研发新产品,这是中小企业竞争的关键。笔者建议,开发现有产品线外新增加的产品、改良产品、降低成本、重新定位产品等方式是短期较为稳妥的方式。②营销定价策略。低价定价策略,该策略充分运用网络销售渠道的低廉性,发挥产品价格优势。该策略主要有直接低价定价、折扣、促销定价等方式。定制生产定价策略,该策略是站在企业定制生产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与媒体技术,帮助消费人员自行设计产品,进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使用定价策略,该策略指的是顾客直接通过注册方式使用产品,顾客无需购买产品,而通过使用次数付费。拍卖竞价策略,该策略主要包括竞价拍卖、竞价拍买、集体议价等方式。从整体上来说,企业营销定价策略有多种,在具体实践中,中小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单一或组合定价方式。
3.2.4促销策略
国际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国际广告等是较为常见的促销策略,但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较大,笔者建议,中小企业应从企业促销人员、零售商、中间商等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推销策略,使目标市场顾客更好地认识、了解产品。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可通过应用推销策略与拉销策略迅速提高企业知名度。其次,中小企业还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网、贸易促进网,积极寻找国内外市场发展平台,扩大国际市场,并且要树立公关意识,以便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
3.3营销计划评估
评估营销计划不仅是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终点,更是网络营销的开端。营销计划评估是中小企业国际网络营销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分析财务指标与顾客指标,中小型企业能更好地分析营销计划是否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小企业应定期进行营销计划评估,全面搜集多种数据资料,将企业营销实际情况与预期计划进行比较,及时发现营销问题,并针对性采取弥补措施,查缺补漏,在共同分析、讨论基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企业营销计划,从而更好地增强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全面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内涵以及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难点,从市场机遇、营销策略、计划评估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的具体策略,多管齐下,希望能促进中小型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佘桂超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国华.湖南中小企业服装企业网络营销的盈利模式分析[J].电子和软件工程,2014(1).
[2]闫会娟.基于网络营销视角的购物网站评价研究[J].电子商务,2014(4).
[3]赖洁瑜.浅析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J].中国连锁,2014(4).
[4]张瑜.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硕士论文,2013,6.
[5]李睿,雷蕾.关于全员网络营销的价值与影响因素探讨[J].现代阅读,2014(4).
[6]陈婷.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初探[J].电子测试,2014(3).
关键词:顾客感知;旅游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旅游服务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行业的关注。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是旅游服务管理的核心,是旅游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旅游服务质量不仅取决于旅游企业自身提供的功能质量及技术质量(客观性),同时还取决于顾客的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对比(主观性)。如果只是单纯的强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而对顾客的感知和期望什么样的服务不加以重视,这样顾客不会增加对旅游企业的好感度,也无法提高旅游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认清顾客对旅游服务的感知,了解顾客对旅游服务的期望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旅游服务、服务质量与旅游服务质量感知
1.服务与旅游服务
国内外学者均给服务下过许多定义。美国营销学会1960年给服务的定义是用于出售或者是同产品连在一起进行出售的活动、利益或者满足感。阿德里安.佩恩认为,服务是一种涉及某些无形性因素的活动,它包括与顾客或者他们拥有财产的相互活动,它不会造成所有权的更换。我国学者叶万春认为:“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张宁俊认为:“服务是一种提供时间、空间和形式效用的经济活动、过程和表现,它产生于与服务人员和有形资源的相互作用中,但不产生所有权的转移,直接或间接地使服务接受者或拥有的物品形态发生变化。”服务的提供可涉及很多方面,如在为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及无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无形产品的交付、为顾客提供氛围等。
根据服务的含义,本文认为旅游服务是指旅游服务人员通过各种设施、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的种种表现,在为顾客提供能够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产生一种触动顾客情感,唤起顾客心理上的共鸣的心理效应,从而,使顾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惬意、幸福之感,进而乐于交流,乐于消费的一种活动。通过旅游服务,使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均成为顾客享受和消费的对象,创造出旅游需要的特殊使用价值。
2.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概念也是从有形产品的质量概念引进而来的,是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终极目标的。但是,由于服务本身的无形性、差异性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等特征,使得服务质量的概念和有形产品的质量概念在内涵上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从顾客感知角度来分析,服务质量应定义为一种衡量服务企业服务水平是否符合顾客期望的标准。
3.旅游服务质量感知
旅游服务中的顾客感知就是顾客在接受旅游服务之后,由此产生的主观评价。同有形产品质量相比,服务质量的显著特点是感知性,顾客对旅游服务的感知更是具有这一显著特点。所以说,旅游服务质量更多的是按照顾客主观的感知加以衡量和检验的,众多学者也将服务质量称为感知服务质量。
顾客感知是在顾客体验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后的主观感受。服务质量感知是顾客对旅游企业的满意程度的判定,它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顾客将自身的期望与自身感受的服务质量感知相比较的结果。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顾客才能体验服务的质量。所以,服务质量与顾客的满意度相互之间有联系,但不完全等同于满意度。我们可以理解为,服务质量是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顾客所期望的服务之间的差,是顾客所感受的服务与所期望的服务的差。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包括很多方面,美国学者将顾客感知分为五个维度:可靠性、有形性、反应性、安全性和移情性。同时还得出了服务质量感知模型:服务质量=企业所提供的服务-顾客所期望的服务=顾客感受到的服务-所期望的服务。若差值为零,表示顾客期望刚好满足,对服务质量满意,这就是良好的服务;若差值为正,表示很满意,这就是卓越的服务;若差值为负,则表示不满意。
二、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目前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此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发展最快、且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之一,也率先成为接近国际水准的行业之一。无论是旅游企业数量、规模和服务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国际水准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游客对旅游服务的评价总结出旅游服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游客对旅游环境感到失望
我国旅游行业的普遍存在服务环境差的问题,游客对环境的安全性、卫生性表示不满。例如,游客来到一个景区看到的环境未达到心理期望的景像,又因为质量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差,个别游客素质不高,在破坏了旅游环境后,若旅游企业不能及时的处理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游客游玩的心情,也降低了服务质量感知。
2.旅游产品的设计创新少、吸引力不足
旅游产品对游客吸引力不强,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旅游市场中缺乏新颖的产品,单一的产品类型难以激发游客的旅游积极性。旅游服务产品的设计脱离了时代的潮流,没有了解游客的新需要,使游客再难以产生消费旅游产品的欲望。
3.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服务信息不健全
在当今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很多游客都在网络上搜寻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及旅游饭店,但是却由于网络服务信息不全面、更新速度慢,网络营销发展滞后等问题,使游客未找到想得到的相关信息。例如:旅游景区网站缺乏具体的景点介绍及景区具体的位置,给游客出行过程中带来困难。旅游饭店网站则因为优惠促销信息更新速度慢,缺乏顾客信息资料管理等问题,使得顾客在用餐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必要的麻烦,严重影响了顾客对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感知。
4.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难以达到游客的期望
一些服务人员不具备提供优秀服务的服务技能,缺乏服务积极性,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等问题都使得顾客感知到的服务不能满足顾客的期望。
5.游客不满意旅游服务投诉的处理
顾客在旅游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想要投诉,但是却找不到可以维权的投诉管理部门,或者因为投诉程序繁琐,很多顾客只能选择妥协,同时也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另外,很多旅游企业并没有保护顾客权益的意识,处理投诉的速度慢,而且最终还不能给游客满意的答复,使游客对服务质量难以感到满意。
以上这些问题都深深的影响着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水平,只有将这些问题加以改善并最终解决,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策略
1.加强旅游质量监管力度
设立服务管理监督机构,采取科学监管技术,加强企业质量监管工作,及时处理违规行为。旅游企业自身也应建立内部监管部门,监督员工工作,善意规劝顾客遵守企业相关规定。
2.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创新旅游服务产品
旅游服务管理人员应站在顾客的角度充分为顾客着想,设计优良的旅游服务产品。在设计产品之前深入市场做全面的调研,通过市场细分分析现如今顾客的需求,并且时刻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领先时代潮流创新旅游产品,吸引顾客眼球,激发顾客的消费购买欲。
3.完善旅游网络营销及信息管理系统
开展网络营销、完善企业信息收集和反馈技术,掌握最新动态,实现服务信息网络化。建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建立顾客档案、产品档案、及反馈信息管理。应用科学技术管理顾客信息,及时更新服务企业及市场信息,尽可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4.旅游企业必须注重旅游服务人员的选拔、培训及考核
旅游服务过程是由旅游服务人员来完成的,因此,优秀的旅游服务人员是优秀服务的保证。旅游企业需借助成功旅游管理培训经验及激励员工的方法,使旅游服务人员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产生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热爱服务行业的心理。
5.注重顾客对服务的反馈及意见
认真对待顾客对旅游企业的意见及投诉原因,对顾客的投诉做出最快的反应,诚恳主动地替游客解决问题。旅游企业应当给顾客提供便捷的投诉途径,可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手段采纳顾客意见及建议,既能尽早发现服务质量缺陷,又能监督服务人员工作。在处理顾客的投诉上,应采取高效率的方法为顾客争取利益。
本文通过顾客感知与旅游服务、服务质量、旅游服务感知模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国内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策略。只有建立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战略,真正了解顾客需求,认清顾客对旅游服务的感知,才能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拥有在旅游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邓波.基于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管理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6(下旬刊)总第54期.
[2]秦晶.基于顾客满意的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7.
[3]刘小亮.旅游服务质量控制的三大要素.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9).
[4]颜实.基于感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餐饮业竞争策略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3(3).
关键词:生态休闲旅游;优势;困难;对策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们生活环境日趋恶化,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因此,人们对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回避紧张生活和工业污染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再加上清明、端午、中秋等多个小长假的设立,两、三天的短途游成为旅游的主流市场,临近城区的生态休闲游便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也因此成为衢州――这座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现实选择。
一.衢州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优势
(一)客源市场广阔: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每年产生2亿多人次旅游人次,约占全国旅游出游人次的28%。按照旅游市场规律,因为受到费用和时间的限制,市场主体一定会变成区域内的近、中程的度假休闲旅游。因此,现在、未来长三角地区都将是衢州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长三角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已跨过7000美元的门槛,正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内市场的旅游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而快速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将成为衢州旅游更大的客源市场。
(二)政策环境有利: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还有已经制定的“十二五”富民、惠民政策等。
(三)交通网络便捷:凭借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衢州成为连接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民航直达北京、深圳、厦门等城市;浙赣铁路贯穿全境,杭长高铁也已开工建设。杭金衢、杭新景、黄衢南、龙丽温四条高速公路拉开“两横两纵”路网框架。随着交通网络的日渐完善,衢州四省边际旅游中心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衢州必将因便捷的交通网络而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目的地。
(四)生态休闲特色明显: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山水曾是制约衢州发展的障碍,而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山水变成了衢州最大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衢州所保留的山水、文化等原生态稀缺资源正成为衢州参与区域合作和竞争的重大优势。以坚持保护环境、弘扬生态文明和传承文化遗产为原则,做足山水文章,彰显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山水这一最大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迅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衢州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困难
(一)旅游开发力度不大。目前,衢州发展旅游业仍停留在开发景区的层面,旅游产品基本上以景区观光游览为主,缺乏度假旅游、康体健身旅游等旅游产品,适合年轻游客的互动项目更是匮乏。再加上具有衢州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民风民俗展示、文化演艺等几乎为空白,因此游客在衢州逗留时间短、消费结构单一。
(二)接待能力不足。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衢州的星级酒店、旅行社也逐年增多。目前,全市拥有星级饭店45家,其中四星级6家;旅行社69家。但是,与快速发展的衢州旅游业相比,衢州旅游接待能力的提升幅度还不够,游客数量倍增与旅游接待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依旧突出。
(三)知名度不高。衢州虽有江郎山、龙游石窟等知名度较高的景点,但衢州旅游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拿在衢州求学的大学生来说,生源大部分来自省内其他城市,但很少有人听说过衢州,更别说省外的其他潜在游客了。知名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衢州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四)人才匮乏。人才匮乏是限制衢州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衢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人才配备极不对称,优秀的规划建设人才、宣传促销人才、饭店经营管理人才和导游人员相对匮乏。
三.衢州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对策
(一)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可从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来大力开发衢州旅游。“吃”,采用本土化的原材料,充分利用生态山水的天然资源,结合地方民俗传统,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类具有衢州地方特色的饮食,让游客不但吃得新鲜、而且吃出健康。衢州盛产各种农林水果,如柑橘、胡柚、猕猴桃、枇杷、杨梅等等,因为天然无污染,所以这些水果深受游客喜爱。可利用这些农林水果研制推出果酒饮品,如橘汁饮料等。运用衢州的高山有机茶叶和优质矿泉水开发保健饮品,利用药王山等山体上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开发中草药养生产品,以竹笋、蜂蜜、胡柚等为原料开发保健食品,使衢州发展成为全省著名的天然养生保健饮品和食品的生产基地之一。
“住”,建筑的外部风格要具有衢州地方特色,内部设施的配置要现代化。建筑是文化的物化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历程,是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主要窗口,在开发中要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特别是对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要加强保护。建筑内部配置的设施,要完善功能,做到舒适、整洁、卫生,让游客不仅住得放心、而且住得舒心。
“行”,把等级公路贯通到重点旅游县(市、区)和旅游度假区,做到景区外部的交通便捷、畅通,景区内部的游览通道不宜是又宽又直的大道,最好是生态化、景观化的绿色道路,并配备绿色、生态化的停车场。景区内实行多元化的绿色、环保交通方式,主要有自行车、三轮车、轿子等人力交通工具和骏马、牛车等畜力交通工具。
“游”,根据不同旅游景区的特色,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如山地运动休闲产品和水上运动休闲产品。衢州多山地丘陵地貌,可依托旅游景区和旅游营地,积极开发山地自行车、汽车越野、溶洞探险、山地古道穿越和登山健身等旅游产品,建造休闲运动基地或山地体育公园。利用各种大型水域,建设生态化的游艇旅游基地,开发水上飞机观光产品和水上滑翔游乐、水上运动赛事及表演、垂钓等旅游产品。
(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1.住宿
按照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发展旅游饭店的数量,引导旅游饭店在衢州市合理分布。在重点旅游县(市、区)和旅游度假区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型饭店,如度假型饭店、会议型饭店;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引导建设一批非星级经济型饭店和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青年旅馆及汽车营地,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住宿服务业结构。在旅游饭店行业开展服务品质竞赛、深化创建绿色饭店等活动,以促进旅游饭店业健康发展。
2.交通
充分利用衢州的区位优势,增开旅游班线,让游客便利出游。在与全市交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坚持通景道路与旅游景区同步建设、适度超前的做法,通景道路建设既要与当地旅游发展、旅游所在地的环境和旅游者活动的场所相适应,又要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促使通景道路建设景观化、特色化、生态化。配套完善道路导向标志,提高重点景区的可进入性。
3.旅行社
第一,严格审批。为促进衢州旅游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旅游相关部门应在批准旅行社成立时,把好旅行社的入门关。做到成熟一家审批一家,审批一家规范一家。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奠定良好基础。第二,加强检查。旅游相关部门应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联合执法检查等形式开展对旅行社经营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活动。严厉打击旅行社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解决影响服务品质提升的问题。第三,大力扶持。通过出台扶持旅行社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开展旅行社评优工作等,引导旅行社的品质提升。
(三)加大营销力度,促进区域合作
长三角大城市是衢州生态休闲旅游最重要的目标客源市场,要集中力量主攻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重要客源城市,加大营销力度,促进区域合作。
衢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全市生态休闲旅游特色资源,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进行集中宣传推介。以网络、电视、户外、报纸四大媒体为载体,策划主题鲜明的宣传片和创意新颖的平面广告,凸显“广告轰炸”效应,利用大范围、高强度的广告投放来提升衢州生态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同时,有计划地在主要目标市场举办营销活动,如每年4月或11月赴上海开展全市性的联合促销,举办生态休闲旅游文化节等。办好衢州旅游网站,及时更新旅游相关信息。加强网络营销,提高衢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衢州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对四省边界旅游资源加快整合,以“资源共享,产品共推,互利共赢”为宗旨,和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实行整体推介,从而提高衢州生态休闲旅游的知名度。以线路组合、联合促销为整合资源的契机,利用便捷的交通网络,联合江西婺源、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浙江千岛湖等知名度较高的景点,推出旅游新线路和旅游精品线路,共同开发长三角旅游市场。同时,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旅游发达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使生态休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衢州市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旅游人才培养计划,造就和聚集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力争使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协调,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促进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
(五)加大资源保护力度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衢州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要想持续地发挥经济效益,就要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尽量避免旅游资源开发性地破坏,并最大化地恢复到其原生状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理念随之发生变化,游客观光游览的审美观和喜好也在不断变化。随意性、盲目的“拍脑袋”式开发或过度开发都会产生严重且无可挽回的损失。能否保护好这些旅游资源,决定着衢州生态休闲旅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