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44
导语:在教育政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从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客体两个方面去分析:第一,从教育者主体去剖析:一是从内容上看,要么理论性强,大道理太多,照本宣科,固执僵硬,无法服众;要么就事论事,缺乏深度。二是从方法上看,用一种模式要求所有群众,没能做到因材施教;形式主义严重,造声势、走过场、开大会;出了问题去教育,亡羊补牢;利用上级的关系搞压服教育;不能从内心触动受教育者。三是自身素养不够,言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说得头头是道,台下自私自利;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相对宽松;不能给广大群众做出表率,如此的形象反差,怎么能服众,教育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第二,从受教育者客体去剖析:在当前的深化改革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一是传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比如过去强调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互相帮助等等,现在被有些人所不齿,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二是什么事都自己做主,过去有事找组织,找领导,找单位,现在人们独立性强了,自己做主了。三是做事图利益,无论做什么都得有报酬,过去讲的义务、服务意识被有些人抛弃了。四是个人主义严重,过去讲集体,服从集体利益,个人服从大局,现在有些人只顾自己满足,不去考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五是现实主义思想明显了,过去讲理想,注重奋斗,不计个人得失,现在这样做可能被人认为太傻了。以上五种表现都是受教育者思想观念上出现新的问题、新的困惑,如果我们还用过去的老一套思想工作去教育别人,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2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方法
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不断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遇到了不少困难,给政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迎难而上,要不断研究新问题,要不断创新,探索一条适合新时期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
2.1把握方向,提高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工作重心的转移,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正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群众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诸多矛盾:一是观念更新与价值取向的矛盾,社会提倡的价值观与个人价值取向有矛盾;二是对成就认同与对现实不满相矛盾,认同别人所取得的成就,但对现实不满;三是乐于奉献与讲究实惠相矛盾,也认同奉献精神,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讲求实惠;四是忧患意识与失望情绪的矛盾,有些人具有忧患意识,能从大局考虑问题,但对现实很失望;五是共同理想与多种信仰并存的矛盾,具有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可的理想,但从内心来看又有多种信仰。针对上述复杂情况,我们必须把握好教育对象的思想度、关心度和需求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所谓思想度,就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在想些什么。关心度就是他们最关心什么,讨论什么,对什么问题最感兴趣。所谓需求度,就是他们最需要什么,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如何把握方向,关注其思想度、关心度和需求度呢?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态度诚恳,实心实意,亲近群众,让他们愿意和你讲,完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次,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渠道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比如谈话、讨论、问卷等等。
2.2找准群众的需求点,增强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满足共性的需求,又要满足个人的需求,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考虑个体的需求,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做到两个需要结合,即适应党和国家的需要与适合个人需要相结合。思想工作首先要满足党和国家的需要,这是根本,没有党和国家,也就没有个体完美的生活。其次要达到统一,才能既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又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要做到两个目标的统一,即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不讲社会目标,那个人就是一盘散沙;光讲社会目标,不顾个人目的,那就没有推动发展动力。怎么才能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人们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百姓关心的都是柴米油盐的小问题,都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计问题,如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只有努力工作,这样便能实现二者的统一。不能奢望人人每天都关注国家大事,都志向远大,做好当前的分内之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可。
2.3改进教育方法,增强说服力
当前社会是迅猛发展的,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过去老一套的教育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新时代的要求了,必须改进。首先,由被动灌输式向主动讨论式教育转变。传统的思想教育灌输的东西太多了,总是用一种模式要求所有群众,采用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合当前社会的特点。现代社会人们接受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有多种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都有对世界的看法。如果教育者还用固定的陈旧的方法教育群众,怎么能让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呢?所以要转变方式,采用辨析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让群众畅抒己见,知无不言,教育者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诱导,逐步深入,才有好的效果。其次要采用说服教育与活动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过去采用的说服教育强调语言交流,注重方针政策的解读和宣传,过程枯燥、简单,效果大打折扣。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教育者要把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这些活动要让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要搞成过去的政治运动,既要群众乐于参与,又要有时代性和生活化,可以培养人们的集体意识、家庭意识、民族意识等,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4提升素质,增强人格力
1.1高校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针,而在教育管理中,依法治校则是治国方针的具体实践,它既满足转型阶段高校教育管理的客观需求,同时也符合法治社会所提倡的高校管理的内在要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使得高校安全教育与社会法制接轨,其中有《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针对高校的权利义务给出了明确规定。
1.2高校安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所以,高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教学必修课。实际上人的肢体行为由人的意识、价值观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道德的约束,而且与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联,它取决于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从侧面反映出人的行为品质。如果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修养,那么他们就会在人格上或多或少产生缺陷,产生不健全的人格。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要求。
1.3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学校稳定的现实需要
由于高校教育观念、办学理念的改变,使得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学校占地面积跟着扩展,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办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的安全会对教师员工的生命安全、科研和周边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其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凸显自己的地位,而发展则需要有稳定的教学环境。所以,高校必须加大安全教育教学力度,提高师生的防患意识,做到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避免发生某些意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进而为师生提供安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分析
2.1高校普遍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方面,在现阶段安全教育并未真正受到高校的重视,对安全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专业知识讲授,高校的安全教育意识还不够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安全设备投入量少,例如照明灯、应急设备的缺乏等,高校的保卫工作只是走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没有接受安全教育,使得整体人员都缺乏安全意识,目前国内大学校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这说明高校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利。
2.2现有安全教育的可操作性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校忽视了安全健康教育的严重性,使得校园事件屡屡发生,既不利于校园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外加当前安全教育的实践性不够强,导致有不少女大学生认为,学校现在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不够用,很多课程都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
2.3高校安全教育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其一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脑传播病毒,窃取他人的聊天记录进行网络诈骗;其二是某些思想偏激的人通过网络宣传一些不健康、邪恶的消息,无形中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种伤害。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安全教育要求,不适合现代安全教育的教学,无法达到安全教育应有的效果。
3加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措施
3.1高校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
第一点,高校首先要重视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工作加入教学计划当中,增强校园安全巡查力度,提供更多的必要安全设施(消防器、监控摄像等),同时还要提高学校保卫处的防患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生活环境。第二点是要增加安全教育课程,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聘请专业的教职人员辅助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安全教育列为本校的必修课程,开展多种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们的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3.2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层出不穷的校园安全事件给高校敲醒了警钟,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还危及了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利于安全舒适校园的构建。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年轻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不堪重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走入生活误区。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3.3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要满足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学校和家庭逐渐被网络覆盖,极大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安全教育,例如在上述情况中则应该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多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有较高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4结语
各种不同的社会科学,其本身都具备一定的科学的范式发展模式,范式的发展和转化通常也是科学不断成熟的过程。对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新范式的发展,应该对过去的范式进行批判继承,进行适度的扬弃,促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诞生。不过,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以及新形态并不能够被预先描摹,其必然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发展和转化,所以,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研究主要是对其发展的趋向进行描摹和思考。
(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范式,应该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关注和挖掘,从而对现实的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方法论,而不是单纯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现实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的标志,只有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关注和回应,才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回应,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框架的构建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具备前提性的问题,要能够形成一系列的研究和针对性的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发展,应该如同马克思提出来的,一个时代的关键问题,并不是为了提出答案,而是为了提出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能够根据时代的共同命运提出来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应该对于一些具备格局性的大问题、对现实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进行关注,同时也应该对于一些老的问题进行关注。问题是研究和探索的动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不仅仅诞生于时代,也孕育于过去时代的理论成果。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是一个革命的过程,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从各种土壤养分当中逐渐成长起来。
(二)对各学科知识、思维的吸收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学科的社会科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探索新范式时,需要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吸收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特别是集合了不同的学科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学科的学术思维的碰撞,从而在更深入的层次之中进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富有层次的学科,如果单纯采用数量极少的学术知识进行研究,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身也是起到阻碍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于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吸收之外,更对于不同学科本身的思维模式的吸纳以及弘扬。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理论范式当中还是存在思维模式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注释和整合有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形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思维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发展,更是学术思维模式的成长,这样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模式和探索问题的方法,对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把握和分析,以及对于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也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学科支撑与关键研究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应该是以中国当前的发展问题作为研究的关键点和学科支撑。因为当前中国的改革开发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只有配合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研究成果,才能够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学科价值。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时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种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互相之间碰撞和融合,因此,在上层建筑的构筑和发展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理论研究落脚点,更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科支撑。
二、结束语
塑人灵魂的工程师首先,高校“思政课”教育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有部分学生认为,我既不信奉唯物主义世界观、也不信奉唯心主义世界观,我信奉我的专业,因为我将来只靠它吃饭。这种观点不仅错误、而且在实践中有害。虽然,大学生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便将来能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人的思想都离不开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不同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所作的行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任何专门学问的研究只是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研究,而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其次,有益于大学生修炼良好的人格魅力。要想将来当专家,不仅要受世界观支配,而且还必然受一定人生观、价值观支配。一个人不管他能否成为专家,学生时代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将来要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培养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人格。即使成为专家,也存在着一个具有什么人格力量的专家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专家,在个人的荣誉、地位、利益等系列问题上,如何对待?已经成为专家,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为自身个人利益而努力奋斗还是造福于人类社会?当科研受到挫折和失败时,是气馁、退缩,还是迎难而上直至成功?遇到科学研究的社会环境不理想,是抱怨、发泄还是积极克服、主动进取?如此等等系列问题,都需要作出明确的、毫不含糊的回答。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人生观,以它为思想武装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才兼备。大学生只有以这样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人生行为的指导,努力学好专业,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受到国家和人民欢迎和重用的、有人格魅力的专才、专家。
二、高校“思政课”教育
授业育才的引路人
第一,解决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长期以来,有部分人认为高校教育是通过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来实现,与“思政课”教育没多大关系。这是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偏见,好多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这一现象的出现就是明证。事实上,专业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特征之一,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专业课教育教学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授业育才的双轮车。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能够解决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为谁服务、代表谁的根本利益的专家、学者,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带有方向性的根本问题。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所有的学科、所有的领域的知识,大到宇宙天体演化、社会形态更迭,小到基本粒子的结构演变,还无一不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都可以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作为指导思想,去进行分析与研究。当然,科学方法论的普遍原则,不能等同也不能取代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以具体科学方法的不可取代性,排斥理论的普遍指导作用。
第二,引领实事求是作风的树立。任何学科科研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也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引领。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这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出发点,坚持实事出发就是坚持唯物主义。求,即探索、研究,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对其对象的未知领域进行求证、求解、求新。一个“求”字凝聚了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精神,如严谨治学精神、刻苦钻研精神、甘于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是,即规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必然规律、建立关于规律的知识体系。为了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之,任何取得成功的科学研究都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结晶。
经过科学研究和调查发现,如果教师表达问题的清晰度非常好的情况下学生收获知识的效果也非常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知识能够全方面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态度。政治课的理论性是相当强的,一些专业术语比较多,如果不能准确的表达处理,会曲解政治的内容,影响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政治课程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能出现一点的差错,所以要加强语言艺术的应用,运用合理的语言技巧把授课内容讲述出来。
二、质朴的语言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教师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讲得好,还要能让学生理解,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表达出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最简单的是容易理解的也是能够让学生记忆最深刻的。如果教师授课的表达过于难懂,学生不仅会听不懂,最终会导致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政治课就达不到理想的授课目的,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政治含义。语言表达不仅仅要质朴,还要有艺术特点,生动形象的表达处理也很重要,能够把乏味的理论形象的表达出来是非常优秀的教学方式。
三、比喻让语言平添亮色
比喻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把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让抽象的事物变得更为具体,能够把事物形象的表达出来,授课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非常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喻手法还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化后表达出来,学生就会形成其实复杂的事物也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加强表达效果,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印象会更加深刻。通常学生会产生答非所问的情况,就是因为不能准确的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会大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抽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记住复杂的事物,教师要把教材上一些理论知识用形象的语言打比方的表达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新的词语能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新的词语,会增加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政治课上多使用一些新词语,不仅能够体现出时政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去了解时事的兴趣,让学生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把一些生活实际时事和教学理论联系起来使用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幽默的语言能够让课堂活色生香
幽默的话语总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幽默是一种智慧和才华的表现,如果在教材中加入幽默的语句,就会把死板的课本知识变为活跃的分子,跳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课堂上,使用一些诙谐的语言,或者将一些笑话引入到课堂知识中去,学生会爱上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度过,没有大的学习压力,这是教师讲课的重要法宝。
六、注重语言的启发性
语言的启发性是让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会运用一些语言启发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长久的教学中领悟出来的,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把书本知识照搬下来,直接丢给学生,学生只能没有理解性的去学习,没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来进行传授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知识要有结构划分的传授给学生,如果长篇大论的把课本知识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是接受不了那么多的知识点的,如果每节课讲一个重点,这样学生能够彻底的把这个知识点消化掉的。
七、重视身体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身体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肢体语言是一件简单的教学内容,但是能够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肢体语言是非常不容易的,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把课本知识形象化的表达出来,还能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让学生具有极大的勇气,积极回答问题,提高课堂回答问题的效率和质量,肢体语言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肢体语言能够展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
八、设计能够引人入胜的导语
课堂有一个好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开山第一斧,所以要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提出导语,导语要有创新意识,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好的开头导语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体现出来的,精彩的导语是引导新的课程的开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源泉。好的导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好的导语形式有很多种,比如采用图片、声音、故事等形式作为导语出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让学生有兴趣继续聆听下去。
九、设计有波澜的插入语
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知识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的讲课语气和方式都是非常平淡的,那么将是一堂失败的课堂,课堂气氛也会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去学习了。不管是怎样的知识点都要能够吸引住学生,在课堂中添加一些小趣味和波澜的插入语,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结束语的设计要精湛,要把整个课堂的知识点串在一起,把内容概括到一起,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让学生对这堂课可以回味无穷,留下深刻的印象。结束语的形式要设计成多样式的,能够打动学生心灵。
十、有时无声胜有声
用语言以外的形式来表达课堂知识也是非常有效果的,非语言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比语言表达更能抒发出人的感情,如果只是用语言来表达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发挥出教学目的,利用肢体语言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十一、结语
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上,有一次伟大的变革,即在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基础上,同时也承认了人是社会历史和主观个性的统一,这就是。对人的科学理解也是的坚实基础。从哲学层面对人做了深层次的思考。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发展,都在“现实的人”的前提下做了考察。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考察了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一系列的考察基础上,对人做出了定义,指出人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除了人是统一体之外,还有机地结合了历史的研究,进而从不同视角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对于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人的本质已经被“异化”的现象,也做了深刻的分析。对此的看法是,这正是人向自己的本质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异化”,人最终会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同时要求结合教育环境的特点,不断改进和提升教育的途径及实践。
二、当代发展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正是在的发展视域下,需要重新看待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从内出发,重新看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被看作是一种工具,一种政治的工具,一种经济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也被看作是一种完美之物,这种完美神圣高远、脱离现实人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被作为约束人的一种外部力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驯化,在工作中强化人的无条件服从,强调人的机械的服从,强调人在行事时要遵从社会规则。而在视域下看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发现,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得到了高度重视。这种变化正是来源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也是人学理论发展的结果。在发展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更要关心人、帮助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人的思想正是人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握人的本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了对人的关注,并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绝非对人的约束和钳制。
其次,重视并利用中关于人的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把握以及对主导价值观的引导正是的价值意义所在。对当地社会意识形态的把握被社会个体广泛接受,并促使其在实践中自觉养成。实现理论被群众掌握,即大众化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浅出,更需要实践途径的大众化。尤其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尤为需要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的教育路径,这不仅是从理论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挖掘和梳理的方法,更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效的实践中,教育过程以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也在得到持续的推进和丰富。在发展视域下,要扎根于大众化的现实要求。要考虑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纷杂,还要考虑教育信息以及教育媒介的多样化,要在实践环节中打破教育实践和教育途径的尴尬,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这具有很广泛的现实价值。
再次,结合高校学生特点,调整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大众化实践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伴随着青年学生思想意识的心理成长。把握高校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结合高校学生所具有的年龄及时代特点,要不断调整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一,要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强调制度化、整体性和认知性,以专著形式或论文形式从教育学以及德育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等方面扩展教育途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程度和制度性规范程度。第二,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多个方面如教育意识、教育内容、教育情境、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实践等分析在有效性实现的过程中,理清教育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要注意整合教育整体结构的匹配以及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基础性问题。
三、结语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的重要性
要想知道如何进行有成效的改革创新,必须先明确创新的重要性在哪。我国是一个政治思想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思想教育在对青年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发挥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就是打开掌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着一扇大门的一把钥匙。重视和保护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党一贯的政治优势,当代大学也是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和优秀的重要考核标准。我们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深刻的改革。改革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是高校开拓创新的本质特征。因此在不同的时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当然是阶级斗争,也就是政权问题。当这一问题解决以后,建设时期又会有建设时期的全新要求,我国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又进入到了一个攻坚克难的新阶段。高校政治教育的改革自然是理所应当的,更是顺应社会潮流的。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方法
①要树立大的宏观思想,正确的认识资源配置。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很多从前不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资源配置,其重要性正在一步步的显现出来。应当树立长远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提前认识到列入人才、技术、网络宣传等等方面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发展空间。构筑较为深远的教育战略意图,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更需要高瞻远瞩,紧跟党的教育战略动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诸多方面紧密的结合起来。
②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使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应当在校园各项文化建设当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只有把握正确的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方向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路线和方向。高校政治文化体系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其中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理念式教育,着重发挥和体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为了给高校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党委应该要发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有全局的规划和管理,更应该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④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最快捷的途径,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太过于分散,合理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保证一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的整合并实现资源共享。
二、结束语
1.伦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高校在思想教育中的实时性,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标准提出,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基本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等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开展层次清晰、要素完善、前后衔接、协同发展等系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不断发生着变化,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需符合时展。从伦理角度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完善教育内容,还需要对内容进行改革和重新构建,除去陈旧思想,置换新近现代思想。从伦理视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教育的内容伦理意蕴进行探索,总结出符合伦理科学知识,富有创新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重视情感教育内容渗透
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情感的发展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表现出了受教者与内容相悖,甚至出现了受教者产生逆反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实效,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需注重情感内容的渗透,发挥出情感效应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有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是从受教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出发点,对于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和行为之间会产生出一种爱恨憎恶的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受教者的单独交流活动,而是两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双向影响,情感交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现出调节、激励以及评价作用。单从激励而言,情感的动力不仅强大,而且不可预估。
3.丰富教育内容突出时代特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需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进行改进构建的细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建立在一定的原型基础之上,并且借鉴伦理学相关思想,不断加强利益原则、诚信伦理、生态伦理、他者伦理等教育。
(1)利益原则教育
利益机制的教育永远都是伦理学教育的重点,因为从伦理视域下研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对利益的探讨,关于大学生是否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谈利益还未见定论。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来看,基本上都是重视对精神的教育,而对于物质的教育则很轻;更注重奉献,而轻于索取;注重社会利益,而轻于个人利益。
(2)诚信伦理
伦理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道德建设,之所以要提及诚信伦理,其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还存在着不足,当前的大学生诚信现状令人堪忧。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上。社会层面主要是当前社会中的多元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价值体系出现失衡,造成传统的诚信问题受到冲击。学校层面则主要是重视技能学习,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很少,致使一些道德、人文精神渗透等在教学中不断弱化。
(3)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打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传统界限。人们逐渐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纳入到了道德领域,其主要是人们在各种事物中承担起道德和责任义务,在生活中不能够随意践踏自然。引入生态伦理其主要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能力,就引入该伦理概念。
(4)他者伦理
他者伦理的引入主要是当前的学生缺少了人对工作、对社会、对群体的义务意识,任何一个有担当的人在社会中都均有其角色义务。近年来,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等均显得单薄,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责任心的缺乏,急需采取措施改善这一现状。
二、总结语
时政小演讲,即在课堂上让学生用3──5分钟时间,以演讲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事件,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简单扼要交待事件的背景情节,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或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加以评述。实行时政小演讲可以一举多得。
时政演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思想政治课教育、时事政策教育、以及日常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这三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政治课上用时政小演讲把时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也改革了课堂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是课堂结构创新的一个尝试。
时政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思想政治课上开设时政小演讲,未增加课时,溶时政教育于政治课教学之中,既充实了课堂又活跃了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一改传统政治课课上一本书,教师“满堂灌”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被动听,记的疲惫不堪。在政治课前用3──5分钟的时政小演讲,形式新颖,课前明确一人主讲,并准备查找资料,全班同学都来帮助提供信息和资料整理,这样一人演讲多人相助,全班受益、资源共享,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之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实效。
时政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时政小演讲,一开始就以它特有的灵活性、时效性被学生接受,它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形式开放活泼,易满足当代中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表演欲。过去课过于脱离学生实际,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效率,实施小演讲,可以促使学生关心我们周围的事,关心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激发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或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
政小演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他们知识面宽,兴趣爱好广泛,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渴望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在感到困惑时,希望能在老师的点拨下获得理性的认识和提高。时政小演讲就是一个小舞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探知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展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日积月累可以更加激发其学习书本知识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教学原则。
五、时政小演讲既培养了学生关心时政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