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生德育自我总结

时间:2023-02-27 11:09:50

导语:在学生德育自我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德育自我总结

第1篇

二、工作目标: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学生道德评价水平,强化道德约束,内化道德约束,提高学生“吃苦、抗挫、自我教育”三个能力。

三、基本模式:细化阶段目的,明确工作中心,点上着眼,线上延伸,面上拓展。从课堂到课间,从三餐路队到公寓,从领导、干事到班主任、教师、教官,编织成一个立体式管理网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的强大德育阵容。

四、具体措施:

1、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职工德育意识,努力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德育技能,以班主任、生活教官队伍为龙头,健全班委会、学生会、团支部队伍,积极推行课任老师德育工作学科渗透,以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展开德育工作。

2、提高学生道德评价水平。学生中的犯错误现象比较普遍、犯错误后又不愿接受教育,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学生心目中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不正确。因此本学期德育工作之首便是着眼于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通过讲座、演讲、征文、辩论会、典型引路等各种方式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准,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学生改正错误、加快进步的源动力、内驱力。

3、强化道德约束。即强化制度约束、强化行为标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尤其是中学生可塑性极强,自制力极差。制度约束是使学生尽快产生规范行为的有力保证,为此本学期政教处不仅帮助各班建章立制,更要加大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导。本着“说一个,做一个”“要求一个落实一个”的方针,制定远、中、近期约束目标,分阶段专项治理,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班级考核方案,健全学生处罚机制,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4、内化道德约束。自制力差是学生的共同特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教师的约束没有认同,没有感知。学生只有将外在约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时,产生的内部行为是长期的、稳定的。处罚不是目的,自律和“慎独”才是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诱导,提高道德认识,使其内心接受教育,教育才能实效化。

第2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09-01

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方法,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自我教育法的发展

(一)古代的自我教育法

我国古代的德育思想理论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儒家德育思想是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主流。而儒家的自我教育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先贤以自己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对道德自我教育进行了阐发,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自我教育方法。儒家自我教育思想发端于儒家的心性之学。从孔子开始儒家就主张德性发乎人的内心、基于人的本性。

从孔子到宋明理学,儒家心性之学关注的核心是人自身内心的教化,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儒家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这意味着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强调自我内心的一种“定力”,主张在人的内心中寻找善恶美丑的标准,诉求的首先是人的“自律”而不是“他律”。这就为儒家道德自我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新时期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法

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自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拓展以及新时期大学生的新变化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法的运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今的教育研究只是注意探讨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方法,往往不去研究如何使学生掌握自我激发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大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要求,即有了充分的自觉性时才是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因素有二:一是外界影响,即是社会和家庭、学校的要求。二是内在要求,是指大学生自身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因此,教师运用这个方法时,要激越大学生的进取心,要提出对其品行的具体要求,要指出大学生的缺点和弱点,使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自我教育的倡导和研究确立了教育史上又一里程碑,他的“表先个性、培养个性、反对从上而下的灌输“成为合理的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两种途径与手段。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因此对自我教育的研究与剖析将有助于高校对教育的重新思考。

二、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汤秀云认为,“自我教育是人们为了自己的思想进步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兰刚认为,“自我教育,就是以自我价值判断为标准,在原有观念和价值图式的基础上,对外来信息进行反应所形成的品质的过程。”。

顾名思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法是大学生按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通过大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开展的,也是大学生自觉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使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品德向良好的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方法。

(二)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进入大学的青少年年龄基本上在1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身体发育已经成熟,机能基本成人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发达,越来越富于独立性、批判性;情感丰厚奔放,文饰性与开放性并存;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向显著;富有远大理想,注重面对实际;世界观趋于成熟,可塑性依然存在。大学生的这些身心上的变化,为其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三、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第一,自我修养。所谓自我修养,就是大学生在其思想、道德、政治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大学生可以通过反省、反思来提高自我修养水平。

第二,自我总结。大学生在学校里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大学生要善于每天进行总结,在总结中发现自己近期在思想、道德、政治和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通过自我总结,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反思能力。

第3篇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为动力,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

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班主任工作突出抓。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我们利用例会、集会等课余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及《教师职业道德》、《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锦屏县教师十大工作纪律”等的学习,提高了全体教师德育教育业务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结合心理教育理论的学习,把德育教育与心理指导相结合,提高了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加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力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选出业务素质高,品德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重点抓德育教育工作。采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的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由于以上措施的落实,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我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加大教育力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德育教育工作要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为目标。鉴于此,我们加强了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及自觉性的培养,从个人卫生的管理到安全知识的掌握,从遵规守纪自觉性的培养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学生自我防范知识的学习。对应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初步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本学期的德育教育活动,不但使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上了新台阶,而且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寓德育教育于活动、游戏之中,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

德育教育特别是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要避免简单的说教。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的原则,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文化长廊、集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挺起不屈的脊梁”、“感恩书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冬季文化活动会等,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得到强化和提高。在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坚持了“两会”的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结合时事形势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要求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二是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每双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通过班主任会议,交流德育教育工作经验,对典型问题进行研讨。通过班主任会议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不但加强了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也提高了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与此同时,月主题教育活动也顺利开展,校训校风解读实践教育、以“整脏治乱”为主题的习惯养成教育、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五爱”思想教育、以“纪律、消防”为主题的安全意识教育等活动相继开展,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习惯得到有效改善。为彰显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我们还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安全救护知识”、“文明行为礼仪”、“平安校园创建”等专题教育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四、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第4篇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答辩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170-02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呈现德育教育具体化、有形化,这是摆在高校育人工作面前的命题,这就要求高校育人工作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又必须通过路径创新,在方法、内容、形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中医学院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起,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什么要在毕业生中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呢?基于云南中医学院对30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录用原则排在前列的是“思想品德”。然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许多不足,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目标空泛等问题。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为创新德育评价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的形式,梳理、总结、汇报、提交大学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完成情况,获得学分,原则上德育答辩不通过者不准予毕业。

一、德育答辩的基本概念

德育答辩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德育答辩是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方针贯穿始终的主要体现,是毕业生通过梳理专业学习、身心成长、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收获、得失及感悟,在总结中反思与成长,是对学校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毕业生德育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创新

党的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践行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建设性和探索性的意义。

(二)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实践的重要举措

为保证质量,学校规定每个毕业生都要有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参与德育答辩工作的不仅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还有校院领导、专业课教师、机关工作人员,从2013年至2016年,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指导教师已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5%,这样的全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推行德育答辩制度是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德育答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德育教育有形化、可视化的具体体现,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德育答辩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格式,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学习、思想道德、身心成长等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形成德育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进行陈述,同时接受提问并作回答,由答辩评审委员会综合其平时表现,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毕业生通过德育答辩这个平台,可以多角度审视自我,总结成败得失,为走好新的人生征途、开创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三、德育答辩制度开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学校党政把开展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作为检验全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手段,专题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德育答辩规程》、《德育答辩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为开展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校院两级在工作中,领导重视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均成立“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协调指导和具体工作。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条件保障。

(二)精心组织,全员参与

整个答辩共分为宣传动员、论文撰写、交流答辩、总结整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明确提出时间节点要求,校领导多次到二级学院检查指导,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提纲、德育论文撰写规范、德育答辩鉴定表、互评表等,为规范德育答辩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过程管理,严格要求。

1.严格遴选指导教师

德育论文指导教师按照专业论文基本要求,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换意见后确定题目,指导开题撰写,及时审读评阅。不少指导教师与学生多次面对面交谈,或在网络上保持密切交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总结得失。

2.严把论文质量关

要求德育论文力求用准确精练的语言,通过自我总结、交流、答辩等互动过程,促使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反思,总结经验与体会,分析成功与失败,剖析优点与不足,许多学生还为自己制定了短期或中长期的生涯规划和努力方向,进一步理解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端正学风,明确要求论文务必本人原创,抄袭者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3.强调正面引导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明确规定对每名毕业生的德育总结陈述和答辩中存在的偏颇问题,专家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及时纠正,以理服人,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4.注重总结,典型示范

推荐“优秀德育论文”印刷成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

推行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制度,可真实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有力推进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充实了毕业教育内容,对毕业生实现成才梦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德育答辩制度的创新举措,引起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社会舆论的良好反响。应邀出席学校德育答辩工作总结汇报会的省委高校工委领导在现场点评时指出,“德育答辩给同学们的人生留下了一个很深的记忆,给他们注入了人生放飞理想与希望的动力。通过这样一个答辩过程,开启同学们的心智,传承医术,锻造品德,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一次人生境界的再提升,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成为当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应积极倡导和推广”。新华网、凤凰网、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及新华社云南分社分别报道了云南中医学院的德育答辩工作。

四、完善德育答辩制度的思考

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应重在过程,应贯穿大学四年、五年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其延伸至各年级的學生中,大学一年级进行德育论文选题开题、大二大三进行德育实践回顾、毕业班进行德育答辩。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参与到德育答辩工作的调查得知,许多学生通过学长、学姐的感悟,清楚了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白了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来说,学生在德育答辩过程中的自我剖析,是通过其他渠道很难了解到的,特别是为辅导员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大一的选题开题、大二大三的实践回顾、毕业时德育答辩,能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凸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融合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首尾相连”的全程化,将德育答辩制度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最终形成全过程德育教育常态化。其次,适应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常态,积极探索推行德育答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把德育答辩制度的推行作为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行德育答辩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而是着眼于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整体构建,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各方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德育答辩制度会日臻完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独明,李景国.论德育答辩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101-102. 

[2]张海燕,饶亚林.德育答辩——创新大学生德育评价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34-136. 

[3]张立忠.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1,4:59-61. 

第5篇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1、我校一直坚持让班主任老师除了学校组织的统一学习外,还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加强反思,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让一个人的经验变成多人的财富。我们各班的学期初工作打算,问题交流以及学期末的经验交流给班主任老师很大的帮助,他们可以在做中学,也可以在学中做,使得七小的班级管理水平日日提高,具有创新活力。

2、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又劳累的,特别对于低年级的班主任更是如此,学校领导在严格要求班主任老师的同时,对班主任待遇也给予了适当的调整,按每个月平均100元的标准拨发,结果按量化成绩按一定的等次进行发放,虽然钱数不多,但是足以说明领导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足以说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够有效的调动班主任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为更好的作好班级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方案,及时培训

为了切实作好这项工作,德育办公室制定了培训方案,选择并确定了培训内容或主题,对于确定的主题除了规定的这些以外,根据教学的实际及时机,我们还会随机向班主任老师推荐相关的班主任管理方面的文章或者经验,让老师们学有所依,做有所靠,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三、精选内容,讲求实效

我们选取的培训和学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班主任常规工作及基本要求,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的有关内容。

2、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方法。邀请五年级班主任赵敏老师开展了一堂班会示范课。张洪波老师展示了一节晨会课。

3、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主动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提高班主任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能力。特邀我校法制副校长进行安全法制培训。

四、培训方式,灵活多变

采用德育理论学习与德育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第6篇

兰外形清雅,香远益清,是一种令人喜爱的植物,有关兰花的文化也因此在我国源远流长, 且大多寄寓着美好的理想,被许多大家入诗入文,以至兰的某些品性成为了民族优秀品德的象征。

基于这种传统文化和所处地域特性,学校决定以“兰韵”为核心,建立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培养“雅、清、韧、和”的“兰品儿童”。

一、自我发展理论及相应模式

如何让“兰品儿童”的培养有理性的指导而不随意,有理念的引领而能持续,有理论的支撑而不虚空?学校关注到了广州市教科所陈峰博士、冯国文教授依据自组织理论和系统论构建的“自我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象性意识,另一种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意识,指向内在世界。自我意识对对象性意识具有反思性作用,因此,马克思所讲的人的类的特性,即自由自觉,必须以自我意识为根本。但长期以来 ,我们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象性意识,认为教育的职能也仅仅是促进学生对象性意识的发展,而遗忘了教育的主要职能是引导学生发展自我意识。目前在全国许多学校大力推行的自我发展教育,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且还要使学生意识到“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

基于这一前提,学生通过教育获得自我发展,其基本意义就是指作为学生的个体或群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运用元认知能力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地发展自我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自我发展教育理论,他们提出了“四自四导模式”,如下图: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自定向,即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知识准备确定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制定学习策略。自运作,即围绕学习目标和内容实施学习活动,并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自评价,即学生对照目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内容、策略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得失,提出调整的措施。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三者构成了自我发展的监控过程,其动力系统在于自激励。在自定向阶段,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动机。在自运作阶段,自激励表现为责任心、意志力。在自调节阶段,自激励表现为对正反馈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负反馈的忍耐力、持久力。[1]

“四自四导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问题,确立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论价值。由此,学校确定以“四自四导模式”为基本策略开展德育实践。

二、培养“兰品儿童”的德育实践

在自我发展理论的引领下,学校积极开展“兰韵德育”实践,并在活动中注意过程的规范化、活动内容的系列化、激励机制的常态化,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建构“兰韵德育”体系,明确培养目标

为落实“兰韵德育”培养目标,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并增强可操作性,学校建立了三级德育目标体系。

“兰韵德育”是总目标,共分四个方面:“雅”,即气质高雅,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努力学习讲文明;“清”,具有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即遵章守纪讲卫生;“韧”,即有坚定的意志,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克服困难向上行;“和”,即与人友善,团结同学尊师敬长。[2]

各中队、各小队根据总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中队、小队的长期、近期发展目标;个人则在中队、小队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成长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从集体到个人的系列化、操作性强的评价序列,把“兰品”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可评价的具体内容,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被学生理解、执行。三级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细化和落实,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建设“兰韵”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积极开展“兰韵”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投入资金兴建了“兰花”雕塑。雕塑位于学校中心广场上,学生进入校园就可以看见一朵巨型兰花迎风开放。二是种兰养兰。学校利用空地种植兰花,让学生了解兰的生活习性,学会种养兰花。三是开辟兰花知识墙报专栏,专题介绍兰花的种类、特征等。

培养如兰品格,不仅要“知兰”,还要“爱兰”。为激发师生对兰花的兴趣,学校围绕兰花开展了系列活动,把对兰花的品赏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如学生在艺术节上用五彩的画笔勾画兰花,在读书节上用飘香的笔墨写作兰花,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歌颂兰花,乃至用自己创作的班歌歌唱兰花,等等,有效地培植了师生对兰的兴趣和情感。

(三)开展“兰品”儿童评选,激励学生发展

根据建设“兰韵”文化品牌的要求,学校以“四自四导”理论为指针,积极开展“兰品”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自我定向、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

1.制定公约,确定目标自定向。学校首先制定了“兰品儿童”“兰品小队”评选实施方案,组织了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并向家长进行通报。各年级再根据方案讨论确定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四品”培养目标,然后组织主题班会活动,请优秀队员分享学习经验、文明事例,共同学习如何成为“雅、清、韧、和”的兰品儿童。同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国旗下的讲话等途径,大力宣传少先队员文明有礼、认真读书、乐于助人的光荣事迹,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然后,班主任组织讨论,确定班名和班级公约,引导学生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接着再组建小队,确定队名,根据班级公约讨论确定小队公约,制定“兰品小队”发展表,准备“兰品小队”记事本等。最后让队员个人“自画像”,进行自我分析研究,填写“自我规划表”。通过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中队、小队公约,逐渐落实自我定向发展目标。

2.培训干部,规范管理自运作。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大队部和各班班主任定期进行小干部培训,每星期召开一至两次的队干会议,布置工作,指导工作方法。特别是利用寒假和暑假进行队干的集中培训,促使队干得到锻炼与提高。通过有计划的培养,锻炼了队员的组织、策划、管理等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自我管理,每天由大、中队长轮流值日,负责全校的纪律、卫生、两操及大型活动等的巡查和评比工作,并将结果在大队部评比栏公布。中队长和各小队长负责班级内的管理,尤其留意同学们在课堂学习、班级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对表现差的予以扣分提醒。每名同学的表现都认真记录在“兰品小队”记事本和“兰品中队”发展表上,并作为评选“兰品儿童”和“兰品小队”的依据。

3.定期总结,对照标准自评价。各班每周进行一次小结,要求学生对照自我规划表、小队公约及班级公约进行自评,看看目标是否达成,然后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反思各个小队及部分同学的表现,并提出下周要求。如六(3)班坚持利用“兰韵中队发展表” ,通过分析每个队员的得分,发现问题,并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每月评比,给予激励等。班里的几名学困生在小队长和老师的激励下,学习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在自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各周表现情况,各班每月评选出“兰品儿童”“兰品小队”,每学期评选学校“兰韵少年”,颁发奖状,并留影在校内外公布,使队员学有榜样,做有准则。

4.自我反思,发现进步自激励。学校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谈活动体会,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如一位同学在总结中写到:“三个月以来,我为自己能连续评为‘兰品儿童’感到自豪,我总结了几点原因:一是积极读英语报、数学报,提高思维能力;二是积极举手发言;三是积极认真地完成作业。所以凡事都要积极,只有积极才能干好每一件事。”一个小队则在心得中写到:“现在我们队已有很大进步,得分提高了三四十分。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虽然我们现在不一定每个月都能评为‘兰品小队’,但只要我们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的愿望一定能达成。”

如此,在“四自四导模式”下,学校通过开展“兰品”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渐次养成。

“兰品儿童”的着意培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上进,取得了显著实效。各班班风明显好转,学生良好习惯逐渐养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逐步形成;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控的发展意识初步萌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迄今累计共有500余人次学生获区级以上奖励,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德育示范校”“广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未来,学校将加深对“兰韵德育”内涵及意义的理解,增强实施“兰韵德育”的自觉性,将“兰品儿童”评比与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行为养成、品德形成、自律品质的形成有机结合,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德育渗透的前提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的份量,以改变教师光抓体育训练,忽视德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诸育共同发展。中师阶段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要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 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在中师体育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中师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育方针。在中师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中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如在篮球的战术教学中,往往会有不少同学或者不敢接触球,或者过于想表现自己不愿意传球给自己的同伴,这时作为教师应给学生分析合理运用战术的作用,并结合学生所喜爱的球队和球星讲明白篮球是5个人的比赛,而不是1个人的战斗,例如给学生们分析为什么NBA的76人队在艾弗森在单场得分达到40分以上时球队总是输多赢少;怎样才能使姚明和麦迪做到1+1>2。这样使学生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只有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所在集体获得胜利,同时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同伴的支持和配合。

三、在中师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中师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活动的小组长随机安排,不在固定到某一个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小角色,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平时调皮不守纪律的学生通过小角色锻炼,也改变过去的消极、散漫为主动积极。

第8篇

    学习方面:上课1直睡觉,学习成绩差,1直处于班级倒数

    生活方面:常年与爷爷,奶奶住在1起,爸爸,妈妈1直忙于工作对他的照顾和关心极其缺乏。

    心理方面:(通过观察和打听)内心相当苦闷,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却1直无法实现,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并且内心极其脆弱。

    对于这样1位学生我在教育他的方面经过了以下这3个阶段

    第1阶段:高2文理分科后,这位学生到了我班上,从他前任班主任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关于这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学到了很多教育这位学生的经验。比如:不能对他太过强硬,应该对他有耐心。我便本着对他充分包容的态度开始了班级的管理工作。他上课迟到,我便耐心的关照他以后注意;他上课睡觉我便不当面指出来,通过私下和他交流来请他注意。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表面点头答应,不说话也不反驳,但行为上还是继续迟到,睡觉。

    小结:这种手段太过温和,学生不以为然,无法达到教育学生改变他坏习惯的目的。

    第2阶段:通过前1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前1种方法无法达到所想要到达的目的。因此我打算改变。我开始到他谈话的时候言语中带上了警告的语气,并在课上发现他睡觉的时候马上指出来,命令其改正。最终在1次早晨出操事件中发生了冲突,由于还在教室里睡觉,于是我对他进行教育,但无论说什么他都是没反应,最后的1句话“真是没家教”竟然使他嚎啕大哭起来,自然谈话又不了了之,从那以后该生的坏习惯非但没有得到改正,反而愈演愈烈。

    小结:这种手段针对学生的恶习采用严厉的态度学生情绪上有所抵触,师生之间的关系无法很好的维系,自然也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3阶段:通过前面的失败经历使我在反思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教育该生改造该生的决心。总结失败的原因,我发现自己在做学生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只1味的用1个成年人的标准去强行往学生身上套,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从学生的内心着手。于是我开始更加多的关注他,发现他的内心很脆弱,极度渴望被人关心,而又碍于面子,我便从小事做起,时常在生活上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在学习上单独给他辅导,时间1长果然他的态度开始软化,开口跟老师交流的次数多了,虽然还是很内向,但已有了明显的改观。随后在谈话中坦诚相待言辞虽然严厉但都站在他的角度去看问题,并表明立场,学生和老师不是对立的关系,同样可以做朋友,希望他也能敞开心扉,学生还是低头不语,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式比较适合他,我也相信他的改变只是时间问题,也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9篇

关键词:作业;四个环节;分类;减负;提升能力;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04-01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全部价值都维系于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上,广大教师为了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大搞题海战术,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机械枯燥的练习作业无形中成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负担。教师为批阅作业疲于奔命,生命窒息;学生为完成作业苦不堪言,心中充斥着倦怠、委屈和牢骚,致使师生关系紧张,学校教育危机四伏。

学生作业是学生巩固新知,消化吸收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合理控制作业量,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

我校是一所新成立的寄宿制初级中学,生源来自沿山六个乡镇,学生基础较差,管理难度大。如何改变传统低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建校之初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迅速改变教育困境,2009年以来,我校广泛借鉴“洋思经验”和“杜郎口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并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以“亲情化、严格化、个性化”为核心,以“自学、互学、讲学”为基本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新模式出台后,我们首先从解放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入手,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以优化作业设计为突破口,通过多层次、多元化作业设计与监控,创建了良好的学校教育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实行“零作业”制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零作业”即取消学生课外作业,保证所有训练任务在课内完成,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零作业”不是没有作业,而是把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把训练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备环节,通过问题化课堂设计,使所有训练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保证作业在课内完成。一是以导学案为载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作业分层设计在导学案中,使作业目标化,通过个人自学、小组互学、全班讲学、测评反馈四个环节逐步加以落实;二是以班班通为载体,将大量训练内容通过班班通展示出来,增加练习量,使课堂发挥最大训练优势。

二、把好四个环节,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在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案为依托,通过引导自学、交流展示、检测反馈、总结提升四个环节,使课堂教学内容多次出现,反复训练,从而使重点、难点得以强化,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引导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并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不脱离目标,不走弯路。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集中解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讲解、补充、评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后续扫除障碍。检测反馈是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教师围绕三维目标,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测试题,对学生的自学效果做全面检测,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为知识的拓展确定目标。总结提升是课堂教学的第四个环节,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收获喜悦,感受快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学习得失,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分层设计作业,提升作业质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将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层次化、程序化,使教学目标同时体现学生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使各层次目标得到落实。

预习型作业。即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突出学生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初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学完成,为新课的学习扫除障碍,夯实基础。

探究型作业。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探究,重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相互交流,兵教兵的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答案或生成具体问题,然后通过小组之间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最终达成目标。

拓展型作业。即对教学重点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重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课堂走向课外,从知识走向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理论与实践的链接,做到学以致用。

巩固型作业。即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检测和强化训练,通过典型例题设计,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