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7 11:09:58

导语:在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第1篇

首先,我觉得,听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听课并不是简单的听老师的教学内容而是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要认真观察并做适当记录。听课不仅要听,还要看,捕捉授课者和听课者每一个动作、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方法。在听课之后更要及时积极的思考,准确客观的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取长补短。

在听课过程中,这些老师的教学生动,学生求知强烈。杨文娟老师讲的是《坐井观天》一课,在起初老师用绘图的形式让学生清楚井的样子,同时让学生贴“青蛙”、“小鸟”来体会哪里是井沿和井底,这个过程直接让学生参与并快速地理解了井的构造,对以后的讲解起到很好的铺垫。李春杰老师讲的是数学《梯形的认识》让学生看题目说一说自己本节课想学的内容,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用学生的语言把教学目标变为学习目标,导课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其他的老师也从学生需要、课堂需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好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兴趣高涨。一堂课内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练和交际活动。这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听了这么多堂课,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富老师的示范课,学生预习,课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从生字、近反义词、示意图、课文中心思想等方面让学生板演,老师也不是完全的防守,而是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地引导或提问。富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课堂教学要努力达到主体与主导的和谐统一。竭力回避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陈旧讲课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从而点燃他们对所学的兴趣,激发出由衷的热情。

第2篇

一、思想上积极重视课程游戏化研究工作

思想重视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广大幼儿教师在思想上首先要树立重视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理念,才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谋划、广泛研究、细致探讨。教师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课程游戏化研究:

一要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成果。幼儿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中不能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要重视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已经得到验证和广泛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这是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从事课程游戏化研究的高度。

二要积极开展游戏化的尝试。教师不能纸上谈兵,要理论联系实践,勇于探讨、勇于尝试,将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各项因素考虑周全,确定方法与模式,主动在教学设计中予以兼顾,在教学中充分彰显游戏化的特色。只有积极开展尝试,才能够保证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优化和提高。

三要做好经验总结积累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不断提炼总结才能够提高进步,对于课程游戏化研究而言也应如此。教师要重视现有经验的总结,对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予以固定,提炼经验并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如读后感、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素材、指明方向。

二、教学中积极开展游戏化路径突破工作

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还要重视指导实践,在实践运用中完善补充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为幼儿全面成长服务。

(1)数学教学以游戏帮助理顺数量关系。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的关系讲解,要通过一些趣味小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直观了解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例如教学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要求一位学生担任售货员,手里有三支铅笔,另一位学生扮演顾客,来买走了一支。这时候引导孩子们分析原来一共有多少、被谁买走了多少、还剩下了多少,让孩子们在脑海中形成“原有的量减去被买走的量等于剩下的量”这样的概念关系。以游戏形式帮助理解数量关系是非常好的形式,实践证明也非常有效。

(2)语言教学以游戏帮助提高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中语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对孩子们进行表达的训练。表达的训练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游戏的方式进行,如组织几位小朋友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一位幼儿扮演“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对话小游戏。如“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吃早饭了吗?”幼儿回答:“吃过了。”接下来可以进行“吃的什么、好吃吗”这样的连续提问。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话可以不限定内容,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之间对话的内容非常广,有学习的,有生活的,有食物的,等等。这样的小游戏既让孩子们有了动手表演表达的机会,也让他们对学习活动更感兴趣,提高了表达能力。

(3)美术教学以游戏帮助增强创新意识。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创新思维从小得到培养。教师教幼儿画什么,这是方式方法的引导,幼儿在掌握方式方法之后,可以给予他们更加广阔的空间,鼓励他们开展想象。在这一环节,笔者对幼儿进行了拓展,在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后,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一幅画,以“未来的家”为题进行创作小游戏活动。小组中有的幼儿负责绘画,还有的进行补充,这样的游戏活动中,绘画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其本身,兼顾了幼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在画中除了房子、家电之外,还画有飞碟,理由是为了将来上学、上班不再拥堵;有的孩子设计了可移动的房子并画了出来,为了方便家人在不同的城市生活,等等。这样的创作小游戏活动,既兼顾了美术自身的绘画技巧方法训练,同时让孩子们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3篇

一、“顺”与“逆”的互化

【课堂点击1】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书箱实物,明确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后,出示观察电冰箱几个方向的平面图)

师:第(1)张图是电冰箱的什么面?

生:电冰箱的正面。

师:第(2)张图是电冰箱的什么面?

生:电冰箱的侧面。

师:第(3)张图是电冰箱的什么面?

生:电冰箱的上面。

【课堂点击2】

(教师出示一个6个面分别为不同颜色的长方体模型,平放在讲台上)

师: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向下翻转长方体)现在,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向右翻转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

……

师(小结):我们一般把长方体正对我们的那个面看作正面。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与其操作的设计路径、行进路线的取向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可能不同。教师的多向思考,会使课堂教学更精当、更精彩。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必要思考:“怎样表达更科学严谨和清楚明白?在课堂点击1中,教师的提问全部采用“第×张图是电冰箱的什么面”的表达格式,前两个问题尚无歧义,但第三个问题“第(3)张图是电冰箱的什么面”,学生根据刚学的“正面、上面、侧面”知识都只回答“上面”,实际上还可以是电冰箱的“底面”,而这不属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此,我们不妨反过来提问“电冰箱的上面是第几张图”,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矛盾。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可以思考:怎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观察视角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点击2中,教师的操作一味地采用“教师转动长方体,让学生回答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颜色”的主持格调。其实,不妨把第三个问题逆向变化一下,反过来提出“如果让长方体的正面是黄色,你准备怎样摆放长方体”,让学生自主操作。这样,问题的答案就会更开放了。

二、“动”与“静”的协调

【课堂点击3】

师:如果我们分别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不同要求给图书箱拍照,你认为应该站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请大家走下来找一找、看一看。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

(1)第一张照片只能拍到图书箱的正面;

(2)第二张照片只能拍到图书箱的正面和左侧面;

(3)第三张照片只能拍到图书箱的正面和右侧面。

学生纷纷走下座位,蜂拥而上,图书箱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

【反思】

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一些教师喜欢追捧“热辣辣的火焰”,而对“静悄悄的革命”敬而远之。其实,这两种教学状态之间不应该处于“非此即彼”的对立中,而应该统一于“内外皆秀”的对应中。

在课堂点击3中,教师虽然获得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气氛,但缺失了有效教学的“钙质”――井然的活动秩序和安全的思考环境。因此,应该提倡“三思而后行”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思考力度,学生完全能凭自己的座位“看”出或凭自己的能力“想”出拍这些照片的大致位置,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相互交流并互派一些代表到自己看不到的对方“领地”去实地考察验证,而不必都让学生一齐去“风风火火闯九州”。

三、“点”与“面”的扩展

【课堂点击4】

学生根据思考提纲在进行了拍照位置的选择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师:你找到了哪个拍照位置,只能拍到图书箱的正面和左侧面?

一个坐在图书箱左侧的学生举手示意,教师拿着数码相机来到该生所坐位置对着图书箱按下快门,然后连接到多媒体电脑上展示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反思】

学生的参与面、反馈面影响着教学的信息面和知识的支持面,教师不能由点概面、坐井观天,把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意见就视作全体学生的意见,而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学生的想法或倾听学生的其他想法,由点及面,放眼远望,使知识的传授具有“人气”和“生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背景。

在课堂点击4中,教师在肯定那位发言学生的回答后,不妨追问“还有哪些同学站在所坐位置拍照,也能拍到图书箱的正面和左侧面”。这样,在符合要求的学生的回应中,学生感受的不再是一个视点――观察的站位,而是一方视域――观察的方位,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四、“实”与“虚”的提升

【课堂点击5】

教师用数码相机根据学生所述站位拍下了图书箱有关面的照片,然后通过电脑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活动前的拍摄要求,学生用“是”或“否”进行表决。

【课堂点击6】

课尾,教师出示练习题:“用两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观察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可以看到什么图形?(如图)用线连一连。”

教师先让学生用小正方体学具拼一拼,然后看一看,最后连一连。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先借助“摸得着”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和清晰的知识表象,再逐步“过河拆桥”,脱离实物,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想得出”原形、“选得出”条件、“理得出”关系、“答得出”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课堂点击5中,教师在展示照片的过程中不应简单地让学生判断“是”或“非”,还应该进一步让学生判断照片中图书箱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学生由“摸得着”发展到“摸不着”,就会自觉地把“看得见”的照片与“摸得着”的实物进行对比,有利于为以后观察抽象的三维立体图作好铺垫。

在课堂点击6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通过想象解决问题,然后通过操作验证结果,或者学生感到困难时再选择操作来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历练与思维能力的“升级”。

第4篇

摘 要: 《逍遥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领会《逍遥游》的主旨上,但作者恣肆的文笔及思想的复杂性给学生的正确把握带来了一定困难。作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实践,认为教授本课时,只有先深入解读鲲鹏形象,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水到渠成地把握《逍遥游》的最终意旨。

关键词: 《逍遥游》 鲲鹏 形象 文化意蕴 哲理意味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节录。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领会《逍遥游》的主旨方面,正如马叙伦先生所说:“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一般来说,各种参考书都把《逍遥游》的主旨阐释为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但是,这种抽象的解说加上庄子“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恣肆的文笔,给学生正确理解、深入把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让学生吃透《逍遥游》的哲学意蕴的关键因素就是让学生通过文中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摆脱一切束缚,永远向往高飞远振,神游的“鲲鹏形象”的欣赏和多角度解读,水到渠成地使学生把握住《逍遥游》的最终宗旨。为此,我在教学时,主要设置了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打破行文结构顺序,集中领略鲲鹏形象之美

语文学科是最富形象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这些语言符号表述的形象,让语言符号表述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语文课堂上,让课文里的鲜活形象栩栩如生地印在学生的头脑里。《逍遥游》一文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课文伊始作者以神来之笔所描写的鲲鹏。为了坐实这种描写,作者采用了重言的写法,有四处描写。四段文字相互补充印证,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极力渲染了大鹏的神奇变化、形体的巨大磅礴及由北冥到南溟起飞时候的宏大场面、翱翔之态的豪壮潇洒。庄子在描绘鲲鹏形象的这几段文字中,以其“恣肆”的笔法造成文字的跳荡,除了开头两段所写内容相连接之外,后两处文字散落在其他段落中。这不同于人们的常规表述,却分散了学生集中的审美感知和想象。为了加强和突出学生对于鲲鹏形象的审美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有必要打破课文原有的结构顺序,让学生把描写鲲鹏形象的文字加以归拢、集中,然后集中阅读、欣赏、玩味这四段文字,在庄子所开拓的天地奇观中,学生会惊异于鲲鹏恢奇怪诞的变化,感慨于鲲鹏巨大的形体,更会赞叹鲲鹏高飞远举的动人心魄的气势。在这种种情感体验和想象中,鲲鹏的形象自然会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挥之不去的动人形象。

二、拓展延伸,整合“鲲鹏”的文化意蕴

只看到语文教材的知识性、文学性,看不到文化性,无疑是对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没有文化的语文课,语文教材的价值将丧失一半。因此,挖掘“鲲鹏”形象所具有的文化意蕴,既可使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又可为学生最终领会《逍遥游》的主旨做好铺垫。

鲲鹏在中国文化中是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文学形象,千百年来人们谈及庄子,必然会想到展翅高飞的意气风发的鲲鹏,自此鲲鹏超出了它在《逍遥游》中所具有的含义。在带领学生欣赏完鲲鹏形象之余,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带领学生领略鲲鹏的文化意蕴。其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借鲲鹏形象表达情感,赋予鲲鹏丰富的象征意义。如要表现心中的雄才大略、宏图大志时,会联想到鲲鹏的巨大形体,“大鹏不可笼,大椿不可植”。(皮日休《七爱诗李翰林》)当人们要表达理想之豪迈、志向之远大时会想到鲲鹏飞翔的潇洒,“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上李邕》)《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讥于乡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中的“鸿鹄”即指鲲鹏,寓意非凡之人,可代指人杰。

其次,许多成语典故皆从《逍遥游》中化出,如鹏程万里、鹏抟九天、鹏化、鲲化、鹏举等。再次,人们的祝福语、名字当中也常常包含“鲲鹏”二字。

总之,自庄子以充满想象的浪漫之笔创造了鲲鹏这一光照千秋的艺术形象后,在中国文化中,鲲鹏就成了激情、浪漫与抱负的代名词。

三、设置问题,体味“鲲鹏”之游的哲理意味

第5篇

语文源于生活。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精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语文学习。这样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作文课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式的作文题目“我发现了……”。我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激发学生述说生活中人文趣事的欲望。学生讨论后,我组织学生对小组内谈到的事情进行总结梳理,然后开展写作。一节课下来,每一名学生都写得非常流畅。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叙事能力等,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同样,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与生活相关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

二、使用开放式的教学语言

我们应该怎么运用开放式的教学语言呢?我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一切教学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学语言也是如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并且教学过程中要时时穿插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保证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语言的幽默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态,加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螳螂捕蝉》时,在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这一环节时,薛老师表扬了一位在复述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的学生,说:“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多么形象有活力的评价!多么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当第二位学生发生口误“黄雀伸长脖子……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后……”时,薛老师没有否定和生硬批评,而是以“能站在黄雀背后的是超人”这样儿童化的语言巧妙地启迪学生。在学生成功表演后,薛老师又真诚地说:“看了你们的表演,我想中国电影拿奥斯卡金奖的日子真的不远了!”既是在肯定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形象,又饱含真情,寄予厚望,颇为“煽情”,轻松的话语,实在又很深刻!

三、设计开放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我们教师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教学应该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无论我们的教学设计设定的是什么方法,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该多准备几种教学方式,上课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如果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的自由,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班级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知识的讲解上。此外,从教学的形式上,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学生大多对教学讲解不感兴趣,就应该立刻改变教学模式。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很多学生都对我的讲解表现出了厌烦情绪,这时候我就突发奇想,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舞台剧。我先让学生对课文认真研究,然后分成小组讨论舞台剧的剧本,并由小组长将本小组想到的舞台剧展示在黑板上。最后,我引导大家选择一个最好的剧本,然后组织学生表演。选演员的过程中,还有学生自制了一些小头饰,为表演增光添彩。这样一个小小的表演过程,每一名学生都全身心投入,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研究课文编制小剧本的过程中,对文章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边玩边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语文教学既然来自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应该拘束与课堂之上。学校的操场、花园甚至社区等等地方都应成为我们的教学阵地。我们可以与学校统一协调,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在活动中开展语文教学。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会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体验,这个时候开展语文教学必定能够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户外教学最主要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实物、场景、人物,这样在后续的作文中学生写起来就会很顺畅。

五、结语

第6篇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成语为人所钟爱。成语是一种长期使用沿袭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是经过人们一再推敲、反复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概括了人们在探知客观世界奥秘中的实际体验与思维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因此,在教与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生动的、通俗易懂的、富有哲理的成语、典故,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教师起着引领作用,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基于此,我们学校采用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学、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探究展示、评价归纳和深化拓展六个步骤),把古文中的成语、典故运用于政治教学中。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在问题导学这个环节,巧用成语典故,引出哲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学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立意和灵魂,旨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思考欲和探究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为解决问题而去学习相关知识。

成语典故言简意赅,若能巧妙地用它引题,就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时,先不直接指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而是先引入了“愚人吃饼”“星火燎原”“坐井观天”三个成语典故。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引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三个分歧。由于学生始终处在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互动探究这个环节,正确运用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依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及本课时的重难点、思维障碍点、辨析点等,较为明确地给出两至三个讨论或探究的问题或题目。问题要提得好,要提好的问题。题目好不好,要看是否能引发学生的争论,是否切中本课的重难点,是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点可辩、有理可争。

如,在讲“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辩证关系”时,联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讨论这句名言的意义,一直认为要想学好政治课,关键在于“活”。一是在学习内容上要“活”。二是在学习方法上“活”。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同等重要,“理不辩不明,事不鉴不清”就是这个道理。

三、在深化拓展这个环节,利用哲学原理去分析一些成语、典故,做到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的一个基本原t,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方法。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只有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才能真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拓展题目的选择,综合性要强,难度适中,重在能力。

如,在讲“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时,我在幻灯片上展示老子在母亲死后不难过的典故。“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看完材料问学生这一典故说明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主张?是否是矛盾的?学生在老子的“无为”“逍遥”中体会到老子化悲痛为力量,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道理。

四、运用古文故事,设计作业

用“安知鱼乐”讲物质是可知的。庄子和惠施散步到濠水的一座桥上,庄子看见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你看,鱼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庄子解释说:“让我把道理谈一谈吧,刚才你问我怎知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晓得鱼是快乐的,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那是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我就是在这儿知道的。”

对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这则故事包含了什么哲理?有什么意义?对你有什么启示?这样既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所期望的就是这样,在一种淡淡的无意识之中把汉语的经典融入学生心中,融入他们的生命中。在高中政治课的讲授中引用国学经典的成语、典故,并且延伸其背后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经意之间给学生以影响、以启迪,让他们真正接受五千年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互交式;电子白板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35-02

网络资源的利用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0世纪末教学改革的催化剂,黑板和粉笔已经部分地让位于多媒体投影和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阅览以及教师机控制学生机的多媒体教学。这无疑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革新。然而,它们都是建立在“授”的理念基础之上,而忽略了“受”,课件为教师事先设定好了的不可更改的教学内容展示,学生被动地观看教师的展示和表演,同时,教师忙于在讲台上操作微机,疏于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的效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度被打了折扣。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步伐,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和电教技术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大胆尝试,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在部分班级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和示范。

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人性、多元化的设计,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融合。对语文教学而言,它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间实现多维度、多形式的对话,促进教学过程的更优化。文字呈现在语文课上,常常需要在引导学生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某些文字内容。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使用优势

1.首先,表现在容易对材料展示过程进行控制,教师可以不必到主控台前亲自操作,就可控制演示材料的播放,这使得课堂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得以充分发挥,也避免了课堂上由于教师往返于黑板与主控台间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熟练操作,这使教师即离开了计算机操作台,又可以面向学生站在白板前了,这个变化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互动。我们知道,每当教师在计算机操作台演示课件时,教师在讲台的走动和时间的延迟,很容易对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造成只关注教师的行为举止,而忽略了对内容、知识的掌握。这点尤其应在小学教学课堂上避免出现。其次,由于白板内容对学生的较强吸引力,(以前是黑板,但是其信息容量小,形式单一,且有污染),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教师也变成整个学习集体中的一员,不再是远离学生的躲在设备后的软件或设备的操作者,促使师生之间进行更多的情感、知识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保存。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笔记的抄写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被记录下来,如PPT,HTML格式,这时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的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

3.白板特有功能及其技巧使用。利用白板的功能,比如批注与绘画功能,在电脑界面上实现屏幕标注,标注笔颜色可以任意设定,标注内容可以随时利用电子橡皮擦除,标注的内容可以随时保存和打印;鼠标功能,利用电子笔实现鼠标单击、双击、选中、拖动、右键等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内容的恢复和更新功能;直接利用板体快捷工具条,实现屏幕内容放大、聚光灯、遮屏、查看、快照、屏幕捕获、层技术、图形编辑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更生动直观等等。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齐全,在教学中如能巧妙地使用它,将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尤其要遵循以下三点。

1.随意性与预设性的结合。在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有的老师的感受是:“自己备课十分认真,准备的资料也较丰富,力图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事先录入的文字也比以往的板书显得整齐、美观,但上课时受PPT讲义束缚多了,没有以前上课时那样放得开。”为此,我们应当注意处理好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的随意性与预设性。

如小学语文二年级课例《坐井观天》,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的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电子白板对学生进行生字教学,如从教育资源库中调出田字格,进行示范写,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让学生仔细观看生字的笔顺,之后还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再次利用白板功能对学生所写的字进行结构的调整,指导学生对生字字形结构的学习认识。

2.功能与目标的结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是使用电子白板又一重要原则。有的老师欣喜于多媒体呈现的形象化、便捷性,课前用收集到的图片、视频,精心制作PPT讲义,上课时,大部分时间花在使用感应笔“点击式”呈现上,教师沿着课前结构好的顺序,主导着课堂。有的讲授式课堂成为基于多媒体的“教师的独白”,课堂上的情形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力图让学生跟随,一部分学生努力跟随着教师呈现的信息,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而游离于课堂之外。有的讨论式课堂成为基于多媒体的“师生问答”,这“问与答”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完全主导、控制着课堂,学生质疑的空间被挤占了,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参与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可能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进入质疑状态,或有疑而不发。电子白板其功能最终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应“让技术服务并服从于教学”。

3.演示与操作的结合。引入交互电子白板后,与以往通过投影仪播放PPT讲义、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情形相比,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调控方面需花些功夫。以往教师会通过PPT或课件“演示”教学活动中必要的内容,学生处于“观望状态”,但在引入交互电子白板技术后,教师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由“观望者”转为“操作者”。例如学校三年级语文活动课《四季美景我来赞》,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运用写景的词汇,教师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环节,在两幅有关季节的图画下面呈现描写季节的词语,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将词语拖往相应的季节图画上,这个操作令学生直接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远比教师在画面上反复演示、讲解的效果好。除此以外,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许多可让学生操作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可充分考虑这点,让电子白板发挥其最大优势,为教学服务。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积极反响

1.激发兴趣,积极参与。交互电子白板的运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白板技术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图片随意拖动——让课堂更生动。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有效利用电子白板,在资源库中,为让学生感悟居庸关和八达岭不同的山势特点:居庸关是“山势高,岩层后”,八达岭是“隧道长约1 100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及时从资源库中拖出两座山的简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山势的不同特点,然后让学生亲自在白板上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办法,当我们看到面对不同的山势詹天佑却采用了另种完全不同的办法,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超群的智慧,杰出的才能。

3.重点随机批注——让课堂更灵活。灵活机动的运用白板技术手段,往往可以在教学中更加突显重点,使学生更加关注重点难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例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巧妙地运用了白板的标注、聚光灯、遮挡板等功能,将知识进行重点部分的强调,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所需关注点的注意,从而引起学生的深深思考,进而感悟詹天佑的爱国与杰出。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的设想

第8篇

网络环境校本研修培训评价校本培训(school―based in service training)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欧美国家,被称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师资培训的主流。按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校本培训已逐步与互联网挂钩,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2008年,福建省戴建滨老师曾提出这几种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模式:专题培训模式、教学案例培训模式、教师博客培训模式、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即时聊天培训模式。如今,这些培训模式已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中。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出现,原有的校本培训模式有的已很难适应学校的发展,该如何构建实施新型的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模式呢?

一、校本培训对象的变更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师[2011]1号)文件。2013年,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要求,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教师[2013]6号)文件。

根据文件精神,大家仿佛约定俗成,习惯于针对本校的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这种培训立足于自身、有益于本校,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这种培训范围的常态化,恰如青蛙“坐井观天”。后来,人们的目光渐远,逐渐把校本培训对象调整为“本校教师+外校教师”。这样,不但扩大了交流范围,也使更多的教师获得成长。

那么,校本培训的对象是不是仅此而已呢?当然不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因此,我们认为:在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同时,也可把学生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教学相长”,是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

培训对象的变更,促使我们构建校本研修新模式――“师生培训一体化”。通过师生一体化培训,可以实施这样几个转变:培训内容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培训组织形式由“固定地点、集体授课”向“室内外教室、实践”转变;培训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培训目标从教师发展向师生共同发展转变。

1.培训对象一体化

“培训对象一体化”是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训,同时学习、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学校可采用自主报名方式,组建教师培训“学术团队”,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根据学校实情,合理安排集中培训时间,每月可定性活动2~4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学习。当然,这种网络培训是有时间节点的,周期不宜太长,一般以1~2周为宜。

教师活动主要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三个重点,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包括“观看教学光盘、课例研讨、课题研究、课件制作、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育沙龙”等多元化的校本研修活动。

学生活动依然围绕“学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三个重点,主要采取网络学习方式,分为“自主学习”“随堂检测”“课外拓展”三大环节,采用类似“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重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疑难与困惑开展活动,内容包括“板块学习”、“名师解疑”“专题讨论”“综合练习”“实践探究”等。当然,学生培训的课程科目要依据个人爱好,让他们自主选择。

2.主题培训一体化

“主题培训一体化”是指教师、学生在同一个内容、同一个主题下进行的校本培训。虽然培训内容、培训主题相同,但培训目标不同、培训层次不同、培训手段也会有差异。

创新理念是:把教师培训目标学习内容的形式策划为实施学生培训目标的学习内容,如此设计就可以同时实现显性教师培训目标和隐性学生培训目标。也就是说,把实施教师培训目标的过程策划为实施学生培训目标的学习内容。

例如,教师、学生培训的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内容是观看教学光盘。我们就选取同一课教材进行,让教师光看这一课的教学实录,围绕教学视频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诸如评课议课、案例修改,并从中获取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学生则安排观看由教师制作的本课教学微视频(微视频是教师培训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10~15的学习。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对课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诸如新知识点学习、巩固运用、课外拓展等。

这种“主题培训一体化”,融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于培训中,为师生推开一扇崭新的校本培训之门。

3.组织形式一体化

“组织形式一体化”是指教师、学生培训组织形式大致相同,都以网络为载体,提供课程资源、平台支持、专家团队、教学管理、咨询答疑等全方位培训服务。倡导小班化学习,可根据培训者水平差异组班,也可分学科编班或按年级分班。通常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师生自主选学,在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等方面,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实施过程中,可举行培训启动仪式,师生共同制定个人发展或成长计划及相关的考核细则。统一配备班级辅导教师,负责本班的学科作业批改及评荐,负责编制班级简报,组织本班的辅导答疑及学科教学活动;负责督促本班学员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论坛交流;班级辅导教师要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及时梳理、反馈和点评,收集并整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同时建立相关的学员QQ群,利用QQ群通知,上传学习资料。借助网络完成培训任务,包括学习时限、作业完成、知识检测、学习感言等。最后根据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颁发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校本培训结果的评价

校本培训结果的评价,要注意评价方式一体化。所谓“评价方式一体化”就是在师生培训评价过程中,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

一般情况下,培训考核要注意这几点:学员网络学习与相互研讨相结合、远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培训考核多数采用百分制,以网络平台资源中的五个模块学习情况的累计总分为评分标准,分学习时间、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和论坛研讨五部分学习内容,累计达到60分作为培训合格的依据。学习时间界定、模块占分比例等,可依据培训目标灵活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