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00
导语:在自我体育锻炼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养生,是指利用一些运动不剧烈或技巧难度不很大且动作比较舒展的体育项目,来进行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以下简称养生性体育锻炼),用以激活与焕发身心的生机与活力,维护老年生态应有的荣盛,实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之目的。较之于其它各种形态的养生,体育养生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养生。所以,面对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及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现实,认真探讨体育养生的科学方法,使体育养生成为科学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战略举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使命性课题。所以,本文特拟用问卷、座谈、访谈、攀谈、侃谈、作品拜谈、健康档案查询以及“家属”侧访等方式,对爱好体育养生已有15年以上经历,且身心健康日益改善和提高的152位高、中龄健康老年朋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访问,从而欣喜地发现了体育养生自我指导的五大心理学方法。
1 兴趣驱动法
自古道:兴之所致,金石为开。心理学指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对于人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兴趣驱动法,就是体育养生者凭着体育兴趣内蕴的那种强大动力,来开展养生性的体育锻炼。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养生性体育锻炼的直接兴趣,则是由体育项目本身的运动形式和过程直接引发的,它不要你费什么力气。而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则是一种由体育项目能取得很好的锻炼结果所诱发的,所以,要培养出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在操作上要讲究这么两种程序上的心理艺术:①锻炼结果的“超前知晓”艺术。就是在未搞某种体育项目锻炼之前,就已经彻底知道了该项目长期锻炼以后的良好功效。其途径有三:一是认真从相关的书面资料中知晓。二是主动去聆听专家学者的有关讲解而知晓。三是从与已经搞过该项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好处的人们的攀谈中而知晓。②锻炼活动的“趁热打铁”艺术。当从前面的三大途径中获得“结果”的信息以后,就马上持续性践行该体育项目的锻炼。这样,只要注意在开始起步阶段的“坚持性”就行了。这是因为:“不管是对客体的还是对主体本身的兴趣,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而且,这种总是伴之以快乐、欣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越是往后延伸,就越是容易驱动兴趣的自动升级,即从初始阶段的“有趣”,升级到中级阶段的废寝忘食的“乐趣”,最后再升华到高级阶段的矢志不移、终生不舍的“志趣”,从而就形成了一条自动化了的良性递进的兴趣履带。这,就是兴趣的奇特魅力之所在。
2意志攀登法
任何一项体育锻炼,要想真正取到其养生的功效,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务必使每次的锻炼,在循序渐进的前提下,去努力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否则,就收效甚微或没有一点收效,就难以达到应有的锻炼目的。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不一定从最初的第一次就可以做得到,而是要经过若干次的努力方可做到。这种从第一次的“做不到”,到经过若干次努力以后的“才做到”之间,就是“体育锻炼高原现象”。而克服这种“高原现象”,使之不复存在,实质上就是意志的攀登。二是务必使次与次之间那种应有的锻炼功效加以链接,化为“功效链”,真正成为体育养生资源。而使得所有的次与次之间的锻炼功效,形成有机的功效链,实质上也是意志的攀登。使以上两点落到实处的具体做法是“五个坚持”:①坚持充分认识到体育养生的功效,就是体育锻炼的到位,以及锻炼功效的有机链接,和多种锻炼功效的有机合成,从而养成意志攀登的良好心理定势。②除暴风骤雨冰天雪地等恶劣天气和特殊情况之外,原则上坚持天天进行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决不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③坚持每次的锻炼活动,决不丢弃必要的各种环节,做到不省略,不跳跃,不颠倒,使之循序渐进,环环入扣,形成运动链条。④坚持在每次锻炼之后,及时地淋浴洗换,以确保体育锻炼保健与淋浴洗换保健两者有机结合。⑤坚持对体育养生的经验天天总结自省,不断兴益除害,兴利除弊,改进提高。
3 情感簇拥法
情感簇拥法,就是对自己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方方面面,加以认真而细腻的体验,油然地产生出许许多多正面积极的情感,让体育锻炼活动始终在情感的推动和维系下持续地开展下去。它是养生性体育持续运行的剂和催化剂。其基本的要领就是“四个多多体验”:①对每次体育锻炼活动在时间把握上的合理性和各个环节衔接上的有机性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纵向形成性的愉悦情感,使每次体育锻炼活动浸泡在自我陶醉的情感氛围中。②对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每次的动作改进和创新或身体造型的改进和创新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发展性的喜悦情感,使经常的体育锻炼活动维系在自信有为的情感彩带上。③对体育锻炼进程中所取得的各种收获,诸如减肥达标的收获,肺活量明显扩大的收获,气管炎烟消云散的收获,失眠不再的收获,耐受力显著增加的收获,免疫力大大提高的收获,等等,从而油然地产生出体育锻炼大有裨益大有奔头的兴高采烈的情感,使整个体育锻炼活动沉浸在慰籍的情感海洋中。④对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以及在体育比赛活动中所结识的那些工农商学兵党政工青妇各方面朋友所带来的许多友谊加以多多体验,油然地产生出一种因体育交往面扩大而增加了“附加值”即扩大了人缘的高兴情感,从而使得养生性体育锻炼置于“喜出望外”的情感背景之中。这样一来,就充分地调动了情感的动力功能和维系功能,使养生体育锻炼始终在积极情感的簇拥下持续着,发展着。
4 从众攻坚法
就是自己主动地到新的或难度较大的养生性体育锻炼项目的人群中去,跟着他们学和练,以便尽快掌握这些项目的锻炼技巧,从而开辟多项目的养生性体育锻炼渠道。其实质是积极借助众多的外力,扩大体育养生的功效,加速体育养生的进程。从众攻坚,目的是“攻坚”,关键在“从众”。因此必须掌握三项从众的心理艺术:①主动向对方打招呼,主动作自我简介,并随即说明自己“拜各位为师”的来意。从而使对方对你产生“相识”时“随和谦恭”的成见效应,为“乐意接纳你”奠定心理基础。②相机和对方攀谈,在攀谈中认同对方的非原则性价值体系,比方说“你穿这种红色的衣服真好看”等。这样,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很快就从“相识”到了“相知”。③经常向对方问寒问暖,想对方之所想,帮对方之所需。这样,彼此的心理很快就由“相知”到了“相融”。三项从众心理艺术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①众人拾柴火焰高。攻坚中,由于有众多人的“示范性”影响,就足以促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许许多多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新知识新技巧,从而既使自己增加了多项体育运动项目的驾驭能力,充实了体育养生的本领,又为自己往后的体育养生积累了资本。②据一项权威的“交友研究”称:人的朋友越多,其乐观度就越高,幸福指数也就越高。由于随着自己在从众攻坚中结识了许许多多新的良师益友,那么,自己的乐观度和幸福指数也就随之提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 风险规避法
体育养生,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个以“平安”为前提,以“保健”为目的的养生性体育锻炼过程。所以,必须要有高度的风险规避意识,其主要的规避方式有四:①宗旨式规避。首先,科学地确立养生性体育锻炼的适宜宗旨。本文集受访者之大成,其养生性体育锻炼的宗旨是“适可锻炼,有益健康”。紧接着,牢记宗旨,让宗旨成为养生性体育锻炼的最高行动准则。②绸缪式规避。就是在实际的养生性体育锻炼进行之前,就缜密地加以防备。例如,要在比较阴沉的天气里到野外去体育育锻炼,就务必将雨具和加穿的衣服随身带,以免因万一突变的风雨,侵袭正在运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身子而感冒;要搞较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就务必随身带好饮用水,以免体内缺乏及时的水分补充;要去进行登山锻炼,就要穿上“护膝”,以免膝盖受损,等等。③忌讳式规避。就是明明知到这样去体育锻炼,将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因此就绝对不去。通常有这么些忌讳:一是忌讳半夜三更的打着手电筒到山上去锻炼,以免既摔伤身体,又吸入植物在夜间吸收大量氧气的同时而排放出大量有害于人体的二氧化氮。二是忌讳“五顶”,即忌讳顶着大风、顶着大雨、顶着大雾、顶着酷暑烈日、顶着严寒冰天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以免恶劣天气侵害身体。三是忌讳急于求成,以免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四是忌讳随心所欲,不按规律,无序锻炼,以免“自讨苦吃”。五是忌讳无果而终,以免丧失锻炼的信心。④道德式规避。就是在比赛训练和正式比赛中,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以免恶语伤人,拳脚相加,为自己的体育养生史上留下遗憾。
以上五大心理学方法(注:从1-5,以下分别简称法1、法2、法3、法4、法5),都是广大体育养生爱好者在体育养生自我指导的过程中,亲自探索和创新的产物。所以,不仅使用概率大,而且使用效果好,其详情诚如下面三个统计表:
6 总结
最后,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1)上述五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所以,综合运用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单独运用的效果。(2)这五大方法所构成的完整的方法体系,从其更深层的实质上来看,就是一套全方位宽领域的体育养生自我支持的心理机制。(3)无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方法体系,还是作为一套完善的心理机制,都既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很强的学术性和操作性,很佳的实效性,都又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很强的效法性和推广性,很佳的传承性。
参考文献:
[1]辞海(教育•心理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116.
一、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稳定的体育意识作指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往往偏低或淡薄,在体育实践运动中表现也不够积极主动。相反,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动作的过程中,一旦形成积极向上,相对稳定的体育意识,他们的体育实践活动则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并能注意锻炼的方法和措施,不仅自觉追求体育锻炼的实效性,而且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所以说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的体育认识水平、锻炼效果和体育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活动方式,教会学生运用体育手段和方法,进行自我体育锻炼,培养锻炼习惯。通过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制定简单的运动处方,学会自我评价和护理身体的方法,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会运用体育锻炼、体育娱乐的方式善度余暇,形成爱好体育和自觉参与体育的意识,并且成为一种稳定的不间断的自觉行为,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有能力尝试新的体育活动内容,形成新的爱好,掌握新的技能,最终形成较高的体育意识。
二、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不能过于束缚和压制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成为组织的主人,要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如在技巧教学中,让学生5-6人一组,自主组合成小组用一块垫子进行学习,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轮流进行练习,并相互保护与帮助,教师应该在作技术指导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组织指导,并在评价小结中安排一定的对学习组织的评价内容,对组织好的小组予以表扬。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自动和互动。真正地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编排、自己组织、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另外,教师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善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响应和师生间的共鸣,随之学生独立的组织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自我锻炼意识也能逐渐得到加强。
三、培养学生自制能力
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选择时机让学生自定锻炼目标,自定锻炼计划,选择锻炼方法,做好锻炼准备,在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锻炼过程,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锻炼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如在冬季长跑的耐力锻炼中,往往有些学生跑不多久,就会感到头晕、胸闷。此时,如果主动采用三步一呼气和三步一吸气的方法调整呼吸,并且适当放慢速度,以上现象就会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最后顺利跑完全程,这就是身体自制能力的锻炼。通过对学生自制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堂教与学的秩序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学生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也会更快。反之,则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体育课堂学习效率。
四、发挥小骨干和小组合作的作用
体育骨干是教师的左膀右臂,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小骨干就是群体中大家公认、能起带头作用的学生。在安排活动内容、方法上可以由小骨干带领学生讨论,参与练习,并且营造出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习、去创新。充分发挥小骨干和小组合作这种方式是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可按学生体能差异、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学生性别等进行分组。小组合作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找准位置,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表现,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积极引导鼓励,并及时调整解决未预料的问题,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让学生能真正主动、愉快地练习;其次,教师课前必须设计好学生行动的路线,各小组练习的位置,把握教材的重点,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做到课上及时辅导,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质量。另外,还要重点培养在民主氛围中产生的小骨干,教会他们组织同学练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小组都紧紧同教师联系成一体,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自我体育锻炼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体育 身体素质 体育意识 自主锻炼
一、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重要性
1.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首先,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与意识,并将自己作为体育锻炼活动的主体。其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对强身健体的主体性进行树立,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将参与体育活动作为自身的爱好。
1.2 对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独立性进行重点关注,培养学生获得独立锻炼的能力。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锻炼,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初中体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以及习惯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1.3 加强自我锻炼
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了解自身所能接受的方式、强度以及内容是进行自我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锻炼主要表现在其能针对锻炼内容完成自我规划、自我引导,即在参与体育活动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锻炼目标,使自己能依据完整的锻炼流程完成自主锻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培养其获得独立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即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素质的一大因素[1]。
二、采取合理手段对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上,“满堂灌”以及“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常见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成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对体育知识进行掌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的约束,仅将重点放在了教学工作上。因此,学生并未自主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走出校园以后,就会因各种压力出现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也随之得到了显露。因此,为了对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进行革新和完善,教师就需首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点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锻炼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另外,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而言,其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就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对“立定跳远”这一项目进行教学时,笔者并未对学生讲述跳远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锻炼的方式练习立定跳远。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主地对立定跳远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思考分析了。这样一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可得到调动,而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得到有效提高[2]。
三、教师需做到因材施教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繁重的工作都逐步由机器来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与此同时,脑力劳动的不断增加又使得人们长时期处于静止状态,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就下降了。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国教育部门针对现有的体育教育机制进行了完善和革新,期望能借此对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增强。比如,对近几年的中考、高考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学生的体育成绩已成为了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可见,对于体育教育事业,我国教育部门是非常重视的。另外,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学习可运用相关措施,比如对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选拔嘉奖。这样一来,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可得到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教师需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想法。其次,体育教师可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从而对教学方法以及训练项目进行完善和优化,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锻炼项目,使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最终获得进行自主锻炼的能力[3]。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初中体育教师就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进行高度重视。另外,教师还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和完善,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锻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翊峰.小学高年级体育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07)
摘 要 对磐安县仁川镇的部分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农村妇女体育锻炼限制因素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妇女进行体育锻炼的身体运动强度与体验限制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妇女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与自身限制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妇女体育锻炼限制因素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农村妇女 体育锻炼限制因素 体育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众多的有关妇女体育锻炼限制因素的研究中,尚未研究出农村妇女体育锻炼限制因素与行为的关系,而农村妇女这个社会群体,恰好是我国各种人物角色中相对弱小的一个群体,因此,研究本课题能够让农村妇女更加了解目前的体育锻炼现象。农村妇女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提高她们的生活乐趣,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也能提升她们的身体素质,也有利于我国人民身体素质的普遍增强。本课题深入研究农村妇女体育锻炼限制因素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致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以随机抽取磐安县仁川镇的部分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农村妇女体育锻炼限制因素的特点
体育锻炼限制因素指任何影响主体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及体验,而导致其无法或减少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邱亚君(2014)通过《女性休闲体育限制因素特丹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归纳出了4类限制因素,即结构限制、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及体验限制。杜建林(2014)在《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农村妇女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中提出社会支持、社区因素、健康状况、体育价值观这4个潜变量对体育行为有直接影响。通过总结学者的研究,本研究共设有5个基本维度,即结构限制、自身限制、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社会环境限制。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表明因子与因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各类因子都由5个维度组成,总共可以分为10个因子,除了结构限制与自身限制的相关系数r=0.001,其余9对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为r=0.000,可以看出因子与因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以上22中限制因素具有普遍性,也是研究该课题的一个有利条件。
(二)农村妇女体育锻炼限制因素与行为的关系
体育锻炼行为的测量采用仇军(2002)的锻炼行为量表,共包括3个指标: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发现,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与体验限制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P=0.025
本研究的锻炼目的包括增进健康、防病治病、兴趣爱好、社会交往、消磨时间、提高运动水平、展示自我、形体健美与其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表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与自身限制存在显著性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P=0.042
本研究的基本情况有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月收入、身体状况,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知,基本情况与因子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尽管限制农村妇女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限制因素与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某一特定的关系。
四、结论
本研究将限制因素分为5类,即结构限制、自身限制、人际限制、体验限制、社会环境限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5类因子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在对这些限制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妇女进行体育锻炼的身体运动强度与体验限制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妇女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与自身限制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妇女体育锻炼限制因素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基金项目:2014-2015年度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邱亚君,许娇.女性休闲体育限制因素特点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1):75-82.
[2] 董进霞.21世纪世界妇女体育研究动态:对我国妇女体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0.30(11):79-85.
[3] 邱亚君.对中国妇女休闲体育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7:50-52.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
1 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我校及其他一些学校体育教学的观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思想上都比较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这就要靠教师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设置教学内容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比较被动,对教师的要求绝对服从。学生很少去分析除教师能传授的练习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样就只注重了体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限制了学生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果,造成了学生虽然上课练习很认真,课后都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锻炼。
1.2学校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够,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认识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偏远乡镇中学体育课的课时不足,体育师资薄弱,体育设施极不完备,导致体育教学名存实亡,使得许多学生没有打下好的体育锻炼基础,在某些人看来,体育课就是玩,浪费时间,锻炼不锻炼都一样,文化课成绩上去了就行。这种错误观点又怎能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怕脏怕累,认为锻炼是自找苦吃。即使是有部分学生想通过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由于缺乏锻炼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使这部分学生丧失锻炼的信心。所以,端正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2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方法
2.1明确学生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为了改变学生的锻炼观念,提高其认识水平,在教学中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引导,使其改正错误动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体育知识教育。并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初中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讲清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学习以及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另外,根据学生的水平,讲述体育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反复练习,使学生懂得了体育运动的好处,体会到某项运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热情。身体素质是中学生掌握技术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2发挥中学生创造性,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
在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编排课的准备活动,这样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然后,利用最初的几节课向学生讲解创编准备活动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并以老师编排准备活动为指导,并展开讲座组织学生总结、评议,发扬优点指出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创新能力,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高。
2.3启发诱导,激励教学是全面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提高教育成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和掌握技术动作不同阶段,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上去,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向学生提出传接球的用力部位和用力顺序,手型等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练习进行回答,结果发现他们在观察和听讲时十分认真,注意力集中,在练习过程中认真体会,很快地掌握了动作要领。对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大都很正确。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进一步启发、诱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结果同学们很快掌握了动作。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加快了掌握的过程。
2.4结合教材,巧妙安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课组织形式下分组轮换、分组不轮换,在教学过程中将这几个内容有机的排列,依次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允许他们边练边议,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些动作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际练习并掌握基本练习方法后,可分组练习并允许他们根据动作要领和要求自行选择练习的方法。然后,由学生组织教学比赛。
2.5要重视课外运动与课内练习相结合
每周二、三节体育课,远远不能解决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的课内练习得到巩固加强,必须在课外活动课中对学生加以辅导,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田径、韵律操、球类等各种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信心、决心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健康的身体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2.懂得身要健,须锻炼。
情感:
1.愿意做一个体格健康的人。
2.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行为:
1.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坚持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
2.按时作息、合理饮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二课《不为小事烦恼》、第三课《珍爱生命》同属于课程标准中“热爱生命”德目的教育内容,同为一个单元。本课侧重从“身体健康”方面进行教育;第二课侧重从“心理健康”方面进行教育;第三课则是从自我保护、注意安全方面进行教育。三课教育的角度不同,但都是教育学生要爱惜生命,健康成长。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意义的认识,懂得只有坚持体育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很好地学习、工作,愉快地生活。
本课难点是:大多数学生对身体好坏与工作、学习、生活的关系缺乏切身体验,因此对锻炼身体的意义难以领会,即使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在实际行为上往往由于缺乏意志力而不能做到坚持锻炼。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想一想”栏目。
本课选用了重视体育锻炼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事例。运用伟人的事例,有较强的说服力,也符合小学生崇敬名人、伟人的心理,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效仿。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体育锻炼的意义。
2.坚持锻炼身体的事例。
3.要从小坚持体育锻炼。
课文最后一段要求学生要以为榜样,从小坚持体育锻炼用好身体基础。
教法建议
1.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般来说,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体育活动的。然而,“锻炼”与仅仅凭兴趣玩是不同的,要吃一点儿苦,克服一些困难。所以,在讲课时,不仅要激发学生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更要强调只有不怕困难、坚持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行为要求方面也应强调锻炼身体贵在坚持。
2.在讲解坚持锻炼身体的故事时,可让学生想象在锻炼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会吃什么苦,从中体会到坚持锻炼身体不但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人的意志。
3.只有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的好处,才会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抓住课文,通过分析坚持锻炼身体,给他后来从事革命工作带来的益处来说明;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说一说”栏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或他人的实际,体会坚持体育锻炼的意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身要健须锻炼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健康的身体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2.懂得身要健,须锻炼。
情感:
1.愿意做一个体格健康的人。
2.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行为:
1.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坚持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
2.按时作息、合理饮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健康的身体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身要健,须锻炼。
教学过程
一、师问:你喜欢体育运动吗?你经常参加哪些体育锻炼?
学生回答。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也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那下面我们先不说自己,看一看伟人是怎样锻炼身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师问: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都喜欢做哪些体育锻炼?并做了哪些体育锻炼?
同学分组总结。
师问:他在爬山、游泳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运动?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常说:“爬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锻炼意志。”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板书: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二、师问:他锻炼了多长时间?请同学们在书里找一找?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直到73岁。那现在请你们分别说一说,你刚才所说的体育锻炼,你坚持了多久,把数字写下来,并请组长收上来。
组长收纸条。并向全班同学公布纸条上的文字。
师问: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数据填到以下的表格中。
学生和教师一起统计结果。
师小结:从我们统计的结果看出,能坚持三年的同学很少。你们说这样能行吗?能象那样有一个好身体吗?那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就更别说了,身体不好,就不能好好工作,所以坚持锻炼是很重要的。我记得有有关坚持的名言有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汇报。
板书:坚持不懈
三、师问:大家已经知道是怎样锻炼身体的了,你们还想不想知道其他伟人是怎样锻炼身体的呢?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播放录音故事:马克思爱好的体育
师问:马克思爱好哪些体育运动,他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问:好,那现请同学说一说和马克思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分组总结。
师问:那现在再回过头来说说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演示动画课件:《身要健需锻炼》下载
师小结:对,同学们说的没错。我们要上好体育课;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按时作息;早晨跑步身体好;合理饮食;讲究卫生等等。如果我们这些都做到了,你就是体育锻炼的小标标兵了。那好,现在就来测一测,谁是小标兵呢?
填表:课后的查一查中的表格。
四、师小结:真没想到我们班上会出现这么多小标兵,这真是一件大喜事,我想,我们下一个目标是:争取全班同学都是小标兵,都有一个好身体。
板书:
一身要健须锻炼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自我完善的最后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要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显示,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的3售;某高校对4009名中青年教师,在一次健康普查中发现75%以上的人患有顽疾,l99l年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揭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平均寿命为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少10岁。北京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1994年竟下降到53.31岁。著名学者英年早逝现象屡见不鲜。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得到深刻教育,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不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去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2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1988年召开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休育特点、地位、作用、目标及深化改革的专题研讨会上,就已经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做为学校体育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因此,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通体育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素质达标要求比较高,制定了一些措施。例如,评选三好学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必需达标,否则,不能参加评选或奖学金降级。所以许多学校把五项素质做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秘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的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宵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刺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结束语
教师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和今后的发展的关系,以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齐占霞.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2
2郑道海、谈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l995.590
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是现代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锻炼学生;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40-01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高校体育界以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1988年召开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休育特点、地位、作用、目标及深化改革的专题研讨会上,就已经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做为学校体育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因此,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二、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自我完善的最后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要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显示,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的3售;某高校对4009名中青年教师,在一次健康普查中发现75%以上的人患有顽疾,l99l年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揭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平均寿命为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少10岁。北京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1994年竟下降到53.31岁。着名学者英年早逝现象屡见不鲜。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得到深刻教育,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不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去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三、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通体育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素质达标要求比较高,制定了一些措施。例如,评选三好学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必需达标,否则,不能参加评选或奖学金降级。所以许多学校把五项素质做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秘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的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宵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刺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束语
教师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和今后的发展的关系,以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高中生一、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
1.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体育锻炼意识是真正开始体育锻炼的基础,如果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就不能认真对待体育运动。但通过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当下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较为薄弱。第一,高中生缺少坚持体育锻炼的恒心。许多高中生都认为体育锻炼较为辛苦,不愿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被动接受体育锻炼时也不能好好配合训练的内容;第二,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以学业为重,对于体育这种“副科”给予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从小就不爱进行体育锻炼,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高中生缺少体育锻炼时间。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中国的学生都比较“忙”,忙着学习,导致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第一,在学校期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课时安排较为紧张,课下作业任务重,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第二,学生放学回家,一方面要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上各种补习班,学习其它特长,学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进行体育锻炼。
3.高中生心理变化较为复杂。高中生的身体发育基本成熟,身体变化较大,心理也变得复杂,在体育锻炼时的顾虑也越来越多。一方面不敢尝试一些新的体育项目,怕在众人面前出丑;另一方面,在上体育课时也会表现出懒惰的一面,不愿意跟着老师做一些运动,怕累怕脏情绪严重。最终使得高中体育教学效果较差,达不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策
1.加强理论教学工作。高中生经过多年学习方法的训练,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第一,应向学生明确的阐述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工作有基本的了解,从而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教师应将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向学生介绍清楚,学生掌握了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锻炼;第三,在做具体的体育训练时,如打篮球、踢足球等,教师还应重复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专项训练能真正理解理论讲解部分的意义。
2.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高中生缺少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是导致其不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不高这种现象,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第一,在课上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知识讲解过程对讲解人的自身专业素养水平和教学经验有严格的限制。体育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让学生自己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第三,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在一种比较轻松自在氛围下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多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第一,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取小组竞赛或个人比赛等形式,检查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程学习计划,多组织一些大型的体育竞赛活动,如运动会、拔河比赛,并对于获胜的一方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一成不变,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体育教学经验,与本土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提出新的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教学理念。
3.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形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开始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社会各方都应为学生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体育锻炼不一定就要在体育课上、在专门的体育训练场上进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只是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强度不同而已。有了体育锻炼的氛围自然会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最后,教师还应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行指导评价。了解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通过表扬学生的运动成果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高中生而言,单凭体育课上短暂的体育锻炼是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的。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体育锻炼对学生未来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的体育教学目标,学生和家长也应重新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红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