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08
导语:在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题组长:吴毓敏 课题方案陈述人:吴毓敏 班级:高一(4)
小组成员:吴毓敏、赖丽思、赖赠朱、杨玉宇、林冬瑜、曹俊杰、蓝坤、李泽贤、蔡淦沅、廖俊华
指导老师:×××
问题的由来:
现在,不少中学生的铅笔盒已经不放橡皮了,取而代之的是涂改液。因为涂改液用起来方便,而且覆盖力很强,挥发性也比较大。但涂改液涂改了字迹,却留下了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修正液中含有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应谨慎使用。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为了更好了解修正液给人体带来的影响,特著此文。
活动计划:
1.活动步骤
①讨论小组分工
②实施行动
③总结归纳
④发表
2.可行性分析
经过大家的讨论,认为比较符合要求,觉得该方案具有可实施性与合理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些问题还需在实际调查中探讨。
3.小组分工
一组:××同学收集有关报纸、报道、总结资料
二组:××同学询问使用人群,了解其情况
三组:××同学上网查资料、整理资料
四组:其余同学结合一、三组提供资料制作调查问卷访问人群
研究方法:资料查询法、调查访问法
预期成果:调查问卷经过多次完善,最后询问有关人士并记录。
关键词:德育 德育体系 德育网络 德育顽症 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 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转贴于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 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 ,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 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 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 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 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 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 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 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 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
1、引言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采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促进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是认知活动的一种,是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涵大量的抽象的概括性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从教材内容到信念与思想认识的转化,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为的转化。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组织、整合、获取与存储思想政治知识。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但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相符,而且适应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生身心逐渐走向成熟,受到身心相对成熟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矛盾的困扰,内心充满冲突,情感意志起伏多变,心理状态复杂,难以向教师或家长表露内心世界。高中生心理虽然具有相对闭锁性,但是也望被理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知识垄断者、长者的身份,作为引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3、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
3.1自主研究性学习选题中的教师指导
选题是高中生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选择课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与成效。教师应当在学生的选题过程中进行以下指导。首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题方向。高中生社会阅历较浅,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其次,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课题选择方式较为灵活,可以采用学生自行确定,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课题等方式。无论采取何种课题选择方式,都应当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统一起来。最后,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进行调控指导。研究课题应当源于思想政治教材,切不可完全脱离教材。选题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结构等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题。选题的题目范围应当始终,不宜过大或过小,选题过大容易导致难以突出重点,选题过小容易导致研究受到资料与内容的局限,难以进行到底。
3.2自主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习自主性研究学习不但重视学生的研究成功,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过程以及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体验。所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收集有研究价值的资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对资料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选题阶段强调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实施阶段强调资料的针对性。当课题进入实施阶段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围绕研究课题搜集资料;应当指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资料,对原始的、无序的、零散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充分挖掘原始材料中的潜在价值;应当指导学生重视原始资料的科学性,确认原始资料的来源、研究程序是否可靠,判断资料的结论是否能够经得住检验与推敲。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撒手不管,应当进行宏观指导,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
3.3自主研究性学习结题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结题阶段重视全面地回顾与总结。然而,因为高中生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研究水平等均有所欠缺,所以在结题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结题阶段,教师应当进行以下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提炼总结观点。部分学生面对大量的资料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从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研究成功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包括小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具体使用何种形式总结研究成果应当根据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课题内容进行确定。教师应当指到学生撰写行文规范、事例典型、数据确凿、结论明确的结题报告。
【关键词】精心策划;小切口;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那么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怎样才能搞好研究性学习呢?结合我的具体做法,谈谈感想。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和利用互联网搜集史料
在讲《中国古代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这节内容时,针对教材提到的“当时,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这一知识点,课前设计了“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习俗”这个研究性课题,并提示学生可通过查阅图书,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史料。一周后,同学们都上交了他们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史料,并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中国古代史课本上所配的好几幅图片竟然就来自我们嘉峪关魏晋墓中的壁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撰写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图书和互联网搜集到的相关的材料大同小异,学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材料的堆叠整理,最多也只是个“粗加工”, 他们的结论也仅仅是对已有学术成果的认同或复述,谈不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面对这种情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来获取第一手材料,来撰写较高水平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就显得尤为必要。
3.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
把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所得出的结论或历史感悟,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报告会、演讲赛、辩论会和宣传栏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从而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4.利用乡土历史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关注课本内容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乡土历史有着其它课本内容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结合乡土历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考察自己家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必然能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具体实践中,我利用丰都县教科所编写的《丰都历史》,并结合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布置一个关于丰都近代史上最感人致深的大事件,学生自然想到抗战时期的丰都历史。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的目的。
5.通过历史活动课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关键词]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下面我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1、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
2、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3、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4、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
5)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首先必须有适合的问题,如何编制能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的参与,必将促进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走进“研究性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2] 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味;选题;素养
目前,紧跟新课改进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引进各个科目中,个人觉得,研究性学习应该具有学科特性。作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就应该有语文学科的语文味。语者,语言也;文者,文学文化也。基于此,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该包括对文字的学习整合和对文学、文化的学习整合这两大方面。
文字的整合是积累、梳理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部分文字的整合也是对学生沟通能力的锻炼。文学的整合是对十几年来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检验,包括对文化的传承,对文学作品方方面面的解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自我理解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实际上语文的这几方面的研究型学习是最具有语文味的,也最能够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要根据学习的认知能力,学习情况来展开。初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其认知度和知识的广度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引导学生确立课题最好紧扣文本于课文中进行,这样是对课文阅读教学的延续和拓展,有利于平时上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形成新的见解。如教学《鸿门宴》中,学生阅读时,发现鸿门宴中描写了危机四伏的矛盾关系,但是几乎没有着笔在宴会上,于是学生在读到“赐之彘肩”时,想到这场宴会是否有蹄子汤这一说,鼓励进行考证,最后定题——鸿门宴席上是否有蹄花汤这道菜。在教学《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在东床快婿这个典故的阅读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郗鉴选择了王羲之当女婿?有一个异样的声音说王羲之当时很性感,于是这个课题可以做这样一个引导——东晋人的择婿观。其实进行对文本的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时,学生思维最为活跃,观点也比较多。能够入选进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就其文学而言,在文学史上堪为经典,在文字的考究上自然也不会缺乏文字的精准性,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也可以激发学生很多的观点。如在《荷塘月色》中讨论让学生咂摸用词之美时,学生自己会选到“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泄在叶子和花上”,或者会选到“薄薄的青雾浮起来”,便开始咂摸“泄” 和“ 浮”这个字了。还有些人会选到“田田”等的叠词,尤其是后者,很多学生发现《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赤壁赋》等千古名文都有这些词的使用,由此引导学生总结我们学习过的叠词,然后探讨叠词的使用方法等。甚至很多学生发现该文还有修辞之美,可引导学生总结更多的修辞,引导他们去探究修辞之美。高一的学生由于其认知度低,也许会发现很多创新的观点,但是多数缺乏严谨的考证精神,这时也只能是重在引导推进研究型学习的进程了。
在文本中自主学习,在探讨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确定研究性学习,这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摒弃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的观点,有利于进一步确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观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确立课题而外,最好根据语文各个模块的内在关系来进行研究型课题的确定,同时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以及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板块进行综合性整合。一来可以继续推进文本的深层次探究阅读,二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避免学生的盲目性选题,还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合乎于未来高考的考试大纲。如高一,根据文字型研究性学习和文学型研究性学习给出如此课题供学生选择,高一语文课题研究项目: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形象;探讨《论语》中“仁”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探讨分析《论语》中“孝”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探讨分析《论语》中“礼”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探讨分析《论语》中“义”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鉴赏巴金《家》中的艺术手法;探讨巴金《家》中的主题思想;分析鉴赏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鉴赏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鉴赏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艺术手法;探讨分析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题思想;分析鉴赏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鉴赏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艺术手法;分析鉴赏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主题思想;成语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探究对联的文化内涵;错别字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流行新词的现状及其反思;姓氏的源流以及现状;初探文学史上“穷而后工”的现象以上课题立题的这几种整合实际上是对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灵活运用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高中政治;转变观念;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38-01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已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四川;县高中;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99-02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明确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实行研究性学习方法最为核心的环节。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位于四川县城的高中来说,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至少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而持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培训与指导。比如这些学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1]。
一、对领导的指导
我们实地调查表明,位于四川省很多县城的高中领导,由于所处位置的缘故等因素,他们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缺乏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比如缺乏坚决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强烈意识,或者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或者还没有创建有效管理研究性教学的机制与交流平台等。因此,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指导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培训学校领导具备坚决推行研究性教学的意识。一是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学习活动,其理念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校长及其领导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他们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二是培训与指导学校领导具有推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强烈意识。只有校长及其下属领导首先转变思想,在理念上认清研究性学习,才能通过对学校教师集体教育思想的领导,使学校集体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面达到教育理念上的统一,从而使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更明确,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而且,只有校长及其下属领导不断提升自身研究问题的素养,具有锐意进取和创新思维,才会多方聘请各类课程改革的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等 [1]。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充分利用当地高校专家教授,定期聘请高校教授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专职教师。
2.指导学校领导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组织管理机制。在行政管理上,学校能否有效地组织管理研究性课程是新课改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此,培养与指导学校领导健全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机构,如成立以校长和副校长为主管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全面指导、组织和管理。在课题研究中,实行分工合作管理,学校不同教职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任务,以保障研究方案的顺利实施 [3]。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还应组织力量开展切实深入的研究,以便能更好地根据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实际需要,并购建相关的设备设施及其使用条例,以及拟定研究性学习管理办法与评价制度[4]。
3.培训学校领导具有教育技术管理创新的意识。只有学校领导意识到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的重要性,才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改善研究性学习实施条件。比如有的高中领导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组建由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 “攻关组”,创设出适合本校师生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既方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以及师生知识更新情况、最终研究成果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进行研究心得与体会的交流 [1]。
二、对教师的指导
“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表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研究性课程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四川省县城高中的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是由于目前在岗的高中教师都是按照旧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尤其是一部分年龄相对较大且因自身教学观念陈旧,或者已习惯了应付高考的应试教学模式,对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或不愿意接受。二是老师们普遍反映目前对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还仅在认识层面,相关理念与政策都还未能及时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因此,对这些教师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1.更新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将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保证。为了让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以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始 [5]。比如,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有关研究学习的理论知识或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向老师们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实证调查材料;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对教师进行案例培训或进行实地观摩;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宣传与推广 [4]。只有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在理论与实际操作层面具有一定的认识,才能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2.指导教师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程序、评价等相关知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到“渗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具有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的开放、怀疑的创新性思维,要求教师在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赋予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角色 [6],如从传统的讲授者逐渐转变为“学习建议提供者”“学习促进者”和“分享角色者”[7]。而教师实现角色与能力方面的转变,相应的培训与指导必不可少。
三、对学生的指导
1.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具有社会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学生走出校园去关注现实生活问题,并尝试独自分析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高中生或许会因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以及团队精神不强,或自身缺乏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良好品质等因素,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后极易心灰意冷,甚至放弃自己研究的项目。针对这种状况,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或教师就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他们的情绪、心理以及课题进展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注重培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而进行合理学习分工,如让细致认真的学生偏重于检索文献,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偏重于对较困难问题进行分析,让文笔流畅的学生偏重于多写文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8]。
2.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是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指导者。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做过毕业论文,具备一定的研究意识与技能。而且,还由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教学参考资料,自身也在不断摸索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因而有能力指导。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四川就读于县城高中的学生,之前大都在县及乡镇读的初中或小学,且以应试学习为主,因而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理论与操作方法缺乏了解:如怎样选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设计研究步骤、如何确定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等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具体研究的技能如做好平时知识的积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或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好索引、剪报、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等技能 [9]。
四、对家长的指导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学校不行,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只有得到广泛的支持,高中推行研究性学习才能有效地实施。针对学生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的调查显示,目前四川省大部分高中家长还处于不了解程度,甚至有的家长在某些方面完全不配合,如90%以上的高中生家长都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利用网络来学习,而是武断地认为网络对于应对高考的孩子来说只有消极影响。因此,学校及其地方教育当局应不断加强宣传与指导,如有的学校采用公开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将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家长能支持和协助学校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庆林.校长必须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性学习立课之本[J].教研科研,2007,(4):44-46.
[2]卢祖琴.中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启示――基于安徽省泗县一中的经验[D].苏州:苏州大学,2008:5-31.
[3]“关于农村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EB/OL]..
[7]耿杏,孔惠洁.徐州地区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分析术[J].中国电化教学,2010,(8):7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家长 义务 家乡资源 家长会 支持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的特点,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才能促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和谐发展。
根据笔者的实践与思考,目前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之所以起色不大,除了前两篇文章提到的课程资源单一、教师的指导缺失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那么,研究性学习中家长做什么呢?
一、研究性学习中家长的义务
1. 从情感上支持孩子
研究性学习重视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索研究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自信心受到打击,求知欲受到压抑。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校内外、在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全面地与人沟通交流,获取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或者由于调查、采访时人们的不配合,或者由于观察、实验、设计的难度等问题,孩子有时会感到困惑、郁闷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和行为,孩子顺利时多鼓励表扬,遇到挫折时多扶持、帮助与提携,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烦恼,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也是孩子非常需要的精神支撑力量。
2. 帮助孩子提供与整合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的途径获取信息,学会归纳、整理、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家长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应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提供一些信息资源,指导孩子进行有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网络为学生的观察、调查研究、实验等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支持。例如“上班族”家长可提供本单位的资源;“教师”家长可提供本学校的网络和图书资源。家长的智力和专业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3.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在大自然环境中、在社会环境中、在生产和消费环境中、在科研与生活环境中,积极地开展社会观察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此时,家长就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1)县镇域普通高中家长普遍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存有认识偏见,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2)县镇域普通高中近90%(如我县)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学生和家长沟通有限。(3)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那么,县镇域普通高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呢?
1. 充分利用农村家乡的资源,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难点之一就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如何来开发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拓展。家乡的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技园区等等,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对家乡本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前充分了解学生家乡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特色资源。如《民间工艺路在何方――关于渭源县民间工艺泥塑的调查研究》,我们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开了“夸家乡”的演讲班会,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尊重学生的设想,在渭源民间皮影戏、民间剪纸、民间戏曲等题材中,按照学生的方便及对家乡资源的了解情况,优化组合,选择了民间工艺泥塑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活动中还邀请了家乡本地的一个搞泥塑的学生家长讲解泥塑的有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参观其作品。那些栩栩如生的小泥人,特别是表现农村题材的系列泥塑,如“挖洋芋”“串党参”“吃洋芋攒盐好像过年”等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地走访民间艺人的家庭,学生亲眼看到了民间艺人清贫的生活;通过和艺人的交谈,了解到艺人对前途的渺茫和后继无人的无奈。面对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辩论,出谋划策,寻找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些很有见解的建议。这些内容全部在调查报告、小论文、学生的心得体会中表达了出来。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充分利用家乡资源,丰盈实践活动内容,必要时邀请熟悉家乡情况的行家或土专家等担任地方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本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研究性学习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2.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研究性学习,并且以学习者、参与者的姿态介入孩子的研究性学习,最起码做到在情感上予以支持,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社会支持系统。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不足,学生家长是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得到他们的支持,对学校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