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咏雪教案

时间:2023-02-27 11:10:08

导语:在咏雪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咏雪教案

第1篇

导学案通过合理安排任务,引导学生完成预定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具有可读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都有促进作用.

一、导学案概述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真正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导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拿到导学案后,开始了主动学习,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老师,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无目的、无方法的学习.导学案导学,从设计导学案开始,教师就处在指导位置,因为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学中教师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随时给予帮助和点拨.

导学案注重的是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教师、请教同学,完成学习任务.

导学案可以实现减负,达到高效.导学案可让学生课业堂堂清,严格控制课后作业量,学生再也不用为加班加点赶作业犯愁.

二、运用导学案的目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课本中一些内容仅靠简单的叙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运用导学案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也许通过一个提示就可以让学生顿悟,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同时也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是高中教学的难点,若仅按课本的描述来设计问题,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电子运动微观印象和掌握电子能量与排布的关系.若以课本描述为基础,设计问题,形成悬念,能够诱发学生的解疑动机.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如何运用导学案

1.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出具有“磁性”的导学案

作为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巩固的导学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学案的优劣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要以教材为基础合理设计,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又要夯实基础.教师作为导学案的设计者,应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导学案.

2.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这样,可使学生记忆深刻,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一目了然,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可以保证实验安全,节省化学药品试剂,节约能源.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间讨论复习所学知识,进而引出新知识点, 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对于经典例题的讲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再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虽然课堂时间有限,但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以便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在下课前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2篇

关键词:学案教学;学习方式;教学反思;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08-01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办法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相对于传统的教案,学案这种知识呈现方式应运而生,倍受推崇,得到广泛应用。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十几年的教师,更能深刻体会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新的教学方式带给教学工作的影响。下面,我就谈谈应用学案这种教学模式在化学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案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教师的智力支持、资源补给为主导,通过学案的完成与拓展,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我讲你听、我强调你记下、我布置你完成”的被动学习状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提高课堂 效率,使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学案教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在编制学案之前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每个人的教学经验,集思广益,精心编制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应用的易错点、强化点都集中体现在学案上,使学案成为易学好用的助学工具。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法、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在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案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展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在思维辨析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共鸣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表达,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套成功的学案固然有诸多优势,但通过不同校、多学科的学案分析,发现在学案编制过程中还有以下两方面误区需要避免:

1、学案编写教案化,很多老师在学案编写时往往受到教学经验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提纲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样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落脚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活动,不是教案的翻版,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学案编写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助于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第3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2+3.57××1.2

1.4-+0.511.3-8.6

(+)×12(0.18+)÷97.75--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5)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6)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例1: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编题,你发现了简单应用题的什么特点?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下表)

1.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在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2.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式你能够各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吗?

三、巩固反馈.

1.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解答后,再利用原题中的数量关系,编出两道与原题相连的应用题.

(1)某电视机制造厂平均每天制造电视机800台,20天能够制造电视机多少台?

(2)学校用102元买来120个练习本,平均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2.给下面各题补充上一个条件或者问题成为一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

(1)一批货物,运走10.5吨,_____________.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2)修一条长3800米的水渠,_____________.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白羊只数的相当于黑羊的只数,_____________.黑羊有多少只?

(4)一列火车7小时行驶420千米,_____________?

3.解答下列应用题.

(1)一种毛线,每千克的价格是66.5元,买0.5千克应付多少元?

(2)肖师傅一天共生产250个零件,经检验有225个是一级品,求一级品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家庭作业.

1.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倍.种小麦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种玉米多少公顷?

3.丰华农场种小麦165公顷,种小麦的面积是玉米的倍.种玉米多少公顷?

4.丰华农场种玉米120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小麦的.种小麦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简单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例1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364+91=455(人)

答:这个工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

改编: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第4篇

案例教学是目前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开启学生智慧的作用。从内容上来看,案例教学法包含四点内容,分别是:背景、主题、细节和结果。其中背景是指一个事件所发生的事件、地点、主要人物以及发生的原因,通过实际事件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学生的思考;主题是指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后续的解决问题垫定基础;细节是指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在事件的细枝末节当中不断钻研,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是让学生明白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并对事件进行客观评价。案例教学法更加适用于应用实践的课程当中,强调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某种社会岗位的人才。就当前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其学历教育主要应依托为国民教育,但在实际发展中,中职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对于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和岗位实际需求不统一

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以实际岗位为出发点设置课程,而是沿用传统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注重通用知识的传播,教学内容与岗位的实际需求不统一,联系也不够紧密。虽然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制定出一些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在授课的体系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然而仍然受到很深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无法满足部分企业岗位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

(二)教材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

中职教育由于更加注重岗位的实用性,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避免一些理论价值较强的。然而纵观我国职业院校的教材内容,或者与学历教育完全相同,或者直接使用地方学校的教材,忽视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需求。一些院校虽然自行编写、设计了教材,但由于其教师缺乏企业任职的经验,对于岗位的实际要求缺乏相应的了解,教材的编写也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三)教学成果不够显著

在上文中讲到,目前的中职教育教学沿用传统的学历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很多学生反映所学的知识与今后的实际岗位联系不大,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便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教学成果不够显著。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思索的主要问题。

三、案例教学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案例的准备

准备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首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企业的岗位众多,每一个岗位对于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准备案例的同时,要关注到企业的实际建设。在进行正式的案例教学之前,学校可以开展学生谈会,让学生上台讲话,讲述自己的工作目标以及对中职教育教学的要求等,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案例。

(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在该环节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到案例的具体情节。在正式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让每一个观点充分融合与碰撞。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案例的视频与图片,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三)注重案例教学的归纳总结

在学生结束对案例的讨论后,教师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阐明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为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明方向。在教师归纳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学生要做出相应的课后反思,反思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是否正确,针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学习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结论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案教学;问题;应对方略

20世纪90年代,“学案教学”这一教学手段在一些地方的一些学校悄然兴起,由于设计新颖、效果显著的优势,随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不断效仿,在当时掀起了一股狂潮。“学案”是与“教案”相对的一个概念,学案更加侧重于告知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去学,即使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案”一词的概念依旧有争论的地方。

一、分析初中政治课学案教学应用所遭遇的问题

1.结合不够紧密

从学案教学的研究理论层面来看,学案教学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其自身的一些弊端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这些优秀之处仅仅只限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实际与初中政治学科结合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依旧会出现一些裂缝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案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不够深入,二是学案教学与政治学科结合应用的经验成果资料过少,从而导致两者结合不紧密。

2.地域分布差异

就目前学案教学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学案教学的普及度较大,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应用范畴广阔,而且反馈上来的成效也是比较令人欣喜的。但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学案教学的应用范畴就十分狭窄,只有个别省会城市的个别学校普遍采纳了这种教学手段,难以在短时间内反馈出具体应用成效,这样的现象对西部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十分不利于西部基础教育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西部地区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深度。

3.应用探讨失衡

从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学案教学已经不局限于政治学科的应用,而是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在美术、音乐、体育这样所谓的“副科”中应用就很少。除此之外,关于学案教学在各类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探讨文章,也是比较贫乏,针对此种情况,教育部需要增强对部分学科的重视度、关注度,从而缓解应用探讨失衡的问题。

4.实施出现偏差

学案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状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现象即为“习题化现象”。习题化现象指的就是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往往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归纳好的内容罗列在学案上,同时选取了较多量的检测试题来充实学案内容,使学案充当了家庭作业的另一种形式。除此之外,学案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极大,但如果每一位代课教师都布置学案的话,学生的学习任务量、作业量将会直线上升,稍有不妥便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得不偿失。

二、有效于初中政治课堂应用学案教学的具体方略

1.学案设计遵循原则

关于学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1)生本原则。生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设计的中心,在任何时候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置,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教学中的快乐、亲和、趣味等特点,使学生渐渐爱上政治、爱上学案。(2)启发原则。启发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前的情景创设、课中的提问问题、课中的问题论辩等环节都要出其不意地给学生一些惊喜与启发,让学生在了解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学会至少两种知识。(3)时间原则。时间原则对学案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热情等多方面内容,切记要把握好学案的完成时间和学案问题导入的时机,尽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精讲原则。精讲是针对学案内容量提出的一个原则,要求教师尽可能删除一些繁杂的东西,精简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把握教材时也有一定的方向性。(5)引导原则。引导是教师应该彰显出的一种作用,因而政治教师在学案的拟定中,务必要把握好方向,切忌出现内容有失偏颇的问题,旨在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脱离主线。

2.学案教学要遵从教学组织程序

按照常规的学案教学组织程序,教师要经历个体备案、个案形成、课前发放、检查学案、课后交流等多个情形,也是教师要亲身参与的多项内容。学案形成的初始时期,就拿《我们的人身权利――隐私受保护》一节内容来说,教师首先得仔细钻研教材中此节内容的精髓,归纳出此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制订出教学目标,完成个人编案的过程。在基础上,教师应该添加一些学生个人的感情,或综合分析班级学生的日常表现,或询问学生对于自身隐私权利和他人隐私权利的看法,对学生的看法如样编写到学案中去,保留差异、。再者,教师也可以搜集一些现下比较火热的时政热点,如网络上各种关于明星或名人的绯闻事件,将此类事件作为一个讨论中心,事先在学案上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最终完成政治学案的编写工作。随后就是按部就班地分发学案,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案提及到的事件,进而简要总结学生观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在课堂后设计一个交流环节,其实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独特渠道,在交流中升华政治知识,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继续成长。

总的来说,“学案教学”的教学手段既然能够形成并成长,那么自然存在适宜其成长发展的土壤,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在应用“学案教学”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找寻到适合“学案教学”发挥成效的基础条件,随即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学案教学与政治学科之间的摩擦问题,推进两者的融合、推动学案教学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严建新.高中政治课学案教学策略反思[J].教育,2010(06).

[2]何阿奉.学案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0(09).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078-02

儿科护理学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启发式问答法”,其宗旨是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最早被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中,是“哈佛特色”之一,以后又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的研究和教学中。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我国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由于医学也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均很强的学科,因此,国内许多医学教育者“洋为中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临床医学教育中,改变原有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案例,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临床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临床医学问题的经验,从而高效、快速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直面教学实践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新世纪护理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案例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已初见成效,现将其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归纳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从中学习课程基本原理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案例是包含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 在临床教学中案例教学有特定要求

2.1 目标明确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案例的选编及其在每一教学环节中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标,落实在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品质的培养上。例如:在婴幼儿肺炎的案例中,目标是掌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所以应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设计这个案例。

2.2 富启发性

教学中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可以给读者带来某种启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2.3 具真实性

教学中的案例来源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而不是一种“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有的案例从表面上看十分“热闹”,但实际上并无多少知识含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当坚决摒弃。

2.4 实践性强

由于案例来自临床现实,教师往往要让学生充当案例中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以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亲自参加医院临床见习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及费用成本的“社会实践”。

2.5 综合性强

案例教学的案例比一般的举例丰富,案例的求解也较为复杂。这样,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运用基本过程

3.1 选择案例,设置问题

首先,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选择的案例是否切合实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整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原则。再次,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学生的课前准备则在于阅读案例或预习教材,尝试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提示与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和案例,充分理解案例所描述的事实和情节,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前后联系,归纳整理,分析出案例所提供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经过认真的自学,就会为课堂进行案例讨论与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随机发言是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学生有针对性地阐述观点。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①要循循善诱,对学生要加以适当的引导;②要切中要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知识点”的发掘上来;③要节省时间,指导学生以最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正确的结论。案例教学法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实现了教学相长,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讲授者和组织者,而且是讨论中的一员,通过交流,产生思维共振和学术共鸣。

3.3 完成案例作业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其在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案例作业。通过书写案例作业,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而且学生作业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

3.4 归纳讲评案例

首先,归纳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其次,对学生易出错的难点进行分析。最后,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4 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4.1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往往是一个实际事件,没有分析,只有事实。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是个难题。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各个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切换。所以,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案例教学法将临床护理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它是中职学校乃至高校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案例教学法也只有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其他教学方法和谐运用,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并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放,张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的体会[J].护理杂志,2000,17(4):2-3.

[2]朱大乔,周秀华,刘燕燕,等.问题讨论式教学在《内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70-371.

[3]唐泓源.病案教学法在中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5):296-297.

[4]谢明祥,兑丹华,杨伟明,等.目前医学临床教学的问题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61-162.

第7篇

摘 要 金融学已成为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金融学又是一门既有较强理论体系,又与现实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这就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和在金融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然后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及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举例。

关键词 金融学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他们街区商业管理中的真实情境和事件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但作为一种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得到推广,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国内教育界开始探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更是在1990以后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方向的确立,金融问题在我国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亦可称为金融经济时代,因此现在各大高校的经管类专业一般都开设了金融学相关课程,并把它作为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之一。金融学既有较强的理论体系,又与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该说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又得天独厚的地位。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会使枯燥的金融理论变得更加易懂、有趣,而且直接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而我国丰富的金融改革实践和当今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又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素材。

关于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解决途径方面的探讨,已有诸多论述,本文不再赘述。本文重点探讨三个问题: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举例。

一、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要正确

许多老师错误地以为在金融学理论教学中举一些实践的例子就是使用案例教学法了,其实不然。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两者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案例在两种教学方法中的地位不同,教学中举例只是为了说明某个观点,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案例处于次要地位,主要的还是理论讲解,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处于主要地位,围绕案例的剖析,让学生对所学理论得以深化;其次,学生在两者中的参与程度不同,举例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参与程度低,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思考分析,教师起启发引导作用;再次,两者应用情形不同,举例法一般是在讲解理论时辅助理解时用,而案例教学法一般是在学生对基本理论有所掌握后使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但是两者也有一定联系,举例法中的例子如果进一步拓展并精心设计,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法来实施;案例教学法中的例子如果浓缩精炼也可以只作为一般例子在课堂教学中作例证使用。

2.案例的选择要精当

用于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在选择时要注意其典型性和启发性,在可选情况下要尽量选用本国案例。选用的案例要能反映某个重要金融理论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该案例学生确能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并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比如讲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创新时,可以引入美国次贷危机诱发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其前因后果、发生机理的分析,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的双刃剑作用及如何审慎对待金融创新问题。此外,由于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大多是舶来品,许多金融案例是西方国家的实践,与我国的文化背景合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差距,而我国正处于金融改革的火热实践中,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取本土化案例,增强学生对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案例教学的时间安排要合理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课程一般课时安排为非金融专业36课时和54课时,金融专业72课时。许多教师担心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金融理论的教学本来就已经比较紧张,要再单独安排案例教学可能时间就更捉襟见肘了。这当然也是客观现实,但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设计来解决。并不是金融学的每个章节都要安排案例教学,可以只在重要理论章节加以安排。如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等重要章节可以考虑引入案例讨论。时间安排上,许多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做,课堂讨论可以控制在一个课时以内。

4.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一般涉及理论准备、案例精选、案例剖析、概括总结和拓展应用等几个环节。对于计划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章节,教师事先要做好精心设计,比如理论讲授的时间安排,案例是由教师准备还是学生准备,案例剖析中学生如何分组陈述、互动答辩,如何做好案例的总结并进一步拓展应用,这些问题都要预先有充分估计和设计安排。这里的拓展应用一般是指鼓励优秀学生在此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文字,写出可以投稿的文章,这样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其能动性和成就感。

二、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所授原理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土壤学

【基金项目】沈阳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4-3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2-01

一、将案例教学法引进土壤学教学的必要性

《土壤学》作为土地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和农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概论课程,是研究土壤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几乎是所有农业类后续课程的基础,在培养应用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学》顾名思义,看起来就是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施教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讲述专业知识,也确实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睡觉、看小说、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茫然等现象, 使课堂处于一种涣散状态,上面老师讲的卖力,下面学生听的随意,整个课堂气氛师生之间难以协调共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使学生觉得土壤学课“有意思”?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去?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 除了在课程体系、内容及教材编写等方面要进行改革以外,作为任课教师,关键是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达到人耳人脑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Case Met hods of Teaching) 初创于哈佛商学院。1910年,科普兰(Copeland , D. )博士最先在哈佛商学院使用讨论法进行工商管理教学。1921 年在当时的校长多汉姆(Donham ,B. ) 的建议和鼓励下,科普兰出版了一本案例集,由此推动了该校教师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地方在于,教学内容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方法不仅指向教师,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

在土壤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引入典型案例,可唤起学生学习土壤理论知识的热情。使用的案例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方面。例如,在园林专业的土壤学教学中,引入花卉花色变化的实例,讲解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开花的密切关系等;在林学专业的土壤教学中,引入林木栽培、林木施肥、营林措施等方面的实例,并恰如其分地与“土壤学”基本理论相联系。通过这些案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合理施肥的必要性。

二、案例教学方法在土壤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的设计也包括案例教学方法的设计。案例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须针对不同类型案例来设计教法。

1.讨论法

这是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讨论可使不同思想产生撞击,有利于训练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例如:对于“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部分的内容也可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掌握。针对目前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人口仍然逐年递增,为了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必须进行耕地保护”的问题,由学生根据自己家乡耕地利用、保护和破坏的情况分析人口―粮食―耕地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次讨论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强化学生耕地保护的意识。

2.质疑法

这是由学生根据案例充分地从不同视角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质疑、答疑、存疑几个部分。其中,可由学生质疑,教师答疑;教师质疑,学生答疑;遇到有争论的问题可以采取存疑的办法。经过反复质疑、答疑,从中筛选出优选方案。如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净化功能的问题便包括土壤的吸附反应、沉淀反应、生物化学过程以及污染物物质的特征等,要解决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净化问题,便需要通过解决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吸附、沉淀、生物降解等问题来实现。例如,在讲解土壤肥力时,可以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提问方式。

3.提示法

这种方法即教师对案例的处理方法不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独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运用综合案例进行教学时,对于较复杂或容易忽略和环节需应用提示法,引导学生操作。如在“土壤有机质”一章中,土壤腐殖质含量和质量与土壤质量的关系是该章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广泛的应用性,既与前面所讲的土壤腐殖质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又与后续课程的许多内容如土壤结构、土壤水热性质、土壤养分、土壤胶体、土壤管理等紧密相连,因此,可以提出“为什么土壤腐殖质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

三、土壤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土壤学教学效果。

在土壤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有助于训练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据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土壤问题。我们在土壤学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是学生在农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体构造、土壤污染等方面。将土壤中的具体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源于实践活动中典型事例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喻理性、释疑作用,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我们在土壤学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是学生在农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体构造、土壤污染等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农村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土壤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总结

在实际的土壤学教学中,要求教师需要认真准备,精心挑选适宜案例,通过合理安排让学生切身体会土壤的本质所在,最终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能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黄昌勇. 土壤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马文军.案例教学法在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旅游:学术版,2009,7:72-73

第9篇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儿科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1-02

前言

在21世纪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在今后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取病案教学法,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病案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儿科学采取病案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在于:(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不断的分析案例,学生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便于学生综合发展,在病案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讨,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3)病案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加上其本身具备的真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儿科学知识。另外在病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急于做笔记,是主动思考,这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借助病案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病案教学方式提倡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学生在病案讨论中,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有更加宽广的时间、空间进行知识探索,促进了学生充分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病案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主要是学生将学到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在临床实践的能力,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做出科学的判断,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在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病案教学,让学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病例进行探讨,并自主查找资料、文献,结合病例进行深入思考,实现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良好结合,深化了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2.2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是病案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项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疾病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并在讨论中理清疾病临床症状,然后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给出正确的诊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在病案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病案提出关键问题,通过问题指引学生可以逐步思考、解决。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对问题展开思考。

2.3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学生记忆、背诵,而在临床实习环节,则是单纯的讲解实践操作方面内容,很少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病案教学法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大纲,精心挑选病例,然后结合病例设计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进入课堂后教师将病案资料发给学生,包括主诉、既往病史、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诊断、用药等,让学生根据病案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分析病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手头资料,还需要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认真研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案例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案例分析结束后,为学生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理解。

总结

综上所述,在儿科学教学中,采取病案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儿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现实情况,合理的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史晓薇.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649-651. 

[2]王晨,趙峻,涂文记,等.多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在儿科见习教学的实践探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7):11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