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13
导语:在医生职业道德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显得极为重要。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写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术前沿、接触现代实验设备、培养科研能力的机会。通过毕业论文环节的训练,可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里的研究前沿,搜集资料并提炼出研究观点,激发其研究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业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1]。我校检验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学制为4 年。在两届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1 重视论文选题,拓展选题的范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比较2009 届和2010 届的毕业生的选题方向,2009 届毕业生所选择的题目多数都和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关,其他方向诸如临床生化检验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很少涉及。而2010 届学生的选题范围就比较广泛,涉及了检验学的各个方向,有些选题方向甚至涉及了当今发展的前沿。另外,还鼓励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中,让学生选取科研课题的小部分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科研能力。比如,2010 届就有2 名学生参加了其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
2 落实本科生导师制,提高教师素质
检验专业作为小专业,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实施了本科学生的导师制。本科生导师由副高以上职称以及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临床教师担任,每名导师指导学生3~4 名。
从两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来看,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加强导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素质,采取措施让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能力逐步提高,从而保证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快速提升。
3 院系合一的教学指导模式
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检验专业在硬件教学改革的同时,“软件”的改革也在同步的实施。根据检验学的特点,我专业采用了院系结合的教学指导模式,检验专业的教师将医院临床工作和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就有目的性的介绍相关专业的学术前沿,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从实习开始就定期的开展科研课题的讲座,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转贴于
4 规范和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流程[2],由二级学院负责监督并保证流程规范严格执行。根据本科论文写作特点,对论文流程进行结构化设计,将具体流程划分为选题、开题、实验、论文书写、指导教师评阅、定稿、打印装订、答辩评审等阶段,并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具体的质量标准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
提高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以重视、提升大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为平台和突破口,是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3]。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其中毕业论文工作必须抓好。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从各方面进行努力,以推动我们的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升富,宁采欢,李娟,等.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10-124.
作为一名医院管理顾问师及培训讲师,长期为医院提供管理的咨询和为医师们提供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沟通培训,引发了我对这本书《医生:软心肠还是硬心肠 》一文的深厚兴趣,(作者卡罗尔•吉利根和苏珊•波拉克)。
首先是论文的题目非常引人注意,使人联想到当时医患关系的紧张局势。媒体常对医生是否有同情心表示怀疑,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医生没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没有对病人疾患的同理心。“在美国医学界,人们对个人成就的渴望已使人们忽视了护理及医生与病人建立密切关系的价值。技术不断进步,然而代价是牺牲医患关系”。(第246页)医生究竟是软心肠还是硬心肠 本文通过非常专业但又有趣的研究方法给出了答案。通过询问男性和女性对权力、成就与人际联系的看法,即认为它们是相互冲突的还是协调一致的。作者沿用暴力说明恐惧这种设定,通过分析主题统觉测验以及访谈中呈现的成功和失败、亲近和孤立等主题,来研究成就和人际关系间的联系。研究的对象是医学院三年级的学生。
通过对4幅暗示成就与人际关系之间的一些联系的测试图片,不限时间,对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测试,方法是让他们对图片编一个有趣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从男性组和女性组不同的故事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男性编的暴力故事比女性多。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将危险与亲密关系联系起来。相反,没有女性将危险与亲密关系联系起来。研究结果揭示了对关系的两种不同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帮助了解医生对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心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加以运用。帮助医生克服在从医面临的重压下变得麻木不仁,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作出努力。毕竟,“权力、成就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所有从医者所共同追求的”,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国。
作者简介:
何妍莹,女,广州易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康达信医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咨询师。
心灵小语:社会科学研究表明:妇女在社会里的地位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平。
【关键词】医学类研究生 职业道德 教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始频繁的关注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操守问题。医患关系s问题被生生的放在老百姓的饭桌上被谈起、说起。2005年12月4日的《焦点访谈》把医患关系问题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550万医疗费患者家属披露天价医药费账单”。 这是一项“中国之最”:一位老人在医院住院66天,住院费用139.7万元,平均每天2万多元。而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题目就让人觉得震撼,什么病在国内居然花了550万人民币,患者到底遇到了什么?
认真的看完不过二十分钟的报道,做为一个从事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我来说,怎么也坐不住了,我开始反思着自己的工作。我们学校是国家211重点工程的大学,是湖南省医学卫生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我从事的更是其中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做为今后中国医学高层次人才的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从医者必备的。现在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医学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何去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科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科技蕴藏着为人类造福的无穷潜力。但是,稍一不慎,不仅会破坏伦理道德,破坏生命的自然发生发展规律而且可能会对社会及人类产生严重后果。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研的有生力量,他们毕业后将是医学科研及新技术开发利用的主力军,所以加强对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他们的伦理观念,要使每一位研究生都懂得医学科学研究的根本价值、作用及对社会的责任,把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学职业道德课,而且许多研究生上研之前没有得到系统的从医职业道德教育,由此决定了强化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俗话说:“医者心,父母心”。做医生的,看待自己的病人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般,要充满仁爱之心,无私的为病人服务,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如何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而又不违背职业道德,这是摆在每一个医学生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本人就此问题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 注重培养医学类研究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职业道德的基础是道德。从字义上讲,“道”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而“德”则偏向于人的主观方面,主要指人内心的精神思想的规范要求。[1]首先应该加强学生思想健康教育,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正如我们的医学生誓言当中所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这其实就是,行医者职业道德的核心体现,学生只有知道、了解了,才能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对人的生命健康负责,对病人家属负责,对全社会负责,这就是我们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点。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有责任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医生手上掌握的就是病人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他是弥足珍贵的。把病人的健康和安危放在第一位,这是作为医生的天职。
2 注重培养医学类研究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能力
做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具有“仁爱”之心是不够的。医学不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同时它又是一门“人学”。它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专心为病人服务,说话亲切,态度和蔼,待人诚恳有礼貌。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医务工作者应该努力钻研医术,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多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帮病人解除烦恼。因此崇高的医德不仅表现在自觉履行职业的责任感,还表现在完成职业的过硬本领上。同时,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还应注意相关横向学科的发展,如医学与社会,医学与法律, ,医学与理性,医学伦理与人道主义等。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因为没有“仁爱”之心,正是因为缺乏将职业道德与现实相结合的观念,缺乏用职业道德去分析具体问题的意识的行为。因此,必须注重培养研究生将职业道德与具体问题相结合的观念,重视对现实问题及新出现的问题的认识,提高对医学职业的敏感性,将“职业道德”体现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
3 注重培养医学类研究生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问题
现在有些医务工作者不顾患者的利益,随意开大处方,让患者做各种不必要的检查,甚至收受礼物,这时的医德就受到的社会风气的严峻考验。医生在执行职务时,确实有很多权利,如开处方权、病假权、体检证明权等等,如何使用好这些权利,这也是医德问题。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要处理好科技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利与义的关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主张利不能废,义更不能丢。义第一,利第二,义先利后,义利统一的观点。在“500万天价医疗费”事件背后,作怪的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毒瘤。某些医生利用患者想看好病的心理,放肆的开好药、开贵药、开高回扣药。一个感冒明明几块钱的感冒药片就可以治好,确在医院花了几百块。某些医者职业道德的缺失,是造成高药费、看病难的关键。我们培养的是下一代的医学人才,在他们的起步阶段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是很重要的。
4 注意把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医德教育要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通过营造具有医学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生动感人的校园文化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来完成。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的整合系统。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品质培养和医德教育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医学院校,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医德教育的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二者的双向沟通和相互支撑,全面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增强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我国著名心内科专家陈在嘉教授在谈到当今医德教育时,语重心长的说道:“医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救死扶伤,施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我们的医德,它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总之,医学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其素质综合教育的重要一环。搞好医学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活动中讲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再生产,同时也要促进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师德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在基础与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师德高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随着时代与教育的发展,师德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可以说一肩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相应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
第一,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教师的工作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教师在塑造学生性格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教师的知识、才能、个性和思想道德,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情操和实际行动。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有人说,教师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底线,一个是教化人的灵魂,一个是救治人的身体,如果教师没了师德,医生没了医德,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将会不可遏止。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活动方面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不仅是几千年来为人师表的古训,而且早已成为教师职业美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不同,但教师道德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模范的道德行为起好表率带头作用。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学校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职业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会通过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教师的各种社会关系,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仅局限于他的学生时代,还将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平庸,都将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极其深刻久远的印记,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
二、当前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师德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背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论和行为;
(2)不尊重学生人格,不能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施以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3)动员学生参加收费补课班,向学生、家长推销教辅资料;
(4)收受学生、家长钱物,利用学生家长牟取私利;
(5)无视组织纪律,在校外从事商业活动影响工作;
(6)仪表不端,谈吐不雅,行为不轨;
(7)对待家长态度粗暴、冷漠、无理;
(8)违反教育教学纪律,酒后上课,擅离课堂,随意拖堂,在课堂接打电话、会客;
(9)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拨弄是非,破坏团结,影响同事关系;
(10)因成绩差或违反纪律,动员、逼迫学生转学、休学、辍学;
(11)得过且过,不争先锋,甘居中流。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责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教育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自觉地抓好师德建设工作。
三、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着眼于以下六个方面: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广博的知识,对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相关领域较为熟悉,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新,勇于反思、改进和提高,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3)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能撰写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论文;
(5)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6)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要求。
只有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不辜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部门的不断研究和探索。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廉政建设必须德法兼济,只有靠道德防范于未然,靠法律惩治于已然,实行预防与惩治双管齐下的措施,才是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
德法兼济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制定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不同的职业其道德内容是不同的,如医生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救死扶伤,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教书育人。职业道德与个人道德也是有区别的,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应体现职业道德,在工作时间以外应具备个人道德。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法律为后盾方能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目前我们国家虽已制定了《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但是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法律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公职人员服务的领域已经制定了全面的廉政道德法律。如美国在1993年制定了《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菲律宾在1989年制定了《公共官员与雇员品行和道德标准法》,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公职人员的从政道德,并以法制的力量保证其有效实施。我们国家如能及早地制定出这样的从政道德法,就可以明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的基本原则,规定对公职人员从政道德教育和监督的措施,确认管理廉政事务的机构及其职责权限,具体规定对违反从政道德法行为的处罚尺度及程序。
有了这样的职业道德法律,公职人员就有了外在的、具体的“良心”规制,在其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努力做一个“好官”,并在公职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政治文明的风气。
第二,倡导职业道德品质建设。行政职业道德法律与公职人员的个人道德应在公职人员自身达到协调统一。为了避免“好人”未必是“好官”,或“好官”未必是“好人”的现象出现,我们应加强统一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有机结合,使两者达到内在的和谐一致,这就是职业道德品质建设。这个建设的过程不仅仅是要从外部的宣传、教育来起作用,更重要的是由公务员本身的道德修养来决定,最主要的就是守法观念的培育。遵守法律、履行法律规范必须先在内心中树立起对法的崇敬,源自公职人员心灵深处对法律的至上权威以及法律所内涵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要素的深切认同和自觉服从,能内在地驱动公职人员的积极守法行为,严格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自觉、自愿遵守行政道德法律的规定,既做“好人”,又做“好官”。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医学生;医德教育
20世纪以来, 医学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为人类健康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医学作为双重属性的学科,决定了医学本身的两大支柱-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缺少任何一方的医学都是不健全的医学[1]。因此,作为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等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仅有医学技术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医德教育。
1 医学生医德养成的重要性、紧迫性
医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先进的现代诊疗技术不断突破,同时医患矛盾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迎刃而生。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仅有31.2%的被调查者对医护人员的道德水平持满意态度,46.8%的受众认为医生缺失职业道德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认为医德对医疗行业的规范和医院的声誉也有影响的被调查者分别占27.2%和21.4%[2]。由此看来,医德的逐渐流失正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已成为目前社会热点问题。
作为培养医务人员主阵地的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医德教育不仅影响着医学生的发展,更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医学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就应该把专业知识教育和医德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德教育还不尽如人意,医德教育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医学生医德养成的重要作用
当前,医学院校一般采取的是五年学制,将医学生的学习分为三大阶段,对于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医学生入校初期的基础学习阶段即医德情感培养、医德信念确立阶段。这一时期是从一名普通中学生向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转换的关键时期。在思想上,初为医学生的大一新生们对这一角色的转换通常较为迷茫,要想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医务工作者,首先在角色的认识以及思想的转化上要把握住方向,这就要求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这一关键时期给予医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医学生医德的培养虽然贯穿医学生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门课程中,但是作为大一、大二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却是最为集中、作用最为突出的一个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渠道。高尚医德的形成与医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对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
3 合理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加强医学生医德养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一门需要借助教材之外的丰富资源才能完美实施的课程,又是一门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结合实践实施组织教学的课程,更是一门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要想完美实现上述目标,"两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资源内需",开发课程资源,建立一个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以基础知识为出发平台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资源空间[3]。
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医学生医德养成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取得实际性的效果,作为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共性中体现出个性,合理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加强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
3.1运用动态生成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调察显示,随着当前高校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图书、音像、视频、网络资料的开发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比例,占到被调查教师的90%,而教师对于在教学、生活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以及开发利用率却明显较低。然而,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应当具有传递科学知识的功能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注重课堂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注重生活、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在医学生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材料的收集与讨论,形成总结报告,并进行成果汇报。然后,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所谈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单调的问题富有生活哲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从而对自身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听到学生的不同声音,看清学生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以便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遇到的具体实际分析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标准,从本质上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促进健全人格和高尚医德的养成。
3.2运用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的知识性认知,还要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德及法律的崇高信念。当然,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要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是以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的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针对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合理运用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
3.2.1开展讲座式实践教学 讲座式实践教学主要是指通过邀请学科专家或优秀行业从业者,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某一具体问题开展讲座,为学生讲授本学科前沿动态或一线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模式。医学院校拥有大批优秀的具备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所展现的医德,是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最好资源。比如,在有关"职业道德"的授课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理论阐述后,可以邀请临床医生或临床教师结合实际临床工作,针对医生职业道德在一线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讲座。通过这一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医德对于医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3.2.2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 体验式实践教学是指受教育者通过参观、社会调查、座谈、义务劳动等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由于医学生未来工作的特殊性,高等医学院校对于体验式教学的课程资源的运用,应该更加注重医学生职业道德以及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做导诊志愿者,参加卫生下乡活动或进社区做社会调查,到社区养老院或福利院做义工等。通过让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接触社会,从而更多地关注和融入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和行为选择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3.2.3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调查显示,80%的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开发,更多的集中在结合课程内容收集互联网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丰富课程内容。然而,网络的功能是强大的,我们对于网络的运用不能仅仅于此。除了对于网络既有资源的运用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与学生共同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从而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教师可以开设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等90后学生乐于使用的网络交互工具,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另外,教师还可以上传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资料,推荐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建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库,以便学生学习。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范围更宽、途径更广的信息获取的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主地选择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医德水平。
参考文献:
[1]任涛.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途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124-0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核心部分之一,是完成医学教学计划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通过临床实践使实习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实习生独立完成医学实践工作的能力[1]。因此,做好医院临床实习带教,对保障医学教育质量和提高医学实习生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对如何做好医院临床实习带教进行分析讨论,旨在进一步提高带教质量,为临床一线培养优质人才。
1.慎选带教教师
高素质的带教教师是保障医院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首要条件,因为带教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会对实习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应不断加强对带教教师的素质及带教水平的管理[2]。应选择热爱医学教育,遵纪守法,有良好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端正,且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专业基础过硬、事业心与责任感强,政治思想信得过,思想跟上医学发展的医务人员承担带教工作,以此更好地满足实习生的学习需求。
2.加强实习生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实习生从单纯的象牙塔走进纷杂的社会,其心理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所以带教老师不仅要指导其提高专业实践综合素质,而且要做好一名思想教育指导员,重视实习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培养,要求其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严谨的实习实践中,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规范职业纪律,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患者着想,杜绝私利,自觉抵制医疗工作中的各种不正之风。
3.临床带教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培养病历书写能力 书写病历是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3],病历是反映患者基本情况、病程进展及医生的诊断分析情况,且在格式上也有严格要求。医生往往通过病历可以系统地获得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进行推理分析,以此做出正确的诊断。通过培养实习生病历书写能力,不仅能培养实习生正确分析和诊断疾病,而且还能培养其与患者沟通的技能,指导实习生规范书写病历,对奠定其今后自身专业素质具有积极意义[4]。为此,带教教师应指导实习生正确、详细、规范地书写病历,让实习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再综合分析,提出初步诊断方案,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实习生书写的病历给予修改、评述指导,并杜绝抄袭病历。通过带教教师评析病历,使实习生认识自身理论和分析诊断上的不足。
(2)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 医学教材和临床实践部分有一定的差距,带教教师应针对不同实习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在临床实践中强化实用型理论知识,充实临床经验,掌握基础实践技能。让他们多观察、多分析、多动手,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规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带教教师可以利用每天查房时间,引导实习生他们对患者疾病病因、临床特点、病
程变化、诊断治疗等实用型理论知识的再次认识,并通过示范教育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操作项目和注意事项,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结合影像学、实验室等相关检查,对患者进行体检、分析、诊断,同时对其体检及诊断的漏洞及时纠正,以此提高实习生查房、体检、诊断分析的能力。
(3)培养临床思维 每周组织一次典型病例讨论会,带教教师与实习生一起深入病房,收集临床资料,在随后的讨论中,要求认真总结典型病例的相关知识,结合相关检查信息,做出初步诊断,对诊断和治疗中的错误及时纠正。通过病例讨论让实习生透过临床资料,了解疾病本质,并结合理论知识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及表现。在讨论中集思广益,激发学习主动性,活跃学习气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拓宽正确分析诊断疾病的思路。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分析能力[5]。在每周的病例讨论会上,要求实习生提前做好准备,讨论时阐述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分析的依据,然后老师针对性逐个点评,补充不足的地方,点评时应肯定实习生正确的分析思路,纠正模糊或错误的见解,以此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实践的工作能力。
(4)培养实习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习一段时间后,应避免让实习生成为带教教师的“随身秘书”,更应避免成为旁观者。因此在实习生掌握的临床学习和思维分析能力均较为成熟时,应着重培养实习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激发其独立工作的能力,投入到临床实践中。查房中让实习生主管患者,简要汇报患者病情,分析下一步发展情况,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带教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由实习生分析并给出答案,激发实习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实习生错误分析和处理问题,教师不但要及时示范纠正,而且要记录所出现的差错,在每周的总结会中进行讨论,使实习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弥补不足之处。
(5)培养实习生创新意识 培养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新时期临床教学的发展趋势[6]。带教教师在临床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实习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空间和机会,不断对典型病例提出自身的疑问,综合分析患者病例,结合患者疾病的病因、病情、检查等临床资料,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促进实习生自觉再学习;同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要鼓励实习生参与科研项目,根据科研题目安排实习生进行相关临床实验和查询相关医学文献,综合分析总结后撰写论文,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以此培养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
(6)掌握实习生的心理变化 实习生在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差错,从而影响实习生的自信心和临床实践的主动性。为此带教教师在对实习生指导教学中,应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临床实践操作错误和失败的实习生,应帮助其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及时指导纠正,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教师在旁做补充,避免下次临床实践中出现相似问题。
综上所述,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相关部门及带教教师应高度重视实习生的临床学习,通过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实习生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开展多项临床实习项目,以此不断提高医学生在临床医疗活动中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1]刘建生,宋 伟.做好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几点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5):720.
[2]熊竹友,黄 鹤,熊韵波.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976978.
[3]曾 健,邓宏军,宁文锋,等.定期检查和点评临床实习生病历质量的体会[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12,14(6):453455.
[4]梁法禹,秦太昌,梁智星,等.医学生实习病历书写问题及指导策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6768.
[5]王 韬.带教医学生临床实习方法摭谈[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27(12):7374.
关键词:医德 医德问题医德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正面临深刻的社会转型,根植于人们健康利益,又受制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医德也受到冲击,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医院的服务理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医德失范、医德失调等不良现象,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医德问题,提出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医德运行机制具有蘑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医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过度医疗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由过去的福利事业转变为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院发展已由单纯靠国家投入转向依靠自身经营维持生存和发展。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片面追求高额利润,凭借其有利的市场地位和信息优势诱导患者接受超过其实际需求的检查项目、治疗项目和药品品种。将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强加在患者身上,助推了医疗费的不断攀升,造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不仅浪费医疗卫生资源,而且会使患者对医院和医生在医疗过程别是费用的可靠性和保证性产生疑问,对医疗系统的不信任感增强,必然会增加医疗纠纷;同时过度医疗导致的医疗费用大幅上涨,会产生过度医疗提供和过高医疗价格并存的局面,这一局面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由于其价格承受力高,则日益成为医疗服务市场的消费主体,而社会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则看不起病,失去享受公正医疗的均等机会,产生医疗市场中“富人驱逐穷人”的现象,直接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公。
1.2医疗服务单纯技术化,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配套设施大量增加,各种辅助检查手段日趋先进,借助于第三媒介来诊断治疗疾病已越来越多地被医生采用。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医生注重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检测手段和方法获取资料,并以此作为诊断依据,提出治疗措施,滋生了医学技术主义趋向,使医务人员过分依赖先进医疗仪器,忽略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熟练和提高,忽略了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医生和患者面对面交流明显减少,导致医患感情日渐淡漠,产生了高科技离病人越来越近、医务人员在感情上离病人越来越远的现象。医生的诊疗服务越来越变成单纯的技术行为,他们看到的只是“人患的病而不是患病的人”。这种职业冷漠,使患者和家属无法感受到医务人员的温暖和爱心,觉得医生缺少热情和同情心,自己没有被尊蘑,在一定程度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
1.3部分医务人员价值取向错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卫生医疗体制和文化价值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新的社会医疗整合机制及价值观念未能及时有效建立起来,致使医务人员新旧价值观念处于剧烈撞击的转型期,这种撞击突出表现在医务人员追求个体价值和经济价值迅速上升,部分医务人员出现服务意识的淡化和对经济利益的不正当追求,把治病救人作为谋利的手段。在法律供给不足和政府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过分看重经济回报,向病人收受、索要“红包”等,影响了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形象和声誉,加剧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对立情绪,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和谐。
1.4制度伦理的缺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道德失范不仅有其自身原因,还有制度伦理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和法规不健全,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社会监督,对一些违规医疗行为仅采取道德和行政方面的处理。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完善,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强大的经济压力,迫使医院走向自我经营和发展的道路,成为参与市场经济竞争、追求营利的商业机构,以过度配置高新仪器来增加竞争优势;医学具有高风险性,而医生的收入与其所面临的风险不成正比。医院和医务人员只有通过扩大用药范围、提高用药档次、增加检查项目来填补不足。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管理上只考虑经济导向、强调经济效益,但忽略了伦理导向,伦理理念及其机制在医院管理中不到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对经济指标有明确规定,对医德医风要求不具体、模糊不清,缺乏有效的医德医风监控体系,无法对医德规范的落实情况及医疗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调控;一些医院以经济利益作为道德评价标准、忽视卫生服务事业的社会效益、忽视道德教育和医院道德文化建设,忽视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于制度的健全和伦理环境的塑造。制度伦理不但要求制度的合道德性,用道德来规范引导和制约制度建设,而且要求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建立起支持和保障道德规范得到真正落实的制度伦理环境。
1.5医学科研诚信缺失,科研道德失范在科学社会化、科研职业化和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道德问题也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主要是科学研究的不端行为增多,表现在少数医学科研人员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伪造或篡改科研数据、虚报科研成果。
由于科技成果评估体制使人们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科研奖励机制的商品化和实用化,科技论文数量大增,但内容雷同,缺乏创新。在临床研究中,一些科研人员忽视对受试者的保护,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如为了研究的顺利进展,不履行告知义务;进行药物临床实验时夸大药物疗效,采取欺骗手段促使患者参与研究;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节省经费,不顾受试者健康和生命权益,减少对受试者健康监护的项目。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马上就要挥手告别校园生活。五年大学,扎根XX。大一义务劳动时种下的小树,如今已有碗口粗细。人生就是这样,在岁月的磨练中逐渐成长壮大。五年来,聆听过众位恩师循循善诱的教诲,而今我已学有小成;五年来,挥洒过青春热泪的沃土,而今已花开遍地;五年来,结识的兄弟姐妹,而今各奔前程;五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而今已成为甜蜜的往昔。
在校期间,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刻苦。从迈进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便立下的人生目标,就是以希波克拉底誓言做为职业道德的典范,努国做一个合格的好医生。在校期间,我全仙系统地学习了学院开设的各门必修课及选修课,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及计算机国家三级。入校后,我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我比较喜欢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包括发伟单、做家教,并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挑战杯论文大赛等活动。五年的大学生活,是我用青春和激情打造的一段光辉历程,是我思考人生、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的五年,更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在XX省人民医院(三甲)近一年的临床有专业实习,让我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基本技能,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在超声、X线、CT、MRI等各方面的影像学表现,而且具备了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能力和诊断能力,并多次参加国内医学研讨会,开阔了医学视野。一年的实习生活里,我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肯定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好评。我一直认为,患者的康复和微笑是对我辛勤工作最好的奖励。
五年的大学生活也许很短暂,但我倍加珍惜。未来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无论我将来从事哪个岗位,我都会更加努力、虚心学习,立志做一个合格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