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一英语教案

时间:2023-02-27 11:10:14

导语:在初一英语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一英语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案导学 教学 应用

一、前言

学案导学是现阶段我国各级教育机构课堂教学活动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以“学案”为载体,以课堂导学为方法,在教师引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其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可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课堂教学参与度,且还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现论述如下。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现阶段,对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来讲,学生课前的自学预习至关重要,是教师课堂授课的先决条件。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可将某节课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制成导学案,以引导学生自学预习,帮助其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脉络,为其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Shopping”知识点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提前熟悉并掌握本节课教材知识,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并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及其创造力,将本节课教材中的词汇、词组、语法知识、经典句子以及段落等多项重点内容科学概括并整理为导学案,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基础开展课前自学和预习活动,自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提问句型”、“问题回答方式”、“购物过程中的关键点与注意事项”等,使班级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前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大体内容,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2.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一般来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均较为常用,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Friends”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围绕本节课“Friends”的教学主题设计导学案,并适当添加一些英语口语训练内容。之后,教师可在课堂伊始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分组,保证各小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成绩没有较大差异,同时依据既定的导学案及其罗列出来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如“be generous to somebody.”、“have a sense of humor.”等,与此同时,教师需依据导学案的教学目标,对各小组学生的课堂讨论与学习从旁协助,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增强其英语口语能力,提高其英语学习水平。

3.加强学生课堂课后训练,提高学案导学效果。从根本上来讲,学生科学、有效的课堂与课后知识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其对课堂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英程教学中需有目的性地加强班级学生的课堂与课后英语训练,以趁热打铁,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学生的当堂英语训练。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前,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有目的性地将课堂英语练习题添加到学案当中,并适当控制训练题量,同时为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保证训练内容设计具备层次感,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堂渗透,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新知识,兼顾其“课堂学习”与“当堂训练”,增强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其次,课后训练。在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与训练后,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延伸课堂,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检查其学习效果,并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Colours”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当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依照词汇、词组、句子与语法的顺序设计习题,循序渐进,以增强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效果。

总之,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案导学是非常必要的,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率等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英语实践课堂中需重视并加强学案导学教学,主要可从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学生课堂与课后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案导学效果,增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坤.浅析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02):54.

第2篇

一、情况背景

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我采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的生活情景,把英语教学同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运用英语来交际的能力。

本堂课所学习和复习的是8A Unit One 阅读中关于描述一个人的外貌、长相、以及性格等的单词和句型。这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挺感兴趣的。但是如何用复习课模式处理好教材比较枯燥单调的内容,让学生跃出教科书中简单的框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学活书本呢?怎样给学生更多的input 和如何让学生反馈更多的output 呢?

二、课堂实况

上课铃响了,我匆忙中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默写纸和备课笔记,而忘带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五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来教我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 will we learn today?

一学生说:我们刚刚学过8A 第一单元阅读,就让我们谈谈一个人的外貌,长相,性格什么的吧,还可以说说他们的爱好等。

另一学生马上接着说:Let’s talk about our teachers!

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Our teachers,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

Teacher:Who can help me review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Reading ?

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但是胆子比较大的男同学,只见他来到讲台前,迅速地写下描写一个人时经常要用到的单词和短语,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让同学们齐读几遍(当然他看起来还是不免羞涩)。然后做一些动作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单词或短语? 比如outgoing,easygoing,strong 等等。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我看得忍俊不禁,同时有深感欣慰。很多同学还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和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如My Chinese teacher is strong and kind. We all like him.

师(迫不及待):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What’s she like? Who can tell me?

Ss:Miss Wang is our English teacher. She’s young and beautiful. She’s funny and kind. (异口同声) 转贴于

学生积极讨论,有的准备用对话的形式;有的准备用介绍的形式;有的准备用表演的形式,花样还挺多。

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中内容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依托课本运用了课本中的语言结构,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教学反思: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Corder,1981)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没想到,我无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课,却成了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原来,没有了教本、教案、教参,就没有了束缚。也就是从这堂课当中,我体会到了“角色转变”的乐趣和不同效果:

第一,改变原来“老师教,学生学”的旧模式,建立了自主学习的新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多交流,使上课的气氛更和谐更活跃了。

第二,调整学生在教学中客体的地位,采用引导和模拟情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了。

第三,变化原来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充实知识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在散发思维中学习,在注意力有效集中学习,使教学具有娱乐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的目的。

第3篇

近来笔者观看了多位英语特级教师的视频课,发现这些优秀的教师都非常善于捕捉学生口语表达的信息,通过追问把会话引向深入,使会话内容更具体,语料更丰富,信息更全面。下面笔者撷取几位名师的部分课堂片段进行分析,供大家研究学习。

一、追问要“导”——有目的地步步为营

师生交流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对话形式。如果教师能在交流过程中巧妙地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则能使之对所探讨的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加深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设计问题要有梯度,要为学生的自主思考留有余地,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问题一步步由浅入深,进行主动思考,丰富课堂语言,从而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1】英语特级教师韩佩玲在上苏教版《 牛津英语 》5B Unit 8的Free talk环节时是这样与学生对话的:

T:(向学生1)What’s your hobby?

S1: I like swimming.

T: Great. Can you swim very fast?

S1: Yes.

T: Great.

T:(向学生2)What’ your hobby?

S2:I like swimming.

T: Oh,I see. Do you often play table tennis?

S2: Yes,I play table tennis after school.

T:Do you play it with your friends?

S2:Yes,I do.

T:Oh,that’s very good.

【赏析】打枪要打中目标,追问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这种“热身”加复习式的师生对话到前两句就结束了。对于两个学生相同的回答,韩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不断追问,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让师生对话得到进一步的延续。这种简短的延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去积极表达,从而让毫无感情的师生问答,转为一种有意义的运用。

二、追问要“追”——有逻辑地抽丝剥茧

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说得更自然、更放松、更投入。谈话中教师的倾听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信任、尊重、民主、平等,保证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教师把握谈话内容,及时发现学生在反馈中所产生的宝贵的教学机遇,并开展有逻辑的追问。

【案例2】英语特级教师鲍当洪在上“What do you need?”时是这样与学生对话的:

T: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Chen Dongsheng.

T: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S1:(沉默)

T:(做打电话的动作)Do you have a telephone?

S1:(沉默)

T:OK, it doesn’t matter.(向其他学生)I want to write down his name“Chen Dongsheng”.But I don’t have a pen. I need a pen.(向学生2)Can I have your pen?

S2:Yes, here you are.

T:Thank you.(向学生3)Hello!What’s your father’s telephone number?

S3:134...

T:So I know your father’s number is 134...(向全班)Can I write his father’s telephone number in my hand?

Ss:No, you can’t.

T:You are right. I need a notebook.(向学生4)May I have your notebook?

S4:OK. Here you are.

T:(板书“I need a pen. He needs a basketball. She needs an apple.”并带读)

【赏析】鲍老师原意是想通过问一学生的名字和家里的电话号码,以向学生借笔和借本子做记录为由,呈现本课的句型“I need...”。没想到农村学生比较害羞,并且因为和教师事先没有见过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课堂陷入僵局。但是鲍老师仍然亲切自然地与学生拉家常,通过追问让学生理解telephone number和notebook的逻辑关系,再追问、讨论并逐渐尝试语意表达,启发学生的观点产生,让学生理解need的含义和用法。正是教师逐层深入的追问,引起了学生对话题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诱发了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使得文本的导入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