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时间:2023-02-28 15:30:24

导语: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第1篇

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总结【1】

根据省和嘉兴市有关做好防灾减灾日活动的精神和要求,海宁市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增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为平安海宁建设夯实坚实的基础。海宁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协调小组,市应急办主任高云跃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彝、朱永强、市民防局局长祝金燕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市供电局等为成员单位,下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于市民防局。并专门召集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有关单位召开宣传活动协调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密切协调、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市5.12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市民防局会同市应急办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联合拟制印发了《海宁市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海民防[2010]1号)。要求各牵头部门和协助部门认真按照活动方案,结合本部门宣传活动重点,精心筹划宣传载体、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确保集中宣传取得实效。并按照安全有序的活动原则,周密组织、严格要求,尤其是涉及人员疏散演练等活动,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全市各镇、街道,市级机关各有关部门和直属有关单位,认真结合本部门宣传教育特点,制定了各自的宣传工作方案,细化了活动内容,形成了主要领导过问,分管领导负责,专人落实的工作格局。先后投入30余万元用于宣传经费,为全市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根据《海宁市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全市各镇、街道,市级机关各有关部门紧密围绕关注生命安全、加强防灾减灾这一主题,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面向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主题集中宣传活动。5月9日上午,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市民防局联合举办大型广场宣传,启动了全市防灾减灾系列活动。市民政、科技、公安、卫生、气象、安监等13个市级机关积极参与。广场宣传活动紧紧结合民生主题,不仅发放了数千份防灾减灾宣传资料,还有民防应急指挥车、交通应急救援车、消防宣传车进行现场展示。特别是现场互动环节受到市民的追捧。印有防灾减灾知识问答题十分抢手,市民们有的认真细致观看现场展示的各类防灾知识图片展示、有的翻阅防灾知识资料手册,并互相切磋,不停地请教咨询现场的宣传人员,整个广场上洋溢着浓厚的关注生命安全,加强防灾减灾的互动式活动氛围。此次广场集中宣传活动,共展示防灾减灾图板100余块、发放防灾减灾资料、手册1000万余份(册)、参与防灾减灾问答互动的居民群众达1200余人次。

二是组织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宣传周期间,各镇(街道、开发区)向社区居民群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讲座、播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城镇主要路口、广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社区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许村镇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走进专业市场,在中国家纺城里设置了30多块内容涉及地震、煤气爆炸等方面的应急逃生知识展板。人防(民防)宣传首次走进市场展示。长安镇专门印发《512防灾减灾日专刊》3000份,下发到村(社区)、中小学和企业,宣传警报、地震自救常识、警报试鸣的音响信号种类,公示了镇城区防空袭疏散地域和路线区分示意图,专刊成为长安镇区居民的抢手货。海昌街道举办了主题为不畏天灾,科学应对的抗震减灾科普讲座,中国科协老科学家科普讲师团走进社区普及防灾知识。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徐德诗老师介绍了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地震灾害情况,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什么叫震级、烈度、如何较合理的避震、如何科学地自救和互救等知识。斜桥镇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走进企业,在达利制衣有限公司向工人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图片展示和疏散演练。盐官镇则在5.12的晚上放起了科普电影《突发事件的应急自救》,300余名群众观看。并将防灾减灾图版式展示放进社区与学校。

三是组织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学校开展了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技能竞赛和疏散演练,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布置了以学防灾知识、讲公共安全为主题内容的知识墙报。5.12当天选择了2~3所初级中学进行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市第一初级中学、南苑中学、紫微高级中学、狮岭中学等学校通过多次演练,提高了疏散速度,优化了疏散方案,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加强。

四是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并组织对全市防灾减灾工作以及集中宣传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市民防局以海宁日报专版的形式,向全市广大读者和受众介绍防灾减灾日常知识和人防(民防)相关知识,并充分结合今年5月12日首次试鸣防灾减灾警报这一举措,向广大居民群众刊发试鸣公告和对防灾减灾警报与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方法。

今年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周期间,广场宣传声势浩大,知识专刊入企入户、实战演练成效明显,全市各镇、街道人防系统会同有关部门全力动员,开展3D立体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防灾减灾宣传由单一到立体,由一个中心到全面开花的转变,创新了宣传工作方法,推进了全市人防(民防)、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推动了防空防灾宣传的深入开展。

三、以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

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全市各镇、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还以当前世博安保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总结【2】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了推进我校平安校园建设,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根据《铁岭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5.12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就防灾减灾宣传周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主题

活动开始,学校就将今年的防灾减灾实施方案通报给全体师生,积极发动全体师生投入到防灾减灾活动中来,使全体师生明确今年主题: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祖贵清同志任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积极组织相关活动

1、5月6日,升旗仪式上,学校安全办主任陈宏做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的安全教育讲话,向学生宣传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学习当灾害发生时,如何正确积极地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

学校还利用学校门厅电子屏循环播放防灾减灾标语、口号等进行宣传发动,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具体宣传口号有:

(1)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2)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3)减灾知识进课堂 安全意识传万家

(4)学习减灾知识 营造安全家园

2、5月7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发放地震常识材料,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3、5月8日,制作防灾减灾展板,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

4、5月9日上午进行了防震安全演练活动。上午9点40分,学校安全办主任陈宏通过学校广播发表讲话,宣布演练注意事项,对演练活动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要求各部门、各班级按照演练方案各就各位,确保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9点42分,随着警报声的响起,紧急避震演练开始。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以最快的速度躲避到课桌下面进行避震。1分钟后,紧急疏散警报发出,进行紧急疏散演练。学生们立即起立形成单列纵队,双手抱头,按照预定疏散路线,在疏导员的指挥、组织下,有序疏散。为防止出现拥挤和踩踏事故,走廊、楼梯转角处均安排有疏导员接应。不到1分钟,所有师生全部撤离到学校操场,各班班主任清点人数,经查实人数无误后,宣布演练结束。

下午以今天的准备,为了明天生命的延续为主题,各班上一堂主题班会课,通过开展本次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5、5月10日举行一次防灾减灾知识答题活动。

本周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再次落实了师生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师生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唤起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还将一如既往地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总结【3】

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新修订)实施五周年纪念日,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六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第六个防震减灾日。

根据《莆田市地震局关于印发莆田市201X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暨科技人才活动周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活动方案的通知》(莆震[201X]12号)精神,我区利用4月26日-5月16日,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早布置,认真组织

我办对此次宣传活动高度重视,为了使本次宣传活动顺利开展,我办及时学习市局文件精神,认真研究、部署各项宣传工作。尤其是对活动日程、宣传内容、宣传形式进行了周密部署。并与各乡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点、各中学、中心小学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点、各示范学校加强联系,认真扎实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编印和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材料:为加大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秀屿区地震办组织编印了《地震群灾之首》(折页宣传手册)和《莆田市秀屿区防灾减灾我能行科普宣讲手册》。手册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了地震成因、地震前兆、防震准备及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深受了广大干群的欢迎。并提前发放由市地震局编印的《防震减灾科普课堂》、《防震避震常识》折页、《农村砖房屋抗震设防知识》挂图、DVD等地震科普宣传材料给我区的防震减灾示范校。

2、活动期间,我办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利用区政府大门外侧围墙的重要宣传媒介,展示多条防灾减灾宣传标语,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并利用区科协的科普宣传栏,张贴防震减灾宣传挂图,开展防震知识宣传。内容涉及:做好防震准备、特定环境避险、自救互救办法、科学救助知识等。

3、在秀山中学开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并进行地震科普宣传。

为提高学校师生对地震灾害的应变能力,5月13日上午,秀屿区地震办在秀山中学开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并进行地震科普宣传。

整个活动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学校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

随着地震警报声的响起,各班主任指挥全班同学立即护住头部并蹲下,当警报声再次响起时,学生则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撤离教室。在对第一次演练进行点评后,学生回到教室再次演练。学生有序逃生到操场上的安全地带,用时3分25秒,完成本次演练,并再次对演练进行点评。

第二阶段由区地震办和教育局领导向学生们分发宣传材料,并展示地震科普展板供学生参观。

本次演练活动提高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应对地震灾难的能力,以点带面,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4、群发短信。

我办利用移动网络,向区直各机关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和各乡镇干部、村干部群发提高防震意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防范未然。的信息共3000多条,提高大家的防震意识。

5、积极配合市局、电影公司在秀屿区市政公园放映《飞跃地心》防震减灾宣传电影

5月14日晚上7点,有不少民众自发聚集在公园一角,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地震后重组家庭,重点关注地震后人们精神健康、心理抚慰问题,侧面反映了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重大精神伤害。以疗伤和温暖为主基调,采用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拍摄方法,不乏地震时地动山摇的大场面,在展现主人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同时,给观众传递了积极的正能量。

6、组织各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等活动。

各中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灾害自救互救能力。

第2篇

2021年医院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

根据《中国科协 科技部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21〕13号)和省科技厅、省科协关于转发《中国科协 科技部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赣科协字〔2021〕46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本次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我院紧扣“后疫情时代的科学护肤”主题,为广大市民进行义诊、科普宣传。现将我院举办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5月25日,我院派出10余名科技工作志愿者医疗队联合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到南昌市百盛购物中心开展“后疫情时代的科学护肤”皮肤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免费送医送药、普及健康知识等公益活动。

在活动现场,我院科技工作志愿者医疗队为现场市民诊察皮肤疾病,围绕常见皮肤病防治以及化妆品不良反应知识提供咨询,并赠送药品。义诊共诊察皮肤病患100余人,提供健康咨询2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赠送皮肤病治疗药品价值3000多元。

本次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也是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优良医德医风”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实践,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和好评,他们纷纷表示,不仅帮助解决了皮肤疾病的困扰,还帮助建立了科学护肤、理性护肤的正确理念,了解掌握健康护肤知识,受益良多。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科技馆 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38-03

1994年,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于2016年9月份公布的“宽带状况报告”显示,中国以7.21亿网民堪称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在全国第12届3次会议(2015年)上,同志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推广实施。简而言之,“互联网+”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创新驱动,实现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实现“互联网+”的行业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外贸业形成的各种海淘平台,互联网+教育业形成的网络课程等。

在新技术、新观念的支持下,“互联网+”的提出使得科技馆的运作模式进入到了全新的领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变化。“互联网+科技馆”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模式、理念、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够让科技馆的运作模式变得更加具有表现力和魅力。该文就互联网+科技馆运作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实施“互联网+科技馆”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生产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作用日益加大。科技馆作为提高国民素质、传播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场所,务必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潮流。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科技馆一直以来都走在科技的前沿,从原来的图文式转变为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大量互动展项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科普的趣味性和效果。而“互联网+科技馆”的出现,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互联网+科技馆”可以突破传统科技馆的局限性,让科普资源得到优化共享。

首先,实体科技馆受很多条件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虽然环境优美,但是目前交通不是特别便利,所以其游客分布从时间上来说,主要以节假日为主,从空间上来讲游客群体也主要来自广州或周边市区,要辐射到更广的范围很难。其次,现在实体的科技馆因为资金、体制等原因,展项设置很难做到与时俱进随时更新换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设备老化、观念陈旧的展项自然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最后,科技馆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一直以其互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参观者的喜爱。一来实体场馆只能在其建筑空间内尽可能多地去展示科学知识,其接待人数也是有限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限制;二来作为动辄投资十多亿的科技馆,其受惠群众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达到预期,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科技馆不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可惜之处。

科技馆若能够将实体场馆的展览与互联网上的活动相互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协调统一,那么必将能够拓展实体场馆在科学传播、科学教育方面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也能够将科技馆的展览与活动从馆内拓展至馆外,从线下扩展到线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与此同时,很多公众由于地理位置等条件的制约而不能到科技馆参观, 而互联网技术则可突破地理位置的制约,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群也学习到科普知识。由此可见,“互联网+科技馆”不仅拓展了科技馆实体馆的功能,还增加了科技馆实体馆的服务。

(2)“互联网+科技馆”可拓宽科技馆科普手段,满足不同群体的科普需求。

传统科技馆往往是由几大常设展馆加上一些不定期举办的临时展览构成,其展项设置一般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来科技馆参观的游客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拥有不同的年龄和喜好,面对科技馆统一提供的科技信息他们的接受度不一样,所以一位宇宙学爱好者选择去天文馆的可能性就要大于去科技^了。而且如果公众要在科技馆实时了解一些前沿或者边缘的科技信息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由于“互联网+科技馆”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公众可基于自己的个人爱好、年龄特征、知识储备、专业背景等知识来对学习内容进行自由、灵活的选择,其选择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学习体验的触控式、图片文字的精美性、引导步骤的探索性、动画形式的灵活性,无疑能够让广大公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阔科学视野,探索科学过程,增长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学习的自主性。

(3)“互联网+科技馆”可以促进科普传播效率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

“互联网+科技馆”能够让全民参与科普成为可能。只要你能上网、会上网,只要你爱好科普知识,那么就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公众展示出你自己的科普风格。科技馆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普,而公众则可以利用微博、播客、博客等载体来对科技馆所展示的信息进行传播,互联网传播本身具有速度快、渠道广的优点,这样一来,既能够增强科普受众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又能够提高科普知识的传播效率。与此同时,公众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科技馆”来实现实时咨询、即时查询、随时随地答疑解惑,无疑可大幅度提高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效率。比如新加坡科学中心设有“网上问题解答”,在线回答人们的提问,由于它有南洋技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共同支持,使得对问题的答复既快又准,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与专家交流的机会。笔者相信,只要科技馆和公众把互联网这个平台利用好,最终就能实现“全民科普”的目的。

2 互联网+科技馆的运作模式

2.1 “互联网+”带动群众性科普活动新发展

科技馆可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普新模式,采用线下展品参观、科技体验,与线上活动预约、交流互动两大空间齐头并进的形式,打破以往区县市民获得信息不对称、获取信息不及时的状况,以及地域差异对科学普及的格局限制,让科普资源更加公平高效地辐射到各个区县。以重庆科技馆为例,在重庆科技馆Light on亲子科学时间6月的活动现场,十余组来自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家庭,专程组团前来科技馆参加该活动,而他们正是通过重庆数字科技馆了解到了活动信息并第一时间进行了线上预约。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和自己都十分喜爱这项活动,但以往总是错过报名,感到非常遗憾。据统计,重庆科技馆已先后在数字科技馆平台上,为市民朋友带来Light on亲子科学时间、科技・人文大讲坛等多项品牌活动的不同主题近30场,预约参加的市民上千人。结束一天的活动之后,游客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意见反馈。事实上,目前已有许多科技馆在进行这项“售后服务”,网络成为科技馆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除了线上预约,还可以进行活动的线上安排、线上讨论、活动总结等,即使是未能参加该活动的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很多活动信息,而对于科技馆来说,这也未尝不是活动的一种宣传方式。

2.2 利用“互联网+”来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

网络时代高速发展,人们利用网络的方式也开始五花八门起来,除了网页、网络通讯工具等,现在还有各种应用程序开始流行,这也给科技馆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式。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科技馆将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科普教育活动等,形成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网络科普平台,带动各项优质科普资源真正成为群众性的科普活动,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引导公众高效快捷地参与。通过运用互联网创新、共享的精神,让网络与传统科普行业不断碰撞融合,促进互联网环境下的科普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比如可以利用科技馆的资源优势,在互联网上除了将科技馆现有展项资源进行,还可以联络国内外各大科技馆,对一些有意义的展览和活动信息进行统一公告。在这个方面,现有的科技馆论坛就是一个示例,它除了更新一些科技馆的新闻以外,还整理了近几年科技馆业内一些重大活动的信息,比如辅导员大赛的视频资料以及业内专家的新锐观点、经验积累等等,作为一个行业内交流论坛它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学习平台。那么科技馆可以参考这个论坛的做法,将各种科普信息整合,做成一个不仅业内人士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普通公众也可以获取有益信息的网络平台,它可以是一个网页,也可以做成手机应用软件,甚至是现在被大家广为熟知的公众号,总之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打造一个科技馆资源的集合体,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科普服务。

2.3 新建互联网+展厅

科技馆新建互联网+展厅,把科普教育和应用进行有机结合,观众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完成互联网加服装、加建筑,实实在在的操作让观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原来互联网加某一个产业改变了这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千里之间,一线相牵,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互联网+把外网和内网进行了一个互联,创客在里面可以把点子通过这个小的平台和外界相连。广东科学中心就自主设计了一个“互联网+的化学反应”展览,它以展板加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公众展示出互联网+的含义以及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城市将会产生什么由衿娴男Ч。通过生动的示例,观众可以了解到互联网+的作用,尤其是观众可以在现场操作一些互联网+的产品,比如互联网+家居行业所产生的智能灯,现场观众就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展览上的灯进行亮度、风格等参数进行调控。科技馆利用形式多样的展览对互联网+进行宣传,并向公众普及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公众由此可以深刻体会到互联网+给生活、城市以及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也是科技馆对于互联网+的有效利用。

2.4 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可以把以前难以一一置于眼前的事物得以精彩展现,对于科技馆来说,这无疑为科技馆的展项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互联网+建筑业为例,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各种建筑风格,科技馆可以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将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以非常逼真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观众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去触摸、去感受不同的艺术魅力。另外,建设虚拟的数字科技馆,将整个实体科技馆的展区、展品都数字化、虚拟化,这样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一些虚拟现实的设备,比如虚拟现实眼镜、头盔等,调动人的视觉、触觉等感觉来实现人机互动参观科技馆。科技馆务必要充分运用“科技馆+互联网”网络平台,基于不同层面来展现、剖析科学知识,并融互动性、创新性、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等多个方面于一体, 成为一种有别于其他知识载体、特性突出的科普传播教学工具。

3 结语

总之,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科技馆传统的运作模式,也对科技馆的日常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如同一缕清风为科技馆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充分利用互联网+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馆进行运作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旭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新模式研究[C]//安徽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2012.

[2] 张遇,王超.智慧博物馆,我的博物馆――基于移动应用的博物馆观众体验[J].中国博物馆,2012,15(1):46-51.

[3] 廖红,韩景红.基于科技馆的泛在学习――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实践与思考[C]//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