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术课堂

时间:2023-02-28 15:30:50

导语:在美术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术课堂

第1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造思维

美术教师,要想利用创造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一、改革教学方法

有些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缺少培养才干、开发智力。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雕塑课,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不但需要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而且准备之外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美术新知识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时往往就会以讲授为主,相信好多的美术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类型,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记、看、想、动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美术欣赏课通常会以讲授为主,在初中教材中一年级的欣赏课就是这种以讲授为主并加以一定的操作的这样一种类型的课程。在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图片、幻灯等直观教具,或介绍欣赏的各种图片及大师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从国内到国外,从中国传统的绘画到国外西洋油画等各种画种都让学生了解。在传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穿插故事以及学生活动,使美术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就像在玩,变得乐学、乐听,当然对于这些美术知识也就记得更加牢固了。

第2篇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

第3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交往互动;参与体验; 想象丰富

美术课堂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人才,而是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未来。所以一堂课的好坏标准,不应当是这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主要看老师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是否获得“美”的启迪和直观感受 ,学生是否在积极思维。美术课堂教学 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要过于追求结果。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培养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向往“美”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趣。

1 创设情境中的“美”

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而且也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第6册第二课《从心底接触自然》的过程中,我首先展示了一幅以树林为题材的作品,说明今天要完成的作业,然后在黑板贴上整个板面画纸,并预先在画面上画出蓝天、远山和近处的小河色彩,力求使画面优美,但空出画树和画鸟的位置。我说:“这是一幅以树林为题材的作品,但画面上没有一棵树,我们如何解决才能使画面达到完整的效果?”学生回答:“可以,让我们上去用颜色来完成。”“那好。”我们首先要分析和研究生活中常见树的结构,以及树叶外形和整体树冠的特征、树木的高矮、远近关系等等,使学生掌握树的画法的基础上,把墨板分成四大块,让四组的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幅以树林为主题的作品。在学生积极参与画画的时候,老师可适时启迪:近处的小河边可添画花草,蓝天可画几只小鸟,使画面充满生机,这样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会愉快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创造动力,画出各种形态的树,当一幅充满生机的树林作品完成时,同时也展示了“美”的情境,让学生陶冶其中,此时此刻,我们还可以通过这幅“美”的作品,把学生的心灵深处的“美”唤醒――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让“美”得以延续!由此可见,只有把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才能达到“课伊始,趣也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的效果。

2 参与体验中的“美”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主动地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在美术课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起决定性作用,也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内因和动力。如在第15册第2课《关注你、我、他》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亲手去测量、抚摸石膏头像,通过亲手测量,明白人物五官的比例关系,通过手的抚摸,感觉到人物头型主体外形和正侧角度关系,同时也明白人物头像的外形结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明白在课本中看到的头像作品和生活真实头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回家面对镜子画自己,或者画画身边的你、我、他,才能别有一番心得和领会,美术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有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从而能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3 交往互动中的“美”

在美术课堂手工课制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具有平等、和谐、合作的特点。“交往”和“互动”能够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信息交流,相互协作,互学、互助、互促的特点,如果形式多样,动态调整,多元互动,就能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例如:在第15册第7课《有趣的墙》一课中,我就充分地利用“交往”与“互动”这种关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协作性。当把同学们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时,充分显示出协作的力量,展现“交往”与“互动”所带来的“美”,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愉悦和。以往的美术课堂中大多是教师讲完后,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了事,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大大降低,应当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青少年的中学生,只有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生动、多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因而,在手工制作教学中,学生的做和玩是不容忽视的,在玩与做中,积极锻炼了学生的手工技巧,同时也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浓厚兴趣,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自我表现的愿望也能得以实现。

4 想象创作中的“美”

学生已受过一定的传统教育,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美术课中,有时可以开设游戏性的课程――“想象创作”,我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础,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天赋与潜能,或者出示一张很大的画,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以及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讲讲音乐中的画面等等,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学生在不注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当然,我们平时还应该尽可能提供机会,多给学生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非洲的图腾柱,让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学生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学生接受新鲜产物的刺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培养学生对美术课浓厚的兴趣。

现如今,我们提倡美术新课程改革时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自我,与此同时,开发一切美的途径,用丰富的知识、科学的头脑、充沛的热情、高尚的情操,彻底改变传统美术教育观念,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和绘画技能为目的,增强学生对美术课持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培养出新时代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苏教育》

[2] 《初中教学研究》

第4篇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

1.课堂游戏优化了美术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游戏这种活动很符合小学生,他们会很乐意、很自觉地投入游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美术教学的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课堂游戏,可以很容易地诱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例如:刚上美术课时,小学生的心还在室外没有收回来,为了达到让他们快速把心收回教室的目的,可以告诉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玩游戏,就会自然地看教师,听听教师说玩什么游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回来了。此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进入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的应用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游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学生更乐于对与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知识技能展开学习,对游戏活动所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品质。

3.游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游戏的过程,是让小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一种“精神探险”所带来的乐趣。

“游戏”在美术课堂的这些优点显而易见。课堂游戏进入美术教学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不能滥用,要因课而论,并非所有美术课都可以应用,也并非每节美术课都要规定做几个游戏。

二、教师应用课堂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1.课堂游戏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游戏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对于低段美术课,趣味性较强的美术课可以多用游戏教学,对于高年级的美术课、知识性较强的美术课,由于学生思想逐渐成熟,不愿当众表演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是尽量少用或不用。

2.课堂游戏要具有学科特点

课堂游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其绝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之外,因此,美术课堂游戏要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例如:一位美术教师在上《滚动乐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的概念,知道更多的圆形物体,他先让学生玩乒乓球、足球和苹果。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只有与学科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堂游戏,才能真正服务于美术教学,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3.课堂游戏要与课程紧密结合

小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然而,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在选择游戏教学时必须首先考虑其是否有必要,要知道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其目的是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但如果所应用的游戏单纯是为了活跃气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毫无意义了。

第5篇

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优化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室注意环境布置营造气氛,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还可以运用背景音乐、幻灯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既是

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比如,在讲解透视现象的时候,运用Flas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可以在Flash制作的动画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变换字

体,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如何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1.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

2.尝试失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

提下,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起着很大

第6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前提

教学理念作为学校教育的总指导方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新环境、新特征、新变化来转变旧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应该引导学生去进行美术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地思考和研究。例如,我在一节油画欣赏课中,通过让学生分别观看马萨乔的人物画和梵・高的人物画,让学生体会大师的画境画意,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结合大师的艺术经历,让学生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生产生错误的时候不要去随便地批评,而是应该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和对学生漏掉的地方进行补充,在学生自主思考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起到了一个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次,除了要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外,教师还应该提高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要求中,美占据了一席。所谓美,即是美育,是要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课中,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美育之外,还要让让学生真正地去感悟美术这门课的真正内涵,让学生从简单的写写、画画,从朴素的线条、色彩中上升到一种人文情怀。即使是在面对高考的压力下,教师仍然要重视对学生“美”的能力的培养,并贯彻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提高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也是打造高效美术课堂的必然要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美术不能没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要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提高高中美术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全方位地、多角度地表现美术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教学效果。

1. 运用多媒体手段,让美术教学直观化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平台进行美术教学,也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容量大,能较直观地展现美术内容。在上展示课、欣赏课的时候,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时候,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陶器、瓷器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比各个时期、每个时期内不同地区的烧制特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把历史知识与美术知识沟通起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利用社会实践,进行参观调查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地区性的参观调查学习,提高美术学习的实践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民间美术的时候,可以就本地区的民间特色为调查话题,如糖人、剪纸等等,让学生试着去分析,研究它们的发展历史,通过学生对调查结果的记录、总结,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同时,可参观当地博物馆的艺术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完善学生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7篇

我校美术教师康世著同志从1987年至今始终工作在美术教学第一线,不断地设计教研课题,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概括归纳如下:

一、吃透教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康世著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首先,他把教材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着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一个整块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归零为整。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

1987年康世著确立了小学高段年级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的新思路。即每一节课都根据课时内容提出几个创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展开想象。因为是几个而不是一个题目,所以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都有选择的方向。这样就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了100%的教学成功率。

他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例和教师事先组织展示的佳作,使学生明白这些不同的作品都同属于一类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艺术作品多样性的概念。其次,他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没有压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他认为,教师的导主要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具使用等,以此实现以创作带双基的目的。学生在欣赏当中,相互交流,一般来说很快就能产生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作画,教师加以指导,教学效果好。经过两年的实验,他教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完成作业既快又顺利,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就能完成任务。

在低年级中康世著进行了智力和能力促进实验。他把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同音乐相结合,音乐和电教融进美术课堂的做法,儿童喜闻乐见,因此教学效果好。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他把一些学生需要的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制成录像带,展示或放给学生看。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作画意图和情绪。为了产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还根据不同内容采取手势法、口诀法、谜语法、连环漫画法等多种方法因势利导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听、看、说、动、愉快中,施展着自己的智能,锻炼着自己的智能,提高着自己的智能。在他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位向导,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和能力方面出现的困难,使学生顺利产生构思构图,进入创作意境。

1992年,康世著又进行了一项“金字塔格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实验。这一实验运用由低级向高级辐射扩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封闭视觉,调动触觉,传递引发大脑思维的反常规视觉艺术现象),他把它叫做“螺旋式教学法”。“螺旋式教学法”可分三步训练学生。第一步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形象;第二步通过触觉判断色彩倾向;第三步通过触觉分析物体的质感形成。这三步的效果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想象、判断、分析、理解、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源于生活的和高于生活的更美好的形象思维。

“螺旋式教学法”既改变了常规的运用视觉绘画的习惯,又集多种能力培养于一炉,可一并完成明暗规律、色彩常识的知识传授。通过这种方法教学,提高了静物写生课的知识含量。这是一种培养美感兴趣和审美能力型的教学实验。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使课堂始终保持活泼生动的局面,学生掌握知识量大,表现技能提高得快,美术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康世著觉得,普通美术课堂教学不能一手课本一手参考书加上一张嘴就事论事,要本着改革发展、创新提高的思路去探讨、研究、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全面要求和任务。

二、增设特色课,提高教学效率。

上好特色课是康世著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认为,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点,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

由于特色课是一种表演技能型教学,所以在特色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重点能够展示表现技能的本领,从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训练,使学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这方面知识、技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现象、规律、特征,理解艺术处理及表现能力的展示方式。如儿童画创作、书法、图画、手工制作等等。通过儿童画创作完成想象画、插图、添画、设计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补充乡土课,渗透思想教育。

乡土课主要是针对本地方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康世著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有特点的物产资源,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因为这些材料大多是学生动手制作的,具备雕、编、绘、拼、插、捆等多种立体和平面造型的功能,很受学生的欢迎。这些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地贯穿着构思、选材、设计、制作、整理完成作品等系列过程,这就提高了小学生的创作能力,调动他们用全部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作品。康世著注重对乡土教材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和利用。他认为上乡土课不能抛离基础课的内容和大纲要求,要围绕着思想教育、审美和创作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乡土课教学要注意整理学生的优秀作品,建立好展品室,把一些好的作品进行展览,经常让学生欣赏。为此他收集了一些其他地区的特色作品,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观看作品,提高了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并不断地产生创作激情,创作出新的作品。由于乡土课最容易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所以康世著叫它“滚雪球”教学法。他在教学中把有地方特点的版画引进课堂,运用版画特有的绘、制、印这一形式,进行多项内容制作。色彩感情部分,图案纹样部分,还有一些绘画类部分,都通过版画这一教学形式来完成,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养成习惯教育,使他们形成了动脑动手习惯,培养了耐性和毅力。

四、延伸课堂教学,搞好业余辅导。

延伸课堂教学,搞好业余辅导是康世著成功的经验。他认为,业余美术辅导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延伸,是学校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和课堂教学统一,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其不受大纲和省编教材的限制,在使用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环境上具备着灵活性。统一性是在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上同课堂美术教学一样。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表现技能,掌握表现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基本功训练,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特长人才。二是培养兴趣和艺术素质,让学生通过培训,发展和提高多种能力,并使一些素质优良的学生能够有条件和机会接受更高水准的培养。这一教学形式更能体现因材施教。

正因为是业余辅导,所以有着自由选择时间的可能,一个学期,一个月,一年,也可能到上中学,到考艺术院校为止,这也是一个培养特长人才的重要形式。

第8篇

一 美术导入语言的趣味性

《课程标准》提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堂必须营造出宽松、平和、具有浓郁情趣的教学氛围。“课伊始趣已生,课伊始美已生”,这样学生才会想学、愿学、乐学。文学就是营造这种气氛的惯用手段之一,故事、儿歌、谜语、童话等都可吸引学生进入美术课堂。

如《我的梦想》一课,我上这节课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校内题海战术,缺乏激情与梦想,就把这节课的主题命为“梦想离我们并不远”。先给学生讲发明创造和名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梦想,学生感到自己在夸口作秀,梦想遥不可及,不敢说出自己的梦想;再给学生讲述从小有远大志向的放牛娃到中国开私人飞行学校第一人的故事(我不久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励志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很受振奋,对自己的梦想不感到天真和害羞了,都大胆说出了自己的美好梦想和展望;最后我用一句名言说:“只要我们有梦想,我们就能实现。”“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我一边描述自己儿时的梦想,一边把我的梦想――一个教师的影象勾画出来。这时,学生就对画梦想有了兴趣,他们感到,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是一种快乐,梦是一种需要。就这样在一个个故事的牵引下,这节课从沉闷转到热烈,从被动变为主动,从空洞得到充实,从平淡赢得精彩。

二 美术课堂语言的服务性

美术知识的传授当然也离不开语言文字,但却跟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语文课中语言文字就是其学习内容;数学课中语言则是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的首要工具;而美术课,由于美术是视觉艺术,形象则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所以在美术课中,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课堂用语应为形象服务。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作品中看到的形象出发,充分地感知对象,启发谈话,同时予以讲评,言简意赅地讲解知识要点,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新。

如《走进植物》一课,我先让学生对着每组桌上的植物写生。画好后,把学生的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接着,我播放《蚂蚁的世界》录像片段,屏幕上的蚂蚁的世界里,地球上的植物都变得很大很大,植物叶子上的叶脉清晰可见。我再要求学生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眼前的植物,并发挥想象:“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发现什么?”学生兴趣盎然,发现一切都变得神奇而美丽。然后,我说:“请你把像小蚂蚁一样的发现画下来。”学生兴趣浓厚,所画出的植物线描细致而生动,与他们第一次的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 美术启智语言的准确性与引导性

《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美术课的语言虽不必像数学课那样严密精确,但仍需要准确生动、启发性强。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诱导学生举一反三地想象与创造,不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框死。

如工艺制作《小鸟》,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了解基本形成的组合拼贴;用圆等形状拼贴各种姿态的小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是这样提问的:“小鸟的头可以用什么形状来代替?”结果拼贴出来的小鸟都是圆形的头,半圆形的身体和翅膀,三角形的嘴巴和尾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寻找原因,发现语言用词不准确、缺乏启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用什么形状来代替?”“代替”就是以甲换乙,可能给学生形成一种头的代替,即圆,身体的代替,即半圆,尾巴的代替,即三角形的唯一化定式,用这样的词语怎么会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呢?在上第二个班级的课时,我改变了说法:“小朋友请想一想,小鸟的头可以用哪些形状来表示?身体、翅膀、尾巴、嘴又可以用哪些形状来表示?”一用“表示”,结果交上来的作业奇迹般地活了。学生不仅掌握了用形状表示小鸟身体各部分的方法,而且制作出来的小鸟形状各异、栩栩如生,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代替”、“表示”两词意思虽相似,但一个使学生限定思维,固步自封,另一个却能发散思维,新意迭出。可见,课堂用语准确性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美术文学语言的功能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美术活动不仅是一种运用线条、色彩、构图或造型的艺术实践活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情感”“诗意”“力度”“生命”等内涵一直都是美术欣赏或创作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往往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而要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教师不仅可以采用带领学生体验的方法,还可以在美术课堂中用一定的文学语言去描述,诱导学生想象、领悟、触类旁通。

第9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激趣导学;实践

一、巧妙悬疑,激趣导学

恰当的悬疑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教学前给学生设下悬疑,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的欲望,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

例如上《奇妙的肌理》这一课,一上课我就拿出了厨房的盐、油、墨汁、颜料和吸管,让大家猜猜看这些厨房的调味料和用具可以画画吗?这就引起学生的好奇,怎么回事?难道要做午饭吗?于是一双双眼睛就盯着看,这时我才不急不忙地开始了示范,从而引入肌理制作的新课。

二、趣味游戏,激趣导学

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困难和挫折不断出现,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但是游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它独特的魅力。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其他学科严肃地课堂学习后,学生期待着在不用考试的美术课堂上放松一下,怎么办?与其严厉管制,不如带领他们一起有学习目的地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例如在《人物头像》一课时,我事先准备好四个空白的脸,上课时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在空白的脸上填上五官,条件是学生找到脸后蒙上眼睛,底下组里的同学可以指挥。结果嘛,有的学生画的五官的位置比较准确,有的则离了谱,底下的学生看着那些脸谱开心得哈哈笑,我趁机提出问题:怎样画准五官的位置?在这个时候再讲解“三停五眼”,学生就充满了兴趣,这样就很好地导入了新课。

三、益智竞赛,激趣导学

在造型技能训练教学时,由于内容的单一性,一些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结合初中生的好胜争强个性特点,采用学生与学生比赛,学生与老师比赛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进师生情感,从而更能配合默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四、模拟情境,激趣导入

模拟情境教学是近些年来我们所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它是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流。

五、贴近生活,激趣导入

美术创作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很多美术设计本身就是服务于生活,以生活的实例导入能让同学们强烈感受到美术设计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在《服装设计》的教学导入时,针对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有了自己的认识,大都开始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喜欢穿衣打扮这一特点,说道:“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个个精神,男生帅气,女生漂亮,大家想不想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更帅气?”“非常想!”然后我就从学生每天穿着的校服谈起,请他们谈谈对学校校服的看法,有什么优点,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学生纷纷发言,提出了很多建议,我就接着他们的话题说:“既然大家觉得学校的校服可以改进得更美观,那就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去设计一套新的校服,然后评选出最好的校服设计,提交学校。”整节课同学们激情洋溢,思维敏捷,学习兴趣浓厚,设计作品时一丝不苟、积极认真,作品设计得非常成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精彩演示,激趣导学

相对于其他学科,美术课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当学生看到在教师笔下的作品栩栩如生地完成,他们就会跃跃欲试,创作的激情就被点燃。所以,我在一些能够短时间内完成的诸如速写、国画等课程时,就采用了教师示范的方法导入。

例如,《水墨诗心》一课,事先我就准备好纸笔墨,铃声一响,在同学们的注视下,几笔就完成了一幅《写意花卉》,学生惊讶赞叹之余,更是纷纷拿起笔去尝试,整堂课的序幕就拉开了。

七、巧借媒体,激趣导学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