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1:06
导语:在中学语文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 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4、从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若干关键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一、 在识字教学中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生字“火”时,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火可以做饭,可以取暖!”我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好处吗?然后给学生分析火的其他好处。然后我有提问:火是不是只有好处,对人类没有害处呢?学生很快就会想到火的危害,比如会引起火灾等,如果我们遇到火险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于是就把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同学们不但深刻的掌握的生字,而且也学到的预防火灾的知识和在火险中如何保护自己等知识,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 提高安全自护能力
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们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 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借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三、 培养安全防范意识
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没有贸然过河,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无法判断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妈妈咨询,得到了自己能安全过河的可靠答案后才过河。小马的安全意识值得我们借鉴。 在学习《跳水》时总结造成船长儿子身处险境表面是水手们开玩笑过分、孩子没 有考虑安全就贸然追猴子。其实是水手和孩子安全意识淡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 应该吸取不要盲目寻求快乐而不注意安全险些导致乐极生悲的惨痛教训。我在教学《老山羊和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老山羊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穿狼的阴谋诡计,没有上狼的当而引来杀身之祸。学生从中体会到:面对陌生人特别是不怀好意的人,要注意分析他的言行判断其用心,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任何财物上当受骗。
四、 引导走出求救的误区
我在教学“当我们遇到危险怎样求救”的口语交际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当你遇到危重病人、火灾、抢劫等危急时刻怎么向别人求救?孩子们讨论得非常认真,他们的讨论结果是:可以拨打120、119、110 报警求救并向他们说清楚基本情况和事发地点。我当即问到:“我们地处山区,条件较边远,120、119、110 等救助电话一般都设在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里,等这些救助队伍赶来后已经于事无补。当我们在遇到险情到底该怎么求救?”孩子们听完我的话后觉得在我们的地域内遇到险情这样求救是不很科学的。大家再次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离救助中心较远的地方遇到了险情应当首先选择较近的医院、诊所、派出所、治安联防队等或者附近的有救护能力的私人电话求救;在没有通讯条件时 遇到了险情要大声呼救得到别人的救助。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后再作其他处理。
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创设师生和谐民主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相长
一、解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新课程改革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素,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的形成,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教学”是体现并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发挥最大效益。
“学案导学”的核心是“导与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因此,在制定每节课的“学案导学”时,必修着眼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着手设计。我校地处侨乡,生源大部分都是“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在国外),亲子教育、家庭文化氛围基本缺失,学生在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呆在网络虚拟世界,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是书面阅读量少,对文字的敏感度较低,因此表达能力相对滞后,很多情况下只能停留在“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层面。随着高中阶段语文要求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语文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只能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依然是师生心身憔悴。因此,大胆尝试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措施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督促他们互帮互助,我开始了“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编写“导学案。”“导学案”即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方案,它要求教师在设计时,用学生的眼光、认识经验和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思维问题;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要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具体来说,“导学案”的环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课前预习、课堂探究、精讲点拨、当场检测和学习小结。
课前预习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层层深入地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对课文进行预习。例如《逍遥游》的学习目标:梳理文言知识,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了解庄子其人和其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重点:梳理文言知识,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和热情,尽量把庄子的生平、作品、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等知识编成励志故事、为人处世之道、作文素材等等,让学生在愉悦中完成预习任务,把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并带进课堂。这样,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有一个初步了解,提前进入状态,完成了第一次学习。
课堂探究是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提出,通过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在解答“晋武帝为什么要提拔李密去做官”时,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到当时的写作背景,明白这是晋武帝笼络人心、巩固政权的需要。但是也有学生质疑:“是不是李密和晋武帝有交情?要不然为什么一定要提拔他?”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马上就陷入思考,几分钟之后就有学生在文本中找到答案:“臣少事伪朝”,所以李密不可能认识晋武帝。在全班同学的一番讨论之后,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密当时左右为难的处境,陈情的如履薄冰。就这样,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依靠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愉悦地解决了问题。当然,根据问题的特点,教师可以提问题让大家或一个同学回答;也可以让个别同学黑板展示。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要纠正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还要汇总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了第二次学习。
如果说前两个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解决,那么精讲点拨则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例如学习《湘夫人》时,学生在翻译课文、概述段意之后逐渐失去了兴趣,我就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神恋故事画到黑板上并且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由于有挑战性,学生组内积极合作、全力以赴,等到派出代表上台展示时,就能声情并茂地演绎湘君和湘夫人因错过了约会时间,相思却不能相见,备受煎熬的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在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之时,我趁热打铁点拨:其实这也是一首政治诗,是作者屈原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诗中之景,正是屈原因情而造,寄予理想的体现。这样,轻松地带领学生完成了第三次学习。
当场检测是指当场进行分阶段达标训练,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合学情和课程标准分层次、有梯度地设计作业,选择能覆盖本节课内容的题目,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完成第四次学习。
学习小结是指学生自我总结,及时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状况,如主要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问题知识的整理和探究等,并独立构建章节、单元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由于学案是公开的、透明的,学生不仅在课前、课间可以看到,课后还可以看到老师在这堂课反映出来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案的要求、提示、安排,根据自己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学习继续下去。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和拓展,学习方式得到完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课堂没有界限。
三、效果
在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填鸭式”的直接灌输,使学生养成依赖和懒惰的思维习惯,缺乏积极钻研的求知精神。“学案导学”则有效地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前课后,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探索的欲望。“要使教育成功,首要任务是激发学习的热情,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案导学”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因而积极性更高。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就经常如此坦言:“我们比以前更爱学习语文了……导学案使我们学习语文心中有数、不再害怕老师提问。它引导我们语文预习的内容、思考的方向,告诉我们要动脑筋思考。因为有准备,我们和老师更容易共鸣,课堂上更有话说,能力得到了提高。”确实,“学案导学” 满足了高中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品质甚至思维方式得到了优化,这种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探索欲望的提高,让学生受益终身。
其次,它有助于教师职能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求答疑,教师突出引导者的角色,师生平等融洽的关系有助于师生合作学习关系的实现。与此同时,学案的设计和导学的实施要求教师对新课程、教材内容以及学情非常熟悉,这将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既有威信又有亲和力地“领着学生走进知识”,实现教学相长。
四、问题
总体说来,“学案导学” 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任何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学案导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例如:学生只顾完成导学案,常常会忽略课本,忘记在课本上做笔记;过度沉浸于讨论,抠题加分,在不重要的问题上耗费时间,造成学习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创新意识不强,要么是只能解决问题不能提出新问题,要么是所提的问题不具典型性,甚至是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等等。希望在来年,我们能继续探索、实践这种“高效”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教学中,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会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本文认为他们由于在课堂学习中收获甚小,久而久之,便有轻视的心理。那么此时,新课改下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兴趣的递增、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备考学习要以落实基础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首要任务。现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教练案是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学教练案呢?本文就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较鉴赏》来谈谈学教练案的设计。
1.目标设计是否有效
学教练案设计是否到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任务"的设计是否按照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进行。既要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激发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
(1)首先给出本学教练案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学教练案的任务。
(2)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类。
教师应尽可能详细的把所要学习的语言点、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握好重点、难点。
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兴趣,重难点突出,与高考考点接轨。我通常是按照"课前积累及作业——课堂解疑——课外巩固——自我小结得失"这四个步骤来设计的。
在以往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七看(题目、作者、注释、题干、正文、意象、情感词句)",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错误。如果诗词情感更隐晦些,那么很多学生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抛弃了以往诗词讲授的方式,在学教练案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使我们的课堂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2.教案使用的有效性
教案设计制作完毕后,我都是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第二天收取部分学生的学教练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标识出相关的难点与知识疑难点。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疑难较多的题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全部解疑为止。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3.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字:案例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88-01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将学生变成课堂主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此,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了达到学生主动活跃课堂,施展自身才华,突显自己个性的目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值得被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精选
根据课题内容挑选科学合理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法前提与保障,教师在挑选案例时要遵循方向性、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四大原则。例如:《在山的那边》 教案教学设计一课时,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上课伊始,老师首先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随着老师的板书边读边书空,写完再读一遍课题。接着对同学们说“读课题也要注意感情,大家学习完课文后再读题目,我相信就会读得不一样了。”然后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后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难受、怒、恨、惜)请学生再读题目时感情变了,表情也变了。大家心里很难受,又恨又怒,又感到很可惜。最后老师提醒学生要把那种最难受、最可恨、最可气的感情读出来,并把心情、感受写在脸上。让学生通过齐读、个别读的方式朗读课文、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涵)。齐读课文(以声达意,朗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读真正发至内心。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上,能自主地读出“难受”与“可惜”相织,“恨”与“怒”交加的语气语调,使“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不但落实到了实处,而且提高了层次。
2.案例呈现
语文课程案例教学要与理论密切相连,任何脱离了理论的课堂案例都会使得讨论和教学内容与目标相背离、相脱节。对此案例的呈现要把握恰当的时机,万万不可实行单一程式化教学模式,案例呈现既可以出现在教学的某个知识点上,也可以在授课完毕后呈现出来,还可以从理论知识讲解中呈现,根据需求紧密联系理论。呈现模式教师根据需求具体而定,主要的呈现方式有:(1)教师将案例通过故事讲解形式来表达;(2)通过纸质形式为学生发放资料;(3)巧妙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影音与图片事例;(4)采取辩论、小品等多姿多彩活动将案例呈现出来。例如,在教课文《羚羊木雕》时,首先要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字音,整体感知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学会通过把握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再次要了解插叙手法的作用。最后学会两代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明白亲情需要互相沟通、理解、尊重。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如在爸爸妈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的行为。教师应点拨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是非,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
为了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实行,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可以仔细的思考,还可以降低学生压力,让学生能随心所欲发表观点,不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懂得倾听他人意见。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对所呈现案例进行了解,在独立思考案例后,将案例重点部分确定下来,明确材料间关系,再提出解决建议与方法。在此前提下根据小组划分,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教师此时扮演的角色是第三者,控制交流秩序和进程,必要时给予一定提示,起到的是激励作用。
教学中,只要我们能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和模式就能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例如在教《人生寓言》这篇课文时,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维上,涉及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转变传统死板教学模式,扩宽学生思维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势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钻研,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做到案例教学张弛有度。
参考文献:
[1] 蔡华.论新课改后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中的使用[J].政史地教学,2008(02):112.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21-0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这是因为体育运动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强健的体魄,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能锻炼学生的耐心、恒心和毅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体育教学成为培养性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越来越被重视。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怎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增强体魄,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我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围绕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进行
探讨。
1.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现状
体育教学往往附带有体能训练或者其他剧烈活动,再加上场地设施不规范、器械处于不安全状态、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欠缺等问题,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意外伤害。而这些突发事件不仅仅会对孩子们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会对孩子们的心理造成影响,从此害怕体育活动,更有甚者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这样不仅不能起到锻炼身体,培养性格的目的,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见过或者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不安全事件或者说是事故,而初中生又是一个人生理生长和
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初中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尽管口号提得很响亮、问题也反复强调,但很难得到一部分老师的重视,而解决方式很是简单粗暴,如不进行觉得危险的体育活动,把体育课调成文化课等等。以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安全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或遏制。
2.提升体育教学安全水平措施
2.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任何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在脑中形成一定的意识,这种意识反过来就会影响你的行为举止。因此,如果想要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水平,就要提高学生和老师对安全的意识的认识,让这种安全意识深入学生和老师的心中。那么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中,就必须要有安全意识这一点,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又活力四射,所以会在体育课上有嬉戏玩闹,而这其中会有体质差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会造成他们在玩耍中碰到安全问题。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定期给学生开展关于运动安全知识的讲座,久而久之,学生养成懂安全的好习惯,这样就会尽量避免在体育课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学生保护自己的方法目前,在我国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于"含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的学生来说,自
我保护观念比较欠缺,在不安全事件发生时,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应对、处理或者是盲目从众,加大伤害的发生。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相对来说都比较叛逆,越是不让做的危险活动越要去做,既然不能制止,那么教会他们怎么防护自己就成了一个保证安全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做剧烈运动之前教师要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防止因剧烈运动造成的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情况;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们正确的运动程序和运动姿势,这样就能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上篮球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在人跳起后有拉扯等动作,起跳不能屈膝等注意事项,因为这些不良行为或者说是不正确的运动姿势都是造成不安全事件的直接原因;最后,教师要做好运动前检查,检查运动器材的完备情况,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只有做好运动前检查,才能有限预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单杠、高低杠、标枪等运动,经常因为运动器材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体育教学中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身体及心理都造成很大的伤害。
3.造体育教学安全环境
3.1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就是人人重安全、人人懂安全的一种文化环境,属于学校的软件设施。如果一个校园的安全文化比较浓厚,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就会对危险活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遇到潜在危险的活动就会主动避让。如在投掷标枪时,教师要求学生看见扇形区域里出现任何活物,就立即停止投掷。学生不要产生任何侥幸心理,感觉离得远不会投掷到,但不安全意外事件往往就在此时发生。建设安全文化就要在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安全,不能老师给学生讲的时候注意安全,到自己活动时就不注意了,这要求体育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安全运动的榜样。只有老师主动遵守各种安全行为,以自身做榜样,学生才会主动遵守
各种规章,远离不安全事件,校园安全文化、体育教学安全文化才会逐渐形成,进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水平。
3.2完善体育设备。完善体育教学设备和体育运动设备,保证其安全状态,是保障体育安全教学的硬件支持。所以要求学校或各监管机构应加大对运动设施的定期检查与保养,对那些处于不正常状态或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设施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或相关单位加大对运动设施的财政投入,保证运动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安全问题;防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50-01
体育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或轻或重、或大或小的伤害事故,为学生、家庭和学校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学校反复强调安全,一再重申“体育课绝对不能出现伤害事故”,多次向体育教师和学生宣传体育教学中确保学生安全的意义与作用。在安全问题的高压之下,体育教师在平时体育教学别害怕出现安全事故。有些体育教师甚至取消了单杠、双杠、支撑跳跃、障碍跑、长跑等一些虽然有一定危险性、但却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内容。总之,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学体育正常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就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与同行们做个初步探讨。
一、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活动得到锻炼,体育学科的教学任务才能得以得以落实。而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所以说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曾发生过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回避的事实,体育教师没有必要去害怕、去逃避,应该正确对待、积极面对,思考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更安全。
由于安全问题是事实存在的,有些老师还因此受到伤害,产生惧怕心理,导致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有些体育教师打着重视安全的口号,靠静止不活动,不进行各个运动项目来解决这个问题,有部分老师有人不敢安排一些激烈对抗的项目和一些体操类、投掷类项目,甚至有人提出为了学生安全取消体育课的建议。这种靠不运动的方式得来的安全不是真正意义的体育课安全,是与中学开设体育课的初衷相背离的。这些不良现象,表面上看是为了规避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其实质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对体育教学的不负责。
二、安全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在保障体育教学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避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体育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师才能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体育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一定要与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联系,了解所有学生的身体情况,尽可能熟知学生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守纪情况、兴趣爱好等,尤其是要了解是否有哪些学生有慢性病史、是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如患有低血糖、心脏病、高血压、颠痫病等疾病。体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及步骤,安排教学任务,预防运动中出现意外。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供选择,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季节、环境等因素安排教学内容。体育课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但是运动负荷的安排一定要合理。负荷过小时,学生的身体得不到锻炼,负荷过大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体育课上的运动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并及时观察学生的状况,既要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专业素质,更要要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
3、加强安全教育
体育课一般都是在比较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所以,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利用课前的一切机会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参加体育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学生认识到位了,才能愿意和老师配合,从而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课上,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规范,并努力要求学生做到,切不可忽视组织、纪律性的要求体育教师,更不能放纵学生,要及时发现、处理违反课堂常规的人和事。只有把良好的课堂常规落实到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才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4、掌握急救方法
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去避免伤害事故发生,但实际工作中,伤害事故还是难免会发生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争取在第一时间给学生开展救治,防止伤害事故进一步恶化,减少伤害造成的负面影响。专业的体育教师要懂得如何应对抽筋、骨折、脱臼、扭伤、中暑等紧急情况。遇到意外不要惊慌,冷静开展急救,同时应尽快联系学校和校医采取救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B)―0069―01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学案导学的作用
1.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变教师的“教授”为“指导”,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
3.重视对教材的阅读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设计应具备的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不深入思考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获得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等生从学案的设计中获得挑战,中等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学案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引导。
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因此,教师要选择有趣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法,并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要指导学法,在听、说、读、写、思、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师要强化教研,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要研究学校、学科及学生实际,并以此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不断挖掘学案导学模式的巨大潜力。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
(三)防止学案导学形式化,注重实际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