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专生学习计划

时间:2023-02-28 15:31:12

导语:在中专生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一、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家长方面

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家长的知识水平有限,学生在家学习遇到难题时无人可问,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么一来家长在学生的课余学习方面起不到大的积极辅导作用,有些农村家长甚至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对其不闻不问,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二)教师方面

班级过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辅导难到位和细化。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教学时间又有限,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课后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少,情感联系脆弱,使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充满疑惑,他们甚至会感到被老师们冷落,时间一长,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消失了,因此影响课堂气氛,阻滞课堂教学进程,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很不好。

(三)个人原因

1.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会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2.意志不坚定。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

3.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行,对老师缺乏信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在学习上形成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二、转化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技巧

(一)不吝啬赞赏“学困生”

“学困生”一般表面上看都对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毫不在意,事实上,他们也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同,老师的赞扬。因此他们更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当“学困生”接收到教师赞赏,表扬的信号时,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状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亲切的话语、轻松的动作、友好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赞许的手势等等都不应当吝啬给予“学困生”。教师在课堂上用诸如“你太棒了!”“对极了!”“你的想法很独特,真有科学家的脑袋!”等称赞、鼓励,能呵护学生的良好心态,使学生以饱满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上。例如我们班上的李莉同学属于“学困生”中的一员,长期对她的观察后,我把她找来谈话说:“老师看了你上学期的成绩,相对而言,数学是比较低的,老师相信你别的学科能学好,数学也可以的,以后数学作业做好就拿来老师先帮你检查,要背诵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也要先找老师来背一遍”。之后李莉同学每次找我,我都会对她的作业和背诵表示赞扬,并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别人都没有你背的快、背的好呢。”一段时间之后,李莉同学不仅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其他学科也有了很大进步。

(二)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

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的故事。

(三)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解答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四)使教学贴近生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怎样的教学才能使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生活情景 “包装”数学;二是把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游戏中;三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四是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五是数学应用生活化。例如: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小红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 她是否可以只带其中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

(五)开展第二课堂,建立“超越自我”学习班

1.“学困生”和优秀生结对。让学习差的每个成员与优秀生结成“帮扶”对象。由于学习成绩差,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都是和他们一样成绩落后的同学,很少会和优秀生交往,这种组合,有利于打破他们自卑的心理,同时,让优秀生“手把手”的教,能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 环境影响 严格管束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各种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中职中专已成为并不算高的学历。这种社会现状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前途暗淡,认真学习了毕业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前途,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再加上自身约束力不强,家长过分溺爱,老师不够关心,导致中职“学困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变得十分重要。在部分学校里,老师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对不愿意听讲成绩不好的学生放任不管,导致这类学生更加自暴自弃。每个学生性格都不同,惯用的学习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用,教育方式也是我国目前中职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困生”原因分析

1.1思想教育不到位

学困生大都对学习十分懒散,上课前从不预习,上课期间也时常走神发呆,不认真听讲,下课后也对学习内容不管不问。导致日复一日,什么东西都没有学会,到了考试就想办法做小抄,蒙混过关。

同时,这类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也不合格,喜欢顶撞老师,经常和同学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被学校处罚后妄图报复,丝毫不自我反省。这些行为,都属于思想教育不足。他们在思想上没有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1.2社会和家庭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部分家长直接为子女铺好了未来的路,让子女没有任何的学习压力,即使成绩再差毕业后也有稳定的工作,导致子女没有丝毫的上进心。也有家长只顾自己的工作,对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不管不问,对子女的成绩毫不关心,让子女觉得即使成绩好了也没有人来看一眼,失去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活动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娱乐场所,将学习抛之脑后。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导致后来赶也赶不上。

2转化中职“学困生”的方法建议

2.1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健康,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上的困扰,让他们能安心学习。老师应该帮助中职“学困生”找到自信,告诉他们中职生毕业后可以在社会向上发展的途径,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去学习。

老师应该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在表扬成绩优异学生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困生”在各方面的进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关注着,不会厌恶在学校学习。老师作为整个班级甚至学校的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让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督促他们学习。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在学校,在教室里,老师就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师应该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和家长一起,及时纠正学生在思想上的误区,对他们错误的行为进行及时教育,为他们指引正确的道路。

2.2老师要严格督促学困生的学习

部分学困生成绩不好是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在试图努力学习无果后最终放弃了学习。老师应该及时发现这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错误,进行纠正,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快速提升成绩,让他们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果,从而开始积极学习。

而另一类自身懒散不爱学习的贪玩学生,老师应严格监督他们,一边时刻督促他们学习,关注他们学习的进展,一边要试图通过一些特别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看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己愿意学习。

2.3家长要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

不管是否为子女以后铺好道路,家长都不能对子女的学习不管不问,要经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并且不仅仅只是看子女的考试成绩,而是要辅导子女在放学后的作业和学习。

即使工作再忙,家长也应该定期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子女在学校的生活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对子女在学校犯的错误及时教育纠正。

家长应该控制子女在家上网游戏时间,不能放任子女沉迷网络,要帮助子女建立合理的时间安排表,督促子女按照时间表执行学习任务,督促子女在适当的时候休息,避免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振。

总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困生”一方面是受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自身态度所导致。不管是哪种原因,老师都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应该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优势的快速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胜英.中职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9).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学困生 类型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概述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中英语学困生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大量存在。这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英语学科的整体发展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发展。

造成英语学困生广泛存在的原因既有社会学校方面的也有学生本身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第一,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提前预习课本,导致上课时的效率和效果都很差,课后又不能及时的复习学过的知识,而且很多学生背诵也不积极,致使遗忘率很高。这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第二,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接受能力比较差。许多学生词汇量很小,语法知识掌握不全面,发音不标准、拼写能力比较差,而且对英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很少。这些导致他们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掌握很慢,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出现知识上的缺陷。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恶性循环,对英语产生厌恶的情绪。

二、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将英语学困生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信心不足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自信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上课少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在回答问题时非常紧张,声音小,在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退缩和放弃,而不是去设法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很少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就无法将英语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英语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会选择放弃,导致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从内心讨厌英语。

2.2 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学困生

学习方法顾名思义即为学习的策略,学习过程本身来说就是一个运用策略不断提高的过程,而策略水平的高低对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学困生体现在:他们缺乏计划性,不能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盲目,随意,没有计划性,同时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不去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致使知识盲点越来越多;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加上课后不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使遗忘率非常高,最终会对英语的学习丧失信心。

2.3 意志薄弱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意志力的大小决定着人们克服困难的程度。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往往走神或者搞小动作,课后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他们更不会去主动看书,由于缺少勇气去战胜所面临的困难,所以在问题面前常常选择逃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他们在学习中就形成了被动、盲从等坏习惯,这严重制约着高中英语的学习。

2.4 动机不强导致的英语学困生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学习的动机对学习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习动机明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效果好;反之,则缺乏学习动力,效果不佳。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情绪很低落,无精打采,体会不到成功所带来的那种喜悦;同时,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课后不及时复习。他们学习英语主要是迫于升学或毕业,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不能真正领会学习英语的目的和了却。这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削弱,甚至最后会因为惧怕失败放弃英语学习,从而使整个英语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三、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真正喜欢英语。

在课堂上创造成功机会,使英语学困生也可以感受到英语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学习的动机。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老师在授课开始时可以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学步骤,从而让学生做出正确的课堂计划。再次,要让英语学困生参与到学习的合作与竞争中,把合作和竞争融入课堂,激发英语学困生对学习的欲望,保证他们按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3.2 对英语学困生加大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完备的学习计划,课前指引学生预习,上课时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记笔记,课后也要监督学生是否做到及时复习所学内容。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3.3 增强学困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感情。

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了英语学困生的进步,对此教师应多聆听学生的想法,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减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心情,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同时,作为老师还应向学生传递自己的积极期望,因为老师的期望会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想法,那就是我能学好英语。老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要多采取鼓励性的教学手法,对学困生的出色回答要积极给予肯定评价,多说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逐渐增强信心;而对于他们的失败,也要积极予以引导,理解,使他们感受到支持的力量,从而有勇气去面对困难。

作为人民的教师,我们应该关心英语学困生,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比较差就放弃对他们的培养,我们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引导他们不断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英语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用科学的方式教育他们,我们的英语学困生转化工作就一定会成功。[1] 陈代娥. 高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讨[J]. 大江周刊, 2011(5).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困生;兴趣;读图;学习动力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不管什么学科总有些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倾注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除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有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对地理课望而生畏,影响地理课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有些同学甚至学业水平测试都不能通过。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初中地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试做探讨。

一、首先,学困生要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地理学习动力。

二、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三、尊重学困生人格,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首先要掌握他们脆弱的心理,在政策上多倾斜,生活中多帮助,感情上多交流。细心观察留意他们的闪光点,抓住其闪光点让其优点更优,给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小天地。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问寒问暖,以解决他们心里思想上的包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了却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优先,多给予帮助和肯定,即使是一点滴进步,微不足道的一点儿,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校或在班级里设进步奖,给予鼓励。

四、要善于培养地理学困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困生自强、自立、自信,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提问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布置,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完成的,对作业布置上要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按循序渐进规律,他们就会很快获得一种成就感,找回自信。作为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进步,正如“良言一句三冬暖”,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有时甚至要对他们学习上开小灶多辅导,不断的耐心的帮助,使他们迎头赶上;有时通过座位安排上结对子,一帮一,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学困生采取友好态度,善意的帮助,使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克服消极情绪、不良习惯,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热情,培养积极向上、踏实进取的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战胜困境而获取成功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顺应学生的心理。课堂上针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和特点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竞争中学生一个个成为紧张、兴奋的参赛者,课堂成为赛纪律、赛学习、竞争角逐的游戏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集体的荣誉、答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同伴的赞赏、老师的表扬,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各项竞赛,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中严要求,善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及时评价、强化,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竞赛过程和结果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5篇

关键词:转化学习理论;虚拟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学习发生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01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马芳芳(1989-),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杨镜(1987-),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0 引言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Mezirow所提出的转化学习理论,其本质就是成人深度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一理论,人们可以深入认识深度学习发生的整个过程。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中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在众多思想中作出分析和判断,迁移和运用新知识并解决问题[1]。而从Jack 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来看,转化学习就是人们通过理谈即具有批判性的反思对话引发对其自身已有的意义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以至于完全改变原有的意义结构,从而建立新的、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区辨性的意义结构,并以此来指导个人的行为。因此,显而易见,转化学习本质上就是深度学习,用转化学习理论来指导深度学习的设计是有意义的。

1 问题的提出

1.1 共同体成员学习现状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者由于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着巨大的不同,网络学习课堂环境中没有传统学校教育中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关系,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呈现出非理性的状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相较于传统课堂更难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加之,许多虚拟学习共同体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仅仅注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等,而忘记了对学习者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和采取激励措施[2],由此导致目前大多数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被动接受知识,他们

单向性接受信息。如观看在线学习视频、电子教材,学习成为简单的阅读,共同体中学习者的一切思维活动都被牢牢锁定在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教材上,很明显,这种缺乏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方式违背了虚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初衷。

1.2 研究的可行性

由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提出是针对成人学习的,因而国内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趋势是其对于成人教育的一些启示以及一些教学策略的提出。中国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面授与远程指导自学两种形式,其中成人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进入社会的成人群体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满足这种终身学习的要求,深度学习是成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因而,如何在虚拟学习环境下让成人学会深度学习,转化学习理论无疑可以提供有力的指导。

虚拟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在线学习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互动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可以实现学习者的深度参与,而这恰恰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转化学习理论中所阐释的转化学习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深度学习过程,因而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契合度非常高;另外,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这点对深度学习过程的维持非常有利;最后,深度学习过程的推进需要以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为动力,因而成员间的理性对话和交流更能够促进成人进行批判性反思。事实证明,虚拟学习共同体运用转化理论,在引发、促进、实现学习者深度学习的问题上,相对于其它在线学习方式而言,有其先天优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构建了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就可以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学习者上升到深度学习层次进而改变、完善、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虚拟学习共同体自身有要求,即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设计引导。

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是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去学习知识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获取新信息的源泉,但目前的问题是,共同体也仅仅成为来源,共同体中缺乏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学习者还是助学者都更加难以意识到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知识观念扭曲,这些观念会阻碍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学习者原有的不完整的理解、错误观念或是自身对某些概念的天真解释都需要设计一种学习机制来暴露这些问题,最终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

2.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意义的重构方式

深度学习最终要求实现知识意义的重构,所以首先要了解共同体中学习者如何进行知识重构。参照Mezirow的观点,意义重构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主观重构与客观重构。Mezirow认为:客观重构是对于他人在完成任务或者某个事件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假设(他人已经形成的想法)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个体作用于他人,引发他人意义结构的变化,而自身并未发生转变;主观重构是对于个体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假设进行批判性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可能是将对他人所遭遇的事件情境中的反思运用到自身经历、工作或者是人际关系上,个体的意义已发生重构。两种方式的区分标准在于批判性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否作用于自身。

(1)客观重构。这种方式表现为个体对他人所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单向处理。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具体体现为对其他成员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回复他人的帖子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仅仅帮别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而未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所思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式下相对于自我的另一方即他人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解构或者重构。

(2)主观重构。主观重构方式下的信息流有两个方向,一种表现为自我反思流,是显我与隐我的沟通,是个体接受信息并内化的过程;另一种则是由于他人的作用而引发个体对他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最终融入自身的过程。

总的来讲,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交互性,信息传递一般呈现双向性,所以理想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会得到不断的解构和重构,甚至是转变个人意义观点或思维习惯。转化学习的发生需要一个触发事件,这一事件会引起学习者的迷惘。

2.2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在了解引发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本研究应当思考的是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的发生应当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来支持。下面就对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进行探讨。

2.2.1 必须考虑的几个难题

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以下几个阶段是深度学习发生所必经的阶段:学习过程中遭遇迷惘困境;反思自身现有的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的思维方式等;制定解决这个困境的行动计划;确定完成这一计划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尝试用新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思维;整合,在此基础上继续参与学习。在这样一个深度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难题必须加以考虑:

(1)迷惘困境的出现。转化学习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几率并不大。转化学习的发生一般是由于个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或者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引发对以前形成的天真想法的质疑。在共同体中,不能静等转化学习自己发生,迷惘困境是这一学习过程的导火索,因而主动寻找有建构意义的主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学习者参与公开质疑和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观点。Mezirow认为转化学习的关键媒介是理谈,即在人的交流学习中,要质疑已经断言的东西的可信性,或他人陈述的可信性。 他认为,所有行为和陈述都要公开质疑和讨论,这是转化学习的假设条件之一[4]。转化学习的发生并没有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转化过程对人们来说其实是一个伴随着种种痛苦和危机的过程,这一过程会让人们感到极为不舒适。作为个体的人会习惯于维持现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即使遭到质疑也会尽力维护原有观点,不会轻易作出改变。因而,即使个体产生困惑,并尝试作出探索,也会因过程中的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而中途放弃。因此,个体需要共同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心理氛围,支持人们对自己的质疑,支撑人们经历完整的转化过程,从而完成转化学习。

(3)维持整个学习过程。转化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的原有意义结构改变了,转变才是最终结果,没有转变就不可以说转化学习发生了。正如麦基罗所说:“这些挑战是痛苦的,它们经常质疑个人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并威胁我们的真实自我感觉。”这样一个对学习者来说饱受危机痛苦的学习过程很难完整地经历过来,这就要求研究如何维持共同体中整个深度学习过程。本研究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反思性对话模型来维持共同体中的学习者逐步深入学习而不会中途放弃。

2.2.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构建如图1所示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并提出支持深度学习的几个条件,即真实的社会存在感、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并行的领导力、共同的学习任务,这些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 结语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支持“以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为内涵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学会批判性反思,引发个人认知模式和知识结构的深层次转变,这一学习过程可以产生新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然而当前虚拟学习共同体环境下,许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未有实质性提高,因此,研究如何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就成为一项现实的课题。

图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本文以美国成人教育的学习理论之一——转化学习理论为指导,介绍了一个深度学习发生机制的设计,由于缺乏实践验证,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探讨该理论的实践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丽,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4043.

[2] 郝立兴,赵想飞,李雪梅,等.基于前景理论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3):1921.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问题学生”;成因分析;转化;对策

“问题学生”在中职学校较为普遍,主要指的是受到家庭、社会及自身等不良因素影响,淡漠学校纪律,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行为方面缺乏积极的价值观可遵守,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问题学生”在中职学校占据着相当大部分的比例,这些学生的存在,使得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都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也使得教育者对这些“问题学生”揪心烦恼。因此,加强“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将“问题学生”转化成新时代的新青年,是我国新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建设文明社会的要求。我们首先就来看看“问题学生”的成因。

一、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是中职“问题学生”成因的根源。中职学生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年纪,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虽然已经渐渐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他们的心理不成熟,依然比较脆弱,在遇到成绩差或其他挫折之后,容易对自己自暴自弃。

(二)学校教育的不得当问题,是引发“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一些学校的教育者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对教育者比较抵触,然后是学校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还有便是一些学校的校风文明建设不到位,学生打架斗殴、旷课等情况比较严重[1]。

(三)家庭教育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由于父母离异或者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在“问题学生”的比例中占据了60%。父母亲感情不和,当着孩子面吵架或者打架,使得孩子感觉不到家庭温暖,或者由于缺乏得当的管教,孩子没有可靠的价值观,所以步入中职学校之后,逃课、旷课的事情自然很寻常。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学校的校风建设不到位,学生打架斗殴、旷课等情况比较严重,也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学正是人价值观、社会观形成的时期,然而这时期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看,一些学生打架斗殴,是因为看了相关的香港电影,比如《古惑仔》之类带有暴力的电影。

以上种种因素都是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

二、中职“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

目前“问题学生”在中职学校较为普遍,除过中职学校学生适逢青春期发育时期,心理不够成熟,使得他们的行为较为失当的原因外,还有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误问题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然而中职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力军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当中的“问题学生”进行转化,是我国教育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教育人员而言,应该对“问题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尊重他们,帮助“问题学生”树立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同时教育者可以定期举行一些郊游活动或者课外活动,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使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2]。

(二)加强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首先要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在孩子出现困惑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心理疑惑。父母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学会适当的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但是也不能过于溺爱孩子,比如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父母不能一味的哄孩子高兴,告诉他们那样做是对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加强校园校风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学校要加强校风建设,坚决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开展建设文明班级的活动,对文明班级给予彩旗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带动其他班级文明班风的构建[3]。对于出现影响校园校风建设的问题,也要给予通报批评,做到真正的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服务。

三、结束语

中职“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来自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强各方面的配合,将“问题学生”转化为优秀的中职学生。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加强校风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有利的校园环境;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和学生间的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而家长,要注重学生的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同时积极引导“问题学生”走出青春期的阴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鲁惠萍.浅谈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225-228.

第7篇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客观原因

        (一)社会原因。受到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和一些“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再加上当今社会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是造成学习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家庭原因。由于现在农村以及一些小城市中的许多青壮年人都外出打工,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将他们都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而孩子的爷爷奶奶是没有精力和能力教育好这些孩子的,反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却娇惯自己的孙子或孙女,使他们养成了娇惯、懒惰的性格。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讲究索取,不讲奉献,无心学习。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观原因

        (一)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平时缺少巩固练习,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这样便造成听不懂,而对知识模糊认识的缘故,学习障碍便由此产生,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八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三、“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另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二)构建平等环境,克服自卑心理。许多初中“学困生”,往往伴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内心孤独冷漠,常处在一个“冷”环境中。他们不愿意与周围的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锁在同学的圈子之外,始终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要尽量创设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数学交流环境,时时处处尊重“数困生”的人格,多方面“引诱”他们参与数学讨论,使他们意识到“其实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增强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 强化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教会其学习。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补知识,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从而对症下药。

        (四) 创造成功机会,战胜恐惧心理。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初中“学困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屡受挫折、缺少成功的体验。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成功机制,积极为“学困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8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重视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但是,高中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语言理解、心思缜密为一体的课程,并且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尤其是在教育水平较差的农村,更加容易导致大量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化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这种现象。

1.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目前,形成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因素很多,但是,对高中学生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较差。在农村,有很多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都^差,他们对高中数学问题的理解比较慢,在学习高中数学时经常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而不能灵活运用。所以,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他们依然束手无策;第二,学习数学的方式不正确。对农村学困生来说,他们首先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数学时严重缺乏主动性,长期如此就会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第三,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农村高中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不自信,这样也会影响他们的数学成绩,进而形成数学学困生。第四,学习数学的意志比较薄弱。由于很多农村高中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数学学习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欲望较低,一旦出现成绩下滑,从而就会导致其形成数学学困生。

2.转化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现状的策略

2.1 培养农村高中学困生的科学思考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这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引导学生不断深挖题目中所隐含的信息,全面思考,并与相关知识点建立联系。例如“某校组织480名师生前往市科技展览馆参观,学校了解到的出租车的情况是:车站有两种车辆,大车每辆限载人数为50人,租金300元;小车每辆限载人数30人,租金200元。请你设计一种租车方案,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这道题要求我们科学考虑实际情况,比如车和人都不可以半数,必须取整数,采用方程进行求解得到“设大车x辆,小车[(480-50x)/30]辆,付租金y元y=300x+20[(480-50x)/30]y=300x+200(160-5x/3),y=300x+32000-1000x/3,y=32000-100x/3k=-100/3

2.2 培养农村高中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这也是转化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一个重大举措。高中学生应该形成自主探索意识,从而提高自身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旨在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例如:“五名同学分配到A,B,C三个班,每班至少安排一人,甲不能到A班,问有多少种不同方案?”然后,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2]。

2.3 培养农村高中学困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目前,高中数学题复杂并且难度较大,这就对高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某人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个小偷向相反方向步行,10秒钟后他下车去追小偷,如果他的速度比小偷快一倍,比汽车慢4/5,则此人追上小偷需要?”解题的过程为,“s是距离小偷速度=x米/秒人速度=2x米/秒车速度=10x米/秒人在车上和小偷反向走,他下车时与小偷相距10s*(x+10x)=110x米他追小偷,速度差是x,所用时间=110x/x=110秒”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题例,解题思路同样适用于修路、二个水龙头向水管放水、做手工等等我们常见的例题[3]。因此,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努力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寻找出既简单又正确的方法。在基础知识巩固之后,学生还是要通过做题等训练来发散思维,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还要总结做题规律,做到从特殊到普遍,普遍到特殊的灵活转化。

3.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彻底转变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是很困难的,这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转化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时,不仅要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成因,然后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现阶段研究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申银燕.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4(12):98-99.

第9篇

一、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1.现行教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冲突。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但由于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成绩跟不上,对英语学习就慢慢失去了兴趣。不少学困生升入高中后,很想把英语学好,但高一年级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而且现行教材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记不住的单词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大大受挫,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厌恶等心理,课堂上不听课或听不懂,课后也不积极请教老师及同学,从而使学生及早地出现了“两级分化现象”。

2.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用及格率、平均分和班级指标数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导致我们在教学中未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学困生关心不够,一旦他们与教师有对立情绪,往往造成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

3.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意志较为薄弱。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的增多、要求的提高,能力每况愈下。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4.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有的学生能主动预习新课,课堂上积极大胆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运用多种方法记单词,积极与同学进行口语会话,自觉进行听力训练,独立、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英语基础扎实。有的同学没有掌握英语学习的关键和要点,不懂得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口头、笔头实践才能实现。他们仅仅满足于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上,无法形成语言技能。

二、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注重高中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1)教学内容的衔接:及时补充或完善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相脱节的知识或技能,将它们有机揉合在相关的新的教学内容之中。(2)教学方法的衔接:渗透任务型教学法,充分利用现行教材提供的丰富内容,激活学生参与英语的积极性,特别是要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策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要通俗易懂,多给他们发言、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有事可做。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困生”进行赏识教育。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分层布置作业,使学困生也能感到努力过后的成功喜悦。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他们,让他们能够充分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浓浓爱心和殷切期望,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建立学习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