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1:14
导语:在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转载请保留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一、利用环境创设,突现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氛围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传统节日教育应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在开展《中国传统节日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运用》的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传统节日的内容,并遵循科学性、时代性、渗透性、能动性的原则,通过让孩子感知、体验各种传统民俗节日氛围,初步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和各地过节的风俗。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在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可以根据每个节日的不同特点共同布置具有节日特点的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通过展示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版面、生动有趣的广播、形象真实的实物展台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让环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揭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楼道内的墙面和楼顶布置上,我们选取了节日教育的主题、每年级组一个教育主题,如小班组是春节和元宵节,中班组是是端午节和重阳节,大班组是清明节等,让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每个节日的氛围。另外在每一个节日里,对全园的整体环境进行布置,让孩子们在整个大环境中体验到节日的欢乐,比如:在春节前夕,我们在各楼层的走廊上悬挂自制的灯笼、鞭炮,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喜庆;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幼儿园一角,创设环境,收集不同式样的粽子,摆放出各种馅料,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让幼儿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民间风俗活动。
二、利用主题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根本,每一个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都会让幼儿益匪浅,当然也需要做好细致的活动方案。比如在元宵节时,我们设计了画花灯的画展、做元宵、吃元宵等等的系列活动。再如开展端午节的活动中,要求幼儿收集大量的有关端午节的相关资料,有了这些丰富的材料幼儿确实能更全面地感性地认知端午节。但如果仅仅如此而已的话,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则无法实现,更不能感性的体验到节日的魅力。因此应在幼儿自发自主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活动、美工活动、语言活动、音乐活动、亲子活动、情景游戏这一系列不同的表现形式,促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能力,对端午节也有了更直接的体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非凡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应该和每位家长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文化教育的桥梁,使节日文化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我们采用“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主题墙”等形式并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向每个家庭发放了“节日调查表”来了解家长对传统节日的来历知多少,搭建家园之间相互交流传统节日的信息平台。
依据“以科研促教研,追求师幼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园开展了《本土饮食文化渗透幼儿园课程之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尝试通过挖掘和弘扬季市饮食文化,让幼儿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对季市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让他们在看看、吃吃、做做、玩玩中,不断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激发爱家乡情感。
一、利用家乡饮食文化,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我们立足本地实际,以“本地饮食文化”开发与实践为切入点,建立主题网络,生成了系列主题活动,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
(一)分年龄段收集、改编可利用的季市饮食文化教育资源
我们结合季节特点、传统节日利用本地营造的乡土氛围,分年龄段收集、整理带有本土特色的小吃、特色菜肴、节日饮食习俗,把收集到的本土饮食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并汇编成集,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让幼儿了解季市美食的意义,编制大中小班系列活动方案,按时间的推移融入到幼儿园现有的主题活动中。
(二)探索能吸引幼儿的形式新颖的活动模式
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课堂教学、区域活动、操作活动、环境创设、园外教育活动途径是实施活动的保证。让幼儿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合作,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发展动手能力,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创设本真学习环境,促进幼儿持续发展
(一)通过参观调查,学习制作,使幼儿对家乡小吃感兴趣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小吃,我们利用幼儿园身处集镇的独特地理位置,随处可见小吃店,带领幼儿参观了传统小吃店,使幼儿切身体验家乡小吃的博大与深远;同时,季市小吃发源于家庭、来自民间,于是,我们请家长在家和幼儿一起制作特色小吃和美食,了解这些小吃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并通过让幼儿进行品尝亲身体验制作,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创设体现季市饮食文化的丰富的幼儿园环境
在开展家乡饮食文化主题研究的过程中,班班都创设了和研究内容相应的主题墙饰和区域游戏,供幼儿认识、观察、讲述和游戏。
(三)注重材料的投放,通过和材料的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我们在各个活动区提供与活动内容相适合的材料。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各种小吃的制作材料及方法,还通过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会了各种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程整合能力
家乡饮食文化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可参考的书籍,我们就组织教师上网查找、去文化站查找,搜集剪贴报上的有关资料,走访季市名店名厨,探寻本地小吃和美食的发源地和文化内涵、历史渊源,自我组团,锻炼了农村教师的交往能力;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表现能力,表现方式的理解和分析,对孩子想象力的保护和开发都得到提高,增强了教师的评价能力;另外在总结提升和反思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寻求专业的引领、理论的支撑,以及自我修养、基本技能、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饮食文化,可以不被教材的内容所束缚,结合本地不同季节的小吃和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方案,促进教师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的提高。
四、挖掘社区家长资源,形成多种教育合力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与家长、社区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丰富幼儿社会经验,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发展。
关键词:幸福教育 园所文化 数码社区 传统节日 区域特色
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
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是一种怎样的关联
孩子的幸福成长和哪些因素有着必然联系
幼儿幸福教育该如何实施如何操作如何追寻
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深思和探究是我们多年来生存中求发展科研中创特色超越中铸辉煌的主题曲
一、凝练园所文化时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校园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幼儿园的园容园貌犹如一个人一样体现着涵养和气质,也濡染着教师和孩子。诗韵墨香、鹅卵林荫、曲苑流芳、沙池岬地等多个景点处处流淌着绿色、自然的环境教育元素,让师生浸润着诗意的韵味;经典美奂的民间绣品坊、富有艺术的文化长廊、五谷丰登的农家小院等墙体装饰,像一部部微电影,使师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不断演绎自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效引领大家步入情趣盎然的乡土文化艺术殿堂,从而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幸福的情感体验。
二、构建家、园数码社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说“……不存在自然的人,甚至最早期的人也生活在文化之中”。也就是说,人不可能脱离社区、脱离他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我们从突破影响幼儿幸福成长的因素入手,努力追求多元文化取向,切实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紧密结合,有效充实教育内容、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形式、拓宽教育空间,引导幼儿在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区共同体公共空间内,亲身体验、幸福学习,使幼儿教育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幼儿幸福成长。
形成社区资料库:传统的社区共育合作模式主要是以“家园立交桥”“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以幼儿园为主导的“一边倒”指导型单向传送模式,缺乏幼儿园与社区的良好互动沟通。我们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谐构建、共同发展”的社区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从家长入手,全面了解社区成员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参与程度等多方面的情况,形成较系统的社区成员资料库,为幼儿园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组建成长助教团:邀请一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或社会人士),组建“成长助教团”、“爱心智囊团”,利用他们的职业、经历、兴趣、爱好及专业优势等,协助教师完成保教任务与课程开发。如:到邻近的消防大队参观,请消防员模拟灭火的整个过程;请民警爸爸讲捉小偷的故事;交警叔叔介绍如何指挥交通等知识;医生爸爸讲解如何保护牙齿的知识;在汽车城工作的妈妈讲述汽车的品牌和构造等等。各行各业的家长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知识和经验,开阔了教师和孩子们的眼界,弥补了幼儿园在某些方面教育资源的不足,丰富了教育内容,也唤醒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根据教育需要,我们还设计了多个亲子活动方案,如:“摘草莓献妈妈”、“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亲子运动会、“团团圆圆闹元宵”、参观“绣品城”等,以全新的“双向对话”模式进行沟通,给家、园、社区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活动架起了家园共育的彩虹桥,拉近了亲子间的感情,使社区文化教育融于浓浓的亲子深情中。
搭建多元小平台:我们努力搭建“社区早教宣传平台”“园所文化共育平台”“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节庆活动特色平台”等。强调“实践”与“体验”,倡导课程的有效整合,凸显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启蒙性,积极开展“走向田野大课堂、拥抱家园小社会、开辟社区新天地”三大层面的系列活动,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亲子同乐、每月一次的参观远足、半月一次的绿色行动、每周一次的跨班竞技、每日一次的展演分享活动,活动中充分体现三趣(农趣、野趣、童趣)、三性(多元性、新颖性、探索性),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播下了爱的种子,不断引领孩子走进真善美的世界。
三、打造传统节日文化
“让节日来滋养灵性,最终学会生活”。节日教育总是与参与、操作及创新联系在一起,是在过程中感受,在过程中创造,是一种综合智慧的教育学习过程。因此,我们进一步开发、引入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利于幼儿养成教育的节日文化资源,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哺育他们健康成长,让幼儿真正感悟节日文化的魅力。
如结合端午节,我们开展“有趣的粽子”主题活动,在教师引导之下,孩子们积极查阅资料、绘制海报、讲演屈原的爱国故事、跟爷爷奶奶学包粽子、收集制作各式香袋。在家长、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孩子们有的用卡纸、花布、麦秸、丝线、流苏等做出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工艺粽子、香袋,有的干脆用芦叶、糯米、枣子等一板一眼地包起“真家伙”来,那副认真劲儿真赛得上点心师了。而后,我们又组织幼儿进行“赛龙舟”的体育游戏,从中发展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让幼儿在激烈的比赛场景中体会活动中所蕴藏的“进取”精神,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在这系列探究过程中,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轻松快乐的小组合作、不断变化的游戏形式,都深深地牵动着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家乡悠久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
又如金花节,是海门人自己的节日,每当四、五月份金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就开展“金花朵朵”爱家乡教育月活动,组织孩子们赏金花、唱山歌,金灿灿的油菜花预示着油菜的大丰收,“金花节”的招商引资,更是促进了海门的经济发展,幼儿园进行“爱祖国、夸家乡”的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听、看、学、唱、画等活动萌发了孩子们浓浓的爱家乡之情。他们不仅感受到了节日的浓郁风情,了解了乡土文化,还通过手的操作、思维的训练和感官的接触,置身于丰富的情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从而感悟海门人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四、彰显区域特色活动
校园最美的风景线是由孩子来描绘的,每个孩子就是这多彩风景中最亮丽、最独特的那一抹颜色。多彩的区域活动是孩子张扬个性、展示风采的有效平台,因此,我们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班级主题巧妙设置特色区域,有“彩泥坊”、“亲子阅读长廊”、“特色展示区”、“民间游戏吧”等园所公共区域;有“风筝馆”、“童谣乐”、“纸艺坊”等班级共享区角……“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孩子们在这里与江海文化再次亲密接触,通过反复感知、操作,进行体验、理解、创造,从而不断感受海幼特有的园所文化和民族特色之美,进一步滋养了德性,荡涤了心灵。
著名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对文化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解读,他认为,文化就是生命的精华。这些生命的精华――文化,正如田野里的野花一样,漫无目的地生长着……许新海博士说:“文化总是跟人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人类生命的精彩活动,就不可能有灿烂的文化……文化一定是生命活动中的精华……学校就应该去凝聚这些精华,绽放这些精华。”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幼儿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关爱情感;培养;家园携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176-02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爱心,但现实生活中孩子备受家长的呵护,娇生惯养、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培养孩子的关爱情感,是促使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阶段是人类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他们缺乏知识经验、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对他们的感染作用很大,因此,托班孩子的可塑性较强。我们如果能利用这些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将使孩子逐步形成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
一、主题活动向孩子传播关爱理念
托班孩子入园后,我们举办了一系列适合托班孩子的以关爱情感为中心的主题活动。如“小宝宝的一家”,让孩子了解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之情。教师还要求家长在家里创造机会,让孩子充分表现,帮助爸爸妈妈擦桌子,收拾玩玩具后的残局。“大马路,宽又宽”,培养孩子关爱自己、关爱生命,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动物的故事”,培养孩子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春天来到了”,培养了孩子关爱植物的情感。
在“春天来到了”主题活动中,我们以春天的树叶、春天的花、 鸟宝宝、胆小的小虫虫等线索开展主题探索活动,让孩子们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花的颜色,感受小动物生命的脆弱、短暂,从而唤起孩子的关爱情感。教育他们不踩踏草坪、不用柳枝编帽子玩,培养孩子关爱植物生命的情感。
二、传统节日、社会事件让孩子学会关爱别人
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设计适合托班孩子的活动方案,举办家长和孩子都参与的节日庆祝活动。托班孩子在体验节日带来的愉快的同时,也萌发了对家长、对同伴关爱之情的健康情感。重阳节,我们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到幼儿园,和孩子们一同联欢。奶奶当兔奶奶,为小兔子烙饼做饭。小朋友当兔宝宝,帮兔奶奶拿针找线,并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敲敲腿,捶捶背;母亲节,我们要求孩子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妈妈制作一个小礼物;中秋节,我们邀请爸爸妈妈来园,和孩子们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听嫦娥奔月故事;端午节,我们邀请奶奶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
某地发生了天灾,我们引导孩子关心灾情,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捐赠活动,捐赠图书、玩具,关心灾区小朋友的生活,向他们献爱心。通过这些节日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优良品质、
三、抓住机会进行点滴关爱教育
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机会,教师要随时留意来自孩子身上的信息并及时捕捉,对托班孩子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
菁菁无意中把一颗扣子塞进了自己的鼻孔里,吓得大哭起来,老师连忙将她送到医务室。这件事发生后,我们马上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小朋友应怎样保护自己?孩子们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发现了很多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在上下楼梯时不推别人,应扶好栏杆一个挨一个地走;吃饭时不笑,以免食物呛到自己;午睡时穿衣脱衣要迅速,不让自己着凉感冒;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等等。要告诉孩子,爱别人要先爱自己,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爱,也是对爸爸妈妈的爱。
航航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幼儿园,我们启发孩子说几句问候的话,有的孩子建议给航航送他最爱吃的蛋糕。彬彬帮小伙伴搬椅子,我们及时夸奖他,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芳芳把在墙角无人问津的玩具送回“家”时,我们引导孩子讲讲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关注教室里时时刻刻洋溢的爱,随时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小事,把着眼点放在“体验”上,在提高托班孩子认知、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关爱情感。
四、家园携手为孩子创造关爱机会
一、将“入园”当作孩子们人生的起点
每年新学期开学之际,孩子们刚离父母怀抱所产生的分离焦虑,进入新环境面临的社交恐惧,让许多幼儿园里哭声喊声响成一片,这种现象让许多新爸新妈心里十分纠结。然而,这种情况在上海市金山区山阳幼儿园却很少见到。
“孩子们离开父母进入新的环境,其实就是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走好。”杨红伟园长这样说。
环境优美让孩子感到新奇好玩。山幼首先在环境建设上做文章,不仅让园内全体老师集体参与,还邀请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有关人士出谋划策,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独出心裁地创设出园内“八景”,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巧夺天工的假山喷泉,木制水车轻轻转动,潺潺溪流环绕着青山翠竹,彩鱼畅游其中,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精心构建园所文化,不仅仅满足于环境的赏心悦目,更注重强化育人功能,让墙壁“说话”,让一花一草育人,用无声的艺术语言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责任包干让教师各有专属服务“对象”。为让孩子上好入园第一课,山幼每年都要开展全员培训,围绕“入园晨检中教师与幼儿沟通策略的研究”课题,提高老师与孩子的沟通技巧,鼓励老师八仙过海,玩出“花样”,旨在吸引孩子。尤其在儿童入园之前,幼儿园便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好记录,备案在册,根据孩子的情况尤其是一些胆小或者内向的孩子设计多种亲近措施,每一位老师都制定出好几套“迎接”方案,很多老师会提前进入相关家庭,带着孩子喜欢的玩具礼物与孩子接近,增加亲切感,家长很快与老师们配合默契。
亮相绝活提高对孩子的吸引力。山幼注重传承乡土化运动的办园特色,围绕“快乐运动、健康成长”核心办园理念,树立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思想,利用农村自然物制作运动活动器具,开展幼儿运动活动。舞龙舞狮是该园的传统特色项目,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是金山区的一大亮点。每当新生入园的时候,幼儿园就会组织大班的小朋友舞动起来,伴着铿锵的鼓点,龙狮翻滚,那场面十分震撼人。当家长们带着小朋友进入园里,早已熟悉而亲切的阿姨笑意盈盈地迎接,和他们嬉戏,加之被各种新鲜的景物设施以及热闹非凡的场面所吸引,天性乐于玩耍的孩子很快就会融入到这个新“家”。
二、天使的角色需要有内涵来演绎
“他们美丽而善良,他们用炽烈的情感热爱生命,用最真诚的爱心传递生命的希望,让温暖包围,让爱心汇聚,把春天的希望带到每个角落。”――这是在“山阳镇十佳好人好事”颁奖仪式上对获得奖励的山幼教师刘晓薇的颁奖词。
2009年6月的一天,刘老师接到电话,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5岁的白血病小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在接受复检后,确认配对的6对数据全部达到要求,配对成功了。在茫茫人海中,志愿奉献的刘老师与正在痛苦挣扎的小患者,以十万分之一的机会相遇,出现了生命的交集。但另一方面,刘老师的奶奶和父亲对捐献后的健康问题存在一些担忧。刘老师用科学依据和实例,最终消除了他们的偏见和疑虑,让他们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的意义,刘老师光荣地成为了上海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第148位志愿者,全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成功配对的捐赠者。8月13日,刘老师在上海华山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了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男孩生命的希望。刘老师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传递了生命的希望!
到目前为止,山幼已有十多人报名要求加入中华骨髓库,六人正式入库,其余教师将安排分批入库。
面对记者采访,刘晓薇平静地说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给孩子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我更觉得,这远远赶不上让孩子们感到生命的可贵更重要。我们要对孩子传授知识,更要传递给他们生命的希望,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刘晓薇老师成为山幼老师身边的榜样,爱心奉献在这里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杨红伟园长说:“爱心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具备的,有了爱心,我们更要让老师拥有奉献爱心的艺术。爱心是德,传授需才,德才兼备,是我们对所有老师的希望和要求。”近些年,山幼多措并举,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2000年7月参加工作的潘红梅现在已经是一位教研组长,面对自己的快速成长,潘老师动情地说:“这里是一块沃土,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区骨干教师,得益于园长为我们营造的浓厚的教研氛围,得益于我们亲如姐妹的关系。”这番话其实也是其他老师的心声。
山幼每学期都要进行区学科导师研讨课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在互动研讨中,榜样示范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同时,园领导十分注重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搭建展示的舞台,在区教育局推进均衡教育开展的组团发展中,幼儿园领导推荐潘红梅到漕泾幼儿园支教,让她一展身手,快速提升。
钱洁老师在金山区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她说:“这个奖励并不仅仅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属于我们全体老师的。”
过去,每次面对这种机会,钱洁老师总是显得有些犹豫。想参加,但又不敢参加。想参加是希望能够借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总又担心得不到好的成绩,拖了幼儿园的后腿。“钱老师,只有抓住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杨红伟园长及时的鼓励,消除了她的犹豫,她终于报名参赛了。“为了让我有出色的表现,袁老师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帮助我再三研读教材,学习幼儿的年龄特点、运动发展领域的要求,进行集体活动的选材设计,陪同我向专家老师请教,还和潘老师一起放弃周末休息的时间指导和帮助我一起布置调整班级环境,让班级环境更加具有整体性、和谐性、特色性,主题版面更加美观又能凸显师幼互动。游戏活动的材料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年龄特点。园长杨老师不仅自己随时关心指导,还让其老父亲帮助收集稻草,手搓草绳,制作了近10条的草龙,还不断根据我的需要进行调整,解决了我在活动器械方面的担忧,让我敢于直面并不擅长的集体运动游戏,环境创设、活动组织等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个飞跃的成长。我知道,我的成绩是在我们幼儿园所有教职工的帮助和努力下获得的,正如杨园长所说:参赛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幼儿园的事。”
杨红伟园长十分注重将“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和人本思想落实在细致的园所管理中,身为副园长的袁辉珍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杨红伟园长一再提醒我:好副手应该是领导的‘镜子’,很多时候,她都虚心接受我提出的一些‘异见’,因为真诚,我们班子的配合默契让很多同行感到羡慕。”
三、倾心打造和谐团队
和合文化凝结了历史的智慧,洋溢着时代的精神。山阳幼儿园已经将和合的理念渗透于管理的各个领域,为幼儿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将“尚美和合”治园方略根植于教师内心深处,使之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榜样示范,携手共进。为了展示幼儿园骨干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每学期区学科导师上研讨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互动研讨,发挥传、帮、带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了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引领、辐射作用,为教师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在实践中骨干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跨越。
搭建平台,展示真我。园领导注重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搭建展示的舞台,开展分层研训活动,让教师根据自身定位,有层次、有重点地寻找、分析、解决问题。职初教师善于发现问题、梳理问题;经验教师建立了问题意识,学会分析问题;骨干教师具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要。
同课异构,实践创新。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该园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将教研活动引向了深入,教师们在实践中研磨,在研磨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通过典型活动的形成再到教师实践的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
连环跟进,身体力行。山阳幼儿园以连环跟进式的教学研究为载体,实践包括三次教研两次观摩。一次教研:集体备课,推选执教教师;二次教研:提出整改意见,修订活动方案;三次教研:活动评析,总结提升经验。一次观摩:组员观摩活动,剖析反思;二次观摩:全员观摩活动,分享交流。活动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搭建教师学习平台。最后业务园长审议活动,提炼活动经验,为教师活动提供借鉴与指导。
补血充电,更新理念。充分把握幼儿园实施课程的重点,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萌发教师教育的专业自觉。采用引入、放开、追随、分享等策略实施课程理念,让教师大胆地实践自己认同的课程理念,并对自己的课程实践能力充满信心,体现课程对幼儿发展的综合价值。
在管理过程中,幼儿园始终遵循“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和人本思想,按照“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则,着力提升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素质,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发展,通过开展“为人、为师、为学”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敬业境界,提升了教师的凝心聚力。
而今,心胸宽阔、助人为乐、心情愉悦是老师们的精神状态。尽心尽责、勤奋好学、不计得失是老师们的自律标准。自我意识、自主发展、自行探索是老师们的提高保障,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成了每位老师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四、家园携手形成育人合力
山幼深入探究家园共建的办园特色,千方百计挖掘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尤其是家庭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走出了一条家庭、园所与社区合作共建共育的特色之路。
开门办园,拓宽育人通道。为了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支持,让家园共建常态化,家园配合常规化,增强家园共育的力度,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幼儿园开展了“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的实践活动,和教师一起布置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让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担任园本课程的教师,为园本课程实施、反馈开辟了新的渠道。
幼儿园每学期都向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能亲身体验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了解教师保教活动,并进行家长意见反馈。开放日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调动了家长参与新课程的主观积极性,家长纷纷表示,“教师以如此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我们也会用爱心和科学方法竭心尽力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同时,对一些特殊幼儿的教育工作,通过家园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增进了家园了解,起到了良好的互助作用。
启迪心智,挖掘家教潜力。为了给家长打造一方施展身手的天地,该园创建了“八仙过海”工作坊。以民俗节日为载体,善用祖辈资源。每逢重阳节,幼儿园都会邀请爷爷奶奶们走进工作坊,与幼儿、教师一起做重阳糕,吃重阳糕,讲重阳节的故事,让他们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共度佳节。又如:端午节请奶奶们来包粽子、缝香袋;中秋节则做月饼;清明节就请奶奶们和孩子们一起采艾草、扎风筝;元宵节里,爷爷奶奶和孩子们一起做狮子头、制兔子灯。家长不仅是实施者,而且还是设计者。工作坊里,家长在稻草制品的研究上更是匠心独运,他们精心编织出了草屯、草圈、草龙等,他们制作的龙的造型中有草龙、纸盒龙、布龙、塑料袋龙,在探索民间游戏时又用竹子制作出各种各样充满童话色彩的房子等,八仙过海工作坊对外开放,充分挖掘了家长的潜力,开发了家长的创造力。在孩子的爷爷们中,有不少人是田园种植的行家里手,幼儿园特邀他们中的园艺专家来园开辟种植园地,和孩子们一起种植浇灌。
浓浓的亲子之情也深深地感染着广大教师,教师们也乐此不疲沉醉其中,参与或指导家长制作。“亲子巧手吧”创意制作活动中,教师、家长、孩子用慧心巧手制作了七十多种几千件运动活动器具,为幼儿园节省了经费。活动的扎实开展既搭建了家园沟通的桥梁,密切了亲子关系,也启迪了幼儿的智慧,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的创新能力。
搭建平台,家长洗脑充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1+1=2”的目标,该园成立了家长学校,健全了家长学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幼儿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家长会。每学年都会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召开家长会,每一次讲座或家长会结束后,幼儿园总是趁热打铁,召开教师、家长恳谈会,使家长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了,家长间的交流也显得更为轻松、积极、主动,家长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共享彼此的经验。家教讲座让家长们普遍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掌握了育儿的正确方法。
多样形式,增进家园沟通。家长园地是山幼的又一亮点。各班家长园地都有一个板块,如,“互动你我他”或“教师在线”,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却是一样的――两位带班教师的“名片”,名片上是教师的照片、手机号码、电子邮箱、QQ号码等联络方式。照片中的教师笑盈盈地看着每个家长,也在给家长发出一种邀请,“请不要有顾虑,我很欢迎您和我联系”。看似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让家长们感受到了教师的心扉是向自己敞开的。
为了指导家长更好地科学养育幼儿,幼儿园以宣传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主要内容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隔离护理”“重视乳牙的保护”“让您的孩子远离铅的伤害”等,受到了家长的欢迎。每班设有固定的家园连心桥宣传栏,每两周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向家长反映本周幼儿学习、活动内容和家教知识,使家长们既了解了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学习到一些家教知识,更了解了需要家园共育的要求,有效地促进了家园共育。
亲子共读,沐浴书香墨趣。该园将“以童谣为载体,提高幼儿道德启蒙教育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作为载体,巧借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学易记的特点,充分发挥童谣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幼儿开展道德启蒙教育。在童谣教学中,该园充分利用家庭中的人力资源,指导家长在家里与孩子一起学习童谣、创编童谣。家长们积极支持配合,有的家长把儿时的童谣写下来,提供给教师,节日中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童谣朗诵、童谣表演等亲子活动,通过活动,家长们亦重温了儿时的乐趣。家长在与孩子共同编、学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体验了亲子同乐,更加深深感悟到家园共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