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02-28 15:31:19

导语: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7-0010-03

一、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发展现状

1. 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没有得到广泛重视

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区县之间、学校之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别。专职心理教师逐渐进入学校,学校把这部分教师看成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没有看到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更多是靠班主任个人的悟性与投资来实现的,这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2.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存在偏差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部分班主任也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宫克文等人的研究中,调查了班主任“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有68.5%的人选择了“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策略”,有57%的人选择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48.5%的人选择了“问题学生的教育”,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部分班主任能够意识到自身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部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存在着偏差。

(1)有的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单纯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许多文献都在强调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林炊利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搞好班级德育,二是带领班级学生营造和谐、积极、乐观、向上的班级风气,并在研究中涉及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有重合之处,但绝不是同一个东西,将班主任的工作理解为德育与班级管理,有偏颇。陈文心在《当前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对文昌市安定县6所中学的班主任的7种最弱工作能力进行了等级排列,发现“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能力”排在了前列。可见,部分班主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工作的次要位置。

(2)部分班主任把自己定位于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工作重点放在了班级日常活动管理上,而心理健康教育仅局限于当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防大于治,只有做好了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教育工作,才能够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是当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需要转变的地方。

3.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缺乏

当前,部分班主任已经有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体现,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欠缺,仅靠着以往的经验积累远远不够。

谢红、屈光泽等人对班主任的教育方法进行了调查,其中调查了班主任教育能力的自评以及学生对班主任教育能力的评价,在“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一项上,认为很符合的班主任人数不超过50%,而学生的评价更低,只有20.5%。这说明,班主任心理教育能力严重不足,表现在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上。此研究还发现班主任在教育方式上可能存在简单模式化,不注意学生年龄的层次性差异。

二、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目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状况来看,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有助于缓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在一定时期内短缺的矛盾

近年来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出现的比例在逐渐上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由于自身角色的限制,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让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可以改善中小学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势单力薄的局面,能缓解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在一定时期短缺的矛盾,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 有助于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发展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学校来说,发展靠学生和教师,而学生的发展靠教师,这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成为了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必须成为班主任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助于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逐渐成为提高班主任胜任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效地开展培训对提升班主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纳入培训的重点内容,丰富了班主任培训的内容,对于全面提升班主任素质有重要作用。

3. 能为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科学的途径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国家、学校关注的焦点,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班主任从数量上远超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把班主任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普遍性、科学性以及现实性。

三、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现状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班主任是与其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因此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能否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评价一个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心理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心理发育的三个矛盾上:其一,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这一时期学生身体的第二性征开始显现,而伴随着这些身体上的变化,其心理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对异性好奇,渴望得到异性的欣赏。但是由于心理发育的迟缓,多数中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其二,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和社会性形成相对迟缓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学生成人感意识觉醒,开始关注自我形象,并注重他人的评价,但是由于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他们在塑造自我形象时往往以崇拜的明星为标准,从而导致其在外形塑造与年龄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自我分化,形成理想我与现实我这两个形象,并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的意识。其三,感情需求外露与内隐的矛盾。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巨变,必然会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但是对于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学生们一方面希望找人诉说,一方面又羞于启齿,从而导致心理矛盾。

二、初中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针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上文分析的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矛盾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利用谈话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干预,班主任在干预中应该坚持几点原则:①保密原则。对于学生诉说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严格保密,在未经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把谈话内容透漏给任何人,包括学生家长。②倾听为主,辅导为辅。许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缺乏倾诉对象,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倾听工作,让学生主导谈话内容,待学生倾诉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③科学提问。初中生由于思维发育不成熟,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时班主任就要根据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用提问的方式主动帮助学生定义心理问题。

(二)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的状态、风貌、活力等因素都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制约着学校的发展。班主任在对班级整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善用多元智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心理健康知识的表现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优化教学活动,利用观察、合作学习、演讲、推理、角色扮演等形式活泼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优化因材施教,例如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利用活动中的分工,充分尊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优化评价效果,利用多元化评价模式,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以形成自尊、建立自信。其二,开展科学的心理辅导。即班主任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开展班级活动,以实现对班级整体心理辅导。心理班会课是实现班级辅导的有效形式,心理班会课可分为专题讲座课和心理训练课两种,前者适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辅导,后者适用于班级全体参与,并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嫉妒”这一情绪问题出示题目,或者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情景,并让学生分角色演示情景,教师可以在处设置疑问,让全班讨论,以引起学生对嫉妒危害性的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引导,并对学生进行情绪辅导。

三、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在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了解心理学常识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从而使初中生在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下快乐地成长。

作者:胡强 单位: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纪桥,2016(3):93-94.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中生正在经历人生的动荡期,他们要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升学压力,在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如何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认识不足

高中生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其发展的根本,因而在培养高中生心理素养时,要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的人格更为健全。当前大部分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度不够,导致实际操作中将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看成一类,教育过程中不能分而治之,导致学生也混淆概念,出现很多问题。另外,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班主任将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对学生进行升学教育,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导致学生出现很多心理问题,班主任却无从察觉。

2.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态度不积极

目前很多高中生从理论上十分承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心理上认同度就减弱较多,虽然班主任在教学上也试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但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有种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并感觉日常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这也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学校领导层观察,部分学校领导也没有给予班主任更多的支持,更多是警告学生上课认真学习,努力考取好大学,这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外部动力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二、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1.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

(1)教师可以先加强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学习,这是调整教师心态的良好方法,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巩固,使教师有着积极乐观和健康稳定的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莫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投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避免心理亚健康给学生带来不适当的教育行为。(2)教师在掌握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内容以后,才能多角度地分析和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学生制定良好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让学生的心理矛盾得以化解,否则,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只能运用简单的说教处理方式,一旦教师没有把握好开错“药方”让问题恶化,会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心理创伤”,将得不偿失。

2.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

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能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工作实效性。现代学校的主要标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现代高中教育的重要思想体现,高中生现在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若不能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综合资源时需要建立职能部门,要求班级、个人、心理教育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发挥教育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求不断统筹校园心理健康中的文化建设、心理建设和教育规划、心理咨询等诸多问题。

明确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承担的主要辅导作用,鼓励学生在因地制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家庭环境,因而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高中生正是心理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所以家长更要了解孩子的当前状况,不能一味地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学校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营造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孩子时刻处于焦虑中,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同时学校可以适当地开展文艺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态,家长和学校都认为这些活动会耽误学生学习,高中生当前的要务就是努力学习,其实学习是需要劳逸结合的,如果一味地学习不去放松会让学生心理压抑,也不会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心理健康理论研究

在教师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理论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很多方面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新的发展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出现很多新情况,由于新问题的出现,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工作中需要加大理论分析状况,在科学论证中,实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基础。在课题调查中,引入学生座谈的教学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教学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探索教师工作开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经验和新途径,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科学化。

人在发展中如果心理发生变化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今后发展道路,甚至可能产生极具颠覆的影响,班主任是一个学生人生重要的导师,可以在关键步骤上指引学生,因而高中班主任可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教育的对象实施各个层面的影响,进而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发展中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灵世界,让学生面临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压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小学生中,由于家庭不和、长辈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导致部分小学生在与人沟通、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障碍,在学习、情绪、意志、个性、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而有些是心理问题。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班主任应在自然情境下展开心理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育与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新生的入学教育,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克服新生的胆怯心理,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1.故事法

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不能靠警告、禁令和各式各样的惩罚,要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方法来维持班级纪律。可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或举行故事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遵守班级纪律的好习惯。

2.游戏法

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时可采用游戏法,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课文,精心设计合作式游戏项目。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合作、交往的重要性,使他们克服妒忌、自傲、孤独心理,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取得成功。

3.表演法

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提供广泛参与、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对学生进行自理教育时可采用表演法,让学生编排小话剧看看谁的自理能力强,将他们在家的表现搬到舞台上,让学生自己评判,找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

4.娱乐法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然而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心理负担,有的教师也推波助澜,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面孔,从不露一丝笑容,致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不高。聪明的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放松,使学生的心境进入愉悦状态,以淡化不良的情绪。在课间休息时可让学生听听音乐,看看动画,讲讲笑话,这些都有助于缓和神经紧张,使学生变得乐观、积极。

三、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等,往往是因人而异,采用团体指导有时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对一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认真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第5篇

班主任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奠定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对事物的逆反心理不断增长,情绪极不稳定,易怒、烦躁甚至偏执等心理状态经常出现,这个阶段的学生常常因一句话、一件小事不合意、不顺心而大发雷霆、离家出走甚至会走极端。他们处理事情片面过激,遇到挫折、困难,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就会消极抵抗,做错事不知悔改、不敢面对现实,分不清真善美与假恶丑……诸如此类都是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班主任发现学生出现此类心理问题,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简单粗暴处理,而要及时疏导,耐心劝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心灵唤醒心灵,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及时走出心理阴影,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带班经验,对如何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更是学生健康心灵的引领者。新时期的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成长。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新的班集体建立之初,一定多管齐下,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全面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状况以及学习、纪律、生活等基本情况,以便于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班风。

但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除了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一定还要树立生本意识,平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首先要和各科任课老师搞好关系,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重点关注留守学生、特殊家庭的学生和有特殊经历学生的学习状况、性格、爱好、情绪变化,做到对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的心理动向了如指掌。其次是密切和家长保持联系,清楚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习惯,知道他们学校以外的爱好和动向。及时和家长交流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合理处理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再次就是和学生交朋友,和他们轻松的交流才能保证学生和你说真话、实话,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班里情况和最近发生的各类事件,对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到解决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适时恰当解决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

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要讲究艺术。首先班主任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得来,留得住,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育人常识,用科学的方法及时恰当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坚持做好每个学生的心理辅导。

进入初中后,学生身上的各类问题就会表现出来,不受约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失落感等心理状态就会很容易出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管理模式也呼吁而出,学生要民主化管理,充分体现他们自我意识,发挥他们自己的正能量。我带班以来,所有的班干部都是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以后由学生推荐并选举产生,班干部任期半学期后竞争上岗,充分让学生自己发挥各自特长,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对每次落选的学生我都会定期和他们交谈,及时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阴影。不光我在班干部的问题上民主,我班上的事情只要有五个学生反对,我就会及时听取他们不同的声音,客观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当好自己的家。

教育改革以来,很多任课老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学生的心理反应,造成很多的教育悲剧,我们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上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要让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很多老师对体罚这个词很熟悉,对“心灵施暴”这个词不清楚,它主要表现在冷漠、放任、贬低,“心灵施暴”已经是一种隐形杀手,潜入校园,残害着学生健康的心灵,其杀伤力远远超过了体罚,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后果比体罚更甚。“心灵施暴”不只是个别老师,家长和同学无疑也是其中的制造者。

我班有个学生成绩中等,因受家里某些事情的影响,成绩稍微下滑,当时有个任课老师第一次给这个学生说:以后不要拖全班的后腿,不要丢人了,过了短时间发现这个学生这个科目更不好了,就对那个学生说:你不是学这个科目的料,以后我的课你可以不听。这个学生下课后到我办公室哭着给我说他不想活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看不起他,活着没意思,孩子当时哭的很伤心,我看着他哭泣的样子,我的泪水也在眼睛里不停的打转,等孩子情绪稍微好点了,我告诉孩子这是那个老师说的气话,这话是老师不对,我会帮他讨一个公道,这门功课我也会帮他补习。等孩子走后我找到那个老师沟通,当我把孩子的话告诉那个老师时,他自己也感到非常后悔,下次上课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个学生道歉,私下还帮助这个学生把落下的功课补上了,这个学生今年也顺利考入重点高中。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教师的教育行为也会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体察入微,及时疏导。只要你对孩子们用心,他们都会真诚的记下你的好。我们班主任要及时发现这样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同时也要告诉家长多给孩子鼓励,不要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

三、潜心学习,不断调整,努力提高自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贯彻者,是学生精神生活和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个性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育人经验,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性心理,稳定的个人情绪以及广泛的交际沟通能力。因此班主任要潜心学习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科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尊重那些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人,不管处在哪个行业,学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总是受人们爱戴。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青春期,他们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喜欢崇拜、极易模仿。而班主任是学生走出家门、步入社会的人生导师,因而班主任的言行对班级学生影响比较大。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教学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和与学生的接触上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带给学生,让消极影响无限放大,以讹传讹,贻害后人。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以良好的形象,和平的心态,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给学生做好表率工作,用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引领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总之,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课堂纪律的维护者,更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和心理医生。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状况是评判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应视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初中生心理健康体现在各个方面,如生活、交往、学习、人格、自我意识等。初中班主任要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和长期的教学经验,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

1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1.1日常生活问题

现如今的初中生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庭提供的优越的环境下生长,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们,往往形成了霸道专横、自私、自大的性格。他们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独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生存能力,依赖性极强。再加之,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教育都呈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校的教育的价值观在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在学校的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家长也

更加重视监督孩子的文化素养的学习。学校和家长两大主要教育力量都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2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是每个初中生日常主要活动,学习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初中生刚经历了升学,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且学习的科目发生变化、增多,老师们的上课方式和手段也与以前不同。面对新的局面,若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的话,没有很好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学习心理问题。更深层次的是,进入初中后,学生间的竞争凸显锋芒,激烈的竞争是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一部分学生甚至无法适应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过度紧张的神经使他们的神经涣散、注意力无法集中和逃学厌学的情绪。

1.3人际关系协调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是人生的必修课,而中学阶段是人际交往态度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与社会接触较少的初中生显然对人际交往知之甚少。人际关系处理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人际关系包含内容繁杂,它包含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师生关系、亲朋关系、同学关系等。这么众多的关系中,无论那一类关系不协调,都会使学生陷入焦虑烦躁当中,而无法专心其他事情。当前,初中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反叛和抵制家长,畏惧和抗拒教师,疏远和防备同学。当然,一部分教师忽略与学生沟通交流,甚至存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差,歧视和挖苦后进生,给学生心理带来伤害,学生关闭与外界交流的窗户。

1.4第二性特征发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是这是其学生的显著特征。他们反感父母的安排,反驳父母的建议,追求自我独立,不愿意受任何人的束缚。在青春期这个过渡阶段,学生的心理正逐渐向成熟发展。但由于还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学生情绪带有两极性,他们时而欣喜若狂,时而低落悲伤。初中生的性意识也在这一时期萌发,他们对异性关系持羞怯但又极度好奇的心态,若在两性关系上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可能导致他们做出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操作者,提高自身素质是必然的选择。这里班主任要提高的素质有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和教育技能水平。只有自身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才能以身作则,以身说教,用自己的行为的教育和感化学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当然,自身具备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不够,班主任还要懂得如何发挥出这些优势,即要懂得相应的教育技能。一片广阔的土地需要一把锄头。班主任只有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时,才能锄好这块“土地”,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一颗优良的种子,呵护它健康成长。

2.2营造健康和谐的班风和正确的集体舆论

和谐的班风班级每个成员都有感化和制约作用,健康良好的班级风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健康的班风也是班级凝聚力的具体显现,较强的班级凝聚力能够使学生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更加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所以,每个优秀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促成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群体的约束力对于每个学生作用都是巨大的。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引导组织一些班集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可以通过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打开心扉,建立深厚“革命友谊”,容易达成一致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个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内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向班集这个整体靠近。

2.3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

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受学校因素影响,还受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就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和家长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家里的表现,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都源自于家庭,或者与家庭问题联系,所以,班主任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作。初中班主任要统一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协调教育的步伐,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结语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于初中班主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每个班主任的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出色地完成这个时代赋予班主任的使命。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实施策略。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的心理状况,结合了个人长期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总结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初中班主任的喜力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小华. 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J].教育界,2012,(20):70-72.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措施

一、中职学生在心态上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重

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的学生。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还带头违反课堂纪律,甚至顶撞老师,常常搞得班级“鸡犬不宁”。这些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他们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问题家庭”:或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孩子,或是家长性格暴躁,动辄打骂孩子。

2.缺乏自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中的失败者,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素质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个性或人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面对课业学习时往往表现出心理恐慌。而且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心理处于比较敏感脆弱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又很难恰当地做出应急处理,导致其挫败感增强,自信心必然会下降。缺乏自信心已经成为桎梏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3.心理压力大

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心理上的三座大山。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重重挑战,中职学生就必须在技能水平和个人能力上下足工夫,才能在求职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过大的心理压力是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的。

4.自我意识不完善

中职学生大多十六七岁,心理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能够认识到自我的社会定位与自我价值,期待早日独立。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并不完善,对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不能完全理解,也就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有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诲深感厌倦,在与同学交往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同学关系不融洽;还有的学生希望与异性之间建立友谊,但不懂得如何沟通和交流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二、转变学生心态的措施

1.拒绝“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便是双胞胎,在性格以及为人处世上也会有惊人的差别。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跟他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内部了解学生背后的生活现状。

2.落实班级干部责任制,重塑责任心

学生原本无“好”“坏”之分,“坏”学生调皮捣蛋的背后其实是缺失关爱。如果让他们换个角色,化身成正义的“英雄”时,一股无形的潜在的正义感便会油然而生,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从“坏”学生的队伍中解脱出来,变得自信、阳光、充满正能量!他们会用感恩的心维护好班集体,也会对班级凝聚力的养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营造健康学习氛围,保持积极向上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作铺垫,所以班级健康氛围的营造同等重要。通过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可以让大家深刻剖析自己的陋习,从内心深处找到弊端,从而删除心理污点。还可以依托板报传播正能量,讨论当下社会热点,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完善班级文化建设。

4.组织多彩文娱活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玩”是人的天性,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技能都是通过“玩”掌握和创造出来的。所以要充分调动人的天性,就要到活动当中去。比如,利用大课间组织学生到操场拔河,注重劳逸结合的同时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大家做一些拓展运动,培养大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为赢的理念。鼓励大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展现真自我,提升自信心。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了不起的,因为我们正以孜孜不倦的爱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说中职班主任工作是块硬骨头,要躲、要闪、要避让,但我坚信只要找到啃骨头的方法和技巧,就会突破困难,并从中收获快乐和幸福。

作者:果鑫磊 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应该说,留守儿童是中国城乡长期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养家糊口或争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同时,他们在城市里,工作苦、环境差、待遇低,无法将他们的子女接进城里,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收教育。他们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造成留守儿童健康心里的缺失:

1、柔内的性格。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长期的父母分离,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导致孩子自卑封闭心理。

2、自卑的心理。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许多希望和需求无处可求,更是实现不了,产生失落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3、寂寞的心理。父母的长期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感到无助,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4、逆反的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5、嫉妒的心理。留守儿童当看到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同学,他们的各方面的条件比自己好时,就感到心里不满,要么是埋怨自己,要么是嫉妒别人,甚至找茬发泄于他人。

二、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另外父爱母爱的亲情缺失、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与监管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社会和家庭的重视。

1、监护的缺位和“盲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隔代教育,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有益的交流沟通。再加上还要或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暇照顾孩子,或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或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

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迷恋“网吧”等。

3、社会环境的“雷区”。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为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班主任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

1、实行留守学生的登记制度。在新学期招生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专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和家庭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班级教育主阵地的作用。(1)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班队会、法制教育课、安全教育课等加强学生的安全和法制教育。(2)建设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加强班风、学风的培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班级文化。(3)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和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向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农村学校由于师资问题,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职责,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3、发挥班主任的横向和纵向沟通作用。(1)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聘请区域范围内有影响的心理咨询人士进行专题辅导班主任或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或者网上交流活动。(2)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的沟通。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座谈会;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忘年欢乐交流活动。(3)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积极争取“春蕾女童”、“希望工程”等组织和有爱心的企业、个人对特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在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幸福、平安欢乐的童年。

第9篇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关注

一、营造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

1.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同样的道理,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向上的性格特点也是十分有帮助的。所以班主任应该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积极、温馨、和谐的环境。

2.平等和谐的班级关系

教师要转换高高在上的态度,尊重学生,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关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缩短师生间心灵的距离,让孩子相信老师,爱戴老师,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

3.轻松愉快的心理教育

好的心理教育不是深挖学生的不足和痛处,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让心理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育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

二、察言观色

班主任长期与学生在一起,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性格、心理活动都有着最直接、最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年纪尚小,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还是很明显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

1.眼观六路,及时发现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或者活泼开朗,或者善解人意,或者文静内敛,或者自我压抑……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2.耳听八方,多渠道了解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工作繁杂又琐碎,怎样才能让班级中的大小事情尽在自己的把握中呢?我是这样做的:充分发挥耳朵的作用,简单说,就是听告状的话、听班级干部的总结、听重点学生的闲聊、听下课时班级中的各种声音。这样一来,了解问题的渠道又多了起来,各种信息也全面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

3.巧做调查,有效解决问题

关于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直接面对当事人。可是本着保护学生自尊和隐私的原则,此事要做得不留痕迹,通过调查,能很好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家校沟通

教育学生的阵地中,最主要的就是学校和家庭。孩子白天成长的主阵地是学校,晚上则是家里,作为班主任,很多时候是要和家长有效沟通,共同制定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更是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