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1:21
导语:在小学生学习生活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应用策略
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关于这方面在国内以及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中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杜威,他提出了关于教育和生活的著名理论,明确指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原则,在世界范围内强调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此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师从杜威,在杜威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并且将这个理论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延伸出生活即数学的言论,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教育家比如洛克、赞可夫等都做出了关于教育和生活之间联系的理论研究。苏教版的数学教学课程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以,苏教版的数学教材很多都是取自于生活,添加了很多“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比如生活中的图形变化、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等。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应用策略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更加突出生活中的元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元素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1.采用生活案例,理解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显示:采用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的容易,并且印象更为深刻。所以,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或者将教材中的案例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教材中有着很多的教学案例,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调整,使其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比如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中有很多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占一天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不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锻炼了自身的计算能力。用生活中的例子充实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更多生活化的情境,对生活中的元素进行调整以适应数学教材,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W习环境。比如,在苏教版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中有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引出教学内容,比如:将一根常为30公分的长方体木块截成3段,其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公米,请问这个长方体木块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出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或者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更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将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因此会变得更加的生动与有趣,真正实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比如,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接触统计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班级里需要投票选举数学课代表和语文课代表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呢?学生就能够从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也可以在暑假和寒假添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内容。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中,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变得更加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探索,在数学的世界中逐渐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形成数学思维,最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音乐课堂 生活化教学
音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视角审视教学,将音乐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序曲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题材,如苏少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歌曲《打麦号子》这一课,教学内容以劳动生活入手,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由于是表现生活中的内容,因此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生活化的歌词“哼哪,哼哪”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模仿劳动的动作……有的学生在表演中创造了劳动的声响,如打麦子的“刷!刷声”……如此,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顿时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前奏曲
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前,我们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在音乐欣赏时适时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的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联系起来,促进其对类似生活情境的联想,使其接受音乐、理解音乐,甚至欣赏音乐,这要求音乐教师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调整教学内容,让教学方式生活化。
如苏少版五年级欣赏《春》这首钢琴作品时,我先问学生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景象,学生是怎样发现春天来到的,然后播放一些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碧绿的田野、潺潺的溪流、漫山的野花等,让学生如置身在春天的美妙景色中,全身心投入到有声有色的画面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歌曲所带的感情及所在的情境,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相联系,使其产生相应的联想,接受音乐,理解音乐。
三、进行曲
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光靠教师一张嘴、一架琴开展教学的话,课堂必然缺少生活化气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室环境的布置等方式,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如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歌曲《我和小提琴》这首挪威民歌,我给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氛围,让他们在欢快、轻松、优美的旋律中走进音乐教室,一坐下便能看到展示在大屏幕上根据歌曲内容制作的幻灯片画面。然后启发学生看画面解说歌词,体会歌曲中反复运用前倚音,感悟作曲家的画龙点睛之笔;联想:拉小提琴时那种喜悦、温柔的心情。接着让学生演唱学会练习几遍后边演唱边配上简单动作表演,然后教师给予肯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时的兴奋和激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唱,提醒学生唱时应休止符和速度,用不同速度对比演唱,让学生真正沐浴在成功的喜悦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四、协奏曲
在歌唱教学中音乐教师有时候对歌曲情感细节的处理非常头疼,很多时候学生只停留在会唱了与唱对了的程度,常常忽略歌曲所带的情感,使歌曲失去“情”,致使声音再好也缺乏感染力与表现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启发引导,使其对所学歌曲所带的感情与意境有所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苏少版六年级歌曲《敲起小木鼓》,我通过念念锣鼓点、扭的方式引入教学,接下来歌词按照节奏读会之后,我打开多媒体音乐让学生欣赏范唱,在听到“咚咚咚咚呛”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使劲用手在小方凳上敲了几下,这一举动猛然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又可以增添课堂教学乐趣。听完范唱后,我提出要求:当你听到锣鼓声时,就用手敲一下小方凳。这样,教室沸腾了,很快静了下来。同学们都整装待发。第一次尝试时,所有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显得有些乱,我要求他们在听到“呛”字时才敲打一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生怕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要求“再敲一遍”。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生活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改变而灵活变化。
五、变奏曲
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它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新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转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以能够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需求。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对我国整个教育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它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而言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并且要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相结合,使信息技术更加生活化,更加具有实用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力争让所学知识更加生活化。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育的主体对象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的体验,而并非是关注所有人。所以,在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要将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体验,并且依据学生各不相同的成长经历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不同体验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整性
信息技术教育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所涉及的日常生活范围也很广,信息技术教育是与人们整个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因此,这也体现了它自身完整性的特点。在信息技术小学的课堂教学阶段,针对教学主体的小学生来讲,这门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完整性的体现更加明显,甚至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也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中所提到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整体生活。
(三)关注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生活与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更加密切,新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并不是单纯的强调让教学活动一味的重复日常生活,它的侧重点应该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此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净化与平衡。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应该更加关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进步、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一)从教学的内容上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特征
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很枯燥并且难懂的部分,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正在由抽象理论向具象表达过渡的阶段,他们往往会对感观的视觉、听觉、触觉有更深一层的感受。因此,也需要教师在传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将难以理解的理论性强的知识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教学内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使这些知识可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从教学的过程中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特征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正是受这种背景的影响,导致教师在传授小学信息技术的时候,往往会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它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情绪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主观情感体验的培养,使学生可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感受、理解、感悟,进而从真正的意义上掌握信息技术。例如,在讲画图软件这个课程时,教师可以在介绍完理论基础之后,给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结合老师所教的画图软件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房间。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除此之外,在完成这项任务之后,学生自身也会有一种满足感,近而提高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从教学方式中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特征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将学生当作整个教学的主体,不能再将教师当作课堂的主人,在整个课程当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课改对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也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组织课堂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以及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当中,让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利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适应今后的信息化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引言:任何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的,同时,我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又需要应用到生活中去。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联合生活实际,将数学融入于生活中,以便确保学生更容易了解数学内容,并且在生活中充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1]。
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由于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要求思维严谨,对数学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充分考虑到数学问题中的各个要素和所给出的条件,以便根据题目的条件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其考虑事物还不够周全。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将数学内容进行生活化,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数学中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生活实际的方式更加直观的体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其意思,以便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在新课程要求下,要求数学实现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从生活中取材,还需要确保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两位数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如果在文具店中想要买两本3元的笔记本,三支1元的自动铅笔以及两块1元的橡皮擦,总共需要花多少钱。通过将数学的加减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容的含义,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确保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2]。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数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并根据现有的数学条件,发散思维,探讨其解决措施。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逻辑思维、想象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通过生活联系数学知识是一种较好的思维培养途径。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所选的生活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以便确保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并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教学知识的重点。例如,教师在讲授《时间的计算》这一章节的时候,由于时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工作和生活以及学习均需要对时间进行有效的规划,在学习时间计算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比如,教师让学生计算从家到学校所花费的时间,如果需要花费30分钟,并根据学校早上八点上课的条件,提问:小明6:30的时候从家里出发,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它能够在八点之前到学校吗?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提问细致观察时间,了解时间的计算,从而就会更好的把握住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控制能力,减少迟到现象的发生[3]。
3.将数学融入于生活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在我们生活各个领域中均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学好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由于数学与生活实际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需要将数学教学融入到生活实际中来,以便确保通过生活中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明确数学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其内涵,从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更轻松。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教学情境,比如,学校需要建立一个长为28米,宽为15米的长方形篮球场,现在要进行开挖,每开挖一平方米需要30元,其开挖的面积是多少,总共需要多少钱来开挖?通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将长方形面积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同时,在新房粉刷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家墙壁的长和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可以帮助父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能够较好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总结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其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以便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模式,为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后,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另外,加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选择符合数学教学的生活素材。
参考文献
[1]曾丽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课堂生活化”[J].校长阅刊,2009,14(09):124-125.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生活化 教学策略
陶行知前辈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给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科教育与生活联系的要求,将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科教育灵活实施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生活性强、应用性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能力。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理念,是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将课堂学习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也将生活视为学习的一部分。借助生活构建课堂活动,将课堂内容应用于生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意味着以下几点:
1.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的生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做到生活化,需要教师关注小学生的生活,而不是从成长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喜爱的活动形式,也决定了着其学习目标。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必然是生动、活泼的。
2.教师要保证生活化课堂的完整性
小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其生活活动具有整体性。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应当具有整体性。教师不能将生活化的课堂分为智力生活化课堂与情感生活化课堂。只有保障生活化课堂的完整性,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目标得以实现。
3.引导学生用学习指导生活
实施生活化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绝不是将生活内容单一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中重复小学生的生活内容。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缩影,课堂中的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课堂知识改造自己的生活,在学习进步的同时促进学习优化。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策略
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改造,教师要不断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的教学任务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具体方法如下:
1.积极开发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出发点,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在教学设计阶段做好教学内容的开发。从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选择那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才能在课堂中用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将课本中的内容转变成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形象的内容支持下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解信息技术概念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概念。
比如在学习打字指法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聊一聊他们平时用电脑的打字方法。小学生普遍会用一个手指头打字,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中示范打字法,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当小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时,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生活化教学效率有所保障。
2.在课堂中实施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活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活动的组织质量对于教学有效性有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是小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就要利用生活化的资源组织课堂活动,促进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往往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比如在讲解有关电子表格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熟悉的成绩单排名,引导小学生做电子表格操作与利用的练习。为了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编造一份假的人名单与成绩,让小学生用已学知识对其进行排序。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小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小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用课堂知识指导生活,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的彰显。
3.创设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用小学生生活周边的事例引出与讲解信息技术知识,有利于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提高。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搜集小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而不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小学生的,只有让小学生觉得信息技术与自己的生活很贴近,才能促进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对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学生放眼生活与社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word文档的排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word文档做一张自己的宣传海报,将自己的闪光点与图片放在文档里,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其美观性。自我介绍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做的事情,将宣传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促进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三、结语
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设计与改革,让学生从死板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中走出来,激发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力,使生活成为课堂学习的一部分,打开生活大门,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用丰富的生活素材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才能让信息技术与实践紧密联系,实现信息技术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立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31.
一、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情趣化
1.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根据指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对于教师的体育活动设计不感兴趣,将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当然,不同的学生兴趣和爱好有较大的差异,有性别的差异,又有生活接触的差异,男孩子一般喜欢具有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比如说足球、跳远、跑步、乒乓球等,女孩子偏爱运动量适中、具有健美塑体特点的活动,在组织过程中可以男女分开活动。
2.积极提倡和实践体育游戏教学
游戏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最爱,一些研究表明,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还能提高他们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合小学体育的体育游戏有很多,比如说贴鼻子,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大象,再用一个硬纸板画一个象鼻子,在距离大象2米的地方画一道白线,让学生轮流站在线上,用黑布将孩子的眼睛蒙上,在看不见的情况向大象走去,在自己认为可以摸到大象鼻子的地方停下来,将大象的鼻子贴上去,准确地贴对位置的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在月底评选一次月度之星。
二、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生活化
1.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从生活当中挖掘教学资源,通过生活化资源的利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第一,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课程资源。小学生虽然对体育活动还一知半解,但是本身对于体育活动也有独立的看法,比如说他们对于某种运动的认识,这些认识当中包含着他们对于运动与生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加深体育与生活关系的理解。比如说爸妈的工作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爸妈是坐办公室的,长期缺乏锻炼导致颈椎疼痛、肥胖等健康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是缺乏锻炼的结果,让学生带着父母在早上起来积极地进行锻炼。第二,挖掘学生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比如说指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进行锻炼,早晚饭后散步、骑自行车等。当然也要讲解在生活当中锻炼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锻炼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的生活、安全、体育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除了要在生活当中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可以将体育活动搬到学校之外,组织开展“快乐旅途,锦绣家乡”此类的活动;带领学生走到室外,正确地认识交通规则和社会体育文化事件,比如说在北京,可以结合北京悠久的历史,设计一些学生户外活动的体育活动,如参观故宫、北京动物园等,在路上可以学习红绿灯指示,让学生体会到户外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很多地区还会举办一些体育文化活动,比如说体育明星见面会、明星校园活动等,教师可以争取这样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组织当中,了解体育背后的文化故事,端正自己的体育思想,在一些体育明星的影响下逐渐地喜欢上体育活动。
3.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生活化
关键词:智障学生 培智学校 教学生活化 扩展思路与途径
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现实生活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应用,但面对持续增加的培智生人数,教育界越来越关注如何强化培智学校教学的生活化。据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共有401所培智学校,专门就智障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与正常学生相比,智障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也表现出特殊性。为此,本文认为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应关注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适应智障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介绍
生活是人类生存及发展过程所开展的系列活动,亦或说生活是发生教学现象的场所、教学素材的来源及能力与知识实践的空间。依此定义可知,教学生活化是立足生活,把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交融起来及让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以使学生感受现实世界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由此使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活力,由此有效克服传统教学观的弊端。就培智学校来讲,教学生活化是立足智障学生的发展特征,联系现实生活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生活化的核心思想是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及让教学活动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融合起来,以使教学活动与生活轨道总是彼此适宜。研究表明,教学生活化能使智障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的知识及学会生活,以帮助该部分学生融入现实社会。
二、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思路扩展与途径
与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学生的生活技能及独立能力均有缺陷,因此培智学校应结合智障学生的发展特征,开展相应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
1.教学目标生活化。培智学校的教学目标既要体现出生活的意义,更要体现出现实针对性,如生活数学教学以“认识物价标签”为教学目标;识字教学以读懂人名及地名为教学目标。教学作为智障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可理解为生活过程,因此培智学校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生活为中心,即以丰富智障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改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是选取智障学生日常生活及未来生活常见的或常用的知识为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兼顾到与智障学生的习惯养成、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相关的知识。培智学校所设的生活化课程体现为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如,生活语文以听、说、读、写为教学内容。与读、写相比,听、说能力的培养更为必要,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有所侧重。从写作角度来讲,教学内容应突出常用应用文及简单记叙文的写作,特别要教会学生书写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应用文,如借条、留言条、请假条、日记等,由此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对智障学生发展特征及实际需求的考虑。此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与智障学生已积累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教学学生用已有的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
3.教学环境生活化。从物质环境角度来讲,培智学校所创设的校园环境或教室环境应彰显温馨的气息,尽可能确保所创设的环境与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相通,以使智障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性。此外,培智学校也应重视对心理氛围的营造。
4.教学方法生活化。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实现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化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及游戏法。(1)情景化教学法认为培智学校教学过程,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智障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学校教学及把书本内容转变为可触及到的现实生活情境;(2)直观教学法认为培智学校教学过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出形象与直观的特点,如应用现场参观、实物演示、视频、多媒体等直观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公园,以教会学生认识花草树木与各种设施的特征及学会与人交流;(3)游戏法。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智障学生多把游戏与学习理解为相同的事务。为此,教师有必要把系列有趣的游戏融入教学内容,以帮助智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如采用顺口溜、编儿歌、找朋友等游戏形式来帮助智障学生记忆字词。
总之,本文所谈论的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要求以智障学生的发展特征及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开展系列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教育教学活动,由此培养智障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辉 王雁 对我国大陆培智学校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5,01,16-21。
[2]郭龙江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实施[J].科技资讯,2015,01,16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所以小学数学应注重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比如说,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 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 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 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50)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5 岁,老师几岁呢? (55)55 也是一个数量,那大5 岁是什么呢? 引出是关系。
3. 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 (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 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3 只,24 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
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长方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看到并重视这两种关系呢? 转贴于
在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上,我们就可以找到了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在上课开始前:1. 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与我们共同上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2. 研究鼓掌动作。(1)鼓掌动作看来简单,人人都会,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还真有学问呢。比如这样鼓掌行吗?(教师只用一口、手在胸前煽来煽去)(2)两只手就一定能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3)那么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4)通过教师手势使学生认识“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和“前后相对”。(5)我们再继续研究鼓掌,你们看这样行吗?(教师用两手在胸前不断地做十指交叉的动作,当然也没有声音)(学生回答,不行,这叫交叉。)两只手互相交叉,我们可以称之为“相交”。最后教师小结,“相对”和“相交”是两个物体间或物体中某些部份间的两种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在研究鼓掌的动作中有,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今天我们就要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关系。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生活化设计
一、小学信息技术以及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对不仅仅是简单的的软件使用,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会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教学内容涉基础电脑操作、汉字输入、网络信息获取、多媒体对象编辑、网络社交、多媒体和网页制作、网络道德教育以及动漫制作等信息技术知识。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能为小学生未来适应信息化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系统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例如信息技术课教学不注重同生活的结合,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和重要性理解困难,许多老师只注重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和个性培养,不利于小学生信息能力的全面发展。故而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重点是将教学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与实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锻炼和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变革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技术不断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和真正实用的知识。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实现信息技术课开设的预期目标。
二、生活化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学目的生活化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要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学习和生活,让生活和学习因为信息技术更方便快捷,展现出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如何让这些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中,需要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为生活服务的宗旨。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信息作业,制作PPT介绍学校的卫生现状,如介绍学校绿化情况、卫生死角以及不卫生行为,为学校的卫生工作提供建议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办公室软件,如EXCEL表格和PPT等收集班级同学资料、班级活动资料,介绍班级,加深同学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建设班级文化,甚至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建设班级网站。学生通过完成丰富多样的生活化信息技术作业和任务,能切身体验到信息技术的方便和巨大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意识,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意识。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班级文化、宣传环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和文化素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尤其是面对小学生这样的教育对象,小学生具有感性思维强、联想丰富、逻辑思维能力弱等特点,需要教师在进行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讲解时注意生活化的讲解,遵循小学生的认知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以讲解计算机术语为例,计算机术语的定义一般都是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解释,需要老师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储备为依据,进行恰当的生活化解释。例如介绍计算机的存储器时,可以把存储器信息地比喻为几个房间,不同的房间里都堆放着我们需要的东西,介绍程序的概念时,可以把程序比喻为生活中需要的工具,如同写字需要笔、画画需要用到画图一样的原理;介绍菜单栏的概念时,可以把菜单栏比作生活中餐厅里的菜单,菜单有荤菜、素菜、特色菜以及家常小菜等不同分类,菜单栏也有类似的功能分类;对E-mail概念进行解释时,可以把进行对比解释,电子邮件不需要进行实际的邮件投递,它就像电话一样能通过网络同步投递到对方电脑,并让对方获取和浏览邮件信息;对演示文稿的打包进行解释时,可以列举生活中打包的例子,电脑上的打包就是将文件进行压缩存储的过程,以便下次能取出来就能使用。
(三)教学形式情景化
信息技术课具有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单一,需要进行练习巩固。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情境,将练习融于情境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切身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帮助学生准确认知和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以小学生生活情况为背景,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情境,观察并思考相关问题,然后通过教学设计,设疑激趣,提出并引入相关情境中的教学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例如,学生们喜欢美术课的画画,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在本子上画一幅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画,然后利用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计算机绘画功能的主观能动性;又比如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word上用文字写出自己最美好的回忆,可以是关于学习的,也可以是关于生活的,然后将美好的回忆与word学习相联系,有利于提升他们学习word的积极性;在进行excel表格的教学时,可以让小学生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的零花钱花销、学习成绩表、课程表等,培养学生记录、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结合素材,设计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小学生对趣味性强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意从校园周边、学生平常生活、趣味性强的科技信息等中挖掘素材,从而给学生展示出吸引力很强的学习情境。从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挖掘素材,一方面可以降低认知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亲密度;从科技信息上挖掘震撼性比较强的素材,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介绍搜索引擎的知识时,可以通过搜索人类登陆月球等科技信息引发学生强烈的科技兴趣,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更主动和频繁地适用搜索引擎,从而巩固搜索方面的知识。当然,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和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情境的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例如,在进行PPT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许多趣味性比较强的图片、声音、文字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要规范严谨,要让学生明白哪些声音或者图片是能表现PPT主题的,这些多媒体素材怎样组织才能有较好的演示效果,PPT界面该如何安排,演示文稿的颜色如何搭配设计,这些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必须要准确无误。具体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让学生先自主设计,老师进行指导;也可以大家一起完成某个PPT的制作,学生讨论出主意,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提升教学效果。
(四)注重平时的操作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