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1:26
导语:在产业招商分局季度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市下达目标任务:新开工项目3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
截止9月底,全区共有招商引资项目46个,其中续建项目22个,新开工项目24个,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80%;全区实际到位资金26.9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76.86%。
预计全年:新开工项目3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00%。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招商基础工作
一是理清招商政策。分产业类型整理出现行省、市、区招商政策21份,编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汇编》,增强了招商引资工作政策依据。二是制定《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办法》。对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落户流程进行规范,有效保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质量。三是编印“两库一图”和产业投资要素。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商贸资源、园区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摸排,分类入库,绘制成图,并重新进行项目包装,形成招商项目库。整理商贸流通、电子商务、都市工业等产业投资要素,产业招商资料更加完善。
(二)广辟路径提升招商增量
一是拓展招商目标区域。除北上广片区外,先后赴无锡、珠海、郑州、洛阳等地开展项目考察洽谈,达成养老尊养医护中心、电子交易市场等一批项目投资意向,在上海自贸区对接活动上成功签订投资3亿元的天奇力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是拓展形式开展专题招商。成功举办“总部招商”专题推介会,吸引了泉州商会、台州商会、福州商会、四川商会等23家商会及企业的负责人前来参加,发挥企业家资源,积极宣传推介。今年以来,孵化中心已有34家企业落户,三峡总部基地已有47家企业落户。投资3亿元的重庆大厦项目已开工。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南设计院工程建设设计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成功落户,星巴克大洋店、哈根达斯国贸店、苏宁CBD旗舰店等名品名店建成营业,黔宜阳光梦想城、玖加壹展会馆等特色项目相继落成。三是突破性发展信息技术及服务外包产业。赴高新区清华科技园分园、洛阳电子商务大厦、郑州电商谷开展考察,学习外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先进经验,积极接洽武汉中讯通讯公司、武汉力龙信息科技公司、世纪互联等企业,为促进信息技术及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区聚集储备了一批项目资源。成功引进武汉火凤凰云基地公司,投资2.5亿元的宜商联总部电子商务大厦项目即将签约。四是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充分利用市、区平台资源,搜集项目信息,开展项目洽谈。先后接洽法国企业代表团、杭州颐高集团、奥山集团、中国网库、武当太极湖、齐家网、上海海洋城等客商,帮助企业制定完善项目方案,储备了一批意向项目。
(三)凝聚合力,共谋招商
一是调整明确重点在谈项目服务专班。成立由区级领导挂帅,责任单位牵头的重点在谈项目服务专班,实行“月督办”、“季通报”,印发重点在谈项目推进情况专报,推动项目进展。二是做好企业联动。着力挖掘城区商贸招商资源。围绕城区商贸招商课题,深入华祥商业中心、卓悦广场、易中物流、国美电器等企业开展调研,摸清企业发展情况,挖掘二次招商资源,促进商贸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召开2014年度区招商引资工作培训会,组织责任单位的分管领导和经济科科长深入总部基地和孵化中心,实地参观考察兴发集团、新支点科技等企业,听取企业负责人讲解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相关产业知识,提高了招商干部的综合素质,坚定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
(四)探索创新招商方式
一是与驻汉办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合作招商模式。充分利用市政府驻武汉办事处平台资源,加大名品名企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驻汉办牵线搭桥,积极接洽在汉企业和商会,宣传推介我区发展优势和资源,促进项目投资引进。二是借助高新区、新区推进办、旅游新区和三峡枢纽港“四大平台”。通过调研、联系会等形式加强与各单位间联系,及时沟通我区项目进展情况。电子商务智慧中心、现代物流服务中心、黑虎山都市生态园等包装项目被旅游新区、市招商局纳入项目库进行集中推介,电子交易市场、养老尊养中心项目纳入新区项目流程。三是积极与城司接洽,召开协调会,了解峡洲大道片区规划情况,通过提请领导专题办公、项目专报等方式,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四是学习借鉴上海、无锡、洛阳、成都等地产业发展和招商经验,结合我区现行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转变招商引资思路,创新举措,在引进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产业上下功夫,做好调研工作。
(五)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一是抓好学习型、效能型机关建设。推行机关干部“一人一课”学习制度。每位干部结合自身实际,挑选课题开展调研并在局内讲课,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活动方式,营造全员主动学习钻研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岗位责任清单”。年初即对局全年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到人,推行季度自评、半年互评、年终考评制度,使干部职工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起来有胆子,年终考核有单子。三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统一部署,局班子认真梳理、剖析“”问题,修改完善落实班子的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和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措施及清单,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四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局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努力创建纪委特色工作品牌,积极参加区纪委组织第十五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组织全体干部参观预防渎职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和“清风、漫笔话廉”,筑牢反腐廉政思想防线。五是认真抓好信息宣传。先后在市区各类媒体上发表报道60余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建好招商网,发挥网站宣传推介作用。六是扎实做好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工作。人大建议《区出台鼓励和吸引企业进驻一揽子优惠政策》和政协提案《关于在招商工作中加强法律服务的建议》,见面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10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日益枯竭。目前乡、开发区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仅有500余亩,峡洲大道、中南路、港窑路片区近7000亩土地因为控规问题不能使用,招商项目无地可落的现象日益突出。
2、新兴产业缺乏规划。全区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没有发展规划,招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3、工作机制没有理顺。经济部门和国土、规划部门分别由两位领导分管,常常出现工作交叉、衔接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对项目推进产生了影响。
4、窑湾乡、开发区工作重点需进一步明确。目前,窑湾乡大部分可用土地被控规,开发区基本没有土地资源,在招商工作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5、招商人员知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大量新生产业不断涌现,现有招商人员知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2015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工作思路
围绕“1345”的总体目标构想,按照“提质增效、优中快进”总要求,以现代服务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为招商重点,认真研究招商资源,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努力争取多方支持,推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全年确保完成市、区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考核目标任务。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1、强化招商有为理念。摒弃区土地少的老思想,整合商圈资源、土地资源和存量资源,编制产业规划,明确目标定位,增强招商信心,做善于谋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招商人。
2、围绕重点产业招商。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重点招引名企名品和楼宇总部。同时盯紧企业和行业动态,利用工商、税务等部门资源巧招商。对于新兴产业,重点招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探索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研究对口产业招商的新模式。
3、加强联动,合力攻坚。一是与华祥、均瑶等企业联动招商,根据项目业态布局,有针对性地联系对接。二是与驻外机构开展专题招商,着眼名品名企,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积极寻求招商资源。三是与开发区、孵化中心、住邦科技园等开展平台招商,推动零地招商,提高土地利用率,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难题,以存量换增量。四是与规划、国土、窑湾乡做好村集体土地利用策划,明确方向,搞好定位,开展推介招商。五是与区直相关部门牵头开展产业招商,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扩大招商工作覆盖面。
4、以有效形式推动项目落地。一是积极向市领导和国土、规划部门汇报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四大平台”、产业分局和专家咨委会等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二是规范工作流程。严格落实项目审批程序,规范外出考察方案、专题会议纪要以及项目合同文本的起草、签订和存档等相关制度。对项目推进过程实行“五大制度”,在谈项目实行“专报制”、项目问题实行“清单制”、推进过程实行“督办制”、项目落地实行“公示制”、年终目标实行“考核制”,有效推动项目落地。
年初以来,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的“四个统一”,扎实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努力提高监管效能、执法效能和服务效能,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截止5月末,全局已实现两费收入27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65%,与去年同期比增加6%;新增注册企业98家,个体工商户1594户;立案查处各类违法经营案件192件,下达拟处罚114.41万元,实现罚没款入库109.56万元,占全年指导性计划的68%;受理并处理各类消费申诉、举报及投诉92件,依法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一、创新思维、优化举措,服务地方经济有新贡献
年初以来,分局把“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在市场主体准入、新农村建设及品牌保护等工作中,立足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品牌兴区和开发区发展需要,着力开展职能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全力支持经济建设。
1、优化办事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活力十足的登记窗口,是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分局把登记窗口软硬件升级作为着力点,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注册大厅和8个工商所窗口进行了功能化装修、设置,制作了政务公开、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揭示板,重点改造了通阳路、北山路两个工商所。在软件建设上,分局结合登记职能建立健全了配套服务制度,先后推行了首办责任制、上门服务制、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预约服务制、快速通道制、重大事项局领导协调制、重点企业回访制等一系列服务措施,这些制度不满足于让群众“进门有温暖感、办照有亲切感”,大多是要求窗口人员走去,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为更深层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分局先后4次召开企业座谈会,采取“不听褒奖、只求意见”的态度,诚恳地征求企业领导和个体工商户代表的意见,对征求到的问题逐条进行梳理,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实行“一对一帮扶”,基本实现了“三满意”工作目标既让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让政府满意。“育得梧桐枝叶茂,招来凤凰落满枝”,截止目前,全局新办企业设立登记98户、注销登记9户、变更登记696项,企业总数达1160户,同比增长6.2﹪;新办个体登记1312户、注销登记1080户,个体工商户总数6737户,无论是市场主体总数还是发展势头均进入了历史最好水平。
2、创新年检方式,扶持企业发展。在过去,企业年检工作中往往会现扎堆年检、超期年检等问题,今年分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注册科和各工商所一改过去坐等企业上门的单一被动服务方式,采取了上门年检、预约年检、集中年检、跟踪年检等多种服务方式,3—5月份,分局登记人员普遍放弃双休日休息,利用班后及休息时间深入企业,先后为123家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办企业和区政府重点项目、公用企业进行上门年检,解决了企业因业务忙而无法按期办理年检的难题。在企业年检遇到困难时,分局不等不靠,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区鹿乡镇有45户养殖户的《野生动物收购销售加工许可证》到期,无法通过年检,面临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局面,分局没有轻易地一吊了之,而是抽调专人负责,灵活把握政策,集中进行年检,很好地化解了矛盾,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好评。目前,全局共办理企业年检635户、个体年检6312户,个体年检率达100%。
3、开辟服务直通车,服务大项目建设。“特事特办”是分局今年提出的又一服务理念,在具体登记过程中,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大项目上马,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一定保证畅通;对于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明文规定的,则主动进行沟通。先后为吉林省华安矿业有限公司、吉林修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华能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长春生物质热电厂等多家企业开辟服务直通车,提供预约服务、引导服务和陪同服务等特色服务,仅上半年就促成了37个引资项目的落地,引入资金12亿元。吉林修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区政府招商引资项目,3月份由通化市迁入我区,当时不能提供环保许可证,分局积极协调政府和市局,在企业经营范围后加注(仅限取得证照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生产经营),使企业顺利落户,每年可为增加税收1000余万元。吉林省一心制药有限公司准备上市,分局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多次陪护企业到省市局进行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做好了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受到区政府和企业好评。
4、围绕区情实际,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实施政策扶农工程,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我区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户,成员总数74人,其中农民成员68人,出资总额达890万元。年初,区黑鱼葡萄专业合作社积极为成员引进新品种,签订了30万株葡萄苗的订单合同,还为成员提供贴息贷款,仅此一项,每户农民就可增收1万余元。二是实施经济活农工程,积极探索鹿业经纪人登记,累计发展鹿业经纪人280人,这些鹿业经纪人跑广州、闯上海、赴内蒙、下新疆,产品销售渠道越来越多,有力拉动了全区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实施合同帮农工程,对全区范围内的农业订单进行普查,涉及农业订单项目7个,签单企业7家,农户4782户,基地面积2260公顷,协议金额2860万元。
5、实施商标战略,支持品牌兴区。商标是企业的名片,是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最好体现,今年我区商标注册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3月份,我省共有5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就有1件是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的“鼎鹿”商标,这是东北三省第一枚建筑材料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4月份,商标培育工作又传捷报,“梅花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核准注册,填补了地理标志在品牌经济发展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全省养殖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零突破,“梅花鹿”地理标志的注册,标志着区鹿产业由原来的松散单一经营向集约化、品牌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对鹿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必将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截至5月末,全区已注册商标98件,新推荐市知名商标6件、省著名商标5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在成绩面前,分局没有固步自封,“鼎鹿”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后,分局连续15天在区内2家主流媒体公告,让公众及时了解国家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规定,大力宣传工商部门对“鼎鹿”商标扶持政策,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梅花鹿”地理标志初审公告期满后,分局商标广告合同管理所主动加强与区政府和上级局沟通,认真研究地理标志的后期使用和管理事项,为鹿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履行职能,构建长效,市场监管工作有新成绩
分局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不断探索市场监管新途径,创新市场监管新方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市场监管之路。5月21日,全省工商系统市场巡查工作现场会在召开,省局对分局在推进市场主体数据库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规范监管执法制度、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的探索与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1、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建立。一是实行“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了监管责任。分局注册科、公平交易科、市场科、消保科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监管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的原则,指导工商所进一步加强推进市场主体数据库建设,将全区范围内的8个工商所辖区,划分成43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确定一名责任人,做到“一人一格”,分局经济户口“底数清、责任明、监管易、效果佳”整体优势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二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有效提高了市场监管效能。近年来,分局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相关科室和工商所人员经常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为缓解工作压力,分局以各工商所为基点,以信用类别为依托,对辖区市场主体实施分类分级监管,侧重加强对B级以下警示单位和高风险行业的目标巡查,科学界定对每个级别市场主体的巡查频次和标准,改变过去力量一样使,力度一样大,重点不突出问题,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三是推行科所联动机制,增强了市场监管合力。年初分局制定了科所联动制度,要求科室与工商所进行对接,实行对口包保,科室每月保证有10天时间深入工商所,有针对地指导工商所市场监管工作,协助工商所加强食品、农资市场监管,科所联动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工商所监管执法力量不足的难题,保证了科室指导意见得以最直接、最迅速的落实。
2、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建立了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形成了以“经济户口”为依托,以“双七项”制度为统领,以严把上市食品质量为重点,以强化集中整治为补充的监管工作格局。二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工商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帐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全区848家食品店建立健全了进货台帐,配备了不合格食品下架箱,实施了索证索票制度和不合格食品下架备案制度。三是组织实施了“食品安全百日会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百日回头看”活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623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29台次,取缔无照经营15户,下架不合格食品9个品种,价值2.4万元,收缴不合格食品1200公斤,价值9600元,“两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的工作目标得到进一步巩固。6月5日,分局代表市局接受了全省食品安全百日回头看检查验收,省局副局长杨安娣同志听取汇报和实地检查后,对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3、红盾护农工作再上新台阶。继05年我局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红盾护农先进单位后,07年我局再获此殊荣。年初以来,分局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深入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一是严把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关。对全区农资经营单位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及前置件不全或过期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取缔无照经营6家,收缴罚没款1.2万元,对前置审批件不全或过期的19家农资经营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从源头上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二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五制一书自律制度”,指导企业做好种子抽样备查工作,要求企业必须逐项记录进销货台帐,明晰商品的“来龙去脉”。三是加强流通环节农资质量监测工作,先后两次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17户农资经营单位的26个批次化肥进行了抽样检验,对经营不合格化肥的2家经销单位进行了处罚,收缴罚没款6.9万元。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680人次,出动车辆296台次,检查农资经营户709户(次),相继查处了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东方贸易公司奢岭经营部销售不合格复混肥案、长春市区平湖农业技术广站植物诊所销售假劣玉米种子案等16起农资市场违法案件,依法收缴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种子7095公斤,收缴罚没款12.37万元。
4、消费维权工作取得新突破。年初以来,分局紧紧围绕“消费与责任”年主题,不断提升维权工作水平,深入开展了“四进四送”活动。一是开展进企业送法律知识活动。3月份,分局组织百名执法干部,出动车辆34台次、深入企业160家,广泛宣传《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无照经营取缔办法》、《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主动征求企业意见,解答企业法律咨询,受到了企业好评。二是开展进田间送优质农资商品活动。备春耕期间,分局组织12家知名农资企业,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送去了优质的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商品,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三是开展进社区送维权知识活动。分局按照省市局工作安排,全面加强“一会两站”建设,目前已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8处,社区投诉站78个,旅游景点投诉点2个,大型商场消费者举报联络站6处,实现了消费投诉就地就快解决。四是开展进农家大院送消费责任活动。分局组织供电、保险、信用社等公用企业和银瀑啤酒、亚泰水泥等大型服务企业,深入农家大院,为农民送去服务承诺。2月份山河办事处柳树村5位村民反映,在本村小卖店购买的啤酒有杂质,分局立即与啤酒厂售后工作人员联系,进行现场调解,使5位村民获得了12箱啤酒赔偿,村民们非常满意。5月份奢岭办事处东营村11户村民反映他们所购买的电表存在质量问题,当时正是农民灌水田用电时节,分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立即帮助村民联系了区农电公司,该公司技术人员对现场的电表进行了勘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批电表是因为下雨天雷击造成损坏的,正常情况下,农电公司不负责赔偿或维修,分局消协同志积极与区农电公司领导进行协商,农电公司无偿为11户农民更换电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截止目前,分局共受理投诉9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执法为民、维护公平,行政执法水平有新提高
分局紧紧抓住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破除行业垄断、商标专用权保护、无照经营取缔等专项执法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1、治理商业贿赂,维护公平竞争。年初,分局广泛梳理线索,深挖商业贿赂案源,依法查处了长春市利民有限责任公司贿赂案,该公司在销售啤酒过程中,通过采取回收啤酒瓶盖,每个酒瓶盖给予销售人员0.50元回扣的手段,以达到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的目的,扰乱了正常的酒类市场经营秩序,分局依法对该公司做出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2.5万元的行政处罚。根据此案线索,分局继续扩大战果,又查获了刘佳丽商业贿赂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2万元,两案合计罚没5.2万元,通过以上案件的查办,有力维护了全区酒类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2、破除行业垄断,保护公众权益。分局加大了对垄断企业和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的监管力度,相继查处了吉林亚泰集团水泥销售有限公司虚假标注水泥生产日期案、区农电有限公司限制竞争行为案、长春市区医院滥收费用案,共计下达罚没数额45.2万元。在查处长春市区医院滥收费用案过程中,分局得到了市局公平交易处的大力支持,使得案件当事人积极配合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案件调查工作,收缴罚没款30.2万元,此类案件不仅在就是在全省也很少被发现和查处,可以说公平交易科的同志是动了脑筋下了力气的,作为一起典型案件,该案的查办对于其他地区查处医疗部门滥收费用行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打击商标侵权,保护所有人权益。在备春耕生产期间,我区的种子大量上市,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有所抬头,分局积极与注册商标所有人进行沟通联系,多角度挖掘线索,在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平市金硕种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配合下,相继查处了长春市区付佳英农业生产资料商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等8起案件,收缴罚没款共计7.4万元,为厂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万余元。
4、取缔无照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分局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行为,3月初,分局接到举报,有人在区苗圃违法经销白酒,规模非常大,其销售网点遍及城区上百家,立即进行了调查,依法查处了刘某无照经营白酒案,没收违法所得0.95万元,罚款2.5万元。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赵某在区鹿乡镇石溪村从事小炼钢经营活动,立即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取缔,收缴罚没款2万元。截止目前全局共查办无照经营案件163件,责令办照128户,依法取缔35户,有力地净化了市场经营环境。
五、以人为本、精细管理,队伍建设有新形象
年初以来,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努力推动队伍建设和干部综合能力提高,着力建设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队伍,在今年市局举办的长跑比赛中,我局参赛运动员表现优秀,一举夺得男女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4月份国家局在无锡举办的个私经济研讨会上,我局有5篇论文被国家局采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标明我局的队伍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关注汶川地震灾情,组织职工踊跃捐款。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地震灾情后,分局高度关注,迅速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立即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踊跃参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积极响应,截止目前募捐金额达8.1万元,工商人的爱心与关怀跨越千山万水,传递到灾区人民手中,帮助灾区抗击灾害,度过难关。
2、推行干部双向选择,队伍面貌明显改观。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发整个队伍的工作热情,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年初分局对工商所班子进行了整合,对科所岗位开展了双向选择工作,共有64名同志参加了双向选择,使那些想干事、真干事的人,获得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把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为分局实施五个精细化管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夯实基础。
3、强化精细管理,工商所整体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分局认真落实市局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从内务管理、登记注册、监管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强化对工商所精细化工作的领导,制定了《精细化建设考核实施办法》,采取听、看、问、查的方式,每季度对工商所精细化工作进行考核,全面提升工商所整体工作水平。在精细化登记工作中,奢岭工商所利用3个月的时间,加班加点,按照“统一档案封面、统一档案目录、统一登记要件、统一补充规范材料、统一档案装订顺序”的“五个统一”标准,对全所447户个体工商户登记档案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补充材料1500余份;山河工商所着力解决偏远村屯业户办照难问题,主动为业户代办营业执照,管理员在下乡时携带开业申请表等文书,当场受理开业申请,并免费为业户复印前置文件和身份证明,业户坐在家里就可以领取到营业执照,截止目前,工商所代办营业执照12个,占到上半年办照总户数的1/4。在精细化监管工作中,嵩山路工商所依据“六查六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证照管理、行业自律、市场巡查、社会监督四大方面十九项市场监管巡查标准,半年来,全所上下经常节假日不休息,贪黑起早抓市场监管,采集录入各类市场巡查信息6523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单360份,责令停止经营通知书145份,收缴下架不合格商品5类20多个品种,价值2000多元,在全省工商系统市场巡查工作现场会上,省局给予了嵩山路工商所高度评价。在精细化执法工作中鹿乡工商所拓展执法领域,相继查办了长春市兴和鹿业有限公司伪造企业名称案、长春旭日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抽逃注册资金案等两起典型案件;奢岭工商所取得了奋战一昼夜,打掉两个无照小炼钢厂,收缴罚没款6.36万元的突出战绩。
(一)围绕发展,加强综合计划、规划管理,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1、加强计划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发展计划工作报告,提出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思路与主要指标建议,经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实施。完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制文本提供人代会审议、通过。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规划编制工作先后被评为温州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一等奖和省发改委规划编制“综合奖”。完成了《规划课题集(二)》的编印、发送工作。
2、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密切掌握全市经济动态,对国民经济各阶段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先后开展了7次全市经济运行(发展)态势分析,针对各阶段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研究分析、预测走势,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了计划的顺利执行和全市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牵头组织召开了全市第十五次综合经济分析例会,专题研究第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重点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措施,为市委、市政府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按月及时向省发改委上报我市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和分析说明,加强社会发展动态分析,积极参与文化大市建设。
3、重视课题和政策研究。完成了“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与建议”、“建设新农村,推进新和谐”等15个全局性发展问题的课题调研,其中《推进新和谐要在高起点上建设新农村》被《浙江经济》录用。组织开展了对全市七个领域非公有经济进入教育领域投资情况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完成《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报市委印发实施。研究起草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665行动计划”》。起草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讨论稿。
(二)引导投向,加强基础设施和投资项目管理,促进了中等城市建设。
1、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综合管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研究起草了《*市政府投资管理实施细则》。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牵头组织财政性投资为主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以及工程概算审查,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编制实施“十一五”重大前期建设政府投资项目规划,共33项,总投资163.64亿元。组织开展了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考察学习。对企业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或备案制。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浙江省招投标条例》。
2、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建立了重大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做好重点工程申报工作。编制了“*市20*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建议表”,经市政府审核,确定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5项(其中省、温州市重点建设项目7项),总投资101.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77亿元,同比增长27.51%。协助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进行深入动员,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履行重点工程综合管理职能,加强重点工程督查、协调工作,保证建设进度。全市在建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9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17%,比上年同期增长28%。
3、重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制定了20*年*市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做好已列入重点工程预备项目名单的27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了20*年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参与招商活动。配合做好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第二通道有关前期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和有关前期工作。配合市供电局做好500KV*输变电所址及线路路径论证工作。配合水利部门做好市水利项目建议书论证工作,争取列入20*年省重点项目。
(三)强化监管,加强价格调控管理,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
1、加强重要商品、服务的价格管理。先后组织召开调整出租车票价、开征污水处理费、调整乐虹片区自来水价格听证会,调整了我市出租车票价,出台调整和开征污水处理费政策,拟定乐虹片区供水价格调整方案。重新公布524种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药品价格,继续对非盈利市级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实行差别利率顺加作价,进一步减轻患者和医保经费负担。调整了5座我市1996年底以前投产的非省统调地方公用水力发电机组的上网价格,促进实施煤电价格联运,缓解电力紧张局面。做好价格受理、成本、定价三大前期工作,加强成本监审,完善集体审价。健全价格监测定期分析制度,坚持对9大类37个品种商品每月2次的价格监测、分析。出台了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办法,核定了新世纪、银河花园2个普通住宅小区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2、加强清费治乱减负工作。部署并开展了20*年度收费验审工作,对全市20*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垄断经营性收费以及以收费形式征收的各种基金、集资、附加的执收单位进行逐个细致的验审。对4个单位发出整改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4个单位移交检查分局立案查处,注销收费许可证10个。规范和调整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土地事务服务、防雷技术服务、有线电视服务、机动车牌证工本费等有关收费。规范培训班收费审批流程,认真审核了21个强制性培训班收费。完成了全市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单位的收费许可证办理有关延期手续。全面清理了我局近几年来有关收费文件,停止执行部分收费项目。
3、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联合运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开展春运期间我市部分公路客运票价检查,有效制止乱涨价行为。开展了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重点检查以及教育、涉农收费专项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消费者权益。组织了节假日市场价格检查和日常菜市场价格检查,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强了市、乡镇、村三级价格监督网络建设,开展了“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认真做好价格举报工作,全年共受理价格举报投诉135件,办结137件(含上年遗留2件),办结率为101%。按照“放得开,管得好”的总体要求,加大了对价格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年共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1件,经济制裁总额375.62万元,退还消费者36.89万元,上缴财政249.67万元。
(四)注重调控,加强粮食安全管理,确保了社会粮情稳定。
1、扎实开展粮食安全工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对具有一定规模、信誉好的种粮户发放粮食预购款,确保粮食订单履约率。今年早稻订单粮食收购10179吨,完成计划的92.18%,居温州市第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开展经常性粮食仓储安全和“一符四无”检查,做好季度仓储千分制考核工作,指导和督促收储公司认真抓好仓库修理、器材维修以及仓容的安排和落实,有效保证了粮食储存安全。研究制定了20*年度全市地方储备粮油的轮换计划并上报市政府批准执行。认真开展了上年度全市粮食供需平衡情况和今年全市粮食农业成本调查,与财政部门协商并签订了20*年度粮食财务包干协议。编制完成“十一五”粮食安全规划,完善粮食安全预案和应急预警机制,加强粮食市场监测监控。积极开展“放心粮油”活动,坚持定期检测储备粮油产品,认真做好日常检查,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及时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查处,确保居民放心吃粮。认真做好我市军粮供应工作,积极开展拥军慰问活动。
2、积极培育粮食市场。加强粮食市场培育,依法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管理,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稳步开展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提出了*市粮食收储公司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协助企业做好国有资产出租承包等管理工作,盘活国有资产,有效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积极做好全市粮情监测点的监测和粮食信息的采集分析及统计上报工作,及时为粮食购销企业提供粮食产销和市场价格信息,并深入开展对粮食企业的调研活动。认真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二周年宣传工作。
3、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围绕“平安*”建设,我局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时落实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被列入局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适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得以深入贯彻执行。与下属13个粮食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责任分工明确,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加强《安全生产法》宣传工作,做好节假日期间的生产安排,完善负责同志带班值班制度。
(五)积极协调,服务企业改制和上市工作,加速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
贯彻落实体改会议精神,着手制定“十一五”体制改革规划,积极开展经济体制改革课题研究。研究制订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政策,加强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外资嫁接等多途径加速发展。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协调会,协调通用电子、制鞋总厂、清江粮管所、虹桥建筑公司、柳市棉纺厂等企业改制,指导制订改制方案。帮助胜武公司筹建股份公司,指导其制订公司章程、组建董事会、监事会等。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我市企业改制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市政府改制文件修改补充意见座谈会,提出*市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积极培育企业上市资源,引导、推动、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改革经验,并上报柳市、乐成和虹桥三镇为省级中心镇。
(六)突出重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推广应用,推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完成防火墙的配置升级工作,完成KILL杀毒软件升级部署,安装网络流量分析软件对网络进行测试管理。加强对电子政务外网计算机的管理,研究了多种互联网接入认证方式,实行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将市政府网站移植到websphere5.0平台。按照《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要求,对电子政务平台进行了改造,接入省电子政务外网,实现资源共享网络的全省互联。推广电子政务应用,普及短信息办公业务和公文收发业务,完成试点单位的内部公文流转、档案管理等业务应用,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完成20*年*两会网站的信息工作,在市政府网站新增设“便民信息”、“*湾港区”等栏目。扶持信息产业发展,引导软件业、信息产业制造企业做大做强,积极申报设立省级信息产业园。
(七)健全制度,加强队伍和系统建设,维护了文明机关良好形象。
1、加强能力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价格法》、《粮食流通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积极牵头推行并联审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实现了全市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全部在行政中心窗口接办,限时办结,全年承诺件提前办结率为96.27%。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新录用工作人员指导师制”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把人民满意作为标准,推行奖优罚劣制,增强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确保机关行政高效。认真做好文明机关复评,积极开展机关“四好科室”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
3、加强作风建设。继续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意识,树立干净干事、文明干事的好形象。继续打造学习型机关,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努力造就一支“勤学习、善思考、精操作”的发展和改革干部队伍。
刚才,福升局长就如何提高对发展粮食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发展粮食工业的指导思想、需要把握的原则、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如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全省粮食工业实际,就下一步如何启动和发展我们的粮食工业讲点具体意见。
一、*年以来粮食工业情况的简要回顾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年粮改后,我省的粮食工业作为粮食的附营业务,从机构、资产、人员等方面与粮食收储企业进行了彻底的分离,并全面走向了市场。到20*年末,全省共有粮办工业企业164户,比19*年增加了15户。其中:独立核算企业118户,非独立核算企业46户。主要品种的年加工能力582万吨,比19*年增加50万吨。全省独立核算粮食工业资产总计28.4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2.8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9.5亿元。在册人员32888人,其中离退休6*0人,在职职工15513人,其余职工全部下岗、放假。20*年,全省粮食工业企业加工(生产)总量99万吨,其中:小麦3.3万吨,大豆54.6万吨,水稻20.7万吨,玉米4万吨,饲料16.4万吨;盈利企业17户,盈利额1400万元,持平企业7户,亏损企业94户,亏损额为18373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16*3万元;企业的开工率平均为17.6%,开工率在10%以上的企业只有46户,有83户企业全年没有开工。虽然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但经过几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一些粮食工业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规模以及产品结构等方面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涌现出了辽源裕龙、敦化美达、四平贵丰等典型企业。总结近年来粮食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就是改制使一部分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据统计,全省粮食工业现有股份制企业47家,其中:在原来国有企业基础上转制的企业30家。这些企业改制的形式不尽相同,但各有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职工全员入股,企业以现有存量资产折价后与职工股合在一起组建新的股份公司。这种形式比较普遍。辽源裕龙就是由原来的辽源市植物油厂改制过来的。19*年,辽源市植物油厂与省内其它粮食工业企业一样,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向了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度十分困难。在辽源市粮食局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油厂的293名职工出资72万元作为职工股,企业以现有资产折价406万元作为国有股,组建了辽源市裕龙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并由全体职工投票,选举出了新的厂长。新组建的企业由于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有了很大的转变,企业职工也由于有了员工和股东的双重身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企业四年迈了四大步,由一个累计亏损575万元,年加工能力不足3万吨的小油厂,发展成为一个年利税600多万元,加工大豆30万吨,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另一种方式是职工集资入股组建新公司,反租原有厂房和设施,重新启动生产。这类企业的代表有四平吉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平吉六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四平吉雪就是原来的四平市第一面粉厂,计划经济时期,年利税曾经上千万,是全省面粉行业的排头兵。粮油市场放开后,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度成为四平市包袱最为沉重的几个困难企业之一。这个企业改制之前,能够变卖的资产已经全部变卖,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汽以及电话全部中断,职工连续28个月没有开过一次工资,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2000年,在四平市粮食局的组织下,原四平一粉的部分职工东筹西借了40多万元,合股成立了四平吉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租赁了原企业一个车间,在无一分钱贷款、无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强行启动了生产。改制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部门由过去的17个缩减到3个,干部和工人也打破所有制界限,实行择优竞争上岗。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把企业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一心扑在企业上,生产时是车间工人,停产时是销售人员,个个都身兼双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现在,职工不但每月都有一定的收入,而且,入股的钱也已经返回了一半。
还有一种方式是剥离不良资产,以有效的良性资产组建新的股份制企业。像长春益发合油脂有限公司就充分利用长春市政府加大企业转制力度的大好时机,搭上了资产重组,买断经营这班车,企业的老债务全部划拨到原来的老油厂,新公司轻装前进。四年来,不但保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还兼并了通榆和伊通的两个油厂,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大大增强。
另外,由政府出面,对企业国有资产有偿转让,实行国退民进也是比较常见的改制方式。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一些资产总量较小的企业,如:汪清申联、敦化美达都是个人出资把企业的产权买下,企业整体转制为民营。
第二个特点就是靠招商引资,吸纳外来资金合作经营。粮食工业企业走向市场后,在资金、市场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求得生存,一些企业依靠当地良好的软环境,借船出海,借鸡下蛋,依托省外、甚至国外一些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寻求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乾安县淀粉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以现有的存量资产以及诸多的优惠条件,招来了吉安生化年产50万吨酒精的大项目,企业闲置多年的资产得到了盘活,大部分职工得到了安置,形成了投资方、企业职工和政府多赢的局面。四平市饲料公司也是通过招商引资,在主管部门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硬是把山东六和在东北唯一一家饲料厂从哈尔滨拉到了四平。
第三个特点就是靠产业化经营,求得新的发展。从前期粮食工业调查和统计的情况看,去年,系统内开工率最高的是油脂加工业,达到了38%。全系统盈利的17户粮食工业企业中,油脂加工企业占了7家。全行业1400万元的工业利润中,有三分之二是油脂企业创造的。这与去年大豆及油脂市场的复苏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系统内有6户油脂加工企业进入了省政府的玉米-大豆轮作计划,建立起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种新型的产销形式,才使得企业能够按照自己生产的需要组织原料,同时,由于原料基地毗邻生产车间,企业在原料运输上节省了相当大一笔费用,这是企业增效的重要因素。
第四个特点就是依托现有资源,开发新的项目。在粮食企业整体陷入低谷,举步维艰,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不等、不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搞养殖、加工等项目的开发,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敦化美达就是利用企业靠近农村市场,自身又生产饲料的优势,搞起了“饲料、饲养、屠宰一条龙”生产,每年可为当地市场提供80万只肉食鸡。*年新组建的四平贵丰米业,也是利用梨树沈洋粮库闲置的厂房、设施以及较多的水稻库存,先是与粮库搞联营,站稳脚跟后,又发挥公司和粮库两个方面的优势,发展酿造业和养殖业,延长粮食的产业链条。经过几年的发展,资产已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两番,其产品远销广东、海南等地,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还有永吉县的粮食收储企业利用地处水稻产区的优势,近几年新上了11条大米生产线,2001年生产销售大米10多万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据统计,近年来,系统内共新建了26户粮食加工企业,其中有16户企业是粮库自办的加工厂。这些企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尽管我们的粮食工业有一定的基础,近些年,部分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按照新时期粮食工作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衡量,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省粮食工业现实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也是不可回避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粮食主管部门对粮食工业企业进入市场研究不够,指导不力,影响了粮食工业的发展。*年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省局在内的许多市、县粮食主管部门都对粮食工业在认识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放松了对粮食工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许多地区的粮食部门把粮食工业作为包袱“甩”了出去,并片面地认为粮食部门只要把粮食收好、管好、能销出去,不再发生新的亏损就行了。个别地区的粮食部门和企业还把过去粮库发生的亏损也挂在工业企业的帐上,增加了粮食工业企业的负担,粮食工业由此而一蹶不振,多年形成的粮食工商联营的产业链条也被迫中断。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对粮改的精神还是没有完全“吃透”。粮改的政策取向和最终目标是粮食流通市场化,这就意味着包括粮食收储企业在内的所有粮食企业,最后都要走向市场。而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与市场接触最为广泛、衔接最为紧密的重要环节,是延长粮食产业链条的关键所在,丢弃了粮食工业就等于是丢弃了大半个市场。山东省粮食系统的作法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在我们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搞主附营业务分离的时候,山东省粮食局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粮食工业上。去年,山东全系统盈利1.5亿元,粮食工业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事实证明,粮食企业仅仅靠经营原粮,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更谈不上发展。因此,重新审视粮食工业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粮食工业企业的指导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是相当一部分粮食工业企业领导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在体制上缺乏创新意识。我省的粮食工业企业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计划时期的思想意识、工作思路在一部分企业领导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一说要启动粮食工业,先问能给什么政策?能给多少钱?“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都很难有所突破。目前,系统内“国”字号的粮食工业企业(独立核算)还有68户,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57.6%,企业改制的步伐还是很慢。体制上的弊端,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的流失。一些有抱负的人才由于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纷纷流向系统外的合资或私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分到粮食工业企业的大学毕业生,60%以上都流失了,这些人原来都是企业的骨干,工作上可以独挡一面。其次是管理的松懈。一些企业由于体制问题,职责不清,管理粗放,假公济私甚至盗公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个别企业的有效资产已经所剩无几。
三是企业资金短缺、包袱沉重的问题十分突出。*年粮改后,粮食工业企业作为粮食的附营业务,其原来在农发行的账户全部转到了商业银行。由于粮办工业企业过去一直都是负债经营,分家时,还替粮食购销企业背了一些债务包袱,其平均负债率高达129%,所以,按照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有关规定,我们这些高负债率的企业要想贷款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由于贷款无门,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许多企业纷纷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困境,生产难以为继。另外,粮食工业企业的冗员问题也很突出。据统计,全省粮食工业平均每个企业要养活200多个职工,个别企业的职工达到1000多人,按照现在的生产需要,有一多半的人员需要分流。如此沉重的负担,对一些企业来说,别说是启动生产,就是破产也很难进行。
四是企业现有的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多年来,由于粮食工业企业在技改方面基本没有投入,许多企业的设备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出厂的产品,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问题比较严重。受此影响,企业的产品始终跳不出“米、面、油”粮食初加工这个圈子,而且在价格、质量和档次上都缺乏市场竞争力,原有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萎缩,像面粉市场,已经被省外企业完全垄断,大米和豆油的销售也大部分局限在省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很难打开局面。
二、启动和发展粮食工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为了扭转粮食工作的被动局面,使粮食企业在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局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了重新启动和发展粮食工业的工作思路,并把启动粮食工业作为今年八项重要工作之一,予以了高度重视。前一阶段,省局对全省粮食工业的情况做了一次系统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启动粮食工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省局这次启动粮食工业的总体目标是:经过3-5年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技术起点高,带动能力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并以这些骨干企业为核心,实施品牌战略,整合产品相近的加工企业,带动周边的粮食购销企业,搞活粮食流通,推进粮食市场化进程。同时,通过启动和发展,使粮食工业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指标明显提高,增加粮食工业在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中的比重,并通过加工业的发展,对全省粮食系统摆脱困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省局将突出重点、搞好示范,集中精力抓好“四个一批”:
(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这次启动粮食工业的工作重点就是通过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技术含量高、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全系统、全行业的发展。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省局准备从两个方面入手,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要选择一批生产有规模、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信誉有保证的粮食工业企业,集中一些优惠政策重点向这些企业倾斜,支持和鼓励这些企业依托资金、技术和品牌的优势向外扩展,跨区域、跨行业实施兼并或重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油脂行业,利用玉米-大豆轮作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辽源裕龙、四平红嘴等企业,帮助企业搞好订单大豆的基地建设,推进企业的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省内油脂行业的“航空母舰”;大米行业,要从产品的市场开发入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已经有一定影响的禾丰、梅河、万昌等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包括水稻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等各个方面,逐步统一目前品牌混杂的大米市场,形成合力,扩大吉林大米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饲料行业,利用山东六和、广东恒星等饲料企业在东北扩张的有利时机,协助有关企业搞好新建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通过这次合作,新建一个大型饲料加工企业,把我们的原料优势与市场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技改投入,靠项目拉动,把企业做强,把品牌做响。今年,省局将对20*年已获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辽源裕龙50万吨/年大豆深加工项目搞好项目跟踪与服务,促其尽快施工并投产。同时,对今年已通过国家粮食局审核的九台九实玉米多肽系列产品项目、双阳饲料绿色环保专用饲料项目、梨树粮食收储公司年产6万吨无水酒精项目等3个项目加大协调力度,争取能有1-2项在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今年上半年,省局已向国家粮食局推荐了20多个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项目,是历年来最多的。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也已经启动,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技改项目列入计划,省局将在省粮科院建立粮食工业项目储备库,收集国内外相关方面比较前沿的科研成果,指导各地的技术改造工作,同时,对各地申报的技改和新开发的项目进行档案式管理及前期论证,做到开发一批、储存一批、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二)因企施策,扶助启动一批。这次省局提出启动粮食工业,不是把系统内的粮食工业企业都扶起来,而是按照分类启动的原则,有重点、有选择地启动。这项工作的重点在各市、县粮食局。启动的基本条件是:企业有一定的基础,人员和债务包袱不大,机制相对灵活,产品适销对路。启动的方式和渠道,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及周边可利用资源,因企制宜,多方位启动。由于目前粮食工业企业困难较多,基础薄弱,所以,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启动的。各地粮食部门在这个时候应伸出手来拉一把,扶一下,帮助企业把好关、引好路。可以结合当地政府为扩大招商引资而出台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筑巢引凤,为企业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在这方面,粮食主管部门首先要解放思想,要像山东禹城粮食局那样,只要是能引来资金和项目,不管企业姓“公”姓“私”,谁能干,就让谁干,一切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看问题。基层企业也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投亲靠友,攀高结贵,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借助外力,把生产启动起来。也可以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种经营,拓宽企业经营渠道。粮食工业企业,尤其是饲料加工企业在发展养殖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各地粮食部门要因势利导,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指导企业建立自己的饲养基地,搞饲、养、加一条龙生产。当然,也可以因地制宜,围绕当地资源特点搞医药、建材、山野菜等项目的开发,跳出粮食求发展。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便利条件,探索厂库联营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同处一院的粮库和加工厂,虽然挂的是两个牌子,但两家的关系联系紧密,能够共享的资源很多,可以优势互补,况且,企业的人、财、物还都归市、县粮食局管,更有条件开展工作。因此,各地粮食主管部门要围绕工商结合,厂库联营多作些文章,要敢于突破环节限制,与当地农发行搞好协调,组织粮库与加工企业搞一些委托加工、代加工或联营,实现粮食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的合作和联合,这样,不仅可以启动粮食工业企业,还可以搞活粮食购销企业。
总之,各地在启动粮食工业方面要拓宽思路,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多领域、多品种开展生产和经营,形成以工为主,多业并举的粮食工业新格局。
(三)瞄准市场,开发新建一批。继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国家又批准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连续投资5年的计划,国家粮食局也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出台技改专项计划。各地粮食部门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批起点高、技术新、市场前景好的技改或新建项目,以项目带动资金,以项目调整结构。在项目的组织中,各地粮食主管部门要充分尊重基层企业意见,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开发,自下而上提出项目,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为了搞形象工程下派任务,盲目投资。要对企业上报的项目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避免“一哄而上”,造成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需要强调的是,各地在向省局申报项目的同时,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本部门在技改投资方面的工作和打算,争取新建项目能够列入当地经济发展计划,使新建项目能够早立项、早投产、早见效。
在新建项目方面,省局也有一些想法:一是支持和鼓励省储备粮公司、省粮科院等局属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创办实业,为启动粮食工业做出示范;二是为山东六和、广东恒星等省外企业在我省扩张牵线搭桥,搞好服务。三是走访一些国内玉米、大豆深加工方面的科研单位和专家,选择2-3个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新项目,争取国家技改投资,为我省的粮食工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国退民进”,放开搞活一批。目前,系统内相当多的加工企业,尤其是县一级办的企业问题很多,体制不新,机制不活,规模不大,资金不足。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大改革的力度,思路要新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能股则股,能租则租,能退则退,能卖则卖,能破则破,只要是有利于粮食工业的发展,能安置职工,保系统安定,谁能养,就让谁养。不能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他的,在企业的归属上过多纠缠。全省粮食系统内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现在有160多家,这么多的企业都从事粮食初级产品的加工,不利于粮食加工业的集约化生产,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所以,有些企业该放就得放。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搞好我们能够搞好和应该搞好的事情。省局建议各地对这类企业要多搞些调研,多下些功夫,帮助企业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推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考虑到企业改革涉及到政府各部门方方面面的因素,各地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一定要与当地政府搞好协调,扎实稳妥地推进粮食工业企业改革。
三、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全面推动粮食工业的启动工作
启动粮食工业,关键在组织和引导,粮食主管部门在这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地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集中一段时间,抽调骨干力量,进一步搞好本地粮食工业企业情况调查,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制定出各地启动发展粮食工业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在规划和方案中,要对现有的粮食工业企业排好队、分好类,明确下一步启动工作从哪里入手?重点搞点啥?怎么搞?规划和方案形成后,要上报省局,以便我们掌握情况,统一规划,对下指导。
深入走访排忧解难。通过走访,了解辖区内金融机构在信贷过程中的诉求,广泛听取金融机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联系房管、法院、住建等部门,协调银行机构在信贷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金融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金融工作计划1
20--年,全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总体思路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力实施“经营客户”战略。坚持“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的基本策略,即以“经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产品、渠道、服务、经营品质、执行力“六个基本点”作为“经营客户”战略的重要支点,继续强化“狠抓三条主线不动摇”为具体抓手。通过实施渠道管理精细化、客户经营精细化、服务管理精细化、操作风险管理精细化、产品销售精细化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个人金融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经营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一、20--年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策略
(一)产品策略:继续坚持狠抓产品销售不动摇,以做全和做强产品为目标,在巩固传统强项产品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弱项产品的销售能力;优化产品销售结构,注重现有网点产能的挖掘,重点抓好点均线下网点的产能提升,力争通过现有网点产能的整体提升,最大限度的缩小与同业在规模上的差距;以交叉营销和联动营销为抓手,提高客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依赖性,通过产品的交叉覆盖和服务的完善改进,稳定和拓展客户基础,提升单一客户对建行的贡献度和忠诚度。
(二)客户策略:要充分依托理财中心,深化二代转型,围绕“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坚定不移的落实“经营客户”战略;20--年经营客户的重点要在精细和固化上下功夫,要坚持客户拓展和产品销售互促共进,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并重的经营原则,在竞争中要确保有足够大的大众客户,有足够多的好客户,强化客户营销维护能力,挖掘存量客户潜能。通过提高产品覆盖度来留住客户,培育客户向上迁移成长,促进客户格局和渠道格局的相互匹配和全面融合。
(三)渠道策略:20--年渠道建设重点要在解决渠道总量扩大、覆盖面提升、区域结构优化、功能扩充等紧迫性问题上下功夫。一是要稳步、快速扩大物理网点数量,要重点布放在中心城市行和“第二梯队”,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县域地区,形成和同业抗衡的主阵地;二是继续大力发展自助渠道建设,力争在三年之内使自助银行与物理网点数量达到3:1比例,延伸服务半径;三是着力建设客户经理和理财中心软渠道,按照专职、专业、专注要求,带出一支新队伍,开拓一片新天地,打造一个新阵地,形成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理财中心和客户经理相互协同、相互唿应、相互补充的全新渠道格局。
(四)区域策略:持续推进中心城市地区、重点发展地区和发展地区三大区域发展策略,着重打造“第二个------”。20--年“三大梯队”的经营目标是:中心城市行个人存款新增和中间业务收入还要保持同业第一,坚守主阵地,作出更大贡献;继续打造“第二个------”,使其在同业形成绝对竞争力,提高贡献水平,瞄准第一梯队,实现突破跨越;“第三梯队”要实现快速崛起,通过加速发展,赶超同业,缩短差距,尽快向第二梯队跟进靠拢,提高对全行业务的贡献度。
二、20--年个人金融业务工作要点
(一)加强业务创新,做全、做强产品
1.狠抓一季度个人业务旺季营销工作,以“个人存款,实物金、个人客户”为核心,以基金、保险、借记卡,产品覆盖度和临界区间客户提升,自助设备开机率、账务性业务替代率及网点替代率为重点,做实旺季营销。
2.完善自上而下到网点的产品销售垂直作业模式,加大通报考核力度,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3.继续推进产品“扫零、达标、越级”
和“保险、基金、黄金攻坚战”,做全产品,弥补“短板”,提升网点均衡销售能力。
4.持续加大对理财产品的销售力度,加强总行“利得盈”、“大丰收”、“日新月异”等常规理财产品特别是开放型产品的销售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我行自行设计发起的“干元”系列理财产品当地品牌优势;
加大对信托公司信托计划产品的销售力度,逐步搭建我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产品相互补充的销售模式。
5.进一步做大做强个人黄金业务,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实物金业务成本控制,提升实物金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对账户金的销售力度,与电子银行渠道联动,提高账户金产品覆盖度;加强账户金交易规范管理。
6.试点推出移动保管箱业务,建立从业务布局、申请开办到日常管理等一整套保管箱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稳步推进保管箱业务的发展。
7.建立完善自上而下的基金产品销售信息传递链条,提高股票型基金、主代销基金、基金定投营销能力;
充分发挥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作用,提升各级销售人员的系统工具使用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精准营销水平,努力提高新老基金代销市场份额;加强与基金公司合作,做好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加强与电子银行渠道联动,进一步规范货币基金交易。
8.做好凭证国债、储蓄国债、记账式国债产品的销售工作,巩固提升地区同业优势地位;
加强记账式国债的风险管控,利用技术手段建立频繁、大额交易日常监控机制。
9.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销售管理能力,建立完善寿险产品网点资源配置考核方案;
建立保险公司销售支持人员规范管理制度;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加大对网点一线销售人员保险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做好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工作,提高我行自身保险销售能力;做好客户风险评估,提高客服务水平。
10.加强理财卡、龙卡通借记卡、支付宝联名卡等发卡的工作力度,扩大借记卡存量市场份额,提高新发卡的质量;
持续开展折转卡及提升借记卡的动户率,加强对准贷记卡业务资产质量的管理,控制不良透支的攀升,降低不良率;按照总行部署,积极拓展推广借贷合一卡、陆港通、预付卡等新产品。
11.加大个人外汇业务宣传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制度梳理和对下培训力度;
试点开办并逐步推广外币代兑业务;选择重点地区、重点网点加大对个人国际速汇、个人外币汇款、个人结售汇等外汇产品的推广工作力度,打造全区个人外汇业务标杆网点,并发挥其带头作用。
12.稳步推出电话支付业务,建立电话支付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加强与中粮可乐公司合作,积极拓展中粮支付业务。
13.强化产品交叉销售,推广个人金融产品套餐服务,提升产品覆盖度。
14.调度内外部媒体资源,做好重点产品营销宣传和品牌推广,做好客户体验活动宣传,把好宣传材料关。
(三)完善队伍建设 强化客户服务
15.继续强化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专职个人客户经理的覆盖度和充足率。
16.以理财中心为考核单元进一步加强对个人客户经理的考评管理,在二级分行层面推广典型考评办法。
17.量化个人客户经理考核指标,完善客户经理产品销售、客户新增等关键业绩的考核量化,突出个人客户经理销售主渠道的作用。
18.以产品销售为纽带,以顾问式客户关系管理为依托,建立并完善全新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19.通过多种手段持续巩固二代转型成果,全力做好20--年网点二代转型工作。
20.抓住客户增长、产品覆盖度、理财卡配卡、存量客户保有率、服务VIP客户时间占比、客户联系计划覆盖率等关键业绩指标,提升客户经理产品销售和服务能力。
21.固化100家理财中心VIP窗口柜员配置规范的基础上,向全辖网点理财中心覆盖推广,进一步解决理财中心空心化问题。
22.强化客户分层服务,加强理财中心客户引导分流,进一步提升理财中心客户服务功效。
23.在二级分行层面抓好经营客户系列提升措施、规定动作和个性动作的实施落实;
创新内容和形式,持续执行个人客户例会制度。
24.在持续开展标准化理财中心创建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创建精品理财中心活动,以点带面,形成理财中心成长发展的良好梯队。
25.持续做好客户经理三大工具的运用推广,优化客户经理营销作业考评系统,与产品推广紧密结合,提高系统工具的使用效能。
设计“理财规划与客户资产配置分析工具”,为客户经理进行产品销售和客户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6.持续常态推进临界区间客户拓展上移活动和客户四个必备金融工具的营销推广,提升产品覆盖度和联动营销能力,强化客户联系和产品推荐。
27.将客户信息质量维护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持续抓好分阶段客户信息质量提升。
28.全力实施客户经理营销能力素质提升打造项目。
29.开发系统平台,对个人客户经理基础信息和日常维护
实施系统化、工具化管理;在客户经理营销作业考评系统中搭建客户积分管理系统,按客户忠诚度和产品覆盖情况对客户进行分层和差别化服务。
30.组织全行个人客户经理专业技能考试,强化个人客户经理经营和管理水平
31.举办个人客户经理销售PK赛,增强个人客户经理实战能力
32.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全面做好一线员工培训工作
33.抓好基金销售从业人员培训及考试工作。
34.加大个人黄金业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研究通过外部权威机构考试认证方式。
35.做好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工作,提高保险从业资格持证人员数量。
(三)加强渠道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36.持续调整网点布局结构,在20---20--年布局规划指导下,结合西部大开发与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适当增设我行在发达地区(包括县域)的营业网点。
37.持续推进网点购置、装修建设,加强中心城市行和重点区域的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中心城市行的网点自有率水平,使中心城市行网点自有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重点调整低产网点和5年以上未标准化装修网点;继续优化营业网点视觉形象标准,符合总行VI标准网点比例达到98%以上;结合我行二代转型及打造100家标准化理财中心战略继续支持个人理财中心的优化改造工作;在赤峰建设1家保管箱业务项目;继续加大离行自助银行选址规划建设,使离行自助银行成为物理网点的有效补充。
38.全面提升渠道建设管理水平,落实集约化管理,制定全行网点建设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网点建设责任机制。
39.试点推广网点建设后续跟踪评价工作,完善网点后评价体系,建立网点配置模型、网点选址模型,完善两大渠道建设管理模式,加大网点建设情况检查督导力度;
总结分析资本性支出对网点销售的支持提高程度。
40.进一步完善自助业务运营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自助设备集中专业化管理步伐,力争年底实现全行自助设备的集中管理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和高效化的自助设备管理队伍。
41.进一步强化自助业务基础管理,继续加大自助设备“剁尾巴”考核力度;
加大宣传,提高设备分流率;积极拓展自助渠道的交易功能;进一步精细对设备服务厂商的管理和考核,切实提高设备运行和服务质量。
42.继续加大自助设备的经营管理考评力度。
要突出对重点行、重点地区的政策倾斜。打造--------的第一梯队,提高上述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在设备规模、运营指标、设备收入贡献、柜面替代率水平上切实起到引领全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带动以唿伦贝尔、赤峰、通辽、锡盟、乌海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加快发展,有效提高设备交易量和收入贡献度。帐务性替代率要达到60%以上,同时要重点提高附行式设备的替代业务能力。
43.突出抓好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建设。
将自助渠道的建设放在与网点同等重要的程度来建设。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实现自助银行与网点数量比达到3:1。
44.调整设备布局结构,力争实现全行每个网点配备存款功能设备;
严格控制低产、低效设备的产生。力争将低产设备控制在5%以内。
45.继续做好自助业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进一步规范自助业务操作流程;提高自助业务自查、抽查及普查工作质量,教育员工识别和自觉规避业务风险,提高自助业务风险防范能力和履岗能力。
46.利用行内外资源,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加强自助业务知识培训。
47.通过持续开展星级网点管理,固化和提升网点转型效果。
拟在原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网点的基础上,把星级向下延伸,增加二星级网点的评选。
48.整体提升全行网点服务质量,重点体现网点服务的稳定性和服务的固化。
49.从破难点和顽疾点入手,贯穿全年开展“抓服务、固成果、上水平”服务提升攻坚活动,循序渐进,实现网点服务水平的有序提升。
50.按照每季度两次的频率对所有营业网点开展神秘人检查。
51.打造理财中心服务标准,提高理财中心服务质量,打造建设银行理财中心服务品牌。
52.完善网点服务考核机制,强化网点的服务考核,在规范统一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提高零售网点的营销服务质量和水平。
53.加强对网点和个人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
在培训分工上,区分行侧重对员工能力提升的培养,二级分行则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
(四)强化基础管理,倡导合规经营
54.贯穿全年开展“破难点、整顽疾”风险管理提升攻坚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对私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强化屡查屡犯问题的整改。
55.继续强力打击自办业务和柜员禁止性规定,彻底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提高柜员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的意识。
56.提高发卡质量,对不动卡进行定期激活和清理,规范理财卡等产品收费,建立完善的客户升降级机制,实现按标准发卡,提高银行卡年费收缴率及商户回佣,优化准贷记卡功能,对打卡等事务性业务逐步进行全行性集中处理。
57.制定并下发《零售网点岗位绩效考核管理试行办法》,规范统一全行零售网点各岗位的绩效评价内容、过程和结果。
58.理顺理财产品销售规范,解决理财业务多头管理问题,加强对条线、分行特色理财业务的监督和指导,定期对分行销售合规性开展检查,规范操作。
59.加强全行网点资源配置的集中统一管理,全面清退外部保险机构驻点,做好代销保险产品销售组织
60.加强投资者教育,正确引导客户合理配置资产和稳健投资,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
61.继续抓好基础管理系列措施工作,将其作为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手段,实行动态考核,着力提高网点人员基本业务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个人金融部位风险和案件防控的长效机制。
62.加强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前预防。
对于各类审计、总行及区分行相关部门提供的内外部最新风险防控动态,及时跟踪、搜集和梳理整理,认真研究分析,发现风险点,做到事前预防。
63.强化整改工作。
将各类审计、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按照不同检查层面的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流程,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效果,对不及时、不认真落实整改工作的,要对二级分行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64.完善基础管理考核机制。
继续以个人金融业务基础管理考核系统为依托,对营业网点、二级分行基础管理水平综合评价,连续考核,进一步夯实全行个人金融业务基础管理水平;按月对委派柜员主管评价考核,组织开好柜员主管例会,加强柜员主管的履职能力。
65.抓好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协调各级检查团队落实个人金融业务检查计划,对检查结果充分整改和利用,提高对柜面业务操作的垂直指导力度。
66.完善“5+1”考评体系的基础上,将理财中心考核纳入其中,形成条线“6+1”考评模式,配套实施谈话制度和二级分行经营管理评价制度,条线上下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地。
(六)加强系统建设 做好流程优化
67.继续强化对数据特别是产品与客户的分析和挖掘,进一步将管理做深、做细。
68.按照总行要求做好证券业务系统、理财产品综合支持系统、核心业务系统、PBCS等系统的版本上线推广,做好PBCS等系统使用情况的跟踪通报。
69.做好区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等自行开发系统的优化需求的提交及功能的日常使用管理。
70.进一步发挥总行营销服务系统、分行客户经理作业系统、OCRM、ACRM等系统工具客户数据挖掘分析功能,提升精准营销能力。
71.推广网点业绩评价系统、网点销售门户系统、网点资源调度系统、网点排队和客户识别系统及新功能。
72.通过个人客户经理服务支持项目,开发客户经理业绩评价功能,建立全行客户经理服务VIP客户和产品销售业绩的统一评价标准。
73.依托“个人金融产品营销服务系统”,加强客户挖掘,提高商机处理率,加强商机统一管理,优化网银精准营销。
最后,启动包括客户经营、渠道管理、风险管理、服务管理、产品管理等在内的条线精细化管理提升一揽子计划,推进条线经营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20--年个人金融业务通报体系
为进一步加大对全行个人金融条线业务的督导和通报力度,及时通报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状况,搭建全区个人金融条线沟通交流的平台。20--年区分行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个人金融业务通报考核体系。在通报频率上将按照日、周、旬、月、季度等;通报内容涵盖营销及综合、客户管理、产品、基础管理、自助服务及网点建设等方面;通报对象维度涉及全区个人金融条线各个层级。
金融工作计划220--年市金融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立“抓金融、促发展”理念,强化“大融资、大金融”意识,坚持以社会融资总量为中间目标,坚持充分发挥金融支撑功能和发展壮大金融业并重,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千方百计扩大社会融资总量,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总体目标
实现社会融资总量300亿元,其中市内外银行信贷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力争1户企业上市成功过会,2户以上企业进入上市辅导阶段,10户以上企业进入重点培育阶段。新引进一家以上股份制银行进入筹建实质阶段。基本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实现新开业小额贷款公司2家以上,新增贷款投放超25亿元。实现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贷款担保额突破1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努力扩大银行有效信贷投放
坚持“有扶有控”,增强执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同时注重灵活运用新型融资工具,利用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争20--年市内外银行新增贷款不低于上年,其中市内银行新增贷款不低于13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全力争份额抢规模。
继续实行信贷投放目标管理,加大信贷考核力度。年初市金融办将会同市人行、银监局,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信贷投放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行社,实行月考核月通报和季分析调度制度,并作为硬指标,列入年终对各金融机构信贷考核。进一步引导、激励各行社早投放、多投放。激励各金融机构及早谋划,积极向总分行争取政策和信贷倾斜支持,多跑省行跑总行,力求多争份额多抢规模,做大信贷资源“总盘子”,强化分析调度,加大与金融机构协调联动,采取形势分析会、“窗口指导”、项目对接调度、进展通报等形式,强化常态和动态对接,及时介绍最新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通报全市重大项目进展、企业资金需求和信贷投放进度,提前谋划、及早对接、牢牢把握每一阶段信贷投放的主动权。
2、加大银企对接力度。
坚持早对接、密集对接,年初及早制定全年银政企对接一揽子活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全年组织4次以上大型银政企对接以及股份制银行滁州行等主题活动。注重突出特色,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分层次组织系列“小规模、分专业、见实效”的专题对接活动。综合利用滁州金融网、人行征信、发改委项目和经委企业管理等系统,利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收集更新信息,畅通部门与银行、担保以及企业之间对接渠道,动态对接。进一步扩大对接范围,积极邀请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租赁、担保、小贷等金融投资机构参与,进一步扩大融资合作面,以此促进业务合作,推动机构引进。
3、以项目为龙头,积极扩大信贷增长空间,会同市人行、银监局和发改委、经信委等经济主管部门密切配合,重点围绕美好新滁城建设、苏滁产业园、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项目以及企业资金需求情况,抓紧编制、储备、对接项目,抓紧启动新一轮与金融机构项目合作。
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主线确定投资主线和信贷切入点,以项目为抓手,按照银行信贷要求,完善前期手续。及时督查和通报项目对接进展,全力落实项目合作成果,突出重点,以重大项目争份额,努力扩大信贷空间。
4、大力拓展银行表外融资规模。
银行表外融资是当前形势下企业融资较为灵活简便和现实有效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综合利用各类信贷替代工具,开发信贷替代产品,积极推进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理、理财产品、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结构化融资等表外融资业务,加大对地方经济实际投放力度。将表外融资量作为软指标,列入年终对各金融机构信贷考核。
5、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工具融资功能。
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争取总行旗下的证券、信托、租赁、基金、保险等控股公司的多牌照金融资源支持,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优势,采取“信贷+基金”、融资租赁、股权融资、贷投合作、直投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6、加大与市外银行的合作力度。
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合作模式,吸引其持续扩大对我市城市建设领域的信贷支持。推进与进出口银行的深度对接,重点推动外向型经济和进出口企业与进出口银行的融资合作力度,积极推进与市外各类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的融资合作,利用其机制灵活、产品新颖、模式多样优势,重点加大对我市成长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优势集群集聚产业上下游优质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20--年市外金融机构来滁投放超30亿元。
(二)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1、加快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思路和“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步骤,进一步健全企业上市推进机制,全力帮扶引导,持续保持我市企业上市的强劲势头,力求企业上市首发和再融资不断取得新突破。力争实现扬子木业上市过会。对已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一企一策,全力推进,对具备条件、有上市意愿的各类企业,将尽快纳入市级后备资源库,重点筛选2-4家企业,政策倾斜,重点培育,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省级资源库,享受省级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采取专家授课、机构辅导、舆论宣传等方式,加速后备企业上市进程,大力培植上市资源。
2、积极推进债券融资。
抓住国家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力度、简化审批程序的有利进机,积极创造条件,以城建、交通、能源、高新技术等收益相对稳定、风险较小的行业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全市已上市公司、国有骨干企业和大企业发债。支持市开发区同创公司发行企业债券。
3、积极推进票据融资。
抓住国家扩大直接融资的机遇,市金融办将会同市人行、市经委和各金融机构,加大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对接沟通,充分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帮助企业到银行间市场融资,认真筛选直接债务融资目标培育企业,鼓励上市公司、大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到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融资,并以此腾出信贷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4、积极扩大信托融资。
市金融办将主动帮助企业加强与省内外信托公司的业务合作,设计适合不同企业和项目的相应信托产品,通过信托贷款、信托股权投资、其他权益类投资等方式引入信托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对受贷款规模、准入条件等制约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项目、工程和企业予以支持,不断扩大信托融资量。
5、大力发展租赁融资。
加强与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银行控股租赁公司的合作,支持租赁公司通过售后回租方式盘活在建项目的各类资产。鼓励企业通过直接租赁、转租赁、委托租赁等手段进行融资。
(三)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支撑能力
1、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
以在皖设立分支机构的各类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城商行为重点,加大引进力度,推动签订引进战略合作协议,及时掌握其网络布点规划信息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导向,畅通引进绿色服务通道,强化引进工作领导组和推进协调组职能,明确任务,责任分解到人,全程跟踪推进。会同市银监局、市人行,积极跟进、主动服务,全力构建引进金融机构绿色服务通道。积极引进市外金融机构。全力推进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设立工作,力争再引进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2、鼓励村镇银行开设分支行。
支持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村镇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引导其立足县域和“三农”搞好金融服务。
3、全面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
全力推动凤阳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完成来安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工作。加快天长、明光、全椒农合行改制为农商行步伐。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到改制过程中,提升农商行的服务水平,支持绩优农商行上市,充分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
4、规范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认真落实省政府“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合理布局,防范风险”的要求,坚持组建与规范并重,积极扩大试点成果,鼓励各类资本实力强的大企业发起设立,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力争20--年再获批筹建开业2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小贷公司规范经营、强化风险防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小贷公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降低利率和成本,其进一步发挥好在缓解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融资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金融支持县域和“三农”的有益补充。
5、加快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坚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强化社会责任和实行可持续发展并举,逐步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发挥政府主导融资性机构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实资本实力,立足服务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信用和财政性资金杠杆作用,不断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扩大担保融资量,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发挥好服务作用。努力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工作。力争20--年累计贷款担保额超百亿元。
6、促进投融资平台快速健康发展。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和推动市城司做大做强,建立投融资平台与财政、土地联动,资金“借用还”良性循环的运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收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额返还等方式,不断充实资本金,壮大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持续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提升平台经营获益能力,走出一条“在融资中实现投资,以投资保障融资”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融资主力军作用。
7、积极吸引基金投资。
扶持和引导浚源基金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发挥示范效应,以此带动更多投资机构对我市企业和项目开展投资。认真总结浚源基金设立经验,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和对接引进力度,积极承接资本转移,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风投、创投基金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支持企业战略重组,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做大做强。
金融工作计划3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络、沟通、协作。
1.加强金融经济的信息互通。
区金融办依每月及时把锡山的经济发展及企业的动态信息情况以及我区年销售1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时向银行传递,以供银行发展信贷业务作参考性的基础资料;同时积极为银企合作发展做好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工作,给予相关银行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我区金融环境。
2.组织驻区行长联席会议。
为充分发挥每季的行长联席会议作用,做好银、政、企的合作对接,一是向各银行通报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并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以及我区拟上市改制的企业名单向各银行作了推荐介绍;二是共商《区20--年度金融工作要点》的主要工作。三是积极把我区投资项目及进展情况积极提供给各银行。
二、银政企合作机制有效加强。
1、银企对接活动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针对当前企业急需融资的问题,区金融办牵头建立企业融资联动机制,形成条块结合、快速反映、即时协调解决单个企业融资困难的绿色通道,建立了企业融资服务工作机制,搭建起“银政企”合作的新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金融推介授信活动,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今年以来,分三批累计为37家企业落实新增授信13.762亿元:
第一批:为无锡圣贝尔机电有限公司等4户“三有一缺”(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缺资金)中小企业三月初解决落实新增授信1.1亿元。
第二批:三月份在了解到大东格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3家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重点企业(项目)后,区金融办通过多方沟通衔接,有效解决无锡东方国际轻纺集团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的资金需求,落实新增授信金额1.06亿元。
第三批: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再次对我区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推介了40家“三有一缺”企业,经过市区14家金融机构的实地调查和信贷审查,其中,无锡力扬纤维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于九月底获得了银行11.602亿元的授信额度。
2、“银政农”共建活动深入推进。
为解决我区“三农”发展资金难题,提高金融支农的创新能力。根据驻区农业银行、锡州农商行及邮政储蓄银行推行小额、简便的涉农信贷特点,我区农办、发改局、农林局和上述三家银行积极推行“银政农”共建活动,把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户的名单进行了调查摸底。排查出我区有融资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企业5家,种养殖户53家,并向银行作了积极的推介。目前,共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业企业,家种养殖户与锡州农商行达成了贷款意向1411万元。其中:羊尖镇水产专业合作社50万、绿羊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500万、严家桥水产专业合作社100万、新峰苗木专业合作社100万、绿羊温泉农场500万、绿羊园林有限公司100万、羊尖花卉园艺场50万、虾蟹养殖专业户5万、水产养殖专业户3万、蔬菜养殖专业户3万。农业银行向东亭农户发放惠农卡5000余张,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农业贷款500万元。
三、企业信贷危机协调机制有效构建。
1、动态掌握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综合情况。
为真实反映我区信贷企业的综合情况,区金融办加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每个季度对我区授信企业的信贷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全面掌握情况。对我区部分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信贷企业加强预警,重点关注。
2、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
为切实维护地区经济和金融稳定,建立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联络员周报制度,由开发区、各镇(街道)对辖区内可能或已经出现并引发区域金融运行不稳定的有关事项,包括企业信贷突发事件、企业逃废债、非法集资、集体退保、理财产品大额亏损引发群体性投诉等情况,密切监控并及时汇总上报,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情况,积极采取措施。
3、做好区域内企业信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工作。
协调神羊集团贷款事宜。对神羊集团及下属贷款企业提出暂停付息的申请,我区加强与市金融办、银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债权银行的协调沟通,配合牵头银行组织神羊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债权银行协调会议,充分商讨神羊集团目前面临的市场、资金和债务问题,为其他企业重组和恢复生产赢得时间,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基础。协调明
特化纤贷款担保事宜。我区自6月份接到华夏银行恳请锡山区人民政府协调“无锡市中亿化纤有限公司”银行贷款外部担保的函后,区金融办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与市银监局、相关镇政府、信贷企业、关联企业、担保企业等的沟通协调,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效。同时,对双益纺织因受明特担保影响贷款被压缩,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及时向市银监分局协调交流,由银监分局出面做好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工作,使双益纺织的贷款维持现状而不受压缩。通过总结我区神羊集团、明特化纤集团财务危机经验,建立了企业信贷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处理信贷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程序和措施等,为实现区域金融安全提供机制保障。
四、农村小额贷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由我区红豆集团作为牵头股东组建的阿福小额贷款公司自4月份正式开业运营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1.61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1.1亿元,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4575万元。另外,根据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根据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安排,我区雅迪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严格评标,于九月份中标组建我区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格,经上报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于十一月三日正式批复同意筹建无锡市锡山裕民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一个多月的筹备,12月份已通过省金融的开业验收,至此,我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至2家。另外,我区东方钢材城也通过评标,上报省金融办审核报批通过,正在筹建中。
五、加强对金融政策的推介宣传。
前期主要针对担保业务方面的有关政策、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组建(如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典当等)相关的组织优惠政策和业务上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的收集归类,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对接。
同时,根据近期无锡市出台《关于帮助企业解决续贷过程中暂时性资金困难的意见》,以解决中小企业续贷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真空”难题,被称为“过桥资金”。以及无锡人行今年初动员各商业银行研究、制定并报请市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大幅降低相关收费标准,通过公推票选方式,确定16家企业房地产评估报告通用评估机构。今后这些通用评估机构所出具的评估报告,将被锡城所有银行认可的相关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进行宣传。
金融工作计划4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广克山县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经验,推动县域和垦区建立涵盖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银行和非银行信用信息电子档案;对乡、村、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等级分类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信贷投放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配合省银监局、省高院对全省400余件金融案件进行清理,对失信被执行人给予信用惩戒。
三是优化金融市场政策环境。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对金融机构办理各类抵(质)押登记业务给予便利,并制定全省统一规范的抵(质)押资产受理、办理的标准、条件和内容,简化抵(质)押程序。
四是开展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选择2个市(地)开展金融环境评价试点工作,将评价结果作为地方政府开展融资活动的依据,激励地方政府增强区域金融环境良性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五是建立完善政府服务平台。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企业融资需求类信息;完善金企对接平台,广泛吸纳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围绕全省重点项目适时开展专业化的金企对接活动;搭建农村物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各类物权的信息登记、政策咨询、合同鉴定、融资服务等功能;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发挥政府增信优势,推进银担合作。
二、深化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一是协调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及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确保其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力争全省支农再贷款限额、支小再贷款累计投放额、再贴现累计发放额增幅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二是扩大全省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省内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省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鼓励金融机构牵头运作发行区域集优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为中小企业融资;加快我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三是引导保险资金参与我省项目建设。引导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产业、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等。四是金融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放宽或取消对省内企业境外放款、境外融资及境外直接投资等方面的限制,依托外资银行的国际网络优势和差异化服务,帮助我省外向型企业、有跨境业务的企业及有海外融资需求的企业“走出去”。
三、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
一是继续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协调驻省银行机构向总行争取信贷规模,增强信贷资金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对重点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驻省银行机构向总行争取更多的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创新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保单融资、信贷保证保险、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协调银行机构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引导保险机构提供手续简便、价格低廉的保险产品。
四、完善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一是吸引金融机构入驻我省。利用我省财政奖励政策,吸引金融机构总部入驻我省或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各金融机构总部在我省设立呼叫中心、后援中心、电销中心、软件研发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二是发展壮大地方金融体系。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我省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民营银行试点范围;鼓励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总部位于我省的金融机构。
三是推动建立股权投资基金。采取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匹配放大投入及市场化募集的方式,在我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十大重点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及对俄经贸合作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有实力的各类股权基金来我省投资,促进我省企业发展潜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融合。四是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分公司和通过同业拆借、向法人股东定向借款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创新,构建银行融资、民间融资、直接融资担保并存的基本业务框架,力争20--年底前实现融资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五是继续做好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按照省政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方案》部署,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主体、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创新。
五、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一是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贯彻《国务院关于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的意见》,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职能、力量和手段;建立地方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地方金融监管重大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非法保险业务等各类违法行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各类交交易场所、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二是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建立中省直有关单位和市县政府横向联系、纵向沟通的地方金融发展与风险处置机制;指导下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做好所监管机构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加强对本地区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的监测分析和风险管理。三是继续做好对驻省金融机构的考评工作。完善现行金融机构考核奖励政策,对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等金融机构和高管人员给予重点奖励;建立金融机构综合考评机制,省政府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通报表彰,并依据考评情况对财政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金融工作计划520--年,坚持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为中心,发展普惠金融为主线,以改革举措、政策落实为推动、以政银企合作机制为抓手,以直接融资为突破口,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继续深入推进金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支付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三农”、小微企业--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水平,力争20--年贷款余额达100亿元。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持续优化县域金融机构布局,推动金融机构深耕基层向乡镇延伸;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金融基础服务“最后一公里”,整合拓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站居民电费、通讯缴费及社保缴费、领取等功能,打造农村金融超市,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
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流程再造,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小企业中心支农、支企作用,落实系统内二级分行信贷审批权限,对风险特征类似客户开展集中授信;加强我县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进国有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风险分担试点,建立银行、担保公司、企业风险共担机制。
三是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选择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营主体,开发应用“信贷+担保”、“信贷+保险”、“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贷款产品,大力创新符合“三农”、中小微企业实际的金融产品;组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大力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积极探索农房、宅基地等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扩大抵质押物范围。
四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金融平台建设。探索设立村级担保基金,探索创新金融扶贫产品,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筹建大别山农产品交易中心,试点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用金融的手段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五是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农村征信体系。对现有的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系统升级,简化项目,注重实用,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信用贷款发放,督促涉农商业银行积极应用征信成果,发放信用贷款。
六是进一步拓展农村保险服务覆盖面。农业保险方面,继续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将板栗、油茶、桑蚕、毛竹、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纳入保险试点;开展责任保险和人身保险。
七是进一步健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金融机构下沉网点的奖补,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分行考核,重点考核新增存款投放当地、存贷比、户均投放量等指标;积极争取银监部门落实金寨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监管政策,人民银行提高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限额,落实提高对金寨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提高--县法人金融机构合意贷款规模,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投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