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

时间:2023-02-28 15:31:41

导语:在近代史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我国近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一开始就和教学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如艾伟、龚启昌等在汉语文教育心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有的侧重于综述性研究,如龚启昌曾撰文从“阅读之机能”、“阅读之理解与速率”、“阅读之兴趣”、“阅读的方法与条件”和“阅读之教学原则”五个方面,介绍了自20世纪初国内外近20年的研究成果,其中着重评述了国内学者研究汉语文阅读心理的一些重要结论;而另一部分则侧重于专题性实验研究,比如艾伟等人支持的一系列单项实验等等。无论如何,这些研究成果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方面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一、阅读兴趣研究

教育心理学家艾伟一直潜心于自己的实验研究,在中文阅读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心理研究成果,对语文教育界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1938年9月,艾伟以文言文作材料,举行了第一次阅读兴趣实验。实验对象为小学五、六两个年级上学期的9名学生,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在阅读中不同特质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低排列依次为:儿童故事,惊人的描写与叙述、生动的描写与叙述、静的叙述。由于此实验存在着被试人数少,材料也少且仅是文言文,实验手段不够科学等因素,所以实验的结果不太可靠,结论也相对比较片面,在编写教材时可采的价值不大。

1939年6月,艾伟又举行了第二次规模较大的阅读兴趣实验。被试对象仍为小学生,分布在四、五、六三个年级下学期,共计26人。最后,艾伟对四、五、六三个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了归纳:(1)随着读物特质的转变,学生阅读兴趣的浓淡也发生了转移;(2)读物的特质可以分为惊异、生动、动物叙述、谈话式、幽默、情节、男性、女性、儿童、成人、静的叙述、知识灌输、道德暗示等十三类,前九类为儿童最感兴趣的,而后四类则最不感兴趣;(3)小学各级儿童对于读物兴趣都比较相近;(4)韵文对于儿童而言似乎没有特殊兴趣,此外儿童在寻常家庭的生活经验方面的兴趣表现也很淡然。(5)阅读兴趣与阅读难度没有太多相关;(6)儿童对于文言文兴趣不如白话文浓厚。通过种种分析,最终得出了结论:为儿童文学之写作,异常重要,而写作者对于儿童心理应有认识,更加重要。相比首次实验,本次实验结果可信度有所提高,科学性也大大增强。

到了20世纪40年代,艾伟还把实验的对象和范围扩大到初中,先后进行多个实验,主要有“学生对读物兴趣之评判”实验、“由背诵结果分析学生之兴趣实验”等。实验的结论是:儿童的兴趣与成人不同,成人依照自己的喜好为儿童选择读物,不尽受到儿童的欢迎。所以说在儿童所读的材料中,儿童不喜欢内容的比例和教学质量是呈反比的。

1943-1944年,胡士襄、江文宣在艾伟指导下从事了一次小学中高年级儿童阅读兴趣的实验,此次实验规模比较大,被试者为初小三年级上学期至高小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共计685人。由研究结果可知,它与艾伟的研究结果颇为相近,这说明实验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国语课本的编写、国语教学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速率研究

1、汉字直排横排对阅读速度的影响

自商朝的甲骨文开始,我国的文字均为纵行排列,阅读者的目光关注点一般从上往下移,看完一行再向左移。一页有十几纵行,阅读的顺序是从右至左。这是我国阅读文字的一般习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来自西方的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冲击也日益加剧。同时,很多来自中国的有志之士也开始主动的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以期中国走向富强之路。在这种西学东进的背景之下,以拉丁文字为主的外国文字相继传入中国,一些学者注意到西文的阅读方法与我国的阅读习惯恰好相反。汉字的组织与西文不同,是方块字,既可以直排也可以横排,所以在民国初年以来的一些坊间教科书中,出现了横排和直排混杂的现象,在排版上没有一定的标准。1904年,我国首部汉字横排的印刷品《汉语字典》的发行,1915年,《科学》杂志的创刊号业首先采用了横排印刷,横排与直排这两种相互并存的印刷局面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试图从中西文字排列方向的比较中,得出汉文是横排或是直排更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更利于提高阅读速率的结论。但是,究竟哪种排列形式更加完美,哪种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的规律,在当时来看,依旧是一个谜。

早在1918年张耀翔以中国留美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结论是直排优于横排;1923年杜佐周的实验结论倾向于横排优于直排。1925年沈有乾运用照相机研究眼球运动方法来实验阅读横排或直排材料哪个效率高的问题。最后,艾伟得出的结论是,汉文适合采用横排印刷以改变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同年,陈礼江、哈尔二人也进行了汉字横排与直排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横排和直排阅读没有好坏之分,速度的快慢纯粹受习惯与训练的影响。艾伟的横直读实验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艾伟得出初步结论:对于低年级而言,直行阅读成绩较优秀。对于高年级而言,横行阅读成绩较优。对此结论,他又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意见,例如杜佐周、陈礼江、哈尔、沈有乾等人,认为在排除习惯和熟悉材料干扰的情况下,通过速视法进行实验,证明横行阅读成绩最佳。总之,艾伟所研究的汉字横排与直排的问题,充分肯定了汉字横排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而且将会为以后教材、印刷物的印刷做出巨大的贡献。

对于汉字横行和直行排列问题,直到建国前夕还有不断的争论,但是随着汉字左起横排的书籍和报刊的增多,在实践中横排阅读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最终在建国不久便得到了广泛推行。

2、篇幅长短等对诵读速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背诵一些经典文章对于初学者提高语文成绩是大有裨益的。如何提高诵读速率,已为人们所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艾伟曾对此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关于这个问题,艾伟一共做了四次研究。首先是“篇幅长短与诵读速率”的关系研究。其次是“文章内容在背诵与默写上的影响”。以初中一年级所读的文章为研究材料,从中选出七篇让学生诵读,直到会背诵为止,同时观察内容的深浅与诵读次数的关系。

此外,有学者从整读和段读的角度实验其对阅读速率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主要是:(1)朗读与默读在理解和速率这两个因子上,都能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朗读在速率上次于默读;(3)在理解方面,朗读比较适合低年级,而默读在高年级则独显优势。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都采用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情形的弊端在高年级尤为突显,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的提高。艾伟等人诸多有关阅读速率的研究,对于改进当时的阅读教学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今语文教学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启示作用。

三、阅读理解能力研究

1、中学生文白能力的比较研究

“”以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很深,废除文言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首先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消除的,其次从继承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讲,传统文化并不尽是糟粕,文言文中有许多优秀的内容是儿童学习所必要的。鉴于此,艾伟先后做过三次实验以探测儿童学习文白的能力,他的结论前后稍有不同。1926年艾伟来到沪宁杭三地,通过对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测验,艾伟认为对于儿童来讲全面理解文言文有很高的难度,所以艾伟认为应该废除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在初中教材中从易到难开始编写文言文内容并进行教授,同时文白内容之间有一定的比例。从1940年开始,艾伟在中大实验学校主持教学工作,并在小学高年级中进行文言文教学实验,这次教学实验成果十分突出,因此艾伟提议从高小开始进行文言文教学。这是他文白观念的三次转变,对中学文言白话的阅读能力的分级测量以及文白的理解力都有细密的研究。

2、默读能力研究

默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在20世纪20年代时逐步得到重视,对于默读能力的研究以艾伟的研究最为突出。1936年,艾伟开始对默读行为与阅读速度及理解程度的关系进行实验,结论是:(1)阅读理解力越强,阅读速率也越高,同时,默读能力与智力也是呈正比例的关系。(2)中国孩童的默读速率与理解都可以借助训练而逐步提高。 (3)原本默读能力比较高的,训练起来提高较慢,而原本比较差的,经过训练则会进步较快。艾伟通过这些测试实验,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结论。艾伟还依此编制了中小学各级默读能力测验,都有常模,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得以广为流传。

对于阅读(默读)的理解能力,艾伟曾作过深入的实验研究。他通过对实验成果的总结把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分为三类:(1)理解是人类的一种思维习惯,是人类思维对于理解客体的习惯性本能主观反应。(2)在第一种的习惯性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的情况下,需要长时间的联系作为理解能力的补充,使得这个本能反映得到巩固和加强,叫做第二种理解能力。(3)在普通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的前提下,阅读者的理解能力仍然不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新的生疏文字和生疏内容无法深刻理解,就需要循环往复地多次阅读。称之为第三种理解能力。由此可见,艾伟的三种理解力,实际上表明它们与个人经验背景以及联想、习惯等因素的密切关系,经验的厚实、联想的迅速、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都有助于阅读理解力的提高。

第2篇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 历史 研究

一、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概述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指的是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仍在发展的一个文学进程。是古代中国文学到现代中国文化发展、演变并最终成为现代文学的完整过程。作为推动中国文学向世界文学格局并入发展的重要进程,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在中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与交流中形成了文学方面、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等民族意识,并且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折射出中国古老民族及文化在新旧交替中收获的成果和精神。现阶段,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主要包括以下主要类型:即将融入“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以“改造中华民族灵魂”的主题文学;以“悲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美感文学;从文学语言结构中散发出来的艺术风格现代文学等。

二、世界文学形成及发展进程

1827年,歌德大局性以普遍人性观点为出发点,对世界声明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到来,因此,随着世界各民族的开放及发展,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学汇聚形成了世界文学,因此,抛却世界文学单独叙述某一个国家文学的独自发展已经脱离了事实,由此可见,二十世纪的文学已经不再是国家封闭环境内发展起来的文学,而是世界共同发展而来的文学。

世界文学不断发展,直至二十世纪末期才达到上限。在融入世界文学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的融入途径也不相同。首先,获得独立的拉丁美洲以《拉美文学史》这一著作的出世宣告了汇入世界文学。其次,具有丰富古文化的非洲大陆和亚洲则有所不同。二十世纪非洲的传统文化开始向现代文化转变。而亚洲日本、印度则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开始了自我现代文学的崛起,从世界各种文学成果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以推动本土文学的前进。

而中国,也在世界文学迅速融合发展时同步发展,尽管遇到了一些险阻,但是却从失败中学到了文学艺术、经济法律、政治观念等。其中,裘廷梁《论白话文为维新之本》将文学媒介中的问题清晰的提了出来。而这代表着中国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开始划清,包括文学观念、作家语言、表现手法及地位。时期,是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在极其痛苦、充满不堪的情况下融入世界文学的。

三、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悲剧感

在不断发展中,中国文学向世界展现了本身灿烂的东方文化,并且在世界中展现着自身发展中的创造性,对于世界文学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却一直停留在浅显层次,甚至无法明确二十世界中国近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事实上,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不如表面上的一帆风顺。因为,在落后的民族、文化极其贫瘠的亚洲,文学的发展环境过于动荡不安。

首先,这个时期的文学担当起了对大众启蒙的职责,并且企图通过民主、科学的方式来打击封建传统,鲁迅就是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发展中的代表者。文学围绕着政治形势做着一切宣传,并且不断服务于民族解放。其次,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斥着焦虑、危机的时代,因此,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表达中充满了对生命及社会的焦灼感和危机感,并且表现出与十九世纪激情、正义、理性迥然不同的文学气息,笔者将这种气息归纳为充满现代悲剧感的气息。其次,在世界焦虑的影响下,二十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在悲凉沉郁当中继续前进,但却少了真正意义上的号召力,号召内容严重空泛含糊,给众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错觉,充满了时代悲哀与悲戚。

四、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变异

单纯从表面内容上对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整体性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文学发展进程与艺术形式有着密切关系。而中国文学史上,也发生了以文学艺术变化为主体的形式变异,文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妥协的形式革命代替了传统上递增并存形式的兴衰变化。一直占有文学主要地位的古典文、曲、词、诗的主体文学地位也开始动摇,文言小说几乎消失,而现代短篇小说、散文诗、报告文学、话剧等前所未有的新型文学文体开始出现在文学领域。令众多担心的不是新型文学的出现,而是每一种文体都是新出现的,而且在文学表现上还不完全成熟,在发展中势必面临着更多更艰巨的挑战。

五、总结

总之,文学领域是一个新旧交替时常发生的领域,不断都新鲜热血流入文学领域,不可能得出更加定性的研究结论。尽管从整体对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进行分析,充满了变数,也缺乏更充分的资料支撑。但是,通过本文对世界文学及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多元化相融合将会是我国现代文学最正确、最合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1.王成一,崔斌.《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道德'》[J].山东社会科学,2009,(1)

第3篇

关键词:小额贷款;信贷模式创新;信用价值

一、引言

在过去的30年,我国成功地转型为市场活跃的现代经济。在我国现在的金融体系内,传统的贷款工具和产品尽管对大中型企业或者中高收入家庭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对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以及大部分中低收入者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小额贷款在现有国有银行体系中尚缺乏一定的竞争了,其并不能满足大量小额贷款的需求,因此,市场的这一需求也产生很多像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大力发展这一供给,渐渐形成了产业,为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福音。

二、我国小额贷款运行情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1.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发展不均衡。2012年,和辽宁省以452家和434家位居榜首位置。而贷款余额最多的则是江苏省和浙江省,并且远高于其他省份。

从贷款余额和实收资本两个整体实力指标来看,大体划分成3个集团。江苏省、浙江省和内蒙古稳居第一集团,合计小额贷款公司1187家,占全国的20%,合计实收资本占全国的32.3%。山东省、安徽省等10个省份位居第二集团,合计小额贷款公司占全国的44.98%,合计实收资本占全国的39.30%。其他省份列为第三集团。

2.我国小额贷款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小额贷款业务急剧增加,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小额贷款的金融企业而言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都是构成了我国中小贷款发展的障碍,笔者对此的分析如下:

(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呈现短期化趋势

本文所指的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的,不以吸收公众存款为目的的,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捐赠资金、批发资金和融入资金。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80%以上不能持续运营,要考外部不断注入资金。

我国从2010年初至今,金融市场的资金面并不是很宽泛,反而有一种缩小的趋势,月度平均利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趋势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对于贷款的期限避长就短,整体贷款期限短期化倾向明显上升。在我国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承受着高于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的贷款利率,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而这一负担也会被他们转移到市场中去,如此一来,市场上原本资金面不宽泛的情况将会加剧,从而会触发市场危机。在浙江温州一带,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形也普遍存在,近期的温州老板群体性跑路也在客观上印证了这一危机的可怕性。

(2)农户和小微企业主风险难以评估,融资难

市场经济同样离不开小微企业,中国现在有6000多万小微企业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及时。但是,直至今日,他们依然面临许多偏见和困境,最大的威胁就是融资难。传统的金融机构更喜欢贷款给大中型企业,因为他们往往享受政府保护的高利润。小微企业不但由于自身的高度不确定性,风险难以评估,且缺少可抵押物,无法获得贷款。在传统金融机构贷款模式下,对实物资产的要求和申请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农户和小微企业往往不能提供规范的申请材料和实物资产,这个群体的融资需求多年未被满足,严重缺血,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农户融资渠道匮乏依然存在,小微企业主融资难问题始终没解决。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众多制约因素,尤其突出的问题便是竞争的激烈现状,以及筹资扩展的困难,这些都是现在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正视这些问题,只有对症下药才可根治这一问题。

图1 小微企业发展制约因素提及率

数据来源:宜信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调研报告分析

(3)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弱,缺乏最基本的防火墙

金融行业应当担当起最为基本的防火墙作用。我国的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都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监督执行力的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了经营的瓶颈产生。小额贷款公司应当重视风险控制,尽管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公司内部制度的建设并不主要受规模、资金的约束。因此,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在风险控制建设上应当下大功夫,同时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强执行,如此才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面。在当下的金融市场中,处理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透明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信息资源。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往往不能与正规金融机构共享信息资源,例如不能进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查询、不能利用小额支付系统进行通存通兑结算等。这一信息极其不畅状态直接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一旦出现风险,其股东和其他注资机构将面临难以回转的危机。

三、宜信公司针对我国小额贷款发展的对策研究

宜信公司是一家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财富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小微借款咨询服务与交易促成、小额贷款行业投资、小额信贷助农平台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企业。截止2013年初,已经在全国6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农村建立了强大的全国协同服务网络,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以小额贷款为主要服务方向,主要服务群体便是中小民营企业,为其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刚过去的两会上,小微企业成为最热门的提案之一,据宜信调研报告显示,在2013年中,困扰小微企业或者说中小民营企业的重大问题包含了同业竞争、销售困难、筹资扩张困难、人才缺乏等。其中,除了竞争激烈占所有因素的54%之外,筹资困难占到了44%。

1.小微企业资金缺口较小

图2 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额度分布

数据来源:宜信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调研报告分析。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多年来困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老大难”问题。由图3.1可以看出,从融资金额需求来看,多数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较小,受访者中有64%表示其日常资金短缺额度在10万之内,94%的企业短缺额度不超过50万。

2.小微企业未申请贷款原因主要是缺少抵押物和担保

由下图可以看出,从融资渠道来看,手续麻烦、缺少抵押物或担保是主要限制因素。

数据来源:宜信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调研报告分析。

究其本质,我国金融业的现状中存在的贷款模式门槛过高,尤其是对于资质的审查非常严格,然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或者小微企业而言,管理模式、人才引进等都相对落后,尤其在创业阶段,要想满足一般国有银行的贷款要求难于上青天。因此,在现实中也存在了一些这样的城市商业银行,如泰隆商业银行推出的“三三”计划,也有像宜信的个性化贷款等都是在为这一传统贷款模式的弊端提出新的解决方式。

3.融资强调时效,认可较高成本

融资强调时效,因为对于融资者而言正是因为遇到了现金流难以周转的情形,拆东墙补西墙的问题才会逐渐形成。这一时效性直接决定了所带款项的效用,不仅仅是财务人士所言的时间成本,更多的是金融人士所言的机会成本。目前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贷款渠道审批期限往往较长,虽然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做出较大努力简化流程、提高审批时效,但原有操作模式和风险控制理念很难再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

4.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

第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需要民间金融渠道更多参与。笔者以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国家政策和创通金融机构改变服务理念。也就是说,国家作为金融业的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应当为了市场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构建一般的融资平台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民间金融渠道不畅通的现状。应当为证交易所等一般融资平台构建配套或者说相对的补充融资平台。另一方面,国家应当对于民间金融要采取大力的鼓励和支持态度,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运作,从而形成多层次适应不同需求的服务体系。

第二,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机制及相应贷款产品。调查研究表现,小微企业特点突出,例如资质不全、缺乏有效抵押物、短期融资特征明显等等。宜信P2P 模式有审慎强大的信用甄别。宜信拥有一整套贯穿于前期咨询、贷前审核、贷后跟进、回款管理的全面而严密的服务流程,平台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核,进行全程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控制。同时,宜信还设立了专门的还款风险金,当出借的资金出现回收问题时,出借者可以选择用其补偿出借人本金及利息的损失。宜信有专业健全的信用管理和信贷服务体系,从国外引入了完备的信用审查与风险控制机制,经过长期摸索将其完善并依据国情调整,最终形成了一整套贯穿于前期咨询、贷前审核、贷后跟进、回款管理的全面而严密的服务流程。

第三,应用风险定价模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传统金融体系中对小微企业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对于风险定价的认识、风险定价的核心就是收益覆盖风险,不同风险差异定价。对比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大多数企业都可以通过企业正常经营消化资金成本。对于法定基准贷款利率4倍的融资成本,很多小微企业难以承受,研究显示,小微企业固然融资风险相对较高,服务成本相对较高,但只要依据风险定价,即使较高的融资成本小微企业是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当然定价必须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过高的成本无异于竭泽而渔。因此风险定价模式可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实现双赢。

四、结束语

小额贷款公司要制定经营战略,创新信贷产品。小额贷款公司要想和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相抗衡或者寻找发展机遇就必须将目标客户群体定位为小企业和农村地区市场上,也就是说怎么样的需求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唯一的问题便是经营风险。在经营绩效目标上,必须通过稳健的业务,避免经营商的短期行为,将眼光放远,如此便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M].吴仕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专题组.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和模式――演讲摘要[J].金融与经济,2007(8).

第4篇

一、现代审计与现代金融审计

传统观点认为,审计就是通过检查账务的方式进行差错防弊。这种简单的目标定位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复杂化,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学者们对现代审计的定义是,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机制存在,其根本目标在于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除了这种本质性的功能作用之外,现代审计因为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功能特点。

现代金融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职责而存在和发展。其本质性的功能与现代审计保持着一致性,即实现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但是其具体的功能则取决于国家的受托责任方向。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通过全面发展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国家的职责其受托经济责任内容已经由简单的经济效率监管转变为经济效率和经济安全的并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社会经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政府审计已经往风险免疫审计方向不断发展。因此我国的现代金融审计的具体功能就在于,通过增强金融领域的免疫力,保障金融安全,最终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实现国家的受托经济责任。

二、免疫视角:现代金融审计与现代金融监管的关系

现代金融审计承担着促进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职责。而“免疫系统观”下的现代金融审计通过将国家审计提高到更为宏观的角度,而使之区别于传统的查账、监督、控制职能。在免疫系统观下,现代金融审计更强调整个政府审计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责任,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成为审计的重点内容。而且,审计本身的职能也在不断拓宽,更加强调发挥综合信息优势,增强风险预警和政策评价功能。也就是说,现代金融审计的重要作用在于有效推动宏观经济调控,防范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性影响,国家对于金融监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而另一方面,金融审计对于协同促进金融监管的职能也有重要作用。在免疫系统观下,现代金融审计和现代金融监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差异分工,协同监管。

在现代的金融系统当中,金融组织内部治理、金融监管、金融审计是三大治理主体。金融组织内部治理重视内控,而金融监管则重视外部直接控制,而金融审计则从内部和外部同时影响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就外部监管来看,金融监管和金融审计存在着重要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金融监管以被审计后的财务真实性为基础,而金融审计则依靠金融监管的原则来作为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金融审计对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修复作用。通过加强对金融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监控和风险预防,能够大大降低金融监管的风险。而且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对金融监管主体进行监督,可以有效评估金融监管运作有效性,推动监管主体行为的规范性,提高监督效率。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金融监管是对于金融外部环境的直接控制,而金融审计则是通过独立的监督与预防,同时降低金融组织内外部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审计有效评价金融政策的效果。二者相互补充和促进,推动监管体系的完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国家经济宏观层面的风险水平。

三、现代金融审计功能的作用机理

现代金融审计对金融监管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与促进作用,共同降低经济风险水平。而现代金融审计的具体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它的免疫能力,以风险为导向作为审计开端,最终落脚到对于风险的预防上。

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强调审计通过采用现代审计模型,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识别为基础,判断出影响审计风险的具体因素,然后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和评估。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复杂化,新的审计将同时强调风险导向和绩效导向,也就是同时注重经济性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我国的国家审计中,以风险为导向意味着要扩大审计范围,注重对于整个营运整体的风险水平的评估,关注公共风险,延长审计链条,改善审计方法和程序。这种风险导向的审计对于发现、揭示和预防相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它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金融免疫系统。它的免疫功能主要由预防表现出来,因为能够提前感知风险,进而可以迅速采取法定职权,抵御侵害,推动社会经济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有效评估决策的风险程度,可以发现制度缺陷,不断完善制度本身,强化管理。

总之,现代金融审计的作用机理最核心点在于它的免疫能力。而这种免疫能力的具体发展则是通过及时识别与判断风险,然后利用综合平台信息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最后按照监管法则对政策进行最终评价,以不断地改进审计效果,协同监管职能,最终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四、现代金融审计免疫机制的构建:金融审计监管机制

通过对现代金融审计的探讨,笔者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位,尤其是对其宏观层面的经济职责做出了更多的强调,同时说明其对于金融监管的协同促进作用。在免疫系统观下,明白了金融审计的重要机制在于以风险为导向,最终实现对于风险的及时预防。那么,在这种作用机理之下,需要进一步探讨在我国的背景条件下,为什么以及如何构建金融审计免疫机制。

(一)构建金融审计免疫机制的迫切性 (1)金融监管存在严重缺陷。我国金融监管的问题非常突出。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金融监管实务过程中,监管法律不完善,很多法律法规不够具体,因此缺乏有效的约束力。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经常利用政治权力干预地方银行,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从范围来看,又忽视了非金融机构的管理,缺乏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道德风险来看,当前金融机构的腐败犯罪行为日渐猖獗,犯罪主体的职位越来越高。而针对金融创新行为的监管也非常匮乏,很多金融创新因为其技术复杂性,风险并发性,导致不易监管却极其容易引发高风险,因此成为当前监管的重要漏洞。(2)审计职责功能不完善。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并没有被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当中。在整个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虽然国家审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国家审计部门与人民银行及有关分支机构的沟通并不顺畅。而且从另一方面来看,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稽核缺少对审计专业技术的运用。由于缺乏审计专业技术的运用,导致抽查的样本零散不连贯,不能对金融金融机构形成持续的监管效力。最后,金融机构的经济责任审计缺失。审计机构并不关心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而只是关心其合规性和风险性,导致对风险的控制水平大大降低。

(二)构建金融审计免疫机制的可行性 (1)金融审计应对金融风险的比较优势。本文在总结金融风险特点、金融监管缺失的基础上,对比金融审计的特点,找出金融审计应对金融风险的优势。

(2)金融审计免疫机制能够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预防为立足点,面向提高金融系统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金融免疫系统能够与金融监管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一种自我免疫与外部监管相互促进的监管效果。免疫系统在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有效明确金融审计的定位,避免审计与监管相互混淆导致的监管过度或者监管不足,能够有效地完善金融安全网络。这种作用的实现主要表现在,首先,金融审计免疫机制能够实现对金融机构的再监督,而且因为层次划分清晰,能够形成更为系统有效的监管体系;其次,以免疫系统观对金融机构管理绩效的审计,有助于金融审计拓宽审计面,达到对金融运行各个方面的监督效果,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安全,优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网。

(三)构建金融审计免疫机制的具体措施 在了解了构建金融审计免疫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还需要详细探讨如何真正地打造我国金融审计系统免疫机制,以真正有效地实现其预期的理论效用。(1)明确不同的审计主体,打造金融审计“合力”。从监管的具体过程来看,社会独立审计应该占据金融审计的主题地位,国家审计在特殊事件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立足于我国的背景,可以建立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互促进的整体金融体系。通过加大社会审计的参与范围,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水平,都可以有效地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使其审计结果能够为社会审计和金融监管起到参考作用。最终降低监管成本,提高效率。在构建合力的过程当中,还应当能够有效整合各类审计资源,实现金融审计监管的综合优势。也就是说要发挥金融审计的组织优势,内部审计的信息优势,社会审计的技术优势,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发挥各个方面的协同作用,从而降低总体风险。这一综合的最终效果体现在组织的统一性,资源的集中性以及控制范围的全面性等各个方面。(2)构建金融审计监管机制的“硬件结构”。为了切实打造审计合力,我们认为需要从组织结构上对不同审计进行恰当定位,并通过充分的信息流动实现不同审计主体之间的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如图3所示, 组织结构设计特点是,三个运作层级不同层级之间可以实现信息流动的双向性。第一个层级主要是金融风险监管委员会,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实现统一性。第二层级是政府审计主导的审计监督系统,该层级是核心部分。第三层级是内部风险监管部门。这里,主要说明一下第二层级的运作机理。审计合力的形成,需要实现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监控管理。国家审计因为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其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确保国家审计的独立性,能够增进整个金融机构的客观性。其作用的具体层面是,第一,通过加强审计行业规范,实现对内部审计的指导;第二是促进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信息传递;第三是将政府审计发出的风险信号传递到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内部。通过三个层级的双向互动,可以最终构建一个良性的运作系统,从而搭建起有效的审计合力硬件平台。(3)构建金融审计监管机制的“软件平台”。监管机制的真正建立不仅需要组织结构的调整,还需要制度创新的保证。通过有效地提供制度基础,能够使得相应的硬件结构更好地发挥组织职能。如果组织结构是硬件平台,那么制度基础就是软件平台。当前对审计监管机制的制度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法律、技术、人才等三大方面。通过不断地挖掘各种相关的审计资源,实现审计行业整体的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为了构建良好的审计监管制度基础,需要确保法律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技术开发制度等方面的发展,而且法律制度在其中占主导地位。以外,还应该加强一些其它方面的信息保障,包括提高审计信息质量,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推动非现场监管的制度的试行,比如说加强报告制度。最后是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组织内部的风险控制。如果内部建设良好,那么会带来外部监管成本的降低。

本文通过重新定位金融审计,探讨其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优势所在,提出应该充分利用免疫系统理论,构建我国独特的金融审计免疫机制。尤其是通过硬件组织和软件平台的构建,共同打造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合力,最终充分突出现代金融审计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正面影响力。笔者相信,现在对于建立更为完善的金融审计机制是非常必要而且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黎仁华:《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实现机制》,《管理世界》2010年第2期。

第5篇

摘 要: 学生逃课、厌学等现象背后是学生的学习倦怠。本文围绕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分别从概念、结构和测量、影响因素及后果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学习倦怠 情感耗竭 效能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于2015年对291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84.7%的受访者坦言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逃课是学生在学习倦怠状态下的极端行为反应。现有研究围绕学习倦怠的起因、作用机制、可能的后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1.倦怠和学习倦怠的概念界定

对学习倦怠的研究源自工作领域的职业倦怠现象。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留意到从事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极度压力导致一些身体、情绪及精神上的病态症状,他用“倦怠(burnout)”一词描述这种状态。根据他的界定,倦怠是指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使得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系列消极症状,比如情感和生理耗竭、对服务对象丧失耐心、工作成就感降低等。很明显,倦怠是一种非正常状态,长期的倦怠必然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或者其他负面后果[1]。

学习倦怠(academic burnout)是倦怠现象在学习领域的体现。正如Aypay描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担和其他心理因素,体验到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状况[2]。处于学习倦怠状态下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情消失,甚至逃课,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等。

2.学习倦怠的结构与测量

根据Maslach[3]的观点,工作中个体发生倦怠,通常有以下三方面表现:

第一,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由于工作上长期过度的需求超过个人情绪资源所能负担的范围,个体开始出现情绪耗竭的现象。

第二,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由于情感耗竭,个体开始有意识地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愿面对真正的自我,企图以疏离的态度来划清自己与工作的界线。

第三,低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个体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工作态度与原来的工作期望之间存在差距,于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没有足够能力完成任务,同时代之以负面态度进行自我评价,最终导致个人的成就感渐渐丧失。

Maslach与Jackson于1981年开发出Maslach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3]。该量表从三个维度测量工作倦怠: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包括22个项目,其中“情感耗竭”9个项目,“去个性化”5个项目,“低成就感”8个项目。采取Likert七点自评式方式作答,从1到7,“1”表示“从来没有”,“7”表示“每天都有”。后来,他们又对MBI进行了修订,编制了Maslach倦怠量表――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1 Survey,MBI-GS)。该量表对原来的量表做了两个地方的改动:一是将“去个性化”维度改为“讥诮态度(Cynicism)”维度;二是从原有的22个项目精简到16个项目。

学习倦怠的测量基本参考Maslach的工作倦怠测量方式。相关研究在MBI-GS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结合学校环境编制学习倦怠量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chaufeli等人于2002年编制的Maslach倦怠量表――学生版(Maslach Burnout Scale-Student Survey,MBI-SS)[4]-[5],该量表是参考Maslach倦怠量表的通用版而开发的学生版本。

另外,有研究者根据样本国家的文化情境进行了部分调整,比如Lee等人编制的韩国学生学习倦怠量表(Korean Academic Burnout Inventory,KABI)[6]。该量表考虑到韩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将学习倦怠分为四个维度,即情感耗竭(exhaustion)、低效能感(inefficacy)、讥诮态度(cynicism)、愤世嫉俗(antipathy)。

在国内,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测量采用最普遍的是连榕、杨丽娴和吴兰花[7]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包括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低成就感。

3.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又可分为学习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

3.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集中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例如自我效能感、核心自我评价[8]、成就目标[9]、动机[4]、人格[10]等。有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越弱的人,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4][9][11]。人格与学习倦怠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外倾性”“责任心”均与学习倦怠状况有关。其中,神经质水平高的学生是学习倦怠发生的高风险群体,外倾性和责任心水平高的学生则有着更积极的学习状态。除了个性心理特征因素,还有一些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与学习倦怠有关,如年龄、性别等。近年来,有研究者将个人因素拓展到个性心理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外的个体学习方面。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策略也是学习倦怠发生的一个致因,学习策略水平越低,讥诮态度越严重[12]。

3.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以调节因素的身份出现。环境因素包括学习、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

(1)学校层面主要集中为对大W生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如学习压力、专业认同、教育导向等。研究显示,学术型教育模式比职业型教育模式更易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倦怠[5];专业认同度越低的学生,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11];学习中的压力事件对学生的学习倦怠存在显著影响[13]。

(2)家庭层面主要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家庭氛围、是否有留守经历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低的学生更易产生学习倦怠;童年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更易发生学习倦怠[14];家人的积极关注,尤其来自于父亲的积极关注,能降低学习倦怠发生的可能性[15]。从国内外情况看,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似乎在国外研究中较为罕见,这可能与留守儿童的特有现象有关。

(3)社会层面的因素主要是人际关系因素,比如所感知到的社会支持[16]、同学圈等。同学群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同学群中有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则该学生发生学习倦怠的可能性会降低。

4.学习倦怠的后果

长期的学习倦怠状态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少量的几篇文献正尝试探讨学习倦怠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联系。

May、Bauer和Fincham[17]的研究显示,学习倦怠能有效预测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他们分别进行了两项研究,第一项是采取跟踪调查的方法,对790名样本学生连续3个学期的跟踪分析,发现随着学习倦怠水平的增加,学生学习成绩会明显下降。第二项是选取331名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习倦怠会导致信息处理障碍和注意力障碍,进而导致认知能力减退。何香仪对吉林省四所地方高校1170名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的调查,同样证实学习倦怠对学习成绩有显著负面影响。

May等人的研究显示[18],学习倦怠是导致年轻人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他们通过对美国一所大学40名在校大学生的分析,发现长期的学习倦怠会造成人体动脉和静脉血液功能失调,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该研究结论说明,学习倦怠不仅仅会造成情感和心理上的问题,而且会产生生理上的不利影响。

5.现有研究不足与展望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分别从不同层面探索了导致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5.1拓展倦怠的维度,从多视角审视学习倦怠现象。可进一步结合倦怠的严重程度、来源、对象、表达形式等不同维度,对倦怠进行细分,这将有助于更全面认清和识别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5.2从不同层面系统分析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发生的过程机制。现有研究集中从心理层面对学习倦怠状态的发生进行解释,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层面的因素,目前明显不足。

5.3辨识学习倦怠发生的机理,提高学习倦怠问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现有研究还需要更大量的对学习倦怠发生过程模型的实证检验。同样,也需要辨识学习倦怠模型的适用背景,比如不同年级、不同国家、不同性别等群体的有效性。

5.4跟踪剖析学习倦怠的演变趋势及所产生的结果。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压力下的一种低迷状态,会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种低迷状态的持续性和趋势如何,是会愈演愈烈,还是会到了某个临界点因某种因素的干扰而停止?如果愈演愈烈,还会有哪些负面后果?如果出现转折,是哪些因素在哪个临界点上发挥了作用?这些需通过深入观察,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应对。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4.

[2]Aypay,A.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Burnout Scale for Grades 6-8:A Study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Educational Sciences:Theory and Practice,2011(11):511-527.

[3]Maslach,C.,Jackson,S.E.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1,2(2):99-113.

[4]Salmela-Aro,K. and Upadyaya,K.School 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Demands-resources Model[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4(84):137-151.

[5]Salmela-Aro,K.,Kiuru,N. & Nurmi,J.The Role of Educational Track in Adolescents’ School Burnout:A Longitudinal Study[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8(78):663-689.

[6]Lee,J.,Puig,A.,Lea,E.,Lee,S. M.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Burnout of Korean Adolescents[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13,50(10).

[7]B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26.

[8]Lian et al.Moving away from Exhaustion:How Core Self-Evaluations Influence Academic Burnout[J].Plos One,2014,9(1):1-5.

[9]石雷山,高峰强,王鹏,陈英敏.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35(6):1393-1397.

[10]张翌鸣,纪夏楠.职校学生学习倦怠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23):121-125.

[11]张斌,周怡,蒋怀滨,蔡太生,邱致燕.学习效能感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6):1121-1123.

[12]Bilge,F.,Tuzgol Dost,M.&Cetin,B.Factors Affecting Burnout and School Engagement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Study Habits, Self- Efficacy Beliefs, and Academic Success[J].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and Practice,2014,14(5):1721-1727.

[13]王丽,刘珍,谢祥龙,谷传华,吴财付.希望在压力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68-1070.

[14]杨小青,许燕.童年期有留守经历高职生学校满意度与学习倦怠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22-723.

[15]谭华玉.家庭环境、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相互关系-基于广东省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6):59-62.

[16]刘在花,毛向军.学习压力对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3(1):79-84.

[17]May,R. W.,Bauer, K. N. & Fincham,F. D. School Burnout:Diminished Academic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J].Learning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5.42:126-131.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待进生转化 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待进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其有效转化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随之有关转化策略的研究也就成为教研重点。下面我从初中历史待进生的有效转化入手,谈一谈初中历史待进生的转化策略和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一、尊重待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待进生的历史成绩一般不理想,处于班级倒数,而待进生的自尊心又非常脆弱,怕看到其他同学歧视的眼光,期待我们真诚关爱。一般来说,待进生都怕被歧视和遗忘,常常由于与老师关系不融洽就放弃历史学习。因此,我们对待进生要更关心和爱护,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待进生转化的重要前提。例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就对待进生投以亲切和信任的目光,给他们极大的鼓舞,我们心里要时刻想着待进生,则他们会对我们产生好感,师生关系的融洽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积极合作,有效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一帮一”互助活动,积极鼓励待进生主动参与小组互助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发散他们的历史学习思维。

三、运用高效教法,提高待进生的学习兴趣

待进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待进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另外,我们还要善用采用待进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讲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指导待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并不是所有待进生都不想学,有很多待进生对历史还是感兴趣的,想努力学,同时在学习上很认真,但是成绩总是没有长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历史学习不入门,不知道如何学。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待进生的方法指导,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实践能力,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五、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活动小组成员组成的科学性是小组合作取得成效和促进待进生提高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就近结合或自愿结合的形式,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活动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互补和共同提高。课后查漏补缺中则侧重于安排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小组,从情感上照顾待进生的自尊心,也便于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激发历史待进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待进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六、帮助待进生认识自我

强化自我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更是加强非智力因素对孩子们影响的重要条件。通过明确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们科学地选择合作伙伴,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孩子们根据自身特点高效地合作学习、相互协作和补充,促进小组活动任务高效率地完成。

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让待进生体验和领悟合作技能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待进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前预习、课堂设计和课后学习反馈等方面都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选择,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待进生的合作能力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并不断领悟才能提高。因此,我们要协助各小组进行任务分配,让待进生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如何进行倾听。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掌握合作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吸取他人长处和优点,有利于待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待进生获得丰富的认知体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待进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八、积极发现待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待进生

由于待进生历史基础相对来说差一些,而且他们常常有强烈的自卑感。因此,让待进生回答问题时要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重拾自信心,把成功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待进生并及时表扬,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并使之长久。总之,我们积极发现待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待进生,努力使那些沉默寡言的待进生们变得活跃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真正实现待进生的有效转化。

九、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待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7篇

流动性危机中美国出现信贷紧缩,主要表现为:第一,商业银行信贷同比增速持续下降。美国商业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自2008年3月以来持续下滑,特别是自2008年10月以来,美国商业银行信贷同比增速出现一路下降,2009年2月的信贷同比增速仅为2.9%。第二,超额储备处于高位。美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自2008年9月以来迅速上升,这表明尽管美联储已降息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以释放市场流动性,但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和贷款动力明显不足。第三,银行的贷款意愿不强。根据美联储公布的银行信贷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83.6%的受访银行表示将收紧工商贷款发放条件,47.2%的银行表示降低了发放消费贷款的意愿。下面我们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均值-方差模型对信贷紧缩进行分析。假设银行持有两种资产,风险资产L和无风险资产N,为简化分析,我们以贷款代表银行的风险资产。银行的资产组合A、组合收益r(即均值)和组合标准差σ可分别表示为:AmL(1m)N(01)m(1)(1)LNrmrmr(2)Lsms(3)其中,Lr表示贷款收益率,Nr表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Ls表示贷款资产标准差。银行的效用函数可表示为:UU(r,s)(4)银行的效用是收益的增函数,即U/r0;假设银行为风险规避者,则不确定性的增加(标准差)给银行带来负效用,即U/s0。银行资产组合的决定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资产组合的标准差,纵轴表示资产组合的均值。根据银行效用函数,可以画出银行的无差异曲线U1、U2等等,每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给定效用水平时均值与标准差所有可能组合,越往左上方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且递增说明银行是风险规避的,标准差的上升必须有更大幅度的收益的提高作为补偿才能维持相同的效用水平。如果银行只投资于无风险资产,那么标准差为0,假设(Er,0)为银行将所有资产投入无风险资产时的均值-标准差组合,在图中用E点表示;假设(Fr,Ls)银行将所有资产都投入风险资产(贷款)时的均值一标准差组合,在图中用F点表示。那么如果贷款所占比率在0和1之间,银行改变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相应资产组合的均值和标准差就是EF连线上的一点。图1银行资产组合均值-方差模型流动性危机发生时,银行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加。在均值-标准差模型中,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表现为银行无差异曲线的曲率增加,即为了增加相同的收益,银行愿意接受的标准差的上升幅度更小了。与风险态度不变时相比,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会更靠近E点(图2),由1A移向2A,银行资产组合中贷款的比例会减少,即出现信贷收缩。导致美国银行业风险规避程度上升的原因如下:第一,不良资产问题未解决。美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除了包括次级按揭相关证券外,还包括住房和商业用房抵押贷款、贷款关联证券等。目前,美国政府面临的最基本问题是,银行手中持有大量的不良资产,银行自身对不良资产的定价远远高于其他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根据IMF2008年10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本轮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总规模为10万亿美元,美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规模约为6万亿美元。第二,美国主要银行资本状况不佳。受美国政府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不断向银行业注入巨资的影响,美国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在2008年末已经达到10%以上,不但高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也高于欧美监管当局对良好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应达到6%的要求。但美国银行业目前较高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升级之后,美国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注资大多是以换取银行优先股的形式来进行的,这使得优先股在银行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从而高估了银行普通股的真实资本情况。但由于普通股资本才是银行抵御损失的第一道防线,在金融危机不断演化升级、潜在损失可能继续暴露的情况下,优先股占比过高导致核心资本充足率并不能成为反映银行资本健康状况的唯一标准。从反映资产真实状况的有形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来看,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美国银行2008年的有形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分别为1.56%、1.6%和2.8%,而市场普遍认为,这一比率在3%以上才是比较安全的。

信贷变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

(一)模型与数据我们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考察美国信贷变化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构建模型如下:10pqttitktikIGCIGICe(5)10pqttitktikCGCCGCCh(6)其中,tIG表示美国国内私人总投资(Grossprivatedomesticinvestment)同比增长率(年率),tIC表示商业银行工商贷款发放条件收紧意愿;tCG表示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consumptionexpenditures)同比增长率,tCC表示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发放意愿。之所以用银行信贷发放意愿作为银行信贷变量是因为它们是美联储的调查数据,是信贷变化的领先指标。我们选取1990Q3-2009Q4的季度数据,国内私人总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数据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BEA),银行信贷发放意愿数据来自美联储。银行信贷发放意愿数据是美联储对样本银行发放调查问卷后得到百分比数据,如图3所示,工商贷款发放条件收紧意愿的高点出现在2000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三季度,2000年第四季度在美国网络泡沫破裂的背景下,60%的受访银行表示将收紧工商贷款发放条件,2008年第三季度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83.6%的受访银行表示将收紧工商贷款发放条件;如图4所示,银行发放消费贷款意愿的低点也出现在2008年第三季度,47.2%的银行表示降低了发放消费贷款的意愿。(二)实证结果1.信贷变化对投资的影响。我们首先选择滞后三期(即pq3)来估计(5)式,结果如表1所示,投资增长率的一期滞后值t1IG和工商贷款发放条件收紧意愿的二期滞后值t2IC对当期投资增长率有显著影响,其余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将不显著变量剔除后重新估计模型,结果如表2所示,变量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变量t2IC系数为-0.108130说明半年之前工商贷款发放条件收紧意愿增加1个百分点,当期投资增长率将降低约0.11个百分点。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调整2R达到0.833260。2.信贷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我们同样选择滞后三期(即pq3)来估计(6)式,结果如表3所示,消费增长率的一期滞后值t1CG和消费贷款发放意愿的一期滞后值t1CC对当期消费增长率有显著影响,其余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将不显著变量剔除后重新估计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变量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变量t1CC系数为0.024184说明一个季度之前消费贷款发放意愿降低1个百分点,当期消费增长率将下降约0.024个百分点。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调整R2达到0.871793。

实体经济冲击通过贸易渠道的传递

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各国从紧密的经济联系中获得好处,但同时又使本国经济暴露在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之下,使得国际贸易成为金融危机传导的主要渠道之一。(一)模型与数据我们构建如下模型来研究美国实体经济变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其中,EX表示中国出口,GDPf表示美国实际GDP,EMf表示美国非农就业指数,FX表示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ln()表示变量取对数。由于涉及时间序列,为避免伪回归,我们用恩格尔两步法来判断ln(EX)、ln()fGDP、ln()fEM、ln(FX)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首先判断ln(EX)、ln()fGDP、ln()fEM、ln(FX)的平稳性,若它们均为一阶单整,则进行协整回归;然后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若残差序列平稳,则ln(EX)、ln()fGDP、ln()fEM、ln(F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们选取1989Q3~2009Q4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数据来自美国普查局,如图5所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20年中增长惊人,1989年一季度仅为7.6亿美元,2000年一季度超过100亿美元,2008年三季度超过700亿美元,随后出现下滑,2009年一季度降至450亿美元,四季度回升至750亿美元。020000400006000080000中国对美国出口图5中国对美国出口资料来源:美国普查局。美国真实GDP数据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如图6所示,20年中美国真实GDP基本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第三季度后出现明显下滑,2009年第二季度后缓慢回升。600080001000012000140001Q98912Q9013Q914Q9211Q9412Q9513Q9614Q9711Q912Q023Q0124Q021Q0422Q0523Q0624Q0721Q092美国真实GDP。图6美国真实GDP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美国非农就业指数根据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计算,数据来自IMF在线数据库IFS。非农就业数据对股市及汇市有重大影响,主要原因是:第一,数据公布及时且为每月第一个公布的重要经济数据,能让市场及时了解美国最新的就业情况。第二,数据详细反映了美国的就业情况,公布的资料对预测整国经济状况非常有用。第三,数据反映了美国一般家庭的收入情况。0501001501Q98912Q9013Q914Q9211Q9412Q9513Q9614Q9711Q912Q023Q0124Q021Q0422Q0523Q0624Q0721Q092美国非农就业指数图7美国非农就业指数资料来源:IMF在线数据库IFS。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来自IMF在线数据库IFS,如图8所示,金融危机影响下,人民币基本保持升值态势,2007年第三季度为108点,2009年一、二季度升至123点,第三季度回落至116点。0501001502001Q98912Q9013Q914Q9211Q9412Q9513Q9614Q9711Q912Q023Q0124Q021Q0422Q0523Q0624Q0721Q092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图8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来源:IMF在线数据库IFS。(二)实证结果首先检验序列ln(EX)、ln()fGDP、ln()fEM、ln(FX)的平稳性,结果如表5所示,ln(EX)、ln()fGDP、ln()fEM、ln(FX)均为非平稳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d[ln(EX)]、[ln()]fdGDP、[ln()]fdEM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d[ln(FX)]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判断四个序列为一阶单整。其次判断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表6所示,ln()fGDP、ln()fem是ln(EX)的格兰杰原因,可以作为它的解释变量;从统计量判断,ln(FX)不是ln(EX)的格兰杰原因,但由于以汇率变量来解释出口符合经济学原理,因此我们仍把ln(FX)作为解释变量。我们对(7)式进行协整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对残差做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e为平稳序列,由此判断ln(EX)、ln()fGDP、ln()fEM、ln(F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我们也注意到变量ln()fem在统计上不显著。剔除不显著变量重新进行协整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对残差做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e为平稳序列,由此判断ln(EX)、ln()fGDP、ln(F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ln()fGDP系数为正,说明美国GDP正增长将显著带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美国GDP负增长将显著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美国GDP对数值降低一个单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数值将降低0.89个单位。ln(FX)系数为负,说明人民币实际升值将使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模型调整2R达0.96,拟合效果很好。

第8篇

[关键词]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类型;女性电影

一、好莱坞黄金时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充满了动荡和起伏。1929年底,美国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1930~1945年,美国全国性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工业一蹶不振,大量人口失业,股市跌至谷底,随后迅速蔓延到全世界。但是电影业的兴盛与其他工业的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当时最繁荣的产业。电影正好为那些被现实搞得烦躁不安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空间,人们似乎更愿意频繁地走进电影院,借助于看电影来缓解与发泄内心的压力。经济大萧条反而造就了美国电影在创作和票房上的双丰收。这一时期被称为“好莱坞黄金时代”。

作为一种有力的大众文化和社会机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电影在当时美国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大萧条的30年代,当时全美国只有15万家电影院,而电影票房却高达7亿美元,计算下来美国每个家庭每年平均看150场到250场电影,每周至少有六千万至七千多万的美国人看电影;1941年12月17日爆发珍珠港事件之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建议好莱坞支持战争工作。他说美国电影是我们让美国的公民获得信息和娱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这两个特殊的时代里,电影成为美国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二、好莱坞的女性电影

托马斯·沙茨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曾提到,“观众涌到电影院不仅为制片厂带来了大量的收益,他们还决定了制片厂电影制作和电影表达的普遍趋势”。当一部电影受到欢迎时,制片商们便对这些影片进行了大量的复制,其中包括对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模仿,这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类型电影。类型电影有固定的构成元素,有雷同的故事情节,有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及语法,场面调度也有一定的程式,人物造型、道具之类都有特定的含义。虽然“女性电影”这一术语的起源无从考究,但是对于看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长大的美国女性来讲,这一术语并没有什么深奥而令人费解的地方。它可以指一类以成年女性为主人公,以主要吸引女性观众为目的的影片。女性电影本身包括多种模式:喜剧电影、音乐剧电影、主流电影、黑帮题材电影、西部片和黑等,所以不能将其单纯地归为一类。尽管如此,女性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角色、场景、对话、时间地点和故事情节表明了女性电影仍然包含一种模式,以使那些主要面向女性观众的电影区别于主要面向男性或男女两性观众的电影。因为女性成为电影主人公,电影情节中自然也就出现了女性特定所会遭遇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女性电影的形成并非偶然,也不是某一个电影人独特的艺术构思或者发明创造。它的出现既源于占主流文化形态的需要和商业上的需要,同时也是观众的普遍心理状态的需要。莱纳科曾经指出:“好莱坞全盛时代的巨头们经常关心的是他们所生产的影片的商品价值,他们宁愿生产互相相似而不是互相不同的影片。美国电影从一开始就把电影看成是一种商品,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企业。为了获取商业上的最大利润,美国的电影制片人必须最大限度地依赖观众和取悦观众,而为了争取观众就必须研究大多数观众的心理与思想、欲望和需求,从而确定电影的风格。

从文化层面看,女性电影在商业需要的背后还隐藏着各种社会与政治的需要,美国影理论家查·阿尔特曼曾明确指出:“类型影片兼有文化与反文化双重特性。它们表现出来欲望和需求并不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成分。但是它们又是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信条。……每—种类型都是把某一种文化价值与另一些价值对立起来。而这些价值正好是被社会忽视、排斥和特别诅咒的。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综合体能够实现—个虚幻的梦;这也使观众能表现出被禁止的感情和欲望,同时又得到主流文化的批准。

三、女性电影的特点

(一)世界的中心:我是女人,我很重要

现实世界中,虽然女性在人口中占多数,但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女性经常被社会主流文化作为少数群体来看待,她们被摆在一个既定的社会“位置”上——家庭中的女儿、妻子和母亲;她们被置于公共事业与公共权力之外,并视之为因“天性”而具有依赖性、软弱性和屈从性。同样,女性的问题通常也位于社会关注的边缘地带。而女性电影却背其道而行之,它通过重新编排把女性的问题和烦恼完全释放到大屏幕上,非常的重要。各种各样的女性电影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在电影中的女性没有被边缘化,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她们的。无论在人类的历史上或者自然界中意义多么重大的事件全部都要以女性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例如,一战不再是盟军和轴心国的对抗,变成了女性未婚先孕的故事,如《生而为爱》(Born to Love,1931)中的康斯坦斯·贝内特是一名护士,和一名美国飞行员相爱、怀孕; 经济大萧条不再是经济如何的崩溃,而是女性如何为生活所迫去卖身,如《战地晴天》(The Sins of Modelon Claudet,1931)中为了养育小儿子的未婚妈妈海伦·海丝不得不沦为;二战也不只是关于反法西斯的战争,而是关于女性如何一身二责,既是战士也是母亲,在面临的巨大危险前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如《忠勇之家》(MrsMiniver,1942)中的米尼弗夫人。总之,女性生活中诸如爱情、男人、婚姻、为人母亲的事情就是这些电影的主题。

(二)正确的职业选择:爱是女人真正的工作

琼·克劳馥在1931年的电影《作茧自缚》(Possessed)中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女人做不到的,只要她没有坠入爱河”。无论女性电影中在任何地点、任何人身上发生了任何事,它都在提醒女性:你们的全职工作是做一个女人,这个角色是无法轻易逃脱掉的。正如贝蒂·戴维斯在《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1950)中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职业——女人。 而玛丽·博兰在《火之女》(The Women,1939)中用歌声对“女性”和“男性”两个角色的区别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啊!男人可以骑上骏马跃上山脉,但是女人只能乘着爱的翅膀飞上山脉。”

女性电影对“女人”这一角色的定义是非常巧妙的。它并没有总是建议女性只能成为妻子和母亲。事实上,这些电影中的女人做出了诸如开飞机、指挥交通、经营公司、编辑杂志、做开颅手术等令人震惊的事情,而且她们做得非常成功,非常出色,甚至可以与站在她们身旁的男人们媲美。但是一旦她陷入爱河,怀孕生子,就会有人告诉她,你是一个女人,你的职责就是爱。你不是不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女人真正的、最好的事业选择就是爱。

《恋爱中的女人》(Ladies in Love, 1936)是一部关于三个美丽的年轻女性面临着选择的女性电影。这三位女性和她们的梦想分别是:

珍妮·盖诺:“我的愿望是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我爱的男人和孩子们,我会好好照顾他们。”

洛丽泰·扬:“我的愿望是拥有一家自己的帽子店,我已经厌倦了那些愚蠢的男人们,我要独立,摆脱他们。”

康斯坦斯·贝内特:“我希望嫁个有钱的丈夫,他能给我买五层楼的房子,很多皮衣珠宝,银行里有很多很多的存款。”

显而易见,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为爱结婚;单身独立;为钱结婚。在电影的结尾,每个女孩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付出的代价却有所不同。康斯坦斯·贝内特不幸地爱上了保罗·卢卡斯,但是后者并没有娶她,他希望能够娶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永远爱他的女人为妻,他宁愿选择一个单纯无知、傻里傻气的女孩,而不是像康斯坦斯·贝内特这样聪明成熟的女子。最后她嫁给了城里最富有的人,拥有了她所梦想的一切,房子、皮衣和珠宝,但是唯独没有爱。一旦她选择了享乐的生活,她就被剥夺了真心真爱的婚姻生活,她和丈夫的关系永远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另一位女孩洛丽泰·扬在电影中遭受了更大的痛苦。尽管她渴望独立,但也无法否认女人对爱最基本的需求,她爱上了一个英俊富有的年轻人,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恋爱时光,但当男方的家庭要求他娶门当户对的女孩时,洛丽泰·扬惨遭抛弃。最后她获得了她所梦想的独立自由,但是电影似乎在暗示选择工作是这三个选择中最悲惨的,从此陪伴她的只有帽子和工作。

三个女孩中最幸福的就是珍妮·盖诺,一个深爱她的医生,幸福的婚姻,美满的家庭,还有可爱的孩子。她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电影似乎在暗示这才是女人正确的选择。

总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女性电影中充满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对立、矛盾成为女性电影最鲜明的特点。女性是大屏幕上的中心,很多女性角色从事的都是现实生活中被贴上“男性”标签的工作,如医生、律师、政治、记者等。她们的能力和魄力丝毫不逊于男性角色。但无论怎样,在电影的结尾总是会再次重申这样一种价值观:女人真正的工作就是做好一个女人,这是她无法逃避的职业。在某种程度上女性电影使观众们在视觉上获得了一次暂时的解放、解脱,她们在思考生活中的另外一些选择,可能是一场浪漫的、纯粹的恋爱,或者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甚至是拒绝扮演女性这个角色。无论这种释放是多么的微小,对于饱受经济大萧条和残酷战争考验的女性观众们来讲,涌向电影院去体验一次现实与理想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的经历未尝不是一个诱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DAnn Campbell.Wives,Workers and Womanhood:America during World War II[M].Nor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79.

[2]Handel Leo.Hollywood Looks at Its Audience[M].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50

[3]Andrea S Walsh.Womens Film and Female Experience 1940-1950[M].New York:Praeger Special Studies, 1984.

[4]刘宏球.电影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电影理论文选[M].邵牧君,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0.

[6]姚刚.二战中美国妇女在女性电影中的形象分析[J].电影文学,2011(02).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业

【Abstract】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ra of Internet banking changed the pattern of the original financial industry, opening the financial industry from the traditional lending services to a new era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management services,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With more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inancial, and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to a greater degree. This paper from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analyze the new era of financi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spects, thus promoting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Key words】Internet; Finance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金融业呈现出一幅百花齐放、群芳争艳的新局面,民资银行粉墨登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破冰出炉,股票期权交易上市等等,新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了原有金融企业适应的潮流。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6日在浙江开幕,本届大会上,互联网金融是最受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出会的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正在为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创新和变革;充分显示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当前“互联网+”概念中的火热地位,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正逐步跨入到互联网行业的核心,并且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研究也成为了当下最为火热的热点之一。

二、新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涵义解析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它是互联网和金融高度融合的产物,天然带有互联网与金融的双重基因,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新变革;同时是实现全球经济转型体系升级重要的推动力,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而且特色鲜明,它已经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是相对于传统金融产业的一个新兴领域1。2015年更是中国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开局之年。

(一)虚拟化形式服务渠道是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金融业的一大特色,这种形式不需要实体网店也不需要进行显性的货币交易,更为贴合了现在人们对生活的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也的强劲发展迎合了当今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题,它以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来打破传统金融的约束性,与时俱进来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定制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有效的规避了传统金融产品同质而需求异质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利用互联网来营销产品的理念,也因此大受客户青睐。

(三)互联网金融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经营的环境公开化程度很高,它实现了客户群和经营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更好了交流平台;一方面使金融产品的经销更为透明便捷化,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所需金融产品的相关介绍,同时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在线客服来为自己提供更为优质化、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经营者利用互联网做到了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营销模式,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与范围,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金服等机构共同编制、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从指数来看,截至9月,全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达到了316.3,是2014年1月份基期的3.2倍。这意味着,全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每月环比增速达5.9%,指数显示,互联网支付和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比较成熟,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投资理财成为全行业的新爆发点。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增速超过16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元,未来3年增长率或达94%。同时当前“互联网 +”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已成常态;

2014年12月,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在深圳前海挂牌试营业。微众银行以“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同时,另外一家民营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也已经通过国家审批等待开业,其负责人近日透露,网商银行不经营现金业务,不设营业网点,“是一家纯网络银行”3。这种模式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更便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覆盖面广,已逐步延伸至全球经济领域

2015年11月6日,中国银行在新加坡向全球2015年度《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这是中国银行连续第三年对全球客户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参与度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数据,73%的受访企业认为人民币将成为重要国际货币,较2014年提升9个百分点;72%的中国境外企业计划在跨境交易中使用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比例,较2014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在人民币使用范围方面,中国与美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人民币收付的企业占比上升较快,由去年的5%上升至10%。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得到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投融资模式,让信息两端的人在最短时间达到最短距离,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发挥杠杆作用促进消费:信贷、理财、消费金融,开启了1元就可参与、随存随取的余额理财方式,带动了货币基金的理财热潮。

同时为了实现金融杠杆交易的完善性,产生了多种金融衍生品。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每天成交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金额高达数万亿美元。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银监会统计,截止2014年,我国银行业的金融衍生产品数量达到两千余种,各家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适应客户投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投资产品组合更加便利化,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投资工具。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不是两不兼容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来讲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变革创新的关系。每个行业都有其特点和规则,身在其中的企业要对行业有基本的敬畏之心,要懂得恪守行业规则,尊重行业自身的规律,尤其是金融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涉及风险控制,这就要求企业不仅有创新的技术和过硬的风控体系,更要有一个走正道的心态。同时应该把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放在整个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大局之中去考虑,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支持并且规范第三方支付、众筹和网络借贷平台以使得互联网更好的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9)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3] 熊亚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