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时间:2023-02-28 15:31:59

导语:在精准扶贫交流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第1篇

一、目标任务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强化贫困家庭学生入园、上学、升学保障体系,实施教育人才支撑和对口帮扶计划,落实扶贫政策,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校校有帮扶”;确保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落实到位,完成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督促未完成的覆盖贫困村项目按期完成;确保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实到位;完成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档案材料整理;完成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重点村运动场地、辐射区域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我县教育和体育事业总体发展取得的成果,顺利通过各级脱贫攻坚验收评估。

二、工作重点

(一)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情况

责任主体:办公室

1.2016—2020年局党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2.2018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

3.2019年上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讲话精神情况。

4.2019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5.2016—2020年局党委学习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等情况。

(以上材料要求有学习贯彻落实的会议纪要,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的通知、学习内容、研讨交流发言等资料)

(二)印发文件和专题会议情况

责任科室:规划财务科、资助中心、基础教育科、人事科、教师工作科、法规科、装备中心、职教科、体育和运动服务中心

文件类:2016年以来省、市、县扶贫部门出台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历年工作总结和计划。

会议类:自2016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系统内专项扶贫会议等通知、纪要、照片等相关材料。

落实台账:2016—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落实政策台账(按年度分学期整理,包括享受资助时建档立卡个人及家庭信息、享受资助项目、资助金额、发放时间等)。

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三)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

责任科室:资助中心

学前教育资助: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予以资助,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建档立卡学生每生每年1400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寄宿生的30%,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非寄宿生的8%,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建档立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标准均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并享受免校服费、校车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认定条件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特困供养、孤儿、父母一方亡故、单亲家庭等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普通高中资助: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为在校生的10%,平均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标准2500元每生每年;对建档立卡、低保户、残疾、孤儿学生免除学杂费。

中职学生资助: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为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全面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每人每年贷款额普通本专科学生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对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按实际缴纳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资助建档立卡学生台账(明确未资助原因)。

(四)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1.“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建设规划文件及台账(涉及的贫困村学校)。

2.2016年以来制定的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文件(财务规划科)。

3.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的学校、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内设配备进展情况(台账及建设照片)。

4.2016年以来合作办园、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作(应包含相应工作通知、活动开展的照片)。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五)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情况

责任科室:基础教育科

1.出台的学校结对帮扶相关文件和结对帮扶工作台账。

2.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设立的相关文件和设立、使用情况台账(覆盖贫困村学校应进行特殊标注)。

3.2016—2020年控辍保学档案材料按年度分学期整理。

4.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应包括:印发的控辍保学相关文件、贫困户学生辍学排查台账、劝返复学通知书、送教上门台账及相关档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照片等)

(六)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科室:人事科、教师工作科

1.出台的有关人事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涉及扶贫的相关文件。

2.2016—2020年城镇教师乡村支教、教师交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招聘等工作开展情况。

3.2016年以来农村“三名教师”培养工作、贫困村小学校长、教师轮训工作档案。

4.2016年以来选派教师援青、、援渝支教情况。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按年度整理,应包括通知文件、人员名单、工作台账及相关活动照片等)

(七)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广场建设水平

责任科室:体育运动服务中心

1.场地建设。积极对接镇、办政府及村委会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健身场地建设工作,力争让所有不达标的健身场所面积达标。

2.器材维护与配备。联系市体育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全县健身场所的投资力度,重点做好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场所的器材维护和配备工作。

3.健身指导。结合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加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做好健身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健身质量和健身水平。

(八)落实好帮扶责任人联户工作

责任科室:法规科

进一步完善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各帮扶责任人要密切联系贫困群众,严格落实帮扶具体责任。坚决克服不负责任、散慢懈怠、弄虚作假等工作作风,确保所有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一次,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每周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并结合帮扶工作实际和上级有关工作安排,随时入户走访,及时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排查问题解决困难。重点排查疫情防控期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空中课堂”学习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责任科室:职教科

1.出台的与职业教育扶贫相关文件。

2.2016年以来中职学校精准招生、定向培养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档案应包括招生文件、工作开展的照片等)。

3.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十)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装备中心

1.2016年以来出台的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

2.2016—2020年农村学校网络建设、班班通建设、同步课堂开展情况包括:工作台账、相关文件、活动开展的照片等,应对覆盖贫困村学校进行特别标注。

三、节点安排

(一)自查评估。各责任科室完成脱贫攻坚档案和台账整理工作,3月底前形成教育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报告,经局领导审核后报县扶贫办。

(二)问题查摆。4月份,迎接市局开展的覆盖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教育脱贫攻坚评估验收督查,以问题为导向,彻底查摆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形成台账。

(三)整改提升。4月—6月底,教育攻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科室对各学区、各县直学校进行自查评估,从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边查边改、逐项整改。

(四)长效机制。9-12月,对原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实施,11月底前全部完成。12月做好迎接省、市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验收,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自查评估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全面布置,精准细致地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扶贫办公室,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

(三)强化舆论宣传。围绕扶贫工作重点,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典型宣传,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凝聚合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增强合作意识。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五)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

第2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贫困户;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58-02

“精准扶贫”一词,最早是由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来的。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再一次提出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将精准化工作贯穿于识别贫困人群、制定扶贫政策、完善扶贫管理和完成扶贫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全过程之中,要把扶贫工作做在“刀刃”上、扶贫款项用在“刀刃”上。

一、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概念

精准扶贫财政贴息专项贷款工程(本文简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银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为贫困农户提供的惠农贷款,是引导资金流向农村、以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尝试。此项贷款面向建档立卡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及部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贫困农户一般可根据实际需求申请1―3年、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由省财政全额贴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面临的贷款“难、贵、慢”等问题。虽然各地区的专项贷款政策细节不同,但核心思路都是通过政府贴息、银行放贷来激发贫困户生产发展的积极性、服务于扶贫、脱贫工作。目前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已在甘肃、陕西、宁夏、贵州等多个地区开展实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2016年9月5日,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首期工作顺利完成,2016年6月5日,全国精准扶贫贷款额18 879.9亿元,上半年全国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 354亿元。

二、精准扶贫贷款存在的问题

1.贷款要求僵硬,数据支持不够。精准扶贫首先要求精准识别出确实有资金需要的贫困人群。目前要求借款人满足18岁以上,同时规定年龄上限(例如,年龄和贷款期限之和不得超过60岁),要求在建档立卡范围内有贷款意愿、有劳动力且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但部分贫困户虽然有贷款意愿且在贷款年限内有按期还款的能力,却因年龄限制与贷款失之交臂,只能在贫困线下挣扎着生存。部分偏远地区的建档立卡名册更新较慢,导致已经脱贫的农户仍然满足专项贷款的要求而获得了资金支持,降低了专项贷款的“精准性”要求。有些地区的贫困户人多面广,无最新的、精确的数据作为贷款支撑,只能挨家挨户开展调查,增加了工作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2.贷款担保不足,持续经营吃力。贫困农户进行小额贷款时,存在“农户贷不到,银行不敢贷”的现象,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农户无法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银行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必然要降低贷款风险,要求借款人提供足额的抵押担保凭证。而贫困户往往表现为家庭支出大、劳动力不足、经济基础差,没有满足要求的担保物,常常无法获得贷款。此外,大部分贫困户社会关系简单、经济状况相似,很难通过他人帮助获得稳定的担保,加剧了贫困农户担保不足的严峻局面。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反担保机制,但专项贷款涉及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缺乏有价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业设施等财产,无法用于反担保,造成了贷款难。另外,西部部分偏远地区先天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贫困户年老病衰、经营能力弱,即使有贷款意愿,但因获得稳定收入的能力不足、经营风险大导致很难获得持续性的资金偿还贷款,扶贫专项贷款呈现到户率低的现状。

3.风险补偿不足,银行积极性不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对象均为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户,普遍呈现出家庭收入较低、还款能力不稳定、还款意识弱等特点,导致坏账率高,为防范贷款无法按期、按量回收的风险,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来弥补贷款损失。目前,各地普遍出台了专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但补偿比例低、补偿金到位不足,很难弥补贷款的风险。同时,专项贷款还有贷款额度小、调查难度大、征信成本高、贷款收益有限等特点,高额的产出、有限的回报与银行追求高增长、高收益的目标相悖,所以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专项贷款主要由城商行或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承担,央行的再贷款支持有限,贷款机构可提供的信贷资金规模有限。

4.宣传模式粗放,农户认识有偏差。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知识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地区采取了“简单粗放型”的宣传模式,宣传力量薄弱,不利于专项贷款政策精细化地向下传达。同时,由于贫困农户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有限,而宣传资料中却忽视了“阅读门槛”,书面用语多、不贴近农民实际生活,导致部分农户对精准扶贫贷款的认识不够清晰、深刻,甚至还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这项贷款是政府提供的无偿支持,不需要归还款项。加之多数农户对贷款存在或多或少的消极思想,觉得贷款是负债,心里有压力,万一到期无法还款也不光彩,部分农户在款项到期时无还款意识,不重视个人征信。

三、完善精准扶贫贷款的思考

1.“互联网+”助力扶贫,推进放贷精准化、科学化。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发挥互联网的驱动作用,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将“互联网+”融入到精准识别、精准制定、精准管理环节中,构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数据平台,利用网络的便捷、高效、善于保存等特点,及时建立并更新贫困户的数字化档案,构建家庭收入、致贫原因、生产条件、经营能力等多方面的数据支撑和评价体系,精准确定贷款人群,使每一笔贷款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实现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此外,针对符合贷款要求、有贷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却因年龄限制无法贷款的情况,各地区可针对本地贫困户实际情况,不拘泥于统一的贷款条款,而将生产前景、还款能力、信用评价等指标的权重提高,通过大数据生成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的放贷依据,推进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的科学化。

2.丰富担保途径,创新贷款模式。针对贫困农户贷款担保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由原来直接向困农户发放贷款的方式转变为对无法提供担保的贫困农户可以采取多户联保、村干部担保的创新性贷款发放方式,丰富了担保渠道、降低了贷款门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对经营持续性弱、独立经营有风险的贫困户,可以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及农户实际制定出多元化的贷款模式。例如,甘肃省定西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政府+帮扶组织+贫困户+金融机构”“政府+统筹平台+贫困户+金融机构”“政府+贫困户+金融机构”等三种贷款模式(数据来源于定西精准扶贫网),以企业为帮扶、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带动、指导农户发展生产,多元化的贷款投放流程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3.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积极整合资源,完善专项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为贫困农户扶贫专项贷款提供担保支持的风险补偿金,建立风险补偿金的管理和使用办法,开拓风险补偿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建立针对贷款贫困户的保险保障机制。建立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并存的金融支持平台,倡导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为精准扶贫工作贡献力量,提供部分信贷资金以弥补当前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少的现状。同时,地方政府应在税收政策上对贷款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减轻贷款行的税负,引导资金向生产领域流动,调动商业银行参与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税收流回贷款行,在一定程度上为已参加的金融机构弥补贷款风险损失。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知识理解。向乡村干部和专项贷款的潜在受益人群普及金融知识及金融政策,尤其是加强精准扶贫贷款宣传的力度、广度、深度,丰富宣传方式,制作更接地气、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宣传横幅、宣传展板等材料,降低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贷款的理解难度。此外,开展金融知识进家门、贷款征信知识普及等活动,提供贷款专员或政府相关人员与乡村干部、贫困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答疑解惑的机会,使农户更清晰地理解精准扶贫贷款的具体内容及措施、手段,减少对贷款的畏难顾虑,引导贫困农户树立诚信意识并加强还款意识,分享各地贫困农户贷款成功的典型案例,激发农户脱贫致富的动力,提高以贷款促进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营造贫困户靠政策、金融支持增产促收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马超远.创新贷款模式助力精准扶贫[J].中国银行业,2016,(9):76-77.

[2] 闫世达,钟成春.互联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及路径探讨[J].黑龙江金融,2016,(7):27-29.

[3] 张映旭,姜煜红.对临洮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6,(6):67-69.

[4] 苏畅,苏细福.金融精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6,(4):23-27.

第3篇

大家好!很感谢组织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能和大家这些优秀的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6个月前怀抱着“筑梦基层”的热血我来到了XX县XX镇,从此开始了我的基层工作之路。经过半年的洗礼,我不再仅仅是一个徒有一腔热血的青年,更是一个牢记使命与责任的干部。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这近半年来的感悟。

一、提高认识,努力成长自己

1、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基层锻炼是每一个后备干部成长的必修课。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乡镇工作可以更快的了解和熟悉社会。只有在基层,才能最真切的了解百姓的所思、所需,主动与群众拉近距离,我们的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刚来XX镇的时候,我们书记就对我说,基层工作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当珍惜这宝贵的机遇,努力增强本领,通过实际工作来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自己的品行,坚定信念,好好工作。

    2、调整心态,耐住寂寞。我算是独自一人来到外地工作,远离亲人朋友,孤独是不可避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句话“寂寞渗透沉默的双眼,往往也会掘出生命的泉水”。其实,孤独与寂寞往往是一个人对人生重大命题进行思考的最佳时期,也可能是一个人在认识上、习惯上发生蜕变与进步的关键时刻。在工作之前省委组织部为我们组织了一次岗前培训,我记得安处长在开班动员讲话上就向我们提出希望,在基层工作一定要志存高远,耐得住寂寞,以苦为乐,与寂寞为伴,多思考、多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同时,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所以,每天下班后我就会看几页书,关注每天的时事新闻,努力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

二 、脚踏实地,努力锻造自己

1、主动学习,进入角色。刚来到XX镇的时候,我被安排在党政办公室工作。其综合性,对我迅速熟悉镇上情况提供了很大便利。在工作中我虚心向同事学习,积极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基层工作方法。在工作业务方面,我学会要及时准确的把党政信息上传下达,认真做好各种会议的会议通知、会场布置、会议材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细致周到做好公务、来访接待;在工作态度方面,我努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维护好办公室形象,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

2、崇尚实干,善于攻坚。在党政办工作了两个月之后,我镇党委书记找我谈话,准备让我着手扶贫工作,邱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以来将脱贫攻坚的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扶贫工作也是我们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选调生,不仅要有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意识,更要有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魄力。我清楚的知道,领导不仅仅是在压担子,而是在给机会让我更快的成长。

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灵川县检察院出台《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办法》。该《办法》从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依法保护扶贫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依法惩治危害精准扶贫工程顺利实施的刑事犯罪和加大扶贫开发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力度等四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胡琴)

财产刑执行监督取得实效

为破解财产刑执行检察工作“空判率高”、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灵川县人民检察院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财产刑执行检察试点工作。自2015年5月以来,共成功办理3起监督法院立案执行财产刑案件,依法保障了财产刑执行的严肃性和维护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到目前为止,该院办理的此类案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胡琴)

大力提高班子战斗力

灵川县检察院近日为将“三严三实”贯彻落实到位,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班子战斗力,日前,灵川县检察院召开2015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会议通报了灵川县检察院2014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2015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征求意见情况。该院班子成员分别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满意度”为中心,以完成年初的既定目标为主线,结合个人的思想、分管工作、自我修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对照检查发言。(胡琴)

上级领导肯定检察工作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崔智友等领导一行到灵川县检察院调研指导工作。调研过程中,崔智友检察长实地查看了该院的案件管理办公室、侦查指挥中心、视频接访室等重点部位,并慰问了干警。崔智友表示,灵川县检察院去年以来工作富有成效,成绩非常好,各项工作有明显的发展,值得肯定,下一步,应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创造力,让检察事业后劲十足。(胡琴)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灵川县检察院在立足查办职务犯罪的同时,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违法犯罪现象以及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隐患,针对性地提出防范职务犯罪和保障该领域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和对策。使检察建议更具针对性、准确性、实效性,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胡琴)

出台新制度促侦诉一体化发展

近日,灵川县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公诉部门提前介入职务犯罪案件的工作意见》,明确了公诉部门开展提前介入、引导取证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同时, 该院制定了自侦、公诉等部门的定期例会制度,要求每季度各部门在分管检察长主持下召开例会,在例会上通报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对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关键节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以及案件定性、证据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分歧进行及时通报反馈,总结成功经验,共同研究应对措施。(胡琴)

开展任前廉政谈话

日前,广西灵川县检察院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对新提拔的14名中层领导进行任前集体廉政谈话。检察长对新提拔干部提出希望,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公正廉洁执法的表率,为检察事业做出新的贡献。最后14名新提拔的干部一致表示,不辜负院党组的殷切希望,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关怀。(秦庆宏)

案管部门规范案件移送

近日,灵川县人民检察院向灵川县公安局发出《关于规范移送案件的函》。该函将移送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对移送条件进行明确要求,有效规范了案件的移送,避免了侦查人员因移送案卷材料不规范而重复补正的情形,提高办案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石艳春)

大力推行电子卷宗制

灵川县检察院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制作使用电子卷宗工作规定(试行)》的规定。自2015年12月26日以来,对受理的所有案件、移送上级检察机关的案件,以及接收外单位移送的判决书、执行回执等外来文书,均按规定扫描并制作电子卷宗。现已经制作电子卷宗93册,有效利用电子卷宗提高办案效率,加强办案监督管理、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权利。(石艳春)

加大信息公开宣传力度

近日,灵川县检察院制作《受理各类案件须知》、《律师阅卷、来访、信息查询须知》、《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与辩护预约申请提示卡》等宣传资料,向侦查人员、辩护律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发放约200份。宣传资料中对移送案件所必需的材料予以明确要求;清楚告知律师及诉讼人应注意的事项;加大案件信息公开系统的宣传力度。(石艳春)

严把案件出口关

日前,灵川县检察院全面使用案件送案章,加强结案审核,把好“出口关”。加强对办案期限、案卷材料齐备、系统流程操作、赃证物处理等情况进行审查,重点对法律文书进行审核,使用案件送案章以确认送出的案件程序合法、材料齐全、手续完备,严防赃证物处理遗漏情况发生。(石艳春)

增强执法办案的透明度。

今年以来,灵川县检察院院继续全面推进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司法办案。每月制作《关于本院案件信息公开系统运行情况的通报》,分析上月案件信息公开基本情况、工作进度、成效及任务完成情况,为业务部门更好开展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参考的同时有效促进案件信息工作的开展,法律文书公开率达106%。并借助检务公开、温馨提示卡等方式加大案件信息公开的宣传力度,以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的监督权,规范司法办案行为。(石艳春)

第5篇

优化环境建设美丽校园

2月20日,风和日丽,印江自治县各中小学迎来开学“第一课”。

在印江刀坝中学新校区,一栋栋崭新的校舍让人眼前一亮。学校背靠青山翠林,平坦宽阔,功能齐全,在校园内漫步,如置身花园中。

“新校区总投资2680万元,占地面积65亩,可容纳1200名学生就读。”刀坝中学校长谭帅告诉记者,去年9月12日,全校1190名师生整体搬迁到“新家”。

刀坝中学老校区位于集镇上,一条公路将学校生活区和教学区分成两半。“每逢赶集更是车来人往,给千余师生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也给校园管理带来了困难。”谭帅说。

搬到“新家”后,刀坝中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师公租房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在新环境学习,住宿条件好,食堂有营养餐,教室还有多媒体设备,感觉学习劲头更大了。”正准备去上课的八年级学生席晓艳告诉记者。

位于印江县城的印江三中也是新建的校区。除了可容纳3000多名学生上课的4幢崭新教学楼,还配备了标准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诚信读书吧、食堂等。

“在‘新’字上做文章,利用全新的教学资源,以求带给师生更加生动的教学体验。”印江三中校长陈军说。完善的校园基础设施,崭新的校容校貌,极大地提振了师生的精气神。

印江近三年投入资金7.3亿元,新建了三中等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全县所有学校的“班班通”,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2017年,印江将建成1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7个运动场。”印江县教育局局长江航军介绍,除了建成思源实验学校和城区第四幼儿园外,印江还将启动县职校、木黄中学等学校的整体搬迁工作。

“优化教学环境,让美丽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园’。”江航军说,全县163间中小学都在校园硬件方面进行了优化、美化。

精准资助给力学有所教

为了让贫困、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印江对贫困、困难学生进行教育精准扶贫资助。

走进印江特殊教育学校,一堂别开生面的“康复训练课”正在进行。32名学生在操场上站成一排,由辅导员带队,依次开展进教室与老师打招呼、过斑马线、使用灭火器,爱护花草和感恩父母、老师贴心手掌画等科目训练。

“这是我们学校开学的‘第一课’,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肢w平衡、语言交流、手指康复等训练。使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得以矫正,心理和生理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印江特殊教育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李贵凤告诉记者。

印江特殊教育学校共五个教学班,有智障、聋哑儿童63名,其中在校生32名,另外31名儿童为学校教师送教上门服务对象。“通过开学‘第一课’,我学会了使用灭火器、文明出行,还学会了感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该校六年级学生代广燕用手语道出自己的心声。

“要让全县的特殊儿童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2月27日,印江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袁纯江在印江特殊教育学校检查工作时说,除了为特殊教育教学提供基础保障,还要办好家长学校,提升特殊群体综合素质。

同时,印江也加大对高中、职校贫困学生的资助。“针对普通高中,给予每生每年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每生每年免(补助)教科书费400元、住宿费500元;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执行标准和普通高中一样。”印江自治县扶贫办主任王易告诉记者,去年,印江资助学生5471人,其中第一、二批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共3926人,涉及资助金额近800万元人民币。

“学生新学期开学了,今年的教育精准扶贫正有序开展。”王易说。

易地搬迁实现就近入学

今年,印江把搬迁户子女入学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让搬迁户子女随迁就近入学。

2月19日,记者走进印江县城普同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在7栋二单元101室,搬迁户吴敏一家人正忙着帮助儿子田志收拾书包、准备户口簿,要去给8岁的田志报名。

一切准备好后,吴敏带着儿子走出小区大门,步行8分钟左右便来到印江六小。

对搬迁户子女,印江六小简化了报名程序,在学校老师的热情指引下,田志很快成为六小的一名学生,这让吴敏很高兴,“学校环境非常好,把小孩带到这个学校读书我非常放心。”

田志此前就读缠溪小学,2016年底一家人从朗溪镇打铁坳村搬到县城,按照印江易地搬迁扶贫子女就近入学政策,田志就读离新家最近的印江六小。

在田志上课的教室里,老师指着教室盛放碗筷的消毒柜、老师联系栏、学习园地向吴敏一家一一介绍,吴敏连忙拿出手机把老师联系栏的内容拍了下来。

“易地搬迁扶贫子女来我校就读,查实情况后,通过网络查找学生的学籍,开出一张插班通知书给班主任,学生就可以去报名注册了,无需办理任何转学手续和缴纳任何额外费用。”印江六小德育主任田丽芳告诉记者。

在印江六小,还有很多像田志这样的转校生,他们都是易地搬迁户随迁子女,住进新家的同时,还获得了就近入学的便利。

第6篇

对于下乡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对于困难户提出的问题,自己提前设想不足,对于解决“伸手要”和“主动帮”的矛盾上没有提前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半年扶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根据上级关于《x关于召开扶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今天在单位民主生活会上我就c在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批评,不到之处还请同志予以批评指正,我将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积极认真的进行改正。

一、上年度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确立识别扶贫对象上模糊不清

1、调查摸底不够细致,没有解决好“要扶谁,谁要扶”的问题。c年初单位组织成立了4个小组的扶贫工作队,分别负责村。在一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自己发现全年自己所在的扶贫小组开展入户调查不深不细,对于逐户调查走访贫困户的收入状况、生产生活条件等情况走马观花,对于贫困户的识别上,听乡政府、村委会的多,自己实地走访观察的少。给工作队找准致贫原因,分析收支状况,摸清家底,动态掌握贫困信息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脱贫方案不明了,没有解决好“帮什么、扶什么”的问题。在结束调查走访工作后,对于确立的帮扶对象进行如何帮扶,自己心中没底,在与班子成员的探讨如何建立脱贫方案上,借鉴兄弟单位的多,从贫困户困难实际出发的少,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不够紧密,与贫困户接触的少,没有俯下身子与困难户共同找准脱贫路子,细化脱贫方案。脱贫方案假大空,可操作性小。

3、帮扶机制不清晰,没有解决好“先扶谁、先扶啥”的问题。虽然上级单位为我们建立了县、乡、村、社四级帮扶体系,按照组织成员分工对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机制,但是在实际扶贫工作中,自己对帮扶对象家底不清,与困难户的日常交流较少,只是注重了解决困难户的实际问题,没有帮扶的具体实施计划,盲目的对困难户进行经济上、人文上的关怀和照顾,没有长远的计划安排,使扶贫帮困变成了施舍救济。

(二)、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没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魄

1、个人摆位不清,没有放下身段、架子。在历次的驻村蹲点中,自己带领的工作队在端正思想上态度不够,把每次的下乡扶贫当成了郊区旅游,对于贫困户走访也是盛气凌人,放不下自己站长的架子,没有做到“吃百姓饭、喝乡村水、干农田活”,询问乡村干部的多,与群众促膝长谈的少,脱离了群众,个人位置摆的不对。

2、形式主义泛滥,走过场、跑形式。每次进开展扶贫工作,总是拿着大量的表册进行登记统计,看似疏而不漏、紧锣密鼓的开展扶贫工作,但是对于扶贫工作仅仅满足于钱给了、物给了、像照了、表填了、达标了,没有深入的查找困难户到底困难在哪?应该怎么解决。跑龙套,走过场,形式主义严重。

3、安于现状,没有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考虑。在全年的扶贫工作中,自己缺乏为民服务的真心实意,盲目跟风,满足于困难户达标过线脱贫的现状,没有舍身楚地的为群众着想,没有为困难户更上一层楼的脱贫出主意、想办法。

(三)经验不足、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是没有解决好扶贫工作的“老大难”问题

1、项目实施单一,没有“多元化”的开展扶贫工作。在解决如何开展扶贫工作的问题上,自己在乡村基层工作经验缺乏,仅仅停留在送米送面、关心慰问、现金资助等表面工作上,没有从实际出发。在贫困家庭如何通过种养殖、技术工作等方法上脱贫致富的办法不多,路子不对。

2、准备不充分,没有“三维立体”的帮扶贫困户。对于下乡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对于困难户提出的问题,自己提前设想不足,对于解决“伸手要”和“主动帮”的矛盾上没有提前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工作中随意忙乱,准备不足。

3、统筹协调不力,没有“齐心合力”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时,自己只能逐级反映贫困户的问题,没有积极主动的协调相关部门,努力的解决存在问题,个人能力素质不够。

二、对于x年如何更好开展扶贫帮困的几点思考

1、重新对贫困户进行逐一甄别。后期我们将重新组织工作队成员,重新驻村蹲点,对前期的困难户认真进行考察,摒弃以往以乡村意见为主的思想,深入贫困户家庭当中,通过实地取证、走访调查、资产清算等方式重新确立贫困户帮扶对象和帮扶顺序,通过精准的识别,为后期制定和开展帮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端正工作队干部扶贫工作态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认真对待贫困户的夙愿和要求,并积极走访调查,坚决杜绝以往走马观花的帮扶思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身边同志做表率,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贫困户家庭当中,全心全意的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严格纠正在单位同志思想中的错误思想,确保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第7篇

“三融入”明确总体思路

融入战略制定

中国建筑将SDGs目标融入“十三五”战略规划等制定中。在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国际产能合作、小康社会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改革、企业可持续发展与SDGs目标的关系及SDGs目标对企业管理运营等提出的新要求,明确根据企业管理运营优势及利益相关方期望和要求,有重点地践行SDGs目标。

融入职能管理

中国建筑依托社会责任工作规划、《中国建筑社会责任指标管理手册》《中国建筑社会责任工作指导手册》,确定“以横向业务线为基础、纵向向子企业延伸”的融入路径,逐步将SDGs目标融入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完善,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实现SDGs目标融入的上下贯通、层层推进。

融入运营全程

中国建筑将SDGs目标贯穿于投资、开发、设计、建造、运营与服务的全产业链,加大责任投资力度,形成城市开发的联动机制,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社区,为城市建设提供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的一揽子服务,与世界人民共同打造可持续城市。

三步骤确定优先事项

中国建筑坚持同时考虑外部利益相关方期望、公司自身战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通过利益相关方沟通、行业对标和企业自身管理经营、价值链现状的分析,明确SDGs目标的优先项。

识别

中国建筑重视行业对标研究,通过与瑞典斯堪雅、法国万喜等国际知名投资建设企业的对标,逐步探寻出企业未来发展策略与重点,明确发展重点与SDGs目标的关系;分析政策舆情,解读投资建设领域相关国家政策,分析与公司相关的媒体报道,识别出具有普遍社会需求的目标;通过公司管理会议了解公司领导层、管理层对不同SDGs目标的关注程度;召开研讨会,征求利益相关方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司网站、报纸、期刊、业务报告、APP等媒介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沟通,收集利益相关方对目标设定的意见和建议。

排序

中国建筑在识别过程形成的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分析SDGs目标对公司战略、经营和管理等的影响及对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最终对17项目标进行优先秩序的排序。

确认

中国建筑将对17项目标进行优先秩序排序的结果报送公司领导层、各业务部门和所属公司审核,邀请外部相关专家提供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员工意见征集,包括职能部门员工、项目雇佣农民工、海外员工等,进一步优化更新,最终确定优先事项。

七项重点领域实践

通过识别、排序和确认,中国建筑明确将可持续城镇建设、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体面工作、教育均衡及可持续的全球伙伴关系等7个目标作为践行SDGs的重点,发挥建筑领域专业优势,为世界筑福。 中国建筑以为全球人民拓展幸福空间为己任

(一)可持续城市建设

中国建筑定位于可持续城市的规划者、可持续地产的开发者和全球可持续城市的建造者。中国建筑根据城市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态承载能力、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打造集人文、环保、包容为一体的可持续城市;推进地产开发,为城市居民提供个性化的住房和智能缴费、智能停车等服务,便利城市居民生活;以为全球人民拓展幸福空间为己任,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投资、开发、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一体化服务,为全球打造可持续城市。

2016年,中建七局城开公司立足区域建设发展,将《中国建筑社会责任指标管理手册》应用于城市综合建设中,编制了河南省建筑领域首个可持续指标体系――《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研究》,通过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角度提出综合目标和约束条件,促进高端品质、生态友好的国际新城建设。

(二)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行业地位和央企傩跃龆ㄖ泄建筑天然具有促进行业进步和发展的责任。中国建筑参与行业课题研究和标准编制,共同探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格局;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在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养老地产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编制《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研究》,引领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首创“5.5精品工程生产线”,对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继首创项目安全体验馆后持续创新,打造“能到处跑的安全体验馆”,引领行业安全生产教育工作。2016年,主编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3项,科技成果鉴定268项。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建筑承载着“引领建筑行业发展,向海外展示中国建设能力”的重任。三十多年来,中国建筑对标国际先进建筑企业,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攻克全球建筑领域管理与技术难题,推动全球建筑行业持续发展,支撑“中国建造”蜚声海内外。

中国建筑发挥投资建设优势,推动金融、集中采购、PPP项目管控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促进投资、开发、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业务协同联动。2016年,研发投入105.9亿元;8项“十二五”科技研究课题成果全部通过国家验收,牵头6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荣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授权专利2927项,其中发明专利484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拉动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中国建筑投资建设轨道交通、桥梁、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通讯、水务等基础设施,联接城市的各个角落;运用全球先进的装配式技术、绿色建造技术,为城市的经济、生活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中建中西非公司承建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是中刚两国之间最大、最重要的合作项目,被刚果(布)萨苏总统称之为“通向未来之路”。2016年3月1日,“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全线贯通,项目建设的各方人员代表14 人获得萨苏总统亲自授予象征最高荣誉的骑士勋章。

(三)应对气候变化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降低建筑能耗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中国建筑加强绿色产业链体系研究与建设,把绿色建造理念传递给全球的伙伴,引导建设生态城镇,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进建筑信息管理(BIM)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BIM 技术应用的效率,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2016年,荣获国家星级绿色建筑认证标识42项;在第二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1项,占奖项总数的51%。

(四)体面工作

中国建筑推进员工本地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员工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与梦想提供专业平台。中建美国公司提升在美国当地知名院校的知名度,并致力于为建筑和房地产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农民工是当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中国建筑为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120万个,向农民工支付年平均工资7.19万元,帮助建设从业人员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从业人员及其家庭的幸福指数。中国建筑基于互联网思维,为行业劳务管理打造首个全国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逐步推动行业实现建筑工人的职业化、劳务管理的数字化、资源服务的社化和政府监管的法制化。截至2016年底,平台已在所属单位得到成功试点应用,上线项目63个。

(五)消除贫困

中国建筑贯彻党和国家要求与部署,以为贫困地区拓展充满幸福感的发展空间为己任。根据定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帮扶贫困人口脱贫摸底结果,结合精准扶贫要求,以“整村推进、整村脱贫”为目标,以推进旅游产业扶贫为精准扶贫基本模式。同时涵盖劳务输出、生态保护、民族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医疗救助等脱贫攻坚模式,形成“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帮促甘肃省康乐县、卓尼县、康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016,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名义向定点扶贫地区捐赠889.05万元。

(六)教育均衡

中国建筑加强与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投入人力和财力,改善教育环境,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捐建学校、提供学习设施和用品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提升文化水平,减少贫困代际延续的现象。2016年,中国建筑为甘肃省康乐县城南村援建城南小学,解决当地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中建三局连续10年,每年定向资助湖北省内四大连片困难地区、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困大学新生,2016 年荣获“湖北省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

(七)可持续的全球伙伴关系

第8篇

一、基本情况

我按照个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方案,以义务教育保障为核心,在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加强控辍保学、建立健全资助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先后深入到***等6乡镇6个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实地走访了75户贫困户,召开乡镇层次座谈会6次、教育局全体领导班子座谈会1次,村级座谈会6次。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共征求意见建议6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个。通过调查研究,我县教育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了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一)控辍保学措施有序实施。一是强化行政控辍。多次召开教育保障指挥部、教育局党委会等相关会议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县教育局、各学校以及乡镇均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组织。实施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了辍学台账,按照“一生一案”的要求,实行周报告制度,随报随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县教育局把派驻各学校的教育督导员作为控辍保学督导员不定期地对各乡镇、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强化依法控辍。开学前印发了《致家长一封信》,让每个家长知道送子女入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督促家长主动送子女上学。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义务教育儿童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法制观念,使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责令限期改正。同时,积极与公安、司法、人社、市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强化情感控辍。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学生乐于参加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防止弱势群体学生因入学权利受到侵害而辍学。通过家访、谈心交流、单独辅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丧失学习动力而辍学。耐心细致做好因基础差而厌学、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思想有问题、行为失范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感化、转化工作,切实将帮扶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强化扶贫控辍。认真落实教育各项资助政策,确保资助到位。积极动员不愿到普通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学习,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紧紧抓住齐市技师学院对口帮扶我县的契机,为贫困学生争取了“六免一优先”的优惠政策,为贫困家庭学生寻求升学和就业提供了保障。为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实施了送教上门服务,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学的学生,各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了专门的课程表,安排相关教师进行送教上门。

(二)学生资助政策得到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资助体系。成立教育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教育资助工作,落实上级有关资助政策文件精神,各个学校也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拜泉县教育扶贫资助实施方案》和《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逐步建立从学前至大学各个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提升知晓率。通过县电台、宣传手册、主题班会、宣讲团和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精准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资助申请办法,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和家长知晓政策内容,明确申请方式,清楚申请时间和具体流程。三是规范资助程序,狠抓政策落实。严把个人申请关。要求各级学校申报贫困生一律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并由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审核把关。严把资助条件关。严格按照省市文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评议 ,年级组、学校审核,班级、学校公示。严把材料建档关。资助中心和各级学校都要规范建档。严把公示公告关。学校不仅要把资助政策在学校进行公告,而且要把享受资助的名单、对象及标准在学校进行公示,做到政策公开、条件公开、名单公开。严把信息录入关。把贫困生资助与学籍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按时将贫困学生基本情况和贫困生受助时间、金额、资金等情况录入到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中。

(三)基本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建维修公立幼儿园20个;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标准化学校达到100%,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通过了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的校舍进行维修改造;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中心拟建的108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完成前期图纸设计、地勘等工作,明年开工建设。

(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师资队伍优化工程,2015年以来招录特岗教师和安置90年代末师范生451名,交流中小学校长29名、教师229名,逐步实现了教师资源配置校际间相对均衡;大力实施优秀校长培养工程,组织中小学校长赴北京大学、上海宝钢中学、浙江绍兴鲁迅中学、重庆巴蜀小学等名校,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全新办学理念,建设了一支专家型、创新性、务实型校长队伍;大力实施教师成长摇篮工程,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33人、第三梯队成员52人、骨干教师300人,开展国培网络校本培训、专任教师培训、特岗教师培训、跟岗位实践研修和送教下乡培训等各类培训2564人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形成长期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二”的结对帮扶活动。农村学校根据地域和交通划分成6个片区,片区联合开展活动。片区学校共建教学资源库、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学进度、同步实施学业监测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通过网络开展专题讲座、共办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形式,为片区学校搭建教科研平台,加快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和完善。片区内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研活动相互观摩,教育质量统一评估;片区内定期集体备课,定期进行教学交流”,教育片区共同体的建立,有力的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贫困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贫困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群众要脱贫,教育要先行。虽然我县在教育扶贫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教育面广、人多,在教育扶贫中也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留守儿童管理有待加强。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12.4%,留守及单亲儿童基本由隔代监护,缺乏父母的保护和教育,学习成绩差,辅导跟不上去,对学习没有兴趣,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存在辍学风险。

(二)农村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受特岗计划政策的影响特岗计划是我县补充教师唯一的渠道,近几年,由于特岗计划不断减少,达不到教师“退补想当”的要求。我县每年退休教师在150人左右,招录特岗教师在几十左右,造成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形成了年龄大、知识结构单一、教育理念老化的教师占绝大数,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占比较少。

(三)家长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家长对《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没有概念,不了解学生辍学后,家长应该负有什么法律责任,加大了学生辍学风险。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较强。受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出现自卑、孤寂内向,甚至厌学心理。同时,政府、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层面在关爱这些学生时,多数注重进行物质资助,忽略了情感交流,导致一部分受过捐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和上进心。

(五)贫困代际传递有待破除。多数贫困家庭的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能力和意识不足,认为赚钱比上学有用,多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就选择辍学,这种现象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加大了贫困家庭代际传递。

(六)企业用工管理有待加强。未满16周岁辍学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大多数都从事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这些私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劳动法》有关规定,给辍学学生提供生生存空间,同时,缺乏对私营业主有效监管,加剧了辍学几率。

(七)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待加强。我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9所,有贫困寄宿生的只有8所,因住宿条件差等原因,所以大部分住宿学生都在校外住宿,导致贫困寄宿生总数少、占比低。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学生心理教育。在控辍保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物质上的贫困”,更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精神贫困”,要将物资资助与精神激励、情感交流和心理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学生自信心和发展动力。加强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家校合作”,携起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主题活动等方式,创造和拓宽贫困学生回报社会的途径,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

(二)持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按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完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学校配套设备。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谋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学校食堂和宿舍建设;继续推进公立幼儿园建设,新建兴农镇幼儿园和丰产乡幼儿园,达到公立幼儿园覆盖每个乡镇。同时,实施学校燃煤锅炉改造计划,改善学校周边空气质量;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

(三)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达到教师“退补相当”。在整顿上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教师进行教育和警示力度,坚持日常监督和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抓好寒暑假期间教师有偿补课,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畅通举报渠道,开展“微腐败”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在制度建设上保持健全规范。按照市里关于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师德师风,做到制度管人。在培训学习上保持经常持续。发挥进修学校作用,对教师培训达到制度化和经常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学习更新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四)强化法律知识普及层面。深入开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搞好舆论引导,通过电视台、自媒体和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普及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将普法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争取每月上一节法制教育课。

第9篇

一、工作举措

(一)党建领航,引领教师按岗履职

学校党支部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每月组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安排支部工作,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督促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完成“学习强国”和其它党建工作任务;抓好学校干部和教师廉洁自律和工作作风建设;组织干部教师学习中央、省、市、县相关文件,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

疫情延期开学期间,由县教育局牵头、进修校落实,成立了疫情网络教学指导领导小组。学科教研员负责指导学科教师充分利用钉钉、学习通、云班课等学习软件开展好网络教学工作,及时通报信息,上传教学截图等,督促检查网络教学开展情况,汇总上报。网络教研中,全体教研员认真观摩、听学,努力提高了自己。在日常的业务工作中坚持“下深水”,在巡导、展评、培训等活动中做到先备课、再参加,增强一线学习锻炼意识,既成就别人也成长自己。

(二)创新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是建立学科研修QQ群,由教研员提前研修主题,上传研修资料,教师自主下载阅读,交流阅读收获或困惑,然后共同研讨释疑。

二是开展课堂教学及微型课比赛,提升教师素养。通过理论培训→赛课观课→交流研讨的形式,实现“以赛促研,以赛代训”的目的。

三是开展农村教师进城研修活动,分学科集中观摩、听讲座、交流研讨、撰写学习心得。

四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有效开展送教活动,根据学校需求,组织小凉山名师和省、市、县级骨干教师组团以需送教,进行针对性指导,切实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难点问题。今年组织送教到了学校,在送教过程中让名师及骨干教师不断得到历练与成长。

五是开展片区联动教研,促进区域教学交流。以片区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式联动教研,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如:城区片区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五渡片区教科研研讨活动、新白片区习作教学研讨活动、初中艺体教学研讨活动等。

(三)学为中心,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多途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动研创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自主研学-师生互动研学-教师点拨指导-课后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科融合协同教学,实现教学互补相融。如:县街小学与浙江台州市学院路小学协作开展“空中课堂”合作教学,让远隔千里的两个或者三个学校学生同上一节课,师生之间能有效互动;峨边中学利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行动计划》与成都七中协作开展卫星直播,要求四个同步,即同步备课、上课、考试、作业,共享教育资源,弥补了远端师资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教学效果良好。

(四)教学视导,推动学校质量提升

不定时、全覆盖对全县中小学开展教学视导工作,视导内容涵盖:落实立德树人育人观情况、质量提升措施、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六认真执行情况、教育科研开展情况、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等。教研员深入到学校听、评、导课,准确抓住“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促进学校加强常规管理,推动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三个关键与一线教师、学校管理层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发现亮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学校发扬优势,弥补短板,提升质量。

(五)科研为媒,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1.开展教育科研专项视导,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将普遍性问题进行归类研究,统一培训解决。开展教导主任及课题主研人员培训,进行《课题研究基本流程》、《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应具备“六个意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撰写基本知识及编撰体例》等科研知识专项培训300余人次。

2.认真组织基层学校申报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导在研课题扎实规范地开展研究工作。本年度共有在研课题39个,其中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1个,县级课题27个。2020年顺利结题的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5个。5项普教科研课题成果在教育学会第18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学前学普”阿依系列活动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民族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村一幼”教师的“学普”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案例、论文等成果获市级奖项28个,其中一等奖8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9个。

3.组织开展课题成果推广工作,让成果效益最大化。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省市县级课题成果推广活动,效果优良。县幼儿园的县级普教科研成果《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在全县推广,并形成成果推广材料分发到各校、园,成果共享。

4.开发校(园)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色形成。编写《彝语基础学习用书》供全县双语教师培训使用;峨边中学《彝•酒》,供高中学生试用;平等中心校《弟子规正文释义、故事、探究与实践》,用于规范学生行为;五渡中心幼儿园《阅读区域游戏活动教材》18册,用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及语言发展。

(六)质量监测,科学评价学校教学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引导和强化学校教学质量中心意识。一是加强毕业班管理,指导调研学校的“三会”、复习研讨。二是督查“三开”,促进学科教育均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客观、科学对各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认真科学命制试题,发挥监测的评价作用和导向功能。四是周密布置统筹安排小学六年级、市抽考年级和九年级适应性考试的网上阅卷工作。五是组织命题教师撰写试卷分析并汇编成册,形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七)精准规划,常态实施教师培训

全年参培和培训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务主任等达2000余人次。圆满完成了各级送培任务,精准落实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抓细抓实了县级培训项目,发展壮大了县域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主任培训,提升管理水平。2020年,我们积极为教务主任的成长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了2次教务主任培训与研讨活动。以教务管理和教育科研知识为培训重点,进行了《教导主任应具备的三课观》、《课题研究应具备“六个意识”》、《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材料撰写基本知识及编撰体例》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导主任牢固树立课程、课堂、课题观,逐步形成“问题→研讨→交流→成长”的课题研究方式,从而指导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业务能力。2020年,我们组织了国家、省、市、县级集中培训共23期,2122人次参培,总计达46886学时,涵盖幼儿园到高中学段,内容有新教师入职培训、小凉山名师集中研修、国培(2020)中西部项目培训、提质强能东西协作乡村教师进城研修、村幼双语辅导员学前学普培训等,其中:国培4期,277人次,6816学时;省培5期,843人次,23810学时;市培1期,17人次,272学时;县培13期,985人次,15988学时。

3.加强幼教培训,促进幼教发展。充分利用市级幼教课题《视域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层级推进实践研究》,将我县5所中心幼儿园共同卷入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推手,促进幼儿教师迅速成长。采取多形式培训:专家指导、园际交流、赛课评课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1000余人次。组织完成学习活动300余次,开展游戏活动200余次。全覆盖加强督促指导,全县7个专家和华言公司8个督导员定期定时定点,深入各幼教点认真开展查漏补缺,规范“学前学普”工作,学前学普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八)立足县域,稳步推进电大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电大系统拓展提升行动计划,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峨边电大现有在校学员73人,其中本科16人,专科57人,2020年参加成人高考上线18人,代直属部报名成功6名国开大学员。

二是规范开展电大日常工作,有秩开展招生、教学、教务、考试、教学实践、毕业作业和颁证。2020年向省电大推荐5名奖学金候选学员,获一等奖学金1名,二等奖学金4名。

二、存在问题

1.教材培训和教师培训的工学矛盾依然严重,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下沉基层学校的指导不够深入,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待加强。

2.教师的内生性成长意识仍然不足,外促性成长的环境和体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来年打算

1.继续抓实教学常规指导,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入。

2.继续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助力全县教师专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