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阳光工程论文

时间:2023-02-28 15:32:01

导语:在阳光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阳光工程论文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农业人口29.4万人,占总人口的83%;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7.6%;农户7万户,果农户占农户的90%以上。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采取聘请农业院校专家教授专题讲解、选送务果能手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试验站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所短期培训、县镇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印发果业生产培训资料等方式,加大果农技术培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培训果农约6万人次。同时,2012年有158名果农通过了杨凌示范区科教局生产力培训中心农民职称等级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农村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8%左右,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仅占0.6%,32.4%的人只有小学文化和脱盲程度。

二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意识不高。农村科技人员和实用技术人才少,群众对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查农民参加农业技术素质培训的原因时,调查结果显示60%的调查对象对培训缺乏恒心和持久性。

三是农村劳动力信息相对闭塞。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看电视、听广播,信息来源单一,传播速度慢。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准确,造成年复一年的开展培训,但内容单一、脱节,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是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据调查,培训一项实用技术最少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最少需50学时,分别需要800元和1000元。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需要,而多数农民又不愿或无力支付培训费用。

三、提高果农素质的建议

(一)大力扭转果农观念。果农是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果农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果品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果农不光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只是修剪果树,施肥打药,现代果农,应该成为果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个果农实质上就是一个果品经销企业的老板。果农既要会生产高质量的果子,又要善于研究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果农。

(二)增强培训针对性。要按照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结合现代果业发展需求,围绕示范园建设和果品销售,开展层次较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旨鲜明的专题培训活动,示范带动,全面提高果农素质。在培训对象选择上,应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强烈学习愿望的中青年农民和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骨干为主。在培训内容上,应围绕果树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精准化施肥、标准化生产、果园认证管理、果品营销知识等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应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先培训县镇技术人员,由县镇技术干部分包镇和重点村,由具有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骨干包村包户进行培训。

(三)提高技术骨干待遇。在目前县镇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加强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是提高果农素质的有效途径。应继续坚持考核认定的方式,通过和杨凌示范区科教局生产力培训中心合作,每年选拔组织技术骨干参加农民技术等级资格证书考试。在此基础上,应选拔确定200多名技术标兵,根据每名技术标兵所持证书等级,每月发给一定补贴(高级农技师120元、农技师100元、农技员80元),指导、带动、辐射高标准示范园建设。

第2篇

(1)与政府机构联合

主动与政府各部门联系,积极承担各类培训任务及活动,如扫盲教育、阳光工程培训、协辅警(保安)培训等,使政府部门愿意投资到农村成校的微机房、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学校与政府双赢。

(2)与远程教育联合

如今远程教育已较成熟,使学校教育成为可超出校园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因此,可与湖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合作,组织学员参加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教你玩转课堂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等。既弥补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又改变了教学方式、学习模式,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

(3)与农民学院联合

可与湖州农民学院联合,成为其教学点,共享农民大讲堂讲师团,VOD视频及其官方网站等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借此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研究生班学习,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为骨干教师制作信息技术课件和开发教学资源打好基础。

2.采用“递进式”培训

根据教育对象掌握信息技术的不同程度,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对其采用“递进式”培训策略。首先利用各种培训,渗透信息技术技能,让教育对象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招收计算机初级操作工免费培训班和预备劳动力计算机培训班,将计算机基本操作作为各种培训的必修课,尽力减少不懂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员。然后要求学员初步学会利用网络,使用农民信箱、QQ和手机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手段与学校、同学联系等。在初步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基础上,要求学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讨论,在网上听课、自学课程、上交作业,通过上机水平考试。

3.逐步实施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创建教学专业QQ群、论坛等,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使课程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用信息化工具重构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

4.多方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能以声、形、视、听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进行模拟,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撰写相关论文等活动,引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积极推广网络

第3篇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承诺,将尽快启动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谈判。政府采购市场一经开放,国外商品大量涌入,对我国的民族工业,特别是相对薄弱的汽车制造业将造成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将为我国的民族汽车工业走出国门,挺进其他国家的政府采购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自主创新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如何支持自主创新、如何真正有效实现自主创新,已是中国各级政府和中国汽车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政府采购法》实施3年多来,我国政府扶持自主品牌的力度不断加大,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汽车进入市场,我国政府汽车采购增长极为迅速。2003年政府采购额达到了1659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采购为350亿元人民币;2004年政府采购计划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采购达到500亿元;2005年政府采购实现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采购达到6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财政部安排政府采购计划达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采购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政府汽车采购市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集中的公共消费市场,为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提升品牌效应、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经济日报社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2005年中国政府汽车采购与协议供货高峰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与汽车供应商会聚津门,深入研讨实现政府采购与汽车企业共赢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为论坛开幕剪彩。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包叙定,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奇惠,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名誉理事长孙祖梅出席了本届论坛。中直机关采购中心、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的负责同志,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采购办(中心)、军队系统采购办(中心)的负责人,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汽车制造企业家、销售负责人出席了论坛,发表主题和专题演讲,针对如何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利用政府采购市场的集中规模优势,执行优购、首购制度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政府采购市场的供需双方搭建了直接交流、洽谈的平台。

“2005年中国政府汽车采购与协议供货高峰论坛”集研讨,答疑、交流洽谈、汽车采购信息、签订协议供货意向,全国政府采购论文大赛颁奖会和汽车展示于一体,将对促进我国政府汽车采购市场的规范化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论坛的主要特点是:众多的嘉宾、学者及企业家参会;出席论坛的政府采购单位代表人数更多;论坛的形式和议题更加务实和丰富;权威的政府汽车采购信息;现场签定协议采购意向;大规模的汽车展览展示,本届论坛展览总面积约为24000平米。论坛内容包括: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给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度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的实施情况;汽车实行协议供货采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政府采购的规则与流程的运作模式和技巧;汽车采购协议供货经验交流与区域联合采购模式探讨;中央及各省市政府采购公务车情况介绍及2006年相关采购信息;汽车企业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民族品牌及加强售后服务工作等。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财会教学 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

迁安职教中心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目的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初级技术人才,同时也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但由于近几年普通高中扩大招生和职校的春季招生,学生整体素质开始下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极差,学习过程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上课被动听讲,甚至不听讲;被迫去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现象较为严重,有很多同学是为混毕业证而学。在专业课学习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关键。我认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这种学习状况。本人在会计课教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学会知识

《基础会计》课是财会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不仅在对口高考中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学生走向就业要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课,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基本技能,在会计课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教学活动,应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例如在讲“其他应收款”和“管理费用”科目时,我首先提出问题“假设业务员李丽出差时跟单位借了500元,现在她回来报销差旅费共计450元(附相关票据),另将50元余款退还单位,如果你作为单位的会计,你收到50元怎么处理?那450原有如何处理呢?”,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又提出“请大家开动脑筋,展开讨论。为了你的结论更加完善,可以参看教材某页书。”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看书寻找答案,当同学们讨论声由小变大时,我便不失时机机地写出正确答案,这样,同学们轻松的就学会了“其他应收款”和“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感觉到了原来会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呢,他们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也就开始调动起来了。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在课堂上,得体的教态会使学生亲近,而艺术的语言则会使学生忘记疲劳,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目的。在讲“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学生李江11月28日从超市买了2斤苹果,在11月30日妈妈从家里又给他带来了4斤苹果,假设从12月1日起,他开始吃苹果,他应当怎样吃呢?”一听说吃,同学们来了兴趣,小张说“先吃28日买的,科技论文怕再放就不新鲜了,然后再吃妈妈30日带来的。”小王说“先吃妈妈30日带来的,再吃28日的,先感受母爱。”将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接着说“小张的,‘先吃28日的,再吃30日的’理论为今天我们要学的‘先进先出法’,而小王‘先吃30日的,再吃28日的’理论为今天我们要学的‘后进先出法’”。吃都可以吃出理论,同学们都来了兴趣,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在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我指出“让我们用这两种理论来解释课本上的问题,看谁学的快,学得好。”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愉快地翻看着课本,两种理论也就轻松地就掌握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会计等式是《会计基础》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在会计等式的关系教学中,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方面是一个难点。在复习完会计六要素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假设你毕业后想创业,发现在学校附近开个冷饮店很赚钱,于是你就参加了阳光工程的创业培训,想办理营业执照开店啦。那么你首先要考虑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开始讨论,有的说想开店的租房子,有的说得有做冷饮的机器,有的说的有做冷饮的原料,我跟进一句,那租房子,买机器和原料的需要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说“钱”。在他们的热情高涨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想开店首先要筹“钱”,“钱”在这叫“资金”,资金可以是自己投入也可以是别的单位或外商投入,开个小店顶多是爸妈投资也就够了。可是有时不愿让别人投资的话也可以借入,向别人借,向银行借都行。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出资金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投资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接着再启发学生思考:想开店的资金筹足了之后如何用呢?学生讨论:可以用来租房子买机器和原料了,也可以买别的东西。这时我再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概括出用这些资金买机器买原料等等是资金的一个运用过程,最终形成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到下面的结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几种弊端,分析了形成的具体原因,结合作者二十几年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招投标是一个烫人的火芋,它有时被包裹在见不到阳光的地方,和黑手、暗箱、贿赂等不光彩的词汇纠缠在一起。一旦堕入其中,整个工程就如同走进了永无尽头的黑穴。一个工程项目如果没有承包给一个较好的企业,那么工程质量、投资、安全与进度就很难得到保证,弄不好就会使项目成为“豆腐渣”工程、“胡子”工程、“半拉子”工程。据某相关资料的报道,某一系统被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工程建筑领域的腐败案件每年均在二十多件,涉及范围之广、人员之多、大多是由于个别领导干部的黑手或有关行政部门少数人暗箱操作和行贿受贿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故意、找借口规避招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就已正式实施,虽然各级领导及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贯彻落实,也在相当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但仍然局限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方面,至于勘测、设计、监理、检测、设备及材料采购、招标、造价咨询等均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有的甚至未涉足。更有个别领导或有关行政部门少数人借口“稳定”、“内部保护”等规避招标或暗箱操作,把工程通过被“保护”单位转给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行贿人等。

2采用邀请招标的形式多于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采取这种方式招标的,招标人可以不公开工程招标公告和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知自己熟悉和了解的施工单位前来投标。显而易见,这种招标方式在选择优秀企业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给那些在招标活动中的不正当交易和腐败行为大开了方便之门,造成了吃回扣,权钱交易,虚假招标,私泄标底,串通投标,贿赂投标和违法分包等行为时有发生。

3实行内部保护主义政策。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据了解,一些地区或一些部门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规定,甚至有的领导在会上就直接讲:所有工程项目尽量让自己的企业干,甚至说什么样的工程,给什么样的行业的企业干,都做了口头上的规定。即使本地区内部企业在资质等级、技术人员素质、机械设备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经多项工程调查(2002年28个标段,内部企业中标21个)中标率也高达75,甚至在招投标以前领导就规定了一个内部企业中标率.更有甚者,项目法人直接将标底透露出去,或让标底计算人员无根据地凋高或调低计算出来的标底,以让其事先想让中标的单位中标。

4评标委员会成员构成违规

有些工程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其招标的评委大都由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计划委、财务局、审计局、项目法人和设计单位所组成,这些部门相互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仅不利于招投标的监督工作,而且极易产生行政干预。有些工程项目的评标专家宁可让不懂技术的人员担任,也不让真正的专家担任,这些都严重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5招投标程序不规范,随意操作

程序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招标不报批;就是报批了,也不按批准的招标方式进行招标。如某单位的一项建设项目,上级计划部门批准的是公开招标,可这个建设单位实际实施的却是邀请招标。这样造成漏洞百出,有招标之名而无招标之实。操作的随意性表现在:

(1)随意变更中标单位。某单位去年开工的5个标段,虽然也按照招标程序进行了招标,但招标的结果是招标单位所属的1个内部企业中了3个标段。但从这家企业的实力来看,不可能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工程,因此招标人以行政手段调整工程施工单位,调整的结果,原各标段的第一中标单位与施工合同签订单位无一相符。(2)开标后随意更改评分办法和评分标准。如某单位在某工程项目招标时就出现了开标后继续修改评分办法和评分标准的情况,使本已无效的投标单位最后成为中标单位,从而导致有效投标单位不服而上访。(3)施工合同价与中标价不一致。如某工程的合同总价比中标总价低131万元,其中有—个标段的合同价就比中标价低280万元。(4)单价承包合同中,投标单位中标单价与签定合同中的单价不一致。

6措拖和对策

要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减少和限制黑手、暗箱和腐败现象的蔓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6.1严格执行并依法确定招标范围

按现行《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应该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应该无条件地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审批,建设单位应无条件地实行招标。不仅工程施工要招标,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检测、设备及材料采购、招标、造价咨询等也应纳入招标范围。对不按照批准的招标形式进行招标的,或者化整为零的,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应加大执法监察的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查处。

6.2严格控制邀请招标项目的审批

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在项目招投标的审批中,应严格把关,控制邀请招标形式的审批,因为邀请招标招来的只能是招标人熟悉或有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与招标人的关系可能较好或较密切,但在整个建筑市场上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企业。因此不是特殊工程,上级主管部门不应批准邀请招标。多批公开招标,因为公开招标可以避免对优秀投标人的排斥和腐败现象的滋生。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外来企业为了得到招标人的“邀请”,不得不寻找和利用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手段与招标人进行“亲密接触”,在此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行贿受贿等腐败问题。

6.3在施工期短、技术难度不高的项目上积极推行“合理最低投标价法”的总价承包

合理最低投标价法是指投标文件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投标价不低于成本的投标人即作为中标侯选人。其中标价格作为总价签订合同,这个总价视为为实现和完成设计图纸的全部内容,达到合格标准的全部价格,不存在签证增加或减少的情况。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对价格因素进行评审,对其他因素作为参考条件,投标价格低是考虑中标的重要条件。中标价也是合同价,也是结算价。强有力地控制了工程成本和交易过程中的“亲密接触”以及不法行为等问题。

6.4在评标过程中积极推行“附加本评分法”

所谓“附加本评分法”,就是不署名投标。投标总分一般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商务标,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工程报价。由于工程报价是在有公证人员在场的公开场合宣读的,投标人无法作弊。但技术标的评定弹性很大,只要评委乐意,他可以充分地展现他的倾向性。但假如在技术标中不显示投标单位名称和法人代表姓名,其投标文件由监督人秘密编号,各评委要评的投标人是谁,他自己无法知道,只能根据评分标准和评标办法如实进行打分,评委的倾向性就没有发挥的余地了。从而使评标工作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6.5规范招标机构的行为

招标机构是招投标工作的中介机构,招投标工作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标机构的职责、职能是否真正到位。然而,目前招标机构的权往往取决于业主,它必须按照业主的意愿去操作。建议有关部门应对此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以规范业主和招标机构的行为。

6.6进一步加强专家库的建设

专家库的建设应认真履行每组抽取的专家包含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行业的人员,抽取时专家库的主管部门应严格把关,只能让业主抽取一次,不再重抽。因为重抽就给业主选择熟悉专家、听话专家创造了条件。这样就解决了我们行政主管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又使行政部门的领导解脱出来。从根本上促进招标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6.7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不仅直接影响着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而且也影响到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是保护落后。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和腐败现象,往往是在“保护本地企业,维护本地利益”的“红帽子”下滋生出来的。因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站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积极主动地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6.8纪检、监察齐动员,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的力度

第6篇

关键词:行政处罚,依法监督,人性化,契合

 

1.概念

1.1消防行政处罚:消防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所给予的惩戒和制裁。实施消防行政处罚要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实施消防行政处罚的主体要合法;第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了违法行为;第三,被处罚者实施违法行为时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第四,必须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幅度之内实施,法律、法规、规章无明文规定的不得处罚;第五,程序要合法。

1.2执法人性化:就是执法者遵循法律的具体规定,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据正当的程序进行非歧视的、理性化的执法活动。人性化执法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执法者的权利是受制约与监督的,它的底线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

2.行政处罚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消防行政处罚的现状

(1)执法环境难

改革开放以后,非公私有制企业不断涌现,招商引资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它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在各种审批中,政府干预大。由于公安消防部队是受地方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经费的投入全靠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要想赢得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必须解决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由于受各种“人情”因素影响,导致在消防行政处罚过程中执法环境难。

(2)消防执法人员少,法律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消防安全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任务十分繁重,而中等城市的县区平均仅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3人左右,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数量普遍不足,不能满足监督执法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公安消防机构都通过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等形式大力加强了对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文化素质基础和专业基础存在差异,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提高程度也参差不齐,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式需要,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论文参考。

2.2消防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1)消防行政处罚'三多三少'

由于消防执法人员还存在'便于执行'等思想,消防行政处罚还存在'三多三少'问题。论文参考。一是处罚种类运用上财产罚多,行为罚、声誉罚等少;二是处罚对象上对个人处罚多,对单位处罚少;三是在查处违法行为上对过失火灾等直接违法行为多,火灾隐患少。

(2)证据收集上存在片面性

消防行政处罚少数案件在证据收集上还存在证据不足、孤立、收集证据片面等问题,如仅有询问笔录,而缺乏检查笔录、影像资料、现场物证等证据辅证,证据之间没有形成锁链,不能相互映证;在收集证据时只收集证明相对人有错的证据,而没有注意收集能证明相对人无错或有加重、减轻处罚等情节的证据。

(3)在法律文书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个别处罚案件还存在法律适用不准确、引用法律条文不全,处罚理由不正确、程序不合法、自由裁量不合理等问题。如未超过听证要求的3天时限就作出处罚决定等。

3.强化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人性化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口号;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明确“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要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自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伤害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全力以赴为人民谋利益的指导思想。论文参考。

4.行政处罚中如何使依法监督与“人性化”执法相契合

4.1要提高自身执法素质,做到依法监督,严格执法

人们理解依法监督,严格执法实质上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人性化”执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并非是对被监督者一味的迁就,它有待于消防执法观念的转变和执法素质的不断提高,因而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执法权力观、执法地位观、执法利益观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我们消防队伍的服务意识、正义感和社会良知。

4.2建立消防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消防执法阳光工程

通过增加消防执法的透明度,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消防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开消防行政处罚的范围,目的是让公民举报消防违法行为,增加消防部门的案源,从而加大对消防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社会的监督,还可以对'说情'、'打招呼'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公开消防行政处罚的程序、依据、幅度、处罚结果、办案人员等,目的是让公安消防机构接受社会的监督,杜绝违法行政和不作为,使消防行政处罚做到公正、合理。

4.3加大内部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进一步完善消防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等内部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内部执法监督机构建设,提高内部执法监督员素质,加强对内部执法的督促检查,建立定期的执法监督通报制度,通过内部执法监督检查,纠正不适当的消防行政行为,督促执法人员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4.4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

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性化”,或者说是人文关怀,归根结底是基于我们人类共有的'同情心',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尊重与关爱。藉此塑造执法人员形象,彰显人文内涵。这就要求广大监督干部在刚性执法的同时,要学会尊重人,要以人为本,服务为重。我们全部的执法权,都是人民给予的。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个监督干部带着感情去执法,换位思考来监督,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以人为本,服务为重。

4.5处理好灵活与原则的关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消防执法人性化要求监督执法人员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责任感、较强的业务水平为基础,没有正确的政治方面、没有坚定的政治责任感、没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就无法处理好工作中灵活与原则的关系,就不能在工作中体现人性化的优点。比如在处罚过程中对自由裁量权的应用,对同一案件性质、情节的认定都可能受到其个人素质、水平经验、利益、好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差,基于以上原因,使得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违背依法授权的目的。要找准依法监督与“人性化”执法的结合点,关键是要把握好执法的刚与柔,只柔不刚,法无权威;只刚不柔,难得人心。

以人性化的手段开展消防执法工作,这只是回归到执法的常态上来,这一回归的突出意义在于通过'人性化'执法推动依法治火的进程。相信把握好依法监督与“人性化”执法这个尺度,行政处罚中的困难与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目前在校的贫困生,困难程度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家庭支付能力较差,平时生活很难维持;平日缺衣少穿的现象严重;拖欠学费情况严重,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能偿付昂贵的学费。高校招生制度“并轨”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等教学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贯彻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转变高等学校培养机制,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对于高等学校多渠道筹措经费,适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较多,高校贫困生问题也随之突出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发展,影响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引起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贫困生的生活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贫困生资助体系地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临时生活补贴、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困难。但一些教育界专家表示,我国现有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依然存在信息渠道不畅、资金分配不均、资助力度有限、贷款门槛过高四大"不足",使得不少贫困生难以享受到这些资助。

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已初步建立

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相关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同时,国家设立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基金和贷学金,并鼓励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财政部和教育部还出台了将高校学费10%用于助学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减、免"有机结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确保广大贫困学生都能通过获取一项或多项资助政策,顺利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监管体制不严,一些申请了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学生,一方面享受资助、助学贷款,一方面追求高消费。每年助学金发放时,拿到助学金后就会请同学、朋友到饭馆吃一顿,少则200元,多则500元以上;还有同学拿到助学金后买高档化妆品、买手机等消费品。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四大不足

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四大"不足",使得不少贫困生难以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而一些不应该享受资助的学生却迟迟没有退出资助行列,占用了名额。

不足之一:贫困生信息不畅 评定标准滞后

据了解,目前各高校对学生经济情况的了解,还仅限于学生入学时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或者生源地一些部门的一纸证明,入学后也只能依靠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信息不对称的情形经常发生,对于什么样的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定为贫困,以及如何评定贫困的等级,标准不统一。不少地方和高校没有依据变化了的经济情况来调整这些标准,导致贫困生资助覆盖面变小变窄。另外,有的班级特别是高年级的班级在评定贫困生时,靠平时的人缘,有的甚至直接在班上拉票,所以评定的结果不公平。大多数贫困生很自卑,不善与人交际,表面上还很坚强,内心很脆弱,在班级投票中自然落下风。

不足之二:资助体系分散 资金分配不均

作为国家整个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直接执行人,高校大多按照相关规定分散执行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政策,而缺乏一整套针对学生个体的帮困助学方案,以致各项措施交叉执行,形成重复资助、覆盖面过窄等分配不均衡现象,经常出现大家都关注个别最困难的学生,而使个别困难学生的受助总额大大超过本身资助需求的情形;同时,其他困难学生则得不到应有的资助,最终影响了贫困生资助活动的公平公正。

不足之三:资金来源狭窄 资助力度有限

从现在高校助困的几个渠道来看,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学校学费收入不会有多少波动,因此提取10%的比例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社会资助方面,从近几年的数字看,上升的幅度也不是太明显,而且社会团体、个人捐赠具有不可控因素;政府资助和助学贷款应该是助困资金新的增长点。而这些其实都暴露出资金来源狭窄的问题。

不足之四:贷款门槛过高

国家助学贷款的出现,大大缓解了高校助学方面的压力,但是,贷款本身的门槛过高,一定程度上将部分急需资助的贫困生拒之门外。据介绍,申请助学贷款必须要学生提供成绩单,而且不能有不及格的科目。

另外,银行为防止学生欠贷,设定了两个2%的限度,即一所高校所办助学贷款中,到期不还款的人数或不良贷款额超过总数的2%,原则上银行将停止向该高校放贷。

五大举措化解高校助困难题

针对高校助学体系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笔者建议,应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化解高校贫困生助学面临的难题。

第一,加大政府财政助困投入。

专家指出,因为高校学费收入比较固定,按规定从其中提取10%的助困资金也就相对固定,而自筹资金方面浮动也不会太大,唯一能增长且比较可控的渠道就是政府财政投入了。一方面是增加国家和省级奖助学金额度,另一方面适当增加用于申请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金的分摊比例。

第二,完善评定机制,建立资助规划。

"各校助学资金基本能覆盖到每个贫困生头上,但是每人获得的资助有多有少,悬殊比较大,有的能拿到几千元,而少的只有几百元,相差很大。"笔者认为,应采取对学生进行家访或委托进行家庭情况调查等形式,摸清学生真实家庭经济情况,并按照事前制订好的标准对其贫困程度进行评定、建立档案。对大一的新生,我们可以通过助理班主任了解学生经济状况。新生报到后,助理班主任基本上天天陪他们一起军训、一起生活,新生也愿意与助理班主任交流,因此比较了解新生的家庭状况。经过评定后,为每一位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份完整的资助计划,并监测其在校期间的整个受助过程。资助计划中包含学生基本信息,以及他可能获得的所有资助项目,将包括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减免学费等在内的贫困生资助项目全部归入资助计划,并统一实施监测,保证工作更加有效、更具有针对性,避免因管理分散而产生的资助金额不均衡的情况,保证公平、有效地分配,公正、公开地实施助困活动。论文参考。

第三,建立普惠式社会救助机制。

笔者认为,现在的助困体系中有不少政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针对所有贫困生的,比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针对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差的贫困生享受不到;助学贷款需要成绩单,不能有不及格。这些政策把一些成绩不好的贫困生挡在门外,减少了他们受资助的机会。因此,笔者建议,设立一个普惠式的社会救助机制,只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可享受。

第四、积极筹措各项资金,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贫困生补助工作。

为了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有关部门下拨专项经费予以帮助。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生队伍,来自各方面的扶助资金就显得“粥少僧多”了。论文参考。为此各高校及有关部门应主动采取办法,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动员全校教职工和社会各种力量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在年底入冬之前为贫困学生发放春冬季困难补助,补助面为15%―20%,金额从100―300元不等,有效地缓解了这些困难学生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我们还为全校的孤儿设立了特别助学金,以帮助父母双亡的学生度过生活难关。论文参考。积极吸收校内外单位、个人捐款;校团委还应在全校团员与团干部中发起“阳光工程”,用全校团员和团干部的捐款资助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同学,使贫困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对学生突发急病、家庭突遭不幸等情况下发生临时困难的,我们根据情况随时研究,设立补助金。 第五,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制度。

在普通奖学金方面从政策上向贫困生倾斜,提高贫困生的获奖比例。坚持“以学养学”的思想,不断激励贫困生刻苦学习。奖学金主要是用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占比例小,一般受奖覆盖面是30~40%,并且奖金额度较低。据了解,贫困生在奖学金获得者中占比例不大,约为10%左右。事实上,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对贫困生而言并不平等。因为,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经济状况不好的环境中,相对而言,他们在中小学受教育的条件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影响学习的效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的获奖概率。因此,奖学金条件应向贫困生倾斜或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学金”,以保证奖学金真正在资助贫困生方面发挥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 投标审计 策略

近些年,由于市政项目中很多招投标审计存在诸多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不过关,成本过高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为促进市政项目招投标的规范运作,确保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得到有效、透明的运用,相关审计机构应参与招投标的全过程,实行招投标前、中、后的全程同步审计监督,让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真正成为一个阳光工程。下面,我们将具体讨论市政工程招标过程中的审计内容:

1 市政工程招投标审计的主要内容

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依法进行招投标管理,进行规范合理的招投标,能够有效防范工程项目风险,遏制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腐败行为。招投标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单位招标条件的审计,这主要是建设项目立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2)招标标底的审计。审计投标单位是否具备投标资质及标价是否超过预算外,还需要加强对工程基本造价的审核,防止标底脱离实际。

(3)投标单位资格的审计。投标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招投标工作是否合规的重要准绳,需要审查投标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和承包工程的许可证。

(4)招标投标程序的审计。这是招投标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要依据法定招投标程序为标准,审计招标投标的工作行为是否严格执行了规定,是否符合规定的招标投标程序要求。

(5)对市政项目投标单位报价、工期和施工方案的审计。在报价审查中,需要从技术上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需要审计其标价计算的依据、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图1 招投标审计工作程序图

2 市政工程招投标前的审计监督

招投标前,审计人员应对市政工程招标准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审查招标前的准备工作情况,看工程场地的征用、拆迁,通水、通电、通路等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设计文件和工程概算是否完整,设计标准是否超过规定。

1)市政工程招标条件的审计

做好市政工程招标条件的审计的第一点就是要认真听取招标单位对招标范围、方式和发包方式的介绍,建设项目是否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审查建设项目总投资落实情况,看投资概算是否准确,有无缺口,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审核招标文件与招标通知书的一致性及标底的编制过程、编制质量,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等。审查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机构设置是否完备,内控制度是否严密,组织形式是否合规。

2)招标程序的审计

审查招标单位编制的招标文件是否已经批准,是否按规定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书,检查招投标的程序和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制度的规定,是否存在因有意违反招投标程序的时间而导致串标风险,审查招标单位出售、的招标文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组织投标单位在招投标前进行了疑难问题解答。参与标底的编制和审定人员、评标小组成员及相关当事人要接受统一安排,防止弄虚作假、“明标暗定”;不准事先组建评标小组,要在评标前采取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方法临时组建,以防止贿赂评委、操纵评标的现象发生;对选聘的评委要进行资格审核,看是否有个人政治、业务素质不“达标”的人员。

3)标底的审计

我们知道,市政项目标底的制定是招投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中标与否。建议市政工程项目要重点看是否由有相应执业资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来编制标底;审查编制标底依据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是否合法有效;如果是在工程量清单的计算、套用定额是否严格按施工图和国家定额的有关规定,编制标底是否合理,是否控制在设计概算以内,有无提价压价、人为调整标底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标底的保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开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

4)对投标单位资格的审计

对投标单位资格的审计重点是审查投标单位是否具备投标资格,是否达到工程建设所要求的资质等级,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施工质量,是否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是否具备优良的施工和安全生产记录,还要结合该投标单位近年来所承建的其他工程项目中哪些项目取得过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工程评定的等级证明等情况。要深入实际考察,防止企业靠不正当关系取得资质蒙混入围,防止借用或者骗取高资质企业名义投标现象的发生,对弄虚作假、不符合要求和不具备应有能力的单位应取消其投标资格。

3 招标中的审计监督

1)开标的审计

审查招标单位是否当众组织开标,有无违反规定搞暗箱操作的问题;建设单位招标组织工作是否得力,有关方面代表是否齐全;检查委托的招标机构是否合法有效,投标企业是否具备合法的资质,各种证件是否真实;投标书是否按保密要求存放;开标时是否邀请所有投标人代表参加;是否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或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如果开标时发现投标文件破损,或授权委托书不是原件又无投标单位法人签章的,应当当众宣布为废标。

2)评标的审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或评审小组)负责。主要工作是:检查评委的组成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各委是否按评标办法进行打分;招标组织人员统计工作是否正确;检查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对低于标底的报价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检查对于投标低于标底的标书是否进行了答辩和澄清,以及答辩和澄清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一般而言。工程量清单基价的招标中经常采用合理低价评分法评法。

评审投标报价不仅注重总价,更注重价格构成,各投标报价工程量相同,价格构成清晰可比,便于进行投标的响应性和报价是否合理的评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骗标、串标、抬标等不良现象,避免了工程造价被恶意扭曲的情况。

3)定标的审计

定标审计主要是对经评审小组按照法律程序和评标的条件与标准,研究确定的中标单位与招标人履行承包施工合同订立之前的手续办理过程的审查。检查定标的程序和结果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切实做到合理的低价中标,定标价格是否符合市场行情,检查中标价是否异常接近标底,是否有可能发生泄露标底的情况;检查与中标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悖于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审查中标单位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中标人是否按规定向招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

4 招标后的审计监督

1)反馈监督,对发现的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幕后交易、等问题,要及时严肃处理,并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注意建立信息反馈和追踪制度,主要收集反馈信息,调查了解对招投标的意见,听取收集对招投标的建议。

2)要加强合同签订的监督。建筑面积、工程批准文号等;审查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是否完整、手续是否齐全;合同是否以招标文件和投标书为依据,合同的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和投标书相一致,如:合同是否明确规定工程范围,工程范围包括工程地址、建筑物数量、结构、要防止签订“阴阳合同”;

第9篇

一、2013年农机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全区“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总基调,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建设特色高效农业为总体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统揽全局,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融合为切入点,积极引导林果茶、花卉苗木、蔬菜等经济作物和畜牧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机推广机构,落实完善政策,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优化农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农业片区规划特点,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机械,实现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凸显农业产业特色,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2、市场引导,政策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宣传贯彻农机购置、农机工业、金融等相关政策,调动农民购机和各方发展农机化事业的积极性。

3、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实现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微农机具并举,促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由传统种植业向畜牧业、林果茶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拓展,抓好试点,以点促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4、鼓励创新,完善机制。以农机购置补贴高效规范实施、新型服务组织培育、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农机安全管理强化等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

(三)发展目标

至2013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6.3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60亿元;农机配套比达到1:3.3;主要农作物耕播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作业组织化程度、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二、2013年农机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1.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一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中心建设,逐步充实更新与培训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二是整合培训资源,以农机技术和经营管理为重点,以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政策为支撑,培训各类农机实用技术人员达到1200人次。三是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培训,为农村造就一批专于经营、善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形成“示范户带大户,大户带散户”的农机化发展模式。

2.平安农机创建。积极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巩固平安农机创建成果,全力提升“三率”水平。积极开展农机年检工作,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政策,推进农机定期免费检验制度的实行,年内完成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000台以上,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检验率分别达到100%、100%、55%。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在全区培育1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示范合作社和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构建起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宣传教育、执法监控“三大防线”,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农机生产连续22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以圣田农林科技、东盛科技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推进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建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基地5处。二是加大饲草加工、智能饲养、生鲜乳收贮、粪便处理、种苗孵化等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畜牧机械化水平。全年新增挤奶机、铡草机、饲料混合机等畜牧养殖机械达到1200台以上。三是围绕蔬菜、苗木、花卉的生产,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杀虫灯、微滴灌等新装备,2013年新增各类装备4000台(套、个)。

4.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2013年力争补贴资金突破600万元。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进一步巩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果,在粮食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上求突破。以村为单位,实行区域化推进,年底全区玉米贴茬直播、小麦免耕播种、机械深松、机械化还田面积分别达到2.2万亩、2.8万亩、3万亩、7万亩。

5.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指导、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机效益的最大化、产业化。一是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2013年再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五有”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8个,积极争创省、市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拓宽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鼓励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依法取得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培养种粮大户。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引导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开展以三夏、三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械化施工、农田项目开发及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的农机跨区作业。年内完成跨区作业总面积60万亩以上,机手跨区作业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全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1亿元。三是加强全区农机修配、销售市场监管,提高农机生产、修配、销售服务能力。大力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星级网点达到16个,其中四星级网点达到3个,五星级网点1个。创新农机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模式,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规范化水平,核发农机职业技能资格证60个以上;积极发展农机经营网点,规范农机销售行为,防范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积极引进、培育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力促区农机工业上台阶。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示范带动,促进农机化协调全面发展。

1.建设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结合保护性耕作和中低产田改造,在邱家店镇旧县、桂林及颜张等村建设“万亩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邱家店镇居岭庄、渐汶河、刘家疃;省庄镇岗上、岳庄、宦家峪、柳杭等村建设5个“千亩示范片”,选择10个村建设10个500亩以上的示范点。示范点全部采用小麦联合收获玉米贴茬精量直播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青贮)小麦免耕播种病虫害防治的种植模式,广泛应用深松、深施肥、节水灌溉、贴茬直播、免耕播种等大中型设备以及秸秆还田机、秸秆捡拾打捆机、固化成型机、茎穗采摘机等青贮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进一步结合,大幅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及农业机械化的规模与效益。

2.建设设施养殖示范基地。以省庄、邱家店镇为主要发展区域,不断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奶业生产县(市区)。大力提高饲草粉碎、青贮机械、饲料混合机械、挤奶机械、生鲜奶贮运机械及智能化、数字化喂料、喂水、粪便清理设备等应用水平,实现畜牧养殖的科学化、现代化。

3.建设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区。围绕全区苗木“四大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推广光照、温度、湿度等级环境因子调制设备,喷滴灌节水设备、挖穴施肥机械、田园管理机械、虫害防控设备、移栽机械等,基本实现苗木花卉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围绕蔬菜、水果生产,集中打造以东盛农业科技为代表的设施种植示范园区,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装备,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新型棚体建设、生态植保、病虫监控、温度监控、物理增肥等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

4.建设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示范区。围绕农产品初加工,重点发展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处理及加工、保鲜、储运机械化,逐步提高加工处理、保鲜贮藏、分级筛选、粮食烘干等方面的机械化水平。围绕做大做强女儿茶产业,在省庄镇北部山区建设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区,重点推广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园管理等栽培管理机械,采用微波制茶、机械杀青、揉捻、烘干、筛选等新技术、新装备,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完善体系,增强农机综合服务能力。

1.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机具增长、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升级、特色鲜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合作社示范社、明星社创建活动,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和跨行业、跨区域联合,促进合作社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在有条件的行政村,推行完善建设农机大院或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作业、维修、安全保障为一体,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规划建设农机维修网络,形成以区域农机维修网点为中心、合作社为主体、企业售后服务和社会网点为补充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为全区农业机械提供服务保障。规划建设农机服务网络系统,集农机生产、销售、产品展示、信息、维修、作业、市场动态、新技术推广等为一体的全区农机信息平台。

2.完善农机推广体系。构建以区、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农机生产经销企业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改善区级农机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稳定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队伍。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理顺处镇农机推广机构,各处镇至少确保1名专人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和公益工作。积极开展农机推广活动,年内适时举办设施农业装备、苗木生产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粮食种植机械推广现场会,增强农民购机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覆盖面积。

3.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以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为骨干、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社会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加强区农业机械化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深入开展农机实用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发挥生产、经营企业的能动作用,联合开展专项技术操作培训,确保农业机械安全高效操作。

4.完善农机流通体系。立足,策划建设辐射鲁中、鲁西南、鲁南的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培育发展一批服务质量好的农机4S店、品牌店、连锁店,实现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的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农机营销网络。

5.完善宣传体系。将新闻宣传作为推动农机化政策法规落实的重要途径、推动业务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争取社会理解支持的重要渠道,树立系统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着力正面宣传,强化主动引导,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局信息网站为平台,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政务信息、网站,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500篇以上,调研论文20篇以上,争取市、区信息宣传先进单位,为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6.完善考核体系。一是分解任务,量化考核。各科室站校按岗位职责,根据市局2013年千分制考核办法,逐条逐项研究贯彻落实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督促落实、过程管理和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强化对处镇农机工作的考核。将全区的农机化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处镇,明确进度和要求,结合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考核细则,制定出台处镇农机化工作的具体考核细则。

(三)依法行政,建立规范高效的农机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以农机部门为主体的区、镇、村三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加大农机动态监管力度,监管环节由使用操作向农业机械化全过程延伸,监管范围由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扩大到所有农业机械,监管方式由重管理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提升,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落实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办法等制度,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加强农机销售、维修市场监管,规范农机维修服务,落实农机维修行业准入制度,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质量。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