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03
导语:在基层卫生院院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国地狱辽阔,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因此,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工作方针,即:“预防为主,以农村牧区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为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长期以来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卫生工作成绩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健康意识提高,平均寿命延长,病死率下降,各种烈性传染病得到有效遏制,都表明卫生工作的成就。我旗卫生工作也和全国形势一样桌有成效。但近年来我旗连续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农牧民收入低下,旗财政收入徘徊不前,全旗总体脱贫目标难以实现,除此之外,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占贫困户50%强。这就说明疾病问题是农牧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对卫生工作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治病救人这一概念上,而对我旗来讲,应该提高到全旗脱贫致富,全旗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那么卫生工作如何为上述两大任务服务,首先要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我旗20多万人口在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几乎也在农牧区。因病致贫、返贫大多数也是在基层。基层卫生院承担着绝大多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但因近年来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基层卫生院有几家较好的医院艰难维持日常卫生工作以外,其它大多数卫生院面对频临倒闭的边缘。靠这样的卫生院很难搞好基层卫生防疫、医疗、保健工作。要想加大脱贫步伐,使经济持续发展,就要重视基层卫生院建设,加大投入。下面就如何搞好基层卫生院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1、基层卫生院院长管理水平低下,且都不愿意担任卫生院院长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院长能够救活一个机构,所以培养一批懂技术、善于管理的院长是当务之急,要做到这一点,一是保障基层院长的工资待遇,政府应纳入预算;二是鼓励旗县医院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的同志到基层锻炼。
2、加强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条件,为卫生服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改善医疗设备,适当配置卫生院用的着,使得住的诊断治疗设备,提高诊断水平。
4、加快专业技术队伍梯队建设。目前卫生院业务骨干退休的退休,能坚持上班的也是知识老化,很难适应新时期基层卫生工作,有几个年轻的,不是白帽子就是学历层次低,所学知识有限,很难当此大任。因此,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断档严重,急需引进高素质人才加以补充。具体办法是到医学高等院招聘,招聘的原则宁高勿低,要做到一劳永逸。每个卫生院配备3—5名本科生为宜。招聘后为能够留得主人才,地方财政按着每人每月500元下拨工作,最低保证其头3年的生活费,3年后这批人有了自己的患者群,有了患者他们也就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有了保障,也就能够安心为基层广大农牧民服务。5—8年后他们当中的优秀人员做为旗级医疗单位后备人才,调入旗级医疗单位工作。如此往返形成一个良性人才培养环境。即留住高素质人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于基层,使一批批年轻人在基层得到了锻炼,也为旗级医疗机构储备了业务骨干。在这期间那部份低学历人员可以脱产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或到医学高等院校培训,也为这批人赢得了深造学习、提高的机会。我认为这是“三全其美”的事。
4、在加强基层卫生院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旗级医院的建设,从目前旗级医疗技术水平、设备装备来看,我们与发达地区不敢比,就与周边地区旗县级医院相比还相当落后,别说是一些疑难病,就是有的常见病我们也因受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得不让患者转到上级医院治疗,这样造成了很多患者的流失。远的不说就说通辽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反映,他们那儿每10个住院患者中右中的病人就占一个。他们每年收住院患者不低于1万例。这就说明每年就有一千个患者的外流量。平均每个住院患者按最低费用1千元计算,每年百万医疗收入外流。要想使这部分患者不外流,就必须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而这涉及到人才的培养、设备的更新、基础设施的改善、技术创新等。要搞好这几项工作,哪一项工作都涉及到资金问题。靠医院本身去解决很难办到,因为几家医院都负债经营,艰难度日。要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只能靠政府投入。
一、瓴导干部应注重的能力培养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基础,卫生院院长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和他人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是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医学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要善于领悟,对学来的知识和上级政策要有敏锐力,结合实际思考问题,且能将学习的成果转化成工作业绩,这是学习的落脚点。
(二)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靠技术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卫生机构,业务性很强,院长如是技术上的权威,就可获得卫生人员及社会相关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开展工作。业务上院长即使不能成为专家旗手,也应成为行家里手。
(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靠人品做事先做人,提高管理能力首要的是提升做人的品质,然后才是管理方法。在品性修炼方面,卫生院院长一方面要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做到在位一日尽职一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道德修养,并锻炼毅力,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走向成功。为改进管理方法,卫生院院长首先要掌握公共卫生管理、临床诊疗管理、财务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其次要懂得循序渐进。卫生院基础差,起步低,管理要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有效和最紧迫的做起。且注重抓细节,“要想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再次,要严格照章办事,实施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考核严则有之,不严则无。
(四)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靠真诚如果协调不力,内部工作就难以顺畅,外部环境就难以宽松,很多工作就难以落实。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方法很重要。与上级协调要有“胆识”,多汇报,汇报困难和问题必须同时带“多选题”和“参考答案”,不能只上交矛盾。进行内部协调要源于“诚心”,多说理,切忌简单粗暴;同时要做到了解情况,共谋对策,不仅注重结果,也要紧盯过程,且要做到关心、激励、照顾好职工。与相关单位协调要发自“肺腑”,平时要多联系,态度要诚恳,以主动、体谅、谦让的姿态与对方协商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又坚持原则性。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靠才智院长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按照政策方针、上级指示和基本规律办事,又不能固守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式,不盲从迷信,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智,开式思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六)防腐败能力防腐能力靠自控院长在卫生院有“六掌”:掌印、掌舵、掌柜、掌鞭、掌勺。握有一定权力,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过好权力关、金钱关、荣辱关和人情关,做到严守纪律不贪赃枉法,秉公尽责不,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
二、在工作中要抓住的管理重点
衡量院长是否称职,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有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当前,乡镇卫生院院长要抓住五个工作重点创造佳绩。
1、认真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政策,这是乡镇卫生院应该长期坚持的战略。
2、千方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应该解决,也必须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问题。
3、高度重视卫生技术队伍的培养和稳定,使农民“未病有人防,得病有人医”。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完善
一、前言
随着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基层卫生院同时兼顾着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为使基层卫生院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卫生院财务管理、完善财务控制是目前亟待解决,任重而道远的一项工作。本文针对怎样加强基层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促进卫生院的健康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二、基层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特点
基层卫生院是实行差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它既有国家投入的资金,又有自身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所以既要充分有效利用国家资金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又要实行成本核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所以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甚至直接影响着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更会影响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然而长期以来因为它极强的专业性,管理者往往单纯重视医疗业务的发展,而忽略了财务管理的作用。致使医院财务人员缺乏、管理混乱。如何克服目前财务管理上的不足,提高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有创新的管理方法及手段。
三、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淡薄
基层卫生院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够高。由于卫生院规模较小,人员少, 大部分院长来源于医疗骨干,他们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在卫生院中更为重视医院的规模建设,片面追求医疗收入增长,普遍认为财务管理只是处理记账、报表和单据这些简单的任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财务管理与医院的持续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卫生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也仅是各大项经济指标的考核,对卫生院的财务管理细项指标、财务控制制度未进行审查评价。事实上一套全面规范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不仅涉及到卫生院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卫生院内部各个部门、每一名职工。
(二)岗位分工不明确,业务素质低
由于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紧缺,大部份乡镇卫生院都出现一人多职的局面。财务人员亦如此,会计兼档案保管;出纳兼药房保管员;药房兼收费等等,且很多财务岗位由卫生技术人员兼职,如护士兼收费、医生兼出纳,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财务培训。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使会计基本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内部监督职能部分丧失。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普遍不高,致使相当多的会计人员都只忙碌于发票的核算录入、记账制单、填送报表的等原始工作。财务人员后续培训、进修机会少也是制约财务人员管理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
(三)财务负责人地位低、基本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目前,有部分卫生院院长独揽财务大权,重大的基本建设、设备的购置,材料物资的采购、资金的收付都自主裁定,财务负责人没有事先参与决策,更谈不上按预算执行,等到要用资金时,才通知其办理相关收付手续。因此,会计仅作为记账、算账的工具,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医院的管理当中,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在卫生院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财务人员也因此秉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按部就搬。这样,会计的监督职能与管理职能缺失,使医院财务风险增大,给医院造成潜在的风险隐患。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乡镇卫生院大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涉及到全院的部门和人员,造成各部门的职权和权责衔接不明确,部门间的业务衔接也不明确。如原始凭证审批手续不全,或没有经手人签字、或没有财务人员审核签字;未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常年未盘点;防疫收支,脱离财务管理,国家的基本政策得不到落实;债权债务管理混乱;医院药品的核算并未真正落实,一次性材料领用手续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松懈、未设置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以致账外资产、损失资产、不用资产、捐赠资产账实不符等。
四、加强基层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的对策
(一)更新强化财务管理观念、提高院长财务管理意识
基层卫生院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使卫生院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其次是发展高质量的服务,扩大服务的数量,不断更新设备更新技术,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多方筹集医院发展所需资金,提高整个乡镇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让群众有一个高效优质的卫生保健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应整体考察卫生院的经营管理,可与卫生院签订财务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卫生院财务管理水平,将财务管理思想渗透到每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当中,彻底从思想上转变重医务轻财务的态度。
(二)岗位分工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设置不同岗位,不同岗位间应相互牵制,一人不得办理某项业务的全过程。各项业务应配备合格人员,并结合岗位特点和重要程度,实行岗位不定期轮换制度,建立反舞弊控制及监督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三)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
卫生院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首先应严格准入制度,对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实行严格的岗位准入,持会计资格证上岗。其次应提高在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工作中应内外结合、内辅外导,加强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制度的学习,并注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卫生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也应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卫生院的财务管理进行辅导,帮助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改正。制定激励奖惩制度,杜绝违反财经经律行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四)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直接目的就是以标准化的管理防止舞弊,预防差错,实现最大可能的节约。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各大类业务的操作者必须是经过院方授权批准的,且应该严格遵循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并应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督或复核。卫生院财务控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卫生院首先应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货币资金控制要做到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真实可靠性、效益性。日常工作中应(1)严格审查发票的真实性、准确性;所有发票必须有经办人签字、经财务部门审核,院长审批。(2)规范经办人的职权范围;对重大货币资金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3)应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并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4)严格执行现金盘点清查和银行存款对账制度,做到限额管理、收支规范、日清月结。
2、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卫生院的库存物资主要是药品、卫生材料和一些维修清洁等用品。对这些库存物资应实行成本核算。在保证运营、力求节约的前提下,建立完备的采购与保管制度,做好物资的购、销、存各个环节。物资管理中药品是重点,应经常不定期进行盘点,并分析盘盈盘亏原因。
3、固定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了较大比重,是卫生院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 。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点是:固定资产的请购与审批控制、固定资产的盘点控制和固定资产的报废控制。每年末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一次,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明细核算,定期对专用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4、基建、维修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控制项目包括:项目决策控制、概预算控制、价款支付控制和竣工决算控制。严格执行预算、加强工程监督,对项目资金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5、严格预算控制制度。首先,准确编制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应秉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细化支出项目、真实准确的原则。其次,预算的执行控制。卫生院要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严格控制无预算支出。第三,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确保预算严格执行。
6、收入内部会计控制。按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原则,医院的一切收入,都要纳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坐支。加强收入凭证管理,防止错收错发,以堵塞漏洞,提高收费工作的质量。加强出院退费、退药的管理。
7、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收到的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资金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使各专用资金正确使用达到预期目的。财政部门应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在完成项目、竣工验收的基础上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专项结余资金应报财政部门审批,不得随意更改用途。
8、推行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审程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制约职能,提高控制力度。首先要以财务预算、财务收支状况为主的经济效益审计,掌握卫生院的整体运行状况,为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其次,要进一步检查全院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状况为主的效益审计,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标准,降低医药费用水平。再次,要不断检查以浪费损失为主的经济效益审计,做到增收节支。
五、结束语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控制是一项细致而庞大的业务,完善的财务控制,是新医改下的乡镇卫生院健康发展的关键。将财务管理工作逐步推向科学化、规范化,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经济管理后盾,同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基层卫生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宁.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11)
[2]谢少磊.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财经界.2011(11)
在推开方式上,青岛市卫生局局长曹勇观点鲜明:“试点推开绝非简单的扩面,而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新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进行潜心研究和科学探索,然后再全面推开,不可简单地将去年的做法平移。”
《中国医院院长》:在建立稳定的补偿机制方面,青岛市开展了哪些探索?
曹勇:在药品零差率补偿方面,青岛市建立了物价补助和财政补偿两个机制。其中,物价补偿机制意在避免如今医疗机构中劳体倒挂的怪象。通过提高手术费和护理费等方式,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动价值。财政补助的重点在于建立良性的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包括对离退休人员的财政补助、医院设备更新和基本发展补助。
《中国医院院长》:目前新医改强调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来破解各类改革瓶颈。青岛市在此方面有何做法?
曹勇:青岛市委将基本医疗卫生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青岛市去年建立了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刚性约束机制。在2013年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增长4%的基础之上,每年增加1%,直至2016年可到达7%的增长率。今年的投入将会增加近10亿元,明年将增加17亿~18亿元,直至2016年将增加20余亿元的财政卫生投入。照此预算,三年下来,根据当地财政支出情况,青岛市的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将增加至40亿~50亿元。此提案将于今年的两会上经人大确定后予以落实。
《中国医院院长》:有了刚性财政投入后,青岛市在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方面有何设想?
曹勇:首先要对财政投入进行进一步细化,划分出投向各个领域的资金比例。随后要据此研究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自2013年起,青岛市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并将于今年落实。目前现行的标准为千人口床位数达5.5张以上,其中民营医疗机构占有1/4至1/3的比重。此外,如今青岛市城镇化发展迅速。因此,该标准也要随着人口增加而不断得到完善。
《中国医院院长》:您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深化改革,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曹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改革,需要迎合基层的发展需求。目前青岛市正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农村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规划,并逐渐形成集中的功能区。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要改变过去散落的布点方式,建立新的辐射农村规划区域的社区服务中心。
对此,青岛市首先在胶南、黄岛开展试点,实行紧密型的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卫生院依靠县医院进行划片包干,县医院也可得到城市医院的专科医生、管理人员的对口支援。由此形成新型医联体,以尽快提升最基层的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分级医疗、社区首诊。
20世纪80年代初,阮德章从南通医学院毕业以后,在当时的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十多年。40多岁时,他到如皋尘洁医院外科工作。2001年前后,全国各地医院改制期间,他离开了公立医院,在当地多家民营医院行医,还当过院长。
2012年,阮德章到了退休年龄,他想着开办一家普通外科诊所,却一直没有获得批准。
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更早一些公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中,更明确提出,“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听到这个消息,阮德章十分高兴,他希望这一次有机会圆自己的“诊所梦”。
按照上述《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同时,文件提出明确考核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 完善分级诊疗需要借助市场力量,与其处处限制医生行为,不如让他们去自由执业开诊所,同时逐渐赋予诊所医保定点资格,这才能实现“首诊在基层”的目标。
分级诊疗思路在中国已提出多年,政府意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然而,因为长期的医疗资源错配,使现实中诊所供给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弱化,分级枢纽失灵。同时,大医院规模迅速扩张,对基层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人们无论“大病”“小病”仍直奔大医院,看病难的矛盾愈发突出。
如今,新的目标已提出,要想打破分级诊疗怪圈,需破除区域卫生规划、医生执业限制、医保定点资格授予等种种政策障碍。 难获批的诊所
2012年,阮德章动了开一家普通外科诊所的念头,但他前往当时的如皋市卫生局咨询时,被告知因没有规划而无法开办。他没有死心,按照当地规定提交材料,开始“”。
阮德章的申请迟迟没有得到回音,在他的一再催促下,卫生局正式回复,根据《如皋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该市“不再重复增设普通个体诊所,对现有的个体诊所加强管理和完善;鼓励发展填补市内空白的特色专科诊所”。
上述规划还提到,“城市500米直径范围内不得重复设置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基于这些原则,如皋市卫生局曾公开回应,本地医疗资源趋于饱和。
无奈之下,阮德章只好提出办理特色诊所申请,如皋市卫生局受理后,要求他补充材料,包括“有关机构鉴定或认定的,能够治疗骨关节炎、脉管炎、淋巴管漏、面肌痉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疑难病技能的证明材料”。在阮德章看来,市卫生局对“特色专科诊所”界定模糊,因此他无法找到合适的机构来出具相关鉴定,诊所的审批也就此搁置。
较真的阮德章开始与卫生局对簿公堂,卫生局未在规定时间内处理他的诊所办理申请,控告政府部门在“特色诊所”审批申请中不作为。最终,法院虽然认定卫生局确实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相关事务,但又判决卫生局的审批决议合理。
“我早年的同学在江苏、上海一带的三甲医院,不少都作到了院长和科室主任。没想到,我为了办个诊所就折腾好几年。”阮德章说。
除了区域卫生规划,阮德章发现办一个诊所,还要突破重重关卡。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开办诊所需要“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但江苏省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规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并“通过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开业考试”。
如皋卫生部门认为,阮德章曾担任外科医生的尘洁医院只是一级医院,虽然他的内科、外科的从业经历都超过五年,仍不符合规定。
阮德章则认为,国家只设立了《执业医师证书》和执业五年的要求,江苏省开业考试的规定并没有充分的根据。而且,开业考试一年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会延误一年时间, 管制惹的祸
阮德章的遭遇并非个案,随着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了解越来越多,不少希望开诊所的医生都联系他,咨询意见,寻求帮助。
中国目前的医疗机构管制主要体现在人员的资质和机构牌照两方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一些医生选择个人开业,形成中国最早的个人诊所。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逐步建立执业医师制度,获得《医师执业证》成为行医的基本条件。同期,《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牌照管制开始趋严。很多地方几乎都通过设立额外条件,严控诊所牌照发放,并将其写入区域医疗设置规划。
此外,对申请者执业年限、职称等级等方面限制也不少。一些地方规定,医生想开诊所,需要在三甲医院工作十年以上。
广东珠海的医生许伟明,为了给自己的诊所一个合法资格,跟政府磨了近十年才如愿。
在这样的管制政策之下,中国的私人诊所发展被抑制。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私人诊所数量为13.7万家,之后下降,到2005年,才恢复到13.3万家。卫生部门甚至不再对私人诊所数量进行单独统计,而是将私人诊所与厂矿、学校的医务室、卫生所等医疗机构合并计算。
随着国企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企业和学校下属的医疗机构也大量被合并或者取消。在21世纪的开头十年里,这两类机构减少了7.1万家,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以江苏如皋为例,1990年,当地个体诊所开业为131家,企事业单位卫生所84家。到2012年,个人诊所和企事业单位诊所下降56家,截至2014年,稍反弹至60家。
由于供给不足,诊所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被严重遏制。2015年4月,全国19.1万家诊所提供的服务量,不到当月全国医疗服务总量的8%。
与很多地方一样,如皋市也确立了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制度,以达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要求。但是,当地规划一方面提出500米之内不得重复设置同类别的医疗机构,限制基层医疗发展;一方面又提出“可增加床位2000张”,做大做强公立医院。
《财经》记者接触的一些希望开诊所医生都遇到了共同的情况:对于开办诊所的申请,卫生部门答复几乎全部都是“暂时没有规划”。
严格的管制无法完全压制医疗市场对于个人诊所的需求。郑静晨(化名)原在一家二级公立医院任职,2000年前后,他走出体制,辗转多家民营医院任职。再后来,他试图申办自己的个人诊所,最终未获批准,只能在自己家里开了一家“黑诊所”,等待着有一天能取得“合法”身份。
为了规避风险,他通过关系,把自己的诊所挂靠在社区服务中心下面。十年来,郑静晨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诊所,为慕名而来的患者治病。他心存侥幸,“只要自己小心谨慎一些,不让患者出安全事故,应该没事”。 基层医疗分化
限制诊所的同时,中国的各级政府寄望亲自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分级诊疗。中国目前已具备了一套“分级诊疗体系”,比如,在城市有“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三级体系,农村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体系。
截至2015年4月,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达到72.8万家(不含诊所)。然而,现有的分级诊疗体系呈现分化趋势,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做大做强,而另一些则面临不断萎缩的窘境,分级诊疗枢纽由此失灵。
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人口聚集带来医疗需求增长,一些乡镇卫生所和社区服务中心并不满足于提供全科服务,规模不断扩张。2012年前后,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结果逐渐出炉时,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的部分乡镇医院晋升三级医院。
按照中国的医院分级标准,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一般只能评为一级,其职责是提供预防等公卫服务,并针对社区进行多发病、常见病管理,并对疑难重症患者转诊。
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也在分化。湖南浏阳市一家乡镇卫生院院长高洁指出,有的乡镇卫生院收入达到千万元级,逐渐向县级医院看齐;而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只有上百万元收入。
由此,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弱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8.4亿人次,其中医院20.4亿人次,占比为34.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1亿人次,占比为61.8%。而到了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就达67.7亿人次,医院占比上升至38.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降至57.9%。
中国大医院同时提供普通门急诊服务和住院医疗服务,凭借着医疗资源优势,在医疗市场上切走的份额越来越大,患者本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接受普通门急诊服务,却纷纷涌入大医院。
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简单手术本是其业务范围,但在现实中,许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手术可做。
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数量在2010年前后达到4111万人次的高峰,此后慢慢下滑。到2014年,前11个月基层医疗机构的入院人数只有3528.1万人,这意味着一些简单的手术已经被放弃,患者涌入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医疗成本和患者支出走高不可避免。 分级诊疗梗阻
欧美发达国家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制度设计和国际经验,早被国内官员和学者熟知。
英国的分级诊疗主要依赖于自由执业的全科医生诊所。政府向全科医生购买服务,全科医生组织承担大部分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因此,全科医生不仅是医疗体系的守门人,还决定卫生资金的流向和患者的就医选择。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曾经指出,英国90%的门诊由全科医生承担;而且,由于大部分患者根本不需要转诊,因此英国只有约20%的患者会流向医院。
香港的情况也基本类似。2007年,香港医管局下设的公立医院和公立诊所,支撑着91%的住院患者、29%的门诊患者的医疗服务;私立医疗服务体系支撑着9%的住院患者、72%的门诊服务。香港地区的初级诊疗服务主要是由充分竞争的私立诊所提供的。
因此,朱恒鹏一直主张,中国应该解放医生,鼓励医生开办诊所,建立竞争性社区诊疗守门人制度,完善社区首诊。
不过现实则是,以自由执业为基础的个人诊所长期被抑制,无法接起分级诊疗重任。政府还不得不寄望于过去建立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探索建立医联体,完善分级诊疗,把更多患者留在基层。
然而,这一愿望落地的一个主要障碍来自于医保支付系统的缺陷。
为了控制费用,医保付费本来应该是适当偏向于成本更低、收费更低的医疗服务机构,引导患者留在基层。然而,中国医保体系中缺乏针对诊所的制度设计,单纯的诊金模式使诊所承受市场压力:定价太高,患者难以承受;定价太低,意味着要跟公立医疗机构一样依赖检查和药品赚取收入,同样令患者却步。
医保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也形成障碍。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中医院曾尝试接管两家位置偏远的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并派遣医生到邻近的两家乡镇卫生院帮扶,此举确实留住一部分患者。患者在这里接受治疗,费用更低,占用医保资金更少。但时间一长,中医院院长孔庆民就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其中一家卫生院每年的医保额度只有500万元,这使得卫生院不得不控制患者数量。
山东省金乡县常住人口60万,但金乡县人民医院2012年门急诊量达到了90余万人次。对于其中原因,金乡县人民医院院长宋昌稳为《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解密,“看好病、看得起病、服务好”是基层患者的就诊逻辑,也是基层医院的生存逻辑。
然而,如果没有扎实的医疗技术,根本阻挡不足患者迈向省市级医院的脚步。“济宁市属两家三甲医院竞争激烈,因床位扩张,急需大量人才。他们喊出‘职位不变,待遇增加’的口号,对我院医护人员产生了巨大吸引力。”身处三级医院夹缝之中,宋昌稳对大医院的压力感受最为深刻。
没有专家,一切都是空谈。对此,宋昌稳上任之初,便对人才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提高职工待遇,副高以上职位薪酬完全与市级医院看齐;其次搭建平台,让有志青年有所作为;再次是培育专家。
对于县医院而言,留住人才只是第一步,培养人才才是重点。宋昌稳表示,为了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凡是医院进修人员工资奖金照发,所有待遇保留,并鼓励年轻医生“成家、成业、成名”。在进修医院的选择上,医院也根据医生水平进行差异化分配:将副高级以上人才送至北京、上海等医院,重点培养其国际视野和先进理念;将年轻主治医生送至省级医院,培养其扎实的基本技术和行为规范。
“我越发意识到,医学是不断求学的行业。医院若没有学术氛围,就很难有发展前景。”为了营造医院浓郁的学术氛围,宋昌稳除了积极倡导,更是制定了严格的配套机制。医院与24小时医学频道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医生考核若不达标,医院将不再续聘。
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宋昌稳还将提高技术的触角伸向上下两级。“刚上任时,我听说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 杉正在倡导医疗联合体。我们马上与其联系并加入。”宋昌稳的初衷明确:借助名院平台,发展医院适宜技术。
全面完成医改工作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现就加快推进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2011〕8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1〕16号)精神。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基层体系建设与公立医院发展相结合。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国家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让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满意。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参保率达95%以上,1.做好扩面提标。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实现全社会应保尽保,政府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人·年。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将耐药结核病治疗费用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90%最高限额提高到5万元/人·年。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2.提高保障水平。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城乡居民医保一档、二档报销封顶线分别提高到7万元、12万元。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
将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贫困大学生、低收入等特殊困难群体。完善门诊救助,3.加大救助力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高于50%完善医疗救助信息系统,提高医疗救助的及时性。大力实施低收入困难群体重大疾病临时救助。责任单位:县民政局、财政局)
强化政府对医保基金的监管职责,4.加强基金管理。严格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责任,确保基金安全。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转变医疗服务行为,5.加强费用控制。大力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医药费用支付方式。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控费责任。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完善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采购和价格等政策,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行为;推行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加大对大处方的查处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定期公开医疗机构相关医疗服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
(二)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基本药物全部实现市级采购配送,1.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启动全县所有村卫生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财政局)
全县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2.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执行基本药物配备政策。其他各类医疗机构要按比例配备基本药物,并首选基本药物。规范基本药物使用,继续开展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严格执行《市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疾病诊疗及基本药物使用指南》指导基层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报销和医疗保障支付政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目录报销。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纳入基层医疗单位考核体系,与财政补助和绩效工资等挂钩,提高基层单位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
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3.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充分利用县药品监管平台。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监管,提升对基本药物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追溯的能力,控制用药安全风险。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卫生局)
(三)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完成9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推进一个民营三甲医院建设;新建2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财政局)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四)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整合培训资源,全面实施基层卫生人员三年轮训计划。科学制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岗前规范化培训制度,对考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护专业毕业生实行规范化培训,使其达到相应技术水平。2011年,选派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38名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一个月到一年;选派乡村医生514名到乡镇卫生院短期见习;通过网络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300人;培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和公共卫生人员78人;安排1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对38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卫生管理水平;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选派10名二级医疗机构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现场帮扶工作1年;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16名本科医学生。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五)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调整镇卫生院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模式,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管理”三位一体的职能,切实发挥好乡镇卫生院作为群众健康“守门员”职责。足额核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的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推行院长竞聘制和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探索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稳定基层队伍。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编办、财政局)
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和调节基金调控线。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2.健全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绩效工资政策培训和宣传,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发挥医务人员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民主管理的作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理清政府补助的内容和方式,3.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细化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及村卫生室的补助政策。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发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零差率形成的减收和实行绩效工资的增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予以足额补助。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六)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布局。加快建立县、乡镇、村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纵向的业务合作关系,1.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制定“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到所在医院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执业活动,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制度,发挥县级医疗机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方便患者就医。继续推进临床路径试点,2.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措施。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便民门诊等措施。增加实施病种数量,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范围,促进合理规范诊疗。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人民健康卫士”主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三好一满意”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有效控制门诊、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长,3.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完善院长选拨任用、激励约束措施,推进医院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将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与推进综合改革、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相结合,使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持续内在动力,建立长效机制,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成果。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七)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配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1.落实人员和经费。按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2名专职公共卫生人员标准。并对全体人员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能培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25元。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编办、财政局)
使工作重心从诊治疾病为主向预防为主,2.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乡镇卫生院工作重点。防治结合转移。严格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免费向全县人民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市下达的任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镇达75%以上,农村达6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加强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和管理,制定出台《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严格考核措施,落实补助政策,确保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常务工作和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医改办要充实医改办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加强协调工作,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医改工作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财力保障。做好资金测算。健全政府投入长效机制。要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经费,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要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确定的任务、改革进度和绩效考核结果,将财政补助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二)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院长负责制,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制度,建立与年薪收入挂钩的院长目标责任制;制定符合实际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政策;制定实施县级公立医院价格改革方案,做好基层医疗服务价格与公立医院价格综合改革的政策衔接,合理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三)积极稳妥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适时做好出生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强计生信息化建设,规范省市平台数据准确性,拓展村级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认真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预防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努力做好奖励扶助、计生困难家庭救助工作,完成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抽样调查工作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工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推动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进程。
(四)着力提升新农合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新农合补偿方案,县、镇两级住院病人政策补偿比达到75%以上。进一步提高重特大疾病的新农合统筹管理层次,在原来20种重大疾病的基础上增加2种重大疾病;制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考核细则(试行)》,加强新农合监管,规范建立转诊管理制度,力争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
(五)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日常监管机制,健全完善传染病监测系统,扎实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推进数字化预防接诊门诊建设,到2016年底,数字化门诊达到11家,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镇为单位稳定在99%以上。大力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省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5家创建省示范村卫生室。在全县各卫生院全面推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新模式。推进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扎实做好卫生改厕工作。
(六)着力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广告、非法采供血专项行动,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病防治、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强化医疗服务管理,落实诊疗责任制,严控过度检查、用药和过度服务,建立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七)着力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情况、配送企业及供货企业的实时监管,动态掌握基本药物采购计划执行情况以及经营企业药品配送情况,购药货款支付情况。继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采访地点;卫生院中医馆
采访内容;
记者:**院长你好,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基层卫生院。你觉得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负责人:基层卫生院在国家三级医疗网络中起枢纽作用,通过在新医改进程中全面贯彻和落实各项政策,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居民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顺利、药品零差率工作落到实处,药品价格明显下降,药品质量提升、居民用药负担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人心,报销比例加大,报销程序简化,居民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公共卫生工作稳步推进,九大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开展,居民健**障能力明显加强。
记者:一直以来,药价虚高是老百姓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医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基层卫生院是如何做的。
负责人:为了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切实减轻居民就医负担,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大力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版面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宣传氛围,让老百姓了解政策的好处。2、全面落实、卫生院全部配备国家基本药物,所有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让老百姓再就医过程中实地感受到药价降了,病看好了。3、做好村级卫生室监管,定期检查卫生室药品使用情况,坚决防止惠民政策走样,保证零差率工作落实到位。
记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以来,老百姓反映如何。
负责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件惠及百姓的实事好事。是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措施。自开展以来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基层卫生院住院报销80%。报销方式不断简化,在乡,区、市全部直报。报销范围不断增加,门诊统筹,大病补助,有力的减轻了老百姓就医负担,得到一致好评。
记者;作为村卫生室,你觉得医改政策执行以来有那些变化?
村医:1、上级对卫生室投入加大,再以前村卫生室房屋都是靠自己想办法修建或租用,在医改制度实行以来每个卫生室上面投资5万元,有了缓解了资金压力。
2、干公共卫生有了补助,从6000---10000元,再不断增多,这使我们工作更有了信心。
记者:补助都发放到位了吗?
村医:都发了。每年年底考核结束以后,根据公共卫生完成情况发放。
记者:医改以来,你们病员发生变化了吗?
村医:因为药价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有不断增加,现在老百姓有病都提前看,病人比以前明显增加,
记者:那么你们的收入呢?
村医:收入比以前好多了,因为病人多、再加之每年还有10000元补助。现在才感觉自己有了干劲。
记者:你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吗?
患者:知道,
记者:新型合作医疗有哪些好处,你得到实惠了吗?
患者:看病报销、而且越来越多、手续也越来越简便。我是一个老病号,以前看病都是自己掏钱,现在我拿医疗卡花30元,最多要报销27元,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