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10
导语:在青年学习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由于之前对于报关业务丝毫不了解,在刚接触报关业务时,心情非常忐忑不安,生怕做不好工作,但是在领导的关心下,同事细心帮助下,协助我慢慢的了解了报关业务,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所以提高理论知识成了首要的任务,在业余时间学习了《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等书籍,有些看不懂的,就向同事悉心请教,慢慢的增长了专业知识,以后需要继续努力,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进入元初后,首次接触到5S管理,明白了5S是指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身为内容的活动,通过5S管理极大的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修养。
二、尽心尽力,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爱岗、敬业、踏实、勤奋”这是我工作的原则,一年来用我的实际工作来诠释这些词汇的真正内涵。“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业务知识的欠缺,我在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虽然因此碰了壁,但相应地,我也得到了不少的磨砺机会,这些机会对我来说都是实际而有效的。哪怕只是几处“微不足道”的细节,我都会满腔热情做好各项工作,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论是对领导交待的任务,还是同事、客户提出的要求,我都时刻提醒自己,要诚恳待人,端正态度,积极想办法,无论大事小事,都尽最大能力帮助。每个同事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平时要求自己,从遵守管理人员细则、团结同志、值周等打扫卫生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做本职工作,满足客户各项要求。
一年来,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但我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等。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希望领导和同事们对我进行监督指导:
1、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关键字:青年大学生 思想教育因素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帷幕拉开,青年一代正以崭新的风貌,独具的特色驻立于当今历史舞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使青年一代的思想活跃起来,青年大学生更为突出,处于这样的历史激流中,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者必须开拓自己的思维,并探求新的方法。
下面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工作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方法:
一、关于如何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想
青年工作者特定的身份及其肩负的特殊使命决定了他们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难度大、作用大的双重特点。所谓难度大是指由于他们与青年之间存在一种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学生易产生某种消极的心理定势,因而造成了情感交流的障碍。所谓作用大是指青年工作者由于是代表学校和社会去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因此情感交流一旦形成,学生从中感到的不仅是青年工作者个人的而且是学校和社会给他们的关怀、信任和温暖。
青年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常常采用谈心、对话、慰问、祝贺等具体方式针对性地进行。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侧面开导,中间传导,幽默教育,迂回提示,适情反问等等一些方法都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起应有的自信,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水平进而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二)、从正面直接加强学生政治理论学习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必须培养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潜在的向上精神,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仅能触动学生的思想进步,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坚定学生的政治方向。
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和党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从一入校就接受党基本知识和党的理论教育。通过理论的灌输使学生有一种追求,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会对学生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学生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政治理论灌输是非常重要的。
(三)、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家庭、社会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每个人首先都是在父母关心照顾,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那么他的第一位老师便是父母。生活环境,父母的言语及各方面社会行为都 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学生的一切衣、食、住、行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都是由父母支配的,每个人对父母都有一种很深的忠诚、信任和依赖等情感。因此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作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在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中,学生与学生间的接触是最多的,利用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加强学生间交流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大学生从年龄、思想、行为都有共性,他们之间很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彼此交流的时候不存在情感的障碍和年龄的差异,针对这种共性,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生党员、干部把政治思想理论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的思想工作中这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更容易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
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主要为两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因素,客观因素即外界的影响因素。青年工作者要想调动青年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入手,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首先谈一谈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青年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两方面。
生理因素包括体质、体态、仪表、风度,青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生理各方面都非常重视,并且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能力等,大学时代是每个人一生中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的行行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其教育引导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会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
客观因素。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下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及权利、义务等方面。青年学生的本质是向往未来,学生时代最敏感于环境的变化,且是对人生感受最强的一个时期。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必须把握住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的变化,当代青年学生对政治和社会改革、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极为敏感,但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也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的,且易发生变化,那么正确地引导他们并给他们进行讲解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继的发展和改革 开放的深入开展。
三、青年工作者的自我修养
学生思想工作者的素质不是先天形成的,青年工作者自我修养的目的在于改善工作方法方面的素质,就是提高 他们拟定、选择和运用工作方法的技能,改善和完善其工作方式,工作方法。自我修养是一种要求自觉、主动、积极的活动,它要求青年工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这种主观能动性来推动自身工作修养的提高,且这种修养的内在动力来源于他们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源于他们对青年工作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愿望。
青年工作者进行自身自养有两条途径,其一是读书学习,其二是工作实践。读书学习是青年工作者掌握前人和他人有关思想工作方法的理论思想观点、经验和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扩大其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活跃思想,丰富想象,增强创造力等,因此,作为青年工作者,应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工作实践是青年工作者自身修养的另一个基本途径,实践不仅是应用、检验、修正和补充书本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也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增强工作才干。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要靠实践;知识转化为技能也是靠实践,所以理论知识和实践必须有机结合才能使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年工作者要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过程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这种过程中必须靠自己争取合适的修养方法,下面谈一下我总结的几点方法:
1、自我诊断法。一是从自己工作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
出问题发生和存在的原因;二是以诊断工作方法问题为中心,分析工作方法与存在问题之间的具体因果联系,从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失误,找出出现失误的原因。
2、自我总结法。自我总结工作经验是青年工作者为改善自己素质而常用的一种修养方法、手段、经验、感受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一是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对自己工作经验、历程的反思和评估找出工作中的得与失,成绩与问题。二是以总结工作方法为中心,确定工作方法与工作效果和问题的关系,从而吸取经验和教训。
2011年12月21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举办了首届青年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民族所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深远意义,在青年学者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所党委书记张昌东全程参与了论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并在开幕式和会议结束时就举办青年论坛的意义和如何进一步完善论坛的组织工作作了讲话。8位所学术委员受邀担任论坛的总点评人和学术评委。院直属机关青年处处长、院团委书记季为民同志专程到会进行指导,并对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
论坛共收到论文60篇,一些未能到会的青年同志也提交了论文。参加论坛的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共55人,分为八个单元进行研讨,内容涉及民族理论。民族学、人类学,民族宗教,民族历史。,民族经济,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学艺术等。参会青年学者从不同学科和视角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展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不少论文紧密关注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些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特点,充分体现了民族所多学科研究的优势。
论坛按国际学术会议程序进行。每一单元的主持人、报告人和评议人都由青年学者轮流担任,使青年学者得到了规范的学习与锻炼,每个单元结束时,由一位相关学科的学术委员进行总点评,充分发挥了学术委员的专业指导作用。论坛最后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三篇,二等奖五篇,三等奖八篇,这些获奖论文及其他通过评审的论文将结集出版。论坛还专门邀请《民族研究》、《民族语文》的两位编辑部主任围绕杂志的办刊宗旨、学术定位、选稿取向、审稿流程以及学术规范等问题做了专题讲解。
通过这次青年论坛,全所不同学科以及同一学科中从事不同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第一次集中地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对于民族所的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张昌东在闭幕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这次论坛的组织工作,希望以首届青年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起点,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努力把青年学术论坛打造成为民族所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展现青年科研风采的学术品牌,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他指出,青年学者要加强本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全面贯彻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形势,不断增强青年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关怀,结合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大背景,拓展理论研究视野,坚持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密切关注各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的民族研究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杨春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编100081)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健康成长的群体。肯定主流是前提。当代青年学生在社会转型中思考,又在思考中变化。从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看,他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被理解,渴望被信任,渴望被容纳。从自身成长发展看,他们具有突出的优点:较强的接受新事物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时代环境塑造的群体。环境塑造是基础。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政治的分化与重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都要求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中,注意总结环境塑造的基本规律,特别要从改革开放环境中看到当代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时代烙印,从汶川地震、北京奥运、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历练中寻找当代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重大契机,增强时代环境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的群体。引导发展是根本。青年学生需要引导,要变灌输为引导。教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去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去控制。教育具有人本价值,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本原价值,是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最高境界。引导青年学生发展,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权利,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是权利主体,要把学生看做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是行为主体,要把学生看做能动的、有创造力的行为主体,把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学生是生命主体,要把学生看做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生命主体,把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引导青年学生发展,要靠人文关怀、道德情感,靠人性化管理、人情味服务,要有平等的态度、和谐的关系、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交融;引导青年学生发展,要把引导发展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同尊重个性结合起来,把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结合起来,把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结合起来,在引导中融入要求,在活动中蕴涵教育,在管理中体现导向,在服务中潜移默化。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需要加强理论教育的群体。理论教育是灵魂。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要使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和政治方向,明白做人的道理,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是政治方向,又是世界观、方法论,同时也是价值尺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我们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理论教育模式,在建设团队中构建新型学习组织,在互动参与中增强政治思想意识。这种政治认同、价值认知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也要反映在情感上,激发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展现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力量。只有情通理顺、入情入理、润物无声,理论教育才能入耳、入脑、入心。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团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调动基层团支部的工作积极性,扎实开展政治学习活动,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八荣八耻"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板报大赛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八荣八耻",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团委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团支部例会制度,每周日晚第三节自习召开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工作例会,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工作计划.
坚持周一升国旗制度.每周一早7:20举行升国旗仪式,由学校领导和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国旗下讲话,公布班级量化考评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规范入团程序,严格审查手续,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树立团组织威信,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
完善社团组织章程,激发社团组织的活动积极性.
三,加强团干部培训,努力提高团干部素质
对共青团员特别是基层团干部切实加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团干的素质.通过团干部例会和团员大会进行系统的培训,指明团支部的工作方向,提出团支部的具体工作要求,重申团支部与班委会协调工作的重要性等.
培训提高了团员队伍整体素质,也使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
四,围绕学校工作,扎实开展爱国,爱校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永远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我校团委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开展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教育活动,开展"五四"青年节教育活动,"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每年的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九月份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等.结合学校工作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的创建活动.开展优秀教育影视片展播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陶冶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情操,增强了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爱国,爱校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为团员青年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以活动为载体,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五四"歌咏比赛,校园歌手大奖赛,国庆文艺晚会,元旦文艺晚会,才艺展示,技能大比武,春季田径对抗赛,班级篮球友谊赛,足球对抗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锻炼了学生能力,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对于学生自信心,协作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服从和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出发点,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努力构建符合时展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的,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学生以相同或相似的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的德育功效,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探索中,从学生需要出发,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民间组织,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社团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 社团——学生自我意识的摇篮,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
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成为青年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是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社团建设中要突出体现一个“自”字。
1、“变官办为民办”,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因此,学生作为社团建设的主体,学校在成立社团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生的特长,信念,突出学生的需要。
很长时间以来,学生社团极其化身“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组织建设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倒挂,往往是老师组织,学生参加,通过建立“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制度,确保社团的顺利开展。社团类型的确定往往因老师工作和教学的需要而定,学生在这些社团中选择参加学校并进行人员调配以确保社团的“生命”,指导老师提出活动意见,学生只需按要求参与,而往往“获奖”的,“表现”的,“指导”的总还是集中的“特长生”。所以往往使社团形式单一化,大多数同学对社团缺乏积极性,制约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变官办为民办”,社团建设由“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打破原有的老师组织,制定教学计划,发动学生参与的“第二课堂”形式,建立学生“业余社团”。针对学生自身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展示的欲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建业余社团,变“教师需要”为“学生需要”,从学生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兴趣出发,来确定组织合种社团,开展哪些活动,需要谁来参加,邀请谁来指导等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2、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社团建设要注意形成社团特点,发掘社员的个人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人特长,为青年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方舞台。因此在社团建设的众多事务中,教师应走回幕后,处于指导位置,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青年学生担当起处理社团事务,决定发展目标,实施发展计划,总结调整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尝试,让学生感觉到:“以前没有做到的现在做到了”,“经过努力可以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成功在于尝试”……使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充满兴趣,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3、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
业余社团的建立,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的来完成一项“事业”,让青年学生在工作中感受“付出与收获”,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体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养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在集体生活中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确认识“自身成长与集体的关系”;学生更加关心社团的成长和发展,主动的去想办法,出主意,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社团——青年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服务社会的通道,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学生社团是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通道,是学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因此,在社团建设的形式和方式上,应注意社团的开放性,向社会拓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的常青树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棵常青树,在不同的时期都对青年学生的发展起到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一个组织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因此,社团建设中,我们应该把握:
1、把握时代性,强化导向性
把握社团建设的时代性特点,强化社团建设的导向性功能。社团建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在融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侧重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通过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原则性,突出多元性
社团建设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育人宗旨必须始终坚持,不能改变。在把握社团建设的学识性,专业性,娱乐性的同时,还必须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元因素综合考虑,增强社团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响应“珠中江携手合作推进一体化进程”的号召,从9月10日起到29日,溪角中学团委与龙山村志愿者(义工)服务站携手举行“畅享低碳中秋、共建和美家园”月饼盒回收活动。通过举办本次活动,以激发青年学生爱国热忱,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现青年学生的青春活力,张扬个性,大力宣传“绿色、环保、创新”理念,增强团的凝聚力。
在溪角中学团委和龙山村志愿者(义工)服务站的大力宣传和发动下,该项活动受到团员青年学生的广泛响应。学生们把家中月饼盒带到学校,按铁质、木质、纸质分类摆放,积少成多,堆成小山。据统计,截止到9月30日,组织者一共回收到月饼盒1500多个。
溪角中学团委和龙山村志愿者(义工)服务站共同举办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山市志愿者协会和沙溪镇团委大力支持。按照活动方案,为使活动有创新、更深入,组织者还在回收活动结束后举行以“幸福和美家园”为主题的月饼盒造型设计比赛。
9月28日下午,溪角中学与龙山村携手举行“畅享低碳中秋、共建和美家园”月饼盒造型设计比赛在学校上操场举行。在比赛中,龙山村团支部书记、志愿者(义工)服务站郑家良也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活动中,初一级10个班的学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按照设计好的图形拼摆造型,他们围绕“幸福和美”这一主题,发挥无限创意,将月饼盒拼出一个个精美的图案,如“起航”、“和美家园”、“低碳生活”等。通过本次活动,将幸福和美与环保相结合,10幅精美的造型,激发了学生们爱国爱家的热忱,以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与此同时,活动展现了全体团员师生的青春活力,张扬了个性,大力宣传了“绿色环保”理念,增强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这次活动举办在各方努力下十分成功,达到了教育目的。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4-0043-04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Ⅲ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对于以传承优秀文化和创新思想文化为己任的高校来讲,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繁荣,以先进文化哺育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构建主导价值体系,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努力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体系。
1.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头脑
青年信仰的抉择及价值取向,离不开的正确指引。是科学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高度统一。确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可以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始终站在社会文化前沿,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基础上,开展“青年者”培养工程,系统化地组织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主题报告会、理论研讨会、思想分享会、青年恳谈会等形式,引领青年学生完整、全面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形成正确理解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观念体系;要依托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化到学生的头脑里,积淀到学生的思想中,逐步转化为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自觉地接受和运用,信而立、仰而为、知行统一,成为坚定的信仰者、践行者。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健康成才力量
共同理想是凝聚精神、汇聚力量的重要前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目标、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精神枢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要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发挥校园文化激励引导功能,激扬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获得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宣扬和教育,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教育引导他们把握时代脉搏,明确历史使命,到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际舞台上去施展才华,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和智慧,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道德风尚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社会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目标、社会导向和个人行为准则的统一,涵盖了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等方面,既有先进性的思想引导,又有广泛性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文化思潮和凝聚社会共识的道德旗帜,为高校师生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取向提供了基础指导和评判准则。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要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道德实践,引导大学生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
二、培育现代校园精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校园精神是一所高校的内在品质,凝聚了传统精神、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在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能突出高校自身特有气质特性的精神形式。它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对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校园精神的培育。
1.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提升中彰显校园精神
大学的顶层设计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生命和指针。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理想和独特地价值追求,具有更高的方向引导性和历史持续性。它关乎大学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特色所在。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办学理念,既是学校保持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大学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倡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的质量和效益需要特色为支撑。没有特色就无质量和效益可言。突出特色的关键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高。在对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总结凝练和提升过程中,要广泛凝聚学校专家学者、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学生代表、校友等各方面的智慧和意见:要坚持顶层与基层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使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总结凝练和提升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过程,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的过程。
2.在机制体制创新中维护校园精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秉承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理念,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制度环境,使之符合高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通过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建立层次清晰、职责到位、高效有序、运转顺畅的良性运行机制。要建立科学的激励制约机制。学校应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竞聘机制和管理合约机制,按岗择优聘用人员,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用。
三、优化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实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文化是引导,精神文化是归宿,活动文化是载体。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其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要素。精心设计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努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是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堂作用的现实需要。
1.发挥学科专业优势
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塑造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有用人才。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资源和办学优势,不断选择大学文化的培育方向和目标,才能实现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高校要发挥学科专业各方面优势,围绕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专项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研发参与等活动,巧妙地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把专业精神与专业特色充分地展示出来,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相合。
2.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
校园文化活动不能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16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学术研究、发明创造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要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创新社会实践形式,提升社会实践层次,务求社会实践实效,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进行社会观察和社会调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大力弘扬青春创业的时代精神,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形势,内强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力度,建设好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创业教育、创业培训、模拟创业、创业实践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提升校园文化活动普及性
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应注重增强覆盖性。扩大受益面,提高实效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内容多样,兼顾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兼顾多种特长需要,既要面向重点人群,更要关照普通同学。在宏观层面,学校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满足青年学生对高品位校园文化需求。通过组织策划大型化、届次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高雅文化风尚,展示青春学子风采。微观层面,把校园文化的活动重心下移,注重社团、班级、团支部活动开展的引领与设计,在主题选取、内容安排、形式设计上,注重与团员青年实际紧密结合,选取小而实的切入点,采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有效引导与活动组织,力争做到有主题、有方案、有宣传、有总结、有照片、有资料,进一步扩大基层学生组织对青年学生的感召力、吸引力,确保活动特色鲜明、影响广泛、辐射面广、效果良好。
四、注重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育人氛围无形中规范和引导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向与价值选择,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追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本身也有着自己的载体。这些载体也承载、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在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重视校园景观及文化设施建设
校园景观是物质性的文化载体,整洁美观、错落有致的校园景观能给大学生以无形的道德约束力和感染力。要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环境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
2.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舆论氛围
在新媒体时代,与时俱进地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有效发挥精神动力、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文化教育的功效,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起着重要作用。要在平等互动中显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思想灌输,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生动活泼的教育表达方式,将网络、博客、微博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交流互动平台,有针对性地把大道理转化为适应不同受众的小道理,实现与青年学生互动、有效的交流沟通。要在融入渗透中下工夫,认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看法和态度、愿望和要求,努力寻求思想宣传工作与学生的“共鸣点”。真做到“入耳人脑”,“润物细无声”。在有效引导中树权威,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增强主动性、保持敏锐性,抓好对舆论的引导工作,努力在校园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
3.强化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阵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参与、参与度大以及形式多样的特点,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中接受思想教育、提升思想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的作用,开展以研读中外经典名篇、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学习党的十八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读书类活动,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7).
[3]唐小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具体化、大众化探索[J].学理论,2010,(2):129-130.
[4]冯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大学精神[J].湖北教育科学领导论坛,2010,(6):15-16.
1、通过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体现,树立了青年一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不管去的是偏远的山区,还是繁华的都市,大学生们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给实践单位及更多的干部、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们通过认真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展现了自身的素质,很好的体现了一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
2、今年是我院迎接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一年,在这样的形势下,动员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树立科院大学生良好形象,并进而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今年继续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核心,以“服务社会,完善自身”为宗旨,以“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以“实践促成才 ,青春创和-谐”为主题,积极动员、鼓励、组织全院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科研课题”为方向,引导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学习进步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提高素质。
3、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同学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书、阅读报刊、走访、座谈、听报告等方式,结合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理论著作的学习,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代背景、实践基储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更加深入。
4、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动进行实践,丰富广大青年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家乡、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本着这一目的,我院根据校团委提出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2007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5、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学生独立处世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他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更加自信。
6、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广大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通过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使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为祖国腾飞而奋发读书的理想更加明确,增强了建设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7、点、面结合,灵活多样。不论是各实践团队还是个人,他们围绕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形成全面细致的整体实践成果。
8、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今年我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的各个行业领域。有深入厂矿进行生产实习的,有深入偏远山区进行科技文化援助的,也有到农村进行科教、医疗卫生宣传的。有进行社会调查的,有开展文化服务的,也有开展技术服务的,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另外,各专业学生并不仅仅局限于在所学学科范围内进行社会实践,而是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思路更加开阔。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有从事市场营销调研的,也有到工厂学本领练技术的,也有为企事业单位开发软件管理系统的,丰富了大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其它行业的技术本领。
9、我院始终把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来抓。按照校团委的要求,我院团委认真研究,领会精神,精心策划,确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方案。并积极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放假前,特召开了各班级班主任和团支书会议,强调暑期社会实践。因为本次社会实践与以往不同,本次落脚点就是让学生真正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农村等进行最段为期一周的工作,因此,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投身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我们从6月底开始,就利用班团活动,寝室橱窗,海报等形式对今年暑期实践活动进行了详实、细致的宣传与安排。从号召广大同学投身暑期社会实践到集中组队报名流程,再到主题和主要内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报告的书写方法、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办法,再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往年暑期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绩都向各团支部做了具体说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更加有序,思路更加清晰,确保了我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