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投资银行业务

时间:2023-02-28 15:32:23

导语:在投资银行业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投资银行业务

第1篇

券商投资银行是市场经济的典型经济模式,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我国未来的券商投资银行在业务方面仍然面临着重要的挑战,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构建。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我国券商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券商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业务经营模式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证券市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而投资银行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虽然,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投资银行的业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券商投资银行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构建的主要策略。

一、我国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分析

很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券商投资银行的发展比较早,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业务模式。但是,一个国家金融行业的发展、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与本国的国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国的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可能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一定的不同。通过本文对我国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券商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优势业务模式。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券商投资银行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几个国家合资成立了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该公司抓住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几年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与国内很多著名企业进行合作,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采用的就是优势业务经营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专业的服务,通过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分析,选择出具有优势的业务,进而对这些业务集中资源和精力进行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采用的这种业务经营模式,其收益比较稳定,能够较好地应对市场中的风险因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券商投资银行都具有该公司的影响力,所以这种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很难在其他券商投资银行得到广泛应用。

(二)业务创新模式。中信证券作为我国券商投资银行的重要组成企业,其业务经营模式发展比较快,能够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作出业务调整,而且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所以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信证券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是业务创新模式,这种业务经营模式的特点如下:第一,这种业务模式的业务结构比较均衡,各种业务都得到了全面的支持和发展;第二,能够对市场环境的影响进行及时响应,在我国市场经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波动时,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的比例和权重,着力发展风险较小的业务。

(三)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作为一家国内的保险企业,首次尝试了在发展过程中引入外资,通过吸收国内券商投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对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的业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了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的业务发展。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一个地区发展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区域影响力,从而为其他券商投资银行做好榜样,并且为以后在该地区的其他项目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投资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判断力,投资一些具有发展空间的企业,这种示范性的工作成效非常明显;第三,充分利用服务网点的优势,能够迅速地深入市场,从而不断发展客户群体,扩展其自身的业务模式。

二、促进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构建策略

目前我国的券商投资银行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业务经营模式,这些业务经营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紧密相连的。除了这些业务经营模式之外,我国其他的中小券商投资银行仍然采用传统的业务模式进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构建,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的发展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些都对我国券商投资银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我国未来的券商投资银行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促进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经营能力的发展,通过吸收国外先进券商投资银行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券商投资银行自身的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二,找准针对我国市场发展前景的正确盈利模式,才能够促进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不断发展,能够使得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更好的收益。

(二)不断拓宽券商业务的发展空间。目前,虽然我国的券商投资银行业务有多种,但是这些业务在提供服务之前依然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所以使得一些业务无法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需要参考以下几点策略:第一,逐步降低一些业务的准入门槛,从而使得这些业务能够服务于更多的群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可以在众多的业务中找到更好的盈利点,进一步促进我国券商投资银行的发展;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尝试一些新的业务类型,通过创新一些业务种类,并且逐步投入市场观察效果,选择发展良好的业务进行重点投入。

(三)完善券商投资银行的各项制度。完善的公司制度是构建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重要基础,如果在管理和经营结构制度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那么很可能给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埋下隐患。因此,为了更好地迎接市场变化带来的重要挑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我国的券商投资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能够满足上市条件,那么就积极推进其上市的进程;上市之后需要进一步公开企业的管理结构、经营状况等等,这样能够使得公司更好地重视自身的经营,接受更多人的监督;第二,对于我国券商投资银行中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目前我国的很多券商投资银行的制度中,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内容,所以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删除,才能够促进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更好地发展;第三,建立一定的风险规避制度,使得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能够经得起风险的检验,能够更好地规避和应对风险,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语

券商投资银行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提出了促进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构建的主要策略。相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发展,能够更好地带动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反过来,我国未来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构建,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曾美欧,赵海强.中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比较研究[J].华北金融,2011,6

[2]张理平.资产证券化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10,4

[3]张理平.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特点[J].经济研究参考,2009,24

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08-01

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概述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投资组合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实质上就是两种投资模式的组合,也可以称之为商业银行业务混合经营。理论依据就是“现资组合理论”,起源于1952年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科维茨,该理论运用“均值-方差”的定量分析模型分析投资组合的风险以及收益,将投资者分为风险爱好型、风险规避型两种,并且他们都希望持有有效的投资产品作为本理论的假设。商业银行通过混合经营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两种,可以有效的分散经营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面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二)范围经济学理论分析投资银行业务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经济学界提出来范围经济学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只要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从而提高边际收益或者降低边际成本,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范围经济。从范围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展,逐步实现专业化走向综合化,增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种类,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产品,这样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范围经济,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边际成本,带来一定的边际收益。

(三)金融深化理论浅析投资银行业务

其实我们国家正在尝试的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深化理论的一种实践,金融深化理论主要作用对象就是发展中国家,提倡的就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程度应该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像汇率限制以及利率管制都需要放松,这其实就是号召发展中国家,不断的丰富金融业务,扩展金融产品种类,更加全面综合。金融深化理论对于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银行业务的现状

(一)发展历程

从19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深入,金融管制政策相对放松,我国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由专业化向混合经营模式转变。简单说来,应该经历了三个阶段“混合阶段――分立阶段――整合阶段”。在1995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是处于一个混乱的经营模式之中,这就使得房地产行业过热现象开始出现。1995年和1998年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以及《证券法》在意ID那个程度上将证券、银行、保险分立开来,这也使我国银行业正式进入了分业经营的阶段,证券业务开始逐步从金融银行业务当中分离出来。到了2001年,我国商业银行又渐渐开始了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探索,当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资产管理、基金托管、保险以及债权发行等业务,这一个阶段投资银行业务仅仅是商业银行利润收入的很小一部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奋斗,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了各大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像国内比较大型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都设立了专门性的投资银行部门,负责投资银行业务的操作和运营。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了当前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和内容

1.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国外的一般是混合经营模式,比如美国的金融控股的形式,德国是综合经营的模式。但是我国特殊国情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不能简单归属于混合经营,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就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那就是商业银行单独设置一个投资银行业务管理部门,例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他们都是采用这种模式,这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模式,这样的设置以来便于银行内部的经营和管理控制,其次也有利于综合化、多元化业务的开展。

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如说光大银行以及中信银行,他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银行机构,光大银行隶属我国光大集团,光大银行仅仅是其下设的一家金融机构,对于我国当前这一类的商业银行而言,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有很大问题。

2.投资银行的具体业务内容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起步较晚,而且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存在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发展并不完善。与国际发达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很大区别,主要是因为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没有统一的投资银行具体业务内容,一般都是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的竞争情况,开展各种业务活动,包括金融债券、股票保险、重组并购等等业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银行业务不全面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很多国际上十分普遍的投资银行业务目前都没有开展,而且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时间较短,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制度都不健全,这样一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单一的问题极大的限制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扩展。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主观创造性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仅仅是通过简单模仿进行产品规模的扩展,导致投资银行业务品种较少。这样一种脆弱的业务结构模式就会导致一旦外部市场环境出现一点波动,就会导致银行投资业务发生很大的震荡。正是因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步履维艰。

(二)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

一般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占用的资金不高,仅仅是商业银行资金周转的极少部分,这样一来风险就比较低。我们对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也不可以掉以轻心。现在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正在进行扩展的阶段,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就会导致整个商业银行内部业务经营系统出现极大的恶化。当前的环境下,需要商业银行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三)缺少核心竞争力,没有品牌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没有足够的创新,当前的投资银行业务缺少足够的核心竞争力。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银行业务要想有良好的发展,与其品牌优势有极大的关系,国外有很多在金融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久负盛名的金融大财团,他们拥有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和人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大多数作为商业银行附属业务开展,大多数处在初步构建阶段,大多数没有什么名气,尤其是在国际上基本是毫无影响力。而对于五百强的企业他们选择合作对象一般都会倾向于国际上久负盛名的金融投行,但是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很难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

(四)缺少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内在动力

我国商业银行自身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这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开展投资银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而且我国城乡居民对于利率变动都不是特别敏感,所以当前我国大部分老百姓都会进行储蓄,所以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业务收入来源。

四、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丰富投资银行业务产品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进程十分缓慢,而且经营的金融产品十分单一,但是我们需要看到未来银行业混合经营的大趋势,不断借助传统银行业务的资源,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活动。尤其是在客户资源、技术水平以及业务规模等方面需要借助传统业务优势,助力当前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需要商业银行投入的资金总量不高,但是也需要重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当然完善的风险管理应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的组合。外部监督体系主要就是相关的监督部门需要对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进行管控,通过设置一定的准入制度,对于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分层级的考核,通过产品以及银行业务管理水平确定不同的层次,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外界硬性的标准将风险管理水平高的商业银行筛选出来。

其次,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构建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商业银行需要严格遵守政府部门出台的法律规章,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构建。同时如果有必要情况下,需要设立一个单独的风险部门对于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体系,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自身品牌效应的打造

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自身的投资银行业务时一定要加大对于自身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尤其需要在投资银行业务的其中一项做出自己的特色,只有做出了特色才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自身传统业务的优势,向老客户推销自身的投资银行业务产品,这样一来有助于快速地占据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座铭,张羽佳.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策略[J].商业时代,2012(9).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一、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理论依据

1.金触功能观点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金融学家罗伯特・默顿和兹维・博迪(1993)提出了“金融功能观点”。他们认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都是实现金融基本功能的载体,因而在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之间、各种金融产品之间就存在着替代性和竞争性,而决定此消彼长的因素就是它们之间的比较成本。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金融创新管理模式和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运行成本也开始大大降低,并逐渐低于间接融资市场的运行成本。这种转变,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了资金“脱媒”的现象,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不断缩小,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迫使商业银行为了生存而向投资银行领域拓展业务。

2.范围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着眼于要素使用的平均成本和报酬,而范围经济则从产品的角度考察一家厂商生产多种产品的效益,它是指由于经济组织的生产或者经营范围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相对收益的经营成果的升降。在规模经济一定的条件下,如果银行同时经营M种资产的成本小于M家银行分别经营其中一种资产的总成本,表明存在范围经济。从一些大银行的扩张看,规模的扩张一般伴随业务范围的扩大,而不仅仅是同一产品链的数量扩张,甚至跨越两个行业的金融机构还能获得互补的协力效应。从理论分析,消费的范围经济可以来源于投资、储蓄、信贷和保险产品的交叉营销。许多金融产品都是互补的,消费者在金融集团中购买产品比在专业公司中购买相同的一系列产品,搜寻成本、信息成本、监控成本和交易成本更低。

3.约束引致假说

约束引致假说的开创者Silber(1983)认为,政府管理是最主要的外部约束。这种约束导致企业不能按照目标函数组织生产所产生的损失量,就构成了该项约束的成本或“影子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外部约束的影子价格会快速上升,当外部约束的影子价格上升到一定水平时,就会爆发一轮降低约束成本的金融创新。Kane(1981)创建了一个“斗争”模型用来描绘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永不停息的斗争,并将金融创新视为这种斗争的结果。陈波和许多奇(2003)认为,商业银行涉足资本市场,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就是为了克服监管压制和无效性。

依据以上三个理论,考虑我国经济环境及商业银行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随着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迅猛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主要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国外商业银行不断地通过组织、技术和业务创新进入投资银行等资本市场业务领域,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向综合化、全能化演变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重点

周小川曾经指出“在稳步推进综合经营试点时,并不是说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在各个方面推进多元化和综合经营的模式。”“究竟是全面走向综合、在某些方面综合、还是继续保持对某些业务的单一专注,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能跟风,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发展战略和经营特色来确定。”而从国外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实践来看,自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实施以来,美国花旗等著名商业银行开展的非银行业务并没有出现四处开花的现象,而是主要集中于基金销售、银团贷款安排、债务融资安排、项目融资顾问、资产管理、承销债券等业务种类。因此,在发展投行业务初期,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资源结构,紧紧围绕已有业务和客户,优先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延伸出的投资银行业务和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密切的业务。如财务顾问、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等业务。

1.财务顾问服务

当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为客户提供常年财务顾问服务;二是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提供策划和咨询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在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在二级市场再筹资以及发生兼并收购、出售资产等重大交易活动时提供专业性财务意见。同时,商业银行还可进行投资咨询和投资中介服务。

2.项目融资服务

商业银行可以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投资者与项目发起人等密切联系,协调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一起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协助项目发起人完成项目的研究、组织和评估,设计项目结构和融资方案,协助项目有关方进行项目协议和融资协议的谈判,起草有关法律文件等等。最后通过发行债券、基金、股票或拆借、拍卖、抵押贷款等形式组织项目投资所需的资金融通。

3.资产证券化业务

资产证券化指的是金融机构将持有的同质、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贷款、租赁、应收账款等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割和重组,将其转变为具有投资特征的可销售

证券,据以回收资金的过程。目前国际上己经出现并可运用于我国银行业实践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贸易和服务应收款证券化等。同时,我国银行业还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创造性地推出新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4.基金管理业务

商业银行的基金管理是指参与基金的设立、投资、经营以及风险控制,以实现基金价值增值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基金管理是现资银行业务的重要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是投资银行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目前商业银行在基金市场上主要扮演着三种角色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商、基金管理人。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

1.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时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首先,并不是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都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只有手中掌握有大量集团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的强势商业银行,才有必要和能力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并从中受益。全能化和专业化始终是贯穿20世纪后半叶金融发展史的两条主线,而目前金融机构的构成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投资银行领域,既有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集团、JP摩根等全能银行,也有像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同样在商业银行领域,除了上述全能银行,数量众多的商业银行仍固守于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甚至像美洲银行、汇丰银行这样超大型的金融机构也主要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要经营领域。因此,只有以成为全球顶尖的金融机构为战略目标的国内强势商业银行,才可以凭借手中已掌握的大量的集团客户资源,借助投资银行业务拓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2.商业银行在总行层面构建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运行平台

为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应该在总行层面建立按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将现有的分散于公司业务板块、个人业务板块和资金业务板块的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的部门、职能、人员加以整合。同时,给予投资银行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以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充分调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对投资银行部进行系统策划、拓展和管理。在分行层面,应根据各地业务的开展情况,没有必要统一建立相应的对应常设部门。由于投行业务大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性,在时间起止上有明确的事件点,因此,可以在分行一级有相应业务需要展开的时候,再成立由总行牵头,分支行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参与的任务型团队,专门针对某一项目。当项目结束时,该团队即宣告解散,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应加强与行内部门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投资银行部与行内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能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对公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在与行内部门合作的基础上,投资银行部也应该与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业务需求。

四、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实行综合经营,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和综合回报水平,另一方面却因为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高风险业务捆绑在一起,从而降低了资金的安全系数,使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倍数放大。要确保投资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伊始,就必须坚持“内控先行”,并逐步建立起以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根本,以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为基础,以现代高新科技手段为支撑,构建集中统一、多层次交叉型的风险管理架构。

1.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资本约束与制衡理念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在全员中树立“人人关注风险、事事关注风险、时时关注风险”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全体人员在防范经营风险中的作用。

2.设计完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的制定要按照覆盖业务发展全过程的原则,以保证所有环节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战略,明确风险管理偏好,健全在资本约束下的风险管理模式。遵循全面性、有效性和独立性原则,根据业务类别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风险管理规程。有效设计各种业务流程、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以及科学的授权制度、岗位责任与岗位分离制度,建立投资银行业务和其他业务的“防火墙”。

综上所述,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政策机遇,挖掘市场潜在机会,找准市场定位,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这一战略选择将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商业银行营业利润,为今后成为综合型跨国银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不久的将来,投资银行业务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库恩.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戴念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如何开展投资银行业务[J].现代商业银行,2002(03).

[3]莫衍.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设计[J].改革,2005(06).

[4]武士伟.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银行,2004(10).

第4篇

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广义含义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

岗位描述:

1、协助公司购并、重组、私募、上市项目等方面的工作;

2、作为项目经理进行上述项目的运作;

3、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具团队精神。

任职资格:

1、金融或法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工作经验1—3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第5篇

关键词:投入商业机构;商业管制;综合操作

1.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

1.1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挑战

中国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和商业体系是随着中国商业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形成的。目前,中国已经开放了商业机构市场,同时的完全开放前令人垂涎中国巨大的商业市场,通过设立外资商业机构的分支机构,商业机构和其他商业机构的股份,扩大业务品种操作各种方式在中国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完成其战略计划。为吸引大量的国内高端客户在商业机构投资,管理资产,银团贷款,贸易融资,零售业务,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如商务服务,优势更加明显。

1.2我国银行业的脱媒效应明显增大

2006年以来,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股权融资迅速增加。短期融资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自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因为股市开始恢复融资功能,股本融资及规模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替换商业机构贷款,脱媒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据商业机构的统计,在2006年通过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融资公司达至806亿元人民币(不包括私人股本和风险金融) ;同时,尽管商业机构贷款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最近这种优势正在减弱,相比2005年,85%的外部融资来自商业机构贷款,而在2006年只有79 %的占有率 。

2.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2.1道德风险

通用商业机构或商业集团在证券经纪,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全方位服务等诸多领域,通过广泛的基金管理,大量跨市场领域的产品流入市场。由于商业机构业危机的结果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经济危机,因此各国政府都给予特殊的保护,商业机构,可视为特殊津贴。当商业机构开展投入商业机构业务,补贴收入从传统行业扩大投入商业机构业务部门,资助的溢出效应,证券和保险业的风险在商业安全将完全保护系统的范围内,造成道德风险。此外,跨业务的集成,但也为商业机构使用内部信息侵犯全面的消费者的利益提供了机会。一旦投入商业机构业务与商业机构的传统业务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这可能会导致商业机构客户的利益受损,并可能威胁到该国的商业秩序和安全。

2.2市场风险

商业机构直接参与这些高风险业务,并获得高额回报,但也意味着到商业机构,投入商业机构绑定随身携带额外的风险资本市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设立商业机构,证券公司,信托投入公司及其他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证券附属机构通过商业机构信贷资金投入于证券,房地产等领域。由于综合操作的时机还不成熟,风险管理水平低,管制机制远远盲目整合改善的结果造成商业市场紊乱。在随后的国家商业部门和房地产整合,这些投入商业机构的损失,并最终形成不良资产。市场的混乱和缺乏风险管理措施,对商业体系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管制机构作为孤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分部门。

2.3政策风险

目前,管制当局对商业机构的新业务,必须提交审批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符合商业机构的发展趋势,管制部门整合商业机构的操作已显著放宽限制,并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来规范管理,我们相信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然而,由于投入商业机构的具体管制规则尚未出台,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它可能是一个心照不宣此前禁止未来。再加上大量的商业机构,投入商业机构业务,将不得不接受他的三个等多边机构监督,管制机构之间的协调不力法规冲突时,会产生政策法律风险。

3.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业务创新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商业机构,客户源,网点,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和有效地拓展投入商业机构,商业机构应该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建立的所有业务部门的投入商业机构平台,采取相应的策略,并形成持续的商业机构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效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准确地细分客户,提供优质,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商业机构可以建立投入商业机构业务创新的平台是:

3.1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平台

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是目前商业机构的主要垄断方式。主要营业执照低成本的直接融资企业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业务服务质量大的重要途径。该平台可用于企业与商业机构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并促进的重要渠道,开展其他业务,如财务顾问,贷款,兼并与收购,企业结算等方式。如中国光大商业机构,兴业商业机构以短期融资券为主要业务重点。

3.2银团贷款平台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银行投资业务也开始通过建立大型商业机构的银团贷款的组织,拓宽合作与企业空间的能力,提供多方位的商业服务,可以加强优质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在这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的是中国工商商业机构。

3.3资产管理业务平台

许多家商业机构随着管制逐步放宽,都推出了综合操作试点,中国工商商业机构,中国建设商业机构,交通商业机构都相继设立相应的基金公司,这也是跟随时代脚步的必然之路。通过富有的私人客户的各种商业服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债券,票据等方式,对投入、委托贷款和其他服务的基金有很大帮助。

3.4并购业务平台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内的许多发达工业都经历过产业并购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所有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商业竞争中,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重组,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继续扩大企业规模。因此,您可以结合商业机构贷款客户的行业整合计划的企业兼并和收购的行业分布和特征。如果中国工商中国商业机构和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应为后者在重组央企房地产资源。(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曹凤歧,贾春新.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风险控制

一、引言

从美国金融业的历史看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如果说四大国有银行凭借其天然的规模优势和庞大市值具备了成为“中国花旗”、“中国汇丰”的雏形,而城市银行则 凭借其区域性优势占据了地区银行的生存空间。而对于其它13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来说,在中国所有银行中成为大型的综合性银行的银行可能只有一、两家,多数股 份制银行都将分化为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银行,在这一分化过程中,谁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立起专业化的优势,谁就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胜。

因 此,一般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时,应和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明确发展定位,与原有优势资源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将开展 投资银行业务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核心行业,像投行一样的定制化服务,以及细化交易结构等。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不断创新,走出有特色 化的、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目前,商业银行可以从搭建的七个投行业务创新平台中进行选择,并结合内部的优势业务,向专业化发展,可以重点发展以下业务:

1、综合性资产管理业务

随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试点扩大,通过基金公司为富裕个人客户提供的各类理财服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票据投资、委托贷款等业 务;加上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原有的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以及衍生工具理财产品,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覆盖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平台。将资产管理业务进行 整合,并进行联合营销,将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并为客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将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之间的整合和行业之间的整合,许多并购行为将发生,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所需资金。

3、专业化行业金融服务

通过对某一行业的发展进行充分研究,围绕行业发展的价值链,专门为该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资金需求方案,形成自己的 业务特色,进行专业化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及管理服务。如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开展的“封闭式房地产项目”就是属于此种类型,围绕房地产的开发提供全方 位的资金需求,同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此外,探索探矿权、采矿权抵押贷款业务,并对矿产类公司的价值链进行规划, 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的逐步消耗,其价值越来越体现出来,目前矿产资源的价格在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 行业的风险较小,但市场价值却非常巨大,发展潜力高。

4、股权直接投资

直投业务特别是对拟上市公司的投资利润收入丰厚。从国 际上看,直投业务是国外投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如高盛投资中国工商银行、以及2006年收购西部矿业3,205万股权;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并运作公司上市, 之后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回报,其投入产出比近550%,而对平安保险、南孚电池、恒安国际、永乐家电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与套现均非常成功。从有关数据 可以看出,高盛投行业务的PE的账面价值在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类PE业务增长近78.22%,发展迅速。

从国际上的私募股权投资(PE)情况看,国际上的PE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势,出资人45%来自于养老金,10%来自于银行、保险公司,还有12%来自于个人和企业。

随着国内创业板的即将推出,将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目前,信托公司已经被批准进行PE投资,证监会也批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两家证券公司开展直投业务的试点。

因此,虽然目前银行资金不能直接进行投资,但可以通过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通道间接将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获得更多收益。

5、资产证券化业务

关于商业银行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行结构化融资。

第7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274-01

引言: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间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依靠存贷款利差实现经营效益的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金融机构的发展。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着转换经营模式,完善服务功能,调整收入结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的战略转型。特别是当前银根紧缩,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受到较大限制,银行发展面临新挑战。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提高非利差收入份额,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机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存贷款利差一直是我国金融机构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上先进的资本运作方式逐步被市场引进并日益完善,客户可以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占比逐步下降,这对银行的收益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利率的市场化趋势,将使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上的竞争更加激烈。(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可以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满足《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底线。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引来国外金融机构的进驻,他们日趋完善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员工团队都是国内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所有这些使得国外金融机构必将受到国内优质客户的青眯,金融市场将受到冲击。其次,国内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同样需要转变经营方式,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金融服务,如为国内外客户上市提供IPO服务,为国内客户境外经营提供投融资服务等。(三)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社会对金融机构业务需求扩大、功能需求深化的必然结果。企业从创业、生存、发展、壮大、兼并、上市以及经营不善而关、停、并、转都需要银行的帮助,为其提供项目评估、项目融资、财务分析评价、资本运作、清产核资等投资银行业务。所有这些都为完善金融机构的功能、金融产品的创新、经营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需求平台,成为金融机构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

二、当前国内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绝大部分国内金融机构对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够透彻。虽然许多金融机构部分高层人员、研发部门认识到投资银行业务必将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但是机构上下、同级机构部门之间善未形成共识,许多机构还是习惯用传统的观念进行经营,认为金融机构发展重点就是存贷款业务,忽视了投资银行业务创造效益的基本功能。(二)业务品种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必要的产品差异,并没有真正做到方便客户,降低交易费用。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业务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品研发市场针对性较差,缺乏个性化,功能大同小异,无法形成竞争优势。(三)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投资银行业务从业人员要求知识面广、有较强的经济、金融、经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目前这类复合型营销人才十分匮乏。

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对策

(一)加强投资银行业务的总体规划。金融机构总行应对全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战略性的统一规划,提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长远目标。各级分行应该根据经营环境、市场状况和自身实力制定本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规划,并将规划分解细化至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推行产品经理制,客户经理队与产品经理加强联动,一起走企业、跑客户、推产品,让客户像了解银行的存贷来务一样熟悉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促使投资银行业务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并形成规模效益。(二)建立健全内部机构和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大投资银行业务在综合经营营计划中的考核比重,把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与人力费用分配挂钩,调动各级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各级行优先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投资银行业务技术含量。高科技手段是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投资银行业务竞争实力的核心。如何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加快业务创新步伐,适应信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的技术含量,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实力,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的工作效率,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的经济效益,将是各商业银行重要的战略选。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管院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J].金融论坛.2004.(12).

[2]常怀宇.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5.(9).

第8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6-0005-03

一、投资银行业务概述

投资银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务这一术语的含义非常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范围宽泛的金融业务,涵盖了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包括公司融资、并购顾问、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业务等;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活动,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保荐、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是目前进入证券市场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分析

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进行多种不同的划分。文章主要从风险因素的直接来源进行探讨,将投行业务的风险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一)外部风险的风险因素

1.政策性风险。证券公司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去挖掘、筛选、培育、辅导和推荐企业上市,其中只要一个环节不合乎政策和法律法规都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法律责任。

2.业务竞争风险。承销保荐项目相对经纪业务投入的人员少,资金量不大,而承销收入却很大,这也就成为各路证券公司拼死争夺的原因之一。在争取项目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承销保荐项目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到手的项目也可能被人抢走,造成前期投入过大,并有可能不能带来任何收益。

3.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源于管理层的专业水平、管理经验的不足以及企业的制度、经营管理模式的僵化和不合理等方面。从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来看,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高风险性及其并不规范的管理模式,加大了以创业板为突破口的证券公司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的风险因素

1.内控风险。证券公司与作为发行公司在证券市场的保荐人,既要按照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的要求向证券市场推荐优质上市公司,又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金融品种和服务。这都对证券公司现有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机制提出了要求,要求证券公司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控制度和审核机制。

2.违规风险。证券公司作为企业的上市保荐人,在企业发行文件制作、发行及上市辅导、股票承销过程中,具体的项目人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把握不准确,造成企业材料不合格;由于证券公司过度包装而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导致项目人员及公司受到处罚;证券公司在业务竞争过程中过分迁就企业或者与企业串通恶意弄虚作假,骗取上市资格。所有这些,一经发现,必将受到严厉制裁。

3.定价与发行风险。根据证监会的最新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可以通过向询价对象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证券公司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如果证券公司定价模型制定不科学,对相关因素考虑不足,都会导致定价过高,发行

失败。

4.道德风险。由于投行业务的风险防范主要依靠投行从业人员的尽职调查、真实披露和专业水平,因此,证券公司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项目相关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给公司造成损失。

三、投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一)拟发行公司的选择与评价

拟发行公司的选择是证券公司承销风险控制的第一环节,发行公司是证券公司整个业务运行的对象和主体,是关系到整个项目运行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具体的项目选择上,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项目评估和和项目决策程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好中选优,择优录取”。

(二)拟发行公司的改制与法人治理

在企业改制中,保荐机构的改制工作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资产独立,公司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机器设备、商标等,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体系,公司资产独立完整;二是人员独立,公司员工独立于股东单位及其关联方,并执行独立的劳动、人事及工资管理制度;三是机构独立,公司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负责的经理层等机构及相应的“三会”议事规则和总经理工作细则,形成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依据生产经营需要设置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按规定的职责独立运作;四是业务独立,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物流运营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运营的能力,不依赖股东单位及其他关联方;五是财务独立,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财务部门,建立了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了独立的财务人员,独立做出财务决策;六是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关联交易;七是关联企业与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八是公司非经营性资产已剥离,且主营业务突出。

(三)尽职调查方面

尽职调查是指保荐人对拟推荐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发行人的经营情况及其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并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符合《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条件以及确信发行人申请文件和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真实、准确、完整的过程。

尽职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公司基本情况调查、业务与技术调查、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调查、高管人员调查。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调查、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调查、财务与会计调查、业务发展目标调查、募集资金运用调查、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调查等。

(四)发行与上市辅导

在辅导中,其风险控制应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及其历次演变的合法性、有效性;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财务、资产及供、产、销系统独立完整性;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进行《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能切实履行责任,尽到高管人员勤勉尽责的义务等。

(五)证券公司的内部审核

内核小组是对承销保荐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部门,它开展项目的审核工作,负责整个承销项目的监管和内核,确保发行业务的质量。内核中,风险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行公司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二是发行公司的独立经营能力、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三是发行公司的内控机制;四是在具体实施中,应避免工作不要流于形式。

四、结语

投资银行业务作为证券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之一,在证券公司的总体利润来源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成效,还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质量,进而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合理谋划、仔细分析、审慎构建,不断完善和加强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证券发行与承销[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第9篇

企业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即M&A)是从国外传播到中国的概念,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兼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由于企业并购的具体交易内容越来越复杂,兼并和收购方也越来越难以确定,比如换股合并,已经很难说是哪方企业收购哪方。

并购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提升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企业的角度看,并购是企业发展的的重要手段,大企业无不经过并购发展起来。从经济角度看,并购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符合企业和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并购,提高社会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产出。

根据并购的不同功能或根据并购涉及的产业组织特征,并购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横向并购,基本特征就是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横向一体化。纵向并购,是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是发生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

企业并购的流程主要可以分?樗母鼋锥危?包括前期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谈判签约阶段和接管与整合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收购主体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搜寻、筛选和评估收购对象。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是确定收购的价格、支付、融资、法律等一系列的策略问题。谈判签约阶段主要是尽职调查、谈判和法律文书的签订。接管整合阶段的为期一般较长,在收购方接管企业后,需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整合改造。

并购涉及到的主体一般可以分为收购方、被收购方和咨询服务机构。其中咨询服务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根据并购的不同案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并购的原因和动机

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积累成长起来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并购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围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个主题而衍生出来的,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并购的根本动因。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并购的形式,较之于企业内部积累的发展形式,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其中主要包括:可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节约企业发展所需时间;可以迅速吸取新的技术、资源;可以减少同行业的竞争。

具体到理论方面,并购的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协同效应(Synergy)。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作为支付特定并购价格的理由。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包括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和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y)。在具体实务中,并购的动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份额、获取资源、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等。

而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回顾企业并购的历史,每一次企业并购的浪潮无不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包括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繁荣衰退阶段等。科技进步一方面促进新的科技产业的出现、发展和繁荣,从而诱发在此过程中的并购活动,另一方面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从而为企业并购和管理新的企业提供可能性。社会经济发展繁荣衰退循环,则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或者提供巨大的潜力和机会,或者提出严峻的挑战,从而促进企业的并购联合。

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着一国经济体内的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即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手工作坊到现代企业的发展转变过程中,企业的实力是不断积累和成长的,因此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并购的需求无论从类型上,还是从行业选择上,无不具有深刻的企业发展阶段方面的内因。从这个角度看,不同经济体的发展,总会走过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在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背景之下,企业并购也具有类似的特点。通过研究美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并购浪潮,分析特点,了解每阶段投行在其中的作用,并对照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研究对应阶段下的企业并购,可以为现阶段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引,无疑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三、美国的五次并购浪潮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美国企业的并购史最为典型,最为完整丰富,也最具有研究价值。美国在20世纪集中爆发了五次企业并购活动,即五次并购浪潮。每次并购浪潮的影响超出了企业的范围,对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并购浪潮(1897~1904)。科技方面电力、煤炭、铁路行业的建设发展,是本次并购浪潮的经济背景。企业角度看,经过美国南北战争后数十年的积累,企业积累了并购所必须的资源支持,也产生了从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规模的扩展是本次并购的重要特征,同一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相互联合,形成巨无霸,从而获得规模经济和市场优势。美国钢铁公司的组建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并购案例。该阶段的企业并购为美国后续并购行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也摸索和奠定了规则。该阶段,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发展不充分,以及中央银行的缺位,个别重要投资银行家在并购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从企业角度来看,本次企业并购浪潮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该阶段并购活动,也为美国的反垄断法律的出台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并引起美国社会对垄断企业的关注,从而也印证了本次并购浪潮获得的巨大成功。

第二次并购浪潮(1916~1929)。该阶段的并购主要集中于从新兴汽车行业、零售连锁到电力等公共事业,并与美国股市的繁荣相互促进。本次并购主要是纵向并购,并出现金字塔式控股企业,为更为大型的企业集团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并购浪潮(1965~1969)。第三次并购浪潮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经营(多角化经营)和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该次并购浪潮中,多数企业认为通过高超的管理技巧可以应用于任何行业的任何企业。高效生产与合理配置资源意味着一个受过专?I训练的经理,可以把他/她的技能应用于任何企业,并使它盈利。该阶段出现的新的金融组合理论,即多种证券组合可以在保证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收益波动的风险,也为企业经营带来影响,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兼并不同行业的企业,以保持业绩稳定,减少业绩波动。从该次并购的最终效果来看,特别是下一次并购浪潮的发生,证明了本次并购浪潮中所谓的多元化经营,并不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四次并购浪潮(1981~1989)。本次并购浪潮的直接动因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滞涨现象。一方面,经济停滞导致美国长期的熊市,而通货膨胀则导致按照历史成本记账的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另一方面,第三次并购浪潮的失败企业,面临着对失败的收购业务剥离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积极的投资银行家开展了对低估值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以及对大型多元化公司剥离业务的整合。该阶段并购浪潮的两个重大特征,一是投资银行家起到了的巨大主导作用,如迈克尔?米尔肯,二是垃圾债券等众多分层次融资工具的出现,推动了经营效率高的企业对经营不善的企业的“蛇吞象”的杠杆收购现象的不断出现,三是并购与剥离并行。对于低估值的公司,一些投资银行家对于收购的企业,或者进行业务重整提高效率后,重新上市,或者直接进行分拆出售,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敌意收购不断出现。对于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企业,专业化成为该时期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导理论,在大型企业集团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层收购。与上次并购浪潮相比,本次并购浪潮巨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并购整合企业获得了重生。这一阶段的典型并购案例是KKR公司对RJR纳比斯克公司的收购。

第五次并购浪潮(1991~2001)。本次并购浪潮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最重要的基础,在推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并购企业越来越大,跨越国界,强强联合,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最新阶段。

纵观美国并购史,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每一次并购浪潮的出现,均有深刻的社会、经济、科技背景。从第一次浪潮的铁路、煤炭、石油行业的演进,到第二次浪潮的汽车工业、连锁经营,再到第三次浪潮的能力理论和多元化经营理论,第四次浪潮的专业化和经营效率理论,直至第五次的互联网革命下的强强联合,无不与当时出现的新的蓬勃发展的行业有关。

二是五次并购浪潮的顺序演进,反映了并购现象的历史演进的特性。这里面反映出的是,美国企业的发展规模由小到大,企业实力由弱到强,企业经营地域由地方到全国再到全世界的过程。没有企业在前一次浪潮并购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就没有下一次的浪潮出现。

三是并不是每一次的并购浪潮都是成功的。特别是以第三次并购浪潮的多元化经营,从最终的实际结果来看,不能说是成功的。

四是投行在每一次并购浪潮中的作用大小不同。根据每次并购浪潮的具体特点不同,投资银行也起到了或大或小的不同的作用。最为典型的是在第四次浪潮中,投资银行甚至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角色甚至远没有投资银行所起到的主动性的主导作用大,而仅仅是作为投行并购业务的目标和对象。

四、中国并购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发至今,三十年时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国有企业的基础较好,规模本身较大。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积累实力。中国股市、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参照美国经济发展史,目前从经济构成上来看,从行业上来看,中国既有最先进的互联网行业的整合并购,也有传统的钢铁企业整合并购,即既有世界领先的行业,也有正在追赶阶段的行业。但是从企业的规模和特点来看,中国目前企业的发展阶段、管理特点、业务特点,与美国一定时期又具有相似性。例如从发展阶段来看,美国在第一二次浪潮时,已经完成众多企业的纵向、横向整合,在第三次浪潮中则进行了多元化的整合。而在中国,只有到21世纪左右的时候,才逐步出现并购的概念和实际案例。这是由于中国的企业从改革开发开始,早期主要处于内生发展的阶段,尚无实力进行大规模的并购,类似于美国南北战争后的经济积累阶段。但是自从并购现象出现后,中国的并购行业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对于并购的类型,由于中国与美国不同的企业发展史,也出现了与美国不同的特点。

由于所有者背景不同,国有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早,起点较高;民营企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因此中国的并购也根据这两类企业的不同情况,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国有企业由于本身规模较大,容易获得银行支持,其并购一开始就具有多元化并购、横向纵向并购并举的特点,类似于美国第三次并购浪潮。而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主要处在美国第一、二次并购浪潮的阶段,并逐步向第三次并购浪潮阶段发展。这就表明,中国目前企业并购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更多地是多元化的并购、横向纵向的并购,其并购的动因更多地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波动风险的防范,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扩散。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即为华润集团的发展,其业务范围从房地产、水泥,到啤酒、零售连锁,再到银行等金融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并购发展,则更多地是弱弱联合,抱团成长,例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并购案例中,不少就是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企业继续收购其他中小行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行业整合。这方面的案例包括腾讯公司整合通讯平台,收购其他互联网服务领域的企业,又如阿里巴巴不断在网上销售、支付服务领域为基础,整合视频、游戏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再如家电零售企业国美电器对区域性家电零售企业的并购整合,从而形成全国性的巨无霸家电零售企业。总的来看,各类并购类型共同出现,适应不同行业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由于中国投资银行行业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在中国并购行业中的角色也主要是处于并购咨询服务者的地位,没有出现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中那样的强势的主导型的投行。而且投行本身也需要逐渐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投行公司。

第三个特点是,中国企业并购的商业、法律环境需要不断完善。美国并购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法律、商业环境较为完善,为企业并购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中国,企业并购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并购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管理。这也是投行公司需要关注的,例如中国更多地可能出现的是企业的收购而非合并。

第四个特点是,国际化并购方兴未艾。这是由国家战略驱动的,因此国际化并购中,国企的并购重点是能源、资源,这类并购的特点,更多地体现国家意志。而民营企业并购的重点则侧重于市?觥⒓际酢?

五、未来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针对不同企业发展动关注不同业务机会

对于国企的并购业务,未来一方面会集中于国企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冲动,形成企业不断扩大的规模,另一方面,随着多元化行动最终成效浮出水面,继而出现专业化的声音以及随之而来的国企的非核心业务的剥离。这无疑为投行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对于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的行业,则会持续存在并购动力。

(二)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从最初的纺织、出口行业的发展,到90年代的电视、冰箱等家电行业的发展,再到20世纪初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再到近期出现的互联网行业和文化行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行业轮动发展的特点。每个阶段发展的行业热点不同,不同的热点进行轮动,轮番带动经济发展,并在不同的轮动阶段中实现经济的逐步积累和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的整体腾飞。这是中国经济行业发展近年来的重要特点,投资银行也需要从这个视角,顺应经济发展的行业轮动,形成业务方向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