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25
导语:在临床医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八年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本硕博连读教育,其他专业的本硕博连读都是以培养PH.D为主。目前我国八年制的培养目标定的是“MD”,但是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后三年一般安排一年的轮科实习(有的学校实际落实往往不足一年,因为学生要做科研课题),两年的毕业论文和答辩,特别是毕业论文一般按照科研论文要求,发表SCI论文才能毕业。这样实际上偏离了MD职业精英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PH.D区分不清。因此必须就院校教育阶段的实质培养目标进行选择,既然我国已经明确定位与美国医学精英教育目标一致,即职业MD学位,在校期间完成在独立行医之前所需学习课程的要求和能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资格,使学生获得成为医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医生职业的价值观,培养医生都需承担的负责治疗患者的能力。作者认为八年制MD的培养计划中的后3年以临床实践教学为主,以临床问题的解决为主,最后提交的MD论文,不要追求SCI及影响因子。这样就能在后三年集中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与医学整体变革趋势的教育,改变后三年将临床教学与科研训练压缩导致变形的问题。
2八年制招生可尝试大胆改革
美国的医学生大多经过医学前的预科教育,即一般要完成4年的理工科大学本科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理学、工学(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工程)学士学位,且经历过严格筛选淘汰,学医的信念和目的更为坚定,心智更为成熟,一般在入学前就充分了解了医学职业的特点,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目前我国八年制的招生主要是通过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生中的成绩佼佼者,具有较高的学习素质的学生,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及阅历等方面尚不成熟,对各种专业都不够了解,对自我的人生和前途缺乏设计,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都是听从长辈的意见,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缺乏充分了解,对于医生的工作性质和应该具备的素养知之甚少,很难保证其对临床医学专业有足够的兴趣,且学校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进行全面评价。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可以尝试适合我国情况的医学八年制招生选拔方法多样化。第一,试行在八年制学校中与相关专业联合招生、二次选拔的招生方法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非常热门的专业。除了其他原因之外,该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于具有报考医学院学习MD的优势。我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在医学八年制招生时,医学八年制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同招生。开始前四年都学习生物医学工程,到第四年时可以再一次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是继续深造学习医学MD,也可以选择完成生物医学工程八年制硕博连读,还可以选择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校方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择优选拔一定名额的学生进一步完成医学MD,部分八年制生物医学工程硕博连读。这样的好处是学生经过了四年的本科阶段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习,心智已经逐步成熟。生物医学工程属于理工专业,不仅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经过四年的学习就会对医学的特殊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会理智地思与考选择。目前我国招收医学八年制的学校主要为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几所水平高的医学院校,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样可以在校内实现招生改革。第二,进一步在校内试行4+4医学八年制招生,不受专业限制。我国设有医学八年制的综合重点大学,理工医和社科人文专业齐全,已经具备美国医学院招收学生的小的社会环境。在校内试行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同招生、二次选拔的基础上,可以向校内其他专业开放二次报考医学院的试行美国医学院招生的方式。试点中,可以试行校内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照:①本科生平均学分绩;②本科教师的推荐信;③对承担医生神圣职责的责任与义务的个人看法及自我陈述等。造成一种进入医学院的竞争事态,提高对医生这一社会角色的敬畏。第三,现有的直接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以上三种招生方式可分别试点,总结后,选择较优方式推广。
3毕业应优先到高水平的医院进一步落实精英医生的职业教育
见习医院:XX第二人民医院(以后简称二院)
所在地:XX市XX
医院等级:二甲
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7万2千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编制床位650张,设有30个临床科室,26个医技专业科室。
活动时间:
2008.7.102008.8.10
活动日程纪要:
7.10-8.10
7.10入XX,安排宿舍(宿舍在医院对面),了解医院及周边环境.
7.11am与院方的见面会,院方代表杨主任&王老师接待,介绍医院概况&布局&科室及部署此次活动的总体安排.
我们由于是大三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多,只能安排在边缘科室.此次活动提高临床技能意义不大,旨在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医院运作.
pm由XX主任带领参观影像中心,参观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机、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精良进口设备,聆听各科室老师对仪器&操作&检测&判断等的讲解.其中对磁共振肿瘤与放疗螺旋ct介入治疗核医学等科室印象深刻.
7.12-7.13周日,搬宿舍,熟悉环境.
7.12-7.19到科教科,了解医院科研、教学等方面活动,主要参与医院医生继续教育考核的相关工作,落实论文&成果报告的真实性,此外,还帮助整理实习生培训及资料整理工作,学习了部分硕士生毕业论文.
7.20周日,到急救中心,跟着出车.
遇到外伤病人,前臂受伤流血不止/喝农药的病人急救.
7.21-7.27周一至周三在b超室,有黄涛老师及范老师指导仪器操作及病例检测.
周四至周日在查体办公室,了解一卡通及查体流程,协助病人就诊.
7.28-8.10分诊,到各个门诊部门.了解医生诊疗过程,协助医生进行身体检查。
7.28-7.31内科
8.1-8.3妇产
8.4-8.5消化内
论文致谢一:
行文至此,文章已经圆满画上句号。同时,也意味着长达八年的大学马拉松终于跑到了尽头。当恍然从临床实习、执业医师考试、工作面试以及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时,心中既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同时又隐约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喜悦的是即将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以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忧伤的是马上就要离开这停放了八年青春的校园,离别那些曾经给过我喜怒哀乐的兄弟。八年时间,说长不长,可说短也不短,仔细数数这匆匆的一生又会有多少个这样的八年。
恰是这八年,应该是人生舞台上最充实、最美好的场景。此时,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八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一个少不更事的愣头小子逐渐成长成一名能担当、有作为的有志青年。我深知,在这八年的成长历程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默默的支持和帮助着我:在我迷茫时,有人给我光明;在我颓废时,有人给我警醒;在我失望时,有人给我鼓励;在我犯错时,有人给我宽心;在我犹豫不决时,有人给我出谋划策;在我失望无助时,有人给我鼓舞关心…...平时,大家有机会在一起时,全然没觉得可贵;可如今,马上就要离别时,才懂得好好去珍惜。心中有好多话,既然不能当面道来,只好借此最后机会一一倾尽。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生身父亲。我很庆幸,感谢我的家庭,这么多年来,不管多苦多累,始终没放弃给我不断学习的机会。父亲常说,只要你有能力,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会供你继续上学。如果没有父亲的这种坚持,就不会有今天我所有的这些成绩。好在艰苦的日子终将过去,我会用自己的双手好好报答您。我还要感谢我的母亲是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教育我,支持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鼓励我,但正是因为如此,造就了我坚韧、成熟、不屈不挠的精神,一路坚持着我走到今天。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婧雯,以及婧雯的家人,在我大学最后最累的日子里,你如夭使般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给予了我爱情的滋润,是我在前进的路上更有动力。感谢你们,我的家人,感谢你们的牺牲,感谢你们的付出,感谢你们的默默无闻,感谢你们的勇气和坚持!
论文致谢二: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一转眼,八年的医学生生涯在这个夏天即将结束。毕业在即,不久就将开启人生的另一个全新阶段,此时此刻,我感慨良多。回首过去八年的求学生活,深感自己收获颇丰。能够顺利完成这八年的学习、实习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努力的生活、交友,与我的导师、家人及同学的帮助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郭小梅教授。我进入专科学习后,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郭教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研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他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我的毕业论文从设计到最终完成的过程中,郭教授一直非常关心、耐心指导,让我受益颇多。
同时,感谢师母郝巧玲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怀备至及正确引导,感谢他们八年来对我的无私奉献和支持。也要感谢我所有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没有他们做我坚实的后盾,我无法如此顺利且偷快的完成这八年的学业。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给我提供的求学机会,感谢同济医学院给我提供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我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感谢同济医院所有科室医生、护士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心内科全体教授及肖志超老师、秦瑾老师等在专科学习中对我的谆谆教导,他们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为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感谢一起走过八年的所有同学,是他们这群一起奋斗的小伙伴,让我原本艰辛、枯燥的医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上门诊的课题组同学贺超、李丹、夏南、白静、周颜慧、刘纯、彭稳中、钱翠平、郑立胜、喻敬文、张弃、葛北海、刘聪、温玉祥、鲁泽浩,是你们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在专科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收获颇多。
衷心感谢所有曾经关心和鼓励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论文致谢三:
光阴荏苒,八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毕业季,回首八年异乡求学生涯,真诚感谢所有给予我关怀和帮助的人!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廖玉华教授。廖教授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对待患者耐心温和,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在廖教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临床知识,更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作为学者,廖玉华教授科研功底深厚,博学多才,作风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
在我心中,廖教授永远是风度翩翩、气质高洁的长者,祝愿廖教授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感谢袁璟教授为我细心规划安排实验课题和临床实习工作,手把手将我从对实验.一窍不通培养到现在可以熟练掌握常用实验技术进行课题研究。“严师出高徒",衷心感谢袁教授对我的严格要求,指导我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博士课题研宄并积累的一定的临床经验,谢谢您!我还要感谢余淼师兄。余淼师兄的严谨、细致、热心、真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做实验中最难熬的日子里,余淼师兄的鼓励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余淼师兄身上,我学习到了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学术素养与工作态度,谢谢!
感谢心研所的王敏、刘奇志、郭和平等诸位老师,感谢你们几年来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你们营造的优秀的学习与科研环境。在心研所科研的时光,格外的开心和快乐。感谢梁薇师姐、李欢欢、朱明鑫、龙琦师妹、文爽师妹、张雨濛师妹、丁培武师弟给予我的支持帮助,一起做实验的日子总是那么快乐,祝福大家实验顺利,多发文章!特别感谢梁薇师姐和文爽师妹对我实验的无私帮助,你们的辛勤付出,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确保了我的论文工作按时顺利的完成。
感谢朱明鑫,八年同学情谊相知相伴,一切尽在不言中。一见欢欢,心情永远是晴天,感谢李欢欢带给我的轻松和欢乐。感谢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无论是借用试剂仪器还是请教实验方法,大家总是那么热心和无私,谢谢你们给我的帮助!我还要感谢亲爱的室友蒋顺、蒋蔚蔚和许琼元,八年来一起学习、生活的时光,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是我美好的回忆,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祝你们一路顺风!
最后,感谢26年来一直陪伴我的父母,女儿一直是你们最大的牵挂,在千里之外求学,每年陪伴你们的时间都很短暂,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你们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开心、健康!就要开始工作了,我会继续努力,向下一个人生目标奋斗!谢谢你们!
论文致谢四: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年的博士生涯即将结束。回首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感恩之情如泉水般喷涌而出。首先感谢我的恩师郑家伟教授,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及学习中谆谆善诱的指导让我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前进。先生宅心仁厚、虚怀若谷,他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能成为他的学生是我此生莫大的荣幸!临床工作中,从最初的叩开口腔医学之门到现在对常见病的熟练诊治,都离不开恩师的悉心培养。科研工作中,恩师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及不懈探索的科研精神将永驻吾心,正是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本课题研究得以圆满完成。此刻,学生只想由衷地对恩师说声:谢谢您!
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学习期间,得到叶为民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致以衷心感谢!同时还要感谢竺涵光、季彤、王延安等老师的帮助。
万分感谢口腔肿瘤生物实验室陈万涛教授、韩泽广教授,张萍、徐骎、严明、王旭、张建军等老师在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无私帮助和指导。
由衷感谢华东理工大学郑静教授,复旦大学史懿教授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中的支持。感谢黄如林、孙文涛、张凯、孙伟、杨志、吕明明、李辉、秦金宝、陈正岗、朱凌、周琴、杨秀娟、戈旌、秦星、余靖爽、谢芙蓉等同学好友的帮助和鼓励,使本课题能最终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你们的体谅、包容和支持,是我不断进步的最大动力!
论文致谢五:
值此课题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三年间曾给予我指导、帮助、关心和支持的所有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陈楠教授,是陈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在瑞金医院肾脏科继续我的博士生涯。
三年来,陈老师正直的为人,高尚的医德,务实的作风,宽广的胸怀都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她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她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对肾脏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将是我一生的学习榜样。在本课题中,从选题、课题设计、到病例家系收集、试验操作直到最后的论文完成,多次得到陈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点拨。陈老师给我很多临床、科研、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工作的机会,使我从中得到锻炼,是我这三年来最宝贵的收获!
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我将时时刻刻牢记陈老师对我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一名当之无愧的好医生。感谢瑞金医院肾脏王伟铭老师一直以来在实验及课题进行中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中对我的关心,在六年的研究生生活中给予我莫大的支持。
感谢王老师在我课题进行中对我的帮助,让我可以少走弯路顺利完成实验。感谢瑞金医院肾脏科谢静远老师三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谢老师在从我课题的选题、课题设计及课题进行过程中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关怀,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谢老师都会给予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有信心可以顺利完成三年的博士课题。谢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研思路及平易近人的品格将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任红主任、张文主任、陈晓农主任在我课题进行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沈平雁老师、李晓老师、王朝晖老师、潘晓霞老师、马骏老师、冯晓蓓老师、徐耀文老师、史浩老师、陈伟红护士长、杨俪及肾内科病房全体护士。感谢肾脏实验室董晓蓓老师、倪莉燕、盛征、俞建民、俞夏莲等老师。衷心感谢瑞金医院科教处徐勤毅老师在学习上的关心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衷心感谢与我同甘共苦的肾脏科的师兄弟姐妹:张倩颖老师、严富洪老师、戴芹、章晓炎、林力、刘剑、徐丽梨、杜云蕾、邹彦芳、杜琇、仝君、高琛妮等。我们在一起学习工作的日子值得永远珍惜和回忆。感谢与我同窗三年的好友赵雪松、石娟、刘威,与你们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三年中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们是一起苦中作乐的好伙伴,相信这份珍贵的友谊将是我今生宝贵的财富。
论文致谢一:
值此课题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三年间曾给予我指导、帮助、关心和支持的所有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陈楠教授,是陈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在瑞金医院肾脏科继续我的博士生涯。
三年来,陈老师正直的为人,高尚的医德,务实的作风,宽广的胸怀都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她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她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对肾脏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将是我一生的学习榜样。在本课题中,从选题、课题设计、到病例家系收集、试验操作直到最后的论文完成,多次得到陈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点拨。陈老师给我很多临床、科研、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工作的机会,使我从中得到锻炼,是我这三年来最宝贵的收获!
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我将时时刻刻牢记陈老师对我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一名当之无愧的好医生。感谢瑞金医院肾脏王伟铭老师一直以来在实验及课题进行中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中对我的关心,在六年的研究生生活中给予我莫大的支持。
感谢王老师在我课题进行中对我的帮助,让我可以少走弯路顺利完成实验。感谢瑞金医院肾脏科谢静远老师三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谢老师在从我课题的选题、课题设计及课题进行过程中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关怀,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谢老师都会给予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有信心可以顺利完成三年的博士课题。谢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研思路及平易近人的品格将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任红主任、张文主任、陈晓农主任在我课题进行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沈平雁老师、李晓老师、王朝晖老师、潘晓霞老师、马骏老师、冯晓蓓老师、徐耀文老师、史浩老师、陈伟红护士长、杨俪及肾内科病房全体护士。感谢肾脏实验室董晓蓓老师、倪莉燕、盛征、俞建民、俞夏莲等老师。衷心感谢瑞金医院科教处徐勤毅老师在学习上的关心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衷心感谢与我同甘共苦的肾脏科的师兄弟姐妹:张倩颖老师、严富洪老师、戴芹、章晓炎、林力、刘剑、徐丽梨、杜云蕾、邹彦芳、杜琇、仝君、高琛妮等。我们在一起学习工作的日子值得永远珍惜和回忆。感谢与我同窗三年的好友赵雪松、石娟、刘威,与你们一起的日子是快乐的,三年中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们是一起苦中作乐的好伙伴,相信这份珍贵的友谊将是我今生宝贵的财富。
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默默的支持可以让我毫无顾虑的顺利完成三年的博士生涯,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的理解,你们的理解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学生生涯即将结束,我将会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报达你们三十年来对我的恩情,很荣幸能成为你们的女儿,相信在你们的支持下,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最后还要感谢为本课题默默付出的患者,特别是连锁分析大家系的先证者和全体成员,他们所承受的病痛、他们超乎寻常的勇气以及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促使我也能够面对所有的困难不断前进,祝他们平安幸福!
论文致谢二:
行文至此,文章已经圆满画上句号。同时,也意味着长达八年的大学马拉松终于跑到了尽头。当恍然从临床实习、执业医师考试、工作面试以及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时,心中既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同时又隐约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喜悦的是即将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以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忧伤的是马上就要离开这停放了八年青春的校园,离别那些曾经给过我喜怒哀乐的兄弟。八年时间,说长不长,可说短也不短,仔细数数这匆匆的一生又会有多少个这样的八年。
恰是这八年,应该是人生舞台上最充实、最美好的场景。此时,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八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一个少不更事的愣头小子逐渐成长成一名能担当、有作为的有志青年。我深知,在这八年的成长历程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默默的支持和帮助着我:在我迷茫时,有人给我光明;在我颓废时,有人给我警醒;在我失望时,有人给我鼓励;在我犯错时,有人给我宽心;在我犹豫不决时,有人给我出谋划策;在我失望无助时,有人给我鼓舞关心…...平时,大家有机会在一起时,全然没觉得可贵;可如今,马上就要离别时,才懂得好好去珍惜。心中有好多话,既然不能当面道来,只好借此最后机会一一倾尽。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生身父亲。我很庆幸,感谢我的家庭,这么多年来,不管多苦多累,始终没放弃给我不断学习的机会。父亲常说,只要你有能力,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会供你继续上学。如果没有父亲的这种坚持,就不会有今天我所有的这些成绩。好在艰苦的日子终将过去,我会用自己的双手好好报答您。我还要感谢我的母亲是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教育我,支持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鼓励我,但正是因为如此,造就了我坚韧、成熟、不屈不挠的精神,一路坚持着我走到今天。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婧雯,以及婧雯的家人,在我大学最后最累的日子里,你如夭使般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给予了我爱情的滋润,是我在前进的路上更有动力。感谢你们,我的家人,感谢你们的牺牲,感谢你们的付出,感谢你们的默默无闻,感谢你们的勇气和坚持!
论文致谢三: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一转眼,八年的医学生生涯在这个夏天即将结束。毕业在即,不久就将开启人生的另一个全新阶段,此时此刻,我感慨良多。回首过去八年的求学生活,深感自己收获颇丰。能够顺利完成这八年的学习、实习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努力的生活、交友,与我的导师、家人及同学的帮助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郭小梅教授。我进入专科学习后,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郭教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研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他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我的毕业论文从设计到最终完成的过程中,郭教授一直非常关心、耐心指导,让我受益颇多。
同时,感谢师母郝巧玲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怀备至及正确引导,感谢他们八年来对我的无私奉献和支持。也要感谢我所有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没有他们做我坚实的后盾,我无法如此顺利且偷快的完成这八年的学业。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给我提供的求学机会,感谢同济医学院给我提供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我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感谢同济医院所有科室医生、护士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心内科全体教授及肖志超老师、秦瑾老师等在专科学习中对我的谆谆教导,他们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为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感谢一起走过八年的所有同学,是他们这群一起奋斗的小伙伴,让我原本艰辛、枯燥的医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上门诊的课题组同学贺超、李丹、夏南、白静、周颜慧、刘纯、彭稳中、钱翠平、郑立胜、喻敬文、张弃、葛北海、刘聪、温玉祥、鲁泽浩,是你们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在专科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收获颇多。
衷心感谢所有曾经关心和鼓励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论文致谢四:
光阴荏苒,八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毕业季,回首八年异乡求学生涯,真诚感谢所有给予我关怀和帮助的人!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廖玉华教授。廖教授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对待患者耐心温和,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在廖教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临床知识,更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作为学者,廖玉华教授科研功底深厚,博学多才,作风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
在我心中,廖教授永远是风度翩翩、气质高洁的长者,祝愿廖教授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感谢袁璟教授为我细心规划安排实验课题和临床实习工作,手把手将我从对实验.一窍不通培养到现在可以熟练掌握常用实验技术进行课题研究。“严师出高徒",衷心感谢袁教授对我的严格要求,指导我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博士课题研宄并积累的一定的临床经验,谢谢您!我还要感谢余淼师兄。余淼师兄的严谨、细致、热心、真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做实验中最难熬的日子里,余淼师兄的鼓励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余淼师兄身上,我学习到了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学术素养与工作态度,谢谢!
感谢心研所的王敏、刘奇志、郭和平等诸位老师,感谢你们几年来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你们营造的优秀的学习与科研环境。在心研所科研的时光,格外的开心和快乐。感谢梁薇师姐、李欢欢、朱明鑫、龙琦师妹、文爽师妹、张雨濛师妹、丁培武师弟给予我的支持帮助,一起做实验的日子总是那么快乐,祝福大家实验顺利,多发文章!特别感谢梁薇师姐和文爽师妹对我实验的无私帮助,你们的辛勤付出,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确保了我的论文工作按时顺利的完成。
感谢朱明鑫,八年同学情谊相知相伴,一切尽在不言中。一见欢欢,心情永远是晴天,感谢李欢欢带给我的轻松和欢乐。感谢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无论是借用试剂仪器还是请教实验方法,大家总是那么热心和无私,谢谢你们给我的帮助!我还要感谢亲爱的室友蒋顺、蒋蔚蔚和许琼元,八年来一起学习、生活的时光,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是我美好的回忆,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祝你们一路顺风!
最后,感谢26年来一直陪伴我的父母,女儿一直是你们最大的牵挂,在千里之外求学,每年陪伴你们的时间都很短暂,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你们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开心、健康!就要开始工作了,我会继续努力,向下一个人生目标奋斗!谢谢你们!
论文致谢五: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年的博士生涯即将结束。回首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感恩之情如泉水般喷涌而出。首先感谢我的恩师郑家伟教授,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及学习中谆谆善诱的指导让我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前进。先生宅心仁厚、虚怀若谷,他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能成为他的学生是我此生莫大的荣幸!临床工作中,从最初的叩开口腔医学之门到现在对常见病的熟练诊治,都离不开恩师的悉心培养。科研工作中,恩师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及不懈探索的科研精神将永驻吾心,正是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本课题研究得以圆满完成。此刻,学生只想由衷地对恩师说声:谢谢您!
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学习期间,得到叶为民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致以衷心感谢!同时还要感谢竺涵光、季彤、王延安等老师的帮助。
万分感谢口腔肿瘤生物实验室陈万涛教授、韩泽广教授,张萍、徐骎、严明、王旭、张建军等老师在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无私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评估;导师;管理
研究生指导教师不同于本科教学老师,他们与学生近乎于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导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时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扩招,导师队伍相对不足,某些高校不得不放低标准,扩充研究生导师队伍,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师素质良莠不齐、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导师自律性管理模式也显现弊端。因此完善评估体系,构建医科院校研究生导师学科管理平台,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提高导师队伍水平,保障医学研究生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一是在评定导师资格时,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二是在导师考核评估时,亦应有其相应的评估体系。下面分述如下:
一、提高导师增列标准,完善导师遴选评估体系
研究生导师增列标准的高低是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和根本点。目前,随着研究生的急剧扩招,各大院校亦推出为数不少的新上专业,呈现出生多师少的局面,医科院校更是如此。为了解决矛盾,在导师的遴选上不得不放宽条件,致使大量“不合格”的导师进入导师队伍,为研究生教育埋下了隐患。因此提高导师增列标准,完善导师遴选评估体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导师遴选实行过程中应引入竞争机制,适当的限定增列导师的比例无疑会增强导师的竞争意识。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原则下,建立科学的导师遴选准入制度,制定基本的准入条件,比如除学历、职称等硬指标外,还可将近五年的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和在研项目等列入遴选评估体系。例如国内一些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SCI杂志论著及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经费在30万元以上科研课题为研究生导师增列的必备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导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另外,由于医科院校的特殊性,在遴选临床专业学位导师时,还应考虑指导教师的临床技能、职业素养和临床带教水平等工作情况。总之,在研究生导师的增列过程中,使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临床工作者走上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岗位,以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二、建立聘后评估体系,构建研究生导师管理平台
建立聘后考核评估体系,废除导师终身制。对研究生导师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弹性化管理模式。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制定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医科院校的导师考核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业绩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只有具有这样能力的教师才能称为“师”。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是构成传道、授业能力的因素之一。而学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术业绩来进行量化,如科研成果情况,具体表现为论文、专著、教材、专利等的质量和数量,导师的科研成果越多,级别越高,提示导师学术水平越高。除了以科研成果来评价学术业绩外,导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国内外进修及讲学、合作研究等)及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即其学术兼职情况也应列入评估体系。
(二)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科研项目与经费是导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根本保障。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的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应在评估体系中占较大的比重。因为这些项目要求跟踪学科发展前沿、解决学科研究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反应了导师的科研现状。另外,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严谨性及充足科研经费的科研项目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在课题的完成过程,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学术能力,实现科研的人才培养功能。医学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科学的设想往往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没有科研项目、没有实验经费,研究工作自然无从可谈,至于学生培养更是成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因此对于没有研究项目及科研经费的导师应督促其积极申请,在规定年限内若没有科研项目及相应的科研经费,可以考虑取消导师资格,当其获得科研项目后再次申请。
(三)导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特别是临床专业的研究生,除了科研工作外,还需掌握相应的临床技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因此,作为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除了对学生的科研进行指导外,还承担着临床带教的责任。导师医德的高低、医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输出人才的质量及“未来医生”的合格率。鉴于医学的特殊性,这一点应将其加入评估体系。
(四)导师指导学生的投入
师的含义就是“为人之师”,即教书育人。一个导师,他的学术水平再高,如果没有把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研究生培养之中,也不能称其为“导师”。有报道称,随着大量的扩招,有的导师带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以致出现学生一年也见不上导师几面,学生毕业时,导师连学生的名也不知道的尴尬局面。因此在评估体系中,除限制导师招生数量之外,还应量化导师对学生指导的投入,并建立与研究生学业成绩的形成性评估相对应的量化考核体系,该体系的量化指标可以通过导师指导学生时间的长短、精力投入的多少来计算。包括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与研究提供的帮助;例如帮助研究生选择并制定合理的、可行的、能胜任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课题;指导研究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从事科研,安排文献阅读,直至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五)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如是否国优、省优、校优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导师的带教水平。考核指标除毕业论文本身的质量外,还应包括及获奖情况等。为防止和获奖滞后的影响,可以吸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结题评审的经验,在研究生毕业两年后综合评估毕业论文质量。
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程,导师管理平台的构建将对这个工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保证研究生导师队伍考核评估的可操作性,导师的考核评估应将过程性考核和聘期届满评估相结合,考核时还应将量化考核指标与定性考核指标相结合,前者包括导师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所指导研究生的科研业绩、临床技能、综合素质等;定性指标包括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精力投入、教学情况、治学态度、师德师风、医德医风等。考核评估指标设计应力求合理、简洁和方便,力求既能真实反映导师的指导水平,又能提高导师申请科研项目、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培养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王洁,孙久厚.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2] 熊新,周翼英,罗天有.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J].重庆医学,2007(36).
[3] 叶松,翟海东,蒋国俊.博士生导师队伍考核评估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教育,2005(6).
几年前,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与乳腺癌的比例是1:25,人群中出现25个乳腺癌患者才会有一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但是,近年来它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乳腺炎专家杜玉堂在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说,“这个病比普通的乳腺炎、浆细胞乳腺炎、乳腺结核等要多得多。”他估计,几年后它与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例会上升至1:2,呈现一个大爆发的状况。
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普通乳腺炎不同,它是无菌性的,由自身免疫系统对自己的身体过敏而致,而且它造成的结果也和普通乳腺炎不同,患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像一个多层多通道的地道。故针对它的治疗不能用治普通乳腺炎的方法,像引流、穿刺、激素治疗等等都不行。目前研究成功的西医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手术去除病灶。
我国首席乳腺疾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乳腺首席教授黄汉源对前来看病的邹颖说,“你想治这个病,要么是我,要么是他,不要乱跑了。”黄汉源说的他,就是杜玉堂。这两个医生,一位79岁,一位71岁。其他医生常常把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为其他乳腺疾病,从而也导致误治。
治疗的医生少、误诊误治多,这就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现状,也是许多新病种的医治之难。
肉芽肿是新病种吗
医学专家介绍,肉芽肿性乳腺炎这个名称实际包括乳腺结核在内的多种肉芽肿性疾病,但以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最常见,有的医院穿刺或病理报告也常这样写,可以认同就是GLM。小孩3-5岁的经产妇,突发肿块,有人微胀,有人剧痛,继之红肿破溃,数月难愈,早期与乳癌难辨,晚期与扩张症难分。
但问题是,自1972年发现该病至今已是三十年,病史并不算短。可为什么现在医生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仍然认识不够?即使不是癌症,不危及生命,但它发病率高,关乎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有这么大的社会需求,医生为什么不去研究它?
杜玉堂解释说,“一是认识不够,它毕竟是一个新病种;二是医生不重视,他认为不是癌就没关系,死不了,就不像对癌那么重视,在思想上轻视这种病;再者,它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因为这个病复发率高,没医生愿意去治。”
事实上,我国提出“病种”的概念近三十年,作为一种“普通人的对病的种类的认识”,已被卫生部、各级行政机关和医院普遍接受,指代每种病例所患疾病的第一诊断确定的疾病名称。
那么,一个发现三十年的病还能算新病种吗?
东南大学法学教授、卫生法学科领头人张赞宁介绍说,我国现代汉语及医学词典对此并无明确解释,各人各地理解均有不同。“据我考证,目前对新病种的理解是混乱的,没有统一解释。”
张赞宁将其归纳成三种:第一种是新发现的。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非典(SARS)从2003年到现在已有8年,但它相对其他甲乙型传染病而言,也许在30年-50年后也仍可被称为新病种,艾滋病也是这样。“但我个人认为,新病种一般应以10年为限较好。”
第二种是原来未被列入,现在被列入了的病种。如手足口病,是个老病种,过去不认为是传染病,但最近卫生部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在传染病这一领域,手足口病就是新病种。还有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原来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将原来乙类传染病中的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调整为丙类传染病。那么在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就是作为新病种加入的。
第三种则是新认识的病种。有些疾病比较古老,但未被人们所认识,现在被医界认识了,有的还被重新命名。如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这种病过去就有,但人们对它没有认识,将其统称为“乳腺炎”,并作一般的乳腺炎治疗。近30年人们对它才有所认识,将它从“乳腺炎”中分出来,所以它就是新病种。
即便是认可张赞宁的三种观点,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新病种都能像非典一样得到社会与医学界乃至政府的高度重视。类似肉芽肿性乳腺炎这样的新病种,面临着医院不愿意收、医生不愿意治、新培养的医学生不懂得治三个方面的难题。
医院的“保守治疗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始推行医疗市场化政策,要求医院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直到2005年5月24日,卫生部下属的《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最新讲话,并冠以《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题目,医改的方向才慢慢扭转。
“尽管我们已经不再主张医疗市场化,但在医疗市场化政策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的医院管理制度并没有改变,且其危害正在持续和放大。” 山东省聊城大学法学院教授孔繁军说。
张赞宁提出我国的医疗收费体制上存在重器械、重仪器、重药品,轻知识、轻技术、轻劳动的“三轻三重”现象。一个病人到了医院诊疗,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往往收得很低,而药品费、器械费、仪器使用费却很贵。
这种弊病的直接后果是“政府拿不出医院应该得到的利益,导致医院向患者要,而这种机制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糟糕,但政府短时间内确实又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钱。难呀!”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岳直言。
另外,由于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态势,医院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疾病,通常采取“防卫性”治疗措施(如保守治疗,遵循所谓的医学常规),不愿做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手术,以避免自身陷入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中去。江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夏民认为这也是医院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都曾被医生建议过进行“单纯性切除手术”,因为对于疾病来讲,那是最直接、最少风险的治疗方法,而且列入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但如果使用新技术或药品来治疗,就会因该技术或药品不在医保目录中而无法报销。杜玉堂则认为,治疗浆乳、 肉芽肿等乳腺疾病,是应当保留的,即使切除了腺体也要保留乳晕,“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以后想鼓起来很容易。我们要强调的是为浆乳或肉芽肿牺牲整个是不值得的,我不赞成做‘单纯切除术’,我知道全国各地有人在做,但我呼吁刀下留乳。”
利益预期较少导致的医生缺乏
医院毕竟只是接受病患的载体,最直接诊病的还是医生。
杜玉堂认为,即使医生确诊病人患了肉芽肿性乳腺炎,也不愿意治这样的病。做手术时,划开表皮之前,里面的病灶如何没办法预测的,只能手术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所以手术常常需要三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五六个小时。而且手术后病情容易复发,因为只要有一点病灶未清除干净这个病就会再发。复发的病人找回医院,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所以,医生、医院都不愿意接收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人。
杜玉堂将他的手术过程形容为“如履薄冰”。但是这样的手术,据杜玉堂医生说,他每做一次收入是一千元。
“在当前形式化的科研考核和以资历为主要标准的职称晋升制度下,医师的科别选择就有了包括个人发展在内的长远利益和经济效益为主的眼前利益的综合考量的理由,”孔繁军说。
医生的职称包括初级职称(医士、医师/住院医师)、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副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正高级职称(主任医师)。一位正规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的职称之路是这样的:完成五年的医学本科之后到医院进行一年的实习,申报执业医师,在通过了全国统一的考试之后,第二年可获得执业医师证书,成为医师;继而,参加并通过全国英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申报医师资格,评审通过后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五年后,发表三篇省级论文,参加两项科技进步奖活动,再通过计算机考试和英语考试,可申报副主任医师职称,也就是高级职称。
“职称晋升和职务升迁的压力,科研造假和论文抄袭替代了严谨的学术研习,因此,对新病种的忽略或漠视也就是自然的了,”孔繁军说。而从眼前利益来看,“医疗美容、眼科、脑科、肿瘤科、皮肤科、性病、辅助生殖等科别利益水平高,专科医师就更愿意关注,但像肉芽肿性乳腺炎这样一些需要下大力气研究而利益预期较小的,便很少有人涉足。”
缺乏症的另一面是医生的先天不足
尽管利益导向出现了失衡,但倘若更多的医生能够在正式进入行业之前,就选择一些新病种作为学习、研究方向,显然也不会在医治新病种方面出现医生匮乏的现象。可是,我国医生培养制度却存在着先天不足。
以杜玉堂为例,作为一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专家,他一开始也不知道如何治疗这种病。
2002年,杜玉堂第一次看到这种病,而且发现医生们总治不好它,作为一个治疗乳腺疾病已经25年的医生,他好奇了,开始泡图书馆、做笔记、画手术图,把全国关于这个病的病历、论文字字句句研究了个遍。一研究就是五年。
闭关不出诊、篇篇论文仔细琢磨、做统计病历表……这样的专注和探索在医学界已经很少。
缺少了专注和研究精神,医生们就很难认识到这种发病率不断攀升的病。孔繁军认为,医生的培训多是以师承方式进行,缺少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讨。“由此造成培训后的医师在其后的自主从医过程中,经验型的模仿治疗多,研究型的创新治疗少,”那么,“新病种出现认识不足、误诊误治也就不出奇了,”孔繁军说。
不足症一:基础教育缺位
记者翻阅了一些医学院的教材,发现很多教科书的版本还停留在10年前,甚至30年前,而医学是“一个医生如果5年不学习,将有30%的知识淘汰”的学科;医学院的教学受传统观念影响,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生搬课本里的条条框框。
正是这样的医学教育体制使得医生认识不到肉芽肿性乳腺炎与其他普通乳腺炎的区别,误诊误治,即使治不好病人,也没有进一步研究。
对此,王岳提倡“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做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疑难问题情景”中,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出具有实证精神和质疑、批判精神的“人”,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
即假设医学院能够在学习期间,就对一些新病种,进行针对性教学,显然会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科别选择。
另外,王岳认为在医学教育中要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发达国家,医学教育首先确立为职业教育,即在完成大学高等教育后针对有志于医疗服务的毕业生进行的重在培养职业能力的教育。学生报考医学院时往往有非常明确、成熟的人生理想,他们选择读医学院校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为患者排忧解难,共同面临生死的考验。这种职业精神使医生在其执业的过程中立足患者的利益,努力研究如何为患者治疗。
事实上,从杜玉堂进入肉芽肿性乳腺炎这个领域的过程看,大多数医学院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并没有专业的选择性意识,使得对于类似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新型、更为精专的疾病没有针对性学习。 “我国的医学教育仅仅针对高中生,其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受到父母的较大影响乃至干预,”王岳对《方圆》记者说。
不足症之二:医学实践的倾向性不够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医学院的学生必须经过实习才能毕业。而成为一名执业医生的前提也是必需通过实践技能考试。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通过医师资格考试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个考试包括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这足见对医生实践技能的重视。
但是在医生培养的过程中,这种重视却没有其他配套制度来保证。张赞宁告诉记者,医学院的实习时间安排过短,名义上有一年,实际上只有不到半年时间,因为这一年的实习还包括了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和毕业生找工作的时间,而实习成绩所占毕业生成绩的比重过轻,一般只作参考成绩考虑,几乎没有谁因为实习成绩差而毕不了业。
“在不少医疗损害案件中,就是由于医务人员缺乏实证精神,完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经验判断草率作出诊断。这很可能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酿成终生的痛苦。”王岳说。
对此,孔繁军总结道,要真正体现出医学专业的实践性特点,“是否可以用临床观察或病例调查等方式来替代毕业论文,实习教学与理论学习是否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等,都值得考虑。”
医学教育中的问题使医学院学生难有解决问题的研究精神,实践技能培训的种种缺陷又使他们缺乏动手能力,而这两方面是医生培养制度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
新病种的研究
是否需要上升到制度层面
我国2009年新修订的《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义务。但该义务并没有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相反,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规定。
也就是说,没有哪个制度或者法规约束医生对像肉芽肿性乳腺炎这样的新病种进行研究。
孔繁军也并不赞同以防患性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医生。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建立或完善应然性的引导制度,即让医生明白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而不是过多地强调不能怎么做,即变防患性管理机制为鼓励和引导性管理机制。要鼓励医生形成“向善”的思维定式,而不是“向钱”。但他也明确,这不仅需要一部法律的修改,而更多的是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变革。
在王岳看来,曾经医生讲究“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现在则是不考量疾病自身或患者利益只立足自身利益最大化;更有甚者医患双方反目成仇、对簿公堂,也发展出职业“医闹”。 医疗法律关系源于委托行为。而委托行为往往具有人身依附性,即委托人与被委托人间的委托行为是建立在对对方人格信任基础上的,如法谚所云:“无信任即无委托。”所以,在社会上,原本很难找到比医患关系更应稳固、信任对方的法律关系了。但是这些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漠视、放纵医院、医生的种种逐利行为。最终的结果就是,医患赖以和谐共存的信任基础彻底被毁坏了。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卫生部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就认为没有必要上升到制度问题的层面,因为完全可以通过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指南来解决。“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指南是医生手术的标准,医生必须按这个方法来治,反之,没有指南,医生这么去做,病人可能会反过来告医生超出技术标准操作、违反诊疗规范。”孙东东说。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概念的提出
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将医学学位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1998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继颁发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并在全国43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从此,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正式启动。
二、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意义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宗旨是为了不断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提高被培养者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存在的矛盾
1.临床能力先天不足与培养目标的矛盾。目前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地、市级医院、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由于经历和阅历的差异,入学前临床技能训练的条件和时间的不同,造成了研究生入学后临床技能水平不一,总体临床能力较弱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研究生招考制度偏重于理论考试成绩,不少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准备考研,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停止了临床实习工作。实习时间不足,难以保证临床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部分来源于基层医院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规范性临床训练的机会。这些先天不足,为研究生入学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个研究生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一般为3年,分两个阶段:(1)理论课程学习阶段,一般需6个月;(2)临床能力培养阶段,一般安排2.5年。在临床能力培养阶段,要在所在的二级学科进行不少于三个三级学科的临床轮转,时间一般为9-12个月,剩下的时间(18-22个月)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科培养,同时,要完成学位论文,通过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由于不少师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论文工作的矛盾,甚至存在着“轻临床重科研”的倾向,不能保证用于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临床培养质量不高,培养目标难以达到。
2.论文质量要求过高与培养目标的矛盾。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可以是个例报道、病例分析或在此基础上写出的文献综述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导师甚至培养单位在论文盲评、答辩等过程中,往往用同一标准评价专业学位论文和科学学位论文这样就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工作时,不得不用科学学位论文的标准要求自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充分了解国内外所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进行大工作量的实验研究这必然会在时间上、精力上影响临床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临床培养目标的实现。
3.管理不严格与培养目标的矛盾。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临床后,既要在相应的三级学科轮转,又要在本学科进行临床培养。一方面,由于同一届研究生各自专业和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不同,各个临床科室接受研究生轮转的间期和人数不同,增加了科室教学的难度,易于形成管理上的漏洞。有些单位轮转科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监督和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科室内缺乏专人对研究生的学习、病历和工作质量的管理监督,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轮转期间脱离了导师的视线,导师在此期间难以对研究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是造成研究生临床技能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4.培养标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矛盾。国务院学位措为解决医学生毕业后如何当好医师和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条件。按照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准,研究生毕业时应该达到卫生部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但研究生毕业后进行临床工作时往往出现能力与要求不适应的情况为此,不少省市纷纷出台要求研究生毕业后重新进行住院医师培训的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种否定。此外,本科学历人员进入临床工作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后方能达到住院医师第一阶段的要求,这时才允许其以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但仍然要经过2-2.5年的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种否定.
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发展方向
1.创造医学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医学人才培养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医院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良性循环。首先,社会舆论应当大力宣传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患者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其次,在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重视对手术分级管理的研究,让不同级别的医生诊治不同难度的疾病,节约人力资源,为研究生及年轻医师创造锻炼机会;各级医疗教学机构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建立教学示教知情同意书制度,既尊重患者的权利,又主动获取患者的理解。
2.加强研究生临床实习前的统一培训。针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先天不足的现状,有的单位在研究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实习管理流程、思想教育、岗位责任、医疗规范、护理常规、科研方法、医疗纠纷防范等。其中医疗规范、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系统体格检查、医疗文书的书写、无菌操作规范等,目的是让研究生在实习之前就对临床工作中各方面的要求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识,思想上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予以充分的准备,为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明确培养目标,保证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则侧重于培养其从事临床工作的实践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单位必须保障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增加实践机会。在具体措施方面,有的单位规定了“七进七出”制度,即除了要求研究生跟随临床值班老师值班以外,早上七点半到病房,准备查访前的工作,晚上七点才可离开病房。另外,与有重要临床诊断或治疗操作机会的科室建立恒定的联系,如有腰穿、胸穿、骨穿等操作,研究生能及时获得信息,及时到现场进行观摩。
4.解决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矛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疑是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的最佳形式,但要保证培养工作的质量,必须制定详细的措施,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真正融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标准化管理。卫生部现在试点推行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准入制度,旨在建立临床医师的准入标准,是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无缝连接的良好契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不同培养途径的研究生在管理方式上不统一,大多由科研、教育、人事部门分别管理。建议采取一个部门管理的模式以保证培养的一致性。
5.充分发挥导师在人才培养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研究生导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无论在临床医疗、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做人方面都要起到示范作用。应该加强对导师群体的培训,使导师真正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要建立起对导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体系,确定考核指标,进行定期考核,以更好地发挥导师在人才培养与管理中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本组65 例3踝骨折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个月。按Hughes评定标准[3]进行评定,根据疼痛、行走、活动、X线检查、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功能情况将治疗结果分为优、良、差3级。本组65 例中,优31 例,良30 例,差4 例,优良率93.8%。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3踝骨折是较严重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踝关节骨折未能达到早期的复位可导致踝关节早期退行性关节炎和迟发性踝关节不稳定[4],因此正确选择治疗方式对于恢复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对于内、外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处理方式选择上,多数骨科医师并无大的争议,但在后踝骨折显露及固定方式选择上,确有不同争议。临床上对踝关节损伤的病人仅常规的拍摄踝关节正侧位片,根据X线片显示的后踝骨折情况,确定石膏托固定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临床实际中踝关节X线片因影像的重叠,致使临床医师未必能完全看清后踝骨折情况(包括骨折线方向、骨折块大小、粉碎情况等),从而使医生术前对后踝骨折固定未必心中有数。3维CT直接提示踝关节解剖结构,能清晰显示踝关节X线片所不能显示的骨折及脱位,为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依据[5]。我们从2002年1月起对3踝骨折病人常规踝关节CT3维重建,根据后踝骨折情况(包括骨折线方向、骨折块大小、粉碎情况等),采用闭合复位胫前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外侧切口暴露后踝可吸收螺钉固定,内侧切口暴露后踝可吸收螺钉固定等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我们认为踝关节CT3维重建的意义有:a)后踝骨折超过1/3胫距关节面的必须手术内固定,不足1/4的后踝骨折,不论移位与否,不必手术治疗[6]。这是较为大家所共识的观点。CT3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骨折块累及关节面的大小,对于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有明确的指导意义;b)CT3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后踝骨折块大小、骨折移位情况和是否为粉碎性骨折,对手术入路选择有指导意义。后踝切开复位有内、外侧及跟腱内侧切口等多个手术入路,但显露相对困难,且易造成周围组织损伤及粘连[7]。闭合复位胫前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的手术方式,未剥离后踝骨折块上附骊的软组织,创伤较小,操作较方便,值得提倡。它的适应证是后踝骨折块较大且未粉碎,后踝骨折块移位轻度或中度。当后踝骨折块粉碎且移位较大时,无法采用闭合复位胫前可吸收螺钉固定,则根据后踝骨折块偏向,选择手术入路。如后踝骨折块偏向内侧则选择内踝后侧切口入路;如后踝骨折块偏向外侧则选择外踝后侧切口入路固定后踝;c)CT3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后踝骨折线走向和骨折块的形状,这对可吸收钉进钉点及进针角度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良好的进钉点及进针角度可以提高固定的牢固程度,使患者早期接受功能训练;d)CT3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关节面的塌陷情况,对于是否需要植骨具有明确指导意义。
综上所说,笔者认为踝关节CT3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后踝骨折块的大小和粉碎情况、骨折线方向、骨折块偏内侧还是外侧、以及关节面塌陷等情况,使医生术前真正对骨折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2]何永江,周辉,项东.3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3(3):174175.
在微博上,“五月病”有专门的名词解释:五月病,又称为季节性懒惰症候群,在此时节不少人意气消沉、郁闷塞心。从上班族到学生党都有,大都表现为情绪低落、意气消沉、无精打采,白天犯困、晚上失眠,对工作学习更是抵触得一塌糊涂。“五月病”名称其实来自日本,因为日本新生入学、新人就业一般都在4月左右,有些人没能适应好新环境,就出现一些心理、情绪障碍。到了5月,正好进入问题爆发期。“五月病”不是正式的医学名称,却广泛流行。“五月病”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立即在上班族中引发强烈共鸣,被网友称为“季节性懒惰症候群”。
学生族上班族易“中枪”“进入五月份,快被各种事情给烦死了。”完成了论文答辩,某高校大四男生小萧长叹一口气。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抽检,但本科生的却得全部“过堂”。每天被老师催着修改论文,实习单位的工作也半点马虎不得。大清早就得从郊区的大学城往市中心赶,早出晚归,小萧把作息时间塞得不留缝隙。“每天晚上都要忙到一两点,实在扛不住了就趴一会儿。”小萧发现,自从进入五月“论文季”开始,自己的脾气就差了很多,而且常常焦虑烦躁、情绪低迷。“微博上都在说‘五月病’,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五月论文季的原因吧。”
调查发现,除了毕业季的学生,因工作压力大而“中招”的白领也不少。“五月份似乎特别惨,事情特多不说,还特别容易分神。昨天穿着高跟鞋去露天做活动,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膝盖都摔破了。”
心理医生分析,这个时候考生面临升学的压力,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已经进入考前倒计时,不仅学生容易出现情绪障碍,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因为过度焦虑前来就医。还有一些上班族情况较为严重,他们不想上班,想要跳槽换个轻松的工作,但是跳槽后却发现,心情依然不佳,还是闷闷不乐。
5月里精神疾病易发生“网上所说的‘季节性懒惰症候群’,在专业上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有‘季节性抑郁症’这个医学名词。”心理专家华旭介绍说,季节性抑郁症并不会特别集中在5月出现,但如果一个人每年从春入夏时都会感到心情低落、身体困乏,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尤其情绪低落持续超过两周,那么一定要早早咨询医生,因为很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抑郁症”。
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春季是精神类相关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高发期,并在5月份显现出来,因此归结为“五月病”。“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人的神经系统比较兴奋,兴奋过度的同时抑制则减弱,导致生理上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出现焦虑情绪、失眠厌食等,经常早上起床后觉得精神状态不佳,厌工厌学,这都与神经系统的失衡有关。”“对于上班族而言,年中将至,业务也进入关键期,容易因累积的工作压力感到烦躁不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导师王芳表示,出现与“五月病”有关的症状,一方面跟季节交替有关,到了春夏交替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变得旺盛,情绪波动比较常见,另一方面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因素。5月是很多行业比较繁忙的时期,有些人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用脑过度、情绪紧张焦虑,再加上临近半年的总结期,一些人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包括人际关系没有达到预定状态,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疲乏的情绪。
为何很多网友对照“五月病”的症状后,都感觉自己“中枪”了呢?专家一致认为,热衷上网的多是80后、90后等年轻人,这类群体要么面临就业压力,要么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这就成了大家释放压力、自嘲或者吐槽的一种方式。“如果之前有过抑郁、焦虑等精神病史,此时情绪不佳应有所警惕。”华旭提醒到,“五月病”患者一定要回顾一下自己的情况,如果症状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春天,那一定要尽快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采取干预措施了。
亲近自然可“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