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32
导语:在抗日英雄事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结合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通过"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四部分来回顾抗战的那一段历史,来传播不屈不挠的那一份精神。一张腊黄的纸上承载着一首慷慨激昂的歌,那是我们的国歌!国歌的背后是无数抗日英雄抛家弃子、视死如归的情怀;国难当头他们毅然奔赴疆场,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却将无限思念留给了家人;他们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子孙后代,用的只是实行!
当左太北见到父亲左权铜像时失声痛哭的同时我的泪水也终于夺眶而出,虽然只在书上见过这位铮铮硬汉,但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的盛世,我们应该铭记、应该感恩!
1937年的12月里飞机、大炮、坦克无情地轰炸着南京,这座千年古城中的的惨痛大屠杀只是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严冬的南京,炮火袭击后的南京虽然久久难以恢复到往日,但南京城里活着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却依旧勇敢地坚持着!
如今的我们,安全幸福地生活着成长着,尽管没有危险的威胁,但我们也该学习抗日少年英雄那份勇敢!
七十多年前,外国飞行员驾驶着盟军的飞虎战机在中国的上空与中国人民一起给了日寇沉重的一击。是团结的力量让我们迎来了战争地最后胜利!
现在,舞台上航模运动员们控制着飞机和坦克克服重重难关完成任务,模型飞机的表演只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这是正是祖国如今的风采!
这是最珍贵的一堂课,这堂课带我回顾了历史的屈辱和痛苦,这堂课无数次震撼了我。无论是步履蹒跚的讲述者还是两鬓斑白抗日老兵亦或者是慷慨就义的救国英雄都鼓舞着我们前进、前进、永远地前进!
——高三1班 唐怡雯
在今天晚上八点,央视一套一如既往地播出了《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在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本届节目的主题是"英雄不朽".共分为四个篇章——"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在场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而我和父母,也守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了这一节目,回顾往昔战士们的英雄事迹。
一边观看,我一边深思:"如此渲染已成为过去的历史意义何在?"但是后来,我发现了其真正的意义。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到了一个特别需要追忆英雄的时代。""到了一个应当传承民族精神的年代。"
确实如此,战争,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造成人类巨大伤亡,环境遭受巨大破坏。然而,沉重的结论组成的历史,与"熊孩子"们还是有着一层隔膜——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抬起眼睛问:"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有关系?不仅仅是因为不了解战争,你就会以为手撕日本鬼子是真的,手枪打飞机是真的,打仗轻松又愉快;更是因为战争不仅仅是要捧着课本背诵、需要在考卷上填空的历史课程,更留下了许许多多无形但却永远无法磨灭的东西。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故事演讲稿大家好,我是五年级二班的牛星然,我演讲的题目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又名王朴,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带路党的伟大先驱。1920xx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这就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抗日,献出了他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真实故事时期,在河北省 保定市 涞源县 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了纪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学习和发扬王二小的革命精神,我给大家讲几个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生在苦难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于1920xx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县上庄村,他英勇牺牲是在1941年9月16日,牺牲时年仅13岁。 1939年9月的一天,王二小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山上放牛,忽听远处传来枪炮声。他们看到一些逃难的老百姓,推着小车,背着包袱,搀扶着老人,有的妇女还抱着孩子,由北向南走进了上庄。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二小把牛托付给铁旦,和几个小伙伴跑进了村子。只听一个中年难民嚷道:“日本鬼子从张家口往这边打来了,你们怎么不跑啊?” 王二小一听日本鬼子来了,急急忙忙跑回家里。 王二小的家是什么样呢?
原来,他们家不是本村的人,因为穷只得住在庄北一个破奶奶庙里。奶奶菩萨早就拆掉了,屋里只有一个破土炕和一张破桌子,几口缸里有点儿杂粮。二小慌慌张张跑进破庙,一进屋就说:“爹,娘!日本鬼子打过来了,快跑吧!”
二小爹有病,正躺在炕上着,娘说:“你爹病成这样,往哪儿跑啊!”爹说:“还不快放牛去,丢了人家的牛,赔得起吗?” 日本鬼子真的打到上庄来了。这天,天刚蒙蒙亮,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开到了上庄村北头,中队长桥本拿望远镜朝村里瞅了一会儿,就下令开枪开炮。村里一下子像开了锅,子弹、炮弹一起飞进了村。好多房屋被炸塌了,着起了火,哭声四起。二小爹正躺在炕上不住地,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和二小俩钻到了破桌子底下。一颗炮弹打来落到破庙的房顶上,掀掉了大半个屋顶。房梁坍了下来,正好砸在二小爹身上,二小娘也被埋在了土里。二小和哥哥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一看,爹已经断了气,赶紧把娘从乱士石里救了出来。二小爹被砸死了,全家人痛哭流涕。好心的邻居齐存礼听到王家的哭声跑了过来,也难过他说:“别哭了!小日本真狠,不让老百姓活了。”他知道二小家里穷,又说:“俺家老爷子有一口棺材,先给你爹用吧!”
齐存礼和王石头把棺材抬了过来,在奶奶庙后面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把二小爹入殓,埋葬了。二小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又被抓去修炮楼。
这天一大早,村长冯进财和日本鬼子中队长桥本在村子里抓劳工。村里的人都恨冯进财,不叫他村长,叫他塌鼻子。塌鼻子村长把桥本领到奶奶庙前。桥本拍了拍王石头的肩膀,说:“你的。。。身体。。。好好的。。。修炮楼去!”说着,两个日本鬼子就把王石头捆了去。 塌鼻子村长让两个村丁把二小家的粮食又抢走了。还把二小家的一根木头也搬上了车。王石头被抓去修炮楼,每天背石头,运木料,修路,砌墙,没有吃的,累死累活地拼着命干。
二小妈生着病,心里惦着石头:干那么重的活,不吃东西哪成啊!可是,家里没有粮食,只得熬了一罐稀粥,罐口上扣了一个粗碗,里面放了一点儿小葱和咸菜,让二小给哥哥送去。二小提着粥罐,来到修炮楼的工地。四面拉着铁丝网,20多个日本鬼子端着枪,手拿皮鞭。 二小找了半天,才看见哥哥和八、九个青年农民,每人背着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低着头,弯着腰,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炮楼走去。他们汗流满面,汗水湿透了衣衫。日本鬼子发现谁走得慢,就上去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一个日本鬼子朝王石头肩上使劲抽了一鞭子。王石头一个趔趄没有站稳,石头掉在了地上。鬼子小队长又往石头身上狠抽了十几鞭子,还用脚踢他。王石头用力从地上爬起来,心中怒火燃烧。心想:你这个小日本这么狠,今天也让你看看中国人的厉害。说时迟,那时快,王石头突然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走到鬼子小队长身后,猛地朝他的头上砸去。鬼子小队长倒在地上见阎王去了。
王石头此时像一头猛牛,大声喊道:“乡亲们!咱们不给鬼子干了,快跑啊!”王二小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看见哥哥朝对面山上跑去,日本兵开枪打死了好几个人。 日本兵把好多民工又抓了回来,继续修炮楼,二小也被抓了去。日本鬼子对民工看管的更严了。 这一天晚上收了工,二小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走到工地北头靠铁丝网的地方坐下来,把罐口上的粗碗拿下来,端起罐子喝玉米粥,就着小葱和咸菜。一天没吃东西了,很快粥喝得差不多了,二小发现罐底还有7个鸟蛋。这是妈妈专门给他拿来的,妈妈一个也没留。
二小吃了一个鸟蛋,真香啊!他忽然想起,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妈妈什么也不吃,怎么行呢?想到这儿,二小下决心要逃回家去看看妈妈。二小一直没有睡,他在仔细观察着工地上的动静。一弯明月升到了半空,繁星满天。民工们劳累了一天,都东倒西歪地倚着石头睡着了。十几个日本鬼子和伪军背着枪,打着手电在工地上巡逻,一个鬼子还牵着一条狼狗。二小发现鬼子和伪军巡逻有一定的路线,从工地的一头到另一头来回走,走一趟至少有五、六分钟。这不是一个空挡吗?
二小趁着鬼子和伪军走远了,用一根木棍把铁丝网撑开,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巡逻的鬼子发现有动静,立刻打开手电,军犬也奔了过来。敌人开枪了,军犬狂叫着。二小仗着路熟,钻过铁丝网,接连翻了几个跟斗,滚到了山坡下,抄小路跑回了奶奶庙。 屋里漆黑,一点地动静也没有。二小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火柴,把小豆油灯点着一看,他惊呆了。他看到娘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双眼紧闭着,用手一摸娘的头和手,冰凉冰凉,不由得痛哭起来。娘是活活饿死的啊!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日本鬼子逼得逃跑了,妈妈又被活活饿死了。二小的心里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他默默地想,这深化大恨一定要报奔向解放区
王二小从敌人修炮楼的工地上跑出来以后,鬼子到处抓他。二小在上庄呆不下去了,怎么办?齐存礼叔叔说:“从咱们这儿往南一百多里地,是八路军的巩固区,你去找八路军吧!”二小想到他娘刚去世,为难地说:“俺娘。。。。”话没说完,齐存礼就说:“你娘的后事,俺帮你办。”齐叔叔的儿子铁旦把一小袋贴饼子放在二小的手上,说:“二小哥,这点儿干粮,你路上吃吧!路远,多小心。。。。。。”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王二小向娘磕了一个头,走出了家门。
二小走在狼别沟里,天黑漆漆的,路上净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起风了,又下雨了。二小摔倒,又爬起来,他找来一根树枝拄着。走着走着,二小听到了狼的嚎叫声,两条恶狼紧紧地追着他。他想起爹的话,看见狼不能跑,你跑他就追,你蹲下来拿块石头,狼就不敢过来了。想到这儿,二小蹲下拾起两块石头扔向了狼,狼果然跑掉了。 王二小在漆黑的山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忽然觉得肚子饿了。他掏出一个贴饼子,一边走一边吃着,肚子好受多了。这时候,日本鬼子的巡逻队过来了。5辆摩托车,“轰隆隆”的响声越来越大,车上还架着机枪,闪亮着车灯。二小赶紧躲到一个山洞里。
山洞里冷飕飕的,还滴着水,二小想睡也没法睡,只好来回蹦达暖暖身子。天亮了,二小不敢在大路上走,等到天黑才继续赶路。秋雨又下了起来,秋风一阵阵刮着,二小顶风冒雨,咬着嘴唇向前走。他心里恨透了日本鬼子。走着走着,他远远看见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亮着灯光,前边有人家。他已经非常疲乏了,但是灯光又给了他希望。他奔着亮光,艰难地来到一座茅屋旁,轻轻地敲了几下门。没有动静,二小耐心地站在门外。过了一会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开了门,吃惊地说:“哎哟,孩子,你咋弄成这个样子?”
二小难过地说:“爷爷,我是上庄人,爹娘都被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抓去修炮楼也不知跑哪儿去了,鬼子还要抓俺,俺没处藏。。。。。。” 别人赶紧把二小拉进屋,说:“快脱了衣服洗一洗吧!”屋里收拾得挺干净,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还有兔皮、狼皮、狐皮。老人看样子是一位猎人。二小洗完澡,换上干衣服,挺舒服。这时候,天快亮了,老人端来了热粥、窝窝头。吃完了饭,老人问二小:“孩子,你叫啥名字?要上哪儿去啊?”二小说:“俺叫王二小。俺要去找八路军,为俺爹娘报仇!” 老人说:“找八路军,还有一百多里地哪!先睡一觉,天黑再走!” 二小美美睡了一大觉,直到天黑。二小要上路了,老人拿出一些窝头、兔肉,让二小路上吃。二小心里感到暖融融的,说:“老爷爷,谢谢您了!”老人笑了笑,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儿子也是八路军。日后,你打鬼子立了功,俺老汉还要给你庆功呢!”二小背上包袱,在夜色中上路了。
一路上刮着风,还下着雨,二小也看不清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浑身是泥,两腿无力.他感冒发烧了。一不小心踩着一块石块,摔倒在地上,再也没力气爬起来了。二小己经来到了狼牙口村的街上,都半夜了。 狼牙口村的农会主任高林山开完会回家,发现街边躺着一个孩子,已经昏迷不醒了。他赶紧把孩子抱回家,让妻子去熬了一碗姜糖水。高林山给二小脱下湿衣服,替他洗了身子,换上干衣服。妻子端来了姜糖水,二小咕通通就喝了,瞪着眼睛问:“这是什么地方啊?”高林山告诉二小:“这里是二区南马庄乡狼牙口村。你淋雨晕倒在街上,俺把你抱回来,可醒过来了。孩子,你叫啥名儿,从哪儿来啊?”
二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也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二小才说:“俺家在六区上庄。鬼子打死俺爹,饿死俺娘,抓走俺哥,又要抓俺。。。。。。”二小难过得说不下去了。高林山安慰二小说:“孩子,你别愁,这里是巩固区,俺们农会会照顾你。你在上庄干些啥营生啊?” 二小回答说:“俺给地主放牛。” 高林山说:“那好,俺家有牛,村里还有六、七户有牛,你就放牛吧。” 从此,二小就为这六、七户人家放牛。轮流在各家吃饭睡觉。二小放牛挺认真,大家对他也挺好,还送他衣服、鞋袜。参加儿童团 一晃,王二小在狼牙口村已经好几个月了,生活得很好。这里和上庄不一样,上庄是敌占区,这里是八路军的巩固区。特别是,这里不仅有八路军、民兵队,还有儿童团。
这天,天快黑了。王二小放牛回村,看见村边大槐树下,儿童团长雷娃正在领着儿童团员练操。儿童团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戴着八路军军帽,有的用木棍或秫秸杆当枪,有的腰里还扎着一条;旧皮带。他们还高声唱着《儿童团团歌》: 我们是儿童团员,我们为抗日站岗。 手握着红楼枪呀,哪怕那个风雨狂。 你要想过路么?请你拿出路条! 二小听着听着,心里不觉有点地难受。人家儿童团员多神气呀,自己来了几个月了,就整天放牛。。。。。。 回到高主任家里,二小还是闷闷不乐。高林山看二小这样,就问:“二小,有啥不高兴的事呀,嘴巴撅得比天高?” 二小低着头不言语,过了一会儿,他对高主任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村里的娃娃们都参加了儿童团,就俺不是!” 高林山一听笑了起来,说:“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这好办,你写一个加入儿童团的申请不就行了?可有一样,参加了儿童团可要积极的干!”二小在高主任的帮助下,很快写了一份参加儿童团的申请。 二小真的成了一名儿童团员,甭提多高兴了。在儿童团里,二小比谁都干得积极。除了站岗查路条,二小做了不少事。
骑兵连的战士接到命令到下壶关打鬼子去了。这一天,高林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脸愁云。二小见了,忙问:“大伯,你有啥心事啊?” 高林山说:“部队走了两三天了,可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听不到枪炮声。他们带的干粮不多,你说急人不急人!”二小听了也说:“他们的马草也不多。”两个人都动起了脑子。二小灵机一动,说:“大伯,俺们现在就发动大伙准备口粮、军草,后半晌就给部队送去。我这就跟雷娃说一声儿,发动儿童团员上山去割马草。” 高林山听了直点头,心想,这孩子还真有点子。
全村人都忙着生火,烙贴饼子。20多个儿童团员都到村北的山上割马草去了。二小挥着镰刀,数他割得快。你看,他把小布衫也脱了,只剩下红肚兜,光着膀子,弯着腰,手快如飞。他还挺有心眼,准备了两把镰刀,磨得光光的换着使。二小割满了两筐青草,又帮着别的女孩子割,还不到晌午,儿童团员们就完成了任务。
吃完晌午饭,民兵和儿童团员们就出发了。每个儿童团员都背着两筐草,天气又热起来,脸上直冒汗,可没有一个人喊累。 在下壶关的山头上,骑兵连吴连长首先从望远镜里看到老乡们和儿童团的送粮送草队伍。他骑着战马飞快迎过来,拉着高林山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来得太好了!”他又转过身来对儿童团员们说:“你们立了一大功。咱们的军马没有草吃就不能打仗,你们的草送的真及时,谢谢你们了!”儿童团员听了吴连长的话都非常高兴,这草没白割,挨点儿累也值了。战斗很快打响了,骑兵连消灭了鬼子的一个中队,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日本鬼子不甘心在下壶关的失败。他们打听到我们的骑兵接受了新的任务,转移到别的地方作战去了,就由日本鬼子的中队长佐佐木带着一个小队日本鬼子和一排伪军来袭击狼牙口村。
佐佐木一伙来到狼牙口村,却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圈里猪也没有,村子里静悄悄的。佐佐木发火了,问道:“八路的没有。。。。。。老百姓、牲口。。。。。。统统的哪里去了?” 翻译官报告说:“老百姓都跑了,牲口、粮食全坚壁起来了。” 佐佐木举起战刀,下令:“搜!给我搜!“ 日本鬼子到山沟里搜,也不见人影。过了一会儿,伪军排长来报告:“太君,烨树沟里发现了几十个老百姓!”佐佐木的小眼睛一转,大叫道:“把他们。。。。。。统统的。。。。。。包围起来!” 群众被包围了起来,山头上架起了机枪。
鬼子中队长佐佐木站在岩坡上开始训话了,叽里呱拉不知说的什么。翻译官说:“太君说了,你们不要怕,只要说出八路军在哪儿,粮食、弹药藏在哪儿,就没事儿。”没有一个人说话,山谷里静静的。佐佐木气得脸像猪肝,大声吼道:“快说!再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的。。。。。。。”
半天,还是没人说话。佐佐木冲下岩石坡,抓住一个青年农民的衣襟,毗牙咧嘴地说:“你的快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那个青年农民“哇哇”地叫着,佐佐木使劲地打他、踢他,他叫得更凶,还是说不出话来。高林山对佐佐木说:“他是个哑巴,不会说话。”佐佐木一把抓住了高林山吼道:“他是哑巴。。。。。。你的会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高林山不慌不忙地说:“俺是个老百姓,俺不知道。” 翻译官帮腔说:“快说吧!不然劈了你!” 佐佐木气急了,举起军刀就要劈过去。 就在这紧急的时刻,王二小挺身站了出来。他想,高大伯是农会主席,是他把自己抱回家里,是他们一家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他不能死啊! 佐佐木收起了军刀,向二小问道:“你的小孩。。。。。。你的。。。。。。怎么知道。。。。。”二小沉着地说:“我天天在山上放牛,我怎么不知道!”佐佐木狡猾地说:“你的。。。。。。小孩。。。。。。不骗人。。。。。。”在鬼子威逼下,王二小只好走在前面带路。两个伪军在后面紧跟着他。王二小东走西转,把鬼子兵领进了深山沟。远远的看见前面有一个山洞,二小指着说:“太君!你看,就是那个洞!八路军的伤员、粮食就藏在那儿!”佐佐木逼着二小:“你先。。。。。。进山洞。。。。。。”二小急忙钻进了山洞。鬼子们慢吞吞地跟着。山洞里的路二小很熟,他像一只小兔子,连走带蹦,把鬼子落在后面。左拐右拐,二小来到一个叫猫儿洞的地方,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气得佐佐木直跳,骂道:“中国小孩。。。。。。狡猾。。。。。。”说着,掏出手枪朝洞里开了几枪。二小早就钻出洞,飞也似的跑到烨树沟,大声对高主任和乡亲们喊道:“赶紧钻到洞子里,鬼子要来了!”乡亲们安全转移,骑兵连把鬼子和伪军包围起来。
乡亲们把二小围了起来,高林山抱起了二小,大家都夸二小机智勇敢。高主任说:“孩子,是你救了俺,救了乡亲们!”村妇救会曹主任也搂着二小说:“是你用调虎离山计救了乡亲们,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只想着大伙儿,就没想到自己的危险。” 王二小参加儿童团以后,经受了锻炼,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在迅速、茁壮地成长! 血染南河滩
九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 有40多个鬼子来抢粮食和弹药,还要消灭八路军的伤员。他们来到南河滩上,大摇大摆,还边走边观景。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走着走着,一座山挡住了鬼子的去路。鬼子中队长高崎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前边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面前有3条路,走哪一条呢? 中队长高崎急得直冒汗,把大个子军曹喊来命令说:“这里有3条路,你去看看定哪一条?”鬼子们停下来,有的去河边洗手、洗脸,有的去喝水。高崎发火了:“不准洗手洗脸,快归队。。。。。” 大个子军曹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不要。。。。。。撒谎!”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七、八个鬼子应声倒地,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鬼子见左边有八路,又朝石岭子崖下躲避,右边香炉山上的八路军正好打个正着。鬼子兵成堆地倒下,鬼哭狼嚎地叫了起来。鬼子兵朝两边山上开枪,可是射程打不到,白费子弹,一个高个子鬼子兵朝崖上扔手榴弹,可是,手榴弹碰到崖边又呼拉拉掉了下来,在鬼子堆里爆炸了。 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手枪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军曹也跑了过来,用刺刀猛刺二小的胸膛,又把二小用枪尖高高地挑起来,摔在大石头上。我们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
1941年农历九月十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在南河滩,八路军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老乡。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知道了王二小的事迹也感动万分,他们立即进行创作,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写出了著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用叙事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充满无比崇敬与深切缅怀的真挚感情,不仅使人听了无比悲痛,而且激励斗志,催人向前。 今天,我给大家讲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最后,我想把《歌唱二小放牛郎》唱一遍。我不会唱歌,用歌声来缅怀英雄,同时表达我们继承和学习英雄革命精神的决心。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一、与小说相比,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学习兴趣不浓,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障碍。而学生剧社,通过排演现代著名剧作家的剧目、自编自演新剧目等活动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戏剧文学的兴趣,从而摆脱了教学的困境,使教学活动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戏剧文学的教学常常只注重剧本的介绍、分析,忽略其表演性能。而许多剧本是只适宜表演,而不适宜读的,换句话说,很多剧作,只有演出才能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因为剧本对人物心理的展示,对场景的描绘,常常借助于人物的肢体语言,以及实际演出的场景,所以同是叙事文学,读剧本,常常远没有阅读小说富有趣味,而学生对阅读剧本不感兴趣,常常是在毫无阅读感受,甚至是不了解剧情的情况下听老师分析剧本,直接影响了戏剧文学的教学效果。
当然也有一些剧本例外,阅读之也能引人入胜,的《雷雨》就是如此。曾提到“巴金对我说过:‘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1]使是这样的作品,演出仍然比阅读效果更好。演剧本身就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经历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这过程本身既能加深对剧本理解的过程,也是快乐感受的过程。
剧社活动首先提高了剧社成员阅读剧本的兴趣。演剧的需要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剧本,在反复地阅读以近于成诵的过程中也得以充分地体会剧本的魅力,这样也就实现了从不想阅读或者阅读兴趣不浓到很喜欢阅读的转变。其次,剧社活动提高了剧社成员钻研剧本的兴趣。对作品的题旨把握不清,对人物的性格理解不深会直接影响演剧的质量,促使学生钻研剧本。每次剧社活动,针对剧本人物的内涵以及相应的表演技巧,剧社成员都能踊跃加入讨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剧本中人物形象的探讨,增加了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宽度和深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学习兴趣。再次,剧社活动不仅提高了剧社成员学习戏剧文学的兴趣,也带动了文学院学生学习戏剧文学的兴趣。一个剧社成员能带动一个宿舍或者是关系密切的一小群学生,一次剧社演出能掀起戏剧文学学习的一个。2009年剧社自编自演的《杨靖宇》在学院礼堂公演后,学生们谈论了一周,一年后我在课堂上围绕戏剧文学谈起那次演出,学生们仍然非常兴奋,听课更加认真,讨论更加热烈。
调查显示,学生剧社从总体上提高了戏剧学习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比较而言,剧社成员比一般学生学习戏剧的积极性高。而学生的演剧活动,又很好地营造了阅读戏剧文学的氛围,促使剧社成员认真阅读剧本,也带动非剧社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而这又促进了剧社成员演剧的兴趣,一些剧社成员开始不过是报着试试看的心理,后来都逐渐热爱上了戏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公演《杨靖宇》的时候,他们到通化市的专业演出单位借来了服装以及其他的一些道具,表现出对戏剧表演执着的精神;社长张毕业后到戏剧学校工作,把戏剧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戏剧常识,加深对戏剧文学篇目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通过具体的排练、演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分清了生、旦、净、丑等不同角色,理解了对话、独白、旁白、内白、潜台词的不同,理解了剧本要适合舞台演出以及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的原则。
不仅如此,排练演出还加深了学生对剧本中人物性格内涵。剧社在排练、演出《雷雨》等剧目时,分配角色,分析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作积极性,对人物的生活背景、个性特点、形体表现、语言特征及戏剧冲突等方面进行打磨,以求达到最佳状态。实际上演员对剧本已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在演员入戏的同时,原先对戏剧只有教科书上抽象认识的成员们,也有了鲜活的感知。在从感知到再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在讨论《雷雨》人物的舞台表现的时候,剧社成员统一了认识:并不能仅仅表现周朴园是“一切罪恶的制造者”,要是这样,那周朴园就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实质上是把周朴园复杂的性格简单化。其实,周朴园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形象。例如在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感情上,就存在矛盾的张力。“三十年前”,周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侍萍赶出了家门,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周朴园并没有坚决反对家庭的意愿,而是采取顺从的态度,说明了周朴园的无情。但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三十年来,周朴园一直保留着侍萍的照片以及侍萍喜欢的家具,客厅的摆设也一直保持着三十年前的老样子,甚至连旧衬衣也保留着。这些又都说明周朴园对侍萍是有感情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情”还是“无情”,而在于哪种情绪占统治地位: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在家庭的压力和金钱门第的共同作用下,“无情”是第一位的,“有情”是第二位的,矛盾的状态显现为“无情”;其后的三十年,对侍萍的思念常常成为其情绪的主流。而三十年后,当侍萍又出现在周家的客厅时,周朴园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会不会受影响,所以厉声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时“无情”又成为情绪的主流。情绪的主流并不是情绪的全部,“无情”中又包含“有情”,所以当意识到侍萍对他没有威胁时,周朴园的语气就缓和下来。舞台表现的时候,应该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否则对人物的理解和表现还只是停留在“隔”的状态。
在充分理解人物性格内涵的基础上,加深对剧作主题意蕴的理解。和的《北京人》等剧作相比,《雷雨》的主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如何理解周朴园的作恶?周朴园的作恶与社会环境有什么密切联系?如果不是排练、演出,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在那个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广大下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少数上层统治者骄奢逸,醉生梦死。金钱的多寡在社会分层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现实是造成周朴园对金钱权势的强烈渴望的社会原因,成为周朴园发昧心财的动力,对周朴园的批判就是对社会的批判。通过演剧,学生理解了。在演出之中,如果只突出了周朴园的“坏”,突出他的暴虐,而忽略了他的另一面,把握不住他内心的“郁热”与“挣扎”就不能演出这个形象的深度。
如果割裂来看,学生也难以理解繁漪的关系的进步意义,繁漪的那种非理性的的渴求,也是对桎梏人性的封建制度的批判。但剧作并不是赞美那种关系,而是突出了那种关系的破坏性。因此对繁漪的一些语言和动作相应地要把握住火候,不能“过”。正是为了表演的不“隔”,不“过”,不温不火,剧社成员加深了对剧作主题意蕴的理解。
三、学生演剧,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反过来又能巩固、提高戏剧文学的教学效果。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剧社成员真诚地打开心扉,走进戏剧世界。戏剧源自生活,戏剧与生活相似相通。走进戏剧世界也是对生命、对人生、对自我的深刻表现。在舞台上与各式各样的生旦净末丑交流,体会对方的悲欢离合以及对各种戏剧冲突的反思,也丰富着剧社成员的人生。通过对《雷雨》等剧中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分析和发现,剧社成员得以从另一个完全新颖的角度俯视人生,在表演中体验了不同人生境况,在周朴园、繁漪、周萍、周冲等一些列形象的影响下关照自身、剖析自我。通过这种活生生的交流,增加表演者文化品格的含量,在表演中获得的转换角色面对人生的方法,影响和塑造着剧社成员原有的品格。潜移默化地修正着他们人生的目标以及处世的态度和方法,丰富并深化其对人生的理解。这样,对于他们理解戏剧的深层题旨有偌大的帮助。深入理解了《雷雨》的人物形象的内涵和主题意蕴以后,再谈到的剧作――比较难以理解的《原野》中的仇虎的形象,谈到仇虎在仇人焦阎王去世,依照“复仇子报”、“父债子还”、“断子绝孙”的传统,实现了残酷的复仇,却“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有罪感’,陷入了灵魂的分裂与挣扎。”[2]对于其中的细腻复杂的心理状态,学生已经能够条分缕析,作出细致有序的分析。
编演话剧《杨靖宇》又使学生对戏剧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杨靖宇是著名的民族抗日英雄,2009年,剧社为配合通化师范学院发出的向杨靖宇学习的号召,编排话剧《杨靖宇》,杨靖宇吃苦耐劳的精神,精忠报国的精神,关怀爱护战友的思想深深地感动了剧社成员。以前很多同学也读过杨靖宇的英雄事迹,但那不过是浮光掠影,没有深刻的体会,这次排练,学生们才真正地走进杨靖宇,深入到杨靖宇生活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代,以及冰天雪地的苦寒环境,体会到杨靖宇对妻儿的怀念之情,全面深入地理解了杨靖宇。但在如何表现杨靖宇形象这个问题上陷入困境,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们终于处理好杨靖宇将军性格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形象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的关系,摆脱了困境,对戏剧文学的认识也更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