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2-28 15:32:32

导语:在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摘 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除了要注意平时常规的教学外,还要注意“小环节、小版块”的教学。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适时地给学生“加餐”,学生的能力水平才能快速提升,对知识点的掌握才能更牢,学生的地理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小环节;小版块

地理新课教学过程包括导入、呈现、探究、释疑、归纳、总结等环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用图、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应该在此基础上优化一些原有环节,多设计一些教学小版块,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下,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牢牢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精彩的课前导入,能吊足学生的胃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每年初一新生入学,在上第一堂地理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以提问地理问题的形式进行热身,做新学期地理课的总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刚开始学生有些腼腆,不爱发言,我就鼓励他们说没有问题的,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挑你最感兴趣的问。渐渐地学生就发言了,有的学生提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哪国?还有的学生提出:叙利亚、伊拉克总打仗是怎么回事?也有的问:“南海怎么那么乱,为什么美国总是挑事端?”等等。我最后总结:“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这些问题与地理学科都有一定的关系,是属于地理范畴的,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老师会做详细讲解的。”通过以上总导入,学生胃口被吊足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被激发了,想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以后课间我一到教室学生就围着我问这问那,我都一一解答,并不时抛出新问题,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回来跟我辩论,看谁知道得多。不要小看这一步,很多其他学科不好的学生,却唯独对地理特别感兴趣,通过查找资料和课堂学习他们很快对地理产生了兴趣,慢慢的地理成绩也得到了提高。除此以外,教师还要用每一课开始新课时的课前导入,来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七年级下册讲“东南亚”一课时,在开始新课前,我先给学生朗诵一首我国著名革命家写给缅甸朋友的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接着我问:“是不是有的同学要问我国与缅甸共同拥有一条江吗?这条江又叫什么名字呢?”这便是这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利用诗歌导入新课,在地理课上欣赏到诗歌,这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到了遥远的中南半岛。学生进入状态之后,再开始新课的讲解,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杭州峰会视频,以2016年在中国召开的G20杭州峰会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讲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要发展必须要有合作,有了合作才能共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由此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导入新课,课堂一开始便形成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迅速产生想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开展“实事分析”地理学习版块,新闻热点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每堂地理课尾五分钟,我都设计了由当前新闻实事引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分析部分。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然后再布置下一个需要讨论的热点话题。新闻必须是当前的热点,教师提供有关的地图、材料,并抛出问题,或者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再补充提问。学生用已学的或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分组到网上或课本上查资料,几个人合作、探究,再进行解答。例如,由汶川、雅安、意大利地震引出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和复习。我指着地图说:“汶川、雅安分布在我国西南部,我国西南地区为什么多地震呢?”一个同学指着地图回答:“汶川和雅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汇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还有的学生回答说:“汶川和雅安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较多。”我总结说:“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位于地中海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的两次地震是怎么引起的呢?”有的学生说:“意大利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汇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或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多地震。”我说: “第一种回答不正确,应该是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我播放板块构造图,让学生观看,学生恍然大悟,点头称是。当新闻中播出叙利亚战事时,我们的“实事分析”又由叙利亚战事引出对中东地区的学习。当播南海局势时又引出对东南亚的学习。当播我国夏季的南方洪涝灾害时又引出对治理长江的学习。由我国在巴基斯坦租用瓜达尔港引出对马六甲海峡和中东石油运输的学习等。“实事分析”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课堂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与中考接轨,培养了学生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事分析”地理学习版块教学是每堂课学生最喜欢参与的环节。

三、每周开展一回“识图能力小提升”知识竞赛

每周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把这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填图、据图选择或拼图等形式展开学生之间的抢答竞赛或闭卷答题,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巩固所学地图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升识图能力,以适应中考灵活多变的新式题型。

四、每月开展一次“地理知识大比拼”

第2篇

第一个环节,我向学生交待天气的概念,同时把天气与气候进行区别比较,让学生明白天气是大气物理状态的短期特征,具有短期性和变化性两个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冷、热、阴、晴、风、雨、雷、电等。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集体回忆12月份以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恰好前周有几天连续性降水,而本周开始天气特别冷)。同学们七嘴八舌后归纳总结这几周的天气变化过程:暖―下雨―风―冷,在此基础上我跟学生分析了冷锋的形成及天气变化的特征,并告诉学生一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

第三个环节,我让学生回忆春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有同学讲春雨绵绵润物细无声,有同学讲,清明时节雨纷飞,甚至有学生回忆出小学课文《春雨的色彩》,最后同学们总结出春雨的几个特点:细、柔,时间长,暖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们讲解:暖锋的形成及天气特征。

第四个环节,我让学生们回顾中考后的天气特征,好多学生讲,连续下了好几天雨,家里的衣服都上了霉了,等等。于是我和同学们共同探究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的形成及特点以及与此有关的准静止锋的形成,同时分析昆明“春城”的成因,然后总结准静止锋形成的条件。

第五个环节,紧接着上个环节,我立即问学生暑假的军训期间你们对天气有何感受呢?学生们由于对军训非常的熟悉立即都答出了“闷”“热”的大伏天,由此我引出了反气旋的知识,学生们都恍然大悟。紧接着,我又问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有没有比较凉快的暑假,而且多狂风、暴雨。一位外地沿海的学生立即讲了某一年台风对他们的影响,这样我引出了气旋这一知识点,同时告诉同学们台风发生的原因、时间及特点。就这样,几个常见的天气系统,我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中完成了。

第六个环节,我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泰州地区(长江三角洲)一年中的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天气系统如下:春季:春寒料峭――冷气团、冷锋;春雨绵绵――暖锋;春暖花开――暖气团;夏季:梅雨――准静止锋;伏旱――反气旋;台风――气旋;秋:秋高气爽――冷气团;秋雨绵绵――冷锋(慢);冬季:寒潮――冷锋(快);寒冷(高血压患者偏多)――冷气团。

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感觉到地理知识对他们是有用的。

当然,这样的教学尝试还有很多,例如:地球运动中,我们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正午日影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出的早晚以及日出的方位;人文地理中讲工业、农业、城市区位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分析,等等。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寓教于乐 游戏 地图贴近生活

初中地理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一门新学科。虽然对它不了解,但是充满好奇。很多学生之前就对地理方面的问题感兴趣,诸如为什么我们的白天是美国的黑夜?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馒头面条而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呢?学生的好奇心正是她们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点。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读,然后告诉学生哪里是重要考点,之后就是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用来应考。学生对其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不理解的、认识模糊的,更不会有兴趣深入探索研究。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它不是死知识。需要学生不断探索研究,体会其中奥秘。地理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一个地域,可以研究它的地理位置,研究它的气候,研究它的文化,是一门需要发散思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是主导,而应该是引路者,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活跃的教学方式如果引入课堂,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教于乐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很多教师误认为只有幼儿园,小学生需要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其实不然,孩子们的天性都是一样的,初中生也不例外,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动脑。教师就要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创新出一些游戏学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从现在青少年比较喜爱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寻找灵感,比如《最强大脑》中就有一个记忆图片和京剧脸谱的环节。在学习中国地理中国政区图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选出最强地理大脑,先用投影仪将准备好的标有中国各个省份名称的地图投放在幕布上,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疆域的形状,然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快速记忆。最后将没有标注省份名称的地图展现在大家面前,然后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指着说出省份名称,看看哪个学生记住的省份最多,让他讲解记忆地图的小窍门,提供给其他学生做参考。还可以借鉴《奔跑吧兄弟》这档娱乐节目中的方法,教师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大组,分别是红、黄、蓝、绿、橙。然后派出任务,任务就是每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凭借自己的记忆在教师画好的铁路路线图上标注出主要的铁路干线的名称和一些重要的铁路枢纽。每一组标注完毕后,大家都要指出有几处错误,用正字在一旁标记。最后看看哪一组任务完成得更好,评出最好的组在所有学生面前夸奖他们,达到在全班参与互动的基础之上,增强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自信心的目的。无论哪一门学科在每一个单元的末尾都要进行总结与归纳,这样才能使学过的知识在学生的脑中更有条理,更容易在复习的时候找到重点。那么就可以模仿一些选秀节目如《我是歌手》,选出每一单元的地理小博士。先将班级学生分组,派出代表参与地理小博士的竞争。然后让他们在下课时间准备好自己归纳的知识点,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以老师身份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整理的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然后给学生稍作阐释。每一个参赛学生讲解完毕,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谁归纳的最详细准确。最后由老师上台总结,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弥补欠缺,做最后的总结并宣布谁是这一单元的地理小博士。所有的游戏学习法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倾听者,不能参与课堂学习,怎么可能激发出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呢?将知识融入游戏当中就像把一颗糖放入无味的清水中,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还会更具有表现自我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都不能背离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用更生活化的语言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之中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学中国人口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小例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例如在上学路上挤公交的时候好多人一拥而上,去食堂打饭要排队好久。这样会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能深刻体会到中国的确是人口大国。然后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政府官员,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种情况,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还能想到提高国民的素质,也会联系自身,提高自身素养。在区分气候和天气这两个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就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问学生夏天会不会经常买雪糕?冬天是不是几乎每天穿羽绒服?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长时期的大气的综合状况就是气候,而天气是短时期的大气变化。一般不会十几天连续下雨或者下雪。这样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就能进行很清晰的区分。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培养举一反三的地理思维。中国的气候类型大体上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的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五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这些气候的名称,而且要联想它们的成因。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等,另外要联想这些气候的特点,热带季风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高山高原气候是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同时要联想到它们的分布省份和地区。举一反三,一下子对应掌握三个知识点,思路清晰,不会混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一位学生都不是“被学习”,都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形成自主学习的心态,调动每个学生的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的创造力,那么每一堂课都将是高效课堂,初中地理也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少霞.中国地理教学技能.2009.8.

第4篇

关键词:“五导五学”;构建学习支架;地理

学习模式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模式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学习模式的变革,是近几年来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一个价值追求。但历史与社会学科内容丰富,周课时不少,教学任务重。所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仍注重结果的呈现、结论的阐述,轻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学生的体验;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针对这个实际,我校社会组开始实行“学习任务单”的教学模式。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已初步显现出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在运行的初期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在设计环节存在教案化、简单化、提纲化的“三化”现象;在使用环节出现了课本化、形式化、习题化的“三化”现象。对此,我们尝试采用“五导五学”的措施,尽力克服“六化”现象,努力提高任务单的使用效率,以“五导五学”作为学习支架,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一、导思路,培养学习思维

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侧重地理知识的学习。地理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中具有的一种思维品质,是对学习、接触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发现地理事物演变、发展和分布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能力。地理学习任务单编制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熟练掌握一些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思维的基本规则和程序,逐步学会独立处理、分析复杂的地理问题。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地理学科相关问题,调整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地理学习任务单编制过程中,除了在学习任务单的首页通过简单明了的典型导语,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的思路外,在整份学习任务单中通过学习内容的编排,引导学生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中,从因到果、从果到因,反复推敲进行思维;也可以要求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中,按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思维;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相似论原理设计任务单,指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进行“中国人口分布原因”这一学习任务单的编制时,不仅要求学生从地形、气候、经济活动等多方面探索,还要对人口分布不均衡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找出避免后果的措施。通过这一任务单,让学生明白了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学生在领会地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导学法,提升学习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它的跨学科联系性强,知识涉及面较广,内容繁杂,需要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来验证各种地理理论。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地图的比重非常大,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各种地形图、气候图、区域图、景观图、分布图、剖面图等达150幅,占整个教材篇幅的比例的一半。地图已成为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生对地图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地理学习的效率。

在任务单中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读图、绘图和用图训练,使学生养成图文结合使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在编制任务单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特别是地图能力的指导和培养。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兴趣;运用FLASH软件,引导学生认识该事物的演变状况掌握其演变规律,更好地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丰富读图途径;通过开展绘图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识记、巩固,从而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学法指导,促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图、析图以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例如,在设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这一任务单时,配上了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图学习,使知识点的阐述更清楚,使学生理解更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如果在这里没有设置相关地图,学生是难以弄懂和解答四大地理区域分类问题的。

三、导合作,丰富学习模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学习已走进了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以合作小组为学习单位,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的新型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并使学生不断体验合作的成功,建立自信心。

在运用任务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又要通过分组合作性学习注意发挥小组的力量,激发集体的聪明才智。在课下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依据任务单中确定的相关问题、要求,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确定方案。在课中,在教师的讲解、分析、引导下,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加深理解。

例如,在进行《气候》学习前,让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每个组内,安排几位关心国内外时事的学生,让他们收看天气预报,安排几位有上网条件的同学,让他们收集天气预报的相关资料,安排几位善于总结,能够大胆发言的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和发言。在课中,在任务单中让学生分组探究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气候包括的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在讨论和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学生逐渐获得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在迁移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在正确的方法下获得了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最优的情感教学效果。

四、导训练,巩固学习知识

地理学习中,课堂同步训练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其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在设计任务单的过程中,选择那些有利巩固重点知识、题型灵活、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典型题,通过笔答、口答、抢答、接力、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脉络,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编制任务单时,精心设计一些与当堂学习知识相关联,符合学生实际的典型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脉络,抓住主线,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把刚学到的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同时,为了照顾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任务单中设计的同步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和选择性,即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又能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敢于去“吃”。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材训练,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

例如,在任务单习题训练中,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检测题型。一是“亲历中考”环节,精选了近三年的各省市的真题;二是“备战中考”环节,精选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模拟试题,进行模拟提升;对于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开设简单直接的习题环节。这三个环节的习题要求不断提高、难度逐步提升,可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五、导实践,开阔学习视野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地理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在任务单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环节能让学生更紧密地实践地理知识,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同伴的榜样示范,过程的体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七下“综合探究七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这一任务单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嘉兴月河街,分析月河街旅游景区情况、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讨论如何让月河街更有特色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社会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外实践是课堂知识的深化,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研究社会、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智能和特长,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任务单学习模式的实施是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任务单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略图,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近两个学期以来,通过“五导五学”,进一步优化历史与社会“任务单”,实施“学案导学”减轻了学生负担,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社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学科的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教师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优化了教与学的策略,端正了教育思想,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泽英.学案导学引导自究[J].思想地理课教学,2010(1).

2.武传伟等.学案教学策略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8.

4.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思想地理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M].新世纪出版社,2012.3.

第5篇

摘要: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了解自身生存环境、形成基本地理认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通过基础地理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世界探究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激发学生世纪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

关键词:地理,教学法;师生关系;教学手段;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50-01

很多初中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都学不好地理课程,学习效果比较差。通过和这些学生交流,发现不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且往往是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出现。对这些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基本前提。

1.地理学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1.1 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初中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中,地理学科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虽然是中考科目,但在中考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偏低,不像数理化、语数外等课程一样,甚至还不是满分试卷。另外,从高考这个长远目标来看,重点还是语数外等课程。不知不觉中,地理成了主课中的副课,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太重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很多学生地理学不好了。

1.2 知识枯燥,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范围广泛,很多和生活的区域、环境不直接联系,需要记忆的点比较多,容易变成一系列繁杂、枯燥的知识汇总,导致学习起来有困难。同时,初中的学生还处于思维方式转变与成长的阶段,对一些地理图形、原理的理解还有些欠缺,也增加了学习难度。

1.3 缺乏生活经历,直观感受不够。城市环境成长的孩子,对土地等自然环境的接触偏少,很多的基本地理常识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例如在谈到锋面雨、季风、梅雨季节等概念时,虽然和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大多数学生无法和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自然也就很难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

1.4 叛逆期的年龄,心智不够成熟。初中学生正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智和思想在逐步成熟,处于巨变之中,也是典型的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的敏感,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走极端,很多的学生因为和学校、老师、同学、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了学习。以上是一些比较明显的共性问题,另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我们不能穷尽。关键是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何解决,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快乐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提高学习效果,微笑地说出“地理学习,so easy!”。

2.帮助初中生提高地理学习效果的“四维教学法”

依据长期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证实任何单独的解决办法都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必须要利用综合办法,才能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据此,我们提出帮助初中生提高地理学习效果的“四维工作法”,建议从以下四个维度来开展相关工作:

2.1 建立优秀的师生关系。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生阶段,很容易因为叛逆老师的管制,进而讨厌某门课程。例如有些学生说“我讨厌地理课的老师,不愿意听他的课,所以故意捣乱,地理也就学不好”!

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刻板教训学生,不给班主任、家长打小报告,通过相对平等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和教师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坦率、友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用鼓励、夸奖的方式,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班级的优点,“狠狠地”夸奖他们,比如“你真是很有地理天赋,这种问题很多人都观察不到的!”,“你是我教过的地理悟性特别高的同学了!”,“你这样好的学习态度,地理肯定会学得特别好!”等等,让叛逆期的初中学生从心里和老师拉近关系。

2.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一些地理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比较疏远,比如谈及长江流经的省份、我国的主要山脉等等,会让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在背诵几次产生混乱之后,就容易失去兴趣与信心。这个时候,通过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

2.2.1 采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让学生通过图片、模型、视频等综合方式学习地理。活生生的内容往往比纯粹的文字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我们曾经通过图片、视频将长江发源地开始,一直到入海口各个不同省市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展现给学生,他们就会形成深刻印象,学起来既容易又快乐。

2.2.2 将游戏引入教学之中。初中学生是非常爱玩的,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是激发兴趣的最佳手段之一。我们曾经展开"地图大PK"游戏,让同学们比赛在地图上寻找一组地名、辨识不同形状的地图、手绘地图比赛等等,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很好。

2.3 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好难点问题,提高学习信心。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这些难点如果没学好,就会让学生觉得地理很难,久而久之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难点问题,要耐心地教育,不厌其烦地讲解。

例如,看图识图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看图识图要求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三维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在思维能力跟不上的情况下,学习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扫除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消灭地理学习信心的这些障碍,让地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是提高地理学习信心与效果的重要举措。

2.4 阐明学好地理的意义与价值。思想上的轻视也是学生学不好地理的重要原因,一旦你认为某件事情不重要,潜意识就会减少相应的关注,那么成绩差也是正常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从考试的狭隘领域来理解地理学科的价值,要把地理学的深层次价值展现给学生。当然,也不能只讲道理,还要配合一些案例、故事来讲,比如一些以地质灾难、地质现象为主题的电影,例如《后天》、《2052》等,有时还可以给同学们讲述一些某企业家因为地理知识发现商机、某将军因为地理知识打了胜仗、某侦探因为地理知识侦破重大案件等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案例,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意义,从思想深处重视地理,提升学习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兴趣

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然而,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在教学实践中处境尴尬。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课题就摆到了每个地理教师的面前。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正视地理学科,进而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有效地理学习的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所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是关键。因而,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比较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诀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印证了地球的自主;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

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食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可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三、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复习课 教学策略

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国家教育部顺应时展潮流,实行中考科目改革,设置“综合科目”考试。地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1 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注重打好“双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2 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4 立足单科,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强化综合意识,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该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立足本学科,就是要按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知识范围,抓紧好本学科的教学,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中考的万变。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

5 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文理综合能力测试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第8篇

1.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读图"是关键,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条件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先游遍全世界的每一个较落之后再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我们只有从地图上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以便了解世界地理,了解身边的地理事物;以达到知识点的转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物,学生立刻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地表达出来。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进行"文"、"图"结合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我利用中国政区图,根据我国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流经的省区进行教学。利用挂图,让学生轮流回答或者齐声回答,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全国的省级行政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再给学生总结出;位于黄河流域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等。位于长江流域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省、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等。最后测试: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一次性不重复不遗漏地指图说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空间分布。充分利用地图,用一个空间结构把知识联在一起,就比较容易理解,记忆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3.地图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各种地理事物是用各种地图符号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例如,用中国的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文水系特点,教师先让学生思考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再和长江的水文水系特征相结合得出: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而长江发源于西部青藏地区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进行水运,灌溉等这样的结论。这里学生绝大部分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即凭借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力(高山的流水,是从很高处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缓慢)进行思维活动,而不一定是先经过一连串的逻辑思维,例如:山地因地势陡峻--高度差大--河流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水力丰富,才获得以上认识的。这种形象思维具有不受已形成的地理概念、规律与理论约束,容易产生直觉,即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设想或忽然领悟的思维,七、八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因而要特别注意利用新教材的地图优势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4.地图在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第9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启迪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地理是我市中考的考查科目,也是我省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中考和高考的成绩的高低将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如何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谈些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

实施新课标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教学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要向同行学习,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学习,要向理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地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素养为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动力。

二、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习热情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好学"、"乐学"是学生学习好的前提条件。而"好学"、"乐学"主要看学生是否对该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其它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教材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以它所提供的范例为情景形成某种基本的观念和思想,形成同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范例有许多,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形成同样的观念可以选用不同的范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中的素材,只要能够促进观念的形成同时又适合教与学要求的任何素材都是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上降水和降水分布这节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乌兰巴托、北京、新加坡、阿斯旺五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了解每一幅图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再把这五个地点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观察这五地在空间的变化。这种把板图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很具实效性。我上《美国》这节课,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以人文形式体现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和地形特征的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想想看?"如果你到美国去旅游,在美国的哪些地方能欣赏到A地、B地、C地的自然风光?

活动二:"猜猜看?"如果你从美国的西部旧金山乘车到东部纽约去旅游,你能依次说出沿途经过的主要的地形区吗?

这是一个以旅游的形式,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这就吸引学生观察美国不同地方的景观,让学生从感官材料入手判断美国处所的温度带,根据对景观的观察,判断出美国各部分所处的地型区,并分析其地型特征。多媒体课件能把比较生硬的两个知识点以富有人文色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有机的结合一下板图,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填出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及地形特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知识点又能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在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启迪的学生思维不要怕出错不要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虽然是一个研究无极限,追求无至尽的课题,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就一定能够最大化地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