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社团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28 15:32:53

导语:在大学生社团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社团调查报告

第1篇

哪里都活跃着大学生创业的身影。

这不,3月26日,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创业黑马集团承办,《支点》杂志社协办的第26期“光谷・青桐汇”现场,就有不少大学生带来的创业项目。其中,会社交的“问卷宝”(我爱调查网)在线调查平台,引起了投资者关注。

项目名称 “问卷宝”

讲诉人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大三学生、“问卷宝”创始人 熊泉浪;“问卷宝“市场总监 方青

项目概况

在销售界有这样一句话,叫作“卖产品不如卖需求”,因为市场并不缺少产品,而是缺少对市场需求的把握。那么,该如何知晓消费者的需求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问卷调查。但是传统线下问卷调查,费时费力费钱。

“问卷宝”采取的是线上调查方式,被调查人群可以通过手机或者PC端,随时随地答卷,这就比传统线下问卷调查轻松多了,成本上也能节省很多。当然,市场上也有一些做线上问卷调查的产品,如问卷星、问卷网等企业。其中,问卷网于近期获得了55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证明线上问卷调查市场有很大发展前景。

市场情况

既然有这么多竞争者,用户凭什么会选择“问卷宝”?虽然之前的线上问卷调查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但专门针对校园里的学生做线上问卷调查的很少,“问卷宝”就是做校园市场的线上问卷调查。主要客户为高校老师、学校、社团和培训等服务机构,以及校园分期等各类校园O2O企业。

另外,因为被调查的主要是学生,所以“问卷宝”能实现定向调查。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技术手段,“问卷宝”还能自动生成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更精确。

商业模式

平台上线才1个多月,在未做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目前已有近万名用户,且保持着43.3%的增长速度。目前已做过“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大学生兼职需求”、“寻找身边学霸”等调查活动。业务模式分为两种,基础版免费为用户提供投票调查等活动,付费版针对企业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还能提供植入广告等增值服务。

我们还把在线问卷调查和社交结合起来,比如平台里加入了人脉圈和问卷社区。因为单纯地做问卷调查,用户会感觉很严肃和无趣。加入社交元素之后,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之间,在问卷调查之外能就某一话题产生互动,用户黏性会得到增强。

融资需求

150万元人民币,出让20%股权。

投资人点评

C2B产品要增强用户黏性

熊仁霞 丝宝集团承胜创投投资经理

“问卷宝”是一个连接C端和B端的产品,瞄准的是学生群体。对它来说,重点是如何吸引到更多C端用户之后,再吸引那些专门针对学生市场的企业用户付费。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参与问卷调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低频的事件,“问卷宝”就需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使用“问卷宝”的频率。虽然说“问卷宝”也在考虑往社交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用户黏性,但跨度太大效果不一定理想。

在我看来,“问卷宝”可结合自己的优势,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报告与他们互动。比如,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较有兴趣,如果“问卷宝”能通过问卷调查积累的数据,形成一些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报告,吸引他们时不时地来平台查看相关数据,用户黏性自然会提升。

核心竞争力还在于数据分析能力

宋志才 九州证券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高级主管

在线问卷调查应是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问卷调查是一种专业,更多的是针对各种企业和机构等商业单位,市场相对来说较小众。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会认为“问卷宝”很难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因为它很难成长为一个能挂牌上市的大公司。

另外,“问卷宝”更多地围绕“自动生成调查报告”和“低成本”做文章。其实,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只是调查渠道。作为问卷调查服务机构,应强调数据分析能力,这才是核心竞争力。“自动生成调查报告”等功能,只是数据统计方面的表象,最终还是要通过数据分析给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建议,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应考虑做垂直细分市场

骆晓鸣 武汉福创投资创始合伙人

第2篇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就业创业的形势日趋紧张。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在正召开的“两会”上成了讨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青年团队中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下,其就业创业的思想动态引人关注。

我院自建校以来,一直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并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独具一格。在此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我院不同年级学生关于就业创业又有哪些独特的认识与想法?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社将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2011年3月中旬至4月初,在合肥学院内展开。

三、承办单位

合肥学院共青团理论研究会

四、调查对象

合肥学院在读的所有学生

五、调查方式

原则上,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必要时,采用访问调查方式。

六、活动资金

1) 调查问卷打印费约50.00元;

2) 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费约10.00元;

3) 展板、海报等宣传材料制作费用约 10.00元;

4) 问卷后期整理、数据统计、材料归档及调查报告等材料的打印,费用合约为10.00元。

七、具体安排

1) 前期准备阶段[3月9日~3月15日]

a、3月9日~3月14日 监管部监管制作500份调查问卷,并上交至会长审阅。

b、3月9日~3月12日 组织部负责动员会员踊跃参加,外联部协助动员,并于12日将具体开展调查的会员名单上交,由会长及副会长审批。人员最终确定后,由组织部对其进行基础礼貌培训(培训日期暂定16号)。

c、3月11日~3月13日 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进行前期宣传。在此之前,由宣传部准备宣传材料;宣传过后,保存好宣传材料,以备上交社联。

2) 问卷调查阶段[3月16日~3月20日]

a、成立临时问卷调查小组:

大一组组长:尹小委(外联部部长)

大二组组长:陈雷(副会长)

大三组组长:李红(副会长)

大四组组长:郭方(会长)

b、工作人员分组后,在各组长的组织带领下,有针对性的采用灵活的方式和途径,对校内同学进行随机调查。(如:走访宿舍与教室,在校门口设访问点等)

c、与各系学生会进行沟通,并利用部分会员学生会干部的身份,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协作。(具体细节商议中)

3) 统计分析阶段[3月21日~3月27日]

a、3月21日~3月22日 由监管部负责收集、整理问卷,并进行初步的数据比例统计。

b、3月23日~3月25日 由社团理论学习小组初步解析统计情况,展开讨论并组织拟写调查报告。期间,何婷婷老师会对理论学习小组代表进行培训。

c、3月26日~3月27日 请何婷婷老师、就业指导办公室老师做指导,结合老师建议给出最终的调查报告。

4) 后期宣传阶段[3月28日~4月3日]

a、3月30日~4月1日 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进行活动及成果宣传。在此之前,由宣传部准备宣传材料;宣传过后,保存好宣传材料,以备上交社联。

b、争取将调查报告刊登在校刊上,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扩大影响。

c、争取在院团委网站和学院网站上宣传本次活动及成果。

d、鼓励参与此次活动的会员,将心得体会投稿至各系系刊或校刊的编辑部。

5) 总结经验阶段 [4月4日~4月6日]

a、总结活动中好的经验和方法, 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探讨解决办法。

b、将优秀报告、队员心得、活动记录及各种材料整理存档。

c、4月6日,召开会员大会,汇报近期工作。

注: 各项工作负责人,在当日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向直接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展,以便得到及时的工作指示。

此次活动中的所有经费流动与管理由财务部负责。

八、注意事项

1) 在受访人员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原则上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在场。

2) 在问卷过程中,对方不理解或对术语、概念不清楚之处,必须详细解释,同时务必做到深入浅出和和解释的通俗易懂。(如:通过举例来做到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3) 在调查过程中,问卷调查方式与访问调查方式的选择可由工作人员灵活决定,视被调查人的实际状况来决定最适合的调查方式。(如:有的同学手中有物品,建议采用访问调查方式)

第3篇

[关键词]大学;娱乐;网络;传统方式

大学期间的学生还没有很强的就业意识,上学的费用多来自于父母,也没有经济负担。充足的课余时间就为娱乐创造了条件。娱乐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追求精神平衡、精神休息的手段。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年代,大学生的娱乐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成为大学生活中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那大学期间都有哪些娱乐方式呢?

一、网上娱乐

1.网上现状及前景。网略娱乐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形成的新的娱乐方式,在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学生依然是作为最大的群体而存在,占比25.5%。而且截至2013年12月,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较高水平。

2.网上娱乐方式。网上娱乐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有人气的就是网略游戏、网略购物、网略视频、网略音乐、电子书等。

3.娱乐设备。上网设备主要是手机和电脑。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3G网略和无线网略的普及,促使手机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网上工具。手机普及度相对于电脑而言较高,适用于一些小型的游戏,而且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的聊天、听音乐,给大家带来很大的便利。而电脑体积上相对较大,一般放在宿舍。据调查,2013年上半年全国大学生电脑普及率为80%。而且很多人认为电脑尤其是笔记本电脑是在大学期间用于大学生在宿舍时娱乐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4.娱乐地点。大学生娱乐地点一般为以下三种:一是在宿舍,二是在学校机房,三是在学校附近的网吧。随着电脑的普及率提高,大学生上网场所一般选在宿舍。如果玩大型游戏,或是宿舍网速不好,那么学校机房和网吧就会是很好的选择。手机体型较小,所以上网地点不固定。

二、传统娱乐

1.传统娱乐分类。首先,传统娱乐是指没有互联网的常规娱乐。按有没有制度规定分类,大学期间的娱乐方式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但这两种之间并不是孤立而存在的。其次,课内的娱乐活动主要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由学校组织与安排,并以保障实施来开展的。活动设计主要采用兴趣与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以团体的形式,按学生的自己的意愿挑选选修课,进而进行定向的培养,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舞剑、太极……课外的娱乐则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一般包括团体和个人两种。团体的多人娱乐一般表现为社团的各种活动与晚会,个人的娱乐方式则是多种多样。旅游、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购物、K歌、看书、玩牌、聚会、轮滑、街舞……不论是课内还是课课外,我们仅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而对娱乐的项目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不是将两者完全的割裂开来。

2.娱乐偏好。与很多人想法有出入的是,读书并不是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以济南为例,在2012年的1000人的调查中,67.6%的学生阅读平均时间在1小时以下。按照性别来分,课余时间,男同学偏向于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聚会吃饭,或是在宿舍打打牌、玩玩网游、进行短途旅行;而女生则是喜欢逛街、绣十字绣、跳绳转呼啦圈、打羽毛球、街舞、轮滑等偏女性化或是男女皆可的的活动。

3.娱乐设备。一方面是学校公用的健身器材,如篮球筐单双杠,有些则是学生为了自己使用而自费购买的小型便于携带的用品如乒乓球篮球等。

三、两者间的比较

1.娱乐用时。终端设备的普及为网上娱乐提供了条件,学校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又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多的空闲时间。所以网上娱乐相对于传统的娱乐方式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用时很长。据调查,大学生在看看新闻、信箱、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等主要内容中利用互联网娱乐的占的比例最高,40%以上。男生上网时间大部分分布在1至5小时之间。而女生上网时间大约在3至5小时之间。在好几个大学的调查比较中,传统的娱乐活动中男生与女生相比要多一些,但是在课外的活动时间一般没有网络娱乐时间长。

2.运用偏好。从网络娱乐上讲,男生平均的上网时间比女生要多。一般有网略游戏聊天听音乐等等方式。其中网略游戏受到大多数的男同学欢迎。而女生则偏向于像连连看这样的小型游戏,网购、电子书也是她们的最爱。传统方式上来说,男生的娱乐方式主要是体育活动,偶尔去K歌、健健身。而女生则倾向于逛街、去格子铺。

3.娱乐地点。网上娱乐因为需要网络设备所以上网地点相对固定。而传统的娱乐方式则没有太多的约束,像街舞、象棋、篮球等活动既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

总结

通过对以上的描述与比较,我们了解到,与大学期间网略娱乐相比,传统娱乐的欢迎度大不如前。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比如视力变差,身质因缺乏锻炼变弱等等。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在《通知》中,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之后。怎么控制上网时间,怎么去调节网略与传统娱乐方式之间的平衡,我们又该发起怎样的活动去改变现在的娱乐现状,都值得去深思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珠珠,李素丽,尚俊杰.青少年网上娱乐方式调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3.03.10

[2]于本凤.从英语国家人们的娱乐方式看中国人的娱乐方式的改变.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5

[3]潘颖,王贵.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4]范翟,樊祺崇,赵顺,程.大学生网略行为调查报告.湘潮(下半月),2013.01.25

[5]林桦.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状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 心理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适应是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良好心理的过程,也是个人同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大学新生适应性指大学新生根据已改变的外部环境,改变自身的特殊性、调整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符合新环境的要求的能力。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就是针对新生入校后出现的一些变化,主要是学习、生活、环境和其他方面的改变,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同学们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性内容。

为了深入地了解当前大学新生的思想动态,针对新生开展了调查问卷分析。在线填写调查问卷496份,有效率90%以上,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对环境的适应、学习、生活的适应,对大学的期待,大学业余时间的安排,目标的确立及心理方面的困惑等。

1学生对寝室氛围的要求

大一新生刚入校,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而大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度过的,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良好的寝室文化是很重要的。根据这份调查,每个人都希望构建和谐的寝室关系,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都充满了正能量,期待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这说明自动化大一新生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从主观因素来说,和谐的寝室关系需要寝室的每一位同学互相帮助,相互理解和包容;从客观因素来说,学院、辅导员老师的正确引导也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寝室关系、整洁的卫生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学院还可以每月评选优秀寝室,进行优秀寝室答辩等活动,由学院学生会生活部的同学来执行和评比,设置奖惩制度,督促寝室文化建设的完成。

2学生早上早起的时间安排

通过这份调查可以得出,自动化大一新生表示在早上一二节课无课的情况下,半数愿意集中于七点半到九点之间起床,多数能够在七点半之前起床,少数同学希望在九点之后起床。自动化大一新生中虽然有少数学生个性散漫,放任自己,但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较高,在学习上有较高的积极主动性,有能力将时间合理安排并高效利用。通过调查分析得到,学生在早上七点之前起床人数较少,在此时间段进行早自习,反而会适得其反,自习效率低下,并会导致早晨1、2节课犯困,打瞌睡等情况,甚至影响一天的学习。建议学院安排适量的早自习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个人的学习时间,比如在早上1、2节课无课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安排早自习,既能保证一天的精神,又能达到自习效果。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果的方式,所以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学生晚上睡觉的时间安排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睡眠情况直接和第二天的学习效果挂钩,从这份调查报告看出,99.4%的同学都在晚上十点之后睡觉。虽然晚睡的同学很多,但特别晚睡觉的同学还是占少数的。由于自动化学院的男女比例接近4比1,而男生又很喜欢打游戏,往往一打就是几个小时,客观上影响了调查结果。建议寝室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特别是男生寝室,当寝室同学打游戏到没有时间概念时,寝室长应及时阻止,正确引导。如果已经影响到其他室友的正常休息,寝室长请及时告知辅导员老师,借助辅导员老师的力量共同构建和谐寝室。通过这份调查报告,提醒自动化的学生应该要增强时间观念,合理分配学习与娱乐的时间。

4课余时间的安排

从这份调查可以看出自动化大一新生对于课余时间的安排还是不合理的。由于刚步入大学,错误地认为大学就是天堂,被大学学习生活比高中清闲的表象迷惑,又刚刚经历了高考,不再有升学的压力,没有完成高中到大学的正确过渡,再加上大一的课程本身比较少,因此大一新生把上网、打游戏和看电影作为打发课余时间的主要形式,而不是用于学习。但是学生上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所以大一新生还是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其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切的学习以及科学研究都要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尤其是自动化学院的学生要做大量的实验和题目,会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大一新生应该要加强体育锻炼,并一直坚持。同时,大学生应该开始培养一种兴趣爱好,并为此深入,热爱他们所选的兴趣爱好。所以建议学生把关注点从娱乐方面转移到学习、参加社团或是参加一项体育锻炼上来,成就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5新生感兴趣的学校活动

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可以了解自动化大一新生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选择性。由于专业相关性,自动化的大一新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特别突出;还有很多同学希望学校组织更多的志愿活动,说明大学生热心公益:同时,他们希望增加文艺、体育活动和创新创业及就业的相关活动,说明他们有饱满的热情想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且想对本专业有更深的了解。还有一部分同学希望多举办优秀学长事迹报告会或经验交流分享会,说明大一新生明白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也反映了他们愿意向优秀的学长学习经验,借他人经验来反思自己。建议社团、学生会等活动主办部门多举办契合学生需求的活动,学校、学院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优秀的资源,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支持。

6新生了解渠道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一新生是想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信息的,而信息的来源绝大多数来自辅导员与学长的介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微信等公众平台也成为新生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而相关职能部门的主页并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多借助一些新媒体手段,比如由学院学生会建立一个QQ群,由某个部门负责,每个年级的年级长加入其中,将学校大的政策、信息及时公布在群里,再由年级长传达到班级,逐层扩大信息的传播,微信公众平台也专门设置板块定期推送。希望学院加强宣传的力度,合理安排橱窗的位置,在橱窗设计上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发挥设施的作用。

7新生对学校饮食的期望

饮食方面可以看出自动化的同学对食堂的饭菜基本满意,但希望质量有所提高的同时降低价格。希望学院能采纳学生的意见并且反馈给食堂的相关负责人。

8新生的规划

大一新生中对未来有清楚方向的只有38.91%,所以任课老师应该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上加强学生对于未来规划的重要性的教育,并且教会他们如何考虑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可以让大一新生多与已经签约的大四学生沟通,分析他们的简历,寻找自动化优秀大四学长的特点和共性,通过人物访谈的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来制定自己的大学目标和规划。此外,还可以多增加一些优秀学长演讲会以及校友回校访谈,通过学长讲述自己的大学经历和求职经历,让暂时对未来没有规划的大一新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有可以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学校方面可以在学生思想方面、学业辅导方面、生活方面、特殊群体方面(贫困生及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提升,为新生创造一个更好的适应性教育的环境和发展的平台。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K2012-100)。

参考文献

[1] 杜琳琳.高等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服务学习项目;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专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4-0040-04

一、服务学习项目设计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高尚品行,具有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品格和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

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来看,目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课程的比重,弱化人文素质教育;二是采取以课堂、校园和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教学模式,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的建构型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必须尽快结束这种忽视品格、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等方面培养的现状,积极探索促进高职人才全面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服务者(学生)通过参加服务活动获得的体验促进自身的学习与发展[1]。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服务与学习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同时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交流、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综合素质及培养社会责任感[2]。学习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服务学习项目,对于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服务学习项目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服务学习项目设计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重点,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自觉学习、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及社会责任感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服务学习项目设计的原则是:坚持服务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服务内容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服务学习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过程,分类分层次加以推进;考虑学生基本要求及多样化发展目标,科学设置学习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使服务学习项目落到实处。

三、服务学习项目的设计思路

实施以立足学校为重点,以服务社区和社会为补充的半开放学习模式。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服务学习项目按照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专题活动四个模块分别展开。

(一)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项目指服务者通过参加与专业课程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专业实践项目可以是教学助理、行政助理、科研助理以及参加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等。

教学助理:以帮助课程主讲教师整理、分发教学资料;整理实验实训设备;传递通知、文件以及管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等为主要工作内容。根据服务者工作完成情况,采取自评、主讲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考核,表现合格者可以获得1~2个服务学习项目学分。

行政助理:以帮助学校行政部门完成行政会议的通知与记录;文件资料的打印、登记、发放、存档;报刊杂志的收发;来访人员的接待;电话的接听、记录;传真的收发、登记;人事档案的建立、管理;协助进行专项活动的准备、筹备等为主要工作内容。根据服务者工作完成情况,采取自评、使用部门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考核,表现合格者可以获得1~2个服务学习项目学分。

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可获得服务学习项目学分。一般情况下,项目主持人记3个学分,其他人员(不超过3人)每人记1学分。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范围可以是有关指导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或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学校聘请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工作委员会,负责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工作。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学习项目采取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形式。

第6篇

XX年3月15号的新华社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对该国上万名6至17岁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与XX年相比,美国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比例从1.2%增至目前创纪录的2%,其中男孩患病比例从1.8%升至3.2%,女孩从0.5%增至0.7%。美疾控中心日前公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美国平均每50名少儿中就有一名自闭症患者。患儿比率创历史新高记录。

(注:自闭症是一种的精神发育障碍,征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和兴趣范围具有显着局限性等。)

而相比来看,我国目前并没有官方正式统计的自闭症发生率相关的统计数据。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对自闭症儿童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亟需加强。

二、 活动目标

自闭症儿童:得到更多的善意的关注,在恢复方面可以的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减少公民对他们的歧视行为,更好的向关爱他们的方向发展。

微尘爱心社社员:增强社员的社会责任感,爱心及奉献意识,。既锻炼和增加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唤醒更多的人们去关注自闭症儿童。

三、 活动时间

XX年4月1日——XX年4月2日

四、 活动地点:

南院、北院9号楼115

五、 活动开展情况

此次活动有洛阳残联,金雨点,微尘爱心社共同举办。

4月1号和2号白天,微尘爱心社团在校内举行关注自闭症儿童签名活动,让大家自愿签名。2号下午6:0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发传单的宣传人员在做第二步工作。晚上6:30,在9号楼115教室,进行幻灯片的放映。

在幻灯片的放映过程中,有关于自闭症的起因,相应表现,以及目前在多个国家的现状。最后播放的是电影《海洋天堂》,该片取材于一位父亲王心诚照顾一名21岁的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自闭症儿童大福,而自己却又被查出是肝癌晚期,于是开始经历千辛万苦寻找寄托孩子的地方。最后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以及骗孩子说自己是海龟。当他离开人世,大福从此与海龟为伴,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完美世界。

这个片子感动了好多前来观看,或许看过或许没看过的观众。这部影片用最朴素的故事情节,最真挚的情感,向我们诠释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向我们展示了目前自闭症孩子所面临的困境,非常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面向属于他们的美好,温暖的未来。

六.活动评价:

让我们更加了解自闭症这个群体,更加关注这个群体,同时也会因自己关心弱势群体,能为社会尽一份力而感到高兴,万人签名活动唤起了所有大学生心中的爱心,这次活动让许多人明白人生的价值是在于给予,给予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彩,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大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关心社会,提早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不足之处是我们的教室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导致最后又临时换了教室,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第7篇

摘 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研究以成都大学为例,在城市型综合大学的背景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构建了集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力素质为一体的五大素质提升体系的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实践探索充分证明了该工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城市型综合大学;大学生发展;素质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各级各类人才的“潜在力量”、“补充力量”,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具有长远的意义。我国城市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但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状却形成一个矛盾的局面。教育部有关调查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以城市型综合大学为背景,力求探索当代大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的路径,培养符合城市发展的人才模式,促进大学与城市的共生共赢。

一、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理念

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属的唯一普通本科院校,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力求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紧密;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好”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城市型”理念。城市型大学是指行政关系隶属于某座城市,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紧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大学。这样的大学从高等教育属性、科学研究、学科结构、专业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类型以及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应更加贴近所属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城市的需要,服务于城市的成长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综合”理念。城市型综合大学立足于所属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全方位、系统性的动态发展相并轨,满足城市对人才的全面需求,在学科设置上是属于综合型的,具有学科综合性的特征。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人才”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工作者是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以学科基础能力训练为平台,以企事业标准为插件,适时引进行业新标准、新成果,缩短产学距离,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充分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中涌现出许多精英人才,“鸟巢一代”就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的素质和魅力,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缺乏实效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原本单一的思想素质教育显得缺乏实效、缺乏活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高等教育过分讲究专业对口、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略、忽视心灵教化、人格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人格不健全,或者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缺乏进取精神。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程度不够。在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活动中,被调查的大中学校学生自评同时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对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和“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6%;调查中认为大部分老师教学是“灌输式”的大学生达到44.0%。[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EB/OL]. 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28/n36419/10196393.html.2004年03月19日.]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比较欠缺,为高校进一步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先导,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创新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出了要求。

(二)大学生的发展现状

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丧失。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有所变化。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以集体主义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奉献多少索取利益。这些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集体奉献精神和对事业献身精神有所减弱。

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已经表现出择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择业偏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仅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弱视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等不良趋向。人民网-麦可思2010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2010年9月-11月份数据)结果显示,仅有24%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并且被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收入和工作强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直接关系。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随着其收入层次的降低而下降,也会随着其加班时间的增多而下降。[理想与现实:2010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EB/OL].mycos.com.cn/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74.]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56-62.]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当代大学心理承受能力却较低,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表明有20.2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不适而引起的焦虑,人际关系的不良而引起的苦闷,消费上的攀比导致心理失衡,性和恋爱而产生的心理困扰等。

三、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结构体系探析

成都大学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针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和素质能力的情况为经验依据,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在大学生素质能力上的微观激励机制进行经验性的解析,开展实施了“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是以学生工作委员会和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为支撑,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为保障,旨在培养道德修养高、专业能力强、身心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科学知识丰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结构体系

“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结构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力素质五个提升体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能力体系。

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主要基于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培养理念,立足于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满足大学生就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力素质是现代城市发展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将学生的所有素质集中凝聚在这五大素质提升的培养上,就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通过这五大提升体系使得当代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同时,麦可思的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就业的状况与学生素质成明显正相关。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主要也体现在本文提出的五大提升体系和三大能力,这从数据上也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工程体系。

四、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成效

成都大学在近三年时间充分围绕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各学院以学科特点为依托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工业制造学院通过推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动手能力,塑造科学思维方式,继续打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和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特色工作品牌。美术学院结合专业实际建立学生文化创意项目孵化区,采用项目化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专业竞赛实训或承接公益项目、商业项目实战,将学生原创的文化创意项目以作品或商品的形式孵化出来与产业相结合。在承担的成都伊藤洋华堂公司自主品牌IYB服装图形创意设计项目中,提交设计方案300余件,通过竞标,已有8套使用方案被确定,现已全部投放市场在商场售卖。各学院的项目和活动各具特色,各有长处,紧密围绕工程的理念,积极进行实践,展示出学院在素质教育上热诚和努力。 (一)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大学是各类人才产生的摇篮,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评估是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评估,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的全面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高等教育应时刻把握思想政治素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

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方面,成都大学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为主渠道、以思想政治主题教育为引领、以思想网络阵地建设为手段、以党团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第一,抓好入学教育。大学新生一年级开设入学教育课程,让新生尽早认识专业方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大学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注重社团能力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技能的表达能力。同时善抓分时分众主题教育,以突出教育实效。第三,加强网络教育。利用互联网高效、互动性强,学生参与面广的特点,积极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在学生中努力倡导积极、健康、绿色的网络主流文化;重点加强学生天地网站、学院-班级QQ群思政联动体系的建设,着力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行为规范引导、网络法制教育。第四,实行班级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创建先进班集体活动,启动创建先进班集体网上申报工作,建设网络“班级之家”,实现班级事务公开、班级财务公开、班级各项活动展示公开;积极推进班级民主建设,形成班级建设工作可视化、可比化、监督无障碍化。

(二)人文科学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人文科学素质作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格素养、行为规范等素质的综合体现,既是人的素质结构的基础,又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最高层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就是要

把人类特别是本民族积累的价值理念、品格素养、人格情操等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素质教育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科学以人文为本,人文以科学为基础。在人文科学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上,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工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活动来实现。例如,素质拓展体系的建设,整合、深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出台了《成都大学关于实施素质拓展卡积分的暂行规定》,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需求,实行学生素质拓展卡,逐步构建多样化、模块化、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并与学生的各级各类评优评奖挂钩,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展学习知识的范围,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如通过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举办了学生社团文化节、、“魅力曲艺、悦动青春”中国传统曲艺进校园、《成都大学校歌》《成都大学学子之歌》仪式暨校歌大家唱等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身心健康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身心健康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表明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魄,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接受一切教育,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身心健康素质提升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全年开展各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常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运动锻炼热情,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以各类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全国各级大赛为契机,带动全校学生整体运动水平,并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每年有近6千学生受益,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认可。在危机预防与干预上,一方面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举办新生讲座;一方面协同各学院排查有各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对筛查出有危机倾向的学生逐一面谈,并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咨询、干预。

(四)职业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在职业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等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其学业选择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衔接起来,以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力。建立课堂教学、课外讲座和竞赛活动三级培养体系融入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全校必修课以及《学生领导力》、《创业实务》等全校任选课,自编出版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赢在校园——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通过三大品牌讲座、知名企业进校园、校友讲堂和创业讲堂等举措开展就业和创业意识教育;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面试比赛等,让学生以赛代练,理论联系实际,有力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择业指导。

(五) 创新力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创新力素质是指一个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具体表现在心理素质、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所具有的开拓性、独创性、新颖性等特点,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创新力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科技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创新力素质提升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一直注重学生工作与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积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宽松氛围。建立ECOC创业服务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E即教育,通过构建创新人才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C是通过竞赛遴选创业项目;O为通过建立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推进大学生创业;C指构建创业扶持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学校聘请了50余名成都市青联委员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与地方政府设立的大学创业园联合建立了创业预孵化基地,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成立创业俱乐部,开创kab创业基础教育选修课,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设计大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不断得到增强。3个学生创业团队被评为成都市大学生创业重点项目,IDO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0创业成都市“创业潜力奖”,豆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西南地区(只有4个团队)参加CCTV《创意中国星》全国总决赛,获得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50万元的投资。全校已经形成了“以课堂教育为基础、课外讲座为补充、就业创业实践为特色、专业教师队伍为保障”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而且也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职责之一,有利于促进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推进工作还将在探索与实践中继续深化,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实施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晓明.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3]刘绍荣.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途径[D].复旦大学,2004.

[4]理想与现实:2010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EB/OL].mycos.com.cn/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74.

[5]汪莉.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

[6]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EB/OL]. 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28/n36419/10196393.html.2004年03月19日.

第8篇

关键词:EPS;社会调查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C-0011-05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一般在第三个学期开设。《社会学基础》是其最为重要的一门先修课程,《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既为先修课程知识的运用提供信息收集与分析手段,又为后续课程提供需求调研基础性知识与分析方法。因此,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与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和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本课程秉持富有社会工作专业特质的EPS的教学理念,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核心是以岗位能力获取为目标,并基于实务过程设计课程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的社会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调查实务能力。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后,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状态。它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任务驱动和实务导向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要达成三个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目标

《社会调查方法》具体知识目标为: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掌握选择调查课题的标准、途径和方法;掌握抽样的主要方法;能够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实施社会调查;掌握调查方案、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调查报告的主要架构与特点;掌握基本的资料统计与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社会调查方法》突出任务导向,通过把学生卷入社会调查过程体系,让其在完成具体调查课题中掌握技能。具体能力目标包括:能够设计出满足调查实际需要的调查方案、访谈提纲、调查问卷;能够实施具体的社会调查;能够进行资料统计与分析;能够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能够根据调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

(三)职业素养目标

在组建项目团队、选择调查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一系列实践过程中,促进职业技能、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融为一体。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内化公正、平等、接纳、尊重等专业价值观;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塑造学生规范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服务对象认真负责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思想――EPS模式

EPS模式率先由香港城市大学资深社会工作教育专家甘炳光博士提出,它综合运用富有社会工作专业特色的Empowerment(增能)、Participation(参与)以及Strengths perspective(优势视角)三个重要的概念。

增能(E)是指获取或发展个人的权力或能力感,是消除个人对自己负面评价、增加自我价值以及充实自我能力的感觉。本课程通过课堂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程序和相关知识,再通过大量实例的训练和学生课外实践,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信,使得学生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持续增能。比如,在讲授“选择调查课题”这一章节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与思考,选择一个合适的调查课题。同学们就选取了兼职状况、课外阅读状况、消费状况等课题,随后开展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并呈给院系和职能部门领导审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实质参与了学校管理,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也为改善学校风气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更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

参与(P)即强调学生不是教学的跟随者,也不是执行者,而是教学的合作伙伴,可以参与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决定,有选择及决定权。在本课程中,通过鼓励、引导等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把学生切实放在教学活动的主置。从项目团队组建到调查课题选择,从概念操作化到问卷设计,从课外实地调查到个案访谈,从统计分析到撰写调查报告,都力求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通过参与让学生了解一些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了解其中的同龄人的境遇,内化个人价值、尊重、接纳、公正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这还培养了学生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关注弱势群体,主动帮助弱势群体。

优势视角(S)即相信人会继续成长并有发展潜能,不要只看到学生的问题、需要、限制及不足,要多强调他们的长处及优势。学生不只会带来问题,也会带来资源和力量。众所周知,高职学生多数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经历了高考的失利后,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还比较自卑。但是高职学生也有显著的优点,比如可塑性比较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学习生活观念多元、就业心态比较务实。这对高职院校教师尤为重要,不能总去抱怨甚至嫌弃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和才华,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化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诸多教学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团队合作,为风格迥异、具有不同才华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和体验成功的舞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概念与核心知识)主要有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选题的标准、调查设计、概率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方法、测量层次、概念操作化、量表、问卷的结构、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资料收集要点、撰写调查报告。

本课程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主要有选题的途径和方法、确定分析单位、测量的信度与效度、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调查员的挑选与培训、资料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社会科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方法性学科,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应用型学科。因此,本课程采取兼具社会工作专业特质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一)以项目为轴,串联单元知识点

在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中,是以具体项目的实施为载体,也是以完成具体项目为依归。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一个独立的社会调查课题交由学习小组自己处理,让学生实际完成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课题来达成各单元知识要点的连接、熟练以及运用。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抽签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再抽签决定或共同商定某个社会调查课题。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对整个社会调查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并且具体操练社会调查课题,最终实现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融合成一个整体。

(二)以任务为块,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每章节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社会调查活动的一般程序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指导学生从选题、调查设计、调查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到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每一章的教学设计中,都布置了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参与的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动员学生“卷入”到社会调查的真实情境中来,促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有力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实施过程设计如下:

1.明确工作任务。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将要完成任务的内容与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问卷设计》这一章内容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每人设计“本组所选调查课题”问卷一份,要求问卷结构完整、题型多样、题目至少25道。

2.尝试完成任务。也就是让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完成具体任务。这样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重要的是多了一份亲身经历。例如,在完成“本组所选调查课题”问卷过程中,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缺乏而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体验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3.提出疑问。即让学生把在尝试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提炼出来。例如,要完成“本组所选调查课题”问卷这一任务,需要了解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4.答疑解惑。教师“讲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研读教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讲授”并非是教师单纯的讲解,而是指综合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如例题讲解、案例剖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5.回归任务。学生带着最新获取的知识返回到任务,并再次尝试完成任务。例如,待各小组完成“本组所选调查课题”问卷后,教师安排“习题课”专门点评各小组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给予相应的修改意见,使之不断完善。这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新学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有利于驱动课堂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有机整合。

(三)以工作坊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相长

工作坊(workshop)就是一个让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和过程,并让参与人员在过程中能够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方案的执行。换句话说,工作坊就是通过运用一种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将上述事件有机串联起来的过程。本课程工作坊主题的选取根据社会调查的一般过程予以设置。主题如下:选择社会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制定抽样方案、概念操作化、设计调查问卷、资料收集与处理、撰写调查报告。

这样的设计在突出课堂教学的同时,以实战为导向,推动学生带着实战中的问题或需要去学习相关知识,努力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一系列的工作坊主题是实战的精髓,也是学生演练与实战的核心内容。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任课教师作为工作坊负责人,总体掌控着学生演练和实战的步E,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还有利于塑造团队合作精神,更有利于获得真实的社会调查历练。

五、考核方式设计

注重平时考核,强化过程控制。为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发展需要,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改革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方式,突出考核学生的日常训练,强调阶段性成绩的积累,督促学生平时好好学习,把学生完成的实际任务列为考核内容。其中,平时考勤占15%、选题作业占15%、概念操作化作业占20%、问卷设计作业占20%、调查报告撰写占 30%。

六、教学成果与意义

EPS理念引领下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已经开展了多年,通过自己多年来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已经形成了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较好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开展实地调查,积累校本素材

所谓校本,一是在学校中,二是基于学校,三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内给予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是强调动员和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发动在学校内的师生和员工协助提供服务。为了学校,是着眼于以改善学校环境、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宗旨。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各调查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切合本校实际的问题作为调查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实施调查,最终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专题调查报告。一般来说,每个小组5―7人不等。最后,把学生合作完成的专题社会调查报告反馈给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处处长和副院长,为其了解学生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这些调查报告还可以作为本人所讲授的下一学期《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中“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比赛”的项目需求调查,为项目策划提供现实依据,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2013年9月,学生通过抽签随机分成7个调查小组,做了7个课题,内容为本学院外地学生在校适应状况调查、学生婚恋观调查、独生子女生活自理水平调查、学生课外兼职状况调查、学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看法的调查、学生课余生活调查、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了解度调查。又如,2014年9月,学生通过抽签随机分成6个调查小组,做了6个课题,内容为本学院学生课外生活状况调查、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学生兼职状况调查、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调查、学生参加专业社团状况调查、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状况调查。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问题,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促进解决问题,这既让学校充满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大大增强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还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立足社会现实,开展专题研究

社会调查是对社会现象的调查,离不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离不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和分析。本课程除了积累校本素材之外,还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开展一些专题研究。2012年9月,2011级社工班学生抽签分成7个调查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关于上海市J区失独家庭的调查与思考”,分别从失独家庭、社区工作者、计生服务人员三个层面开展调查。最终,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专题调查报告《谁来拯救失独家庭?――关于上海市J区失独家庭的调查与思考》荣获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2015年9月,2014级社工班学生抽签分成8个调查小组,也是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上海市J区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状况调查”,分别向流动儿童自身、流动儿童父母以及流动儿童老师开展调查,并完成专题调查报告。笔者指导学生携该作品代表学院参加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2013―2016年,笔者的学生连续4年在全国高职高专社会工作学生实务能力竞赛中成绩斐然:2013年,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4年,荣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15年,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6年,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三)强调实战应用,力促知行合一

本课程在具体任务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突出实战和实效。“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再好的训练也不如实战有力度。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所学与课后实战所用的高度统一。在课外实战开始后,每次授课,学生都会提出他们小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主讲教师与其他组的同学都会给予针对性解答,群策群力,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疑问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及时反馈。这也无妨,主讲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群或单独面谈等形式与学生一起探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任课教师并不仅仅是一位教师,而是一个教学团队,但主讲教师只有一位。其他的教师担任调查课题小组的督导,以具体把握社会调查实施的详细状况,并同主讲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协同作战,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课堂教学不知不觉间也给主讲教师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只有用心备课,具体了解学生课外实战的详细情况,充分预估学生的课堂提问,才能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才不至于在课堂实时答疑中陷入尴尬的境地。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立足于@个真实的实践领域,自己更要全身心投入、知行合一,兼具关怀之心和批判之眼。“教学相长”的意蕴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之前就积累一定的社会调查经验,促进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的有机融合。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下简称贫困生)的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就业,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教育部决定在2011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其内容之一为“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和薄弱地区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体系,实行一对一服务,建立困难生信息数据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尽快实现就业。”[[]]该项举措对贫困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缓解其就业难的一剂良药。帮扶贫困生就业的重要主体非高校莫属,但以往的研究理论过分地渲染了家庭经济、社会因素等对贫困生的就业制约,对高校如何促进贫困生就业着墨不多,忽视了帮扶贫困大学生就好业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1 学界关于贫困生就业难原因概述

贫困生是指无力支付或者不能完全支付大学学费、住宿费和大学所在城市最低生活费用(满足吃、穿、行等基本需要)的大学生。[[]]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显示,学界一般都把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为四点: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上学贵”是中国大学教育的通病,贫困生囿于经济拮据,导致求学、就业之际处处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是就业能力贫困,贫困生除了成绩以外无法借助其他“利器”来为自己打开通向就业的阳光大道。如,知识面狭窄、特长不明显、环境适应能力差等;第三是就业预期目标与社会现实脱离节,部分贫困毕业生往往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拥有社会资本较少,更倾向于比较稳定工作单位,无情的现实却一次一次地击碎了他们“梦想”;第四是不健康的就业心理,贫困生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求职路上的屡战屡败的亲身经历扭曲了部分贫困生脆弱的心灵,更使他们相信“双向选择等于选择权利、金钱”,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因而在就业面试中往往不能自信地展现自己,自卑心理成为了贫困生难就业的拦路虎。

2 对贫困生就业难原因的必要辨析

关于贫困生就业难原因的传统论述,诚虽有理,却不全面。贫困生在经济、学习、心理和就业能力贫困等方面互为因果的循环体系,被学者命名为,“贫困循环理论”[[ 李来来:制度创新[ EB/ OL ].提高贫困生能力,项目网站,phe.ngo.cn/old_content/proj_intro/idea/inna,2011.3月30日]],即经济困难、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大、社会技能发展不全等因素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这些因素循环直接的结果是贫困生在其大学生活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导致学习和技能发展上的不利结果,最终影响就业。“贫困循环理论”是否能作为贫困生就业难的理论依据?答案是否定的,其理由有三方面。

首先,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到孟子的“化性起伪”再到今天的“知识改变命运”等语言均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经过教育和学习,就可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后指出:“我们有理由质疑高校“贫困循环”理论的存在。并认为目前有关高校贫困生就业方面的研究可能普遍高估了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张欢、王丽: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就业愿景现状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其次,“贫困循环理论”是从贫困生自身分析、诠释了贫困生不易寻觅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忽视了贫困生仍然是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这个关键的因素。从本质上看,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就业的起点上应该是平等的,但贫困生就读的小学、中学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较弱,教育差距使其法定的、平等的受教育权不能得到保障,造成了人发展的差距,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让贫困大学生输在了起跑线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才是造成贫困生自身发展不全面的根本原因。

第三,如果把该理论直接嫁接到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中,危害有三:首先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的场所。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每况日下。而该理论恰恰忽略了高等教育本身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可能成为高校在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方面不作为的托词。其二,该理论似乎有“出身决定论”之嫌,过分强调家庭状况对于个人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读完职业高中再去打工”反映了职高招生的艰难,同时也折射出“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的悲哀。因此除去不公正的招聘机制影响外,高校教育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改变一定阶层以上的人的命运,还要思考如何改变处于社会弱势的贫困生群体的命运。否则,任其贫困生做何种努力都逃不脱“与生俱来”的命运时,其“宿命论”的自卑心态自然就凸显出来了,“读书无用论”势必会重新抬头,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计;其三,该理论易滋生“权贵世袭”的封建思想,浇熄贫困生心中自强不息的火种,甚至使其产生“仇富”的变态心理,影响和谐的社会秩序。人民日报对此问题的剖析正好印证了笔者的观点,即“代际之间的社会壁垒,造成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对于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社会和谐稳定都非常不利。”[[“穷二代:别让我输在起跑线”[N],人民日报,2011年3月31日第18版。]]

3 高校在帮扶贫困生就业中的特殊作用

3.1改革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是我国高校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高等学校要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的方式之一是实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 黄紫华、李雪如: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 [ 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 1), 28—30 .]] 此外,“就业力(就业能力,笔者注)教育应该整合进课程中,否则就业力是琐碎的,不完整的。”[[ Knight P, Yorke M. Employability through the Curriculum [J].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2002, 8(4): 261-276.]]高校需要把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渗透到四年的课程体系中,改变目前“快餐式的就业指导”方式;就业指导课程应与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目前二者之间各自为政的培养格局;职业生涯规划须从贫困生入校时起抓起,循序渐进地推进,改变目前重高年级轻低年级的就业指导模式。与就业指导相比职业生涯辅导内涵广泛,是一个全程化、全员化的概念,前者强调就业选择、就业过程的准备;而后者更关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简言之,职业生涯辅导是把大学生求职的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环境,进行职业选择,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巧,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同3,第240页。]]即职业生涯辅导不仅要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更要帮学生解决一生的成长、发展问题。可见,职业生涯辅导对解决贫困生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对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可考虑以下方面:第一,鉴于职业生涯辅导的系统性,高校须建立一支专家化、专业化、专门化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第二,扶弱济困、创新推荐贫困生就业工作思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高校应“一对一”帮扶贫困生,举行专场招聘会,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贫困生,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重视校企合作,以订单方式培养、推荐贫困生就业。 3.2 改革育人环境,营造公平、民主化的育人氛围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环望”,贫困生站起来四面环望需要自由、平等的育人环境。高校应注重建立民主化、公开化的育人氛围,让贫困生在良好、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须形成尊重贫困生人格的教育理念,避免歧视对待;教导非贫困生不以贫富论朋友,形成自由、平等、公正的学习、学术氛围。“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而且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归属感等,”[[郭平等: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10(5).]]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社团组织在这方面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实践中,很多贫困生因为经济和心理的压力,很少有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的培养和锻炼经历,因而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能力较低下,导致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高校各种社团组织旨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独立自治的精神,并透过活动的实践发展集体意识与自我个性,满足人的成就感,增强人的自信心。可曾几何时,团组织、学生会等其他社团组织“有特长者优先”的招聘广告词足以把许多贫困生拒之门外。此外,对某些高校推行的以贫困生为主体的“自强社”、“爱心社”等组织的行为,笔者持保留意见。原因有二:其一是贫困生兼具极强的自尊与自卑心理,二者之间一纸之隔,该性质的社团组织一方面有歧视贫困生之嫌,另一方面加入类似社团等于给自己贴上“贫困生”的标签,恐会刺激其敏感的神经,强化其自卑心理,使其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自怨自艾情绪;其二是有乖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教育宗旨。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应该且必须沐浴在高校的同一片阳光下,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为此高校社团组织应该改革选人机制,积极主动地把贫困生吸纳到社团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避免自卑、怯懦、嫉妒等缺陷心理的形成。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贫困生自立,自强,自信。

3.3积极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自觉发展性的自我教育方法,他着眼于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个性品质,强调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自觉地对自己进行充满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精神的教育,以满足其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需要。为此,高校要搭建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要让每个贫困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昂首挺胸做人;高校须搭建服务平台,满足贫困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贫困生自觉变化,使他们认清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寻找真实自我,树立起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不言败、不气馁的求职心态。

4 结语

绿色通道使贫困生能“进得来”了,新的国家资助体系(即,奖、助、贷、勤、补、减)基本保证贫困生“不退学”了。在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拼爹”游戏的歪风邪气下,高校更应弘扬社会正气,保障贫困生接受公平的教育,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结果实质公平,让贫困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后重新与非贫困生站在同等的起跑线上;在就业难的形势下,高校要积极提高贫困生的自身素质,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会“生存”。我们有理由相信“贫困生”如果练好内功,加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所磨炼出来的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相对踏实的学习和工作心态,一定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29日第1版.

[2]杨振武、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页.

[3]李来来:制度创新[ EB/ OL ].提高贫困生能力,项目网站,phe.ngo.cn/old_content/proj_intro/idea/inna,2011.3月30日.

[4]张欢、王丽: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就业愿景现状调查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5]”穷二代:别让我输在起跑线”[N],人民日报,2011年3月31日第18版.

[6]黄紫华、李雪如: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 [ 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 1), 28—30 .

[7] Knight P, Yorke M. Employability through the Curriculum [J].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2002, 8(4): 261-276.

[8] 李来来:制度创新[ EB/ OL ].提高贫困生能力,项目网站,phe.ngo.cn/old_content/proj_intro/idea/inna,2011.3月30日,第240页.

[9]郭平等: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