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少儿保险论文

时间:2023-02-28 15:34:00

导语:在少儿保险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少儿保险论文

第1篇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前几年任中年级班主任,近几年一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二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采摘丰收的果实。

也使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教师的光荣所在,虽然是受了一些苦,挨了一些累,但党和人民都给予我很高的荣誉。回顾二十余年的工作历程,我的路是这样走过的:

1.在活动中陶冶孩子们的美妙心灵

1.1开展读书活动。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很强。为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我经常到书店里买一些儿童读物。如《少年百科全书》、《少年英雄》和一些连环画册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活动课,亲自指导他们读,帮助他们认生字,解新词汇。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多数同学把吃零嘴的钱用来买书,到处借书,向亲友们要书,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不但有利于语文教学,更主要的是染红了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1.2指导看电视。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看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少年学生,我不主张让他们看谈情说爱的故事片,也不主张看哪些舞刀弄剑的武打片,多集多幕没完没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我经常指导他们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故事和一些科幻影片,如"大风车"节目中《争当风车勇士》等,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又得到了娱乐。并且要求他们每天不准超过一小时,双休日可以廷长一点时间。我觉得看这些节目是有益无害的,能进一步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1.3督促写日记。记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明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把书中和电视上的好片断记录下来,上升感性认识,作一番评说。更主要的是坚持经常,几年来,我坚持一周检查一次日记的制度。个别日记还要写上几句评语,对于记得好的篇目,还要念给全班同学听,做以认真的讲评。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1.4开展演讲活动。演讲会不同于故事会。要求有思想性,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说理能力。上学期,我校举行了《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赛前我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写作搞件,指导动作表情,我班五名同学登台参赛,个个感情饱满,慷慨陈词,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赞扬,赵晓涵同学获得了特等奖,李洪艳获得了一等奖。

1.5召开主题班队会。主题班队会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既能澄清是非,又能达成共识;既能促进班级工作,又能鼓励先进,带动后进;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又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诸方能力,从而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形成良好的班风,产生如胶似漆的凝聚力。

2.在生活中规范孩子们的道德行为

学习礼仪常规,提高文明素质。本学期,由于新分班,发现个别同学上课多嘴多舌,下课说脏话,对师长不礼貌。我及时组织全班同学学习了《礼仪常规十条》并且要求学生对照检查自己,配合自控活动进行正面教育。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很快转化了这些同学。通过学习,全班同学的文明素质极大提高,对待师长彬彬有礼,同学之间热情谦恭。举止行为朴实端正。

3.在教学中搜寻差生差班的转化规律

3.1差生转化、教师心安。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又是实验课本,不可能学生的成绩都好。加之农村家长个别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于是我认真找差生出现的原因。利用应利用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到去年期末学生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期末统考的成绩在全乡总评中取得思品、自然全乡第一名,语文第二名的好成绩。

3.2宁肯受苦、不能落后。我们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的评比竞赛持续多年了,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失误,是要严惩的。我是一位较年轻教师,工作经验不足。于是我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认真地钻研教材,苦心钻研教法,为了及时地批改学生作业,往往都是忙到深夜。由于我的努力,我的《精心设计练习,优化教学内容》论文被评为"松花江地区三等优秀论文"。

3.3战胜疾病、坚持工作。那是零四年的十二月份,我得了慢性阑尾炎。平时常发作,疼起来就用止痛药、消炎药来维持。学校领导几次劝我住院手术,我就是不肯,总觉得不放心。有一次下班,疼的我连饭都吃不下,爱人又劝我:"咱手术去吧!我知道你的学生是两个班合在一起,不好管教,又刚刚接手一个学期,学习成绩在全乡又是下游。"我说:"这就是我坚持不去手术的主要原因。"直到一月九日,学生考完试,我才做手术,术后大夫批评了我,把病情耽误了。这时又赶上教师由人身保险转为医疗保险期间,又未能报销医药费。虽然多花了一些钱,病痛多了一些,但躺在病床上的我听到了孩子这次考试在全乡进入了前五名,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3.4不为索取、甘愿奉献。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未计较过个人的得与失。我们是双职工家庭,爱人在单位工作又特别忙,但我很少请假,如果学校不安排统一放,那我就把假都存下了。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对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

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下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问题为研究闻,着重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个方面,探讨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的可及性问题。文章认为,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险旨在为运动员图职业的特殊风险损失和退役后养老的基本需要给予补偿,其制度设计有别于基本养老保险,也不能将其简单推向商业保险。

论文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制度重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与改革相比,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明显滞后,保障水平在全国各行业中属于中下游水平。社会保障的滞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退役运动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引起了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它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不利因素。因此,为退役运动员提供经济补偿和养老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退役运动员的养老保障问题

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险是指运动员因职业的特殊风险损失和退役后养老的基本需要而给予补偿的保险制度。我国对国家级运动员是有良好保障的。根据规定,运动员伤残或者亡故,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赔偿,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运动员最高获得60万元的赔偿。但毕竟,国家队运动员和世界冠军是少数,在竞技体育中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运动员,他们可能没有得到过冠军和荣誉,但是他们却在训练中付出同样的甚至是更多的艰辛,落下各种伤病,他们是亟需保障的一个群体。此外,在各级各类的运动队中,有些运动员在训练初期被上一级教练选中,但在比赛中并未取得优异成绩,甚至未曾正式进队,教练又让其回到原籍。这些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出成绩,却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直接导致退役后的出路问题。由此,为各级各类运动员设立退役养老保险十分必要。2006年11月由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劳动和保障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通知》将运动员养老保障工作纳入到国家保障工作的制度体系中,使运动员养老保障工作进入制度轨道。但是,退役运动员的养老保障不仅涉及到我国社会保障的总体安排和制度设计问题,还涉及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特质性,涉及到我国竞技体育改革中各种制约因素。

1、养老保障的可及性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本上把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择业让位于市场。而针对运动员群体特质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安排却没有相应跟进,给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一,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生存压力大,养老难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运动把运动成绩作为质量管理的单一评价指标,运动员的生存技能过于单一,个体素质和社会需求相脱节,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一旦退役,几乎成为“文化知识的废人”和“身体的废人”,他们就业难、收入无保障、伤病多,生活问题难以解决,是劳动力市场的弱者。即便是政府加大了救助和帮扶的力度,保障面仍然很窄。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运动员保障主要集中在对“优秀”运动员的保障,如安置就业必须获得过世界三大赛的冠军,一般运动员退役后要自谋出路,生活难有保障。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2002年编制的《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名以上的运动员退役。在湖南等8个省区,处于待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比例高达78%,是在训运动员的3倍,滞留运动队时间最长的达21年。另据《南方周末》报道,被誉为“金牌工厂”的辽宁体院,2002年积压的待分配人员有数百名,2003年获得各种冠军的就有数十人。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2002年该省待业比率达34.5%。

与严峻的现实不相称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并没有给职业运动员带来有效的保障。这有我国整体上社会保障功能不强的原因,也说明职业运动员这个群体还游离在制度设定之外,从政策层面看,则是对运动员的保障无论是理念还是具体措施都相对滞后,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制度设计不完备,缺乏群体的特质性。

第二,制度设计缺陷,养老保障可及性差。1997年7月我国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运动员的养老保险类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执行结果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首先,运动员作为特殊人群,他们退役之后身份各异,有国家干部、合同制工人、学生,更多的人处于待业状态,如果将其简单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必然存在因身份差异而导致的待遇不公。其次,那些长期处于待业或就业状态不佳的伤残运动员,很难形成养老金积累。因为现行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且参加保险缴费期限满15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待遇。竞技体育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伤残的不可避免性。伤残不仅发生在运动当期,还发生在延迟性上。延迟性是指运动员的伤残有一定的潜伏期,退役前没有表现出来,退役后,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伤残逐渐表现出来,并且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伤残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显然,这一部分人退役后很难再就业或就业的稳定性差,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和累计缴费将无从谈起。再次,目前的养老保险待遇偏低,保障功能有限。按规定,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59.2%,其中基础养老金35%,个人账户养老金24.2%。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设计作为参保者的养老金替代率,都只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那一时点的替代比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退休者的养老金相对收入水平会趋于下降。对于伤病缠身的运动员而言,工作年限短,日常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费,基本养老金显然不足其用。

第三,制度涉及的对象性问题。首先是制度的指向性。究竟为运动员提供的养老保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度,还是仅仅作为国家统一制度在体育领域内的运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里涉及到运动员参保时间如何确定的问题,缴费记录是否可被统一制度接受,保险费和保险金如何转移接续?运动员退役后失业或待业的,只要个人愿意继续缴费,是否可以视同缴费年限,领取养老金,该责任又由哪个部门负责?等等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一个相应的政策框架。其次是覆盖范围问题。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呢?目前没有确定。即使我们认定运动员的养老保险应该覆盖所有运动员,而不仅仅是优秀运动员,如何确定运动员的参保条件也是一个问题。有学者指出,运动员在训期间身份较为特殊,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合同制工人,还有的是学生身份,对其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以什么标准界定运动员参保和参保待遇值得考虑。

2、体育保险发展缓慢,养老保险亟待开发

体育保险是指各商业保险公司,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原则,为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提供的保险。自桑兰、姜涛等事件后,我国已有2万多名运动员自己付费购买了体育保险。但相较于国外成熟发达的体育商业保险,我国目前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当缓慢。最早提出体育保险设想是在1995年3月,当时11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八届全国政协会议递交提案,要求给那些曾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建立伤残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1996年,香港南华体育会主席洪祖杭先生向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捐款1200万元,用于建立专项保险基金,为国家队运动员进行保险。同年5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设立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体育保险部,作为体育保险的职能部门。闭在国内,体育保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产业保险,一类是运动员保险。从国外的成熟经验看,保险作为一种商业性分摊损失、转移风险的经济手段,能够更好的发挥其经济补偿作用。从我国的情况看,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体育保险大多还停留在一些传统险种上,缺乏针对性。主要原因在于: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体育保险公司,体育保险业务只是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一部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发展速度缓慢。表现为对体育保险市场开发的意识不到位、专业性不强、保险产品险种少、条款粗、理赔难、服务差等问题:一是险种少,投保人缺乏选择空间。目前,国内专门的体育保险产品非常少,相关险种只有《综合责任保险》和《意外事故保险》。仅有的险种,也存在费率高、条款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生命人寿保险业相关人士表示,国内的体育保险产品大多是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财产险的变种组合,养老保险等产品在国内至今还是空白。二是条款粗。由于一些保险公司生搬硬套现有的格式化产品,条款不细,权利和义务规定和体育本身的特点不匹配,保障范围不够全面,难以满足要求。三是缺乏熟悉体育、保险和法律的人才,尤其缺乏精通精算技术、理赔核赔技术及保险公估技术的人才,难于开展业务。四是业务对象过于单一导致逆向选择,业务风险无法分散,使保险费率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需求方面看,一是运动员的保险意识仍然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实行举国体制,运动员由国家出钱培养,由国家拨发工资,有伤病由国家出钱治疗,养老和转业多由国家负担,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也由国家承担,这种隐性的社会保险使体育运动主体缺乏风险意识,有的甚至心存侥幸。二是投保能力不足。投保能力是指体育运动主体客观上有没有能力购买体育保险。总体上看,虽然目前我国体育保险有非常大的潜在需求,但是一般运动员收入水平都不高,难以支付保费,一些俱乐部、运动队及体育企业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经济效益不好,也无力为运动员投保。

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体育保险经纪市场发展滞后。成熟完备的保险市场应包含保险人、中介人和投保人三大主体。体育保险经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洲已经有了成熟的运动员保险市场,通过经纪公司购买保险的投保人占投保总人数的50%。相比而言,中国的保险经纪市场发育较晚。全国仅有“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体育保险中介公司,这与我国庞大的运动员保险市场极不协调。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体育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面窄、比较零散、条款陈旧,和现实脱节且不成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保险业的发展。

二、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制度的重构

我国运动员平均每年的淘汰率大约为25%,如果恰逢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年,淘汰率甚至会达到或超过40%。每年平均约有2700名运动员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面临走向人才市场和双向选择的问题。考虑到运动员职业是青春的职业,运动员从青少年时期或更年少的时候就进入运动队,这使他们失去了其他获得机会,这些机会成本理应得到补偿。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旨在为运动员因职业的特殊风险损失和退役后养老的基本需要给予补偿。

1、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制度设计

运动员过去的养老问题由国家和职能部门负担,改革后将运动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改革的成本不应该完全由退役运动员个人承担。如果将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险类同职工养老保险,要他们依靠个人账户养老,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的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的,这实际上存在一个国家没有对他们付出的贡献做补偿的隐性负债问题。为此,应该由国家通过专项财政支出来填补“空账”。从长远看,需要在制度设计方面更有作为。首先,必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设立专项养老基金。其次,坚持公平性原则,调整和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对从事运动强度大、易受伤、对身体健康危害大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养老保障作相应的政策倾斜,让他们享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养老保障待遇,这即是对运动员的生存保障,也是对从事高危运动项目的一种激励。再次,坚持统一协调性,政府必须统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福利与优抚问题,促进各项保障功能协调到位。

2、建立多支柱的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

考虑到运动员的特殊风险,应该建立一个多支柱的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各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所遵循的一项共同思路,它既能够减少政府责任,又能够为被保险者提供更全面、更丰厚、也更安全的退休保障。我们认为,我国运动员的养老保障可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运动员补充养老保险、补偿性养老福利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四个方面。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由政府从财政中列支,设立运动员保险专项基金,向所有运动员提供,其资金来源于体育事业经费。在缴费年限上可以考虑给予运动员一些特殊权利,如将人队训练时间视同工龄和缴费起点,缩短缴费年限,运动员退役后失业或待业的,只要个人愿意继续缴费,可以视同缴费年限。在给付待遇方面,依贡献不同给予区别:(1)对人队时间较短、运动成绩一般的运动员的给付。从运动员人队当月起,参照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办法计缴,由国家和个人分别按规定比例向个人账户注入基金进行积累,其总额与社会养老保险相当,运动员退役后即可转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2)对有卓越贡献的运动员的给付。这些运动员的养老金给付应不低于伤残或者亡故的赔偿金额。

运动员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类同于企业年金,由国家体育总局设立,向所有运动员提供。采用待遇确定型模式(DB计划),即运动员将来退休时的待遇水平是预先确定的,等到退休时直接支付养老金。待遇标准因工龄长短与贡献大小而异。替代水平可参照企业年金替代水平的最高限即25%为界。补充养老金主要从福利彩票收入、体育赛事的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收入、广告收入、俱乐部冠名权等商业性收人中提取作为保险基金。

补偿性养老福利金。运动训练是一项青春职业,运动员大多数是从少儿时期就开始专业训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超负荷的运动训练,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短暂的运动生涯过后,不但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伤病,还错过了人生的最佳学习时机,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设立养老福利金作为对退役运动员的补偿,是社会对他们的回报,也是党和国家对他们负责和关心爱护的最直接体现。补偿的社会学依据是社会交换理论,其重要特征是用代价和报酬分析社会关系。补偿概念有两点必须明确,其一是补偿不同于奖励,奖励是针对人们的贡献和成绩而做出的,不涉及损失;其二是补偿也不同于单纯的赔偿,赔偿大多是针对损失而言。补偿含有奖励的贡献因素和赔偿的损失因素,是二者的结合形态。问补偿金的给付以工龄为依据,资金来源于运动员培养费,可从中拿出部分作为运动员补偿养老福利金。商业养老保险。在国家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下,大力发展体育保险事业,鼓励运动员参加商业保险。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参加养老保险的保险费直接从其个人所得税中扣除,主管部门协助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加强精算,降低保险费率等。就当前而言,鉴于我国保险公司开发的体育保险险种少、费率高、保障范围窄等问题,体育行业可考虑加强行业自保和互助保险。事实上,在桑兰事件后,我国已经建立起运动员的互助保险,但是这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加强体育保险相关法制建设

立法是体育保险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到目前为止,国家出台的《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定义细则》、《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试行办法》等文件只涉及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事宜,对运动员退役养老和就业保险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与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首先,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法律框架下,将运动员养老保障纳入国家整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制定相配套的运动员养老保险条例。其次,将商业保险纳入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保险事业,而且还能够利用保险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转嫁体育运动的高风险,更好地保障体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目前,无论是保险界还是体育界,都还没有明确的、完善的关于体育保险的法律法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体育保险的发展。我国对保险监管的基本法律是《保险法》和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相关法规,包括《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人管理暂行规定》、《保险机构暂行规定》、《保险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合同法》、《公司法》等,没有专门的体育保险法规,仅有这些法规又不能满足体育保险市场的需求,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体育保险的具体事项涉及很多法律盲区,必然会导致操作上的不规范。再次,完善保险经纪人、人的资格考试制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制度及职业培训制度。只有将整个体育保险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促进养老保险及就业保险的稳定发展。

第3篇

摘 要 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竞技体育重要影响因素的环境研究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终身教育园区环境进行研究,探求其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竞技体育 终身教育园区 环境研究

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一定的主体而存在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内涵也不相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终身教育园区的环境,主要是指在教育园区这个特定的范围内,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关联的周围空间的总和。而打造和构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终身教育园区首先要考虑的环境因素有管理运行机制、教练员队伍等因素来分析。

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主要有国家队、业余体校、体校和青少年俱乐部等培养模式。我们也可以把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分为集中型和合作型。集中型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和学习在一个制度的管理下,集中学习文化知识和训练。国家队、业余体校、体校或青少年俱乐部安排专职的教练员和文化课老师,对后备人才进行训练指导和文化知识的教学。合作型的培养模式是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和学习文化知识分开,业余体校、体校和青少年俱乐部主要负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国家的教育系统负责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合作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比重失调

于爱军在其研究中指出: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中96.35%的学生学习成绩与同龄普通学校学生相比,处于及格线以下,仅有3.65%的学生学习成绩位于及格线上;重点业余体校中91.19%的学生学习成绩位于及格线以下,7.67%的学生学习成绩位于及格线以上,1.14%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良好的水平[1]。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素养是后备人才的薄弱环节,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竞技体育全运战略的实施,为了确保金牌,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越来越长,那么必然导致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越来越短,有时甚至全天候的训练和比赛,就没有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再加上一些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导致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这些运动员再升学或就业的渠道也会比较狭窄。

(二)训练科学化程度不高

优秀运动员的成才历程一般需要6-10年,只有具有“天赋”的运动员才能最终攀登上世界体坛的高峰,正如人们所说,“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后备人才的遴选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后备人才的训练处于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基础训练阶段,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的竞技体校、运动学校都采取早操训练、下午半天训练,专业运动员甚至是全天训练,这种训练体制不仅造成了运动员的身心疲惫,同时也让教练员缺乏足够的时间总结训练过程的不足,从而不能有效的调整训练计划,导致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时间战”“消耗战”所引起的运动员运动生涯“早逝”和不暇顾及其它的现象,极大的阻碍了人们加入竞技体育的热情,造成后备人才的严重不足[2]。

(三)缺乏长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直接担负着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的重任和为国争光的艰巨使命,体现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是国家的宝贵财富[3]。

我国运动员人才梯队培养金字塔结构包括基础训练阶段、初级训练阶段、中级训练阶段和高级训练阶段。以体委系统为主的青少儿竞技训练积极构建全国性网络的基础塔座的同时,教育系统的业余训练也开始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业余训练发展为各类体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以及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等几种形式,构成了我国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常规模式[4]。

由于历史形成的制度障碍,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分离的现象依然显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问题依然缺乏长远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余万斌的调查中300名教练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62.3%,中专学历以下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37.7%;王万莉的调查中:河南省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教练队伍96%是本科以下学历,运动经历参差不齐,教练员训练计划的科学性不够,学校带队教练员约80%没有制定科学、详细的训练计划,随意性较强[5]。现实呈现出我国体育教练员队伍文化水平和职称水平偏低,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三、打造和构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终身教育园区环境的措施

(一)完善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仅要有优异的运动成绩,还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就要树立文化学习与技术训练并重的观念,思想上提高对文化教育和技术训练结合重要性的认识,并贯彻到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制定针对“体教结合”的优惠政策,推动体教结合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给后备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帮助运动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训练,其总任务是围绕未来高水平专项技能的需要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在这一阶段中,首要的具体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技能,学习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同时通过练习和参加初级的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素质,并相应的发展基本的运动素质,注重协调能力的发展。

在发展各种运动素质的训练内容配置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按照柔韧――有氧耐力及反应速度――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及力量耐力的顺序予以安排。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少年儿童的训练负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

运动员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与此相符的社会保障体系[2]。我们应从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以及福利与优抚等方面保障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福利,从而充分调动优秀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积极性,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

教练员作为竟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根基,是运动员训练过程的控制者,是运动员训练计划、训练目标、训练方法、训练内客的制定与实施者[6]。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和执教水平影响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在教练员的选拔上要严格,不仅考虑教练员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参考教练员的实际训练经验,选择最优秀的专业训练教练承担培养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督促教练员学习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同时要制定对教练员进行科学管理、考核的制度,督促教练员队伍对后备体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增加教练员队伍的人才流动,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科学成长。

参考文献:

[1] 于爱军.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0.

[2] 张凤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8(29):69-71.

[3] 家体育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Z].体人字[2010]214号.

[4] 胡小明.从“体教结合”到“分享运动”――探索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体育科学.2011(31):5-9.

第4篇

您们好!感谢您们在百忙中抽空阅读我的申请报告。我是幼儿园园长。

走进我们幼儿园,呼吸的是一种自由、快乐的空气,孩子们一个个热情地招呼着,愉快地跳跃着。

我园有一支专业水平高、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以科学化、人文化、规范化的管理赢得了社会、家长、教师的高度赞誉,培养出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勤奋、乐于奉献、勇争一流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园有多名教师荣获“省、市先进个人”、“市、区骨干教师”、“市教改新秀”、“省、市优秀辅导教师”、“优秀党员”等称号。

近年来,我园紧紧围绕“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多元发展格局,坚持提升教育质量,着力打造幼教品牌,保持了整体发展优势,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打造学习型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园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师采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理论,深刻领会《纲要》的精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明确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工作评价标准,合理科学的进行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等形式,公正客观地反映教职工的工作实绩,使大家能够在自评中看到差距,在互评中找到不足,在幼儿家长的评价中明确方向,激发了教师们的干劲。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明确教育思想,按规律开展教育活动。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接收新知识、新信息,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坚持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桌面游戏、智力游戏等,幼儿一日活动以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为主要目标。幼儿园有目的明确、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计划,每班有学期教育工作计划和月教育重点,每周写教育笔记。幼儿园领导成员深入各班组听课指导活动,每周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纳入当月考核。强调周、日活动安排紧凑,衔接自然,重视对幼儿生活照顾,将品德教育和常规培养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尊重幼儿意愿,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各类游戏。如利用中秋节学做月饼、国庆节制作小国旗等教育活动。

三、狠抓安全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为确保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健康地生活,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我们扎实严谨地做好安全工作。幼儿园制定了安全制度,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紧急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建立了晨检、午检制度,与每一位员工签定了一份“安全责任书”,给每一位幼儿配发一张“接送卡”,给每一位幼儿办一份“意外保险”,并应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教给幼儿防火、防盗、防触电等安全常识,并适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如防火逃生演练、防震逃生演练等,增强了幼儿自我防护和自救意识。结合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组织员工及家长学习,给全体教职工敲响了警钟,引起家长的注意,配合幼儿园指导幼儿的安全行为。

严防病从口入,严格履行《食品卫生法》、《伙房工作制度》、《采购制度》等,购置食品定点索证,保证新鲜、无污染。加工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严把卫生关、质量关、营养观,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食谱,严格膳食,特别对厨房24小时食物留样加大管理力度,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建立伙房防毒、防盗等一系列制度。为幼儿、教职工的安全和保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防止流行病传播,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室内外环境、教玩具、餐饮具坚持每日消毒,责任到人、到物,幼儿一人一巾一杯,成立了卫生检查小组。并积极做好预防传染病应急演练。经过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幼儿的健康。

四、以教研助教学,以创新促发展

置身于千年学府之中,深受文化熏陶的我园,多年来一直潜心于幼教科研,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园提出“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促幼儿园发展”的口号,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现代幼儿英语与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省十五重点课题“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研究”、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在语言运用中发展幼儿的多元智力”、“艺术领域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幼小衔接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教师撰写的100多篇科研成果及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市级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采用“师带徒”“老带新”的形式,由新老教师搭配组合形成教研互动小组,带动全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发展。在教研组的研讨中,由组长带领组员一起确定活动主题,共同学习理论,分析教材,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活动中师幼如何互动”、“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该如何定位”等。让老师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实践、去体会,有意识地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遵循活动育人的原则,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若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出自童心,方能进入童心,“天下之致,未有不出自于童心焉者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幼儿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先教幼儿学会做人:有礼貌、尊老爱幼、热爱集体。再学会做事:爱劳动,会自理。同时学会学习:会听课,爱读书,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欲望和表现力。积极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每天做操,增强幼儿体质。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每年都坚持安排几次大型活动。如:幼儿团体操表演、“六一”文艺汇演、春季秋季运动会、故事大王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大型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各项活动赛事:如全国少儿画苑举行的幼儿绘画比赛、市体育协会和市教育局举办的国际象棋国际跳棋锦标赛等,并均取得优异成绩。

六、优化育人环境,彰显特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高校附属幼儿园不同于公办幼儿园或其他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高校独立于政府机构,常常是一个社区内的文化集结点。高校附幼一般位于大学校园内或者住宅小区,幼儿一部分为高校的教师子女,一部分面向社会。理性分析高校附幼的物质或精神资源,对于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促进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七、存在的困难

目前,我园存在资金短缺,硬件实施陈旧、空间拥挤等实际困难,希望领导重视,给予资金扶持。

八、今后的工作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