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温馨提示标语

时间:2023-03-01 16:21:05

导语:在温馨提示标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温馨提示标语

第1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5、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舳舻千里 荆旗蔽空

7、荀子在《劝学》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的重要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琵琶弹奏的全过程,最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9、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处在富家子弟中间,虽“缊袍敝衣”也毫不动心,他解释原因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场景的句子是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 ”两个比喻来论证学习可以使人超过原有的水平。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1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含蓄表达了苏轼渴望被皇帝重新重用的心情。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1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不愿露面演奏的句子是:“___,____”。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4、《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 ,____ ”。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15、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_。”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 , _______”。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8、杜牧《阿房官赋》中,用“____ , 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聋侈之风。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19、诸葛亮《出师表》谈到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自己的处世思想是“_____ ______”。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0、刘禹锡《陋室铭》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1、 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_____ , 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宁溘死以流亡兮 吾不忍为此态也

22、 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3、 刘禹锡《陋室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4、 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与《苟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5、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26、 杜牧在《阿房宫》中,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7、 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_____ ,_______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8、 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景并富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9、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东下的情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0、 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1、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2、 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3、 杜牧《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4、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5、 杜甫在《望岳》中,以锤炼词语的深厚功力,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6、 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7、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8、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山中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和四十景物的不同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写出了美妙的春、夏之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9、 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有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0、 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_______ , ______ ”。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41、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2、 《诗经•氓》中写道女子被弃后对儿时两小无猜感情的回忆的句子是:

“____, ___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3、 杜甫在《登高》中描写了所见峡江秋景,诗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发出“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4、 古人常用莲花来比喻君子不受环境影响的高洁品格。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表明自己喜爱莲的这一品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5、 《屈原·离骚》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品德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6、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张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47、 荀子《劝学》中“_________ , ________ 。”两句谈“学习”的重要性,即整日思考都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效果好。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8、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和营造紧张和激烈的环境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9、 杜甫《望岳》中,抒发诗人登到泰山之巅的感慨是:________,_________。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0、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写诗人预案寄心于月追随友人而去的句子是:______, 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1、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表现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2、 李商隐《无题》中表现无尽思念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3、 李煜《虞美人》中将无尽的悲愁比喻成滚滚的江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4、 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虽死不改善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55、 苏轼《江城子》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56、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戍边将士在寒冷边关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57、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望着友人远去不忍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58、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不为外物及进退所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9、 《诗经·氓》 中表现女主人公先是诉说自己婚后辛苦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指斥氓达到目的后就变得凶暴起来。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60、 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61、 苏轼《赤壁赋》中借潜蛟和嫠妇侧面描写洞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62、 李煜《虞美人》中有关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63、 杜甫《登高》中从落叶和长江两个方面渲染了壮阔、宽广的艺术境界的句子是__,_。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6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的千古名句是: ____, ______。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65、 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国统治者攫取财富丝毫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一点也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66、 范仲淹《渔家傲》下阙开头“_____,___”两句,抒写边关将士远离家乡、有家难回的无限愁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7、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裕北伐的典故,以“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刘裕统帅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第2篇

目前,日趋成熟的招投标引入竞争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最主要的交易方式,而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业是处于新旧体制交换更替的惯性阶段。新体制功能不完善,老体制惯性仍存在,由此引发的交易成本高、交易秩序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招投标行为的秩序。因此需要对我国招投标市场的现状进行综合地分析,以找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招投标体制在我国的稳健发展。

1招投标制度的生存条件

招投标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主导的条件下产生的,只有在市场经济主导的条件下才会有招投标交易方式的产生。

通常来说招投标制度的适用条件应该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公平竞争环境。在计划经济情况下,产品的采购及工程建设任务一般都是按照上级指令进行安排,相关权利部门往往高度集权,多数情况领导意志决定相关结果,这个时候招投标制度是不可能适用的。第二个条件是买方市场原则,必须是在买方主导的市场情况下才有可能形成招标竞争。例如现在的设计市场,不用参加投标也有足够的业务量,也就没有必要通过竞争来出卖自己的产品了,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形成有效的投标竞争,甚至于在较高投标补偿的情况下,仍然鲜有设计单位愿意参与投标。

从实质上讲,招投标就是选择过程,是带有目的性和一定要求的选择过程,是一种规范的、带有一定约束性质的竞争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规范的竞争行为,所以招投标制度的全面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2我国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招投标发展基本可以归纳为试点尝试、全面推行和完善发展三个阶段,而招投标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变革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我国经济体制残留的惯性,使得招投标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资格预审的问题

通常资格预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资质条件、人员能力、财务运行情况、工程业绩及经验、项目经理业绩以及之前的履约信用情况等。但从现在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仅仅审查这些范围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很多劳务分包队伍都是挂靠其他人员的资质承揽业务的,他们通过大公司的资质及业绩参加投标自然能够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真正的施工者可能是从未进行过相关工程施工经历的或者没有任何资质的小型企业。这就给工程建设项目的TQC三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2招标文件编制问题

招标文件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作为要约邀请,招标文件对于后期很多关系的协调及问题的解决是有着指导作用的,稍有不慎将会给后期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例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开始推行后,工程量清单一般由甲方编制并承担其中的工程量风险,所以若工程量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话将会严重的影响成本管理,施工单位会通过不平衡报价再变更的办法进行索赔,招标方将会十分被动。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并不关心和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甚至有的发包人将同一模板的招标文件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项目,这个问题是制约现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3评标过程的不足

现在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流程中很多投标人按照自身的理解制定评标规则,不按照国家的要求和规则成立评标小组,甚至有的业主单位干扰评标结果。上述种种情况很大程度影响了评标过程的规范流程及公正公平。正是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才给了内定施工单位这样的不良现象以可乘之机。

在评标过程中,国内很多企业运用综合打分法进行评标,这样的方法利于人们的主管操作却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开展,并且权重的赋予很多时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合理性。在现阶段,合理低价的评标方法应该是在除去设计、监理等招标最为适用和具有竞争性的,应广泛予以推广。

2.4中标单位跟踪管理问题

当中标单位产生后渐渐转入到施工管理过程中时,很多项目出现了工程的现场管理实际情况与工程招投标时相脱节的情况,例如中标单位与现场实际施工单位两套班子、施工单位背离投标承诺行事、工程转包及挂靠资质进行施工等情况的发生。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不惜低于成本价竞争,中标后在工程质量上偷工减料,有的单位则通过大量的无理索赔增加工程费用,达到盈利目的。上述各项现象及行为的出现影响了市场的健康成长,若被某些施工企业或者发包单位工作人员利用的话十分容易滋生腐败行为,例如明标暗定、权钱交易、围标串标等现象的出现。

3招投标市场行为不合理现状的分析

招投标行为本身就是在市场中形成的带有经济活动特点的交易拍卖行为,因为其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优势和特点,所以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适用。但是现实的经济市场中,往往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造成招投标市场存在形形的问题,主要包括:

3.1行政干预的影响

招投标的行为是带有市场性质的商品交易行为,但是在我国对于招投标的行政干预却时刻存在,很多时候国有资产的投资建设需要具有监督职能的政府相关部门来监督,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期却出现了“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政府部门直接干预招标行为,操纵招标结果则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公平和公正。极大的打击了市场积极性,不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择优选取竞争参与者。

3.2范围及方式的混淆

众所周知,现阶段招投标的方式存在着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方式,以前还存在着议标这一特殊方式。不少人错误的理解为招投标就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是走形式,而议标自然是走后门的表现。其实,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各有其优劣,从经济角度来讲,招投标行为是一种交易成本比较大的交易行为,例如投标单位越多,则从社会角度而言就会有更多的未中标的竞争参与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无用功。从社会角度来讲,这是不利于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所以在相对较小的项目中,可以采取交易成本相对较小的邀请招标的方式来进行。

3.3合理低价的确定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存在时间不长,现在还比较稚嫩,所以存在了一些问题。绝对低价中标的方式在我国就尚不适用。招标方从经济的角度当然希望通过招标过程引入的竞争而在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的中标者,以达到降低投资的目的。但是在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尚不成熟的特殊条件下,低价并不意味着性价比高,假如某施工单位低价抢标,当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中标后,不但破坏市场平衡,很有可能会出现滞工或者影响质量、进度等一系列难以预计的问题,最终损害各方利益。所以合理低价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合理低价可以起到一种标杆的作用,用来衡量项目真实的成本价格并综合考虑各种风险要素,所以合理低价的选定非常重要。

3.4过度竞争及肢解发包

过度竞争及肢

第3篇

一、综合性学习指向时政

[新题预测]

请你参加下面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载人航天实践又一次证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依靠自己的智慧,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你们班要为此举办一次庆祝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准备。

(1)请你为这次庆祝活动确立一个主题。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广告或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3)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4)请你就费俊龙、聂海胜的壮举,发表―段简短的贺词。

(5)请你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给两位宇航员写一段颁奖词。

解析: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最大的亮点,这类题型方兴未艾,预计2006年将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在考试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时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2.在试题的设计方式上将以全面性综合或专题性综合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结合交叉比较充分。专题性的综合大都是社会上热门的时政话题、公众关注的焦点。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文化内涵;“神舟六号”升空:话说黄河、长江;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等。本题参考答案可拟为:(1)围绕航天精神、英雄的力量、飞天梦等拟题即可。(2)示例:俊龙腾空壮神州国威,海胜飞天铸中华族魂。六年光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3)①主持人开场白;2分小组介绍航天史、点击航天员;①现场抽签决定致贺词的次序:4即兴演讲;5语文老师点评总结。(4)贺词示例:费俊龙、聂海胜乘“神六”飞船安全准确着陆,圆满完成邀游太空的任务,特向两位航天英雄表示热烈的祝贺……(5)颁奖词示例:费俊龙、聂海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为国出征,不辱使命,他们再次显示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胆识和气概……

二、材料式探究题内外勾连

[新题预测]

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例材料,结合《沁园春・雪》(“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材料一: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领。

材料二: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材料三: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地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解析:2006年中考材料式探究题将会把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整合在一起,考查大家的综合探究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一般应经历解读材料,提出假设、多方探索、组织答案四个阶段。第一,要仔细阅读给定的语言材料式图片,明确探究的问题。第二,考生在情境阅读中,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材料,对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三,从提供材料的多个方面思考、分析,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从多个方面盘活探求解决问题的思维。第

四,用简明精炼的语言把自己探究的结果表达出来。总之,考生在探究过程中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挑战权威,展示自己的个性。本题就不设统一答案,只给出答案提示:(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2)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三、实用性读图题精彩纷呈

[新题预测]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你能从以下图片中探究出福娃作为2008年奥运吉祥物的其他含义吗?(至少写出三条)

解析:近两年来,一种实用性读图题倍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它一般要求诠释微标、宣传画、邮票的构图设计及含义。这种题型加强了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它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表达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代表着中考题型改革的方向,因而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实用性读图题不同于一般漫画、表格等题目,因为它具有鲜明的实用性,所以该题型的解答与考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大小有关,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也是解答好该题型的重要保证。本题参考答案为:(1)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2)每个福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3)福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梦想和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四、名著阅读题趋向综合

[新题预测]

自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许多人都为保尔的那种默默奉献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所感动,并深深地感到:保尔精神正是我们每个年轻人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是加入到任何一个追求者心灵深处的用之不竭的能量。然而,也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真正理解保尔精神的内涵,他们说:“我们不学习保尔,而要学习比尔做一个世界级的出类拔萃的电脑软件大王:”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说理由。

解析:因新课标的颁布,近年来,名著默写尽管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但命题形式还是过于呆板,考试目标简单浅陋。2006年的名著默写题绝不是简单地写几个人物和情节,也不是一目了然的知识树,更不是一条风干的丝瓜,它应是流动的风,是飘逸的雨,是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流行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动态地综合考查。本题参考答案可拟为:不管是保尔还是比尔,他们都曾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而追求,就是这种为了信念而终生奋斗的精神,决定了他们都是灵魂伟大的人。从这一点来说,不仅仅是保尔和比尔值得我们学习,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像保尔和比尔一样怀着这种精神的英雄和伟人,都值得我们从他们的精神果实中汲取营养。

五、诗歌赏析题注重审美

[新题预测]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关联理论;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6-0318-01

一、引言

新闻作为宣传和播送信息的主要媒体和工具,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作为新闻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标题,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在目前的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标题更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由于标题醒目的位置和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及在跨文化交际愈来愈频繁的今天,其翻译在整个新闻的翻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回顾新闻标题翻译研究的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于此领域所做的研究仍有待发掘之处,鉴于此,笔者选定新闻标题作为研究方向,本着在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对新闻标题翻译进行了尝试性探讨。经研究,笔者发现关联翻译理论对新闻标题翻译的阐释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希望本文对新闻标题译者有借鉴作用。

二、关联翻译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是反映人类认知基本规律的理论。关联理论以关联原则为基础,关联原则包括关联的认知原则和关联的交际原则。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的推理交际行为,是译者在源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新闻英语标题汉译是一种特殊交际行为,关联原则制约和支配这一交际行为。新闻英语标题的汉译不能脱离关联原则的指导,译者努力使汉译的标题和原文标题在意义、形式上保持最佳相似性。因关联翻译理论认为意义是动态的、辨证的和发展的,这种相似性不应该是绝对的。具有最佳关联性的汉译标题不仅符合汉语受众的阅读习惯,吸引汉语受众的目光,而且能成功实现新闻标题的信息功能和说服功能。

三、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作为新闻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标题,它在新闻报道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好的新闻标题常常具有以下特点:简约、醒目、概括、风趣。而这些特点又必须通过词汇、语法和修辞才得以实现。具体地说,(一)在词汇上,A.大量使用缩写词;B.大量使用名词;C.小词的使用;D.新词的使用;(二)在语法上,A.现在时的使用;B.虚词的省略;C.多用主动语态;(三)在修辞上,英语新闻标题不但以简洁明了取胜,同时还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其目的在于简短、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突出新闻事实,赋予新闻标题以美感。(四)从句法来说,标题最大的特点是省略,它可以省略冠词、介词等。(五)不仅如此,英语新闻标题还频繁活用谚语、成语等,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四、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标题翻译

以上这些特点正是理解新闻标题的关键,也是翻译标题的难点和切入点。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入手。以最佳关联性为指导原则。来指导新闻标题的翻译。

上文已经提到,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也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是涉及到理解和表达的跨语际的交际活动,对原出正确的理解,事关交际的成功。原文与目标语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由于原文与目标语的认知环境不同。交际者赖以推理的语用前提也很有可能会有差异,自然而然,对同一话语,建立的关联肯定会有差异。译者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融入到原文的认知环境中,对话语在原文中的各种关联进行全面的衡量,找出最佳关联,得出正确的理解,这是译者所要做的第一步。新闻标题是整个新闻的精华和灵魂,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的取舍。现在生活节奏加快,读者通常以看到的新闻标题来决定自己是否阅读全文,所以新闻标题应该新颖、有创意,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

根据关联翻译的理论的原则,新闻标题的翻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直译、意译、增加注释性文字、体现原文修辞形式。

(一)直译。

直译指的是在翻译时既忠实原文内容,又考虑原文的形式,在译语条件许可时,按字面进行翻译。如果英语新闻标题的含义明白、直接,译成汉语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就可以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但直译不能影响准确达意,不能破坏标题的风格。

如:Baby Geniuses Save the World神童拯救世界

(二)意译。

意译即忠实于原文内容,而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的翻译方法。鉴于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较多,语法不太规范,不易读懂的特点,在汉译时遇到难解的标题,我们应认真阅读新闻原稿。对整篇新闻有了全面的了解,就能保证汉译的准确性。如: Bush Makes the Dictionary“邪恶轴心”人选新版《牛津引语词典》

如上例所示,如果直译的话,中文读者可能对于标题中的Bush和Dictionary的所指不甚明了。译文增补了有关新闻人物、事件在语义上缺损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同时也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距离。可见,汉译中适度的增删是必不可少的。

(三)增加注释性词语。

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酌情加上逻辑主语,或新闻人物的国籍、信息的事发地点,等等。总之,应兼顾中英语新闻标题之异同,适当增补有关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读者理解,避免产生误会。

如:Quake death toll tops 5000.(日本阪神地区)地震死亡人数已逾五千。

(四)减译。

减译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去原标题中的虚词、代词、系动词等以求语言简练,同时也符合汉语标题讲究含蓄的特点。

如:Gold Price Driven to 18一Year High by Investors.—金价创18年新高。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删除了“投资者”这个词后,标题就直接涵盖受众最关心的核心信息,同时增强了标题吸引力。

(五)体现原文修辞特点。

新闻标题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技巧,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

如:(双关)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五、结语

英语新闻标题有着自己传统的特色,因此,要译好英语新闻标题,应深入研究和探讨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分析和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或直译,或意译,依照不同的新闻体裁和风格,寻找不同的翻译方法,并在翻译时照顾到汉语标题的特点,达到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目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因此,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联系关联翻译理论对英语新闻标题进行更好更精确的翻译。

参考文献:

[1]Gutt,Ers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UCL.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1989.

第5篇

    论文摘要:模因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本文运用模因论和顺应论对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语用分析,旨在揭示标题中运用强势模因的语用策略。   

    1.引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体育新闻。他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选择并获取较多的体育信息。此时,体育新闻的“点睛之笔”,体育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便彰显出来。体育新闻工作者极其重视标题的撰写,使用各种语言手段,比如强势语言模因,以此增强标题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鉴于此,本文从美国主流报纸Los Angeles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and U.S.A. Today的官方网站筛选出部分较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体育新闻标题,从模因顺应的视角对标题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语用分析。

    2.模因论和顺应论

    2.1 模因论

    模因是文化信息传播单位,模因论则是研究模因的复制传播机制。模因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生存竞争。只有通过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这四个复制阶段,同时在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忠实性三方面表现值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在竞争中有些模因多次得到较忠实的复制,并长时间存活下来,这些模因称之为强势模因。强势模因既包括强势的语言模因又包括强势的思想或文化模因。

    体育新闻标题承载着体育新闻的主要信息。此信息能够在读者之间得以复制和传播。在模因论的视角下,体育新闻标题是一种模因。体育新闻工作者可以将这种新的模因捆绑到复制传播能力强大的强势模因上面,增强其自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通过模因复制传播的四个阶段。

    2.2 顺应论

    为了深入分析模因现象,笔者将顺应论纳入了本研究中。顺应论指出,顺应性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语言策略的选择都应该顺应交际双方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及心理世界的相关交际语境因素。顺应论旨在为描述和解释复杂的语言行为提供一种功能性综观,即从社会文化认知的整体角度研究言语交际,为语用研究奠定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3.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使用强势模因的语用策略

    3.1 直接引用策略

    在撰写体育新闻标题时,新闻工作者会直接引用习语,比如固定短语和谚语。习语,这种强势的语言模因,既有相当固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有大众广泛认同的意义。新闻标题中使用习语可以增强其亲切感和可接受性,为读者创造他们熟悉的语言环境。请看下例:

    (1)Cardinals' Kerry Rhodes wasn’t Seeing “Eye to Eye”with Jets

    (U.S.A. Today, Mar. 8, 2010)

    固定短语see eye to eye with本意是“意见一致”。(1)中直接引用此习语并与否定词wasn’t连用,形象地传达出球员Rhodes与球队Jets之间出现意见分歧的信息。

    (2)No News Is Good News on Anti-doping Testing at Olympics

    (The New York Times, Feb. 27, 2010)

    谚语no news is good news本意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2)中直接引用此习语准确地传达出温哥华冬奥会上暂未传出使用兴奋剂的消息,这本身就是一个好消息。

    3.2 修辞策略

    在撰写体育新闻标题时,新闻工作者会灵活得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比如押韵、对偶、隐喻、一笔双叙等。将修辞手段,这种强势的语言模因,应用于新闻标题中,与新闻标题的具体语境结合,可以生动有效地传达标题所承载的信息。例如:

    (3) December to Remember as Three NBA Teams Turn Corner

    (U.S.A. Today, Jan. 5, 2010)

    (3)中使用December和remember构成押韵,创造出韵律美、节奏感和语言形式的对称美。

    (4)Family Split: Venus Vanquished, Serena Victorious Down Under

    (U.S.A. Today, Jan. 26, 2010)

    (4)中Venus Vanquished和Serena Victorious 形成对偶,有力地传达出网球姐妹Venus在澳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中失败,而Serena则取胜进入半决赛的信息。

    (5)Flames Burn Predators for Fifth Straight Victory

    (Los Angeles Times, Jan. 5, 2010)

    (5)中隐喻性使用Flames Burn Predators生动贴切地传达出球队Flames在比赛中赢得球队Predators的信息。

    (6)Lakers’ Lamar Odom Fights Off the Rockets—and a Nasty Bug

    (Los Angeles Times, Jan. 6, 2010)

    (6)中使用一笔双叙,动词短语fight off搭配两个宾语the Rockets 和a nasty bug,诙谐巧妙地传达出Odom既打败了球队the Rockets又打败了流感病毒的信息。

    3.3 顺应策略

    在撰写体育新闻标题时,新闻工作者会选择灵活的语言形式顺应强势的文化模因,请看下例:

    (7)Cavaliers Overwhelm the Bulls, With James Providing the Muscle

    (The New York Times, Apr. 26, 2010)

    (7)中采用了一个方式状语从句,强调球员James在比赛时的卓越表现,顺应了西方主导价值取向“个人主义”。同时,此标题使用了动词overwhelm还不是简单动词win,突显出比赛的激烈,顺应了西方体育的“竞争精神”。

    4.结语

    本文从模因顺应的视角出发,通过语料定性分析,尝试着归纳出体育新闻标题中使用强势模因的语用策略,即直接引用策略,修辞策略和顺应策略,希望能够对英语新闻标题中模因现象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美英, 广告口号中的强势模因——语言的语用与模因分析[J], 外语学刊2008 (1):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学习  人文性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说明补充修正了原有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一元因素的界定,认同了语文课程的二元因素, 这其中的“人文性”的特点,就是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它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的人文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鲜明的人为属性。”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指的是语文学习中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诸多“非工具性能力”的培养目标,还有“灵感、顿悟、直觉”等“非逻辑认识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求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目前,一些教师仍然存在不太务实、不愿挑重担、只能教好学生不能教差学生和特别生的问题。这些教师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透,或者说缺乏为师的必要责任和敬业精神,在学生观方面相对滞后,这就严重影响甚至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对有智力问题、有严重缺点、有过失错误、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

“沟通从心开始”。特别是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更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流。要用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完善个性发展能力。

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能使他们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积极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的效果。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首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不是动物,更不是物。其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他们的差异,而且要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便使他们能够完全平等自由地发展。

教师除了用好教材外,还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教材资源,不断地拓展、补充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和活力。变“重讲解”为“重体验”:新课程标准强调体验学习,这一点很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际活动。课堂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感知文本,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去与作者进行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以是直觉式的、解释性的,不需要对文本作终结宣判式的评价。教师也不要用繁琐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不要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或者教材编写者对文本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英语

新课标对今天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必须打破和摒弃。以笔者的经验,要想达到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一线英语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英语教学中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英语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二、英语教学中须树立三位一体的新课程观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树立“知识与技能,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观。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课程设置考虑得更多的是选拔人才及为少数人进一步深造的需要,而较少考虑大多数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直接进入社会、从事各种工作的需要,更无从谈起适合每个受教育者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结果是基础英语教育课程中的传统知识内容占据了较大比重,课本知识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且缺乏弹性,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三、英语教学中教师须转变自身角色

教育第一线的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尝试转变自身角色,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蜕变和过渡。

过去教师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规范好学生的行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育科研被认为是“教育专家”的事情,不主动参与,不想参与,造成教育与研究的脱节,这些皆是片面的错误的做法。今天看来,那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凭自己固有的经验办事,虽然工作起来“轻松无忧”,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却完全是“事倍功半”,等着“专家们”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简单机械地照搬运用确实是不行了。因为这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

四、英语教学中必须摒弃旧的模式

在教学方面,新课程中的初中英语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填鸭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的态度与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是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的英语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导演对剧本的处理是一种再创造,与此同理,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教学创造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总之,要做好课程改革工作,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英语教学中去,关键在有一个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心理观念不断更新,施教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把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杨德敏.教师在新课程进程中的角色定位.沧桑・教育园地.2007第1期

2.叶媛秀,胡思显,蒋达国.新课程下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换.教师教育.2007年第4期

3.浅谈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易位及情感教育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问题;策略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历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一、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追问、梳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哪些问题呢?本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的转变缺乏引导

初中阶段历史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现行初中教材是按照通史形式编写的,学生只有学好通史知识,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基本史实,才能掌握、理解深层次的知识。目前,初中历史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历史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历史课仍然是老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的一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中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历史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历史知识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2004年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材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专题模块史。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2.以考学为目的的应试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高考,还是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统一。然而当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以应对高考为主,在课堂上只让学生记忆考试内容知识点。对于一些非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一概不讲。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课本上拓展的知识没有进行讲解,或者只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知识的全面性,记忆的效果也就不是很好。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以考纲为基础,不重视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这无疑会降低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3.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历史知识本身具有枯燥性的特点,有着众多的知识点需要记忆背诵,因而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实践证明,一个现代的中学生去阅读一本历史书,包括教材,只有他真切地感到他所读的是一本对他当前的生存和幸福有益的作品,他才有阅读下去的兴趣,由“论他”变为“论我”。同时,中学生只有从史学中领悟到真实深刻的人生,只有从对历史探寻中引发出自己的泪水和笑声,只有通过史学拨动自己的心弦,他才能体验、领略到历史的风采,历史才能给他带来极高的热情。但从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教师以应对考试为目的进行教学,并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对激发学生兴趣缺乏经验,没有掌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果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进而也就无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处理策略

1.实现初升高教学形态的转变

这种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转型、考试观念转型、学习习惯转型、学习方法转型等。学习观念转型要从开学之初就开始培养,教师从总体上向学生介绍高中历史教材的构成特点,使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习、理解和运用什么,使学生对历史课重视起来。另外,详细介绍新高考方案,使学生由原来历史是副科观念转变为历史是高考科目观念。使其意识到高中阶段历史课除去必要的基础记忆之外,也要重思考、重理解和重能力。考试观念对于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影响很大,要让学生了解高中历史是文科必考科目,对历史科目的考试观念改变了,会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转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学生不能只简单记忆知识点,应该注意培养“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呢?”“与我平时感觉怎么不同呢?”的思考方式。对于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课外“加餐”。学习历史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拓展知识面。

2.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历史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应对高考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如果教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应对高考展开,那么就很难真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要求历史课堂上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面的教育。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满堂灌”,而轻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标,高中历史新课标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对学生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要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要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其次要求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责任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成为主导者。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中学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好奇,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魅力,提高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同时,努力发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真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活动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1)活动的主体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制定计划,选择活动的方式、时间、地点、伙伴。(2)活动的互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身边的历史故事、人物、民间传说)相结合,以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发掘学生的潜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新时期,为了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而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充实自我。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新课程才能焕发出活力,历史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真正满足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学生才能在认知、能力与情感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益 立足课堂 营造氛围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只要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何愁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呢?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管理出效益,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究:

一、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

到底是“教”需要时间长,还是“学”需要时间长?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学”的时间应该多于“教”的时间。这是由“教”的目的所决定的,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促进学,教得多而学得少,显然是不对的。精讲多练,这是高效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洋思中学倡导老师只讲5分种,杜郎口中学提出了10+35的课堂模式(10分钟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都是十分有道理的,他们把准了课堂教学的脉搏。“精讲”要求老师备课要细、要深、要广,要抓住关键点。

二、在教学主体上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不能替代学生,老师不能是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去带领、去引导、去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愿学习的愿望,是通过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学习成就而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积小步成大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自主学习知识,培养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品质,积累学习自信。教学过程最应关注的是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他们才是培养班级学风的关键。

三、在学习监测上要重视问题反馈

作业与考试是监测学习效果的主要办法。要监测学习效果如何,除了课堂作业要及时检查外,每堂课还都必须布置适量的精当的课外作业,必须在下一次上课前检查完成情况,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或全体的反馈,这才是全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四、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

五、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其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六、要联系生活实际增进课堂效果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边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