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1:09
导语:在优秀德育工作者事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中学;德育工作;班级管理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生德育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这些工作考验着我国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考验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师只有自身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德育工作中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若教育工作者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就可能出现偏差,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树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任务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不仅要加强学生道德体制的建设,还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进行监督管理。
二、优化教师队伍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做新时代的学习型教师。时代在发展,社会上的新鲜元素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影响着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道德教育的最新动态,不仅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还要学习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精髓。
2.加强学校与外界的交流。学校要积极了解一些成功的德育工作者,并且聘请他们到学校为学生和教师做思想道德教育讲座。他们的工作报告、工作经验、教育思维方式及不同的教育视野,都能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的灵感。当然,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一位美国教师这样为学生分析《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的继母对自己女儿和灰姑娘的态度不同,说明灰姑娘的继母非常疼爱她自己女儿,是一位好母亲;从灰姑娘十二点准时跳上马车回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通过仙女、狗、老鼠的帮助,灰姑娘才得以参加舞会,告诉学生人是不能没有朋友的。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训。可以采用老人带新人的方式,让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选择资历较深、努力进取的优秀教师或者班主任,以他们高尚的师德、优秀的敬业竞争为青年教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实现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4.建立健全激励体制。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认真学习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知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教育科研机制。要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学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合理、科学。
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1.书本育人。书本育人是我国最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书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2.行为育人。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言行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学习精神、不耻下问精神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都比较大。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劳动模范的故事,如不论刮风、下雨都勤勤恳恳打扫校园的清洁工、在盛夏坚守岗位的交警等。这些具有崇高敬业精神的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道德课。
3.规范制度。中学阶段,学生有《中学生守则》等制度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对他们产生一定的约束。学校可制定一些有效可行的规章来控制学生不正当的言行,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行为观念。在德育工作中,对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要加以表彰,对行为举止相对较差的学生要积极地对其进行辅导。此外,还要为学生讲解一些法律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的法制社会,形成以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的意识。学校可以聘请公安机关人员或者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演讲,讲解社会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清新优美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心旷神怡,贴近大自然的校园环境更容易让学生心情舒畅,简单朴素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学生的内心变得简单朴素。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优美、整洁的学习氛围。
5.在实践中育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光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渊源;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了解烈士们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展览,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的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科学技术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更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如组织学生清理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帮助交警管理交通秩序等。
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下,人们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一、明确职责,保障各项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学校确立了以陶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刘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为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开学初,大队委组织大队委员开展竞争上岗。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德育工作档案制度,学校重大事件快报制,完善德育先进班集体,个人评比制度,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班主任建设,促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班级配置了配班老师,并为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职责填好《班主任工作手册》、通过每周的常规训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中队活动、晨会课教育,强化班集体建设。注重特殊学生的帮扶,作好成长记录。通过班主任沙龙,交流身边的育人故事,总结良好的德育经验,挖掘树立优秀的德育典型。在每期的家长学校中,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师德师风的评比过程中,填写好反馈表和问卷调查表。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医风
作为培养未来医疗卫生行业专门人才的医学院而言,怎样培养出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人才,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状况现状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德育教育形式主要分课堂形式与非课堂形式。
1.课堂形式
这种教育形势最为普遍,即教师在课堂以理论形式讲授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与特邀授课教师是医学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传授内容偏重理论层面。思想政治课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形成和树立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辅导员作为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日常德育引领与指导者,偏重于通过形势政策讲解和学生管理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可以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熟悉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成长关键期起到重要良性作用。以某时间或某重要时间段节点为契机,邀请一些学科领域内的著名学者与专家作报告,谈经验,一方面可以对国家医疗制度新动向有所把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医学院校大学生掌握学科动态,结合就业实际,及早做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一切准备。
2.非课堂形式
该形式为非传统形式,但教育效果良好,旨在充分挖掘学生主体的创新性与自主性。这种形式寓教于乐,丰富多彩,抛开了课堂的约束,学生喜闻乐见,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青年志愿者活动:如在每年的雷锋月和志愿者服务月,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动员学生参与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扶残助残、义诊或关爱民工子女等,帮助医学生培养“医乃仁术,大医有德”的精神,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深刻理解并践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学生讲堂:如定期举办道德讲堂,让学生自行选择活动内容,利用唱一首歌或看一部片等形式,结合专业,结合身边的事和人,在讲堂上谈认识,谈思想,带动同学共同思考,共同提高道德修养。重要活动:例如利用每年的重要节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河西学院医学院2013级25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综合各班团学干部的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被活动”的情况更是高达80%,其主要表现在出早操、点名、团学活动会议繁多、议程繁冗复杂。在梁栋等相关问卷调查中显示,70%的学生认为关于医学人文素养相关课程过少或甚至没有。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医学院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
目前,医学院校虽然都重视德育工作,提出“德育为首”的思想,但实际情况是因为德育效果是长期的、隐形的、无法做到立竿见影,所以从上至下并没有真正的将德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做到统一安排,统一实施。
2.德育团队结构不科学
国内医学院校的德育团队就团队结构方面而言,普遍没有形成科学专业的、梯队合理的学术团队。(1)辅导员普遍年轻,从事德育教育时间短、方法少、专业匹配性较差。相当多的医学院校辅导员没有医学知识背景,学科规律把握不够,临床经验欠缺,对医学生的学中、实习、就业一揽子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能力与作用较弱。(2)医学专业教师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普遍性较低。有调查结果显示,93.6%的医学生认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生学业及品德养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德育团队偏年轻。不管是辅导员还是思政课教师,普遍都较年轻,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找寻不深入,引导化解方法单一,爱心耐心欠缺,因此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亟待提高。
3.德育方法太过陈旧
医学院校德育方法仍旧是传统灌输式。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由于课时量很大,少有做到“师带徒”“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导致医学生医德知识匮乏,医德信念不强等。新媒体德育方法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喜爱甚至依赖的日常交流手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影响很深。然而在这个领域中,关于医德医风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匮乏,医学院校德育主体尚未充分利用好这一领域。
4.德育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
德育内容滞后于其他学科。当前各医学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所教授的德育内容仍以沿用其他普通高校德育内容为主,针对性不强,创新力不够。以河西学院医学院2013级25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医德的认知存在严重的不足(详情见表1)。专业教材缺乏。目前尚无一本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高等医学院校关于德育教育的系列教材或书籍。教材的专业性、系统性、权威性均有不足,从而导致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严重缺失,使之无法发挥指导作用。
三、对策
1.鼓励医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德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医学生首先必须重视自身德育,尤其是在医患纠纷形式日趋严重的今天,医学院校大学生除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之外,更应有一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心。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宿舍活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引入德育教育内容。
2.用创新内容丰富德育形式
不断创新德育内容,用丰富的德育形式来吸引学生参加,消除医学生对德育的抵触情绪。把德育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学科技能要求较高,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将专业实践、志愿服务和医德教育三者有机融合,让医学生能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更多的了解社会,发挥长处,培育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奉献社会,有效的培养其医学素养。以先进医疗典型为模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先进医疗工作者感人事迹的宣传,树立起道德模范榜样,使医学生学有典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医学属生命科学领域,其理论研究需要多学科人才的共同合作,实践应用上也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3.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德育教育
新媒体因其快速、有趣、普及广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与喜爱。有效利用新媒体,让医学生运用多种新媒介获取最新有效的正向信息,提高德育教育的媒介多样性,挖掘和发挥其在医学德育教育中的内在潜力,进一步提高其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我们可以在医学院校网站开辟德育专栏,开展多样化的网络德育教育,让学生全程参与,营造舆论氛围,宣传并适时更新全国或各地方先进医疗事迹,弘扬医风医德,期望能有较好效果。此外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导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都要参与德育工作,组成德育工作的强有力团体,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4.将德育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针对医学生的德育特点,引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著专属于医学院校的德育教材,开设医事法律、医德医风等相关课程,使医学院校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为提高医学生德育水平奠定理论基础。在德育实践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对医生们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医学院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方面要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适应医学模式不断发展的高级卫生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和完善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是推进医学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3-08-19][2013-08-21].
[2]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2014-01-15][2014-02-13].
[3]梁栋,李艳妮.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医患沟通知识的缺失及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48-51.
1、德育没有统一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在学科教学中有统一的大纲要求使得教学具有一致的目的性,而德育没有类似大纲的统一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学校一个模式,形成一致性。甚至伴随着领导的更换所倡导的德育侧重点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搞运动式"的工作作风。这种要靠"教师自律"阶段的教育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处于停滞的状态。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这几年火爆的"补习班",就可以看出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中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只关注本班、本校考上了几个学生,从而使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涉及能加分的"市级三好"更是非学习好的同学莫属,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厅、网吧、娱乐厅等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美好的思想,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的不良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学校各部门及教师之间在对德育的认识沟通和联系较少,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构不成有效的德育体系,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针对以上情况,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中应在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 领导牵头组建一只德育攻坚队伍。
要在学校形成以校长或主管副校长为龙头,以学校中层领导和班主任为骨干,结合团支部、学生会等部门,团结学科教师形成一个德育科坚队伍,负责学校德育科研工作,形成一整套德育体系。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要形成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条例,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校长要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教师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2、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合力。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学校首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其次,有计划地聘请各行各业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模范人物为校外德育辅导员,并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做先进事迹的报告;再次,充分利用革命烈士纪念碑、博物馆、敬老院、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德育基地,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
3、 学校要积极改进德育工作方法、积极提高教师的素质、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一、丰富德育主题活动,突出思想教育实效,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生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活动育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性格、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觉悟。
1、统一思想,做好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以“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为德育主渠道,各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为途径,对学生进行做人、诚实、守信、守纪、关心集体、心理健康等思想教育,加强学生思想、伦理、文明习惯等养成教育,建立道德体系标准。开展人人都是班主任活动,齐抓共管,时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和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资源。我校教师充分挖掘了各科教材的内涵,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教育性,这样,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中,不仅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心里健康教育,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把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作为对课堂教学评定的标准之一,并组织专门公开教学,强化了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德育的示范防线。。
2、坚持德育教育的序列化。整体推进,重点实施,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三月份为爱心奉献活动月,组织学生在家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家长分担负担;校内开展同学手拉手活动,大同学关心帮助小同学;开展“爱绿护绿,从我做起”活动。四月份为革命传统教育月,组织学生到张鸿飞、田俊若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听取革命传统报告;并在间操对全体学生进行革命烈士光辉事迹报告活动,开展“继承先辈的遗志”主题征文活动。五月份为大型体育活动月,召开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使学生在竞赛中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增强集体荣誉感。六月份为艺术教育活动月,通过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等活动,以美和艺术育人。九月份为常规训练月和尊生爱生月,开展庆教师节文艺汇报演出,使师生在歌舞声中增进感情。十月份为爱国主义教育月,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教育,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我爱红领巾”新队员入队仪式、“我为祖国添光彩”书画展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份为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月,开展“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观看安全教育影片。七月份和十二月份为奋飞达标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优异的成绩汇报父母与老师。每月一次手抄板展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并在设计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积累了知识。
3、办好红领巾广播站,丰富队员课余生活
“阳光乐园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大队部坚持开展的活动,它是开辟第二课堂、组织课外活动的好形式。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红领巾广播站成员通过播音员选拔比赛从4-6年级挑选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担任播音员,配备了站长、编辑和小记者:有“校园新闻”、“原创天地”、“健康快车”、“哈哈镜”、“音乐欣赏”等栏目,“寓教于播,寓乐于播”,“红领巾广播站”给队员们以深深的启迪和影响,队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了思想教育及美的陶冶。
二、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摆渡中心小学在校长张艳军的带领下建立了完善德育管理网络,实行校长总负责,教导处具体负责操作执行、少先队密切配合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 德育管理 问题 思考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1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学校领导不重视,机构不健全
首先,部分校长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所谓的“校长只操两份心,检测成绩和资金。其次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得到落实。农村中学都设有主抓德育的副校长,政教主任,下面是各班的班主任,学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统就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一般的任课教师虽然名义上有德育的责任,但实际上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班级德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靠班主任一个人来完成。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会、团委等,但是这些组织往往是有名无实,很少组织活动。学校虽然都有年度德育工作计划,但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些计划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1.2德育责任模糊,德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倡导落实全员育人、大德育观的背景下,教师的德育观念日益淡化。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害怕承担学生问题带来的责任,工作中只管教学,不管教育,课堂上没有体现德育渗透,对待问题学生不敢管不愿管、放任纵容、很少主动配合管理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推则推。
另一方面,班主任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挫折。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往往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在应试教育和重压之下,个别老师也出现了一些相互拆台的现象,给学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1.3德育观念陈旧,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高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素质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采用强令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借奖惩权威,专制压服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还有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能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1.4教育网络脱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到位
表现表现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由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多为“封闭式”,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2对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问题的思考
2.1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
加强学校中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组建一支负责任、能力强、办法多的德育工作队伍至关重要。理所当然,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党、团组织和政教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班主任。因此农村中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形成(1)在党支部、校长室领导下,由学校中层行政以及班主任为骨干,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2)在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部门组织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工作网络。(3)由班主任全面协调、具体操作,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工作网络。在组建德育网络的同时,务必使各科室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奖惩条例,形成较为完备和规范的德育管理制度。校长要做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组织教师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以中学督导评估细则中的德育内容为依据,对相关德育工作者进行考核和奖惩。要强化制度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德育成为教育中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的形式,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
2.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在农村中学,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所以明确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的责任,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就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学校要翩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剐,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
同时学校要同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班主任实行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要建立合理公平的班主任目标考核机制,在班主任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提高班主任的津贴待遇。班主任津贴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劳动所得,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更好的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让班主任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地位。班主任在班级教学管理上要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要有自己的发言权。班主任只有参与管理工作,才容易产生认同心理,增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才能强化动机,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使道德目的在一切教学中——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普遍存在并居于主导地位。
如果不达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这句人们做熟悉的话就会成为伪善的托辞。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都要以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要制定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优秀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2.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观念的更新,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做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对德育研究作出成绩的要给予鼓励和表彰,以此调动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研究的积极性。
2.4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在当代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德育具有综合整体的特点,因此,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互相割裂。在三者之闭,学校因为具有大批精通教育规律的专职人员而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搞好学校德育,还要积极指导家庭德育,影响社会德育,从而使三者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靠班主任落实完成,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始终把班主任队伍培训和学习放在首位。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自尊、自重、自强、自爱、自律。服饰要美观大方,发型要洒脱得体,不化浓妆、不戴首饰,说话办事堪为学生之表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我们还经常围绕班主任职责、工作方法、班集体建设、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班主任基本功等主题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交流会,开展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互动交流,减少了青年班任的困惑,增强他们做好班主任的信心、勇气与责任感。这样一来,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用他们的品行去影响学生,用他们的智慧去教育学生,用他们的人格去引领学生,寓教于乐,德育工作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抓好德育常规管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1、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我们深入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守则”和“规范”的内容,要求学生不但会背诵、理解“守则”和“规范”的内容,而且还要象“宪法”一样去自觉地遵守,我们以贯彻“守则”和“规范”为内容开过主题班会,搞过《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竞赛。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学生都能自觉按“守则”和“规范”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有章可循了。
2、学校实行“晨检、周评、月结”制度,每天早自习和间操时间,都有校干部对各班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有“自习、纪律、卫生、标志佩戴、间操”等,通过校干部一周的检查、汇总,然后在下周一早晨升完国旗后进行总结,排出名次,对优胜者颁发流动红旗。这不仅对做得好的班级是个激励,对做得差一点的班级也是个促进。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天早晨学生都能主动进行晨扫,把清洁区、甬路、各班窗前扫得干干净净;学生说话使用文明语言,见到老师和客人会主动打队礼并问好,高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小同学抬水、升炉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现象慰然成风,校园中到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三、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寓德育于活动和各科教学中
开学初,我们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而且按计划开展各种活动。
1、开学伊始,我们要搞一次规模较大的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校领导要对上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还要对上年度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要分别发言,最后校领导要做重要讲话,讲话内容除了对过去的工作给予肯定,还对新学期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希望,领导的讲话振奋人心,使全体师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继往开来,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
2、我们还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征文活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学校都有针对性地开展征文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通过征文使学生对祖国、父母、教师有了新的了解和热爱,知道了劳动者的光荣、伟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优秀的作文,学校都要给予奖励,并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中广播,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朗读比赛、识字比赛、绘画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等。通过各种竞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培养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得最优秀,敢于争先的品格。
4、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由各中队自定,如有歌颂祖国的“我爱祖国的山和水”、歌颂母亲的“妈妈您辛苦了”、倡导环保的“只有一个地球”、如何做人的“人生路上的朋友――诚信”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故事、短剧、配乐朗诵、快板”等,同学们的表演有声有色,耐人寻味;活动的效果十分显著,对学生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育,把德育注入了每个学生的心灵。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一个好的环境能教育人,一个好的环境能感染人,一个好的环境能使人受到熏陶,身心愉悦,心旷神怡,干劲倍增。学校紧紧抓住了环境育人的特点,通过走廊的板报、班级的布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幅和名人名言、学生手抄报及书法作品等,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德育氛围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五、利用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普遍存在于青少年学生中的一种亚文化和特殊社会心理现象,偶像崇拜是广大青少年在一定成长时期的必然心理需求和过渡性需要,往往能够反映青少年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因而具有自发性、认同性和情感性的特点。由于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渐独立的成长阶段,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当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时就会使他们转移对亲人的依赖而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而当今的明星偶像,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时代感很强。学生将这些明星偶像当作一种真实人物进行情感认知,最终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认同。由此导致我国传统的榜样教育因偶像崇拜的出现而逐渐趋于边缘化,传统榜样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1.相对于偶像崇拜而言,传统榜样教育缺乏多元化和亲切感
当前我国大多数青少年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与学校为其确立的榜样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崇拜的偶像倾向于歌星、影星、体坛明星等人物,因为他们在年龄、性格等方面与青少年有较大的接近性,通过对他们的关注可以获得一定的娱乐和满足,也可以抚慰青少年的心灵。例如周杰伦的音乐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口味,周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优秀的才能,同时负面新闻较少,因此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而传统榜样教育所树立的榜样形象呆板,缺乏现代人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学校判断和确立榜样形象的主要标准往往是社会的道德认同与推崇,通常是通过教材或教师呈现给学生。这种人物树立的模式与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相背离,人物形象往往类同化,没有个性化差异,无法反映多元化的时代气息。加之选取的榜样对学生缺乏亲和力、层次感,使得学生感觉被动,因此无法调动青少年主动参与的意识,使他们和榜样之间产生了距离感,由此也削弱了榜样教育的效果。
2.偶像与榜样的分离导致传统榜样教育的边缘化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榜样教育曾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时的榜样就是偶像,偶像也是榜样,二者具有同一性。随着文化多元化和青少年文化心理的纷繁复杂,榜样教育显得枯燥无味,远远跟不上青少年的心理文化需求,教育榜样和偶像从此一分为二,而偶像的消费属性、娱乐属性和享受属性进一步彰显。主要是由于传统榜样的形象都是高度完美化的,这与当代青少年的个性化、主体意识的觉醒等趋势不相一致,由此脱离了青少年生活的现实。
3.相比“自下而上”的偶像崇拜,“自上而下”的榜样教育存在严重的现实缺位
当前的偶像崇拜往往是经过“由下而上”的途径,青少年学生借助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传播,通常能够得到同龄人中较多数人的接受、崇拜和学习。相对于传统榜样教育而显得更加多样化、大众化。传统榜样教育中榜样的确立往往是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的形式来完成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国家根据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社会建设的需要来树立某种形象,并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这些抽象内容的表现物,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榜样。榜样确立之后往往通过道德知识向青少年进行单向式灌输。这种榜样教育很少将榜样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及其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由此导致严重的现实缺位,使青少年与榜样之间产生隔膜与距离。
二、吸收偶像崇拜的合理因素,促进榜样教育的创新发展
鉴于偶像崇拜某些合理因素与榜样教育一样都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榜样教育中吸收偶像崇拜的合理因素将会促进榜样教育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同时,榜样的力量可以化解青少年的烦恼和困惑,丰富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德育工作者如果能够在榜样教育中更多地理解偶像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和疏导,不断推动榜样选择的多元化,有可能促使偶像向榜样转化,增强学校榜样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缩短学生和榜样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拓展榜样教育的新途径。
1.榜样的选取贵在真实,要注重亲和力和多样化
学校教育中榜样的选取应当是真实的、能够被青少年接受和认同的。所谓真实,是指榜样的典型事迹是源于真实生活而非虚构的。由于现在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往往不相信有完美无缺的榜样,从心理上难以接受抽象空洞的榜样典型。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当吸收偶像崇拜所具有的现代人的亲切感和真实感等合理因素,选取具有亲和力和真实感的先进典型做榜样。
所谓多样化,是指榜样的选定应当尊重青少年需求的多样性特点。榜样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切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如果还是用同一个榜样来教育全部学生,这样的榜样肯定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认同。因此,选定的榜样既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分子,也可以是全国范围内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还可以是热门产业中的成功人士,如IT、金融、房地产等行业。
2.榜样教育方法贵在创新,要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线
榜样教育要同时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线,一方面要改革自上而下的宣传方式,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及心理状况而开展。榜样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包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道德的弘扬,还要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寓抽象的道德和崇高的人格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而且要把人之常情刻画进榜样人物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切身感受到榜样和偶像一样都是这个时代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事迹都是每个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另一方面要主动占领网络榜样教育新阵地,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引导青少年更好地利用网络榜样教育资源,鼓励其寻找可见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
3.榜样人格贵在感染力,要实现从品德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学校榜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的品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心理要素保持方向上的一致并获得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从思想政治品德的认知到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转化。由认知到行为的转化是榜样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一环。由于榜样人格是理性、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人格的这种全面统一具有多方面的感染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借鉴偶像崇拜所具有的时代感、亲切感和感染力、感召力,及对青少年的情绪、情感的强烈震撼和冲击等合理因素,深刻挖掘榜样人物的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使青少年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榜样敬佩、信服、信赖等心理体验和对崇高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并逐渐从对榜样的情感认同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意志和决心。
4.榜样激励贵在启迪人生,要力求触动情感、感化心灵
在榜样教育中,榜样作为激励价值的载体和体现者,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它承载着同时代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的价值化身,激励着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发展方向。榜样激励可分为外在激励、场景激励、内在激励。榜样的外在激励是指榜样所拥有的包含德行、品格、气质、审美、能力等在内的形象人格化,能够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心理,从而不断改进自我、超越自我,拥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更加完美的形象。榜样的场景激励是指榜样的先进行为、优秀事迹能够震撼人、感染人、启发人、鼓舞人,促使人自觉地以榜样行为为对照,主动仿效榜样的行为方式和矫正自身行为。榜样的内在激励是指榜样所体现出来的崇高、伟大精神,如公而忘私精神、勇于改革精神、百折不挠精神、不怕牺牲精神等,能够唤起人的革命意识,激发人的斗志,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奋进、争先的推动力。无论何种激励都必须保证榜样来自现实生活,并具有偶像崇拜一样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具有触动人的情感、激起人的情感共鸣的特质。只有触动青少年的情感、感化其心灵,激励作用才会持久,才能使青少年上在情感上和目标上产生趋近的愿望。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正视网络时代和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的成长心理,要思考如何结合时代特点,科学合理地树立榜样,要科学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努力促使其转变为榜样力量,从而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生活向导和学习楷模。
参考文献
[1] 潘美金.新时期榜样教育的个体价值诉求透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2] 陈万柏,何英.对青少年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堂教学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养成道德好习惯,储蓄文明
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逐步养成;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人和事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按照规范的要求,我们还有更具体的要求。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从升旗仪式的排队、行礼做起,每天成一队走进校园,进楼礼让右行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并在全校开展了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即每月在每班产生人选,上报德育处审批。评选标准不仅是学习好,还可以是劳动好,纪律好,卫生好等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样受到教师、家长的欢迎。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使学校逐渐形成文明、和谐的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二、创设“小岗位”,培养责任感
岗位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些岗位,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苦,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行为选择中形成良好地习惯。给学生一个岗位,让学生自我实践,经受锻炼,是我校德育实践活动教育的有效手段。我校实行的竞选大队委,推荐小播音员、小记者、小编辑,班干部岗位轮换制,升旗岗、值周岗评选制,都是有效的岗位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其中的甘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而且能更好地锻炼自己,获得为大家服务的机会,提高对活动意义的认识。小小岗位人人有责。一个个岗位,一次次体验,使学生学会了本领,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交往,使岗位体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实践活动
我们结合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绿色工程”种植养植实践活动。与科学环保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等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开展“我种我养共同收获绿色工程”种植养植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让他们体验种植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活动开始后,学生纷纷从家里拿来花盆,找来种子,并查找有关资料,了解种植植物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浇水、施肥。学生兴奋极了,一本本观察日记记录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记录着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中,学生品尝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体验到了农民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文体科技活动实践活动。文体科技活动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的体现。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开展文体科技活动,如一年一度科技运动会,人人参与,全面体验,是很好的实践活动。我们还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有计算机、美术、合唱、足球、棋类等,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纪律的严格性,还组织进行队列广播操、跳绳、踢毽、拔河比赛等活动,学生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利用身边榜样,渲染良好德育氛围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非常少,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感染。换句话说,他们容易犯错,但是更容易受到好的榜样的带动。给小学生树立一个他们可以学习的榜样,无论这个榜样是身处在他们的身边,还是他们耳中听到的,都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作为老师,要首当其冲,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做好一些事情的时候,首先要确保自己做到。例如,当发现平时班内环境维持比较差时,老师主动拿起笤帚打扫一下,给学生们做出榜样,学生们就注意保持卫生了,而且还能及时去打扫垃圾。也许最好的教育不是语言,而是行动。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们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还可以举办“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评比活动,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不仅仅是一种优秀品质,更是向别人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前提。还有一些伟人事迹、感动中国人物等等,可以每个月以一种品质为主题,发起全校师生的学习。这样在“润无声”的道德感染中,学生的思想和人格都将得到升华和完善。
五、.“一个孩子一个方案”―――增强针对性
这里说的一个孩子一个方案,并不是说标准不一,丧失公允,而是指德育工作在思想品德、行为准则的大要求下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先天资质不同,专长不同,家庭境遇不同,性格不同......可以说,每个人自降生以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意义的德育教育。比如说某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有家暴家庭的孩子,有可能在感情认知和行为方式上会有问题,那就需要德育工作者细心地疏导,特殊的进行相关的培养,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心理状态面对外部社会。曾经遇到过一些孩子,他们的资质不差,但天生好动不爱学习,使得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们初期会劝导,久劝无效后就任由其自己发展了。慢慢的,由于他的成绩持续下滑,其自信心也有了微秒的变化,说话办事不是那么自信。这个时候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培养自信,而在取得成功后更要戒骄戒躁,能够积极地追求成功而又平静地面对失败。我们说,孩子们像花朵,自然就有了五颜六色,自然有的喜阳,有的喜阴,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花朵,浇不同的水,施不同的肥,才能让他们茁壮地成L。
总之,我们要提高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视野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