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14:00:54
导语:在护理学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内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
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我内科护理教研室教师十分关注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中传统的“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已不适应当今教学发展要求。一体化教学使内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增强学生获取技能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对学生感知活动、思维活动起到主导和调节支配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贴近临床实际;符合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及培训考核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时俱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就业竞争能力强的内科护理学人才。
一体化教学解决了内科护理学课时偏少、资源有限的难题。以往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由于内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繁多,学时紧,为完成理论授课任务,导致实验课学时偏少。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将理论贯穿到整个实操过程中,理实结合,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练中有讲,讲中有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中真正形成:①教师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②教材一体化(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一体);③教室一体化(理论教室与实训室一体),有效地节省了课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传统教学使教师思维僵化、思想懒惰,内科护理学教师由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部分从医院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一体化教学中则作为指导者、组织者或是情景教学法中的仿真角色,激发教师教学灵感及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先进、灵活地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内科护理学教学与临床完美结合。
一体化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依赖于教而失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的运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为主体,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病例、熟悉内科疾病,以往护生进入临床之前对医院及病人十分生疏,通过一体化教学仿真模拟及多媒体护理病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心理状态等,例如冠心病病人护理里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区分要点。
一体化教学自然融合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护理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情景仿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灵活教学方法,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迎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兴认识入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把老师“教”与学生“学”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极大地提高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为医院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院前急救绩效考核方案
卫生部昨日印发通知,明确了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考核相关政策。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院前急救机构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划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之一,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分类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通知指出,院前急救机构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机构建设、日常急救、应急救援、学科建设、急救培训、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7个部分。其中,日常急救占了25%的权重,重点考核急救出车次数、急救人次、紧急呼救受理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急救与途中救治时间等。
【教学目的】
1、知会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和范围。
2、小儿护理的特征。
3、小儿年龄的分期。
4、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儿科护理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各年龄期特点及各期护理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提问、多媒体互动式型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儿科护理学呢?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儿童保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特别是在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更盼望有一个健康的儿童。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畸形儿,家里人背包袱,也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的责任就是生一个,活一个,活一个, 壮一个,这样才能使千百万儿童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好儿科护理学。另一方面,儿科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与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从小的方面来说,学好儿科护理学对你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你们也会为人父母,那么当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就知道怎样科学抚育孩子,孩子出现了情况,怎样处理。
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呢?从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在本次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其任务范畴,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展示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学习新课(提问:在你们的印象中儿科护理是不是就是护理生病的孩子) 一: 定义: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及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解释生长发育(体重、身高)、保健(合理喂养、卫生习惯、加强安全、运动、爱护眼睛等)、疾病防治(预发感冒、传染病等)及护理),服务对象是从胎儿时期直至青春期。
二: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充分利用先进的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治愈率,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人类整体健康素质。
宗旨: 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
近期任务: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实施系 统的整体护理,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远期任务:全面提高儿童整体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等)
三: 儿科护理学研究的范围
凡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儿童身心方面的保健,儿童疾病的防治与护理。
年龄范围:精卵细胞结合--青春期结束(约18 ̄20岁)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临床服务对象:出生至满14周岁
内容范围:1. 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和健康促进
2. 患病小儿的护理与疾病预防
3. 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广泛联系
四:儿科护理的特点: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由于小儿的年龄跨度大,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预后、预防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各年龄阶段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要掌握小儿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1.解剖特点: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小儿外观不断变化,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的生长,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等;小儿各器官的发育亦遵循一定的规律,如骨骼的发育、牙齿的萌出等.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循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对待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以正确鉴别正常与病态现象.护理人员应将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渗透在护理工作中,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比例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平卧时在其肩下垫软枕抬高2-3厘米,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奶后易溢乳,因此奶后应将小儿竖立并轻拍背部直到打嗝后再放下,最好取右侧卧位.小儿髋关节附近的韧带相对松弛,臼窝较浅,易发生脱臼及损伤,护理动作应轻,避免过度牵拉.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但长期受压易变形。
2.生理特点:
(1)小儿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婴儿热量需要110kcal/kg,成人60kcal/kg,水需要量婴儿150ml/kg,成人40-15ml/kg)
(2) 不同年龄小儿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不相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
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举例心率 呼吸 血压 红细胞,小儿与成人不同点)
(3)婴儿代谢旺盛,消化功能及肾功能差,故比成人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腹泻时易发生脱水,低钾血症,)
(4)我们只有熟悉这些生理变化特点才能正确的对待临床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予正确的诊疗护理.
3.病理及临床表现方面 小儿病理变化、疾病种类及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同一致病因素,小儿与成人不同,甚至不同年龄小儿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如幼儿稍受疾病的刺激,即可出现异常血象,甚至肝、脾肿大.婴幼儿患肺炎多是支气管肺炎,而青少年和成人多见于大叶性肺炎.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症.(临床表现方面举例:新生儿肺炎与年长儿肺炎临床表现不同点)
4.预后方面:小儿患病时起病急,变化快,病情转归有正反两方面倾向.从正面而言,如诊疗及时、有效、护理恰当,疾病恢复快.由于小儿修复和再生功能旺盛,后遗症一般较少.从反面而言,小儿病情危重可能在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时既发生猝死,因此,小儿患病时应严密监护、随时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做好随时积极抢救的准备.(举例:8岁小女孩)
5.免疫与预防方面
(1)小儿出生后6个月内.因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IgG,暂时形成被动免疫,很少感染麻疹等传染病.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2) IgM不能通过胎盘,故小儿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3)小儿皮肤粘膜娇嫰,淋巴系统发育不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如成人健全,因此护理中应注意消毒隔离以预防感染.
(4)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6.心理行为发育方面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
(1)身心发育和生理功能一样也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2)小儿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但小儿往往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强,多不能合作,尤其在患病时更需要特别的保护和照顾。
(3)小儿心理发展过程要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护理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教师等共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
五.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护理方面: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
如果护理不当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作为一个儿科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在护理中应该以:
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3、减少创伤和疼痛。
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六.小儿护理特点
1评估难度大 ①健康史资料收集较困难。 ②体检不配合。 ③标本采集及其他辅助检查多数不会配合。
2. 观察任务重 小儿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病情变化快,处理不及时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3.护理项目多 小儿自理能力较差,护理过程中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养内容,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操作要求高 小儿认知水平有限,护理操作时多数不能配合,操作难度大,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七.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不同年龄时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各具特点,为做好小儿保健工作,人为地划分为7个时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的结合开始至小儿出生为止。约40周.临床上将胎儿期分外3个阶段:妊娠早期:此期约12周,此期是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感染,放射线,化学物质,或遗传等不利因素影响,胚胎发育受阻,可导致流产或各种先天畸形,甚至胎儿夭折.妊娠中期:自13周-28周(共16周)此期胎儿迅速成长,功能逐渐成熟,至多8周时,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已具备气体交换功能,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妊娠后期:自29周-40周.此期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加快,出生后大能存活.
主要特点: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赖母体,孕母状况对胎儿发育影响极大。 保健要点:加强孕期和胎儿保健
2.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围生期:胎龄28周至生后7天。(我国)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期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
主要特点:胎儿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易患窒息、感染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1/2,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
婴儿死亡率:是指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在一岁以内的死亡人数。国际上通常以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水平的指标。
保健要点:加强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3.婴儿期:从出生至满1周岁。
主要特点: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被动免疫渐消失,主动免疫不足,易感染;运动功能和感知发育快,条件反射渐形成。
保健要点:提倡母乳喂养及科学喂养;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培养良好习惯及早期智能开发。
4.幼儿期:从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减慢;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快,言语发育快;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伤害;饮食已从乳类逐步过渡到普食。
保健要点:加强安全护理;促进言语和智能发育;合理喂养;加强预防接种;早期教育,培养习惯和人格。做好安全监护,避免意外.
5学龄前期:从3周岁后至6 ̄7岁入小学前。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趋完善,好问,个性开始形成;共济运动发育较好,模仿力强;开始出现免疫性疾病。
保健要点:促进智力发育,满足求知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习惯和个性;预防免疫性疾病及意外伤害。
6学龄期:从入小学起至青春期前。( 6~7岁至12~14岁)。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发育已接近成人,智力发育逐步成熟,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
保健要点:保证足够营养和睡眠;保护视力和牙齿;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表演式和协作式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模拟式教学是以教师模拟为主、学生为辅,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充分应用灵活多样和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在康复护理学的教学中应用模拟教学法,强调教师创设康复情景。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做好道具,学生协助教师操作演示;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模拟人物角色,体会模拟人物的状态;或借助于多媒体视频观摩,学习先进经验;还可以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法均能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真人模拟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学生讲课、讨论、角色扮演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中,在紧张、忙碌、活泼、生动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并调动所学或已有的经验,在合作学习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还应注意在真人模拟教学中,教师应视学生安全为首位,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的教学中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2模拟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以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班别分为试验班与对照班,其中试验班52名学生,对照班48名学生;100名学生中,男生9名、女生91名,年龄20~24岁,其中城市户籍学生31例、农村户籍学生69例。两个班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试验班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模拟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护理难点、护理研究的新进展等理论知识,然后在临床教学医院选择比较典型的病例,根据其病史设计“模拟病历”,学生分别充当护士、患者(脑梗死偏瘫卧床患者)及患者家属等角色,先由“患者”或“患者家属”说明“患者”当前的病情,经“护士”进行康复护理评定后,再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选择扮演者时,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尽量将学校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扮演角色的“演员”可以挑选班中表演力强、热心并好学的学生担任;课前1周可以进行床旁见习,并与教师的现场指导相结合;受训者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以病历的内容为核心,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情感等;选择2名学生作为病史询问者,收集病史,提出需要进行的体格检查项目,再由其它学生进行补充,完善询问。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收集病史进行最终的点评与总结,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对患者病史的评估,提出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尝试做出护理诊断,针对学生所做的护理诊断讲授对应的护理措施。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情况进行评估,试验班与对照班采用统一的考核与评分标准,护生完成的技能操作共计5项,评分标准参考《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教程》中相关标准,每项总分100分,每个操作步骤均再进一步细化分值,最后计算总分。5项操作得分相加后的平均分即为最后的统计指标,共分3个级别:80~100分为优秀,65~84分为良好,<65分为差。比较两组的总优良率,总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试验班与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后,其综合技能整体上均有所提升。试验班采用模拟教学法,其综合技能总优良率为90.38%,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班优良率为68.75%,试验班在不同场景下实施训练后的综合技能整体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模拟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
在康复护理教学中,模拟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及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弊端,以“导”带教,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其主体性,教师作为主导者加以指引,师生互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起到活跃课堂、营造良好氛围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模拟教学法中引入了角色扮演的内容,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将纯理论性的知识感性化,与临床实际更加贴近,通过角色扮演可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病史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其护理诊断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护理技能。当然,模拟教学法还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在临床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传统的讲授模式比较得心应手,在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需要转变思维和理念,而且要增强较多的工作量,比如典型病例的选择、设计病历、学生角色扮演的培训等,会导致一些教师“望难生畏”,影响到模拟教学法的推广、应用。(2)学生所模拟的患者毕竟只是“模拟”而非真实的病例,模拟过程中只能将主观部分模拟出来,无法将疾病的客观表现、体征模拟出来,比如肝癌的模拟患者只能够陈述病史,却无法将其典型的“恶液质”体征模拟出来。(3)学生所模拟的都是典型的患者,但实际临床上的病例并非都是典型的,因此模拟教学的应用与作用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小结
模拟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毕竟只是在实践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还需以学生及课堂的实际情况为主,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发挥出教学的最佳效果。目前在许多学校、医院的临床教学活动中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模拟教学,但传统教学方法仍是教学课堂的主流,同时传统教学法的弊端也在不断显现,譬如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学生针对模拟人不能很好的锻炼沟通能力、不能形成良好的无菌观念、无法体会患者的病痛等,那么临床护理问题将不断出现,同时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及职业荣誉感。而模拟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法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模拟临床护理环境,熟悉并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在模拟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实践操作中的临床护理原则及准则掌握准确,同时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配合效率提高,让教、学双方均受益匪浅,更能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此模块主要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在解剖学中已经讲过,本模块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为后面各模块的学习提供一个逻辑思维的基础。根据教学设计,此模块的1+1模式是这样构建的:借助内外生殖器的同比例教学模型及多媒体图例和视频,教师讲解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使学生在感官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逻辑思维上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第一个1,即基本知识模块;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模型上说出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使学生在尝试中掌握所学知识点,这是第二个1,即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
2正常月经及月经失调护理模块构建
月经是女性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月经失调的护理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此模块构建的合理性关系到学生后面知识点的把握。基本知识讲解中以产生正常月经生理现象的机理作为主线,插入导致月经失调的因素,从而引入月经失调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问题,知识点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及PBL教学方法。护理专业大部分是女生的特点,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对正常月经及月经失调知识点总体上有一个把握。对于基本技能方面最终的要求是学生学会月经失调的整体护理,以分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月经失调的患者,从患者入院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几个方面,每一组讨论并写出完整的护理方案,把所学知识贯穿到每一个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3妊娠护理模块构建
妊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而且神秘的现象。此模块基本知识的讲解利用视频动态演变,从卵子的形成、受精、发育与输送到着床,以及胚胎在子宫里逐月发育的特点,妊娠后子宫的变化,以及妊娠后母体发生的变化,使学生对正常妊娠全过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讨论的形式,教师总结正常妊娠的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妊娠过程的某一个环节发生改变后,结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串讲异常妊娠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问题。本模块的基本技能包括能够辨别正常妊娠与异常妊娠以及异常妊娠诊断中常用检查的配合。本环节教师精心设计异常妊娠的病例,分组让学生在不同病例中找寻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不同的护理方案,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护理病例中,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锻炼了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时各种异常妊娠检查的配合如B超、后穹窿穿刺等在护理实训室中结合病例分析一并完成,学生主要掌握器械的准备及术中配合。
4分娩护理模块构建
分娩是妇产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人对分娩的认识越来越高,这就对妇产科专科护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模块是这样构建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结合正常分娩的VCD光盘,从分娩的影响因素、分娩前的准备到分娩全过程,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CAI课件,串讲正常分娩的知识点及观察产程的要点,关于异常分娩结合影响分娩的因素及正常产程的特点串讲异常分娩的知识点。教师合理组织内容,把分娩相关并发症知识点穿插在异常分娩中讲,使学生容易掌握。基本技能要求比较高,产前护理管理及分娩护理管理结合异常分娩的知识点在护理实训室完成,学生在正常女性骨盆模型、不同孕周孕妇模型、正常分娩模型及难产模型上完成产科专科检查及分娩接生程序,主要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学生按照正常产妇入院的程序做一个完整的护理管理,教师指导总结。
5产褥护理模块构建
基本知识点的讲解采用PBL教学法,把正常产褥及异常产褥的知识点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正常妊娠母体的生理变化,提出问题即产后母体会发生哪些变化作为一个主线,讲解正常产褥及异常产褥的知识点,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是产后会阴及乳房的护理。学生在护理实训室针对会阴切开模型及孕妇模型进行这两部分的护理,要求每人进行操作并考核,实训考核过程中复习基本知识点。
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模块构建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产科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主要在于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教师把正常内外生殖器的生理特点和内环境改变时的特点,结合常见病原菌的生存条件讲解各类炎症的知识点,通过对比讲解使学生把握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主要掌握炎症外治法中阴道冲洗法和冲洗液的配置及阴道和宫颈塞药,这一部分内容在护理实训室配合常见护理操作技术配套光盘,借助模型实际操作,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炎症患者配置不同的冲洗液冲洗,并选择不同的药物阴道和宫颈塞药。
7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护理模块构建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是妇产科的难点,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放化疗和手术,而手术主要是腹部手术和外阴阴道手术。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模块基本知识主要讲解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确诊的方法。教师组织内容时抓住学生的特点,通俗易懂是掌握知识点的前提,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的图片,使学生针对各类肿瘤的特点,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腹部手术、外阴阴道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本技能需结合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中的内容,配合腹部手术及外阴阴道手术的操作光盘,使学生掌握术前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模型上完成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程序,巩固基本知识。
关键词:中职;护校;妇产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8-02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临床课程,因为其服务对象为女性,服务部位涉及病人隐私,因此,不太可能有很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查、操作。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信心,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就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了。我们郑州卫校基础护理教学部联合妇产科教研室积极开展教法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巧设计,上好第一节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能否从一开始上课就紧紧吸引住学生眼球,这将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1]。而陌生课程的第一节课,更会关系到学生选择以后好好学习该门课程,还是选择放弃。因此,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我们巧妙设计,第一次课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生动、真实的妇女妊娠、生产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娩出生命的痛苦。再播放《咱爸咱妈》电视剧的主题曲和MV,之后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同时播放父母养育下一代的艰辛操劳画面和图片;最后降低歌曲音量。教师说:在这个世界上离你最近的是你的父亲母亲,因为是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全心全意地指引你教导你;离你最远的也是你的父亲母亲,因为即使他们去往天堂,他们仍然会在最远的地方悄悄地牵挂你、默默地祝福你。教师又进一步询问学生:作为在校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感恩父母、回报社会?此时适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结论:作为学生,唯有好好学习,才是对生我养我的父母的最好回馈;唯有好好学习,掌握专业技术,才能回报社会。第一次课,没有宏篇大论,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学生反应强烈,之后,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极高。
二、高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妇产科护理学》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很多学生对腹部检查、骨盆测量等涉及身体隐私部位的检查很是抵触,因此,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配以形象、生动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显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了效果完美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调动了男女同学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与角色扮演法是一种虚拟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等,用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疾病的症状模拟、医生进行病情判断的模拟、护士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模拟。如:我们设计了一位身怀有孕的妇女遭遇外伤导致“胎膜早破”的情节。护生扮演的孕妇情绪紧张,面对闻讯赶来的丈夫很是自责、焦虑。此时,孕妇的情绪很可能会影响到胎儿。针对这个“胎膜早破孕妇”的情况,护士将如何处理?首先,同学们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一组都拟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尽可能地应用到病例中。老师还要求一周后,由护生通过角色扮演演示出上述情景。扮演护士的学生在情景剧中把《基础护理学》的头低足高卧位的摆放、静脉输液、《外科护理学》的换药、《妇产科护理学》的腹部检查和胎心监护等技术全部串联起来,把护理技术以及护士的行为礼仪和沟通技巧都规范适时地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护士对孕妇的同情和关心[3]。最后,还融入了对孕妇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妊娠晚期不要剧烈活动、外出时要有家人陪同、保持情绪稳定等。“护士”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柔和的语气影响和感动着“孕妇”。同学们对这种寓教于乐、轻松的教学形式非常满意。她们说:“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使我们明白了临床工作中护理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上的关注和爱护。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树立了信心,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才能啊。”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4],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实践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5]。
四、强化重、难知识点,与护士执业考试紧密接轨
护士执业考试是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检查护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水平测试,我们教师在仔细研究历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真题,针对考生基础知识薄弱、思考问题范围狭隘,开发和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题库。同时,在每一节课后都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使其熟悉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知识点;并把每次学生回答问题的得分计入平时成绩,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每次课、做好每次课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达标测试,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强调学生不要搞“题海战术”,教育学生教材和测试题是“本”和“末”的关系,不可以本末倒置。只有在学习好教材、理解和掌握好知识点以后,才可以有选择地去做一些模拟训练题,才能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路园园,王俊平,孙鑫,等.采用“讲习合一”授课方式对白细胞计数进行课堂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3,30(24):74.
[2]李活青,严冰,沈慧.护理技术教学中激励方法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129.
[3]肖海鹏,韩建民,陈琼珠,等.临床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85-87.
[4]宁滨.关于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9-12.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师生互动
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差、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锻炼。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适用型护理人才,笔者引入先进的师生互动理念,在社区护理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良性的师生互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06级3+2护理1班、2班104名学生,年龄18~20岁,均为同年入校。两个班均采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二)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采取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其中理论课26学时,见习课8节、讨论课20学时,共计54学时。课程结束时采用综合评价的形式评定学生成绩。
1、理论课
(1)教学内容将教材前5章列为理论课讲授内容,包括绪论、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社区家庭护理、社区健康教育,这5章相当于社区护理的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社区护理产生的背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学生以往未曾接触或学过,故采用理论课的形式由教师重点讲授。
(2)教学方法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自学、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见习课
见习课安排在所有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采取课堂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邀请我校附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护士长给学生介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立背景、科室设置、人员结构、目前开展的服务等内容,之后,再让学生分散到该中心实地参观,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并写出见习报告,由老师修改后记成绩。
3、讨论课
(1).教学内容为教材的后6章内容,即社区护理学的分论部分,主要讲述不同人群的健康保健,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中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这部分内容与护理专业前期课程重复较多,以往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因而本次采用了讨论课的形式。
(2).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小组学习、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每次课期前把每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10名学生左右,每组负责一个讨论课题,提前把小组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上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各组组长作好记录并代表组员上讲台作汇报,最后由教师作总结。
(三)课程成绩评价
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出勤与发言占10%、作业占20%、期末书面考试占70%,总分100分。在课程考试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情况学生评价表》对10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出104份,收回104份,有效率100%。
二、结果
(一)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104名学生对社区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61(58.6%).较满意28名(26.9%)、基本满意2名(11.5%)、不满意3名(3%),即总满意度为97%。
(二)学生的课程成绩
采用出勤及发言(10%)、作业(20%)、理论考试(70%)综合评定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平均分为79.09分,无不及格学生。
(三)师生互助机制的形成
通过本轮社区护理教学的实践,基本摸索出一套有利提高教学效果的社区护理学师生互动机制。在该机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双方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综合应用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参与社区护理的教与学,见图1。
图1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机制
三、讨论
(一)师生互动概念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师生教学互动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能忽视。
(二)师生互动原则
师生互动的基本原则是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现代新型教师不应是以施教为谋生手段的教书匠,而应是充满爱心的教书育人的践行者;不应是已有一桶水,然后不停地倒给学生的灌输者,而应是孜孜以求的学者和学习者;不应是居于学生之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是循循善诱的心理辅导工作者;应该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同行者与合作者。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建立。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三)师生互动机制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1、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根据讨论课题目查阅资料,再以讲课或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整个过程都是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查显示,98.%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2、培养了小组协作的能力
在完成各组作业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讨论,仔细分工,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为培养了一定的小组协作的团队精神。
3、掌握了一定的讲课技巧
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拟中,学生既是讲课者又是听课者,实际体验了讲好一堂课之不易。调查显示,84%的学生通过模拟健康教育讲座,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讲课技巧.
4、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和创造欲,通过角色语言的设计,进一步体会了沟通的技巧,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运用师生互动机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师生的情感互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人的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课堂教学过程并非师生共同参与的纯认知过程,仍然是融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为一体的过程。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机械地全盘接受,是有一定选择性的,而情感却是影响着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选择、吸收、操作、推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没有师生情感的共同参与,再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难以保证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机制的良性循环有赖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仅采用单纯的讲授法是不够的,应该注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提问、发表评论,鼓励学生讲课、做报告、角色扮演、写心得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以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护理教学师生互动机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遵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原则,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生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完善与提高,获得双赢的结果。教学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工作,让我们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出更多强能力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董哲,韩黎丽.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公报[J].医学教育,1994,9:3-6.
[2]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0.
[3]邵拥军.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14-16.
[4]潘晓卉,郑家茂,徐悦等.研究型卫校本科教育必须突出师生互动[J].东南卫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2):120-123.
[5]贾秀英,宋泳红,周红等.护理教学中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42-643.
[6]曾天德.卫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2,5:39-42.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病例分析式;教学
病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改革儿科护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儿科护理教学效果,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实用性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病例分析方法教学是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场景,对整个病例进行分析、判断、讨论,给出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自己思考、诊断是何疾病。教师和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笔者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模拟护理程序的教学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儿科护理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学的重要性
1.1 病例分析式教学是改革儿科护理教学方法的需要
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程,儿科护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具备相应的儿科护理能力,然而缺乏儿科护理实践经验的教师,照本宣科,重视论理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记不住、用不上,将病例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则是对教学方法的重要改革。
1.2 病例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可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儿科护理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渐形成临床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对深化目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课程之一,儿科某些疾病发生的季节性,长时间、多人次反复等因素,对护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单一讲授亦不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按照传统的“纯理论”儿科护理教学,目标教学中对知识目标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技能目标的模仿和熟练均难以达到,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典型病例组织教学,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实用,参与学生多,信息反馈及时,有利于目标教学的深化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儿科护理学中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理解病例分析式教学的基本目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找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分析教学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之中或之后适当举出相关案例加以启发、说明和论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达到加深印象、深刻理解之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其次,由教师选择典型常见的儿科临床病例,让学生先自学,以了解该病例需作哪些护理估计、护理诊断、护理计划(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步骤),并将课时教学目标融人该病例的护理程序的各环节中;再者,让学生自学相关课本内容,自己解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最后,合理的选择教学评估方法,选择分课时评估、期中评估、期未评估,可将学生在课堂对儿科病例分析问题的解答作为一次课时评估,期中、期未评估采用以选择题病例分析为主的考试卷。
三、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模拟护理程序教学应把握好几个问题
3.1甄选合适案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教学关键在于病案选取是否合适,教学中所采用的病案尽可能来自自于临床医学专业编写的儿科典型病案,病案相对较为复杂,而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对患儿进行护理,对临床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选取病案时注意结合儿科护理学教材,选取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案,尽量不选取那些病程太过复杂、少见、症状不典型的病例,这样学生才能对病例作出正确而恰当的分析,才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
3.2引导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病例分析式教学法,由于在授课前学生已主动查找资料,按讨论思考题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对所给病例疾病有了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消化,分析而得出理性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在首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此教学法增强了教学感染力,趣味性及新颖性,提高学习者主动性。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病例是一个综合的资料,学生得到病例后,首先要查阅有关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这对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思考及分析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通过病例考查,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启迪的程度。
3.3重点培养护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注重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分析病案时,以临床真实病案为基础,注意病案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提出容易混淆、忽视的问题供护生分析、辨别,讨论时提倡质疑并注意引导护生主动思考,提高护生面对复杂临床情境的决策能力。一个典型病案往往涉及多门课程知识,因此需引导护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3.4注重教师由讲演者向导演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贫乏,教师是讲演者;病例分析式教学法是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是导演。教师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和评判,让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意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在儿科护理学实际教学中,主要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全班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学生离题过远或者出现原则性问题时才发表言论,将讨论引向正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梅国建.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韩彤妍等. 病例导入式教学作为一种 PBL 教学形式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8).
[3]杨小青等.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护理学基础及教学实践
1.1《护理学基础》属于应用科学。对于护士生来说是接触护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情况对今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1.2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士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护士学习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例如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基础,更是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对于护士学生来说学好护理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上国内外很早就开始积极的探索了。
1.3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
2.1在1980年,Barrowes和Tamblym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同时把主要目标的学习定义为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出工作结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精选病历为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需要去探索的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那些所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1993年的的世界医学教育峰会议上世界联合会建议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并特别提出:“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临床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2.3什么是“问题教学”呢?在马赫穆托夫的观点中是这样描述的:“问题教学应属于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创设出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能够合理高效地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最优地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选择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在护理学领悟进行了不断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3.1授课教师本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中的内容和过程,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大概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就以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教室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即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文献,而不会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主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教学目标进行,在学习目标的分配上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法”,通过视频录像或者文字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案例,其中包括“褥疮问题”或“发热问题”等护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褥疮或发热的发生机理,程度分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另外,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包括如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对服务对象应用鼓励和表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3.3按照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①教学注重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们自主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先进性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胖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④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操作。让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减少在相同时间和教学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模拟病人的重叠利用,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4对于问题教学法评价及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4.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后对38名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有55.6%学生认为,在理论联系临床、促进临床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和增进临床兴趣等方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随时可以沟通,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对于教和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策略,可促进护生统筹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小组的护生共同协作,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当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能了解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将同伴和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源,由此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了语言沟通的机会,护生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这一整个过程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教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师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将护理学基础知识这一“地基”打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晓云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2):45-47.
[2]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5762577.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94296.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5]李芒,徐乘龙,胡蔚.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173(6):8.
[6]刘芳丽,白琴,靳艳.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7.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本文提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情境创设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融合教、学,作为一体,以教学目标为落脚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构建学习环境。
【关键词】
工作过程;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
外科护理学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室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室模拟,两个教学环节是单独进行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所以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1]。本文针对入院评估——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四个环节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情境创设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融合教、学,作为一体,并以真实的临床案例为载体,以问题提问为教学任务方式,通过实践训练进行外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学习。
1外科护理学情境教学设计的要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主要涉及到入院评估——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四个环节,所以需要围绕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并以真实的临床案例为载体,以提问方式为教学任务,通过实践训练进行外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学习[2-3]。外科护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护士对各科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能力,同时履行外科护士的职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将学习内容巧妙地嵌入到教学情境中,并能够让学生捕捉到情境中的有趣点;其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从近期的临床上收集,尽可能选择一些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比较复杂的病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进一步认识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方性。
2外科护理学情境教学的实施
外科护理主要是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手术的进行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的设计也需要贯穿于患者手术前后的各个阶段,包括入院评估——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四个环节,每个环节中的情境设计都需要以临床情境为载体,以多媒体画面展示,并以提问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展开教学[5-6]。
2.1入院评估
该环节的教学内容较多,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以及疾病的相关检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临床病例的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对病例进行层层分析,让学生对疾病有一个全面认识,有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图片展示,对疾病进行深入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例如以胃癌为例,将教学现场安排在胸外科病房,教师向学生展示胃癌患者的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通过临床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进而了解胃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方法,并引导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结合教材对课程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填写入院评估单。
2.2术前准备
该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完成备皮、皮试、备血等各项准备措施。在术前准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术前准备包括哪些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对术前准备进行模拟。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胃癌患者的术前医嘱,并讲述各项医嘱的目的、方法,并深入讲述特殊患者的术前准备需要做哪些工作。最后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完成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准备措施等内容。
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整个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护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情监测、患者安置、创口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肢体活动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创设一个术后护理情境,并展示真实患者的术后病情资料,让学生看图说话,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并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护理。例如在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中,教师可以在监护病房创设一个临床情境,包括监护仪、呼吸机、吸氧装置等设备的应用,同时准备好监护记录单、电筒、翻身枕等。教师首先展示脑损伤患者的真实资料,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履行的义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需要通过怎样的护理才能让患者快速康复。然后由教师对术后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重点以及易出差错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2.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预防、护理以及术后康复,在实践中,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所以在以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教学中,健康教育也要贯穿于整个情境教学当中。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以图片展示的方式展开健康教育教学,尽可能要求学生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同步完成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例如指导患者术后如何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要求学生在执行护理操作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做到边做边讲,以避免光说不练的状况[8]。
3结论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外科护理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相比传统的临床护理见习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情境教学通过临床模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讨论。大量临床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够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融合[9],是提高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余小柱 郭艳芳 单位:平顶山学院医学院 平顶山市中医院内一科
参考文献
[1]丛小玲,杨艺,许苏飞,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成人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设计与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98-99.
[2]常金兰,王颖,赵风霞.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97-98.
[3]靳英辉,邢庆,陆翠,等.我国外科护理教学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230-234.
[4]陈弘,罗黎明.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135.
[5]严彩红,翟海龙.多媒体病例课堂引入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6(5):62-64.
[6]郭书芹,张海燕,林秀芝,等.“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61-262.
[7]郭书芹,尤雪剑,张洁冰,等.行动导向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2036-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