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新闻策划论文

时间:2023-03-01 16:21:24

导语:在新闻策划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闻策划论文

第1篇

月盈之后是月亏,之后是低谷,自然界是这样,经济、社会也是这样。虽然事物每天都在变化,“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新闻却不是总处于层出不穷的状态,事实上,有很多时候让记者、编辑们束手无策,感到无新闻可报。这种时候,业界把它叫做“新闻淡季”。

“新闻淡季”具体来说就是媒体上缺乏吸引受众的新闻热点,尤其在社会生活较为平静的时期,发生较大新闻事件的几率不大,于是出现鲜活稿源偏少、时效性差、质量下滑、受众关注度降低的现象;再就是指假日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活动、经营活动明显减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静止,新闻报道受其影响,容易呈现出疲软态势。笔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也常遇这样可怕的“黑色星期一”。

那么,“新闻淡季”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在“新闻淡季”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完全可以做到淡季不淡,不但有新闻可报,而且还能出新、出彩,能利用“新闻淡季”采编出新闻精品,让受众眼睛一亮,提升自己在新闻竞争中的地位。

这里以笔者亲历的三个新闻策划为例,来探讨如何使“新闻淡季”不淡的问题。

化静为动 池水兴波

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利用“191传呼”办假证泛滥成灾,它带来的直接危害是使城市“毁容”。新闻单位对此进行过大量报道,有关部门也下力气打击过,但就是根治不了,“191传呼办证”成了“城市毒瘤”、“城市牛皮癣”,对此似乎无计可施了。2000年末至2001年初,我们在“新闻淡季”里进行了这样的选题策划:把“191传呼办证赶出长春”。为此制定和实施了如下方案:

第一步:对城市“牛皮癣”现象及危害程度进行轰炸式报道。如当时一家维娜斯婚纱影楼开业的第一天,大玻璃厨窗上就被用电喷枪喷上了“办证191―×××××”,极其醒目,气煞了老板,但又无奈。记者对此进行采访,图文并重发新闻,这一系列报道共10篇,使长春人和有关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步:进行暗访,并与警方合作“抓现行”,并作报道。记者佯装要办证件,与办假证的人取得了联系,当进行交易时,事先埋伏的警察出现抓了个正着。从暗访到“抓现行”到警方对其处理,又出了6篇新闻稿,并配发图片。读者对此很感兴趣。

第三步:采访“联通寻呼”部门、电信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对这些有关部门的说法进行报道。当时“联通寻呼”称寻呼虽然是他们的业务,但没有办法限制(191是全国寻呼,人可以在异地,还不付长途费用,管理有困难),我们把这一说法也进行了报道,结果读者反响强烈,纷纷写信和打电话给报社谴责这一说法,我们也进行了报道,先后又出了9篇新闻。

第四步:采访长春市“两委办”,由官方出面推动问题解决。在前三步的推动下,在长春形成了强大的舆论,也引起了长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我们去找“两委办”的领导采访,他们很快答应通过市委和市政府的力量来处理这个问题,决定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并成立领导小组。工商、联通、公安等十几个有关部门和市委宣传部、各区委主要领导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把191传呼办证赶出长春”。会后各部门立即行动,分别拿出有效办法。对此我们又采写了7篇报道。

第五步:对“人民战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并配发言论。在长春市“两委办”的推动下,一场打击和清除“191传呼办证”的人民战争很快打响了。各行各业,大专院校、小学生、街道居民都纷纷走上街头清除“牛皮癣”;公安部门用各种手段严厉打击,抓到很多办假证的不法分子;联通部门也拿出行动,对群众举报的办证191传呼号进行封杀……这些新闻我们都进行了报道,先后发表新闻和言论28篇。

此后,“191传呼办证”在长春绝迹,城市容颜焕然一新。这一策划,产生了60篇新闻及言论,不但缓解了淡季稿荒问题,还与有关部门及广大读者产生了很好的互动,也为长春办了一件好事。这一策划的成功,是记者运用“化静为动:池水兴波”这一新闻策划理念的结果。在“新闻淡季”,一定要学会化静为动,在这个选题中,市容被破坏、传呼办假证分子、联通等有关部门、公安、市民、两委办等都是“静”的,都不出新闻,后经记者的推动都“动”起来了,成了新闻生长点。原先似乎呆滞、凝固的现状,经过记者“搅动”,就“搅起一池春水”,使这些“静”都变成了“动”的因素,新闻也就由此源源而生了。

“无中生有” 小题大做

本文所说的“无中生有”并不是词典上定义的“凭空捏造”之义,也不是兵法上说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新闻策划中的“无中生有”具有老子主张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朴素辩证法意味,但更进一层:在现实社会中,对众多司空见惯的现象或事件,人们见怪不怪,哪怕它是错的,也熟视无睹,在人们的视野中、意识里,它是“无”的,在众多新闻媒体的眼中它也是“无”的,是无新闻价值的。“新闻淡季”时,成功的新闻策划就应该抓住这种“无”,记者和编辑们就应该在这种诸家皆看“无”的现象或事件中采编新闻,使新闻源源不断地从它那里生长出来。

同样,“小题大做”在新闻策划中也不是贬义词,它是指把小新闻的大本质、大意蕴挖掘出来,达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在“新闻淡季”,通过“无中生有”,再进行“小题大做”,就可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出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2002年末至2003年初在长春晚报上开展的“长春反脏话行动”系列新闻报道策划,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当时的长春有一种让女士和外地人很尴尬的现象: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乘人员、一些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等经常口出脏话,甚至还骂人。这给长春的形象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时逢“新闻淡季”,我们进行“长春反脏话行动”的新闻策划,把这个人们眼中“无”的现象,做了一番“无中生有”、“小题大做”,采编了47篇新闻报道和言论,还有大量新闻图片。这组报道发表后,长春说脏话的现象大为减少,文明说话之风兴起。当时,这个策划方案及其实施是这样的:

1.对说脏话现状进行广泛采访。记者明访、暗访结合,对出租车、公交车和其他一些窗口行业进行了全面的采访报道。

2.与公交部门合作,发出倡议。经过对说脏话现象的报道,引起公交部门的重视,此时我们派记者与长春市公交总公司联系,请他们发出倡议,不说脏话、反脏话。公交总公司领导很快同意,并写出倡议书,提出对本单位职工说脏话者的处理办法,严重者要下岗参加培训。倡议书全文发表,并配以言论,得到长春市民的广泛响应,对这些响应又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3.个案报道。对一些做得好的、采取新措施制止脏话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报道,对因说脏话而受到批评或处分的单位和个人也予以报道,但更讲究策略,把握分寸。

4.采访窗口部门,并与其互动。对窗口部门的好做法及约法三章等,都作了报道。

5.采访出租车公司和司机,并与其互动。与金达峰出租汽车公司沟通,使其带头发出出租车司机不说脏话的倡议,并制定反脏话规章制度。对这些均进行报道,同时对带头倡议不说脏话、制止脏话的出租车和公交车司乘人员进行报道。

6.采访大学生,并与其互动。对各大学响应不说脏话的认识、观点、举措等情况作了大量报道。

议程设置 民本为上

运用议程设置理论,为公众设置一个感兴趣且涉及大多数公众利益的话题,与公众产生互动,在互动中产生新闻,可能把“新闻淡季”变成“新闻旺季”。但在议程设置中要始终坚持“民本为上”的新闻策划理念,关注民生,关注大众利益。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响应而产生互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小区物业管理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出现。有的与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有些问题虽然与居民利益有很大关系,但居民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利益受到侵犯还以为是合理的等等。为此,在2003年7月的“新闻淡季”,记者进行了“小区物业出租公共用地租金归物业公司是否合理”问题的策划。这个策划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实施的:

1.以小区汽车占路,业主反映为由头抛出话题。当时的长春威尼斯花园是高档小区,小区内环境有北方江南风韵,但小区内的道路和休闲场地均被物业公司出租了,作为停车位,租金还很高。走进这个小区,满目皆是停在路上、人行道上、休闲地上、居民出路口处的小汽车。记者通过采访居民,得知居民对此有很大意见,但是不知道物业公司这样做是不是合理。记者把几位居民的意见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在长春晚报上作了报道,并设热线电话接听各界观点。

2.各界观点、问卷调查。通过热线电话接听到很多观点,有的读者还亲自来报社反映问题、谈自己的观点,我们就将其汇总归纳后,图文并重地进行报道;同时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报道了分析结果。

3.采访物业公司。通过第一、二步营造了舆论,然后采访物业公司,听听他们的意见,并将他们的说法进行报道;物业公司的说法又引起各界的评论,把这些评论择要报道。

4.采访房地部门。对房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意见进行报道,同时把他们的一些做法和将要进行的改革也公之于众。

5.采访房地产法律专业人士。把问题提交到法律的层面,采访司法界人士、律师等,报道了他们的观点;同时探讨了我国在物业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6.促进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立。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言论分析,问题明确了。为了使问题的解决更有可操作性,我们突出报道了司法界人士提出的建议:小区应该成立业主委员会,涉及业主利益的事情由业主委员会来决定,重大问题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表决。记者随即采访物业公司、房地部门,请他们谈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意见,并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这个策划共发表新闻报道和言论62篇,使当时的长春着实热闹了一番。此后,物业公司把收的租金转到了业主的账上,租金的使用需要通过业主来决定;房地部门也颁布了红头文件,要求各小区都成立业主委员会。现在的长春各小区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这应该说与当时的新闻推动有很大关系。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陈寅主编:《非常新闻策划大道》,海天出版社2004年版

[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第2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煤矿

引言

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煤矿企业在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它是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煤炭企业发生的各类工伤事故,据统计so%是由于矿工的安全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也就是由于人的失误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突出了煤矿行业的特色,本质要求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近两年来平煤股份十矿在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管理新思路,提出“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安全理念,把“以人为本,本质安全”确立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基层各单位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该矿安全工作的根本好转。

一、安全文化的作用

1.1安全文化塑造安全生产力历史证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流,人类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都是由相应的文化培育成的。正是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才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安全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出“伤亡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这一观念的深刻涵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安全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总之,没有具备现代安全文化素质的人作为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力,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1.2安全文化的功能①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安全的责任和安全道德,从而自觉规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行为,②组织及协调企业安全管理机制;③使企业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企业生产,安全第一。而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安全责任、安全法规、安全科技、安全投入都在安全文化的统领下进行。平煤股份十矿在屡次血的教训中深刻明白了这一道理,在全体员工中确立和培育安全文化成为各级人员的共识。

二、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活动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2.1健全制度,创新思路,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真正从认识上重视起来,把它纳入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下大决心去抓,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才能使职工从被动服从管理制度向主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转变,该矿创新思路,遵循“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为指导思想,提出“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理念,在安全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连续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采取电视、广播、宣传专栏,井口板报、活动简报、挂图、彩旗、分发安全知识小册以及在矿区显著的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在作业场所设置安全劝导牌、警语牌、提示牌等各种手段、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二是在井口、区队学习室、家属区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安全用语,亲情嘱托等宣传牌板,扩大宣传面;三是根据各专业、各工种的特点,制作安全警句牌板,悬挂在会议室、井下工作地点等,营造氛围,让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安全弦。

2.2重视区队、班组安全文化,做到点面结合区队安全文化和班组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区队安全文化是执行层。要结合区队工作性质、生产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在全矿井的安全文化共同愿景下,结合本区队的特点,制定出本团队安全文化共同目标,创造性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以丰富整个矿井安全文化内涵,其目的是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这是区队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其主要任务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层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求,从区队管理入手,在生产、安全、经营以及区队建设等方面提炼出安全管理理念,用于指导班组文化建设。同时,不断推广过去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安全文化宣传的渗透力。

班组安全文化是最基层、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直接作用点是班组的每一个成员,其文化建设不如全矿井、区队那么全面系统,但其产生的功效都远远大于它们。班组长作为这一层的主要领导,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班组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管理和沟通,使组员产生正确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就是文化建设的无形体现,最终在班组内形式交流的工作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探索的工作态度。:

第3篇

近年来,随着各类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基层电视台如何让自己的新闻节目办出特色、体现新意,以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笔者认为做好新闻策划很重要。现结合自己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电视新闻策划的作用。

所谓电视新闻策划是指策划人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电视纪实特性,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根据可能实现的目标和效果,制定相关报道策略,规划、设计报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求最佳采访报道效果的运筹与谋划。

新闻报道是一种能动性的活动,对新闻报道的策划行为,并非否定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用事实说话是电视新闻策划的基本原则。策划和组织报道的意义在于报道者根据媒介的新闻传播宗旨与原则,对报道内容和形式加以选择,并通过对新闻报道资源的最佳配置,使新闻传播获得报道者所期望的效果。

一、电视新闻策划有利于丰富采编内容和提高节目质量

采编电视新闻节目,有没有策划是大不一样的。经过策划的节目,因为选题有新意、角度新颖、信息量大,思想内涵深,包装比较完美,节奏感强,震撼力大。而缺乏策划的新闻节目往往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同时,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策划一般应把握题材重大、结合热点、力求独特、讲求时效的特点。琐碎的小事以及日常动态性的消息如果都去进行策划,既浪费了时间,观众也不会买账。而立足于对重大题材的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和审视,让观众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大家生活的影响,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等,将受众欲知而未知的事情告诉他们,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在提高报道质量的同时,可以收到较好的报道效果。2007年,我台根据县委要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宣传的要求,策划了有关招商引资工作的连续性报道《招商引资大提速》。为了让报道做出新意、做出特色,经过讨论,决定每期确立一个主题,既采访了落户的招商引资企业,也采访了普通群众。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报道方法,很好地宣传了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既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电视新闻策划有利于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进行新闻策划时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如果一个新闻报道播发后既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尽管新闻工作者吃了不少苦,动了不少脑筋,报道很有艺术性,但这样的策划也是失败的。相反,一个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给人们带来新的信息,这样的新闻策划就是成功的。电视台在策划节目时应本着有利于促进电视新闻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对即将组织实施的报道有个超前的估计,精心设计采访报道的各个环节,包括时机把握、力量调配、主题确定、角度选择、细节安排等多项内容作统筹的考虑和安排。2007年4月份,获悉我县云乐乡张村几户农民正在对自家的竹林进行丰产增效改造,改造后的竹林出笋量及毛竹产量都有较大增长,效益非常可观。根据这一新闻源,我们策划制作一个专题节目。在采访前,我们精心策划了各个环节,找好切入点,从其中一户姓华的农民对竹林的改造这一具体事例入手,吸引了观众,进而详细地讲解了竹林进行丰产增效改造的措施和方法,而后又通过和没改造的竹林进行对比,说明了对竹林进行丰产增效改造是竹农增收致富的一个好方法。节目播发后,广大林农来信踊跃,热切地向我们详细询问有关的竹林丰产增效改造的知识,一时间在我县掀起了对竹林进行丰产增效改造的热潮,这次新闻报道可以说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电视新闻策划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新闻策划要求策划者既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和业务知识,又要有一定的预测、分析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变能力。这些都对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策划也是建立在平时积累基础上的,不是凭空猜想出来的。它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地观察社会,努力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研究社会,也研究同行。同时,策划也能帮助编辑、记者明确思路,激发采访写作欲望,发挥各自的潜力。我台领导十分重视职工整体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考核与研讨,考核栏目策划和节目策划能力。2008年,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的到来,上级宣传部门要求我台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各方面,对30年来我县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的报道。记者们深入一线,认真调研、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出了主题鲜明、见解深刻、内容丰富的新闻报道,为我县的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4篇

【关键词】山西民俗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89-01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重要依据,同时还是推动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对山西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发扬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一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承,要根据山西省的战略优势、文化特点以及文化现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民俗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工作,为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一、山西民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山西民俗文化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

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重点在于要引进对民俗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才,以保证山西民俗文化中的技艺能够代代相传。此外,如何让山西民俗文化得以生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专业人才必须将民俗技艺推向市场,体现其经济价值,并获得社会与民众的认可,才能使其得以生存。这就要求由当地政府或部门挑选,或者是经过社会民众推举出来一些擅长经营与管理文化产业的人才,同时构筑经营管理人才体系,发挥这些人才自身的优势,将山西民俗文化与市场相结合,体现其经济价值,并提高经济收益,扩大社会文化的影响力,解决山西民俗文化与相关技艺人员的传承与生存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建立健全山西民俗文化的保护制度

山西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促进其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提条件。对相关的保护工作者而言,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要开展山西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1.成立以政府和民间为载体的民俗文化保护部门;2.加快保护制度制定工作的开展并利用现代设备与技术全方位推进民俗文化宣传[1]。为了开展保护工作,山西省可以成立相关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与专家组,为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山西省还可以成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督促相关部门与机构共同开展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山西是一个具有多种民俗文化资源的省份,因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山西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山西省民俗文化保护的法规与制度,能够使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文化部门,包括相关的新闻媒体,要在深入了解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加强对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开展的宣传,以增强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及参与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识。

(三)加强政府专项资金对山西民俗文化的投入

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需要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支持,才能开展以下工作:1.民俗文化传承人的补助与补偿标准制度的确立,可以使传承人的基本生活与日常开销得到保障,以促进其对民俗传承与创新相关工作的开展;2.山西民俗文化相关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能够使民俗文化宫、文化馆、文化广场等得以创建和发展,从而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3.山西省政府部门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以鼓励单位、个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作出贡献,并促进该工作的顺利进行。山西省政府只有落实这三项专项资金的投入,并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最大程度促进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

(四)推动山西民俗文化基础配套设施的创建

要想真正实现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要加快创建其基础配套设施。具体的做法有:1.加大对山西各个地区的民俗展览馆的建设,以增加民俗展览馆的数量。民俗展览馆建设的目的是要加强对珍贵民俗文化的收集与保护,并且在修复、还原民俗文化时,民俗展览馆也能发挥一定的功效;2.加大对山西各个地区的民俗表演厅的建设,定期进行民俗文化的表演。民俗表演厅的建设能够吸引民众定期到固定的地点观看表演,长期如此,民众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就可以扩大民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3.加大对山西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广场的建设,可以为民众的娱乐活动提供场所,也可以为以单位或个人组织的民俗文化活动提供场地,或借助民俗文化广场的平台为民俗文化作品的展览提供便利。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西民俗文化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其的保护与开发是传承与创新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前提,虽然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全社会民众的重要责任与义务;对此,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为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那么,对新闻报道策划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新闻报道策划遵循的原则

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本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摒弃报道主体的主观意识而运行。所以,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客观性原则。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因为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新闻精品,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即使是策划社会活动与策划报道相结合,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操作,而非歪曲事实、强解民意。新闻报道方案设计也要以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

创新性原则。“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如果失去了创新,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变通性原则。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算和规划,新闻传播中的策划亦然。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注视各方面情况变化,随时对报道做出修正和调整。

实效性原则。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社会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并且是由良好的传播效果转化而来的。策划追求实效,客观上要求编辑把策划作为手段,而非目的。而且,除非有意宣传媒介发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策划手段越隐蔽,获得的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因为策划的成功的报道是那些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效果的报道,而不是那些由策划者跳出来表现自己或者强加于人的报道。因此,报道策划要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

可行性原则。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

新闻报道策划管理的实务环节

选题策划的要求及实施计划。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千头万绪,选题策划是龙头,作为整个策划工程的起点,作用至关重要,抓住这个龙头,以选题策划带动其他策划活动,良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纲举就目张了。

一般来说,新闻策划的选题有以下几个思路和注意事项:首先,新闻选题要围绕热点。看看我们的周围,热点很多,但报道热点却一定要审时度势,冷静观察,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热点报道“点”的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其一是新闻事业的历史使命,其二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新闻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原则,力求创新。不一定所有的新闻报道选题都是热点,有的新闻报道能从一件已经快被人们忘却的事件中挖出新意。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出奇制胜。再次,对新闻选题要有所取舍,权衡要与不要。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目的明确,不要杂乱无章;要推出精品,不要小打小闹;要详细具体,不要虚作空泛;要合情合理,不要脱离本质;要高瞻远瞩,不要目光短浅;要不断创新,不要固步自封;要贴近经营,不要新闻本位;要找点准确,不要含糊不清等。

新闻报道组织结构设计与执行

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对选题策划组织结构的贯彻落实了。策划的组织执行实质上就是把新闻报道策划这种精神抽象化的东西变成物质具体化的东西。报道的组织结构设计是根据报道所要实现的目标来操作的,报道追求不断创新是报道的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动力。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新闻报道的组织设计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策划报道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次,明确相关执行人员的分工。每期的主题策划提出来以后,所有的方案必须详尽,必须有自己的说服力和执行进度计划。在主题策划这些版面上,相关的版面要安排专于此项的记者负责采访写作,按策划提出的问题、策划的要求去把稿件做深、做透,最好在稿件上有更多的新东西为好。而在策划的营销版面上,同样要安排专刊部分主持人、记者参与采访、广告促销等相关工作,相关版面的编辑工作,也要具体到人。这样在采、编、经营的任务量上和人力的分工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搭配,做好主题策划的文章不再是难事。在执行上也不至于造成推三阻四的情况出现,能有效保证新闻策划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的科学领导与有效控制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中领导的管理必须企业化。要从直接的“人管人”过渡到更加注重“制度管人,规章管事”,这样保证了管理的科学和严密,也就为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新闻报道的特性,对于新闻报道的管理,领导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新闻媒体单位还要注重建立优胜劣汰、竞聘上岗机制。对一些重大选题或创新创优的选题,新闻报道策划的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记者的特长来安排任务。总之,新闻报道的领导艺术要遵循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管理原则。领导对新闻报道策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有充分的把握,并且对防止新闻报道策划异化成新闻炒作甚至是假新闻负有重要的责任,当然,也是避免新闻炒作从而杜绝假新闻的重要环节。

新闻报道策划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新闻报道最终是要体现新闻价值的,并且获得社会效益。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新闻报道策划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并不能自动地将新闻价值转化成社会效益,甚至稍有不慎会演变成新闻炒作而出现假新闻,因此,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确保新闻报道策划获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控制进行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一,政府对新闻报道的控制。目前对媒介新闻报道的控制基本是两种方式:一是政府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媒体进行控制,二是政府根据党政方针政策或纪律对媒体进行控制。“新闻”不仅是“受控者”,而且在社会这个特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地要充当“控制者”的角色。它是媒介,是中介。在这个层次上,一般的新闻报道策划是不会触及的,并且重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是由政府直接控制和支持的。第二,社会舆论的反馈控制。控制论中负反馈理论(即目的论)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央提出的“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的理解。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向着这个总目标、沿着这条总路线行进中,必然有来自外部的和来自内部的各种干扰,对干扰有两种不同的反馈:一种是正反馈。正反馈总是利用或放大这些干扰,使系统离开原状态或原结构,直到最后发生质变。另一种则是负反馈。负反馈是抗干扰的,它不断检出偏差,纠正偏差。我们新闻传播系统执行中央提出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正是一种不断选择适当地输出用来不断地校正误差使之不断减少而达到目标值的负反馈行为。第三,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这是保证新闻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一切新闻报道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机构来组织实施,成功的新闻机构内部控制能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现在新闻报道策划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前向控制在新闻报道计划、组织设计、领导管理中都要有所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后向控制也就是反馈控制应该在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后进行。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组织设计、领导管理各个环节都能体现新闻报道原则,对新闻报道策划效果的合理评估,把新闻报道策划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从而最终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

2.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年。

3.刘宪义:《新闻策划论》,泰山出版社,1997年。

4.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

第6篇

关键词:新闻策划; 区县外宣; 策划技巧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指新闻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区县媒体如何借助新闻策划,在中央媒体和省市媒体平台树立和扩大形象,把握新闻策划的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外宣新闻策划技巧进行探讨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策划在外宣新闻中的作用表现

1.1 策划为外宣新闻提供既定方式

“不谋而先动,势优必绩劣”。策划着重的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通过策划,使外宣实体鲜活、方法得当、步骤合理,从而保证整个新闻采访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最终实现预期宣传效果。

 1.2 策划为外宣新闻提供蓝图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策划的步骤是以假定目标为起点,制定出应对策略和详细计划,以求达成目标,最后根据成效评估及反馈,返回起点,开始新一轮策划。通过初步的策划,使外宣的基本条件、方法等形成一个合理的前期分析。通过对策划的实施,积累出更好的经验,为下次的策划积淀更多的内涵。

1.3 策划为外宣新闻提供方法保障

策划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科学思维。通过策划,确保在外宣新闻实践中操作的可行性和结果的预期性,主导外宣的实际效果,进而主导外宣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2 外宣新闻的策划技巧

(一)密切关注各个时期时政时间、社会新闻的热点,强化对中央媒体和市级媒体新闻栏目的研究。策划的基础是选好切入点,要分析节目用稿结构,体会制片人的思路,随时保持敏锐的触角,抓住重要新闻事情不放松。栏目需要什么题材的新闻,就着重挖掘、采访这类题材的新闻。选材强调与众不同,克服“审美疲劳”,以开阔的眼光,“投其所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务求新闻新颖深刻。

     2011年1月14号,万州电视台记者谭玲、刘航宇、张大伟得到这样一条新闻线索:进城棒棒郑定祥,元旦这天帮人挑了价值近万元的羽绒服,结果雇主走丢了。一连寻找四五天都没找到走失的雇主。对此,记者对情况进行了细仔入微的了解、采访,1月14号,在多方努力下,郑定祥联系上了失主,货物终于完璧归赵。记者这才完成连续报道《雇主走失 力哥寒风中苦寻多天(一)(二)(三)》,将“力哥寒冬苦寻雇主”的故事讲得非常感人。新闻上传重庆电视台后,《天天630》当天作了播出,引进强烈社会反响。2011年2月24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以《万州 一个棒棒的传奇》讲述了这一故事,全面展现了忠县力哥郑定祥的感人事迹。谭玲等记者这例新闻作品在对外宣传中获得的成功,得益于记者敏锐的新闻触角,而得益于他们平时对省市以上媒体栏目的研究。

(二)与中央媒体市级记者站和省市媒体通联部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把区县外宣新闻小策划融入中央媒体、省市媒体大策划之中。目前,中央媒体记者站和市级媒体通联部门都建立有面向区县媒体的博客,密切关注中央媒体记者站和省市媒体通联部门的约稿和用稿提示,就能提高反响速度。根据中央媒体、省市媒体不同时期、不同报道的具体约稿要求,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主动报题沟通、组织采访报道,在第一时间内完成采访、上传,保证新闻时效。

重庆电视台新闻中心每周都策划有近期主题报道约稿。2012年6月,重庆电视台新闻中心确定了直辖15周年变迁、党代会相关报道、关注重点工程报道以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关注职业教育等报道主题。部分区县电视台围绕报道主题,积极广泛地组织采访,上报选题、上传大量新闻稿件,有的区县甚至一天传几条新闻稿。功夫不负有心人,璧山、九龙坡、武隆、酉阳等区县仅主题报道方面的新闻就较往常翻一番,取得了外宣可喜成绩。这既丰富了省级媒体新闻栏目内容,又提升了各地知名度、美誉度。

     (三)加强对本土特色新闻题材的关注和挖掘。对外宣传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特色。本地特色不要被地方狭隘的思想束缚,要把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做深、做透,要把特色变成优势、变优势变成品牌、不断提升外宣影响力。 

     白鹤梁题刻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当地的涪陵电视台围绕这一本土题材,做足了对外宣传文章。无论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展情况,还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闭馆维修进程,记者都予以高度关注。2011年,记者采写的《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春节期间延长闭馆时间》、《白鹤梁景区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11条新闻先后在重庆电视台播出,新闻《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下月重新开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对当地外宣工作面言可谓贡献突出。

   (四)广泛深入挖掘社会新闻,把日常新闻当作外宣新闻进行采访。社会新闻是中央媒体和省市级媒体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县媒体在社会新闻这块大有文章可做,一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是加强与消防、卫生、公安等突发事件处置部门的联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三是加强与执法部门联系,关注带有典型性、代表性案件的侦理;四是加强与通讯员联系,多挖掘、多采访平常人身上发生的不平常事。

    2012年六月份,重庆进入多雨季节。结合重庆电视台中央组约稿,区县记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6月12日,204省道因强降雨引发山体塌方造成公路中断,綦江电视台记者闻讯后当即赶到现场,采写了《204线麻柳滩段中断 正在抢修》等4条新闻,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等栏目分别采用。统计表明,六月份,重庆市各区县记者就有30条天气方面的相关新闻被中央电视台采用。

     (五)以热点新闻为切入点,引导中央媒体和省市级媒体记者开展采访活动。热点新闻往往是社会受众关注的重点,有很大的新闻价值,提炼热点新闻,积极引导、精心策划,通过热点新闻的带动,把区县需要正面宣传的内容融入进去, 以热点新闻吸引中央媒体市级记者站和市级媒体记者展开采访。

     2011年2月,重庆市涪陵区北山坪的库区8号危岩出现险情,山头上万立方米石块摇摇欲坠,山下十多户村民生命和财产危在旦夕。获悉消息,当地媒体立即组织记者对险情进行采访,同时将了解的情况向重庆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省级媒体进行了报送,并得到了积极回复。3月19日,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提前赶到现场,对危岩的爆破进行了现场直播,整个外宣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

     当然,新闻策划仅仅是做好外宣新闻的起点。区县媒体若要完成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外宣新闻,还须从培养记者队伍、提升记者业务水平着手,不断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只有遵循新闻规律,不断创新奋进,才能让外宣新闻报道多放异彩。

参考资料

第7篇

【正文】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展开,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大量技术问题,而且也涉及许多过去从未碰到过的管理问题。对绝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特别是市县级档案管理机构而言,在实践中单纯依靠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很难顺利进行有关信息化内容的建设。据笔者调查,目前已经或正在进行档案网站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和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单位,都不同程度利用了外部技术力量。可以认为,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利用外部技术力量将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做法。从表面看,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实质上它是一个管理策略问题。如何科学选择信息技术供应商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技术外包过程中究竟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做出回答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中的信息技术外包策略及其驱动因素

信息技术外包(ITOutsourcing)是指组织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供应商向组织提供所需要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功能。

根据外包业务的具体内容,可将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技术外包业务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软件业务外包。它具体又可分为:①购买供应商开发的即买即用的应用软件包。如档案管理部门根据需要从市场上选择购买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或电子文件管理系统;②购买供应商开发的应用软件包,同时要求供应商根据本单位的要求进行某些修改。如针对档案数字化中对档案原始性特征保护的要求,某些单位在购买普通文字图像识别系统的同时,要求供应商对文字图像识别系统的某些功能进行修改;③要求供应商为本单位开发一个完整的能满足其业务需求的全新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而不是购买市场上已有的通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或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这种外包要求通常出现在一些特种行业与部门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

二是数字化转换、档案网站建设或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工程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这类外包表现为档案管理部门不仅向供应商购买有关应用软件包,而且还要求供应商提供与软件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部分或一揽子服务。如由供应商负责对传统介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负责档案网站的建站与维护、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构建、档案数据压缩与传输等具体工程业务项目。

三是将信息技术资产、人员及租赁资产等交由信息技术供应商负责管理。它是在前两种信息技术外包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延伸性外包形式。在档案信息化进入数字档案馆建设阶段后,这种外包形式可以尝试使用。

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有选择地进行信息技术外包是由众多因素共同驱动的。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当前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档案信息化各项内容的建设都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中这类人才却十分缺乏。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看,经过继续教育,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技术操作的要求,但要其胜任文件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档案网站设计与维护、数字档案馆构建等工作却有较大难度。从国际范围看,即使是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欧美诸国和人才实力雄厚的国际知名公司,它们也十分流行利用信息技术外包策略来确保某些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因此,信息技术外包不失为解决档案管理部门内部技术能力有限的重要方法。

第二、档案管理部门经费预算的压力。选择更加节约的方式是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外包策略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缩短周期和节约成本。一方面,信息技术供应商可以在多个客户之间共享软硬件、人力资源和知识,也可以通过批量购进软硬件资源而获得更多的折扣,从而有效降低档案管理部门的固定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供应商一般都拥有比档案管理部门更加丰富的技术和资源,这决定了它能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服务,由此也可降低有关成本。有关调查显示,将信息技术全部或部分外包可以平均节省9%的成本。

第三、档案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要求。笔者曾将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从总体上划分为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阶段和电子档案工程阶段。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这一起步阶段,其信息化基本目标是运用计算机模拟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建立“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档案工程阶段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基本目标是建立档案网站和数字化档案馆,实现电子文件的网络化管理与服务。当档案信息化处于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这一初级阶段时,其技术复杂性不高,有关功能也相对简单,对信息技术外包的需求程度不高;随着档案信息化向电子档案工程阶段的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对技术和功能的要求逐步提高,这也驱动档案管理部门选择信息技术外包策略以完成有关建设目标。

二、实施信息技术外包策略的支撑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外包也存在一定风险。为了保证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外包策略的顺利实施,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具备相关的支撑条件。具体表现在:

第一、外包项目的科学管理策略。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具体目标各不相同,外包的技术项目也有所区别。如何根据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基础、技术水平和社会功能科学分析不同时期的信息比具体目标,结合技术外包项目的特点科学选择信息技术供应商,并对外包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等都是决定信息技术外包策略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档案管理部门应首先结合有关因素识别其当前需求,科学制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其次,应选择适当的技术项目进行外包。档案管理部门正确定外包项目时,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上是效益成本比和战略价值双高的业务不外包,而其他情况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档案管理部门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对一些高度敏感的数据项目应选择自建或慎重外包,并在外包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的控制。在信息技术外包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赋予外包商完成其工作职责的权利,而伴随这一过程则可能出现档案管理部门主动控制权的丧失。档案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中,应利用合同对外包商的服务时间与质量进行控制;通过需求分析和合同测度对可能出现的成本攀升进行控制;通过强化自我保护和社会保护(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信息秘密和有关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最后,档案管理部门应科学实施对外包业务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对外包项目有关文件的管理。信息技术外包业务过程一般分为外包业务选择、外包方案评估、外包合同管理、外包服务的监督等。对上述外包业务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档案管理部门都要进行科学控制与协调。其中,制定外包项目建议书和外包合同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档案管理部门在外包项目建议书中要定义档案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并据此对所需的硬件、软件、服务、成本与时间等提出要求;在外包合同文件制定中,则应包括档案管理部门与外包商的职责与义务、外包项目的质量指标、服务水平的调节、数据与信息的机密性及违规处罚和培训等事项。

第8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第9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现存问题;改良对策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事业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计算机学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引入运用,使得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路径发生了深刻变革,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想要在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真实市场环境中长期维持稳定有序的经营发展状态,必须借由采取和实施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有效改善优化我国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研究资料显示,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企业具体开展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切实做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水平的显著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简要阐释。

一、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

会计信息化,就是在全面引入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背景之下,将我国企业以往长期存在的传统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业务模式,逐步向电子信息化,以及网络共享化的技术形态方向进行发展演化。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企业能够借由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形态的运用,确保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在全部业务部门之间顺畅有序的传递和共享,并且在充分整合运用企业内部各类型财务会计管理信息要素,以及经营业务信息要素条件下,能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稳定充分的支持保障条件。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全面充分整合我国企业现代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实现计算机科学应用技术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业务活动之间的充分结合,并且最终建构形成具备充分开放性和高效性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真实性市场经营发展背景之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构和稳定有效运行,能够借由对企业内部现有各类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系统化、全面化,以及科学化的解读分析,保障和促进我国现有企业的综合性市场竞争能力水平,以及经济收益获取水平的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充分的支持条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实践背景之下的衍生产物,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共同支持背景之下,实现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目标,有效扩展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要素的传输实践空间。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

第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重视程度明显缺乏。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且系统地认识和梳理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之下,各类型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基本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组织实施模式、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法、基础会计制度的影响作用,以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基本特点。借由开展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能够明确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项目构成体系,同时还充分揭示审计业务环节切入接口,以及会计数据档案数据信息要素的基本要求,在充分满足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模式背景之下,还能充分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有功能,确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尚未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预期效果的顺利获取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第二,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存在局限性。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调查研究数据信息资料、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大多对企业财务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实践技能具备较为充分的学习掌握,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均尚未实现对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性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掌握,客观上引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在自身实际具备的综合素质表现状态方面具备显著的参差不齐特征,客观上导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人员,无法实现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认识,导致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无法保证和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给我国现有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第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性。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想要在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和业务运行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切实做好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具体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和促进各项基础性的控制和设定目标均能够顺利实现,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具体建设和运行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过程中,尚未建构形成科学系统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控制机制,导致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其最为充分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明显的不良阻碍。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

第一,切实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我国企业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改良控制措施,改善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要借由不断改良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培训内容体系和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从而显著提升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第二,切实改善优化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为确保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改善提升,我国企业应当结合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基础素质建设发展现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实施培训督导,继而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事业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的不断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条件。要立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水平,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规范性展开过程性和动态性监督管理,确保实际组织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本文择取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等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阐释,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春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134-136.

[2]梁楠.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8-9.

[3]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18-319.

[4]杨璐郡.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1:192-193.

[5]吕海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12:160+162.

[6]逯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105-110.

[7]牛广海.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03: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