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14 00:18:02

导语: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教学改革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社会需求

1社会需求分析

应用型人才需求:从当前美术专业就业实际情况来说,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作为美术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达到行业以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然而很多高校在美术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不适应问题,还需要进行完善和优化。深化素质教育的需求: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高校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近年来,很多高校纷纷开设各类美术专业课程,比如动漫与艺术设计等。从教学效果来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推动教学改革具有必然性。这需要美术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艺术类考生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美术专业。从当前高校艺术专业教学实际来说,由于不断扩招,引发了系列问题,比如教学质量不高等。这需要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高校教育模式下,长期存在着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美术专业就业面窄,新型技术的发展,为美术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就业机会。然而教学的不完善,培养的人才,难以达到岗位要求,进而影响着人才就业。因此,需要推动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依据岗位能力要求,开设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水平。

2高校美术教学问题的分析

2.1教学理念需要转变

从当前高校美术教学实际来说,在教学理念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指引和主导的积极作用,是对教学活动的具体看法以及基本态度。在具体实践中,要基于办学定位,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形成后,教师会具有较强的精神力量,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的理念和态度等多个方面。目前,多数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社会需求的变化,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不注重美术教学的创新,影响着美术专业教学的发展。

2.2教学基础不足

基于社会需求,进行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创新,对教学基础设施设备的需求较高。从当前高校实际情况来说,在美术教学的基础设施配备方面,存在着投入力度不够的情况,无法满足多元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这需要积极争取教学经费的支持,加大基础投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2.3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从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来说,教学系统的构成,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学和教学媒体要素。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有机整体。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采取板书教学或者面对面教学等方式,将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传递给学生,网络媒体成为了灌输知识的工具,未能发挥其作用。教学创新的力度不够,需要加快教学改革[1]。

3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路径

3.1转变教学理念

基于社会需求,进行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工匠精神、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人才。美术领域的现代工匠精神,具体指的是职业态度以及精神理念为追求极致和专业以及专注,是美术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精神。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动美术专业的持续发展。作为现代美术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进而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不同于传统美术,现代美术专业和动画等的结合较深,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比如和客户沟通,进而达到其要求,更好地完成作品和推销作品。美术专业教学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除了注重锻炼人才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合作能力。现阶段,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工作内容或者内容中智力成分不断增加,更加专业化,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多人合作。这需要美术人才具有合作精神,能够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岗位价值。

3.2优化教学内容

基于社会需求,进行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1)紧跟时展的步伐。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新理念等不断涌现,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注重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新知识和新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2)注重打造专业特色。结合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积极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增强和经济以及社会的结合,打造专业特色,培养特色人才,进而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是重点,要加大基础投入力度,结合人才需求,优化教学内容[2]。

3.3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具体方法如下:(1)问题导入教学法。采用此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美术知识持续学生的能力。(2)案例分析教学法。美术鉴赏是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解析的方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3)任务驱动。结合岗位实际需求,比如动漫与艺术设计,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锻炼人才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4)启发引导。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启发引导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积极性,不断研究和创新,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

3.4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开展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探索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文化修养。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1)融合传统文化意识,把握艺术理论教学以及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点,采取互动性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比如,通过项目式艺术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2)融合传统文化意识,丰富教学内容。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将其和美术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意识、能力[3]。

第2篇

关键词:高校; 游泳;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64-001

据相关统计调查,游泳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具有形体健美的神奇功效,学会游泳将会使大家受益终身。但是,在所有的高校体育教学项目中,游泳教学是最不受重视、困难最多、最为落后的,几乎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不会游泳,这不免令人担心。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并有效提高高校游泳教学水平,就要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一、改革教学观念

“理念是先行”,高校游泳教学改革首先就要对游泳教学观念进行改革,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竞技体育向健康、竞技并重方向进行改变。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而是要通过游泳教学来向学生传授游泳健身的相关知识,从体育保健的角度来让学生明白游泳这种有氧锻炼方式对人体各个功能器官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第二,从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转变。在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游泳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游泳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第三,要从应试教学向快乐教学转变。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到高校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游泳课程,所以传统的应试教学会无形之中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循序渐进,将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放置在最后,让学生以一种放松、快乐的姿态来感受水的柔滑对皮肤产生的,让学生体验到游泳的快乐。

二、改革教学方法

游泳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一般的教学方法对其适用性不是很强,因此体育教师要改革高校游泳课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游泳课教学的针对性。首先,加速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置身于水这种特殊环境之中,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学生经常是借助在陆地上的模拟动作来在水中进行游泳。水下摄影这种三维动画则能够将教材内的动作讲解得比较生动化、准确化,学生可看到水中的真实场景,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动作。其次,实施多层次教学法。高校游泳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在水中的不同活动能力来实施分层次、差别性教学,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掌握游泳要领,其一般可分为不怕水悟性高、不怕水身体协调能力较差以及怕水这三种类型。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从而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强化示范法。游泳项目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强化示范、淡化讲解,要让学生从前、后、左、右等多个角度看清楚教师的动作,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动作。

三、改革教学模式

受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场地的限制,高校现有的游泳教学模式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因而无法取得预期教学目的。鉴于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游泳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一,放弃分班制模式,采用俱乐部模式。游泳是高校学生水平差异比较大的一种体育项目,传统的分班制教学模式较为死板,不适合学生的多层次需求,俱乐部模式则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不同级别游泳课程以及教师的机会,从而实现了主客观的最佳结合。与此同时,不同级别的教师也可以进行分类职教、因材施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其二,采用动态学习和考核标准,提升学习灵活度。在实际游泳教学中,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或是中途跟不上或是水平提高等要求来转换课程,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同时,对于学生游泳课的考核和评判也要采用动态的评判标准,根据不同的课程以及学生的不同起点来给予评分。

四、改革教学内容

高校游泳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水中自救。初学者由于刚刚接触水,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溺水等突况,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自救,以最大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感。具体内容如下:(1)身体滑入水中;(2)由仰浮到站立;(3)对称式转轮划水将头尽可能抬离水面;(4)身体直立于水中练习对称式转轮划水,头抬出水面之时马上用嘴进行呼吸;(5)自救游泳姿势。另一方面,游泳教学要从仰泳学习,然后再过渡到爬泳和蛙泳。许多高校在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都是以蛙泳或是自由泳为开始,这两种泳姿都需要俯卧在水面上并要屏息凝气,对于初学者是较为困难的。而仰泳由于仰卧于水面,可进行自由呼吸,反之学起来是比较快的,这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和学习恐惧度。此外,游泳教学要注重耐力以及游距。从竞技角度来讲,爆发力以及速度十分重要,但当今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竞技,其还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游泳耐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进行长距离的游泳练习,以确保一定的游距。

五、结语

在“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理念盛行的今天,游泳是高校体育项目的最佳选择之一。无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都对高校游泳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高校游泳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建设,高校需要针对体育教师开设大面积的游泳培训课程,从教师入手,以确保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能够胜任游泳教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1.1高校扩招给高校数学教学带来的压力

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扩大招生状态,这是为解决我国高等人才短缺问题而实行的对策。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学生的数量增加导致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过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压力也逐年加大,这之中以基础教育学科最为突出。高校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高校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授模式始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课方法,而最终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只是期末的学习成绩。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将很难在如今注重实践的高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3教师结构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基于政府、社会及各方面的因素,高校教师的结构配置并不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也一同被忽视了,这直接导致高校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高校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数学专业背景,而并不注重其教学能力,师资力量的薄弱也不能够兼顾已任职教师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1]。

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及对策

2.1针对学生的教学改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数学知识,并将其转化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石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大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首先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让教学为学生服务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高校高数教育需要真正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确切期望。应与学生换位思考,积极互动,通过学生反馈积极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深度,以达到动态发展,实现高校数学教育的有机发展。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进行积极互动。第三,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在每一次教学中都充分地体现高校数学的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数学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具有怎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2针对教师的教学改革

教师是高校数学教育的主导,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好地将自己的学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是高数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首先,教师应尊重教学规律,以教育为本。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尊重教学规律,以授课为主,练习为辅,突出重点,多讲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应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和思想素质。针对高校数学教师缺乏教学能力的普遍现象,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提高高校数学教师的思想素质,务必使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宽容、积极的环境中学习[2]。第三,培养教师的教育热情。教师的教育热情是课改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调动教师的教育热情,才能够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的大融合,才能让教学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2.3针对学校的教学改革

高校作为教学主要场所,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并支持高数教育的多样化[3]。学校应该对数学教育的硬件设施给予大力支持,如授课中的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课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以及各种数学考核的条件,以帮助教师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其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应该采取多种考核手段,使学生真正从试卷考试中释放出来。分阶段分程度进行考核,真正将学生从试卷考试中释放出来,让同学在高数学习中真正以应用为出发点,更有效率地掌握数学的精髓。最后,应建立积极健康的奖惩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切身需求,建立一系列的奖惩,竞争机制,并全程确保在该机制内良性竞争,以达到主动激励,积极教学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07-01

高校教育工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工作后良好身体状态的保持,关系到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更多的注重学生体育教学达标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以及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偏离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必须根据教改后高校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以此达到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

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并完善体育教学的改革。但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的根深蒂固,其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同时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其创新意识不够,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的培养,更是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与爱好的培养,以此为学生毕业后的身体素质培养奠定基础,为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体系,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体系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的基础,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科学的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工作。高校应构建科学的教育改革管理架构,有体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体育教师对现代体育教学范式、体育教学理念、学生实际情况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等进行分析,明确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的体育教育改革体系,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根据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身体素质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对体育运动缺乏基本的理论指导以及对良好运动习惯的认识,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基础,其对高校学生毕业后的体育运动开展、身体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注重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注重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在理论教学中注重良好体育运动习惯重要性的讲解,培养学生对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认识,促进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三)以兴趣培养为基础,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基础,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枯燥、单板的教学方式以及单调的教训内容,以现代体育运动以及休闲体育运动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爱好奠定基础。并以兴趣较为切入点,开展体育教学中的达标项目。以达标项目检验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并针对高校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情况进行综合身体素质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爱好的养成,促进学生体育运功参与的积极性

(四)注重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虽然在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也有所应用,但是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仅仅将其当做书本的另一种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多媒体教学范式的优势,运用其教学优势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注重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其对体育教学理论、现代体育新兴项目的熟悉、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等知识的培养,以此为基础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由于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体育休闲项目成为了人们日常体育锻炼的首先,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时效性。增加爱高校体育教师对新兴体育项目的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以此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一生的体育运动爱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科学开展需要以院校牵头、全体体育教师参与、由体育教学改革小组进行汇总与推广。针对高校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改革成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变化。着重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以及良好体育运功习惯进行培养,以此为学生终身体育爱好的培养奠定基础,为学生终身身体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为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龙.也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J].教育资讯,2009,7.

第5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改革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导致国家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主要表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上,而综合国力又表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而持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从上世纪末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学者们不断探索教改方法。大学教学改革,是高校教改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它涉及学校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探索教学方法和重构教学模式等方面。大学教学质量问题日益显现,大学教改受到高度重视。

一、教改理念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对科研工作投入的精力较多,对教学投入的精力较少。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要摆正教学和科研的位置,将教学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做好科研工作。

另外,也要因材施教,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施计划体制,各高校招生和培养模式相近成为制约高教改革和发展的障碍。为改变模式化的教育制度,要认识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在教改中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理念。

二、教改方法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缺少创新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根据报道,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有80%的教师也采用课堂讲授法,但注重采用小组讨论辅助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面对的对象具有更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学生更具批判性。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过分停留在课堂教授或传统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另外,教师在实践中要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目前,有启发式教学、发现法教学、单元结构教学法、范例教学等等。各种方法和手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方法适合这类学生,那种方法可能适合另一类学生,因材施教是关键,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中给学生灌输终生教育学习观,提倡从传统教学观念向以发展为本位转变。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制式形式,对于高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在课程改革前提下,我们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要进行批判性选择,辨别教学模式进程中的方法论的局限性。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抛弃,而是要以发展的精神重新整合新旧教学模式,对教改模式的内涵和哲理性进行重新阐述。在教改过程中,只有尊重已有的教学传统、并且符合学生自身和全面发展等条件,在新形势下培养创造型人才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教改。目前,基础教育改革或是高校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受到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但实施过程中我们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行为主义理论则是以教师为主体,注重传授接受式和不注重发现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不是主体的位置,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部分学者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模式,将行为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二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不但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学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和企业接受的重要保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同时各类岗位的更新换代比较快,这就要求教改持续深入,时刻以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方向为主线,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更要准确。

教学改革是当今学校和社会需认真面对的复杂工程,受到社会、就业岗位、学校、学生和家庭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思想体系应该不断改革和创新。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方向,运用最先进的教改理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国斌.重构现代大学教学观:基于知识观嬗变的视角.辽宁教育研究,2008(2):39~42

[2]曹如军.潘慰元谈大学教学改革.高校教育管理,2005(5):1~4

第6篇

广告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就广告学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以及开展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自1983年厦门大学在中国内地高校首开广告学本科专业以来,在30年时间里,我国广告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令人尴尬的是,作为吸纳广告专业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广告实务界,对于广告教育的成果即广告专业的毕业生却并不完全认同,他们认为:广告人才主要应在实践中培养。或许这些观点有待商榷,但广告教育工作者必须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调整传统办学思路,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角度出发,加强广告实践教学环节。

一、广告学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从广告学的应用型学科定位来看,必须突出实践教学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艺术设计学、市场营销学、文学等多种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的塑造。因此,“开门办学”是广告专业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从广告业界反馈情况来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

笔者曾多次与广告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士交流: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倾向于选聘的人才是广告运作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技能娴熟、掌控一定客户资源;而是否具备广告专业教育背景、理论基础是否扎实则并不是影响考核结果的主要因素。

(三)从学生认知态度情况来看,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兴趣浓厚

现在进入高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九五后”,是伴随着以电视、手机为代表的多媒体娱乐工具成长起来的一代,思维更为活跃,相比于教师讲授的“单向传播”而言,更易接受师生互动讨论、亲身参与“过程”、及时反馈意见的“双向传播”实践式教学。

二、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在国内高校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中,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实际情况,分类、分阶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笔者以为,总体上都可以考虑分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应用实践教学两大类,应该采取与理论课教学明显不同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实践教学内容规划

1、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入学伊始的专业认识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专业课程设计制作等部分。在这一环节当中,原则上要求每门专业课的教学方案制定中融入实践教学元素。通过在各门课程引入和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对广告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广告实战应用技能的掌握更加娴熟,团队意识更加明确,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广告制作能力得到全面、系统的锻炼和提升。下面列举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影视广告学》是广告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笔者在安排课堂时间讲授影视语言、蒙太奇原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并研讨经典影视作品和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画面及编辑的原理与基本技巧。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集体观摩历届国际广告节经典作品,研究创意思路、分析拍摄角度与剪接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给定题目独立进行电视广告创意、策划、创作脚本、绘制故事版,经教师点评指导提出修改建议后实地拍摄,最后提交一份30秒的电视广告作品,尽管与专业人士作品相比,创意简单、技术指标低劣、制作粗糙,但就学生所取得的收获而言,远超过课堂讲授的纸上谈兵。

2、综合应用实践教学环节

在通过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单项技能的基础上,各高校安排组织高年级学生(本科院校大学三年级、高职院校建议大学二年级)进行综合应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做法主要有:

(1)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性广告赛事目前国内举办的各类广告大赛名目繁多,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告金犊奖、学院奖、公益广告大赛以及一些设计网站上的作品征集与竞标活动等。对学生而言,参加专业广告大赛是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展示自身风采、对接业界先贤的绝好机会,也是锻炼和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学校而言,组织学生参赛也是检验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与毕业综合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学年论文(设计)一般多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以后进行,要求学生结合专业课程内容,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对广告业界某一热点问题或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相互印证,进一步了解广告业界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广告实践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设计类课程实践安排,则要求立足课程讲授,对接广告业界,尝试承揽一些设计工作。在一些高校中,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选择其一即可,为此,本文仅就毕业综合设计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笔者认为,毕业综合设计的考评应该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如长春理工大学广告专业培养目标为“广告策划类人才”,在进行毕业综合设计时,就围绕产品或服务的“广告策划推广环节”进行,要求提交完整的策划方案,并由指导教师和业界人士共同审查。

(二)实践教学的方式

1、案例教学法

对于广告学这门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的应用性学科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法来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完成预期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广告专业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展示广告的艺术魅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应用方面,可以采用“导入式举例”、“佐证说明式举例”和“开放式案例分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应尽可能的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和时效性较强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研讨。

2、项目参与式教学法

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参与式教学”对我们改进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其原理就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且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技能。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如笔者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讲授中,布置学生分组就某项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进而就在校园市场推广该项产品或服务提出对策化建议即可以看作是某项小型实践项目。

3、模拟实战式教学法

所谓模拟实战教学,就是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模拟成教学案例,然后用案例来组织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做法的总称。模拟广告实战包括组建模拟广告工作室、开办模拟广告公司等。在具体操作方面,目前通常采用校内开办模拟广告运营工作室、广告协会(社团)等校内实践平台,在校外联系广告业界,合作搭建校外实践基地。如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广告传播系组建了广告工作室,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承办了学院体育运动会的广告招商等工作,还与长春天成龙行广告公司等业界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王雨农等资深广告人担任兼职教师,开设模拟广告实战课程,还在长春、北京、青岛等地开辟了4个校外实践基地。

三、开展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开办广告学专业的各类高校已经超过300所,师资力量短缺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各校或安排一些中文专业、新闻专业的教师转岗广告专业任教,或引进选留应届毕业硕士、博士充实教师队伍,或临时聘请广告业界人士参与部分课程教学,解决燃眉之急。这些措施,只能够说是短期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并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广告人才的培养需求。解决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经验匮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如,选派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到广告业界知名公司观摩研习一段时间等。在美国和德国,广告专业的全职教师只占编制数的三分之一,从社会、行业聘专家担任的兼职教师占三分之一,其余则是客座教师、聘请的学术专家和其他高校的教授等。这样的师资结构会更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

(二)需要学校给予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更多的支持

广告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不单单仅是高校内办学院系(专业)自身所能完成的任务,仅就高校内部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就包括实验教学设备等资源的统筹、调配与日常管理维护;教师外出进修的时间安排与实践教学工作量核定,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考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广告专业要想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突破,各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定位及发展目标对其进行更多的更大力度的支持。

(三)与广告业界联系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所面临的问题

受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各地广告行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有实力、有兴趣能够承担高校广告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企业无疑成为高校争抢的对象。且各广告公司由于多重原因,即便承担了学生实践教学任务,也需要灵活把握。以长春为例,目前开办广告专业的高校就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十余所,在校生超过1500人,而长春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中等程度的省会城市,广告界很难承担消化这些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为此,需要各高校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其他城市建立新的实践基地,这无疑在教学管理、成绩评价等各方面增添了新的难度。

参考文献

①马连湘、郭桂平,《广告学实践教学环节与方案的设计》[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②韩淑芳,《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模拟实战教学模式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5)

③孙文清、钱杭园,《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新闻界》,2009(6)

④张建凤,林怀宇,《应用型本科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东南传播》,2009(6)

第7篇

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高校现在需要承担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出学习工作能力出色的卓越人才,更需要增强学生体质,能在繁重的工作和压力下保持健康的体魄,为社会做出贡献。近年来,虽然高校体育改革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于高校体育教育中: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理论距离实践太过遥远等等问题。在课程设计上,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也让体育教师失去热情,对体育教育改革在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在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课内体育活动被设计为选修课,这一点向学生们传达了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的观念,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造成影响。当然了,这一点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在高考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将精力投入主要学科的学习中,不关注身体素质的提高。相较于其他基础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器械陈旧不安全,体育课程课时少,内容单一,面对体育课,学生的兴致不高,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产生不利影响。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不同于学科知识教育,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而高校体育课程设计只能将一个班的学生归于一个教学体系进行学习,无法让教师因材施教,只能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这样会导致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身体素质过差的学生开始惧怕体育活动。与此同时,体育课程应该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而不是在高年级截然而止。这种不科学的课程体系会引发种种问题。

3、体育教学内容枯燥

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没有紧跟时代潮流,而是固步自封,依旧按照过去的旧设计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较为枯燥单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都能从生活中网络上接触到新鲜的体育活动模式,开始重视自我的身体素质提高当他们将目光转向校园时,面对的只能是球类田径等从小就一直在练习的陈旧活动,对学校的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转头课外体育活动的怀抱。一些年轻的体育教师,本身就拥有拉丁舞,跆拳道等特长,却苦于没有施展的舞台,渐渐地将技能丧失,无法和学生的需求对接。

4、教学研究不足

由于体育教学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比不大,所以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也比不上其他学科。这种现象导致了体育教学研究部门缺少时间和经费深入地探索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上的问题,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指导。现如今,大部分高校还是将精力放在传统的教学研究方法上,对现代教育方法的研究则有着置之不理的态度。当然了,在“术”方面,现在的体育教学研究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研究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法顺应时展。过去的理论研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研究的时间和经费,无法达到最好的研究效果。

5、体育教师素质还需提高

随着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为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学校也涌入了更多的体育教师。但对于新教师来说,在教学经验上还存在着些许不足,对教学过程会造成一定影响。而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陈旧的知识体系已不再有效,必须向新教师学习,多补充新鲜知识和新技术。不仅仅要用过去的老知识教导学生,更需要学习青年教师的新鲜知识。双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才能在原来的基础让日益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质量。

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

“健康第一”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即为身心健康,抗压能力强。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体系就应该从这三个方向出发,构建满足社会需求的体育活动课程。改革旧知识体系,结合新知识,新思想,总结出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

2、编创先进的教学教材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教师们能接触到的先进信息与技术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新的知识面前,教师应该勤于思考,如何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增强体育教材的趣味性,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3、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程的质量与课程研究是否深入,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修养上来说,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依旧落后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在体育教师进入高校之后,需要通过高效培训及自我提升来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进步。不论是理论培训还是课程实践,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对于高校教育的专业度,从而吸引学生自发地加入到体育课程中来。将基层的体育教师的能力提上来,才能对整个教学体系有基础上的提升,促进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

4、丰富教学内容

想要吸引更多的学生自发地参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作调查问卷,将学生们的意见加以汇总,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开发出满足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社会日益发展进步,为了满足工作单位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还需要提升自我的身体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在面临择业困境时,学生才不会败下阵来。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急需改革,只有不断地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将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变得更加有趣,自由度高,才能更多地吸引学生加入体育活动,已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三、总结

现如今,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卓越人才,评判标准不仅仅是他的工作能力还有它能为国家做出多少贡献。1912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德智体教育并重的方针,并号召大学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追求“增强体质”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方针。通过改进单一的教学内容,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与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理论课程,让学生们能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明白身体运作的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体育素质。鼓励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之外,也能在课余时间增进自己的身体素质,达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

作者:李遥远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段健芝.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J].体育学刊,2006,13(2):8-10.

[2]赵欧.试析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11).

第8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路径

2014年财政部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管理会计工作,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各高校加快建设管理会计课程体系。2016年6月,财政部颁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建立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2016年10月,国家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一系列文件的颁布表明国家对管理会计学科的重视。。

一、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课程地位偏低,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直以来,受我国企业会计重核算,轻管理,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思想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在高校中,管理会计没有像财务会计一样受重视,导致管理会计课程地位偏低。从课程设置看,目前各高校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较健全,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综合会计实验等课程;而管理会计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一般只有一门管理会计课程,没有初中高级管理会计的分类,也缺乏配套的实践课程。从课时看,财务会计总课程200课时以上,而管理会计一般只有48课时。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一般只能讲授一些基本理论,前沿理论和实践教学很难顾及。

2.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边界不清

教学中,管理会计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程边界不清。管理会计的中心旨在从已知材料数据中,解释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财务管理中心旨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对投资、筹资、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这两门课程同时涉及短期经营、长期投资、预算管理等内容。因为课程内容相同点较多,教材重复率较大。虽然从定义看,管理会计学习范围更大,作用更强。但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具体,且与财务密切相关,重点知识重复现象非常严重。同时,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也有大量内容重复。成本会计是用于核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活动,是对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管理会计负责整体公司的分析决策,而成本会计负责公司成本方面的分析决策,两门课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等教学内容相同。重复交叉既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也破坏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实践

教学环节各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大多采用的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利用PPT授课,先介绍教材基本理论与方法,然后结合教材例题或习题进行讲解。学生则以记笔记为主,然后按老师布置的习题进行演练。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和教师缺乏平等的互动,使课堂学习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大多数高校都有设施完备的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室,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实训软件也很多。但很少有高校建设管理会计模拟实训室,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实训软件也很少。从校外实践看,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没有安排校外实践环节,即使有校外实践环节也往往是随便找个企业走马观花参观一下了事。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路径

1.提升管理会计课程地位,建立完整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应从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向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管理会计设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增加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课时量,提升管理会计课程地位。从教学实践看,管理会计课程的课时量至少应增加到68或72课时为宜。同时,应比照财务会计建立初、中、高级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管理会计课程之前设置管理会计导论,帮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向学生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其对管理会计产生兴趣,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课程之后设置高级管理会计课程,重点学习管理会计前沿理论。比如,作业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价值链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等。同时,引入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日后考取CMA,成为管理会计师奠定坚实基础。

2.整合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厘清与其他课程的边界

管理会计的侧重点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目标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和评价为教学主线设置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是资金运作,应以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为主线设置教学内容。成本会计应以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通过整合使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三门课程既相对独立完整,又避免了内容重复,厘清了各自边界,突出了学科重点,节约了教学资源。

3.基于CDIO教育理念,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CDIO是全球几十所著名大学发起并倡导的现代工程教育框架,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该教育理念以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为前提,采用经验学习模式设计课程结构,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做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点,真正理解各知识点内涵和其间的关联,并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按CDIO教育理念,高校可以将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对应一个教学项目,鼓励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4.建立以学科竞赛为途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代学生从读书起,便处于高压的竞争环境之中,这使得“以赛促学、以赛促能”成为可能。学校可以在校内通过选拔高技能人才,让有能力的人参加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学科竞赛。例如,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等。以IMA案例大赛为例,学生以团队参赛。赛委会以某公司案例为题,让学生通过PPT分析、现场讲解等解决公司存在的实际问题。比赛考核学生发现、理解、分析和评价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管理会计知识综合生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清晰表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能力。比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参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以成熟的案例为比赛题目,使学生能接触多方位专业知识。比如,供应链管理、精益企业与精益财务、库存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特别订单决策、流程改进与提升、预计利润表等。特别是参赛者拿到案例后,要分析财务变化趋势、流动性、盈利情况、经营情况、变化原因;非财务方面当前供应链优劣势,企业所处位置,与精益生产理念是否一致等。这是在平日教学中无法实现的。让学生深度思考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多种问题,全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得出答案即可,而是从宏观层面、多维度地分析和解决。

5.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利用媒体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每节课平均5~10分钟,时间简短但却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哪里薄弱学习哪里。微课是直接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学的教育手段,很多在课堂上无法使用的教学手段在微课中都可以实现。比如,情景模拟教学、室外实例教学等。因为微课是提前录制好的,在学生学习时播放,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准备时间极限压缩至零。所有准备环节在微课中均可剪辑掉,实现精简教学,重点教学。例如,讲解时,教师不光可以单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更可以提前录制,以情景模拟的方式,重现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在生动表现的同时,不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通过公司内部不同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企业的各部门分工和工作流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6.增建实践培训基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实践培训基地是给在校学生提供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实践技能的场所。实践培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培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培训基地。在校内,各高校应增建管理会计模拟实训室,并配套相关的实训软件。在校外,应建立依托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培训基地,助力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同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一整套可操作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使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在校外实践培训基地真正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尽可能地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平台,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前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R].财会[2014]27号.

[2]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R].财会[2016]10号.

[3]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R].财会[2016]19号.

[4]冯雪琰.基于CDIO理念的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探讨[J].商业会计,2013(06).

第9篇

论文摘 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 我国高校教育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人才,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针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怎样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工作,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教育理论及管理手段的改革

管理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1世纪的管理水平、理念、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根据高校的教育管理特点,分析教学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一)教育管理理论多元化

1. 校本管理论。“校本”就是学校本位,学校相对教育部门而言,回归学校本位,是管理学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校本管理理论设计到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和办学机制等问题。

2. 以人为本管理论。学校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对即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的人进行管理,实现发展人、培养人的目标。

3.权变领导论。综合以上管理理论,可以现代管理理念是通过对人管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使人活的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二)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现在社会互联网络已经非常普及,融入我们到生活和生产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中的学校,在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与作为人主体的人的世界互相融合交织,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校园存在形式,教育管理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学校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要追求“实质管理”。学校管理要关注教师所想、所感、需求,引导和排除他们心中障碍,确保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二、管理制度的改革

与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相比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更突出“人文性”特征,功能是:公正、激励、创新、发展、最终目的是“发展人”。

(一)高校管理要体现高校现展要求。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学秩序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高校管理要处理好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公正性,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三、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未来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创新性人才必定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教育创新势在必行。而课程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已刻不容缓。

(一)找出现存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现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过分分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弱等。

(二)优化的课程体系应促使人才从以下几方面得以提高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能力。高校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自学能力。要给学生预留充分思考时间,这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一个条件。不仅在时间上留给学生自学时间,此外还应在物质上给予保障,例如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的建设等。 3.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品质。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4.课程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所以,高校课程改革具体可以做到如下几点。人文社会课程、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现代信息课程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分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之后,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有效,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开发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能力,这是其不利方面。在教学中应使用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不利方面,保存正确合理成分,以此为基础,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是伴随着时展、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发展的,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方法,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启发式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和过程,摸清学生学习特点,不断改进、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要避免灌输式,采取指导启发式。启发式不是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中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富有启发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育的对象确定,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进行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三)要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高校教学中,还存在着拖延教学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情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提前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学要求要切实把握。

总之,在当今的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各种改革方法及措施付诸实践,相信我国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对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在世界各国中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袁旭东.论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