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七年级数学复习总结

时间:2023-03-01 16:21:26

导语:在七年级数学复习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七年级数学复习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学习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从八年级或九年级的学情调查反馈中表明,好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苦学或厌学的情绪。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有苦学或厌学情绪的这部分学生中,好些与中学起始蘳年级不太喜欢数学有一定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七年级就减少学困生,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下面结合我自己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一些教学点滴。

一、教师要强调七年级学生养成自己做作业的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还字迹潦草、马虎粗心、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做作业的好习惯,方法有:(1)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2)要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师说明情况: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以后独立完成。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3)先复习后作业。这个习惯主要针对家庭作业来说的。有许多七年级学生,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一边翻书看书中的公式或例题,一边做题。这样虽然也把作业做完了,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做作业的目的。(4)作业独立思考,当天作业当天完成。

二、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七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让每一位七年级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四、要教给七年级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方法上,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讲细,只能讲一些具体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教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对于预习,复习及总结和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承上启下,教师要抓好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这一过程。整个认识过程是不能割裂,更不能随意地跳跃的,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立于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同时抓好六七年级数学知识和衔接,搭好桥梁是让学生能较为容易完成这一认识过程的好方法。因此最初的数学教学不是急于讲授新课,而总是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们在小学阶段里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接着才开始向学生传授新内容。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非负有理娄的认识经历了六年多的时间,而到了中学经过五六个星期的课程就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同时还得完成相应的五则运算,所以教师得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在学生自己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中,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奠定牢固的基础。

六、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

第2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 教学实效性 探索

一、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以“慢”促“优”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如环境与心理的变化、教材的变化、课时的变化、教法学法的变化,尤其出现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加大、进度变快,七年级新生一时会很不适应这种差异。而且小学只要多记多背即可取得好成绩,初中则需要勤思考、总结规律才行,而七年级新生根本没有这个习惯,这不利于他们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数学不衔接好,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从调查情况看,初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去做好衔接工作的不多,给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适当听一些小学数学课,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也了解学生学习的习惯。总体来讲,小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交流热烈,教学知识点少,学生练习时间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始教学阶段要尽可能营造一些气氛,以使学生逐步适应,顺利过渡。

2.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3.熟悉小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如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它的性质都是通过实验方式得到的,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通过剪拼得到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针对小学与初中对相关知识的不同处理,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巩固复习、深化提高的目的。

4.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七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奇、热情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要放慢起始教学进度,特别是开学前5周左右每周安排一节课专讲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一些常规学法的指导,如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等。教师应以“低起点、缓坡度、多直观、勤指导”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每节课的讲授不超过25分钟,余下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七年级开始有几个难理解、易错误的概念,如负数、绝对值等,教师应多注意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正迁移、阅读课本等方式,使学生顺利过关。

二、拓展各种互动资源,以“交流”促“发展”

1.通过学情调查促进交流。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学习思想、方法、情感上的变化,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习动态,可以为教师提供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依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上虞区教育局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作的一个调查,其中有几项对数学教师很有启发。

(1)你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老师讲得不好(20.2%);总做错(19.6%);抽象枯燥(20.8%);成绩差(39.4%)。

(2)你喜欢的数学方法:讲授法(18.18%);讨论法(30.6%);指导练习法(29.5%);发现法(21.26%)。

(3)数学成绩考好了,你会:更加有信心(75.28%);与以往一样(18.34%);可以松气了(7.38%)。

(4)下面哪一位老师的数学方法更能提高你的数学兴趣?每题从头讲到尾(10.23%);每题都讲,但每节课都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29.55%);在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讲解,并给学生留出反思和练习的时间(46.58%);让学生多练(13.64%)。

(5)每次考完数学你觉得哪种方式更能激发你学习数学的热情?考好后直接评讲试卷(21.2%);先根据成绩表扬和奖励,然后评讲试卷(28.3%);考前先动员,考后根据成绩表扬奖励并让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41.46%);考后就把样卷贴在墙上,由学生自我校对(9.04%)。

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应该富有民主意识、善于激励、少讲授多启发、作业试卷不要偏难、不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师时常进行一些调查,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搞好素质教育。

2.培养学生写“数学周记”的习惯。数学周记的内容与形式有很多,如内容可以是本周学习的知识中哪些已经掌握、哪些尚未掌握,解题中哪题的做法是最得意的、哪题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准备如何改,或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对老师的想法及建议等。周记的形式可以是书面、E-mail或QQ聊天等,教师对数学周记应作一些口头或语言上的交流或评价,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周记的价值,能真正展露内心的思想。数学周记有效地弥补了数学交流的局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3篇

关键词:启发引导式;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没有得到尊重。这样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不断丧失,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师所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七年级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一、从提出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寻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运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根据教材特点,提出一些符合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启发性问题和形象化实例。如在七年级数学“射线”的教学中,可提出手电筒射出的光线问题,让学生联想到数学中的“射线”概念。在“坐标”的教学中,可提出我们到电影院找座位,只找几排不找几座不行,反之只找几座不找几排也不行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坐标表示一个有序的实数对的概念。又如对有理数意义的教学,通过提出“零上与零下”,“高出与低于”,“运进与运出”等实例,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实世界确定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只用算术里的自然数和分数(包括小数)能不能区别开来呢?如果能区别开来应该怎样区别呢?如果说不能区别又怎么办呢?以突出引进“负数”、“有理数”的概念。这样不但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讲无理数的概念时,先提出如下问题: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为边作一个正方形,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对角线BD是多少呢?当学生设BD的长为X,知道X的平方等于2,就继续提问:在以前学过的有理数中,有没有平方等于2的数呢?从而说明仅有理数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这样,引入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就是顺理成章,势在必行的了。

二、从学生现实生活开始,启发引导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现实生活开始,启发引导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在七年级数学的方程的应用教学中,可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开始,启发引导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能力。某商店购进了一批成衣,进价每件50元,原计划每件100元,则每天可卖出10件,后来经调查发现:若降价1元,则每天多卖2件。商店为了减少经营周期,决定降价处理这批成衣,问降价多少元所获利润最多?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三、从提高老师素质开始,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

启发引导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可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新教材的理念,增加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为了更好地驾驭课堂,驾驭新教材,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反思。教学反思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根据教学过程的先后进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论化。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方面的成败得失,拓展提升自己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能自主地学好数学。

四、从提出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方法

第4篇

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复习,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习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

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x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2、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

3、使学生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点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逐步使学生懂得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概念、性质。

四、教材分析:

本书共有四章,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供学生预习用,可做教师导入用。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和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用内容;还安排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回顾与思考。学习过程中还有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用直观式、启发式、探究、共同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做好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评估工作。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教学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些”作为教材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试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穿插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与探索”、“交流与发现”、“挑战自我”等栏目,收集了很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教材,为学生更多的进行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交流启发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例如,让学生从观察美丽的图案中发现平面图形,思考生活的现象,得到直线、线段的性质等。

2、教材注意体现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思想。

数轴概念的建立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分类是科学研究和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教材通过有理数的分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做必要的准备,还让学生对分类思想开始有所接触。

3、教材设置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并总结有理数运算的法则搭建了平台。

考虑到有理数运算的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为了避免因为分数、小数的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主题,教材对有理数的运算,先以整数运算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分数的运算。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情况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教材中的“情境导航”对两张统计图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从观察统计图得到那些信息、统计的作法、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统计图之间的转化等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

教材设计的“资料”栏目是对课文中出现的对学生所不熟悉的名词进行解释,如“荒漠化”“国民生产总值(GDP)”等以使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名词,拓宽知识面。在例题与习题中,在选配上注意了应用性和开放性,以便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

5、教材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如利用图形面积的表示行程问题等引出代数式表示和代数式表示的意义;

给代数式赋予实际背景、给出代数式的值在实际背景下的解释;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常量和变量,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初步认识函数等。通过提供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

6、教材安排了一个对于学生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对折报纸的实验,设计了问题串,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对得到的数值进行合理的估算,并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1、在探究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直觉思维,逐步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学习用数轴的点表示有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在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探索中,体会归纳、思考、交流、发现等数学活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分类、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相互转化。

经历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的过程,提高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能根据给定的问题列出代数式并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常量和变量,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函数概念。通过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初步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感受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6、经历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例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7、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

经历估算过程,并结合具体问题。感受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发展数感。

8、在学习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思,在探索中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主要措施

1、注重既要从感性认识出发,重分利用实例和图形的直观性去认识图形。

又要从具体的实例和图形中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理性上认识图形。

2、因为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都可用数轴表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3、重视对学生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培养学生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生活实际问题中统计现象的研究,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教材中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并从生活中收集有关的实例,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用数学的意识。

5、重视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数量关系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主体活动。

抓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初步训练数学抽象和变量代换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6、注重学生在探索、发现与合作交流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的培养。

7、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活动、探索、交流的空间。

8、注意学生方程意识的建立,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大胆创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

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第5篇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有的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一些尖子生可能变为后进生。为此,笔者对小学与初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衔接,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

一、关于小学与初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 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七年级学生面对新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由小学进入自己理想的初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比小学的难学。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七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

2. 教材的变化

小学数学侧重是打基础。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而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3. 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多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 教法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觉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因此,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学法上,小学教师讲得很细全,练得熟,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做好准备工作,为衔接打好基础

(1)做好入学教育工作。这是做好衔接的基础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学与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基础,规划教学。为了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小学与初中衔接

(1)立足大纲和教材,以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七年级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等。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小学的自然数与分数、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全面的了解――从哪一点切入,包含哪些知识、各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轮廓,事先明确明天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必将产生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4)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5)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较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课后进行认真巩固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 加强教法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优化教学各环节,促进小学与初中的良好衔接

(1)运用情感和成功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七年级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少责怪学生,要多找原因。要深入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等。这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6篇

一、通过名人榜样,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很多农村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是从七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的。七年级数学(上)下半学期起,知识加深了,上半学期测试还及格的学生,下半学期有一部分就会降到四五十分或二三十分,这时学生对学习数学逐渐失去了信心。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就会拿一些当代成功人士不懈努力学习数学事例与他们分享。例如,前段时间我就跟我们班的学生分享了成功人士马云学习数学的故事。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从小学开始,各门功课中数学最让马云感到头疼,他的第一次高考,数学考得1分,他的第二次高考,数学考得19分,然而,马云却不甘心,连续两次高考失利,反而让他越战越勇。由于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马云只得一边打工,一边复习。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在走进考场前的一天,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倒着写!”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马云和同学对数学题的答案后,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成绩单出来后,他的数学考了79分。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想。故事讲完后,我跟同学说:“同学们,你们现在任何人的数学成绩都比马云参加第一次高考时的数学成绩要高,马云经过自己的努力把数学成绩提高了78分,老师相信你们,只要你们也能像马云一样用心去学数学,你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也能提高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从讲了这个故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发现我们班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比以往多起来了,课内外主动问问题的学生比以往都多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

二、通过趣味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信心树立起来后,如何让他们的信心更持久,这就得看我们老师的课堂主导能力。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都是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教师只要能将这些内容转化为一些小游戏,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我在讲七年级数学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不等式这一个内容时,我把它设计成李咏主持的“非常6+1”的游戏形式,把需要解决的不等式变成8个金蛋,让学生自主选择砸哪个金蛋,砸蛋后会跳出一道不等式,解对的同学有小礼物赠送,8个蛋中还有2个是幸运奖,不用解题就直接拿奖品的。通过这种游戏方式,把平常不喜欢学习数学以及喜欢开小差的同学都吸引到课堂上来了。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显著提高了。这些小游戏比教师苦口婆心地强调这节课内容更重要,你们一定要认真听等的话语来得更有效。

三、有效的学法指导,把数学简单化

数学学习有很多的技巧,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把一些常用的数学技巧与学生分享,学生学起数学来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小于1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我是这样教学生的:“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请你们把0.000000000103这个数左边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数出来(包括小数点前面的0),有几个呢?数好的同学请举手。”几秒钟时间,全班同学都举手了,他们都知道1的前面有10个0。接着我告诉他们这个数可以用简单方便的方法来表示即0.000000000103=1.03×10-10,这就是小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规律是左边非零数字前有几个0就是负几次方。从课后的作业来看,学生对这个内容都掌握得很好。又如,讲到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经常有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求第三边取值范围的题目,教师只要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综合起来,总结出“两边差

四、赏识教学法

第7篇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数中,是负数的是(

)

A.|﹣2| B.(﹣2)2 C.﹣(﹣2) D.﹣|﹣2|

2.截止2014年年末,东海县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220000人,将数据122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1.22×106 B.0.122×107 C.122×104 D.1.2×106

3.如图,不是由平移设计的是(

)

A. B. C. D.

4.下面四个等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A.﹣m2=m2 B.(﹣m)3=m3 C.(﹣m)6=m6 D.m2=m3

5.下列各组中,是同类项的是(

)

①23和32 ②﹣2p2t与tp2 ③﹣a2bcd与3b2acd ④ .

A.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一个整式减去a2﹣b2后所得的结果是﹣a2﹣b2,则这个整式是(

)

A.﹣2a2 B.﹣2b2 C.2a2 D.2b2

7.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

A.四棱锥 B.四棱柱 C.三棱锥 D.三棱柱

8.小聪同学对所学的部分知识进行分类,其中分类有错误的是(

)

A. B. C. D.

9.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是(

)

A.2或2.5 B.2或10 C.10或12.5 D.2或12.5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2的相反数是±2;

②相等的角叫对顶角;

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⑤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0和±1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或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比较大小:﹣3

﹣7.

12.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11℃,半夜又下降了9℃,则半夜的气温是

℃.

13.如图,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1cm”和“9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和x,那么x的值为

.

14.已知x=1是方程a(x﹣2)=3的解,则a的值等于

.

15.当x=

时,5(x﹣2)与7x﹣(4x﹣3)的值相等.

16.已知∠1与∠2互余,∠2与∠3互补,∠1=67°,则∠3=

.

17.如图,A,O,B是同一直线上的三点,OC,OD,OE是从O点引出的三条射线,且∠1:∠2:∠3:∠4=1:2:3:4,则∠5=

度.

18.已知S1=x,S2=3S1﹣2,S3=3S2﹣2,S4=3S3﹣2,…,S2016=3S2015﹣2,则S2016=

.(结果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9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计算:

(1)﹣2﹣12×(﹣1)﹣10

(2)2﹣12×

(3)2(2ab+3a)﹣3(2a﹣ab)

(4)﹣12016+24 .

20.解关于x的方程:

(1)2(10﹣0.5x)=1.5x+2

(2) =1.

21.先化简,再求值:x2+(2xy﹣3y2)﹣2(x2+yx﹣2y2),其中x=﹣1,y=2.

22.如图物体是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请你画出它的三视图.

2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面B、C相对的面分别是

;

(2)若A=a3+a2b+3,B=a2b﹣3,C=a3﹣1,D=﹣(a2b﹣6),且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求E、F分别代表的代数式.

24.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1)试写出图中所有线段;

(2)若图中所有线段之和为52,求线段AD的长.

25.小张的服装店在换季时积压了一批同一款式的服装,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小张决定打折销售,若每件服装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20元,而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赚40元.

(1)试求每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

(2)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又要保证不亏本,请问小张最多能打几折?说明理由.

26.某餐厅中,一张桌子可坐6人,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

(1)当有n张桌子时,第一种摆放方式能坐

人;

第二种摆放方式能坐

人;(结果用含n的代数式直接填空)

(2)一天中午餐厅要接待52位顾客同时就餐,但餐厅只有13张这样的餐桌,若你是这个餐厅的经理,你打算如何用这两种方式摆放餐桌,才能让顾客恰好坐满席?说明理由.

27.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D=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E在射线OA上,另一边OD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D恰好平分∠BOC.

①此时t的值为

;(直接填空)

②此时OE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8°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DOE?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D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数中,是负数的是(

)

A.|﹣2| B.(﹣2)2 C.﹣(﹣2) D.﹣|﹣2|

【考点】正数和负数.

【分析】先化简,再利用负数的意义判定.

【解答】解:A、|﹣2|=2,是正数;

B、(﹣2)2=4,是正数;

C、﹣(﹣2)=2,是正数;

D、﹣|﹣2|=﹣2,是负数.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绝对值、相反数以、乘方以及负数的意义等基础知识.

2.截止2014年年末,东海县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220000人,将数据122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1.22×106 B.0.122×107 C.122×104 D.1.2×106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答】解:将12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22×106.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3.如图,不是由平移设计的是(

)

A. B. C. D.

【考点】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分析】利用平移变换的定义直接判断得出即可.

【解答】解:A、可以利用平移变换得到,故此选项错误;

B、可以利用平移变换得到,故此选项错误;

C、可以利用平移变换得到,故此选项错误;

D、可以利用旋转变换得到,无法利用平移得到,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平移设计图案,正确把握平移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4.下面四个等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A.﹣m2=m2 B.(﹣m)3=m3 C.(﹣m)6=m6 D.m2=m3

【考点】有理数的乘方.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有理数的乘方判断即可.

【解答】解:A、当m=0时,﹣m2=m2,错误;

B、当m=0时,(﹣m)3=m3,错误;

C、(﹣m)6=m6,正确;

D、当m=0或1时,m2=m3,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熟练掌握乘方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5.下列各组中,是同类项的是(

)

①23和32 ②﹣2p2t与tp2 ③﹣a2bcd与3b2acd ④ .

A.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同类项.

【分析】根据同类项是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可得答案.

【解答】解:①、符合同类项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

②、符合同类项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

③、所含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同,故本选项错误;

④、符合同类项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类项,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是易混点,因此成了2016届中考的常考点.

6.一个整式减去a2﹣b2后所得的结果是﹣a2﹣b2,则这个整式是(

)

A.﹣2a2 B.﹣2b2 C.2a2 D.2b2

【考点】整式的加减.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根据题意列得:(﹣a2﹣b2)+(a2﹣b2)=﹣a2﹣b2+a2﹣b2=﹣2b2,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涉及的知识有:去括号法则,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掌握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7.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

A.四棱锥 B.四棱柱 C.三棱锥 D.三棱柱

【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

【分析】根据四棱锥的侧面展开图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四棱锥.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熟记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8.小聪同学对所学的部分知识进行分类,其中分类有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有理数;整式;认识立体图形.

【分析】根据整数的分类,实数的分类,整式的定义,几何图形的分类,可得答案.

【解答】解:A、整数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故A错误;

B、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故B错误;

C、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故C正确;

D、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整数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整数的分类,实数的分类,整式的定义,几何图形的分类.

9.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经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是(

)

A.2或2.5 B.2或10 C.10或12.5 D.2或12.5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行程问题;压轴题.

【分析】如果甲、乙两车是在环形车道上行驶,则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两车在相遇以前相距50千米,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450﹣50)千米;

二、两车相遇以后又相距50千米.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450+50=500千米.

已知车的速度,以及时间就可以列代数式表示出路程,得到方程,从而求出时间t的值.

【解答】解:(1)当甲、乙两车未相遇时,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

解得 t=2;

(2)当两车相遇后,两车又相距50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120t+80t=450+50,

解得 t=2.5.

故选A.

【点评】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有两种情况、能够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2的相反数是±2;

②相等的角叫对顶角;

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⑤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0和±1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或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②进行判断;根据线段公理对③进行判断;根据垂直的性质对④进行判断;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对⑤进行判断;根据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对⑥进行判断.

【解答】解:2的相反数是﹣2,所以①错误;

两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叫对顶角,所以②错误;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所以③正确;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所以④正确;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0和±1,所以⑤正确;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或相交,所以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比较大小:﹣3 > ﹣7.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分析】根据有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可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易求解.

【解答】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7.

【点评】同号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都是正有理数:绝对值大的数大.如果是代数式或者不直观的式子要用以下方法,

(1)作差,差大于0,前者大,差小于0,后者大;

(2)作商,商大于1,前者大,商小于1,后者大.

都是负有理数:绝对值的大的反而小.如果是复杂的式子,则可用作差法或作商法比较.

异号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就只要判断哪个是正哪个是负就行,

都是字母:就要分情况讨论.

12.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11℃,半夜又下降了9℃,则半夜的气温是 ﹣5 ℃.

【考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分析】本题需先算出中午的温度,再根据半夜又下降了9℃,即可算出半夜的气温的度数.

【解答】解:早晨的气温是﹣7℃,

∴中午的温度是+4℃,

又半夜又下降了9℃,

∴半夜的气温是﹣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解题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结果的符号是本题的关键.

13.如图,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1cm”和“9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和x,那么x的值为 5 .

【考点】数轴.

【分析】先确定原点对应的刻度尺的4cm.再运用9cm减去4cm求解即可.

【解答】解:x的值为9﹣4=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原点对应的刻度尺的4cm.

14.已知x=1是方程a(x﹣2)=3的解,则a的值等于 ﹣3 .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分析】根据方程的解满足方程,可得关于a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a的值.

【解答】解:将x=1代入a(x﹣2)=3,得

﹣a=3,

解得a=﹣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把方程的解代入得出关于a的方程是解题关键.

15.当x= 6.5 时,5(x﹣2)与7x﹣(4x﹣3)的值相等.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的值.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5(x﹣2)=7x﹣(4x﹣3),

去括号得:5x﹣10=7x﹣4x+3,

移项合并得:2x=13,

解得:x=6.5.

故答案为:6.5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6.已知∠1与∠2互余,∠2与∠3互补,∠1=67°,则∠3= 157° .

【考点】余角和补角.

【分析】根据互余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补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用∠1表示出∠3,再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与∠2互余,∠2与∠3互补,

∴∠2=90°﹣∠1,

∠2=180°﹣∠3,

∴90°﹣∠1=180°﹣∠3,

∴∠3=90°+∠1,

∠1=67°,

∴∠3=90°+67°=157°.

故答案为:157°.

【点评】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A,O,B是同一直线上的三点,OC,OD,OE是从O点引出的三条射线,且∠1:∠2:∠3:∠4=1:2:3:4,则∠5= 60 度.

【考点】角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平角和角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

【解答】解:A,O,B是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即∠AOB=180°

∠1:∠2:∠3=1:2:3,可知∠1=30°∠2=60°∠3=90°;

∠1:∠2:∠3:∠4=1:2:3:4,

∠4=120°,

∠5=180°﹣120°=60°.

故填60.

【点评】此题是对角进行度的比例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但要准确求出各角大小是本题的难点.另外此题答案不能带单位.

18.已知S1=x,S2=3S1﹣2,S3=3S2﹣2,S4=3S3﹣2,…,S2016=3S2015﹣2,则S2016= 32015x﹣32015+1 .(结果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已知,分别计算出S1、S2、S3、S4,观察结果可以看出结果的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是3的幂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已知得:

S1=x,

S2=3S1﹣2=3x﹣2

S3=3S2﹣2=9x﹣8,

S4=3S3﹣2=27x﹣26,

S5=3S4﹣2=81x﹣80,

观察以上等式:

3=31,9=32,27=33,81=34,

∴S2016=32015x﹣(32015﹣1)=32015x﹣32015+1.

故答案为:32015x﹣32015+1.

【点评】题目考查了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等式的变形,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题目整体较难,适合课后拔高训练.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9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计算:

(1)﹣2﹣12×(﹣1)﹣10

(2)2﹣12×

(3)2(2ab+3a)﹣3(2a﹣ab)

(4)﹣12016+24 .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专题】计算题;实数.

【分析】(1)原式先计算乘法运算,再计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第二项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3)原式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4)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原式=﹣2+12﹣10=0;

(2)原式=2﹣4+3﹣6=﹣5;

(3)原式=4ab+6a﹣6a+3ab=7ab;

(4)原式=﹣1﹣3﹣1=﹣5.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解关于x的方程:

(1)2(10﹣0.5x)=1.5x+2

(2) =1.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1)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2)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解答】20.(1)去括号得:20﹣x=1.5x+2,

移项合并得:2.5x=18,

解得:x= ;

(2)去分母得:3x+6﹣4x+6=12,

移项合并得:﹣x=0,

解得:x=0.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1.先化简,再求值:x2+(2xy﹣3y2)﹣2(x2+yx﹣2y2),其中x=﹣1,y=2.

【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

【分析】先根据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然后再把x、y的值代入求解;

【解答】解:x2+(2xy﹣3y2)﹣2(x2+yx﹣2y2),

=x2+2xy﹣3y2﹣2x2﹣2yx+4y2,

=﹣x2+y2,

当x=﹣1,y=2时,

原式=﹣(﹣1)2+22=﹣1+4=3.

【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化简,化简求值是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一个基本内容,它涉及对运算的理解以及运算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也是一个常考的题材.

22.如图物体是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请你画出它的三视图.

【考点】作图-三视图.

【分析】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2,1;左视图有2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俯视图有3列,每行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1,2,1.

【解答】解:如图所示:

.

【点评】本题考查实物体的三视图.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

2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面B、C相对的面分别是 F、E ;

(2)若A=a3+a2b+3,B=a2b﹣3,C=a3﹣1,D=﹣(a2b﹣6),且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求E、F分别代表的代数式.

【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整式的加减.

【分析】(1)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2)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将各代数式代入求出E、F的值.

【解答】23.(1)由图可得:面A和面D相对,面B和面F,相对面C和面E相对,

故答案为:F、E;

(2)因为A的对面是D,且a3+a2b+3+[﹣(a2b﹣6)]=a3+9.

所以C的对面E=a3+9﹣(a3﹣1)=10.

B的对面F=a3+9﹣(a2b﹣3)=a3﹣a2b+12.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向对两个面上文字以及整式的加减,掌握运算法则是关键,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

24.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1)试写出图中所有线段;

(2)若图中所有线段之和为52,求线段AD的长.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根据线段的概念、按顺序写出所有线段即可;

(2)设BD=x,根据题意用x表示出AC,AD,AB,CD,CB,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1)图中线段有AC,AD,AB,CD,CB,DB;

(2)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设BD=x,则CD=BD=x,BC=AC=2x,AD=3x,AB=4x,

由题意得,x+x+2x+2x+3x+4x=52,

解得,x=4,

∴AD=12.

故线段AD的长是1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5.小张的服装店在换季时积压了一批同一款式的服装,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小张决定打折销售,若每件服装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20元,而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赚40元.

(1)试求每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

(2)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又要保证不亏本,请问小张最多能打几折?说明理由.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1)可以设每件服装的标价是x元,根据每件服装的成本不变以及“若每件服装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20元,而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赚40元”,即可列出方程;

(2)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又要保证不亏本,也就是打折后售价等于成本,进一步得出售价再除以标价,由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设标价为x元.由题意可列方程

0.5x+20=0.8x﹣40

解得:x=200

答:每件服装的标价为200元.

(2)因为 =0.6

所以最多打6折.

【点评】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理解题意,掌握销售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6.某餐厅中,一张桌子可坐6人,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

(1)当有n张桌子时,第一种摆放方式能坐 4n+2 人;

第二种摆放方式能坐 2n+4 人;(结果用含n的代数式直接填空)

(2)一天中午餐厅要接待52位顾客同时就餐,但餐厅只有13张这样的餐桌,若你是这个餐厅的经理,你打算如何用这两种方式摆放餐桌,才能让顾客恰好坐满席?说明理由.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列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推理填空题;方案型;图表型;规律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猜想归纳;整式;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1)在第一、二两种摆放方式中,桌子数量增加时,左右两边人数不变,每增加一张桌子,上下增加4人、2人,据此规律列式即可;

(2)首先判断按某一种方式摆放不能满足需要,再分类讨论两种方式混用时的情况.

【解答】解:(1)第一种:1张桌子可坐人数为:2+4;2张桌子可坐人数为:2+2×4;3张桌子可坐人数为:2+3×4;

故当有n张桌子时,能坐人数为:2+n×4,即4n+2人;

第二种:1张桌子能坐人数为:4+2;2张桌子能坐人数为:4+2×2;3张桌子能坐人数为:4+3×2;

故当有n张桌子时,能坐人数为:4+n×2,即2n+4人.

(2)因为设4n+2=52,解得n=12.5.n的值不是整数.

2n+4=52,解得n=24>13.

所以需要两种摆放方式一起使用.

①若13张餐桌全部使用:

设用第一种摆放方式用餐桌x张,则由题意可列方程4x+2+2(13﹣x)+4=52.

解得x=10.

则第二种方式需要桌子:13﹣10=3(张).

②若13张餐桌不全用.当用11张按第一种摆放时,4×11+2=46(人).

而52﹣6=6(人),用一张餐桌就餐即可.

答:当第一种摆放方式用10张,第二种摆放方式用3张,或第一种摆放方式用11张,再用1张餐桌单独就餐时,都能恰好让顾客坐满席.

故答案为:(1)4n+2,2n+4.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7.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D=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E在射线OA上,另一边OD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D恰好平分∠BOC.

①此时t的值为 3 ;(直接填空)

②此时OE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8°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DOE?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D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1)根据:时间= 进行计算.通过计算,证明OE平分∠AOC.

(2)由于OC的旋转速度快,需要考虑两种情形.

(3)通过计算分析,OC,OD的位置,然后列方程解决.

【解答】解:(1)①∠AOC=30°,∠AOB=180°,

∴∠BOC=∠AOB﹣∠AOC=150°,

OD平分∠BOC,

∴∠BOD= BOC=75°,

∴t= =3.

②是,理由如下:

转动3秒,∴∠AOE=15°,

∴∠COE=∠AOC﹣∠AOE=15°,

∴∠COE=∠AOE,

即OE平分∠AOC.

(2)三角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45(秒),

设经过x秒时,OC平分∠DOE,

由题意:①8x﹣5x=45﹣30,

解得:x=5,

②8x﹣5x=360﹣30+45,

解得:x=125>45,

∴经过5秒时,OC平分∠DOE.

(3)由题意可知,OD旋转到与OB重合时,需要90÷5=18(秒),OC旋转到与OB重合时,需要(180﹣30)÷8=18 (秒),

所以OD比OC早与OB重合,

设经过x秒时,OC平分∠DOB,

由题意:8x﹣(180﹣30)= (5x﹣90),

解得:x= ,

所以经 秒时,OC平分∠DOB.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旋转的速度,角度,时间的关系,应用方程的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还需要通过计算进行初步估计位置,掌握分类思想.

看了“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的人还看了: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2.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3.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第8篇

一、新教材的编写遵循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规律,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学生

因为新教材的每一章开头都有插图和引例,然后各章每一节的内容又有以下的特点:

①列举几个特殊的例子,从而给出了定义或规律,这样便于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发现问题。②示例的讲述,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如何运用定义或规律来解决问题。③新教材的编写了注重全面提高,其习题和复习题都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组题,按照大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复习巩固题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过关;综合运用、拓广探索题对中上等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这样就能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和会运用一般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优秀人才的成长,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各有所获,全面提高”的教学方法。④新教材重视知识的应用,因为新教材中编有“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这些问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它重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也就是说“学以致用”,明确了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例如七年级数学中就有“谈一谈关于储蓄的利息”,这就是很典型的学以致用的经济型数学问题;“想一想”是教师作为抢答题,是对学生进行智力竞赛的培养;“做一做”是教师考查学生动手制作数学模型的能力。比如八年级数学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新教材就引用了用折叠一个三角形纸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这就考查了学生动手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注重更新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融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工具、育智功能和自我完善的逻辑推理功能为一体,注重人的素质的双重性――即先天性和后天性。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民素质,这就说明素质在后天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怎样把握教材来提高素质呢?怎样使教材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逐步消除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的现象,这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新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为我们展开教学指明方向,只能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究竟“怎么学”还是靠我们教师去认真研究。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初中数学教材教法吃透教材,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形成、发生、发展作深入的研究。在讲习题课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类,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做到做一题会一类的原则。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目标导向性活动,它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第9篇

结合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考纲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总结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中考数学; 搞好复习; 方法

面对中考数学复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复习,结合自己近几年毕业班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搞好中考前数学复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因学生确定复习方法

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在复习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他们的复习方法,如:有的学生喜欢先讲后练,来检测掌握知识的情况,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先练后讲,来巩固掌握的知识;总之,在复习中,我们要合理的运用多种复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2让学生了解中考数学题型,难易比例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胜”,考试一样,若学生在考前不知道考的题型和题的难易比例,那如何搞好复习呢?现在中考数学有三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难易比例为7:2:1;简单题(基础题)占105分,中档题占30分,难题占15分,满分150分。在复习前让学生知道这些。

3认真研究中考说明

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要求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反映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加强对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而《中考说明》详细的告诉了我们命题的原则,范围,我们一定要认真去研究它,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重基础,以课本为主

中考数学命题的一个原则是基础性原则,强调以基础为主,基础题大约占105分,而这些题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编题,如2012年贵州铜仁市的一道中考试题:铜仁市对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计划把某一段公路的一侧全部栽上桂花树,要求路的两端各栽一棵,并且每两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如果每隔6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设原有树苗x棵,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A. 5(x+21-1)=6(x-1)

B. 5(x+21)=6(x-1)

C. 5(x+21-1)=6x

D. 5(x+21)=6x

大家都知道,本题是由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湘教版)中的一道例题改编的,所以,在复习阶段,虽然有很多的复习用书,但我们必须以教材为主,绝不能脱离课本,课本题一定要过关。

5认真研究近两年的中考试题

中考真题是很好的复习资料,它给了我们一个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的样本,所以,复习时我们必须研究近两年我市中考数学试卷及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从而熟悉中考命题的趋向,也就是要研究: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是哪些?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是哪些?哪些知识点不考?还包括哪些基本考点?哪些是重点?只有认真研究中考真题,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到注重避轻。不知道各为老师注意没有,其它市去年中考试题,今年在别的市再一次作为中考题:

如2011年重庆市的中考题中的第9题和2012年贵州铜仁市的中考题中的第10题: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⑥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2011年重庆第9题)

如图,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⑩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2012年贵州铜仁第10题)

通过这个例子,再一次说明在复习阶段研究中考真题的必要性。

6抓好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专题复习时,先根据《课标》和《考试纲要》确定好专题;其次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最后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专题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适当的度。

7搞好中考模拟,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