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1:45
导语:在综合测评自我评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职业能力测评 一体化教学 实施过程
传统的测评方法以考试、测验手段为主,但是,仅仅通过考试、测验等手段还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导致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去调整教学方式。而职业能力测评方法,具有及时反馈学生能力、存在不足的特点。职业能力测评目前在国内尚属探索阶段,本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尚属首例,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职业能力测评有借鉴意义。
一、“五位一体”职业能力测评简介
“五位一体”职业能力测评,是指测评的主体由职教专家、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学生五个方面的人员组成,采用严格的考核考评手段,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该测试题目及评判标准是在体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由职教、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及校内教师共同开发的开放性测评试题。
二、“五位一体”职业能力测评的环境
完整的测评场地主要设置为以下七个区。
一是信息检索区。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给出信息来源:书籍、网络、网址、图片、素材、技术标准等),学生可以获取完成任务的所有信息。
二是器材区。存放学生用于完成任务的所有元器件。
三是工作区。提供学生用于完成任务的所有设备仪器,为学生创建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
四是客户区。学生在该区域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要求。
五是部门主管区。学生向主管介绍方案,期间做好执行订单的各项准备。
六是评判区。由职教专家、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判小组,学生同时参与自评。
七是废料区。用于存放工作中产生的废料。
三、“五位一体”职业能力测评的具体实施
现以2012年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五位一体”职业能力测评为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
工作任务描述:某啤酒厂因经营不善,有一套七成新的液体混合搅拌设备准备出售。南宁某灌装饮料有限公司正好需要该设备用于生产330ml灌装饮料搅拌设备。请你根据要求改造这套设备以适应新的生产工艺。请你针对上述330ml灌装饮料搅拌设备改造要求,制定一份符合改造要求的方案并实施,方案设计至少包括:一是改造的控制原理图;二是列出材料清单;三是程序流程图及梯形图;四是制作一个模拟控制系统,能实现所设计的控制功能。
实施步骤一,前期准备。
一是与客户沟通,明确配套程序和硬件说明,改造要求,生产工艺要求。二是确认进行改造所需要的元件清单,并填写清单的相关信息。三是确认所需要的技术文件。四是列出工艺流程。
实施步骤二,制订方案。
一是列出所需工具和仪器仪表清单。二是制定出一份时间分配表。三是请根据材料清单选择合适元器件。四是列出I/O分配表。五是完成电路设计。六是设计梯形图。
实施步骤三,做出决策。
一是向部门主管递交方案。二是部门主管签订审定意见。
实施步骤四,实施计划。
请你根据方案完成:一是编写PLC控制程序并传送到PLC,二是完成电路连接,三是进行系统联机统调。
实施步骤五,检查控制。
过程中的检查由主管、评判专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控制。
实施步骤六,评价与改进。
工作结束后,由学生完成自评,由职教专家、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考评组开展考评。
一是自我评价。根据实施方案,自我评价实施效果,要求找出不足和改进意见,并完成自我评价部分内容;
二是客户评价(由行业专家评价)。请饮料公司技术人员(行业专家扮演)评价产品改造效果,要求找出不足和提出改进意见。
三是专业教师评价(职业资格考评员)。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量化考评。
四是企业专家评价。从企业角度分别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通用能力。
五是职教专家评价。全面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通用能力。
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本文中的学生评价(特指普通高校本科生)是指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收集和分析本科生在校期间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等方面的信息,综合评价学生的政治表现、品行修养、学习态度、学业成绩、文体活动表现等,以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比国内高校普遍施行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它在内涵和外延上更深更广。国内高校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一般包括学业成绩评定、综合素质测评、优秀学生奖励等制度。它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还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成长发展状况的尺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传统的高校学生评价属于典型的目标模式,评价方法是量化,评价方式主要是总结性评价。它强调学生学习成果与预定培养目标的相对照,强调评价的科学性,容易操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度和方法,至今在实践中仍发挥重要作用。但它忽视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行为过程本身的重要价值。具体来说,它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与书院制理念和导向不能相适应。
第一,从评价功能看,比较重视鉴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诊断与激励功能。学生评价成为例行的教学和学生事务工作,仅仅作为学业成绩鉴定、优秀学生评定和奖学金评定的工具,在激励学生增加学习投人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而书院制恰恰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从“选优”走向“扶弱”,关爱与激励每一个学生。第二,从评价标准看,过多强调共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书院制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既要求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共性),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第三,从评价主体看,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书院制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并通过反思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第四,从评价方式看,过于重视量化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忽视质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而书院制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强调学生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如师生的参与、学生对评价的态度以及学生情感、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变化等,而且既讲究量化评价又重视质性评价。第五,从评价结果看,相对忽视积极的反馈,没能发挥反馈的反思调节作用。书院制则强调师生互动,期望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双向反馈,既能为学生进一步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又能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育教学行为。
对职校学生来说,鼓励其在德育课学习中开展自我评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利于道德准则的内化。品德的形成不是规范的简单记忆过程,而是规范要求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这种内省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提高他们道德内省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其二,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品德的形成是主体不断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自我评价给这种建构过程提供了持续的内部动力机制。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最及时、最清楚地了解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信息,找出原因所在,并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看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和判断。其三,有利于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对于职校学生来说,要能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前提就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树立自信,又要看到自己条件的不足和限制,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而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必须在不断尝试进行自我评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做法
1.编写学案,引导学生完成单元知识学习自我评价表
在每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都有一张单元学习评价表,包括“知识清单、完整清晰;有思有悟、言之有理;学力测评、准确无误;点击链接、阅读思考;感受与体会”五个方面,这张表由学生自己完成,不作为他人评价、教师鉴定的依据。
2.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编制自我评价跟踪表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记录其中,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袋中。比如,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明确自己在校期间各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每过一个学期,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规划书,对具体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做一个记录。又如,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个人礼仪规范养成情况记录表》,每月一次进行自评,并与上个月的情况进行对比,检查自己在规范养成过程中是呈上升趋势还是呈下降趋势,若出现下降趋势,则必须及时查找原因,立即纠正。
3.选择部分作业,由学生进行自我批改、自我评分
这部分作业都是开放性的问题,而且多数需要在实践中完成,比如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一次职业体验感想、一场辩论赛的发言稿,其评价重点并不在于理论水平的高度和准确度。学生要对自己完成这份作业过程中的态度、动机、情感、体验、收获,甚至遗憾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对合作中的表现做出自我评价
为了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我们还要求他们对在小组讨论中的行为做出自我评价,进而引发自我调整,促进自身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外语学习;自我评价;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86-02
学习的自我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且始终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自我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习状况的改善都很重要。特别是信息社会,加强学生通过外语学习获取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外语学习的自我评价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撰写了许多有关学生外语学习综合能力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评价的文章和著作,这些文献也为外语教学中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的现代化语言学习手段的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都在动态变化之中,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变化特点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学习能力自我评价的相关要素,对提高外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评价的含义
“评价”一词在我国北宋时期已经出现。《宋史・戚同文传》有“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的记载。这里的“评价”是指评论货物价格的意思,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是判断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不仅“物”有价值需要判断,“人”和“事”也有个价值问题,同样需要判断。所以,“评价”一词现在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学习评价的本质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而不单纯是收集信息或考试,是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教育测量)和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用以衡量学习者的水平和能力。考试本身是学习测量而不是学习评价,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才是学习的最后考评。
学习的自我评价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自我调节的活动。学习的自我评价要求有稳定性,不能随意进行,要客观地进行评价,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按照评价的不同主体对学习评价分类,可以分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是指除学习者之外的人对学习者所作的评价。例如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性的学习评价等。他人评价的客观性较强,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限于篇幅的限制,在这里重点谈一下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问题。
外语自我评价就是学习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进行评价。这是学习者自我调节性的学习评价,能增强学习者的评价水平。其缺点是缺乏外界参照体系,不便进行横向比较,主观性大,容易出现评价偏高或偏低的趋向,甚至出现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外语自我评价的水平一方面与评价者掌握和运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技能有关,更与评价者对自身的了解和自我意识的水平和修养有关。外语自我评价是外语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人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显然,外语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不仅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而且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外语学习评价的功能
外语学习自我评价功能如下:
1.自我诊断的功能。学生对照标准,通过对搜集到的有关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就会发现,什么地方有进步,可以继续巩固和发展,什么地方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尚且要进行完善和提高。
2.自我反馈的功能。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本人的学习状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变学习计划,更新学习方法,对学习重点目标有了更新的认识,这样就会离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3.自我激励的功能。学生在看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后,就会了解自己的缺点,就会及时调整自己行动的方案,主动和教师和同伴进行沟通,并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使学习的动力发挥到极致。一旦收效明显,他们会从精神上受到鼓舞,信心大增,对学习热情的激发更加有力。
自我评价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伴随于学习过程始终的,学生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塑造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善于观察自己,依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去考察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实现途径,不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我评价对于外语学习来说是一项自我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自我评价,能让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学会从多层面、多维度、批判吸收性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后实现不断地自我超越。
二、外语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外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外,还包括对自己学习动机的性质、内容、方向、动力大小、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对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的自我评价;对能力(包括智力)活动水平以及学习效率的自我评价等。可运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或进步、保持、退步三个等级进行考量。
(一)外语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自我测评一下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形。一段学习之后,可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认知的分类,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来评估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将所学的知识点与目标得分率制成一个对比图表进行分析,通过图表就能很清楚地看出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除此之外,下面几方面分析对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有帮助:
1.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清楚?
2.能否将新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3.对所学知识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在实践中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得自如?
(二)外语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
学习动力有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分。自我评价主要对内在动力进行分析、判断,主要包括:
1.是否明确了学习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是否制定,制定的是否合理?
2.对学习各门功课的信心是否十足?
3.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如何?
4.在学习态度上是否做到了认真、勤奋?
5.能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
6.面对困难是否有勇气和毅力去战胜它?
7.平时学习情绪如何,是否能做到持久、稳定?
(三)外语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学习策略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学习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活动的安排是否有计划?
2.学习时间安排得是否妥善?
3.对学习资料的利用是否善于?
4.合作学习做得如何,和教师、学生的互动情形如何?
5.课前预习能否做到?
6.听课过程中精力是否做到集中?
7.当天学过的功课课后是否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否按时完成?
8.每次考试后返回试卷能否认真总结,分析出错误所在,并保证下次不再犯?
9.有没有把错误的问题集中成册,能不能自己给自己出一些检测题?
10.在学习过程中,对外界的干扰自己能否排除?
11.自己对学习方法选择是否恰当?
12.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善于总结经验或者借鉴他人成功的范例?
13.对学过东西,做过的事情能经常反思吗?
(四)外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
学习能力是同学习策略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但学习能力要比学习策略更加稳定、持久。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的能力的获取:包括感知能力、阅读能力等。
2.加工、存储、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文字)、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3.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和调整、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困难的克服等。
4.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包括比较分析能力、反思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较强的毅力等。
总之,对外语自我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还可采取写自我总结、写学习日志、读书心得、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等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最好能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因为他人评价要更客观(如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同学之间的鉴定性评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很有帮助;自我评价存在自身的缺陷,没有横向比较,和容易受到主观性影响,容易出现评价偏高或偏低的趋向。当然,如果引导得当,评价者态度端正,自评也可能获得比外部评价更准确也更有效的结果。总之,自我评价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人而异,做到内外结合选择合适自己的评价方法,提高自我评价的效果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研究与尝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
[2]邱葆珍.高职生外语职业能力评价方法实践探讨[J].内江科技,2010,(5).
[3]朱文平,杨慧.浅议学生自我评价[J].考试与评价,2012,(6).
【关键词】教学质量;考核;双向评价;评价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84-01
一、双向教学评价的概念
双向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程序的困境
管理学课程在数量、学生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如何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自我评价,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众多管理学课程学科带头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管理学教学质量及监控机制的落后与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管理学课程教育教学及管理,普遍模仿专业课程或基础课程,走的是普通学科中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
2.教学过程监控往往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
3.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评价过程中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人员的参与,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摆脱普通学科的模式,没有建立一套符合管理学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上述缺陷的存在必然会制约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其健康稳步发展,也因此必然使得管理学在质量管理方面必须围绕管理学课程教育的特点进行全新的质量管理改革。
三、管理学课程评价程序确立与结果的运用
(一)教学质量考核的组织结构
建立院级考评小组,负责领导、部署、协调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和监控工作。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应由“督导室(专家)评价”“系部教师间评价”“教务处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五部分组成。考评小组主要从个人品质与任务指向的完成情况来制定各项指标。
(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的实施
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教学过程动态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管理学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向教师全面、正确地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为教师的聘任等提供依据,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制定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程序:
第一,学生评价
当每学期中教学检查后,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在校园网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把填写好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投入“教师评议箱”中,由教务处负责收集、登录,并在校园网上公布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为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评价,学院将给评教准确的学生一定奖励。
第二,院督导组评价
院督导组每学年对每位专任教师随机听课堂1~2次,每次听课有2名以上督导组成员共同评价,填写“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交教务处记录、统计;
第三,系(部)教师间评价
系(部)教师每学期对本系(部)任课教师随机听课堂1~2次,每次听课由教研室成员共同评价,填写“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由系(部)教秘书汇总统计。
(三)教务处评价
教务处根据值班人员对教师的教学秩序的执行情况及监控中心对教学质量与效果监控的结果给予教师评价。
(四)自我评价
教师本人从主德、能、勤、绩等方面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
(五)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各系(部)教学秘书在学期结束前,将每位任职教师的学生评价、系(部)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的分数,分别按0.15、0.2.0.1的权重,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再结合督导组评价与教务处评价,按0.3与0.25的权重给与综合评定。教务处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形成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个人。评价结果一式两份,一份记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另一份交各系(部)存档。
四、结果运用
古人云“为政之要,贵在用人;用人之要,贵在考核”,而考核之果贵在运用。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其他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大不相同,因为管理学课程本身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学生本身、企业部门、政府等,所以设计结果运用时,必须协调各方面评价结果,达成共识。基于管理学课程的特殊性,结合与基础课、其他专业课程的沟通确认,将教学质量考核结果主要运用在以下5个方面:
1.岗位编制。根据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优秀的优先增加岗位编制,考核结果差的不增加或减少岗位编制。
2.人员任命。对绩效考核结果较好的教师优先提拔专业带头人,考核结果差的不提拔或者降级处理,等等。
3.资金拨款。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资金拨款的依据。
4.绩效奖金。为了能使奖励的分配能督促教师日常授课的良好表现,奖励的分配会直接与考核的结果挂钩。
参考文献:
汤文斌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对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每个高校对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都非常重视,以实践学生技术能力为主的高职院校也是如此。而考核是保证高等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单一的考核内容、模式容易使得教师陷入高等数学教学的误区,从而影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建立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多元化考核。
关键词:高等数学;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考核;多元化
高等数学是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的重点学习学科,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于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而被现今社会所大量需求的为高素质人才,即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质量也十分重视。
考核是评价高等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过于单一的考核模式、不合理的考核内容等都容易使得教师陷入教学、评价的误区,从而不能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为了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高等数学学习的优势,高职院校应该加快建立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多元化考核。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内容不合理
现今,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高等数学的考核依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内容过多地局限于课本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核。其仅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对课本知识进行考核,过分地强调高等数学中的逻辑能力,没有从逻辑能力的考核引申到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验证。
(二)单一的考核模式
现今,高职院校在考核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时,考核模式太过于单一。其以闭卷考试地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多地注重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与运用。而且过分以闭卷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高等数学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对学生思维扩展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也会陷入“死学习,学死习”的学习误区,与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
(三)只注重期末测评。
现今的高职院校大都只在每个学期的学期末进行考核,仅以分数来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平时的日常行为表现、日常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且一般情况下期末测评也不具有反馈性,不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修改、完善教学计划。
二、 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的多元化考核
(一)量化考核指标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方式,期末的考试测评成绩仅作为考核中的一部分,可在考核标准中适当添加其他内容,使得高等数学教学的考核具有全面性。
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初,告诉学生本学期的考核内容及其所占的比重,像是出勤—10%、课堂表现—15%、日常作业—15%及期末测评—6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指标的量化,可以加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自我表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课堂参与程度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保证对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之外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提升。
(二)实现“阶梯式”的考核方式
“阶梯式”的考核方式,即分设多层次的评价考核,像是上文所说的课堂表现(15%)下可以再分设考核内容,比如说,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即学生对自己在课堂的表现的自我评价,可以包括,与教师的互动,课堂问题的回答,小组讨论时自身的表现,小组任务中自我的贡献程度等等。
学生互评,即教师在每个学期初,根据学生的性别、宿舍、性格等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既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保证学生互评时的公平、公正性。学生互评主要地还是以教师所划分的小组的成员互评为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安排小组任务时各个成员的表现来评价,比如说,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小组任务的贡献程度、小组发言的代表次数等等。而且小组成员对于彼此大都出勤率也大体了解,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出勤考核的公正性。
教师评价,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像是,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发言的积极性、与教师的互动……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进度,随时安排随堂测验,及时公布答案,然后由学生进行相互讲解。这种学生的相互讲解并不是课下,或是同学之间的随意讲解,而是让学生站上讲台,面对下面与自己同龄的同学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演讲能力、应变能力等。
而在这些评价中,教师的测评可占50%,学生互评占30%,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占20%。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的量化标准制定。
三、 总结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而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基础学科,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但是,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完善的高职数学教学的多样化考核机制,才能保证高等数学的教学可以发挥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作用,为学生成为被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翟伟利,谢时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探讨[J].2012,(08).
[2]郭明珠,王刚.高职院校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构建[J].2012,(02).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网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07-02
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是任何一所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并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呢?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应该说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其评教工作贯穿于教学之前、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及教学后等各个环节。本文将从教学实施的时间段以及不同的评教主体展开分析。
教学评价的主体,即进行教学评价的对象。实施教学评价,一般有三类主体:授课教师、学生、评价人员(评课教师、评委、教学管理者、同事等)。相关的针对教师的评价分为听课学生的评价、同行评价(主要指带相同课程的教师或者随堂听课的老师)、专家组评价等。当前环境下,相关评价的支撑平台往往是基于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一、教学之前
教学之前可以分为教师从理论、观摩、模拟到实际从事教学活动之前,以及每次上课前。在这个阶段,评价活动主要集中于同事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每个学校都可能会面临的相同的问题是,教学队伍参差不齐,如新上岗教师与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等。而在新、老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以及年轻教师为整个教学队伍补给新的活力、思想等都是“互惠互利”的。如果新手教师在“试讲”过程中得到了权威教师的肯定性评价,那么新手教师对自己将来的教学就可能更有信心,也就能更快地真正走上讲台,从事教学活动。当然在这个“试讲”与评价的环节中,可以选择在微格教室等信息技术综合环境中进行。从某种角度看,如果一个教师所教课程是熟悉的(如曾经教授过的课程),且教学形式又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时,往往进行课前的前测性评价较少,而实际课堂与教师自己“预知”几乎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此阶段,教师在潜移默化中的自我评价比较清晰。
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实施过程后
可以说,大多数的评价形式都是集中在这两个阶段,尤其是教学实施过程之后。与此同时,评价的形式和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也多样化了。
1.学生网络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每个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我们都关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有学生、同行教师、领导以及教师本人,与这些评价主体相比,学生无疑具有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形式也很多,有座谈、网络评教、学生的直接反馈等,其中网络评教开展得比较全面,其影响也比较深远。学生网络评教就是学生基于网络平台对教师认可程度的具体反馈。从评教的情况看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学生网络评教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网络评教,对那些工作怠慢,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师也敲响了警钟,促使这些教师改善教学态度,改进工作状态,提高教学水平。当然,对于学生的评教结果,学校的相关部门也给出了相应的回应,如,有高校规定评价成绩在教师所在学院的后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学校的会讲比赛、职称评定时依据成绩进行加分或者减分,甚至是取消评定资格等。客观地说,学生网络评价目前已经成为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力手段。但是,要想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网络评价,还需要更规范地操作,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评价或者带有“情绪”地评价(全部好评或者全部差评)。另一方面,如何让教师正确对待学生评价过程和结果也是有待商榷的问题。如,有的教师为了得到学生的“好评”,不能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平时表现,或者“不敢”对学生的不当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进行有效批评。
2.同行测评。相对于学生评价来讲,同行测评,尤其是教相同课程的教师参评,显得更加专业。他们有专门的评价体系,能够针对此体系逐一进行评价。如同事之间互相分析某个知识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更易被学生接受等方面。同行测评有的在课堂活动结束后立即进行,也有的与学生网络测评类似,在一学期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有时,同事间的教学评价如果是口头进行,或者仅为一次普通的教研活动,同行测评往往显得更加“真诚”,难能可贵,因为此时大家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而如果评价内容纳入各项考核中,则很可能是在评教过程中,简单对着评价表中的“优”打勾,有失评价本身的意义。甚至,并没有听过课,但是必须做出同行测评,那么这样的评价结果就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3.教师自评。教师自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省过程。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认识和认可程度的过程。教师接受过正规教育,具有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工作者,具有反思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这部分评价工作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应该说,自我评价改变了教师原来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即教师不再是以从事教育活动的技术人员的角色来按照程序复制或照套那些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技巧的内化,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同时自我评价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改变环境,使他们不至于在改变中感到焦虑、惶恐不安,增强教师对自我地位的认可,从而更好的改变教学行为。但是,现在很多体现教师自评的材料是让教师自己检查教学材料是否齐全、是否认真填写等方面,而没有真正做到对教学的“反思”,形式浮于表面。
4.专家组评价。有的高校督导成员的组成是学校领导、被返聘的退休教师、学校督导组(主要是教务处)、学院督导组、二级学院的分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等。这种形式的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主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和学生的学习作业、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做出评定。因为该形式评价权威性大,所以要求实事求是、公正、公平,不能凭主观臆断,否则将会极大地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教师成长。
5.实时监控。很多高校的大部分教室都装有监控,相关的组织部门通过中控就可以实时或者随时调阅教师的上课情况,从而做出相对可信的评价。通过监控视频可以更全面地观察课堂的全貌,如学生听课的态度,与教师的互动,课堂纪律等。有的学校有专门人员或者部门做这部分工作。不过,实时监控给教师带来的教学焦虑也有待做进一步地研究。
6.教学考试成绩评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总是有意无意地将教学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而且往往以这种片面的教师绩效评价代替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虽然教学成绩的高低确实能反映教师教学的许多信息,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加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基础、潜力和成长环境,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况且,过分地强调这种评定方式,学生成绩往往也出现了“被正态分布”现象。所以,完全用教学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合理的。
7.比赛。通过多种形式评价,推荐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如学校的青年教师会讲比赛、省级或者国家级的相关比赛。不同的比赛采用的评教指标有很大的区别。当然,在比赛中,评价显得更加量化,也更加严格。通过参与和观摩教学比赛,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改革,而且比赛可以进一步发掘教师潜能。
三、总结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仍然以课堂教学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其教学态度、课前准备、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学方法的使用,这些都是影响授课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于此同时,各高校纷纷建立并不断完善各自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使得由专家、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等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更加完善。但是各评价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挂钩,例如,有的高校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参加其他学校活动的条件之一。虽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起到了激励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可能会为了得到“奖励”而去“讨好”学生,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不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第二,各类教学评价主体在参与评价时,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主要表现为受外界环境影响,没有真正认识评价的真正意义,随意性大等。
第三,目前多数高校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都包括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但是在给出最后的评价结果时,并不能完整地告知所有教师此结果的来源依据。因此,即使有最终的评价结果,也不知该如何调整。
参考文献:
[1]郑东辉,叶盛楠.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与需求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8-61.
[2]沈晓昕.价值:教学评价的应然追求[J].江苏教育研究,2013,(6):55-58.
关键词 质量管理;自评模型;实证研究;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2-0052-05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持续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作出不小的贡献。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朱兰曾预测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他与戴明博士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影响了日本企业界,他们的理论更帮助日本企业出色地完成了20世纪50年代的质量改进,从而使日本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竞争对手。为了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美国也效仿日本进行质量革命,由美国国会立法产生的美国国家质量奖极大推进了美国质量革命的进程,也引发世界范围内的质量管理热潮,“质量世纪”如约而至。
在当代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管理评价成为连接二者的有效途径。质量管理评价专业性强,评价过程基本借助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完成,评价多以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或质量奖的评审形式出现,并且主要由第三方对申请组织进行评价或审核。比较盛行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质量奖有:ISO9000美国国家质量奖、中国全国质量奖等。虽然这些质量管理评价方式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都是通过第三方进行评价,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ISO9000认证要求对组织内所有的独立场所都要进行认证,而非仅仅组织整体认证,且要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认证仅审核费平均需要2万美元,在文件化、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大约需10万美元。美国国家质量奖的申请费用约5000美元。本文将基于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我国上市公司中采样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最终建立质量管理自评模型。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James R Evans和William M Lindsay对质量管理自我评价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他们认为质量管理自我评价应该是对组织过程和绩效的整体评价。自我评价就决定了组织采用内部评价,而不依赖外部顾问评价,这样的形式极大促进了组织员工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参与,更加强调员工对组织质量管理的理解。他们还提出自我评价应该考虑的问题:管理层的参与和领导;产品和过程的设计;产品控制;顾客和供应商沟通;质量改进;员工参与;教育和培训;质量信息。Mark Graham Brown认为美国国家质量奖就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质量管理评价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员工的想法,并依照评奖准则衡量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进展。DeBayloy也认为企业可以根据美国国家质量奖进行自我评价,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内部评审团队,对照质量奖的标准进行全面的评价,为识别质量管理改进提供依据。Feiganbaum提出将质量成本作为一种测量和组织质量管理评价的工具,并且要关注现代质量技术的评估和实施,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日本质量革命的先驱石川馨,推动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他主张企业的质量自评要运用简单直观的工具来收集和分析事实数据,减少对质量专家和质量部门的依赖,运用统计技术和团队精神作为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朱兰也在“质量三部曲”(Quality Trilogy)中提出质量控制应包括确定质量绩效标准、建立测量单位、采用客观的评价数据评价质量管理实际绩效和标准之间的差异,并对差异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综合以上国外研究理论,质量管理自我评价的主要意义是推进员工参与,进而为企业提供质量改进的目标,促进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上理论也成为现在美国质量奖、ISO等国际评价标准的理论基础。
(二)国内研究
佟伟伟介绍并对比分析2种质量评价模型-Kano模型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但这2种质量评价模型都是基于顾客满意的单一角度来衡量企业质量管理,相比多元化的质量管理评价模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张月义和韩之俊通过产品质量水平、质量管理能力、质量文化及质量信誉3个层次19个评价对象,建立评价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李卫红借鉴美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准则,构建用于企业自我评价和企业间质量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线性矩阵的方法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曹林在国际三大质量奖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质量自评模式。李江蛟和韩玉启认为自我评价是质量奖的副产品,它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能够促进企业团队工作并构成一个学习过程。翟敬梅、蒋梁中、谢存禧等人采用相似一优先关系的粗集扩展模型,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数据的不完整性和属性定义域中存在的优先关系,解决了在使用经典的粗集理论进行生产过程质量评价时所面临的两个实际问题,为生产过程质量评价方法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目前,我国在质量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基本是以国外成熟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行业或某类企业的特点,提出一套评价标准,形成企业自我评价模型。但在这些自我评价模型中往往还是要依赖质量专家评价,虽然评价结果可以量化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引入了主观成分,并且大多数模型采用的评价方法比较复杂,要使企业员工完全掌握有一定难度。
二、质量管理自评模型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也在不断地进行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转变。从质量检验阶段(Quality Inspection)的废品率、合格率,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tatistical Qualify Control)在产品设计、制造、检验方面引入更多统计指标,再发展至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基于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直至今日,质量管理评价指标更站在社会系统的视角,关注员工、顾客、社会和企业利益相关方,提出更为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
本文提出的质量管理自评指标体系正是建立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基础之上。如表1所示,模型的指标体系涵盖企业外部和内部对质量管理的要求,关注顾客和市场,重视社会对企业公民的要求,兼顾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结果,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提出具体的要求,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评价框架。
其中,“资源”因素包含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和技术。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采用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其计算公式采用: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资本成本率按一般标准定为5.5%。
(二)自评模型的实证研究
1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以往质量管理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数据多来自问卷调查,本文所用数据来自随机抽样的我国50个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采用定性和定量形式的原始二手数据。这种二手数据比通过问卷形式收集的数据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与前述质量管理自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提炼和编码,将其中定性数据转化为定量数据,为下一步分析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由于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7方面因素(以下称初始变量),如果直接采用这些初始变量作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则不利于企业进行广泛的自我评价。而且从理论上分析,这些初始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所以本文选用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从这些初始变量中提取共性因子,通过“降维”减少变量间的相关性,简化模型的评价过程,最终用少数不相关的综合变量解释自评模型。
2 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如表1所示,描述性输出主要对初始变量得分的均值、标准差和样本数进行统计。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证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相关矩阵来看,图中前6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大于0.5),且对应的Sig值很小(都为0.000),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表3表示偏相关性检验结果,该检验值为0.818(一般KMO统计量大于0.7即可得到较好的因子分析效果)。Bartlett统计量中Sig值小于0.01,由此也验证了初始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证明各初始变量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
(1)初始变量共同度。公因子方差表示初始变量与将提取的公因子之间的共同度。统计的公因子可以解释“领导力”变量的83%,可以解释“社会责任”变量的68.1%,可以解释“EVA”的91.2%,其他变量共同度如表4所示,可见提取的公因子对初始变量的解释能力很好。
(2)方差解释。因子分析需要初始变量和公因子建立联系,根据变异的累积贡献率提取其中解释能力较强的公因子。如表5统计结果显示,前2个公因子的解释累计方差已经达到70%以上。经过旋转后,两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值、方差贡献率都有所变化,但累积方差贡献率不变。且从图中可明显发现从第二个公因子后的特征值变化趋势放缓,所以得出与方差解释一致的结论,故提取前两个公因子就能够解释初始变量的主要信息。
(3)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每个公因子的载荷分配更加清晰,比未旋转的解释能力更强。结果如表7所示,旋转后第一公因子更能代表图中前5个初始变量,第二公因子更能代表“顾客与市场”和“EVA”两个初始变量。从各初始变量的意义和特点来看,“领导力”、“资源”、“战略”、“过程管理”、“社会责任”主要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质量管理过程,“顾客与市场”、“EVA”2个初始变量主要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所以可以将第一公因子概括为企业质量管理过程,第二公因子概括为企业经营结果。
(4)公因子模型。表8各值表示两个公因子的得分系数,由此可以得到最终的公因子计算模型:F1(企业质量管理过程)=0.236×领导力+0.213×社会责任+0.251×战略+0.076×顾客与市场+0.18×资源+0.236×过程管理-0.188×EVA;F2(企业经营结果)=-0.067×领导力-0.058×社会责任-0.150×战略+0.369×顾客与市场+0.078×资源-0.112×过程管理+0.834×EVA。其中F1表示第一公因子,F2表示第二公因子。
(5)自评综合得分模型。参照表5“旋转平方和载入”中的“合计”(方差值)作为权重对两个公因子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企业质量管理自评综合得分模型为:自评综合得分=4.087×F1+1.362×F2。
三、结论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挂牌上课 基础课 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2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completely credit system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lective system is completely credit system is on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basic course teachers listed class system is completely credit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he curr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is lack of pertinence,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of public basic cours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basic cour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idea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basic course.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class attendance; basic course; teaching effects evaluation
高校教师挂牌上课制度是由教师自主选择主讲课程、学生自主选择所学课程和任课教师等内容所构成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高校教师挂牌上课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事实上,取得明显效果并形成完善制度的高校很少。①近年来完全学分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而选课制是完全学分制的基本特征之一,对公共基础课实行教师挂牌上课制度是完全学分制的必然要求,为此,挂牌上课制度再次受到关注。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又称教学质量评价或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公正客观的评价方法是开展评价、保证评价效果的前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常包括“教师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③其中,学生评价被认为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最客观的方法。很多高校采用了以学生评价为主乃至以其为唯一评价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但是这种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具有“一刀切”的特点,缺乏针对性,不适合教师挂牌上课制度下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
1 高校教师挂牌上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挂牌上课在形式上表现为学生预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教师,然后自由选择、确定听某一教师的课,学生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水平给予评价,以维护自己正当的求学权益。教师挂牌上课制度是一种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师选课、竞争授课和学生择师制度等。④其具体内容为:第一,学校公开全部开放课程,具有主讲资格的教师从中选择自己能够胜任并且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即教师选课制度;第二,学校向学生公开所有课程的课程简介和主讲教师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近几年的教学评价结果、教学获奖情况及学术成就等相关信息,以方便学生选课或选择教师。若某位教师开设的课程其选课人数为达到学校规定的人数(如15人),则视为挂牌失败,这位教师也就失去了至少是一次讲授该门课程的资格,即竞争授课制度;第三,在学期初允许学生对自己所选课程进行两周试听,之后学生可以改选授课教师或者退课,即学生择师制度。
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手段,挂牌上课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实行挂牌上课制度在教师间形成了竞争氛围,提高了教师自我完善、提升的意识,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督促教师通过增加教学投入以不断改进授课技巧和方法,进而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课程教学效果。第二,挂牌上课制度使学生拥有了学习选择权,这种选择权体现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负责意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第三,挂牌上课对教师形成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改变了过去那种混日子懒散的工作作风和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促使每个教师增强通过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使挂牌上课制度成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辅助手段。第四,选课人数的多寡直接反映了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挂牌上课制度为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依据,使之充分体现优质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
2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一直是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教师教学效果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和网上测评等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通常不会覆盖全部课程,只能反映部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得到的意见能够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便于教师改进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期末对全部课程进行的网上测评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反映了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的满意度,是学生选课的重要依据。
(2)专家评价是由具有较高教学理论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督导专家组,以课堂听课的形式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技巧、课堂效果和作业批改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专家评价通常采取重点评价和随机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以保证监督与指导的双重效果。
(3)同行评价是指同一学科的教师通过相互之间的听课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由于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熟悉,所以同行评价易于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且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4)自我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课上、课下的反馈情况、专家听课意见、同行间听课情况和课程考核成绩等内容分析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反思自己整个教学过程,肯定自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优势,发现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目前我国高校都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评价体系一般由“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等方式组成。教师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同行评价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两种评价方式作为量化评价结果都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专家评价能够比较客观地衡量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可信度高,然而专家评价具有抽查性质,不能覆盖全部课程。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将学生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奖惩、评优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对教师产生利益影响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就等于是100%学生评教。
3 教师挂牌上课制度下基础课“100%学生评教”模式存在的问题
学生评价是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结果是教师的威信、受欢迎程度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状况的一种体现,反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符合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是否满足学生需求等情况,并能够从某个侧面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评价是否客观,评价结果是否可信,是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在实施教师挂牌上课制度后“100%学生评教”的不适应性更加明显。教师挂牌上课制度下“100%学生评教”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施挂牌上课制度后教师迎合学生口味以争取学生的现象加重。首先,学生评教结果本身对教师考核、奖惩、评优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就有很大的影响,而公共基础课实施教师挂牌上课制度后选课人数的多少不仅影响教师收入的高低,而且关系到教师教授某门课程的资格,甚至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其次,挂牌上课后形成的教学班,其人数和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均有所不同,导致各教学班的公共基础课统考成绩失去了可比性。因此,教师关注的重心由学生的学习效果转向学生评教结果和选课人数,致使部分教师在考勤管理、课堂秩序管理和平时成绩评定等方面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甚至迎合、迁就学生来换取学生的好感,想方设法留住学生、争取学生,这种现象使学生评教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失真。
(2)实施挂牌上课制度后班级规模大小影响学生评教结果。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教师对个体学生的关注度会相应减少,受体力和精力所限,在课上关注学生、课后辅导和交流等各方面的机会都会减少,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因而在评价时给予较低的分数。
(3)学生对评教的意义及评教结果与选课关联性的认识不足,加之对强制参评不满意、评教时间仓促等因素导致学生评教存在随意现象。学生对于评教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意义、作用等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关注教师教学质量和保障自身权益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学生对教师的某一方面不满意可能就会作出全面否定的评价,不能在评教过程中以学习者的角度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此外,很多学生对不参加评教就不能选课的规定不满意,只是将评教作为学校布置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并且大部分高校在课程结束前后才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此时学生忙于准备期末的复习或考试,时间紧迫,因此,在评价时产生了部分学生随意打分、敷衍了事乃至找同学代评的现象,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4 对改进挂牌上课制度下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建议
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或者区分教师能力强弱,也不是为了选拔和评优提供依据,而更重要的是改进与发展。正如斯弗尔比姆索指出的:“评价最终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⑤以学生评价为主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无法客观地评价和衡量挂牌上课制度下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全部由学生评价决定,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对挂牌上课制度下基础课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思考,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1)合理利用公共基础课统考成绩,以避免教师片面关注学生评价和选课人数而不注重教学质量所产生的迎合学生的现象。对学生的大学入学成绩进行分析,重视学生的学习增量,以大学入学成绩为基准对公共基础课统考成绩进行适当的校正,使之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组成部分,并将校正后的课程考核成绩排名予以公布,引导学生将其作为选课的依据。
(2)采用多元化方式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评价结果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高校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乃至以此作为唯一依据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显然是不正确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应综合使用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结果,运用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结果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将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用作教师考核、评优、奖惩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依据,特别是用作实施挂牌上课后教师主讲资格的依据时,一定要本着对教师负责的态度结合专家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这也是减少教师一味迎合学生现象的有效手段。
(3)通过设置人数系数的方法校正学生评教结果,减少教学班人数越多评教分数越低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人数多的教学班上课难于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师生互动次数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导致测评分数差异,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有失公正。因此,在对评教结果进行分析时,应将学生人数差别较大的课堂进行分析比较,设置合理的人数校正系数以保证学生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4)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评教工作的认知水平。要通过新生培训、班会、座谈会、评教前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借助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宣传工具,加强评教教育,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评教工作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时,才会有参加评教的积极性和严肃性。另外,还要通过本科生导师辅导、学术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标准及其内涵,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注释
① 周航.高校教师挂牌上课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3):39-40.
② 宋彩萍,王江红.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28-31.
③ 樊小东.试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体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7(1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