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09:24:20
导语:在民间工艺美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脉搏,是文化和艺术的共同体,是一其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海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是边陲之要冲,塞上之咽喉,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这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遗留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甚为丰富。春秋战国时期以动物纹样饰为主的北方系青铜文化和精美的北朝漆棺画、壁画、石雕等艺术为典型代表。西海固人民质朴的生活态度培育出质朴的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在农家小院的窗花上、门帘上、手帕上、肚兜上随处可见它的踪影。这平平常常的流露是西海固人民内心世界的诉说,是根植于当地文化土壤之上的民间工艺美术之花。对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对于它的保护、传承及整个地区文化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审美风格表现
1.鲜明的地方特色
民间工艺美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实用性与审美性同时存的原因与它直接产生于民间土壤有很大的关系,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人们内在的情感。西海固工艺美术诞生于西海固这个特殊的环境,因此工艺品中渗透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西海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聚集了诸多的回族群众,且属于六盘山区,因此,伊斯兰文化、六盘山历史文化和黄河文化是其创作诞生的主要土壤,成为它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很自然,对这些文化的表达,也形成了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隆德县的剪纸艺术以造型生动、剪工精湛而负有盛名。隆德县剪纸艺人张伟艺术作品博采众长,创作出了“访问”“敬老爱幼”“回族赶集”“太阳灶”“幸福家庭”“过六盘”、十二生肖、神话故事、、戏剧人物、传统风俗、农耕等高质量具有时代气息的大型优秀作品。西海固民间回族雕刻艺术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又融合了其他民族传统的独特风格,雕工精湛、构图严谨、造型生动,因此闻名西北地区。回族雕刻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它多见于伊斯兰教的拱北、清真寺,以及某些官宦宅邸之中。雕刻艺人多为回族匠人,伊斯兰教禁止人物崇拜,回族雕刻艺人力求以花草树木创造出清净无欲的意境,表达了西海固地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情趣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和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根植于回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并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2.浓郁的乡土情怀
“乡土情怀”是一种萦绕在人们心中亘古不变的情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也反映在各种文学艺术中。无论在何时,乡土情怀都满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这种情怀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结。因为现代社会的极速发展,难免造成人内心的焦虑,因此,对故乡的追忆也成了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民间工艺,没有在现代商业潮流的冲击下,改变其作为民间工艺品固有的本质地点,亦是满溢浓浓的乡土情怀。在农闲时期,西海固农村妇女常聚在炕头或在村口,三三两两扯着家常,手里却都忙活着各自的绣品,巧手绣出了精美的香包、鞋垫、烟荷包、布青蛙、肚兜、耳帽、挂瓶、壶帽、门帘、枕套、电视机套、洗衣机套等。这些绣品的针脚整齐而严谨,色泽鲜明、造型生动,在选材和花色图案的搭配上都显现出古拙朴素的艺术特点。另外,寓意深刻的刺绣作品表现了西海固地区劳动人民淳朴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向往,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美好追求。如西海固刺绣典型代表人物周子叶,从民间传统故事中汲取创作源泉,推陈出新,把传说中耳熟能详的《九色鹿》《精卫填海》《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故事情节融入到刺绣当中,譬如鞋垫、枕套,大都绣在褙子做的贴面上,图案设计得十分紧凑,针脚多是来回走线,形成双面,细密的针脚为的是使绣品结实耐用。如果在软布上制作绣品,一般多用掇法,针脚也是十分结实细密,即使贴面的布料都破了,绣花依然完整鲜艳。总之,西海固民间工艺美术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实用性方面都注重融合传统文化和民间资源,体现出了乡土世界中农民质朴的乡土情怀。
3.异彩纷呈的工艺品类
西海固地区,文化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古人类遗址、人文名胜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而且此地的民间工艺品也是异彩纷呈、品类繁多。如皮影、口弦、回族雕刻、泥塑、剪纸、刺绣、民间绘画、花灯、民间编织(草编、竹编、柳编)等,种类颇丰。对于所占地域面积甚小的西海固地区来说,拥有如此之多的民间工艺品,实属民间文化极为繁盛。近年来,民间工艺品在带动群众文化的繁荣方面也是日渐收效,如隆德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有全国四大画乡的美誉,当地有关部门对全县13个乡镇、126个村的民间艺术进行普查时发现,以前被忽视的社火、泥塑、砖雕、木雕、篆刻、刺绣、皮影、祭祀等民俗重新被挖掘探究,发现他们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同地区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如温堡乡,因有雕塑家杨栖鹤及其家族多位雕塑艺人,被称为泥塑之乡;沙塘镇,因有农民画家靳守恭的带动,成为农民画之乡、花灯之乡;凤岭乡,因有以魏世祥为代表的砖雕艺人,被称为砖雕之乡。总之,宁夏西海固类型丰富的民间工艺品,以独特的风姿彰显着文化的魅力,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三、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乐清的黄杨木雕是以黄杨灌木为雕刻主材料,该木种特征鲜明,质地坚韧光洁,木纹密度高,颜色犹如象牙黄,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色泽渐深,古朴美观,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研究意义,其中代表作“李铁拐”像,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黄杨木雕随着时代的进步技艺在不断更进创新,表现技法多种,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技法要数镂空法,作品形象生动,风格淳朴又具有地方特色,因受清末文人画的影响较大,雕刻作品形神兼备,虚实恰当,刻功细密圆润,纯朴流畅,表现题材紧密结合民间实际生活。浙江温州经济发达,刺绣工艺也是地方传统的民间艺术。浙江“三雕一绣”中一绣,便是温州欧绣,因制作时取毛竹材料编织成竹帘,又称画帘。区瓦绣的发展与服饰文化紧密联系,它最大的特色是针法繁多,做工精细,是我国出口名绣之一,区瓦绣作品极具珍藏价值。除此之外,“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在南宋迁都临安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并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素有“扇子总汇”之称的杭州王星记扇庄创办于清光绪元年,创始人名王星斋。杭州王星记扇子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尤以黑纸扇和檀香扇最富盛名。其中浙东宁波朱金木雕也是近几年民间艺术领域值得探究的课题之一,朱金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而不在雕。宁波当地民间流传“三分雕刻,七分漆匠”这句话,就能体会该木雕的主要表现手法还是漆艺,雕刻并不十分精细,而漆工的各道工序十分讲究。宁波朱金木雕主要采用金箔和漆朱红作为装饰材料,给人富丽堂皇、金光灿烂、夺人眼帘等强烈的视觉效果。现在宁波的朱金木雕随着民间习俗的改变,己随岁月远去。浙江民间工艺美术形态万千,种类丰富,举不胜举。
二、贵州民间工艺美术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成绩斐然,在我们国家民间工艺美术享有盛名,其中大方漆器,是贵州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家庭陈设品装饰书斋、客厅,更增添古色古香的雅致。大方漆器开始生产于明朝洪武年间,随贵州省宣慰使奢得夫人进京入贡而名扬国内。在清道光年间盛极一时。当时古老的大定府城内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漆器,故享有“漆城”之誉。蜡染是我们国家民间工艺美术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又称“蜡撷”,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采用靛蓝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三、四川民间工艺美术
关键词:凤翔;民间工艺;色彩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53-01
历经了数代民间艺人的心手相传,汲取了历史悠久的西府地区民风民俗的养分。凤翔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色彩观演化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以及艺术风格。浓郁鲜明的色彩施色手法充分的显示出了西府凤翔民间工艺美术色彩特征并且印证了西北人民质朴豪放的地域性格。凤翔传统手工艺两大类别艺术作品设色观念印证了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的俗、艳、土、花的施色特点。色彩运用艳俗而不失韵味;色彩纯度高而不失协调;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失层次;整体色彩给人一种土而不呆板花而不糟乱的视觉观感,并且每个颜色都具有一定的寓意吉祥的传统文化层面的色彩文化内涵。
一、凤翔泥塑工艺美术色彩传承现状
凤翔泥塑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的雏形应该诞生在“女娲时代的母系社会时期,甚至更早。”古老的艺术形式流传演变至今已经成为了凤翔民间艺术的标杆和代表。现今凤翔县六营村有名的凤翔泥塑传承家族主要有胡深、杜银、胡新民、韩锁存四个家族,其泥塑作品在国内外民间艺术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形态生动、狂放夸张、造型各异的泥塑之上的色彩设色要则是原始神秘、粗犷俗美、对比强烈。凤翔泥塑的施色特色是这项民间传统艺术的最大特点。这些色相纯正、色彩饱和度高、色彩感受强烈的色彩经过民间艺人的合理配搭组合使用之后通过视觉接收刺激给欣赏者独特的色彩震撼之美。凤翔泥塑整体的设计着色最常用的是高纯度原色:黑色、红色、黄色、绿色,这些纯度较高的颜色和黑白两色结合运用相得益彰,这也是中国传统五色五行观在凤翔民间艺术色彩观念中的印证和体现。白色为泥塑素胎底色衬托各色彩色相对比,黑色纹样所绘制出的图案符号抽象不羁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并且稳固各色相色彩之间的强烈对比。这种独特的色彩配搭规律历经了不知多少代民间艺人的口传身教终于形成了现如今的一套完整的约定俗成的规范体系。这种色彩施色配搭虽然看似矛盾但经过合理的色彩调和与对比促使多种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在泥塑的方寸之间和谐共生。
二、凤翔木板年画工艺美术色彩传承现状
凤翔木板年画的起源应当早于史料所记载的明正德年间。最富有名望的至今仍传承沿袭的是陕西凤翔肖里村邰氏家族,而具体年限以经无从考证,至今至少五百多年历史。鼎盛于清末民初,其产品远销陕、甘、宁、青等西北地区,年产量600万张。清末民初以来凤翔木板年画在二十世纪中期走向没落,甚至在时期凤翔木板年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冲击,改革开放初期肖里村版画老艺人们才开始大量恢复原有版画以及进行少量的版画创作。如今凤翔木板年画已经成为当地历史文化象征的一张名片。凤翔木板年画色彩以红、绿、黄、紫等色彩为主,以黑色线条和色彩以及纸张的白色共同配合设计,相得益彰。强烈对比的设计,生活气息浓郁,人物以及动物以及配饰形象设计得丰满逼真。较少使用间色,以免削弱鲜艳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纸张的白色之间都有着一定程度和比例的色彩对比与调和。各色相色彩通过面积、明度等调和手法配合印版造型中点线面的变化整体给人极强的视觉观感。画面色彩朴实而不失生动;色彩鲜艳而不失大方;色彩对比夸张而不失情态。这几种色彩的使用恰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的心理,红色象征着热情,蓝色象征着沉着、冷静,紫色象征着吉祥福瑞,而粉色则象征着爱情、幸福、生育,黑色象征着智慧、力量,绿色象征着生发。凤翔木板年画凭借着其独特的色彩艺术审美以及深厚的传统色彩文化内涵成为国内外工艺美术界所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三、小结
通过对凤翔泥塑、凤翔木板年画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当地工艺美术品类色彩传承现状的分析介绍,我们不难从以下三点来审视凤翔民间工艺美术色彩传承现状。首先,凤翔民间工艺美术色彩传承历经整合发展基本已经有着较为稳固的配色设色规律。其次,这两大门类的色彩传承有着极为相似的三个设色规律。黑白色彩各为图形纹样以及图底色彩;强补彩对比为主要对比设色特征;单一色彩使用高纯度纯色。最后,凤翔传统工艺美术色彩中不同色相的色彩都反映了不同的色彩文化内涵。凤翔民间工艺美术以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文化品位高,传统基调深厚,地域设色特征明显在国内外工艺美术界内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展这些工艺美术品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更好的将其传承、如何保存其特有风格尤其是色彩设色特征、如何将商业化设计的相关内容结合其艺术本质都是各行各业在未来将要面对的诸多课题与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凤翔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
咸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凤翔民间传统吉祥图样色彩与文化意味研究》,项目编号:12XSYK089,立项时间:2013年1月17日。
一、对内画工艺载体进行拓展和创新
艺术的实用性是艺术品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这之前,内画工艺最主要的是用于鼻烟壶的制作上,鼻烟壶最初在我国的满、蒙、藏等少数民族人群中使用较多。在明朝之后,它随着鼻烟一起传入了内地。随着鼻烟和鼻烟壶的广泛流行,人们开始不止追求其实用性,也追求鼻烟壶的材质、工艺,内画鼻烟壶就诞生了,精美的内画工艺用于小小的鼻烟壶上,使其成为了价值飙升的工艺品,被贵族、收藏家收藏,这也促进了内画的发展。在现代,鼻烟壶的收藏价值依然很高,鼻烟却已经很少有人用了,所以其实用性减弱了许多,那怎样才能让内画得到更好地发展,增强其实用性就成了首要问题。于是,衡水冀派内画对内画工艺载体进行拓展和创新,从最开始开发的工艺内画奖杯,到最新开发的内画香水瓶、酒具、花瓶、笔筒等多种实用性内画工艺品都是艺术实用性的典范。2000年冀派内画工艺礼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两项专利,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之后在传统鼻烟基础上和现代工艺结合研制出新型保健鼻烟壶,成为时尚礼品和收藏品。之后,2006年,冀派内画与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联合开发了习三内画艺术酒,在内画实用化上去的重大成果。这些都是冀派内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工艺的改革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画艺术品可到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需求量不断的上升,为满足新的市场需求绘画技法的革新以及工具的改进就成了当务之急。冀派内画在工具的改良上用新型的金属勾笔取代了传统的竹签笔、竹勾笔,绘画技法的革新上引入了新型的照相技术。
三、绘画题材和风格的创新
冀派内画构图新颖、造型准确、色彩丰富、生动传神、风格独特。内画大师们除了继承和发扬传统题材,提倡原创作品。第一,进西方绘画的写实风格融入其中,增加了表现明暗和体积的绘画手法和绘制人物、动物等的体积感,丰富了色彩的运用。第二,将各种时尚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得这种传统工艺品更具时尚化,为国际所接受,更增加了其收藏价值。
四、品牌意识、行业规范建设和人才储备
品牌是非常宝贵的产业,如果品牌形象好、知名度高,就可以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极大的提高。冀派内画从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树立精品意识,整个产品从策划、创意到制作、包装等各个环节厂里极具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具体的有注册“习三”商标,成立习三内画艺术研究所、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等。王习三先生还投资兴建了第一座内画主题的专业展馆,收藏了自明清至今大量内画艺术珍品,成为了内画工艺研究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旅游文化基地。
完善的行业规范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基本保证。为此,冀派内画成立了冀派内画协会,负责冀派内画市场运营与监督,新产品的开发和开拓市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冀派内画工艺品和产品的整体品质,使衡水内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同行业中成为佼佼者。而行业规范体制建设则对于发现、培养更多的内画与管理的高级人才,提高内画行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冀派内画专门成立了衡水习三工艺美术中等专业学校,为内画艺术培养现代化后备人才。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
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
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3.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人文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自古以来,民间艺人在制造民间工艺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都传达着最质朴的人文关怀理念。而如今,这种人文精神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可以体现出设计者以人为本的理念。民间工艺美术有着很强的精神力量,是民间艺人自身体现的鲜明民族性格与独特的精神理想,还有浓浓的人文情怀。如今,民间工艺美术已经被列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人文精神概述
实际上,人文精神是外来语,没有严格的内涵界定。因此,可以认为人文精神的主体是人,其对象的思想也是人,即对人的关注。人文精神能够对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进行充分体现,是对人的深切关怀。而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人类集体的劳动与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向着以人为本这个方向演变。
2 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分析
2.1 文化特征分析
在民间的社会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是民间文化的载体,与民间的生态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创造出相关审美活动,文化特征比较明显。民间艺术以物化的形式而创造出的活动,都有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的人文传统与文化精神。比如一些民间艺人通过神像的权威刻画而表现出祈祷风调雨顺与五谷丰登的与逻辑相符合的人文精神,为民间艺人提供了强大的艺术创造精神力量。在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中,生活实践就是其素材与源泉,民间艺人可以将自然物象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创造出来,是其信仰、追求的体现。人们可以从民间工艺美术的图形符号中感受民间艺人表达的内在精神气质,还有他们对理想与价值的强烈追求。人文精神可以通过人文修养而体现出来,也可以造就主导人类一生的灵魂。在民间工艺美术中,图形文化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造型手法而传递着鲜明的民族精神,从而与人们的强烈民族情感产生共鸣。人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文化,可以表现出人对幸福与真理的强烈追求,表现出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让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创作图形可以深入人们的内心,并且源远流长。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源泉主要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实践,是对人文精神的磨练,有利于民族文化以立体的形式不断流传。
2.2 实用特征分析
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具有本源性与母体性的特征,而且其创造活动具有很强的制作与技艺特点,其首要目的是满足人们自身的实用性需要,同时满足心理与感官的需求。在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过程中,通常会因为艺术构思与工艺手段的运用而产生美感。在《考工技》这一本书上阐述了手工艺的定义,即手巧的人有目的地创造活动与技术。而其中的目的首先是指功能实用性。比如,人类通过打磨用具而使其光滑、平整,虽然好看,但是人类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得用具实用。本文的意思也是一样,民间工艺美术的创造者在达到实用的目的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其心理与感官需求。根据有关记载,在青铜器铸造时代,铸造青铜的本意就是用于服用。而在铸造的过程中,施以文镂,并且巧妙地雕刻其外形,是为了追求美观。青铜铸造师在制作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其潜意识的作用而发挥了自身爱美的本能,但是首要的目的仍然是青铜器的实用。
人类要在社会与大自然中生存,就要有物质基础。而人文精神肯定了人类的物质需要,重视个体的现实生活与生存状态。而人类的需要具有维度多与层次多的特点,而其最高层次就是人文精神的自我实现。另外,人类的需求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民间工艺美术的创造过程中,不但满足了人类的功能实用性,还使得人类在对未知世界进行探讨时勇敢前进,积极进取,实现人类自我价值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民间工艺美术体现出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根据实际需求的尺度来对手工艺品的价值进行衡量。
2.3 生态特征分析
民间工艺美术是民间艺人创造的审美活动,可以体现出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理念。民间艺人在创造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会使得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自然生态失衡。因此,民间艺人开始注重人类与社会、环境、自然,甚至人类彼此之间的和谐共处与互相尊重,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即对人类的生存与命运给予关怀。这就涉及到了可以决定人类的生存状态及其命运走向的生存环境,尤其是人类与社会,甚至彼此之间的关系。民间工艺美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人们进行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对象,就来源于大自然,比如河流、山川。另外,人们在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还可以将动物、植物之间食物链的相生相克以及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利互惠等关系体现出来。这是具有生态性的人文理念,尤其体现在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材料的选择上。
白裤瑶族服饰在制作的时候,就有着很鲜明的生活理念,其生态观具有原始性与完整性。这些人的生活准则就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以崇拜与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大自然。而这些理念都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民间工艺美术制作活动中。人们在制作这种服饰的时候,即使是选取材料,也会遵循自己与自己所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关系,并且视其为大自然的恩赐。人们不但制作了精美的服饰,还细心种植以回报大自然。在这一项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将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伦理情感以及自然观念等等融入到了选材、加工以及合成等过程中。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为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先决条件,还为其艺术形态与样式带来了影响与制约作用。民间工艺美术品在制作的过程中,选取的自然材料是基础,而材料的美观与手工的巧妙都为精致作品的完成提供了条件。这种制作活动顺应了大自然的规律,表现出最为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念,长期以来,都对人们的艺术活动带来影响,也为其带来生态启示。
生态系统,实际上就是自然系统的一个整体,包含了整个生物群落与周边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而民间工艺美术表现出来的生态特征就是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更深层意义上来看,这种生态特征就是以自然为本,实现社会与生态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即生态特征的人文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生态特征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延续,是民间工艺美术制作材料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结束语
民间工艺美术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一种产物,但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双重性质,它是人类精神活动与造物活动的共同结果,以具体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却对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甚至对社会与自然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也是人类的一种人格理想,并且为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大源泉。民间工艺美术中蕴含的人文价值,是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动力,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江勇.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J]. 参花(上),2014,04:126+125.
关键词:民间工艺;梳篦;拓展市场;产业优势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常州传统梳篦工艺是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传统梳篦工艺停留在“原生态”艰难的生存状态,面临后继无人,逐渐失去市场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文化创新和市场开拓等软肋的制约。一是业态属性限制,传统工艺,靠政府支持,自我生存能力弱;二是创作形式局限,梳篦工艺属趋同性文化产品,难以形成产业优势;三是梳篦工艺生产模式陈旧,固守传统,个体小作坊手工制作式生产,生产规模小,梳篦产品产出与经济效益不成正比;四是营销理念落后,产品处于中低档市场和末端的价位,市场发展空间小,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市场化机制,所以造成产业生存危机。
民间工艺美术是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体,有了文化产业,还必须有市场支撑,有了市场,就会有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梳篦工艺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势,打破传统民间工艺手工作坊式的、粗放型的、小规模生产的产业单一运作方式,借鉴资本运作、市场策划、市场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经营理念,把现代产业的成功经验、理念、技术引入到梳篦工艺美术市场开发中去,实行梳篦企业集约化管理与集群化产业链开发,拓展市场空间,形成梳篦工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也是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实行集约化管理与集群化整合模式,
形成梳篦产业竞争优势传统梳篦工艺向现代产业转化,应打破传统作坊式产业运作模式,运用现代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方式,建设梳篦工艺美术产业链,形成行业管理集约化、企业生产集群化“二化格局”,提升梳篦工艺的竞争优势,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
1.梳篦工艺美术行业实行集约化管理,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工艺美术行业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形式。集约化就是集合工艺美术人力、物力、 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达到降低成本、优化配置、高效管理、提高经营回报,使工艺美术行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集合梳篦工艺美术人力资源,进行梳篦艺术人才集约化管理。从事梳篦工艺美术行业中,传承人在减少,从业人员技艺水平普遍不高,行业技能型的人才奇缺,加之梳篦工艺均采用家庭式、小作坊式的运作方式,人力资源分散,不能形成产业人力资源优势。要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必须进行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在梳篦行业内打破地域界限,打破师承界限,打破作坊界限,整合梳篦工艺行业人力资源,进行统一上岗培训,统一人力资源调配,集中人才、智力与技术优势,进行题材创新、内容创新、工艺流程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把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加以重新组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分散的、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经营效果。
集合梳篦工艺的艺术资源,进行梳篦艺术产品集约化管理。常州梳篦艺术资源丰富,民俗的、市侩的、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广泛,文化深厚,是梳篦工艺创新创作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但是梳篦工艺行业由于工艺流程的特殊性,艺术资源分散。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开拓艺术品市场,必须集合梳篦艺术资源,进行梳篦艺术品的创新与集约化管理,形成梳篦艺术品的竞争优势,这是实现梳篦产业集约化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梳篦工艺产业应集约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市场信息、艺术信息等梳篦产业集群内部资源,集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营销市场等产业外部资源,形成知识与信息累积效应,为梳篦产业提供创新的重要艺术资源,使集群内的梳篦产业保持创新动力和活力,促进更多梳篦工艺品的创新和产出。
集合梳篦工艺信息资源,进行梳篦产品开发集约化管理。传统梳篦工艺行业如何运用信息资源,进行企业集约化管理,是传统梳篦行业发展的新课题。创造性地使用梳篦工艺信息,创造新的工作方式和经营规则,扩大梳篦企业管理时效性,给梳篦产业集约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挖掘出集约化管理的潜力,将梳篦产业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搭建在信息化平台上,整合梳篦工艺信息资源,建立起梳篦行业集约化的组织架构、控制流程和艺术品营销体系,通过梳篦工艺信息集约化来实现管理集约化,建立符合梳篦企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流程。
梳篦工艺美术行业集约化管理,以自主创新、集约经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梳篦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意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意产业链。统一运行方式,运用现代创新理念和现代营销理念,实现梳篦产业联动合作。统一工作步调,实现梳篦产业集群合作,把展会、展示、交流、销售、订货结合起来,构建各级别的梳篦行业协会的管理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的集约化管理模式。
2.梳篦工艺企业集群化整合,打造产业品牌形象
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在特定地理范围内形成多个产业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梳篦产业应打破传统经营观念和生产方式,对梳篦产业进行集群式开发。在地理上集中有关联性的梳篦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组成的群体,代表着介于梳篦产业与市场间新的市场经济组织形式,使集群内梳篦企业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以品牌企业为龙头,形成梳篦产业集群化。梳篦工艺普遍存在作坊式小规模生产方式,均属中、小企业。其产值90%以上均在规模以下(50万元以下)的企业,大部分梳篦企业各自为政、独闯天下,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市场的风险性。从原料供应、产品设计、工艺制作、产品包装、生产销售等环节,还没有形成与梳篦有关的供应链、生产链、商品链和价值链相关的产业。要打造梳篦工艺品牌,以梳篦品牌企业为龙头,采取以经济互助、配套、关链企业的产业集群化合作体制,形成梳篦产业集群,包括梳篦产业间的材料供应、梳篦制作、市场营销、产品宣传等环节,聚集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化梳篦产品和产业结构,提升梳篦产业集群内的产品层次。使梳篦产业在企业集群内一体化发展和集中运作,加深梳篦企业生产的分工和协作,降低企业间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梳篦集群内企业生产效益,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在集群内部相关企业和研发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在此发展,可以形成更多的市场机遇,获得更丰富的市场信息及人才支持,衍生出更多的品牌产品,对于维持梳篦产业集群稳定,扩大梳篦产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梳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产业集群在竞争激烈的态势中,具有专业化特征的梳篦中小企业聚集在产业群内,形成柔性与动态的合作关系。这些相关梳篦企业分享其产业集群内设备设施、艺术信息、人力资源,使梳篦企业集群内生产商密切联合销售商、学校、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支持性机构,形成集群内企业互动,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从而提高集体创新能力,获得整体竞争优势。
以区域经济为依托,形成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化。传统民间工艺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下形成的生产经营模式,这些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各自分离、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没有区域优势。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固然有它历史意义上的合理性,但在世界进入新的经济、文化交融期的今天,适合梳篦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就是产业集群与区域合作。以区域经济为依托,发展梳篦产业集群,吸引更多的与梳篦相关企业集聚,扩大和加强梳篦产业集聚效应。梳篦产业集群内相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在空间上相互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整合,利用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使每个梳篦企业受益。区域内梳篦产业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产。这种区域品牌是由梳篦企业共同产生的,可以为梳篦集群内企业所享受。梳篦产业品牌效应,有利于在集群内资源共享,对外交流,开拓市场,提升区域内产业形象。
以产业链为模式,构建梳篦产业集群。趋同性文化产品难有市场,家庭作坊式经营影响规模档次,传统梳篦工艺品源于民间,制作原始,工艺简单,做工粗糙,产品包装不够精美,细节不够精巧,现代性不强,受众群狭小,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也无力扩大再生产。梳篦产业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文化宣传、价值发现和市场营销机制,缺乏品牌意识,使得梳篦工艺产业形成恶性循环的境地。所以梳篦企业必须构建产业集群,打造梳篦产品市场,连动梳篦产业基地,形成从研发——原材料——制作——装潢——包装——营销——运输——售后服务的梳篦产业链。通过梳篦产业集群内生产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市场组织的链接和互动,形成集群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实行产业链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通过产业链合作方式,可以在人员培训、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等方面合作,使得本来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梳篦企业,参与到产业集群,不但生存下来,还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二、建立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机制,
拓展梳篦产品市场空间在集群式整合和集约式管理作用下所打造出来的梳篦工艺美术产品,进入工艺美术市场竞争,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文化宣传机制、价值发现机制、产品开发机制和市场营销机制,良好的机制是拓展梳篦工艺市场空间的必要途径。
1.构建交流宣传机制,搭建展示平台
梳篦工艺产业振兴的希望在于思想解放,固步自封、自我束缚、缺乏信心将制约产业发展。梳篦产业应该构建有效的交流宣传机制,搭建自我展示平台,通过宣传平台,展示梳篦工艺美术的学派、流派、风格、品位与风采。
精心策划,举办高规格的梳篦展览会,为梳篦工艺产品提供一个推广、宣传、销售的平台。展览会可以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梳篦企业举办方式,借鉴现代会展管理模式来经营和管理展览会,重在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使梳篦工艺美术展示与展销活动常态化。
资讯共享,建立梳篦产业网络联盟,在政府与协会门户网站上设立专栏,与各梳篦产业集群内企业网站互联,形成梳篦产业的网络联盟,建立互联网联盟机制。行业协会及集群内企业建立联络员制,管理企业网站,及时更新信息,负责搜集业界资讯,在网络联盟平台上,梳篦产业市场化运作信息,活跃网络专栏气息,达到资讯共享,交流互动的目的。
激励创新,举办梳篦工艺美术比赛与评奖活动,建立新人新作认定机制,联合举办工艺美术新人新作评审活动。推出原创作品,组织梳篦业界观摩,聘请专家点评,发现与推介梳篦行业新人,培养后起之秀,采取资格互认方式,评选梳篦工艺美术师,培养、选拔和保护梳篦工艺美术传承人。
2.建立价值发现机制,探索市场开发空间
梳篦产品市场开发,必须探索梳篦工艺美术的文化传承、文化教育和市场开发的价值发现机制,有利于梳篦工艺美术在艺术品、工艺流程、传统技艺、传承人等方面的保护。
第一,文化传承价值。传统梳篦工艺产品具有文化和艺术属性,是文化、艺术、精神高附加值的行业,民族文化的褪色,就是民族性的消亡,一旦抛弃了文化的高附加值,梳篦产业也就沦落为普通的制造业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梳篦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是一个苏南地区文化历史积淀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宝,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梳篦工艺是民族宝贵而独特的艺术珍宝,是苏南地区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见证,具有文化传承价值。
第二,文化教育价值。传统梳篦工艺是苏南的文化载体,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最好题材,通过梳篦工艺美术特有的内容和艺术形式,能影响人们的视觉和灵感,是知识进化,开启心智的源泉。起到以美辅德、陶冶情操、提升民族素质的作用。
第三,市场开发价值。多彩文明的梳篦工艺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艺术品市场的升温,为开发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奠定了消费和开发的基础,为梳篦工艺美术市场开发提供了极好地机遇。开拓投资收藏品市场、礼品市场、旅游纪念品市场、工艺美术装饰市场,意味着梳篦工艺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经济效益。
3.形成产业创新机制,开发新的文化产品
目前梳篦企业,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难以得到社会的承认。新经济时代,文化需求、审美要求发生快速变化,求新、求变、求异,对传统的老面孔已产生审美疲劳。新的消费群体正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而自然兴起,他们有着新的审美情趣,要求民间工艺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具有浓烈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生活气息,也给予了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梳篦产业的发展,要依靠产品创新、走向市场,形成梳篦产业创新机制。以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为主体,以梳篦创意产品为主要内容,以梳篦商业营销模式等为依托,从创作理念、创作内容、创作形式、工艺流程、产品包装上进行创新。创新型梳篦产业与模仿型产业相比,创新程度较高,与作坊型产业相比,技术密集型程度较高,与传统产业相比,现代产业集群特征明显。产业创新机制,有利于梳篦企业创新制度建立和商业文化环境营造。
4.建立市场营销机制,开拓新的文化市场
梳篦产业经过集群式发展,形成企业品牌,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机制,经过产品展示、产品宣传、广告策划和产品营销方式,开拓梳篦产业市场。
利用产业集群平台,设立连锁销售网络。发挥产业集群功能和产销优势,建立梳篦工艺品流通体系,共同培育、建设产业市场。设立梳篦工艺品新型旗舰店,以梳篦产业经纪人角色,选择业内经营场所,分设连锁销售商店,也可以在商场和旅游地设立销售店,形成梳篦工艺品营销网络。
统筹企业集约优势,构建营销服务平台。集约管理和人才优势,以创意产业平台为导入,创建产学研合作的创新研发机制,建立产业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梳篦企业与展销、企业与商场、企业与旅游店合作营销服务平台,使梳篦工艺品营销渠道畅通,拓展了梳篦产业良好开发空间。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间工艺;美术教学
一、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高艺术教学效果
就民间艺术来说,其形成属于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民间艺术极易受到民间风俗习惯的深刻影响。民间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学巧妙融合有利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展现各类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以及作用,能更好地延续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民间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客观了解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不断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创作中,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能力、创作能力等,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艺术教学效果。
2.有利于现代艺术、民间艺术二者的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科技飞速发展,各类文化不断融合,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而如何更好地保护、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期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将现代艺术巧妙融入我国民间艺术中,可以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此,在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准确理解现代艺术、民间艺术二者的特点、性质,通过不同途径将民间工艺美术元素融入现代艺术中,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客观探讨民间艺术的价值以及意义,让学生充分吸收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在客观呈现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设计的现代艺术作品更加新颖、独特,更具感染力。
二、艺术设计教学和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的途径
1.转变教学理念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顺应时展的客观规律。在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工艺美g融合过程中,艺术院校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地域发展的特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本土化[1],要以地区已有的美术资源及其特点为媒介,优化调整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多角度提高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相关部门对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学习提出全新要求,如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2],借助民间工艺美术,优化创新艺术设计课程。教师要多鼓励班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民间,在生活实践中,更好地学习独特的艺术知识,通过真实体验逐渐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不断激发创作灵感,将更多创新元素融入其设计的作品中,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定期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演讲,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客观认识本土文化,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入挖掘本土各类民间传统文化,完善已有的艺术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具备丰富的艺术设计知识,并将其更好地应用到设计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民间工艺美术、高校艺术设计二者的融合特别重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保护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民间艺术,以免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就高校而言,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民间工艺美术元素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展现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石猴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一般取当地质地比较柔软,容易雕刻的滑石为材料,然后用大刀切成大小合适的石条开始进行雕刻,不是一步一步的“塑形”而是一点一点的雕刻,是在做“减法”而不是“加法”。整个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制胚、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工序,和中国画创作过程的有很多相通之处,对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有很大启示,以中国画为参照,也可以把石猴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立意、起稿、绘制、设色等程序。
立意
立意即一幅作品主题思想的确立。中国古代画论中,都强调作画要“立意为先”,画中才有变化、有奇意。晋代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所提的作画要“巧密于精思”,也说的是“立意”的重要性。石猴的制作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要立意,即根据创作艺人的主观意识确定要创作的内容,要雕刻什么样的石猴,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猴有单猴献桃、群猴祝寿、狮子驮猴王等,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或滑稽可亲、或乖巧天真、或古朴奇特,艺人在下刀制作前已经心中有数了。作为东方艺术的精髓,中国画的立意更是丰富,或清新雅致,或苍劲古朴,或清逸潇洒……都要先立意后下笔完成,艺术家在对这些自然物象用绘画语言表现的过程中,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石猴的造型尽管形态风格各异、形象夸张概括,仍是以自然界猴子为原形,艺人对石猴形态把握的主观意识不是凭空捏造或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对生活中猴子各种动态特征的深入观察和典型形象的积累和提炼。同样,中国画的创作尽管笔法各异,仍要师从自然,山水画的创作有的形式符号语言就是对实物的提炼和加工,若想在尺寸之间拥有高山飞流直下的气势,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遐想,唯一途径就是在自然寻找创作源泉。历史上所有伟大山水画家独树一帜的创作,都是“师造化”中得来。董源、巨然的江南水乡,范宽、郭熙的终南、太华一带的高原风景,米家父子画“米家云山”,都是艺术家经过长期深入的体验观察,在充分了解实物的基础上创作来的。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说:“造化天工熟写真,死拘皴法失形神。”也说明在自然界中素材收集的重要意义。
起稿
在确定好立意后,要根据雕刻的主体选择石料。民间美术造型的制作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无拘无束,表现出一种优裕的地方特征”。“艺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是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这是一个既充满各种人文观念、情感的伦理色彩,又在科学理性意识中反复陶冶的认识结构”。方城石猴雕刻工艺的主要原料是黄石山的石块,艺人选的是既不能做砚台也不能加工成工业原料的“花石”。这种石头白中泛黄、质地较软,更适合雕刻石猴。这种对材料的选择和讲究相当于国画创作中的对纸张性能的讲究,艺术家要像石猴艺人对石料的精挑细选一样,根据创作构思选择合适的纸张,因为宣纸很小的质地区别在中国画的笔墨意味表现中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有时做特效时还需对纸张进行做旧、撒盐等处理。刚生产出来的宣纸过于净白,火气逼人,有些讲究的国画艺术家耐心地把新纸存放到阴凉通风处,时间久了纸的色泽变得自然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韵味,有时甚至为了能取得陈纸的效果,可以将纸挂在风口一段时间,称为“风纸”。这种对纸质的精益求精和对石猴的选择石材有异曲同工之处。
雕刻的石猴如果是群体,就要将石料劈成大块,如果是单猴或数量少的石猴就需要选小石料。在造型复杂形象较多的群猴创作时,石料就应该留有充足的余地,还要注意石料纹理的横竖关系,以防在组织造型雕琢时局部破裂,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中国人物画中,若是群体人物就需要用大张纸,如果是半身头像所用的纸张就不需要太大,用纸的大小要根据创作立意的题材而定。石猴艺人会先在所选的石头上把创作的题材造型先画出轮廓线,然后再从各局部雕琢成形。一刀下去,无法更改,有经验的石猴艺人起形概括简练,甚至不用起稿直接雕刻也可以达到结构整体、形象生动、造型完美的效果。而对形象特征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是国画一大特征,如果艺术家对物象造型的基本功能达到像石猴雕刻师对石猴结构,各种动态掌握的那样纯熟,国画创作就可得心应手。艺术家要苦练造型基本功,学习石猴民间艺人对物象造型掌握的精炼和对表达题材烂熟于心的境界,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佳作。郑板桥有著名的三段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即要想达到最高境界“手中之竹”,必须画到能够随心所欲表现自己想要的竹子效果的阶段,就是阐述对表现题材要熟练到一定程度的道理。
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