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2:12
导语:在数控技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针对实训室目前的现状,结合教学、生产和科研的需求,初步确定构建相对投资少、施工简单、可行性强的网络化数控系统。实训室现有的机床分别有华中数控、SIMENS和FANUC等数控系统。接口类型少数有网络接口,全部都有RS232接口。实施DNC项目需要将具有RS232接口、以太网接口的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实现网络连接,用一台或数台计算机来集中管理。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单串口转以太网的“串口服务器”方式,其他的“多串口服务器”、“串口转无线网络”“、多串口卡”方式也有应用。选择不同的硬件会有不同的应用效果,网络构建成本也不同。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1.1采用单串口服务器构建DNC网络
这种方案中,每台数控机床上都各自装有一个单串口服务器,通过单串口服务器,所有机床联网到以太网。而在以太网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装有通讯软件后都可以访问数控机床,实现数据传输,反馈信息等功能。(图1)
1.2采用无线网络构建DNC网络
无线网络在本方案中指采用IEEE802.11b/g协议的无线以太网络。采用串口设备无线网络服务器可以将具有串口的数控设备连接到IEEE802.11b/g网络,从而通过无线路由器、交换机等接入工厂的局域网。(图2)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综合考虑数控机床本身硬件接口和系统情况,又便于施行DNC集成化功能,并且保证DNC系统的稳定性。实训室决定采用基于单串口服务器接入以太网的方案来实现数控机床的网络化改造。
2实施效果
《数控技术》是全日制普通工科高校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编程和加工,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数控技术是利用数字信息对机床设备空间运动坐标实现控制,其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为一体,使得数控技术课程在教学中较为抽象、复杂,从实用和操作的角度看,其教学实施也必然对课程实验(实践)环节提出较高要求,使该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1]。在目前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的背景下,数控类技术人才大量需求,包括数控机床制造,数控加工等行业。目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有两个层次,一个高职类院校,主要培养实用型的数控加工人才;一个为普通高校数控技术方向,培养更高层次数控技术人才。受教学培养计划限制,我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内实验 6 个学时,课时偏少,实验设备偏少,导致学生实践教学效果不好,对数控技术理解不透彻,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数控技术实践工程动手能力,更好学习理解数控技术这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和存在问题,近年来在机电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改革中,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采用分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采用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开放选修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
在我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数控技术课程为《数控技术》(32 学时)以及课内实验等实践性环节,它们在该专业系列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培养学生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遵循 “注重基础知识,以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造能、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指导思想[3,4],在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中体现了分层次、循序渐进的特点,涉及到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开放选修实验等多个阶段。
2.1 课内实验项目设置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直观认知为主,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设置了《数控机床认知实验》《数控车床编程实验》和《数控插补实验》等三个课内是项目,共 6 个学时。《数控机床认知实验》利用本校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已有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以教师结合实物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数控车床编程实验》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加工的基本知识。《数控插补实验》以专门开发的插补实验软件演示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插补原理。课内实验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进度,分组进行,实验类型有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实践训练。
2.2 综合实训项目设置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巩固和拓展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数控技术实训内容按模块化划分,强调循序渐进,相关训练针对性强,应用性强,设置《数控加工仿真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数控安装调试实训》三个实训项目,共计 3 周。在《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设置中,考虑到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增,而实验设备-数控机床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其机床本体和控制系统品类繁多,价格高昂,一般数控车或铣床单价约十万到二三十万,加工中心则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如果数控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完全依赖数控机床,则需大量数控机床,投入巨大、消耗多、成本贵、实验风险高,学校将无力组织实践教学[2]。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实验者可在此计算机系统平台上实现演示、分析数控加工从零件设计图到加工程序调试直至动态切削演示的全过程,包括毛坯定义、夹具刀具定义与选用,零件基准测量和设置,数控程序输入、编辑和调试等,甚至具有工件的三维测量功能;能够仿真 Fanuc 、Siemens 、PA 8000、三菱、大森数控、华中数控和广州数控等主流系统,提供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各种机床面板;面向数控加工技术初学者,具有强大的数控知识呈现功能,具有用于辅助教学的各种模块设置。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仿真基本上可解决学生熟悉机床控制面板及数控系统操作等问题,具有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方便辅助授课等特点。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了《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为此采购了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实训,可使每一个学生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进行数控编程、操作和加工全过程的模拟训练。《数控加工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实训内容包括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两种数控机床的编程加工。安排在学生完成《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之后,此时,学生在进行《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时已经把要加工的零件程序编程完成,并在在加工仿真系统中仿真运行,检验了程序的正确性。这样,在实际的机床上完成典型零件的编程加工操作时,可以节约大量占用机床时间,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数控安装调试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实训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连接、调试(包括参数保护、回参考点、丝杠螺距误差补偿、伺服驱动单元调试、PLC 编程)和故障诊断(包括机床故障模拟与诊断、主轴变频单元的故障诊断)等实训内容。通过该项目实训,使学生能掌握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方面和数控故障诊断方面的能力。为了开展这个实训内容,已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采购了南京日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数控实训设备,来完成这些实训内容。在本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设置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软件仿真实训和实际机床操作实训结合的方式,用有限的资金,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得到充分的动手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单独使用软件仿真加工,锻炼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通过数控加工实训和安装调试实训的分组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开放选修实验项目设置
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在数控机床设计开发方面的创新能力。目前,开发式数控系统的出现,为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因此,在这本环节设计了《开放式数控系统开发》的开发选修实验,利用固高公司开发的基于运动控制卡的二维开放式数控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定制自己的数控系统。本环节时数 32 学时,运行模式为开发选修实验,针对部分对数控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3.总结
1.1路基挖方施工技术对于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来说,在路基挖方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施工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勘查,从而为高速公路路基挖方施工进行准备工作。对于路堑开挖施工来说,需要充分结合高速公路工程的地形、土石方调配及路堑断面的情况及条件。对高速公路工程平缓地面上短而浅的土石路堑进行全面开挖,而对于相对平缓的横坡土石路堑则需要采用横向台阶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除此之外,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石、土质榜山路堑需要采用纵向台阶开挖的方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遭遇边坡较高的地段,则需要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开展施工。
1.2路基填料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填料施工需要严格依照规范与标准进行,并需要量化填料的最小强度大粒径,同时需要运用CBR值对高速公路路基土的强度进行表征。通常情况下,对高速公路底面以下0~0.3m的路床进行调料时,需要将CBR值控制在小于8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对于高速公路下面及下路床,也需要依照规定及标准进行填料的施工。如果路基的填料不能符合标准与规定的最小强度,则需要采用稳定性较高的材料进行处理。一般说来,稳定性材料包括石灰、粉煤灰、粗颗粒等。
1.3路基压实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压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工程通常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进行施工。目的在于提高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从而将路基土的压实度大大提高。根据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规范与标准,在高速公路路床顶面以下0.8~1.5m的位置需要将路堤的压实度保持在大于95%的范围内;而在高速公路底部至0.3m之间进行填料时,需要将CBR控制在小于8的范围内;对于0.3m之上的路床,填料的CBR值要在8~12之间。下路床的填料需要根据具置选择不同强度的填料进行填方,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或者掺和粗颗粒的方法进行处理。
1.4路基防护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防护施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包括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支挡防护3种类型。对于坡面防护来说,其目的主要是预防和阻止地表水的浸泡与冲刷以及坡面岩石风化剥落。近年来,国内高速公路工程中,为了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相符合,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通常采用穴播、沟播与片石骨架内播草种与植草皮的措施,从而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防护。对于冲刷防护来说,其目的在于避免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边坡的冲刷与浸泡,现阶段通常采用砌石、挡土墙、铁丝石笼等工具进行施工,近年来聚氨酯类土工织物护面板逐渐受到公路建设领域的重视,并收到了良好的应用的效果。支挡防护也是高速公路路基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利用锚杆、锚索等工具对边坡进行加固的方法受到了公路建设领域的重视,该方法的应用要点是为锚杆的安置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与此同时扶壁式结构、混凝土结构也逐渐受到重视与普及。
2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对于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来说,施工企业需要针对路基的不同施工阶段与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方式的选择,从而才能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如果施工方式选择错误,不仅会给施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延误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工期,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施工方式的优化需要施工企业足够关注与重视。例如,路基排水施工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施工工程当地的地势进行,在我国地势平坦的西北部地区,通常采用分散排水法,而在一些地势复杂的区域,通常需要采用集中排水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2.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进场通常情况下,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需要运用到混凝土、钢筋、砂石等施工材料,同时,施工材料的质量对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施工材料进场之前,高速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对材料的生产许可证与出厂合格证进行审核,选择与综合实力较高的厂家进行合作。其次,在施工材料进场之前,还需要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实验,从而明确其质量及各种性能指标,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允许该材料进场。除此之外,施工材料进场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妥善的保管,因此需要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及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例如,将木材置于干燥的库房内,并用门帘对库房的门进行遮掩,避免湿润空气进入;对于钢筋的放置需要避免与酸性、碱性等化学物质接触。
2.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挖掘机、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高速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的各种参数及性能进行调研,并针对具体的工程施工要求对其进行调整,保证机械设备的各种参数及运行速率符合路基的施工要求及标准。其次,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及时的维修,避免机械设备发生损害,从而保证其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运转效率。除此之外,在机械设备不使用时,需要将其安置在干燥、平整的位置,并遮盖篷布,避免因雨水冲刷而造成被腐蚀,保证其使用性能与运转效率。
3结语
作者:朱云捷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
从网络管理范畴来进行分类,就是要对具体的组成部分来进行管理,如对主干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对路由器等的管理;对各种接入设备的管理如服务器交换机的管理,对行为上的管理,如用户的管理以及对资产的管理,就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管理。同时,依据网络管理软件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但是又相互连接的阶段。第一阶段的原理较为简单,基本上就是采用命令方式和各种不同的监测工具的配合使用来达到监测的目的,其缺点主要在于它对使用者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其适用范围上受到的了很大的限制,毕竟从使用者多角度来看,更多的是中低层次的体验用户,如果过高的理论要求毫无疑问会制约他们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信心。第二代软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界面更加友好,对客服适用上的要求也不高,无需掌握更多的软件原理和概念等,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使用范围,的那是新的问题依然出现,就是人为的影响过大,很容易产生误操作的行为,降低工作上的效率,无法满足速度和效率上的要求。第三代软件管理则显得较为智能化,它是一款将网络和管理进行了高度结合的软件管理产品,自动化的操作和智能化的管理时期最大的特点,所以只要在网络系统中深入最为基本的信息需求如用户的个人情况,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资源之间的分配情况等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软件管理,开展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
国内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研究起不的较晚,尽管在发展上呈现出很快的速度,但是由于基础相对的薄弱,所以在目前的整体水平上还有着很大的提高空间,因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技术上的落后,功能上的单一和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上的相对的单一,发展尚处于管理中的较为低层次的阶段。因而我们可以判断,从计算机网络管理上的趋势来看,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上的更新。首先是需要实现对多个域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分布式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它的核心在于跨对象的平台连接和交互问题,最重实现分布式应用系统。分布式技术研究的范围还相对的狭小,主要运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移动技术的运用其二是CORBA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其中后者的研究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而移动技术也只是区域性的研究,至于何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推广目前还没有定论,所以分布式的管理系统必然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和角度。其次是对业务进行实际的监控的功能上的开发和运用,这是革新传统上的管理漏洞的必然要求,传统网络管理系统都是对于网络硬件方面的管理,而对于设备故障业务的管理方面却没有起到作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有些产品的监控业务上的,但是监控的力度和范围仍然显得不够,因为依然无法对于服务进行监控。再次是智能化管理发展要求,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非常迅速的同时,更新换代的速度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所以智能化必然成为网络技术管理的首选之道,智能化管理的首要的特征就是对于策略管理和网络管理系统本身进行诊断和调试业务,智能化的作用发挥的场所还体现在当网络管理和用户需求无法直接联系时候,网络的使用性能下降时等等,这些都是智能化的网络监督管理系统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也即是对网络资源进行监控的执行必要。最后就是首先综合化的网路管理系统。
综合化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多种机制的网络支持,所以其综合化的服务必然能够满足不同的客服的需求。通过一个端口对于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操作,对所有管理的业务进行了解和提供故障的发现和障碍排除等等。便利之处在于对于所有互联的各个网路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关于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即从分类上看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基本的看法也是大多数学者所同意的就是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实现,其一是将综合系统建立在各个已经建立完整上的子系统的基础性,其二就是直接越过第一个环境,进行第二层次的构建,即使直接进行综合系统的研发。应该说二者之间都有有缺点所在,但是从我够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二种情形的实现可能性更大,但是无论如何综合化的网络管理方式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趋势。
钢筋笼在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主要发挥固定的作用,确保灌注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工程标准,将套管和钢筋笼结构连接在一起,施工人员需要对连接端头进行矫直和俢磨处理,以便于钢筋笼整体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可以满足其使用要求。再者,钢筋笼制作过程中必须对其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不会对钢筋笼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在钢筋笼安装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以吊装施工作为主要施工方法,所以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对钢筋笼的运输、吊装施工进行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需要准备两套规格为150m的300mm导管,导管在连接过程中采用螺旋链接套方式,在施工中要通过试拼来确定其是否存在漏水等问题。
2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混凝土灌注操作前,施工人员需要对钻孔进行二次清理,确定孔底沉淀层厚度等参数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混凝土在水下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在监理工程的批准下可以适当加入缓凝减水剂,将混凝土初凝时间延缓为7~8小时左右,并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在6h以内完成115m桩的关注施工。第一批混凝土在灌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导管下部孔和孔底之间的位置进行控制,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将其控制在20~25m左右,灌注施工过程中要对顶面高程进行实时监测,在确保连续灌注施工的基础上避免导管内形成空气囊等。混凝土面逐渐接近钢筋笼的时候需要降低灌注速度,避免钢筋笼在灌注施工过程中出现上浮等问题,在混凝土进入到钢筋笼后需要适当上提导管,确保钢筋笼能够在导管下部位置有一定的埋深。
3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监理措施
3.1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技术规划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技术规划,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技术水平,同时也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有着重要作用。监理人员要与技术人员做好有关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较低工作,这样才能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并要求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充分了解各项施工任务及目标,监理人员要对相关施工步骤进行现场指导与控制,以便于通过监理措施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2指导施工单位处理安全问题
若监理人员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发现任何安全异常情况,监理单位可以在复检后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指导施工单位对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要对施工单位处理安全问题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降低桥梁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再者,监理人员必须通过现场管理来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进行检查,若发现违规施工等现象则要及时向上级单位进行反应,以便于在监理单位的介入下可以督促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促进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确保桥梁工程施工中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
3.3建立完善的建立巡查制度
桥梁工程施工中监理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建立巡查制度,要求每一个监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监理单位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定项和不定项相结合的巡检方式,督促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要针对一些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分部工程做好防护措施,并要对一些危险源进行合理的控制措施,防止桥梁工程施工中存在过多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会对施工单位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4结语
关键词:建筑;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技术
在建筑施工前一个准备的工作就是对工程进行放线测量,但是在测量中要保证建筑一直与地面是垂直的状态,而且建筑的形状是几何形状。在测量建筑的截面尺寸时,要注意尺寸在施工的要求内。建筑的施工放样要有一定的依据,测量控制网就能够保证测量的结果在一个标准的精度下。而测量控制网需要使用施工单位的控制红线,同时还要以其提供的建筑具体坐标为基准点。这个测量网中要包括工程的垂直度以及建筑的轴线等。
1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平面控制网既可以单独建立,也可用原有地面测图控制网替代。但由于测图网的密度和精度有时不能满足施工测量要求,需要增补控制点,并重新对网进行高精度测量,然后再以平面控制网数据测设出主轴线。
2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换算
2.1施工坐标系统。在设计和施工部门,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常采用一种独立坐标系统,称为施工坐标系或建筑坐标系。施工坐标系的纵轴通常用A表示,横轴用B表示。施工坐标系的A轴和B轴,应与厂区丰要建筑物或者主要道路、管线方向平行。坐标原点设在总平面图的西南角,使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坐标均为正值。2.2测量坐标系统。目前工程建设中,测量坐标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全国统一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另一种是采用测区独立直角坐标系统如城市独立坐标系。测量坐标系纵横轴指向正北用X表示,横轴用Y表示。2.3坐标换算。建筑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在建施工控制网时,常需要进行建筑坐标系统与测量系统的换算。
3施工场地平面控制
在平面控制施工场地上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导线;一种是建筑基线;另外一种是建筑方格网,下面仔细的探讨一下这几种形式。3.1导线。因为我国所有的施工场地都普及的全站仪,因此场地的平面控制一般都成导线网的形式。而且导线的等级以及精度都要在标准的规定中,(1)如果建筑场地在1km2以上或者是场地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那么场地建立的控制网一般都是属于一级导线网。(2)如果建筑的场地在1km2以下或者场地属于普通的建筑区,那么在场地建立的控制网属于二级或者是三级导线网。(3)如果场地使用的导线网是原来的控制网,那么要对控制网进行检测而且是反复的检测,保证控制网的准确性。3.2建筑基线。如果建筑的场地面积不大,而且布置的也不是很复杂,同时建筑场地又是属于平坦还比较狭长的,那么控制的方式采用建筑基线的形式。(1)设计建筑基线。设计人员设计建筑基线的时候,可以采用几种形式,一种是三点成“一”形;三点呈“L”形;或这是四点成“L”形,还有一种是五点成“十”形。以上几种形式是在设计基线中比较普遍的形式。a.建筑的基线应该与建筑物的轴线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平行状态;另外一种是垂直的状态。b.建筑基线中的主要基点要保持在一个可以相互通视的状态,基线的边长在100mm至4mm之间。c.基线的主点如果不被施工所干扰,其位置就应该在主要的建筑物附近,并且要靠近建筑物。d.一个建筑基线的基线点应该在三个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检测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基点的变化情况。(2)建筑基线的测设。在测设建筑的基线上,一般测量人员都会使用平面点位放样。首先在实际的场地标出基线点的具置,然后检查基线的精度以及密度,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角度检查;另外一种是距离检查。如果基点在同一个直线上,那么在中间的位置上安装一个经纬仪没有经纬仪也可以安装全站仪,这样可以保证测量人员能够测量到基点的角度。当测量的角度与180度的差比24要大,那么就要适当的调整角度。如果测量的三个基点是垂直的状态,那么垂直的交点上,测量与另外一个的夹角,当角度值与90度的差比24要大,同样的也需要调整角度。在各个基点上检查轴线长度主要是检查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检查出的结果与设计有差别,且误差在万分之一,那么就要调整轴线之间的距离。3.3建筑方格网。对于地形较平坦的大、中型建筑场区,主要建筑物、道路及管线常按互相平行或垂直关系进行布置。为简化计算或方便施测,施工平面控制网多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称为建筑方格网。利用建筑方格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可按直角坐标进行,不仅容易求得测设数据,且具有较高的测设精度。(1)建筑方格网设计。设计建筑方格网时,首先选定方格网的纵、横主轴线,它是方格网扩展的基础,选定是否合理,会影响控制网的精度和使用,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主轴线应尽量选在整个场地的中部,方向与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平行,一条主轴线不能少于三个主点,其中一个必是纵横主轴线交点,主点间距离宜过小,一般300~500m:纵横主轴线要严格正交成90;主轴线的长度以能控制整个建筑场地为宜,以保证主轴线的定向精度。主轴线拟定后,可进行方格网线的布设。方格网线要与相应的主轴线成正交,网格的大小视建筑物平面尺寸和分布而定,正方形格网边长多取100~200m,矩形格网边长尽可能取50m或其倍数。(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在测设建筑方格网时,先要测设主轴线MON,其方法与建筑基线测设方法相同,主轴线测设好后,分别在主轴线端点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均以0点为起始方向,分别向左、向右精密测设90°。为了进行检核,还要在方格网点上安置经纬仪或站仪,测量其角是否为90°,并检查各相邻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与设计边长相等,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之内。此后再以基本方格网点为基础,加密方格网中其余各点。
4施工场地高程控制
建筑场地的高程控制测景就是在整个场区建立可靠的水准点,形成与国家或城市高程控制系统相联系的水准网。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设出所需的高程点。施工场地高程控制一般布设成两级,分别称为首级水准网和加密水准网。首级水准网作为整个场地的高程基本控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并埋设永久性标志,若因设备安装或下水管道铺设等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局部范围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加密水准网以首级水准网为基础,可按图根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一般情况下,建筑方格网点及建筑基线点亦可兼作加密水准网点。
综上所述,建筑中的测量工作实质上就是测绘工作,但是其工作的性质与建筑的质量有关,而且对于一个过程来说。建筑施工的全过程都要涉及到测量工作,因此在施工的场地要建立测量体系,并且保证测量的结果。
作者:韩先甲 单位:大庆市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毛淑杰.浅谈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从一定角度来看,留白艺术与展示设计都意在表达某种思想和意图,都是为了传递某种特定信息而采用相应的布局手法。展示设计涵盖了美学、心理学、空间技术、视觉艺术等多种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艺术)。作为一种以实物展示为基础,视觉传达为表现方式的信息传递形式,具有实体性、开放性、交互性与多元化等特征,因此理论体系还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展示陈列设计师对空间的整体布局和陈列手法的创新也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同时,各种姊妹艺术的精髓和思想也被大量地借鉴和运用。“留白”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表达手段和手式,与当代“简约设计”的理念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展示设计中巧妙地“空白”处理能产生空间节奏,形成视觉美感。同时,适当的“空白”不仅是实形存在的前提,其自身也是一种蕴含审美价值的存在。传统艺术借助“留白”的妙用达到了耐人寻味的境界,是艺术家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情趣,也是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传统艺术中的“留白”是以虚空传递一种空灵精神,于是构建了“计白守黑”的美学理念。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对展品的宣传推广并使观者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是其根本的目的。因此,对展示陈列手法的创新是设计的重点,而巧妙运用“留白”艺术能使展示设计用以少胜多的形式提升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二、当代展示空间中“留白”的表现精神与价值意义
1.虚实相应构建信息的主次关系
作为一种以视觉传达与感知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展示空间的整体布局是对各视觉要素具置的规划与经营,而能呈现恰当的对比。留白的艺术手法能对展品的陈列进行主次划分,微观的陈列设计之中的局部空白意在凸显各种视觉要素的对比与强弱关系。有效地运用对比手法传递出陈列道具与展品的主次关系,调整各简练的空间、顶部与地面的留白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靠墙的展品,主次关系一目了然元素的形与量、位置与面积、主体与背景、色彩与光影、材质肌理效果等对比组合关系,就可以产生统一与变化的形式美感。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对各要素的空白处理应当尽量简化或去除繁琐的装饰,地面与顶部要保持干净利落,展示道具宜少而精,陈列空间也需要适当留白。同时,应该根据陈列风格选择格调高雅、造型优美简洁的饰物,使展示空间显露含蓄内敛的独特气质。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信息传递,即通过各种视觉传达方式和展示技巧,运用诸多陈列道具,使受众感觉到展品最具魅力的一面。所谓的“感觉”,就是以一种难以说清的方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接受信息的人是各种感觉的集合体。所以,设计师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有条不紊地构建一个信息的集合体。展示空间设计中的留白区域并不能顾名思义,这里的留白区域不只是局限于颜色中的“白色”。更多的则是指空间中的“空白”,亦指设计者通过精心构思和反复推敲,特意将某个区域表现为无任何多余的元素和装饰,使其处于空缺的状态,也就是借助一定区域的“虚无”来烘托需要重点展示的内容和主题。而重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有虚有实的主次关系,最大限度地获得观者的关注,并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主要的展品上来,同时营造出简洁却不简单的整体空间效果。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信息的基本品质是“清晰”。他指出,内容虽重要但形式很难被人接受和理解的信息是不具备好的品质的。由此,展示设计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梳理,通过清晰地构建使需要表达的信息简明易懂。而有目的的留白正是设计师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高度统一的行为。
2.借助视觉焦点表达主题
老庄追求“无为”“。无为”被视为一种境界——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蕴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东西,其实内涵却异常丰富。正如容器虽然是“空”的,却能容纳和收藏东西。这样就其拥有的可能性来说,也许异常地丰富。从本质上讲,展示空间中的留白区域是“未被使用的区域”,“白”即是空的地方,和陈列的实体一样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尽管留白区域看起来未被使用,但事实上留白区域的作用却不可低估,它为整个作品提供了可以“透气”的空间和布局上的均衡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展示空间布局的整体把握并处理好相关细节之中各个视觉要素间的关系。设计中巧妙地留白,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主题和突出重点陈列的物品,并集中观者的视线使之形成空间层次。留白区域的环绕与陪衬,能较好地强调中心区域的展示效果,因此观者的视线和注意力就不会被繁杂的元素所干扰,信息的层次感将会更加明确,对观者视线的引导效果能更上层楼,视觉焦点也就自然形成了。
3.意境的表达与提升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生命律动而显得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空白空间”具有独特的设计意境。在展示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空白美学,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展示艺术空间。适当而合理地留白,会使空间结构趋于简洁,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展示空间也由此变得更加整体、精炼而雅致。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LessIsMore(少既是多),表达了其对设计作品极端简化的初衷在于探索一种“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典雅”的可能及途径,在这一点上实与空白美学的精髓不谋而合。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留白,是通过视觉上的手段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轻松与愉悦,还能产生韵律与节奏感,是在一种动态之中营造出来的平衡感觉。在看似简约的手法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效果,于貌似轻松随意地创意中显现高超的设计功底。这样的处理会使空间的表现更为生动、独特。留白的意义包含了理性和直觉,虽说是显性的表达,其实是是借助隐性的暗示引领观者去寻找美、发现美和体味美,最终达到感悟的目的。展示空间与陈列设计中的留白是创作上的一个技巧,由于留白,观者才有了想象的空间,作品也平添了一种欲说还休的意境及魅力。
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制性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房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作为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其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房屋的质量。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的价格和工程的安全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可轻视。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现场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混凝土质量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增大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对于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由于拆模是混凝土表面遭到破坏、模板拼接不严、混凝土失水过多、局部漏浆、振捣不实等原因所造成的混凝土表面缺浆及部分麻点、凹坑,形成粗糙面。
2、由于配合比例不当、搅拌不均匀、原材料计量不准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局部结构疏松形成蜂窝状空隙。
3、由于收缩、沉降、温度应力、施工技术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内部形成垂直或水平的松散夹层。
4、由于混凝土砂浆分离、离析、严重跑浆、振捣不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内部结构形成较大空隙和钢筋外露。
三、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的探讨
1、强化混凝土配比中的质量控制
相比较于建筑建造中所用的其他材料,混凝土作为混合材料,其具体的配比工作更容易受到注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
一方面,工作人员要通过使用试验室等对配比工作等进行实验,在保证混凝土的配比强度、耐力、性能及经济合理的基础上,仔细精确地制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保证各种混凝土原材料都能在合理的配比指数下实现组合。比如,工作人员在对各种骨料的级配进行配比时,一定要设计好骨料的超逊径含量,并将不合格的骨料颗粒调整到合格状态。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应该严格做好混凝土配比的搅拌工作,为混凝土的搅拌工作选择合适的搅拌器械,并制定适当的搅拌时间、投料量及投料顺序等,而且确保这种搅拌工作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实施。比如,工作人员在进行投料工作时,可以按照一次投料、二次投料及两次加水的顺序来实施,保证搅拌机的生产率达到最高工作状态,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2、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基础的,工作人员要切实地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就必须从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的角度出发来实施。
一方面,工作人员要严格地对各种原材料实施硬性的原始质量检验,保证每一种投入使用的材料都更够与质量检测标准相符合。比如,工作人员要对骨料中各种颗粒的级配、含水量以及强度等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骨料中不含有任何影响配比质量的有害物质。以骨料中含有的淤泥等杂物为例,卵石及碎石中不可超过2%的含量,而砂中不可超过3%,否则就会导致骨料表面被包裹,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动态的质量控制,使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在进行配比之前始终处于合格状态。比如,工作人员要对砂石中的含泥量及含水量等进行定时的抽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报,确保砂石这种原材料自身配比的过硬质量。而且,工作人员还必须注意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其运转次数,并保证其各种质料的均质性。
3、积极落实混凝土施工及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具体施工过程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也是混凝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潜在诱因,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地做好混凝土施工及养护工作才能够切实地保证其施工的整体质量。
首先,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为混凝土的施工工作进行模板的设计、安装及加固。比如,工作人员要确保模板的配件以及支撑件等用量符合安装要求,而且保证模板位置的妥当及表面的平整和光滑等。
其次,工作人员还要积极地做好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捣实工作,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能够实现顺利的凝固。就混凝土浇筑来讲,工作人员应该由低到高进行分层施工,并按照捣实的需求及结构配筋的状况等来确定每一层的厚度等。就捣实工作而言,工作必须对浇筑到模板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捣振,保证混凝土模板表面平整且内部不存在任何的气泡。
此外,工作人员还必须针对混凝土施工的不同状况来采取喷涂保护层或者是覆盖薄膜的方式等,来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养护。
四、针对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受篇幅限制,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以下几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1、裂缝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脱水,引起收缩,或者受温度高低的温差影响,引起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土裂缝一般有三种状态:静止裂缝,活动裂缝,正在发展的裂缝。针对这个问题,要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充分认识和了解各种原辅材料性质与作用机理,科学配方,选用功能性强的、性能稳定可靠的优质产品,能较好地预防裂缝的产生。建筑设计特别是外墙保温构造设计上应严谨,应充分考虑地基沉降、抗震、抗风压、应力释放、环境影响等问题。施工工艺上,为避免抹面砂浆、外墙腻子产生较大的干缩力,每次刮抹均应宜薄不宜厚,抹面砂浆每次刮抹不超过2.5MM层厚,外墙腻子每次刮抹不超过1MM层厚。
2、蜂窝
主要是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了类似蜜蜂窝状的窟窿,石子比较多,泥浆少。在设计混凝土的比例时一定要认真检查,计算准确,严格控制好合理的配合比例;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也要控制好,让混凝土充分粘合;仔细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如有缝隙一定要将其堵塞密实,以防出现漏水漏浆的现象;出现了蜂窝现象后,可以先将蜂窝刷洗,然后用一定比例的水泥浆将其抹平压实。
3、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模板应当浇水并且水分要充足;清洗模板表面,不能有任何的杂物;模板不能有缝隙,如有缝隙应当将其堵塞严实;模扳的隔离剂涂刷应当匀称,不能漏刷;;混凝土振捣应当充分,直到没有气泡;处理缺损厚度在5mm以下的情况可以使用工程师A2耐久性薄层修补料进行面层修复。5mm以上的情况可以使用工程师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修补。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处,还需要进行界面处理,预防后期空鼓以及表面脱落等危害发生。
4、露筋
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没有设置或者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导致剥落而使构件成型后钢筋外露的现象。混凝土浇灌时,仔细检查钢筋的垫块没有放并且放的位置是否正确;钢筋太密集时,应当选用比较小的石子;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当认真计算清楚,保证和易性;模板缝隙应当将其堵塞严实,模板应当浇水并且水分要充足;出现钢筋外露现象后,先将钢筋表面清洗干净,然后用一定比例的水泥浆将其抹平压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时,我们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中明确的各项规定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按照施工作业标准执行养护混凝土,确保工程质量,在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章兴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探讨》,《建筑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水稳; 裂缝; 控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将一定级配的集料与水泥和水一起拌和后, 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成型,经过养生达到一定强度的路面基层结构,此基层是一种半刚性结构。水泥稳定基层容易产生裂缝是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破坏的关键因素。若不及时处理, 雨水从裂缝内向下渗透,沥青混凝土和基层裂缝缝隙处充满自由水,在车辆荷载反复冲击下,就会使沥青混凝土中粘附在碎石表面的沥青剥离, 基层的细集料形成泥浆被挤压出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坑洞、碎裂、松散,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影响其使用寿命。基层裂缝的危害较为常见,直接影响到了路面行车的速度和安全。
一、项目概述
某南方高速公路项目水稳基层板块在温度梯度应力和施工车荷的疲劳作用下使裂纹发展为裂缝,严重时加宽变长且相互连通,并由底、基层逐渐反射到沥青面层,造成路面破坏。据施工现场收集的数据统计,每段铺筑一定时期以后都发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裂缝多分布于基层两侧各3~5m的范围内,主要为横向裂纹,其间距为40~50m左右,裂缝顶面宽,底面细小;施工碾压振动过强造成板块表面出现微裂纹的地段易出现裂缝;同时,施工时出现粗集料窝的部位易出现放射性裂缝;再经施工重车磨耗而出现车槽的地点也易出现开裂现象。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施工作业安排不连续,水稳基层铺筑后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未进行沥青层施工。而南方项目,水稳基层施工基本在高温季节,据随机测定:日照强烈时,水稳表面最高温度为41℃,而室内温度30℃(板底温度与室内基本接近)。将板作为一单向板(长宽比大于1.5 )来研究,其在温度梯度应力的作用下将导致顶面承受弯拉应力;另一方面,板体顶面为自由面,而底面因受到下承层的摩阻作用,其线性变形受到约束,即高温时板顶受拉而板底受压。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裂纹由上而下,裂纹渐小。
板体白天承受温度梯度应力,而晚上底、顶面温度接近,均为21℃,即板体在温度梯度应力的疲劳作用下产生疲劳破坏与每次发现裂纹都在施工以后一定时期相符。因此,施工后的水稳碎石经检验合格后应尽早洒布透层或施工封层。
从路线方向看,可将其视为单向板(长宽比大于1. 5) ,其热胀冷缩将造成水稳层横向开裂,裂纹将从路肩边缘最薄弱处展开。当应力释放后板块处于稳定状态,裂纹不再发展。
半刚性板块强度越高,表明其抗变形的能力越低,即板块抗弯拉应力的能力越小。施工时因表面含水量不够而采用洒水碾压提浆的方法虽能提高表面平整度,但同时也在板块表面形成了一薄层高标号砂浆硬壳,其在高温下失水过快易形成风干裂纹。同时在温度梯度应力的作用下,将更易出现拉应力裂纹。
粗级料窝存在的部位,因其粒料间无粘接力而无法整体受力,其所在板块在温度梯度应力的作用下,应力会集中在该薄弱处。同时因其相对于板块来看相似于一个点,其应力释放有向四周发散的趋势。另外,在养护时,因该位置具有透水性而易使养护用水进人板底土层中使其出现过湿土而使其承载能力降低。该板块在车荷的作用下会加剧先前出现的放射性裂纹,从而出现裂缝。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的控制
(1)严格控制路基施工质量。为避免荷载型结构性破坏裂缝,施工中要严格控制路基填筑时各层压实度和填筑速度, 特别是三背回填位置、路基加宽结合部位、填挖交界处、半挖半填处、软基地段、填高差异较大的断面等的压实及沉降,都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路面完工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路面开裂。路基填筑完工后,应预留一段沉降期,以便路基处于稳定状态。
(2)碎石加工时在破碎机、出料位置加设吸尘器, 清除各级碎石中0.075mm以下石粉的含量,同时在冷拌机上增加电子磅以确保各料斗的出料流量精确,达到混合料的级配曲线接近中值的目的;并严格控制级配料中水泥的用量。
水泥稳定碎石在施工中对粒料的级配要求非常高,尤其0.5mm以下细土的含量。集料的合成级配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控制为0~5%。水泥稳定碎石有一共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混合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越多,水泥稳定碎石的整体收缩能力也越大。因此, 限制收缩的最首要的措施是除去集料中的粉尘含量。这样,本身可以减轻裂缝,同时又为其它减轻裂缝的措施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在施工中通过增加分级料料斗及加设电子磅的方法将碎石的级配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的中值附近,可以提高稳定料碾压后的密实度,既增大了板块的整体强度,也可以减小结构层内自由水的存在空间及含量,减少了裂纹出现的概率。
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后, 其间水泥与水间的水化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水泥石的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水稳层快速失水,产生体积收缩。稳定碎石产生收缩的主要部分为水泥石的结硬收缩。过多的水泥用量,将急剧增大失水量及产生过多的水泥石,结硬出现的体积收缩也会大大增加。但水泥用量增加,也会增加板体的整体刚度,从而降低其抗弯拉应力。因此,严格控制混合料中水泥的用量可达到控制干缩应变的目的。
(3)选用适宜的施工工艺,减少或消除微裂纹的出现机率。首先,在摊铺时应选派有施工经验的路面工跟踪检查,发现粗级料窝及时换以级配合格的稳定料,使成型后的板块不出现薄弱部位,且达到封水的目的。其次,选用适宜的碾压机具,以利压实,达到不过振、收滚平顺、无裂痕的目的。据施工总结,发现如下配置为最佳组合:一台12T的双钢轮压路机完成初压及最后终压光面,YZ22t振动压路机完成强振碾压。由此达到控制路面发生的微裂纹的目的。完工后立即封闭交通,养生期内严禁一切车辆通行,养生结束后,及时进行沥青面层施工,同时控制施工车辆的行驶,避免因行车造成开裂。
(4)严格控制水泥稳定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水泥与各种粒料和水经拌和、压实后, 水泥和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混合料的含水量会不断减少,从而会引起水稳粒料产生体积收缩。水泥混合料的最低水灰比约为0.26~0.2 9。过小的用量不能保证水泥完全水化,其在养护水、雨水的作用下会继续水化,由此会破坏已硬化的混凝土使抗裂能力降低;过大的用水量会增大水泥水化初期骨粒料的水膜厚度,影响稳定料的强度。据统计,含水量增大l % (大于最佳含水量后) 对干缩应变增大裂纹比水泥增加1%的影响大2~3倍。因此,施工应严格控制碾压时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用于控制干缩应变的目的。
(5)水泥稳定层碾压完成后,并采用覆盖土工布洒水再加盖塑料薄膜的方式及时进行养生,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更不能让其曝晒变干开裂。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缺点是抗变形能力低,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收缩开裂。它的收缩分为温缩与干缩两种:对于含土较多的材料以干缩为主,对于含集料较多的材料以温缩为主。干缩主要发生在完工后初期阶段。当基层上铺筑沥青面层以后,基层的含水量一般变化不大,此时收缩转化为以温缩为主:对应裂缝起始于表面,逐渐向下延伸; 反射裂缝起始于底面并逐渐向上穿透直到表面。这两种裂缝都是由温度引起的,行车荷载仅在裂缝形成的后期发挥促进作用。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实践都已证明,水泥稳定层施工后,如不及时养生而让其曝晒,其或迟或早都会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充分了解水泥稳定层的缩裂特性,在施工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减轻裂缝的产生还是至关重要的。建议采用复合养生膜覆盖后洒水保湿的方法养生。
(6)施工沥青面层前对水稳层裂缝进行仔细排查,对于横向长度大于5m,且间距小于10m 的干缩或温缩横向裂缝须返工处理,对于横向长度大于5m,且间距大于10m 的干缩或温缩横向裂缝使用玻纤隔栅或土工布处理。处理方法:首先对裂缝两侧各1m 范围进行清扫、吹尘和清洗,清扫后,凿开合适1cm 宽度和2cm 深度的沟缝,用森林灭火器吹除裂缝内灰尘,然后向裂缝内灌AH-70 热沥青,最后将土工布或玻纤隔栅平铺在裂缝二侧各1m 或0.75m 范围内,用铁钉等固定。对于土工布,应用小型压路机碾压。
(7)水泥稳定基层最迟在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施工封层或应力吸收层。为确保水稳基层的含水量不受损失以及板块不受温度梯度应力的疲劳作用,在保湿养生至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施工封层或应力吸收层, 既可对水稳层实施最终保护,又可保证上层沥青混合料与水稳基层间有良好的粘结。
四、结语
总之,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符合我国的半刚性路面“强基薄面”的结构特点,并且应用范围广泛。要彻底解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可能相当困难,但用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来提高施工质量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来减少裂缝的措施应该会相当有效,技术也更合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