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副高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3-03-01 16:22:14

导语:在副高专业技术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副高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基层渔牧业;推广技术人员;服务现状;问题;对策;广西田林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327-02

基层科技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基层渔牧业技术服务质量,为了解决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针对田林县地域基本情况,结合田林县渔牧业技术人员现状及地域限制等实际,提出了建议性的对策,以供参考。

1 田林县地域基本情况

田林县总面积5 577 km2,县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05°27′~106°15′,北纬23°8′~24°41′,北回归线以北。以山地为主,由土山和石山2类组成,海拔多在800 m以上,最高海拔为1 900 m。全县设10个乡4个镇,辖168个村民委。

2 基层渔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现状

2015年,田林县渔牧系统机构总数20个,其中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14个,局职能机构1个,局直二层机构5个。总编制数为118人,从业人员1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人,占农业系统总人数的81.7%。全县设置机关单位1个,事业单位16个,其中县级事业单位2个,在职人数23人(专业技术人员20人),乡镇事业单位14个,在职42人(技术人员36人);参公单位3个,在职人数44人(专业持术人员33人)。

2.1 学历

大学以上学历2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1.5%;大专学历4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1%;中专以下学历12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3.5%。

2.2 年龄

35岁以下2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数的25.8%;35~40岁2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7.0%;40岁以上4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7.2%。

2.3 职称

中级职称26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29.2%;初级职称32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36.0%;管理岗工作人员31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34.8%。

2.4 技术服务

田林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总数为15个,即田林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及14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技术服务人员除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有专业的推广人员外,乡(镇)站的技术人员均为兼职人员,既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又从事动物疫病防治、食品安全生产、兽药监督管理、畜禽产品检验检疫等工作,工作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3 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

受田林县基层渔牧业推广技术人员工作环境、条件、待遇及编制等条件限制,新招聘人员少,技术人员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龄化现象严重,35岁以下2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数的25.8%;35~40岁2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7.0%;40岁以上4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7.2%。由于老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高,受体力、思维等因素的影响,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不强。

3.2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推广工作能力不强

一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除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为专业技术人员外,乡(镇)站的人员受编制限制,技术人员均为兼职人员,工作种类多,内容复杂,缺乏系统实践经验。二是2000年实行公开招聘以来,由于田林县工作条件差,待遇低,高学历人员不愿意报考,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技术知识水平不高。三是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全日制大学生、大专生不愿意报考,且在公开招聘的条件中没有限制学历必须为全日制在校学历,考试科目没有专业知识考试,2000年后入编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为函授第二学历人员,得不到足够的培养和锻炼,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四是受工作经费及工作时间的限制,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的机会少,由于长期缺乏专业新技术系统培训,导致一些先进的现代渔牧业新技术是农民先掌握后才被渔牧业技术部门总结推广。由于基层专业技术对当前现代渔牧业急需的新知识掌握不够,所以他们解决不了农民急需的生产方面的问题。五是渔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等渔牧业人才队伍较小,致使辐射带动面积没有完全覆盖,导致现代渔牧业新技术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极大地制约了田林县渔牧业转型升级速度。

3.3 科技人员上进心不强,技术职称等级偏低

田林县渔牧业科技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科技成果等硬件条件的影响,没有形成相互追赶、相互进步的竞争氛围,对申报职称的积极性不高,至今无副高级以上的技术人员;中级职称也只有26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29.2%;初级职称32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36.0%;管理岗工作人员31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34.8%。

3.4 科技人员待遇不高,技术指导服务动力不足

渔牧业技人员在基层工作往往会带来学习、生活上的不便,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享受方面都会出现影响,出现慵、懒、散、浮、拖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的效率,降低工作热情。

3.5 缺乏创业型人才,更新科技知识迟缓

对新技术培训绝大部分都是课堂理论培训,实用技术操作相当欠缺。县级在职科技人员由于缺乏现代渔牧业技术系统培训,只有少部分自求上进、善于学习进取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掌握一些较为先进的知识。同时,基层渔牧业科技有偿服务相关方面的政策不明确,2012年以来,虽然有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资助,但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补助方面限制使用的数量太少,下乡补助费每人年均只有700元,对于地广人稀的田林县技术人员来说,还需自己贴补下乡指导费用2 000元左右。同时,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和作用的发挥。乡镇大部分渔牧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行业的专业技术工作,还要兼顾乡(镇)各种中心工作,工作种类繁多,技术人员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认真开展专业技术指导,也是导致现代渔牧业技术与当前渔牧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1-2]。

3.6 自然条件艰苦,技术普及覆盖率低

田林县土地面积5 577 km2,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县份,离县城所在地最远的乡107.8 km,最近的乡23 km,养殖场分散在各个乡镇,受田林县地域、交通、信息网络条件的限制,技术普及覆盖率低。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技术人员招聘力度

田林县渔牧业系统总编制数118人,在编人数99人,空编19人。建议在技术人员公开招聘方面加大录入力度,将19个空编用好用实,在录用方面,限制参加考试人员的户籍为田林县户籍,使人才招进来、留下来。

4.2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

一是提高招聘人员准入条件,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招聘对象为在校全日制中专以上畜牧、兽医或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科学)专业学历,减少或淘汰函授学历考生。从源头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水平。二是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与高校联合举办技术人员异地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理论水平。三是让农技人员担任企业技术指导员,参与企业的养殖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四是利用网络科技书屋平台,发动技术人员参与网络书屋使用竞赛活动,以此更新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五是鼓励农民去服务平台,提高养殖业主自身的技术水平[3-4]。

4.3 建立健全职称申报奖励机制

针对田林县渔牧业申报职称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职称申报制度,对有意向申报职称的技术人员,在考试时间上给予适当的照顾。对申报获得中级以上职称资格的给予一定的物资鼓励。

4.4 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待遇

一是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住宿条件,配备完善站房水、电、卫等基本设施。二是适当给予进村入户燃油补贴。三是配备必要的办公经费。四是协调好各项工作时间安排,让基层技术人员也能享受到应有的节假日休息待遇。

4.5 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新科技更新速度

一是对适应新常态,热爱本职工作的技术人员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对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给予评先评优优先照顾。三是将有创新能力的饲养人员优先推荐为养殖科技能手。四是对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养殖场,在申报项目时给予优先照顾。五是对上进心强、努力更新知识技术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

4.6 提高技术普及覆盖率

创建村级技术服务体系,扩大技术服务队伍。充分利用村里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或村级动物卫生防治员、养殖能人等人员资源作为村级的技术联络员,县、乡级的技术人员作为导师,对村级技术联络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让联络员对各养殖场进行指导服务,以全面提高技术普及覆盖率。

5 参考文献

[1] 高士云,苗全,齐亚春.浅谈农业推广技术咨询服务[J].吉林农业,2013(2):23.

[2] 俞新武,刘春香.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调研和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1):55-60.

第2篇

关键词:主诊医师负责制 实践 人才发展 探索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探索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提升肿瘤专科医院核心竞争力。我院自2008年1月开始实施了主诊医师负责制(Attending)的医疗管理模式。经过六年的实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体系。本文就大型专科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践过程、总体成效及对医院人才发展进行探讨。

一、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概念

“Attending”制,即主诊医师负责制,核心是由一位主诊医师率领医疗小组全权负责患者诊疗全过程医疗管理模式,包括门诊、住院、手术、随访、组织会诊等,主诊医师组是由一名Attending(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Fellow(主治医师以上)和Resident(住院医师)等人员组成,Fellow对Attending负责,进行由Attending授权范围内的诊疗工作,Resident负责具体事务的实施。通过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强调主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为病人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医疗质量和合理的医疗费用。[1]

二、传统医疗管理模式――科主任负责制

长期以来,根据《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医院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所谓科主任负责制,是指医院里设有科主任的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计划生育等全部业务技术工作和包括对本科工作人员、伤病员的组织管理在内的全部行政管理工作,统一由科主任负责。传统医疗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弊端,科主任事务性工作较多,难于做到对每个患者负责;科室内部不强调医师分组,对患者的管理要求人人负责,从而造成了谁都负不了责,谁都不负责的局面,容易出现脱节、漏洞或重复等管理真空问题。[2]

三、主诊医师负责制的主要运作模式

(一)主诊组的设置

根据医院内科、外科、放疗科、妇科肿瘤科四大科的亚专科分类并结合床位数及医生人数来设置主诊组,以及肿瘤介入治疗科、中西医结合科、ICU、麻醉科等设置若干个主诊组。原则上,每个病区40―55张床位,设置3―5个主诊组。主诊组人员配置最低要求为:1名主诊医师、1名主管医师、1名经管医师,即“1―1―1”配置。当收治患者人数和人员配置应相适应,如收治患者人数长期超出本组所能承担的数量,则增加人员配置为“1―1―2、1―1―3、1―2―4”等。

(二)主诊医师的遴选

主诊医师的任职资格:一是本院聘任满3年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能胜任本专业的临床工作,独立完成本科室业务工作能力,近3年来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申请科研项目1项;三是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四是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强,服从院、科两级管理,病人满意度高等。实行“按需设岗、以岗定编、坚持标准、择优汰劣、滚动遴选”原则。主管医师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原则上为高年资主治医师(满三年以上)职称以上者;经治医师应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原则上为低年资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

(三)双向选择

主诊组内主诊医师和主管医师间实行双向选择,双向选择工作由大科主任主持,各亚专科主任配合。原则上做出选择的主管医师相对固定,经治医师在科主任安排下定期轮岗,有利于年轻医师在各专长的主诊组之间进行培养。依旧存在“优胜劣汰”:在双向选择中落选的主诊医师和主管医师原则上由大科内通过转岗等方式解决。如果大科内仍无法解决,由医院在全院范围内重新调岗。未能按要求组成主诊组,主诊医师资格解聘。

(四)衍生新型主诊医师

经过我院的摸索以及创新,发展出自由主诊医师(兼任医院行政管理岗位、部分高年资主诊医师可自愿选择担任,不配备专门床位和下级医师,可自由开展住院及门诊病人诊疗工作);后备主诊医师(为科室后续发展储备人才)和临时代主诊医师(由后备主诊医师中候选,当科内主诊医师因故长期不能在医院正常工作时临时暂代主诊医师,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进行),以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为实施主诊医师后备人选做好规划并提供人才保障。

四、我院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总体成效

(一)为医院医疗服务注入新活力

主诊医师负责制强调竞争机制,不同于科主任负责制由一人承担临床医疗任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责任,转变为由各个主诊医师承担本组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新格局。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后,第一周期实施结束当年和第二周期结束当年门、急诊人数分别增加48362人次和70877人次,同比上升幅度均达到50%;出院病人分别增加13525人次和20500人次,同比上升86.0%和70.1%;平均住院日分别下降20.5%和33.8%;实际床位使用率第一周期结束后同比上升4.7%,第二周期结束后同比上升10.9%;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第一周期结束后同比上升了19.0%,第二周期期间继续大幅度上升至70.1%,总体数据显示医院医疗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见表1。

(二)为更多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主诊医师负责制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满足了病人选医生的需求。[3]由于各主诊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主诊医师组内各级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同时,大大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以及次均费用,强调从病人门诊、入院、治疗、到出院随访等整个医疗过程中贯穿优质服务的理念,有利于医师加大病人的了解和沟通,有助于形成和谐、优质、高效的新型医疗关系。自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以来,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逐年递增,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三)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同时保证了医疗安全

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推动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即经济目标的严格考核,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各主诊组成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提高本组的声誉和竞争力,必将重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同时,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完成情况也都列入了主诊组评价的内容中,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病历书写、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安全等均有扣分依据,因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避免和减少了医疗缺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深化医院内部人才制度的改革

主诊医师负责制明确了岗位性质、岗位数量及岗位要求,按照相应的标准选择合适的人才,体现的是“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不再拘泥于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个别副主任医师未在本专业岗位上履行职责满3年的,但确有较高专业水准、业务能力、科研教学能力特别优秀且医院学科发展需要的,就可破格加入。同时,这一制度也彻底实现了评聘分开,在聘任考评过程中,以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作为考核重点,从而真正解决了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这些问题。2015年第三周期主诊医师中:全院共计68名主诊医师,其中正高41名,副高27名。以及5名自由主诊医师和7名后备主诊医师。

五、主诊医师负责制对于医院人才发展的探索

(一)主诊医师负责制彰显全面效益,成为医院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

实践证明,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后,我院门诊量、手术量、医疗收入等医疗数量指标都是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率等医疗质量指标则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医疗服务和医疗沟通明显改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各级医师的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主诊医师负责制提升管理水平,成为医院人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主诊医师负责制把医院管理的思想贯彻到了每个医师,贯穿到整个医务人员的个人成长历程,即“人人懂管理,时时讲管理”。主诊医师作为主诊组的领头羊,必须要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关心本组的经济运行情况、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而促进主诊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主诊医师负责制激发强大动力,成为医院人事人才自觉发展的重要平台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得各级医师在保证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还要保证有一定的精力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医院做好继续教育、外出进修的经济补助;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疑难病历会诊、新技术观摩等形式再学习、再深造;新入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轻医师实行科间、组间轮转,打好临床基本功。

(四)主诊医师负责制产生示范效应,成为医院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导向

主诊医师负责制有别于以往的科室内分组管理的模式,对各级岗位的医生明确了相应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尤其是在主诊医师身上集中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我院围绕以Attending主诊医师负责制为核心的医疗人事制度改革,将对我院未来的医院管理,特别是医院绩效的评核和人才发展战略产生引领和示范效应,也必将不断地促进我们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

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科主任负责制与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关系问题

传统管理模式下医院多采用院、科两级管理,科主任权利过于集中,但因精力有限,导致科室管理不严密。科主任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跳脱出来,变为站在全科角度审视主诊组内诊疗思维是否局限,强调科主任领导下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医疗工作的开展、教学任务的完成、科研工作的创新和落实等。同时为避免科主任身兼主诊医师后,可能造成处事不公、优先利用资源等的情况,可将科主任慢慢转变为自由主诊医师,并将所收病人原则上放置在科内新成立主诊组中,加以扶持年轻主诊组。

(二)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问题

主诊组工作中,可能会造成学术氛围削弱,有些医生只顾眼前利益,为多收病人而忽视继续进修学习、深造等,或是某些主诊医师忽略组内年轻医生的培养,只重使用不重培养,都是对未来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避免过早固定在一个专业组中,影响其全面发展。[4]因此,科室应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将年轻医师在各专长的主诊组之间进行培养,既锻炼专业能力,也为之后的双向选择提供参考。

(三)主诊组存在不正当竞争问题

少数主诊医师间缺乏沟通和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主诊负责容易变成主诊垄断,在收容的病种、治疗方案的选择(费用高低)等方面,更多地考虑本主诊组的局部利益。因此,在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量化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倡导和谐共进的医院文化,强化科室间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静,艾励生,李军等.主诊医师责任制及临床业绩考核[J].中国肿瘤,1999,8(12):549―550

[2]曹秀堂,姚伟,刘广东等.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医院,2010,4(14):2―3

[3]易利华、张永敏,等.我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医院管理,2014,11(34):64―65

第3篇

关键词: 医学文秘 专业现状 专业发展 调研

医学文秘专业主要培养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医学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就业于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为了使医学文秘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一致,同时为医学文秘专业规范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相关医学类教指委的工作部署和卫生管理类分委会工作计划,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我们采用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全国开设医学文秘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对医疗机构领导、医院内设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重大医药课题的主持人、招聘单位、用人单位、毕业生等问卷调查,进行工作岗位的调研。对用人需求、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等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旨在为医学文秘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1.医药卫生行政职能部门:

包括各区卫生局业务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医政科长;各区防疫站站长;各区卫生监督所所长。

2.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

包括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的医院院长、院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科室主任、档案中心主任、秘书;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人员;医学相关企业主管、管理人员。

3.毕业生:

调查对象为2007届至2010届医学文秘毕业生。

4.同类院校:

目前国内已经开办医学文秘专业的4所学校是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江苏健康职业学院、昆明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但是,在调研中同类院校问卷资料收集困难,因此实际参与此次全程调研的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共计两所学校。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资料的收集主要来源于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

1.文献研究以“医学文秘”为关键词,对1979-2011年图书期刊数据库文献(CNKI:维普等)、网络文献(教育部、卫生部及各院校网站,百度等)进行检索,收集医学文秘相关资料,以便了解医学文秘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搜集开办医学文秘专业院校的资料介绍,掌握医学文秘发展现状。

2.现况调查以访谈、研讨会、问卷调查等为主要形式。访谈主要包括电话问询及一对一交流沟通。

(三)调查内容

1.校际间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学文秘专业招生、专业设置、教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专业师资队伍、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2.行业、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岗位群、从事工作任务、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课程要求、资格证书要求、未来几年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未来该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等24个方面;

3.对毕业生进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形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需要强化的技能训练和课程等内容;

4.对实习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性质、招聘渠道、就业岗位、所需员工素质、胜任岗位工作需具备能力、支持岗位能力的课程、改善知识结构的建议、本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和不足、实习生工作表现总体评价等内容。

二、专业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专业的历史沿革

医学文秘的职业化是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必然潮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秘书工作呈现出职业化特征。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在集团内部处于协调、辅助地位的秘书的作用得以强化,而经济发达社会各个行业对秘书的大量需求,又使秘书工作出现很多分支,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在医学文秘发展道路上已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早在1948年国外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医疗秘书的手册。医疗秘书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处理各种繁琐的文书。医疗秘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法国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均有多名医疗秘书。她们是教授和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医疗秘书均毕业于专门的医疗秘书学校。科主任通常有3―4名医疗秘书,教授有2名秘书,主治医师每2人有1名秘书,住院医师每3―4人有1名秘书。这些医疗秘书通常担负着咨询、预约、收发邮件、接待、打字和管理病历等任务,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法国的医生不像国内的医生那样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写病历、病程志、术前讨论和手术记录上。他们每人都有一部小型录音机,医生将患者的病史、查体和手术记录等资料口述录音后将微型磁带交给医疗秘书,由秘书戴耳机接听打出,医生检查无误签名后放入患者的档案袋。由于医疗秘书的存在,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除出门诊、急诊和参加手术外,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科研工作。”①

医学文秘作为文秘的一个分支,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对医学文秘人员学历要求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对医学文秘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日益迫切。

(二)国内专业的历史沿革

医学文秘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医药卫生系统行政秘书岗位。专科层次医学文秘专门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具备扎实的秘书学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擅长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外语水平较高,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等,经过实训实习锻炼养成良好的公关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全国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等机构,从事办公室等部门的管理,以及病房、病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医生、护士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转行担任,极少数是文秘专业人员。他们中许多人虽懂医学,却不懂管理,或虽懂管理却不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或虽懂文秘却不懂医学和管理。现有复合型医学文秘专业人员缺乏,导致这些单位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不高,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对外交流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意见,从2009年起,中国将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和推进,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卫生部门或卫生机构的领导,要实施有效的、富有前瞻性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往,就必须有能够辅助决策、当好参谋、提供综合服务的医学文秘人才。所以培养一批适应医药卫生行业的岗位需要,既懂医学、又熟悉办公管理,同时掌握文秘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医学文秘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院校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培养医学文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不少学校虽然设有文秘专业,但都只具有文科行业背景,缺少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医药公司等单位秘书工作必须具备的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远远不能够满足医疗行业的特殊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200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开始招收医学文秘专业学生45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于2007年设立此专业,招收30人,目前已开办此专业的4所院校中,办学5―10年的有3所,办学5年以内的有1所。可见,医学文秘专业已经开始起步。

三、专业建设现状

(一)国外专业办学情况

医学文秘的岗位需求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目前在医学文秘专业人员的培训上各国存在着差异。

在欧美国家,秘书是一个素质要求很严格的职业。“美国的秘书教育分为高等院校秘书教育、高中秘书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学校秘书培训教育三种类型。另外,美国还有三个全国性的秘书协会,即法律秘书协会、医药秘书协会和全国职业秘书协会。在美国,医学秘书被称医药秘书,在医疗系统中作为医生助手。一名合格的医学秘书,要去专门的培训学校学习;美国的医务助理协会通过考试发给合格人员证书。医药秘书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医药法、医学专门术语、医学秘书的听写与录音等。此外,美国的秘书通常以复合式教育培养而成,医药秘书常由医学院毕业生经过秘书专业学习后担任。”②“法国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均有多名医疗秘书,他们是教授和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些医疗秘书均毕业于专门的医疗秘书学校。英国的秘书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秘书人才。英国医院的秘书必须受过专门的培训。新加坡要求辅助医学的人员必须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且具有至少三年的毕业后相关工作经验。”③

“西方各国医学秘书教育考核内容的职业化特点较强,比较偏重于教学计划中的职业技能课,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等职业技能,而且每项技能都有明确具体的量化测评指标。另外,考试中偏重于医学和信函写作等秘书职业知识能力,职业特征突出,量化标准具体明确。”④

(二)国内专业办学情况

参与全程调查的同类院校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故国内专业办学情况以上述两所学校提供的信息为据。

1.培养目标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医学文秘专业是培养具备医学和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具有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技术,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就业岗位

就业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3.国内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分析

(1)总体情况

1)院校分布目前国内已经开办的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分布在4个省,分别是江苏、安徽、黑龙江、云南。从以上情况来看,开设医学文秘专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较少。

2)隶属系部目前所有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此专业的专业名称均为“医学文秘专业”,参与问卷调研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将此专业归于人文社科系,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此专业归于公共卫生系。

3)招生规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人数平均为80人/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招生人数平均为50人/年。

4)岗位证书分析:鉴于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因此本调查对学生毕业后岗位证书通过率进行追踪调查。目前国家仅有针对文秘专业的“秘书资格考试(四级)”,尚无针对医学文秘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因此,我们仅对毕业生“秘书资格考试(四级)”证书通过率进行追踪调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一次通过率为92.3%。

(2)课程安排

1)教学组织体系两所院校都设置了医学文秘教研室。医学文秘教研室主任均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并且都是医学文秘专业带头人;其中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带头人为省级。

2)课程设置

分为公共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文秘相关课程、医学文秘交叉课程及选修课五个模块,具体设置如下:

A.公共课:总学时安排分别为526学时和564学时,包括英语、思想政治课、体育、计算机、大学语文。

B.医学相关课程:总学时安排分别为256学时和380学时。两所院校课程种类基本相同,都包括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

C.文秘相关课程:总学时安排分别为707学时和908学时。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书法、普通话、管理实务、新闻写作、秘书礼仪、秘书原理与实务、秘书心理实务、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实务等。有的还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技能实训课、网页制作、市场营销等课程。

D.医学文秘交叉课程:总学时安排基本为270学时左右。开设课程主要有:卫生法实务、卫生经济实务、医学管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

E.选修课:两校都设了选修课,分别为108和144学时,课程包括:医患关系和医疗安全、美学、公务员考试与秘书资格证书考试指导、写作欣赏、逻辑学等。此类课程的开设两校有所不同。

总体上,除选修课外,两校其他各类课程的开设较为统一,能够涵盖医学和文秘专业的教学要求。

3)教材使用

因该专业属新兴、跨行业的综合专业,故目前在用教材多为国内知名出版社的本科系列教材,部分学科的实训指导采用校本教材。

4)师资队伍

A.学科背景,目前,两校医学文秘专业教学团队学科知识结构比例情况基本相同。

表1 两校师资队伍学科背景比较

B.师生比两院校的师生比分别为1:4.6和1:3.3。

C.年龄30岁以下者占38%,31―40岁者占38%,41―50岁者占12%,51岁及以上者占12%,从年龄分布上看,医学文秘专业教师多为中青年,精力充沛,有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D.专业教育时间工作3年以下者占37%,3―5年者占6%,5年以上者占57%,一半以上教师从事医学文秘专业教学满5年,表明大部分教师即使是中青年专职教师都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E.职称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占37%,讲师占26%,助教占37%。

F.进修学习两所学校都选派专业教师在省内或省外相关机构进修学习,时间多为半年以内。由于是新兴专业,故培训的专业对口性及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

G.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值为:0.9:1,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85%,调查表明兼职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基本能适应教学需求。

5)教育教学改革

近几年,工学结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学改革方向,两所院校均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以医疗机构为主,占77%,卫生事业单位占12%,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占1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校外实训基地全部为医疗机构。其中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岗位人员既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又是实训中的带教教师,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条件建设

1)经费投入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师资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均投入1万元/年,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0.6万元/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师资建设”投入投入0.5万元/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1万元/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4万元/年。

2)校内实训室

主要为综合实训室,面积为70余平方米,配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配套桌椅等设备,可承担医学文秘专业的多种实训项目任务。

调查显示:两所学校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和学校均有指导教师。已经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多数为医疗机构,能基本满足目前的需要。

(4)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

1)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单位类型主要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医药类各级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为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

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2007年始招生院校,2010年为首届学生毕业,就业率100%,对口率100%;哈尔滨医科大学09年没有毕业生,08年和10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对口率分别是94%和85%。参与调查的两所院校总体就业率、对口率均很高。

3)就业市场情况

调查表明,各相关单位均表示出较强的用人意向,南方省份好于北方省份。学生就业单位情况:医疗机构53.8%,医药公司30.8%,卫生事业单位7.7%,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7.7%;就业岗位依次为:办公室办事员、管理、档案、接待、文书、秘书、礼仪;调查单位今后几年大致能接受本专业毕业生的情况:10人左右30.8%,3到5人38.5%,1人左右30.8%;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医疗机构和医药公司,岗位主要是办公室办事员,专业对口率高。参与调查的单位,今后几年对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仍有较大需求,学生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文秘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但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然而,通过这两所学校的调研结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有待今后在专业建设中改进,具体如下。

(一)社会对医学文秘专业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尤其是医药类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医学文秘专业虽有较大需求,但对该专业的认识基本尚停留在文秘加医学的罗列式人才模式中,且偏重于文秘;而且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医药卫生类单位的发展发育完善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医学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有的地区的用人单位还停留在专业人员兼任单位秘书的观念中。

(二)医学文秘专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缺失

医学文秘由于是一个新出现的专业,社会上还没有相应的医学文秘工种,因此缺乏医学文秘专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也没有开设相应的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考试,这与医学文秘专业方兴未艾的良好发展态势很不适应。

(三)医学文秘学历证书课程与相关职业资格的考核不能完全匹配

医学文秘作为文秘大类的一个分支,在目前国家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考试及执业资格准入前,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就成为了该专业人员唯一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医学文秘专业特有的医学类特质使得课程设置不可能与文秘专业类似,这就导致了该专业课程设置必然与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能完全匹配,因此会造成毕业生“双证”持有率低。

(四)医学文秘专业从业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晰

受制于国家目前缺乏对医学文秘专业工种的认定及执业资格的准入制度,导致该类专业技术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医药卫生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员在聘用上持审慎态度。

(五)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有待完善

因为医学文秘专业是一门新兴年轻专业,且国家尚未有相关专业认定及职业标准,因此该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相对统一的标准,课程体系的主干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与该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教材也应在摸索中完善,以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及岗位实际需要。

(六)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

目前教师虽然专兼职配比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但缺乏交叉专业教师,且由于该专业起步晚,相关培训不够完善,且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师资队伍的相关专业交叉培训工作还有待提高。且个别年轻教师行业、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不足。

(七)实训条件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校内实训多以综合性为主,尚未创建针对不同职业能力需求的专门的实训室,实训项目及实训条件在针对性及职场性的设计上还有不足,距离开放实训室,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多学多练,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主要用于见习、实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合作深度还有待加强。

五、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高职高专各专业,尤其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遭遇了就业时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竞争,由于缺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非专业人员的就业成本相对较低,对专业人员的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不利于专业发展,更不利于行业进步。

建议成立由卫生部、教育部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的工作小组,就医学文秘专业等相关医学类专业进行详尽调研,首先承认医学文秘工种,并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认证、准入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这样既可促进引导该职业的有序发展,更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通过执业资格认证提升社会认可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国家对该职业的认可,必然会提升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继而提高用人需求。

(三)制订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以及社会发展对医学文秘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组织调研,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设置的标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组织、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要求、毕业实习等主要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合理界定医学文秘从业者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依据。

(四)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建设

依据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建立医学文秘相关课程标准,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将医学课程与文秘课程进行融合,在强化医学基础知识、融入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满足职业需求。

总结成熟的办学经验,摸索、编写出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符合医学文秘职业能力需求、与课程配套的专业规范教材。

(五)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工作

1、委托国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院校举办医学文秘师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为医学文秘专业提供专业性的师资培训;

2、给予相关政策,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实践教学能力。

(六)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建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主要建立融针对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仿真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相关专业理论讲授与顶岗实习同步进行、多岗轮转的校外实训基地。

总体来说,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文秘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虽未来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

以上调研报告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调研样本量少而形成,因此,得出的结论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国内医学文秘专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仅供参考。

注释:

①舒衡生,法国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概况,省略/zhuanjiaguandian/shuhengsheng_

1297.htm.

②马哲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③马哲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④蒋姝蕾、陈燕.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J].职教通讯.2007,(5).

参考文献:

[1]王敏杰.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设置[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2).

[2]廖金泽.秘书训练[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张丽俐.商务秘书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孙荣,杨蓓蕾,袁世祥,陆渝芳.秘书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陈伟国.高职教育服务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6]杜宏伟.高素质文秘人员培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21).

[7]杨丹.医院文书工作与医院档案的关系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8,(3).

[8]叶彤.现代文秘人员的素养与文档工作初探[J].档案与建设,2009,(2).

[9]李欣,李国栋.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7).

[10]葛红岩.高职高专秘书实训课程安排与考核[J].秘书,2008,(3).

[11]李春彪、生素巧.从系统集成看高职课改与教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12]高莉.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13]陈文蕾.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5]蔡超.秘书网络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6]刘冶陶.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8,(5).

[17]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

[18]陈玉仑,吴向前.办公文秘专业技能培训教程[z].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

[19]蔡超,杨锋.现代秘书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国家职业标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

[21]陈文蕾.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秘书,2005,(6).

[22]韩玉芬.国外秘书要求新趋势对我国高职文秘教学的启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3]金海燕.关于新时期秘书专业建设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5,(8).

[24]王水琦.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08,(4).

[25]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6]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5).

[27]关玉杰.激活课内,拓展课外,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28]李丽.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J].秘书,2005,(2).

[29]周争艳,王静.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0]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第4篇

关键词: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研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正面临着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变。旅游院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专业建设都以教师为主体,能否提高导游专业师资队伍素质,调动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内涵建设的关键。

一、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导游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新进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比例超过60%以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少:原有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地理、中文专业转行的教师,但有旅游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少;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较之以前逐渐增多,但是专业对口的少;由于旅游职业教育起步晚,教师队伍梯队结构中高级职称少而中低级职称多;男教师少而女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而理论型教师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还未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低。

其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与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不相吻合。有些高职院校仍以教学课时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杠杆,以发放课时费作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手段,这种考核激励机制是与规模建设下引导教师多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相适应的,单不注重教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社会服务、培训与技能鉴定等问题,不利于引导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研科研,不利于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二、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双师型教学名师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专业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高素质的导游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高职旅游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导游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导游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抓专业带头人培养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优秀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它是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迅速发展的根本,是教科研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所在。专业水平、专业成就比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学引领和教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更好地立足教学实际,促进主体参与,发挥引领示范。

1导游专业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

(1)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要始终围绕“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这一主线。因此,优秀教学团队在结构上注重专兼结合,逐步加大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建立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聘请兼职教师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补充,但不是根本途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在专而不在兼,即注重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注意专业教学团队梯队的建设,注重专业教师层次的提高。

(2)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

导游专业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由专业领军人物、专业核心人物、骨干人物组成,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专业教师构成。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使导游专业教学团队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达到合理。如正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数量达到教学团队的15%以上,专业带头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骨干教师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且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团队梯队结构按10%、40%、50%(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专业教师)的比例建设:注重对3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人数不低于现骨干教师人数:至少5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至少5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旅行社工作经历或从旅游行业企业直接聘请,10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并在旅游行业企业兼职。这样就构成了一支专兼结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满足导游专业教学和导游人才培养需求。

(3)素质精良并充满活力

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国际化的趋势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全依赖于旅游职业教育做强势后盾,全力锻造一支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专业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保障。着力培养一支道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导游专业师资队伍,注重养师德、铸师魂、训师才、培师能,推出一批全市、全省、全国知名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打造导游品牌专业,促进旅游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山西旅游业提供高素质优秀导游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第一个制度保障——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

(1)兼职教师的结构:高端~一般

聘请旅游行业老总、经理作为兼职教师,他们专业经验丰富,在行业中具有一定权威性:聘请在某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不仅可以缓解教师数量的不足,而且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他们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是高职学校师资队伍来源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2)兼职教师的质量保障:聘任一培训一管理

①聘任。由于旅行社与学院工作日完全重合,要聘请的专业骨干不可能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有大段的时间集中授课,这就给聘请兼职教师增加了困难,只有打破原有的五天工作日,采用弹性时间授课,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还可根据兼职教师的时间,应灵活机动地开设各种专业讲座,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及技术要点,从而解决企业与学院工作日重合带来的问题。

②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发挥兼职教师特长求得更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第一,严格控制兼职教师聘任环节。每一位兼职教师在任职前必须经过由教务处、系部、专业教研室三方全程参与的面试、试讲环节。只有通过兼职教师资格考核者才能上岗。第二,兼职教师的培训。许多兼职教师并不是学师范出身,多数人没有从教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从教的经历。因此,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培训的内容如高职教育理论知识、高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析运用教材的能力和师德教育。第三,全程监控兼职教师授课环节。以专业教研室为主对兼职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对兼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进行记录,并加以总结。第四,定量考核,动态管理。以学生专业能力增长程度作为对兼职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专业能力考核标准》将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程度划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由专业教研室对学生进行随机能力测试,若被测试学生50%能力考核为优秀,不及格不超过5%,学院将为其发放奖金以资鼓励:若被测试学生20%以上不及格,学院将直接辞退,以后不再聘用。

将兼职教师管理纳入专任教师管理范畴,摆脱原有单纯聘任管理模式,使受聘兼职教师全方位参与学院各项教学建设工作,享受学院相关的福利待遇,树立其主人翁意识。第二个制度保障——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

(1)访问旅行社行业专家制度

访问行业专家制度旨在提高专业教师真实环境下的导游带团技能,掌握导游专业在旅行社、景区景点导游讲解这一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旅行社需要的、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一是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践和访问,在了解旅游企业导游岗位需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二是根据访问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三是从专业培养标准出发。深化教学领域改革,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

(2)校企双向交流制度

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依据,紧紧围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加强导游专业建设,每学期定期召开导游专业教学研讨会,聘请旅行社老总、行业专家共同座谈,探讨专业发展、导游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了解旅游行业新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方向,使导游专业永远走在最前沿。导游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通过校企双向交流制度从而使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3)获取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导游专业教师考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一方面是对导游能力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打下基础。所以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获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对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予以奖励,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利用这种方法鞭策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导游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4)旅行社顶岗轮训制度

导游专业教研室每学期选派2-3名专业教师在企业顶岗轮训半年以上,由学院提供挂职锻炼企业,教务处、系部共同提出新教师挂职岗位应掌握的能力及阶段性实践成果,跟踪挂职学习情况,不定期走访教师挂职锻炼的旅行社,了解教师挂职学习情况,并由旅行社人力资源部门、实践岗位主管给出评价意见,将此作为教师转正、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和考核项目。

(5)社会调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旅游行业和社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情况,每年都要让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走访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导游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招生计划和课程设置,并将此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3专业带头人的核心作用

专业带头人是一种学术性称谓和资格,不是一种职务和岗位。导游专业带头人的水平代表着学校在导游专业的水平,拥有高水平的导游专业带头人有利于提高旅游院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他们具有核心的作用:(1)善于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一团队和谐(2)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技术领先(3)制定团队建设规划一青年导师制(4)学风正派师德高尚。我们要从师德品质、学历、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制定名师标准,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教学名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创新能力;必须对导游专业的教研科研、专业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等承担带头人的职责。结合导游专业建设,让他们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改造、技能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造就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带头人。

4团队在社会服务中增长才干

(1)职业培训。导游专业的专兼教师团队可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利用现有良好的师资资源为社会进行导游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对外培训充分展示导游专业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实力和水平,同时在培训中也使专业教师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2)技能鉴定。每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期间选派专业教师担任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讲解现场口试考评委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法律法规》笔试阅卷工作。提供技能鉴定及时了解考试前沿信息,反馈到导游专业教学工作中,引领专业教学。

(3)技术研发。专业教师可利用教学优势资源,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通力合作,共同研发科研课题,使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4)社会服务。即导游专业师生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社会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如大型会展讲解、会议礼仪服务、上级领导参观访问景区景点讲解服务等。在服务过程中,由专业教师现场直接指导学生,感同身受,专业技能迅速提高和强化,教师同样开拓了眼界,收益匪浅。

(二)抓双师型教学名师培养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是打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双师教学团队的根本。因此,要制定具体政策,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积极引导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科研课题、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的研究,在实践中造就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和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好和团结意识浓的教师。那么如何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呢?

首先要从旅游院校导游专业中选拔,基本条件必须是导游专业的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有省级教学成果或专职三年、兼职五年,具有行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一定的旅游行业影响力,承担技术服务项目、有横向课题或技术专利的专家学者。评选的标准为:理论教学水平占20%;教研科研水平占20%;实际技能操作和实践教学水平占30%:技术服务和行业影响力占30%。

通过造就“教学名师”,实施“名师工程”,促成导游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调动专业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对旅游职业教育的研究意识,为导游专业教师营造积极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增值效应。

三、高职导游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1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这是一个称职的导游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的道德与知识素质,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道德素质,对教学具备理论扎实的业务素质,还应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力素质。

第5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弘扬发展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保障公平、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观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2、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精神为统领,科学界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加强领导、统筹管理、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良好沟通,促进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发展目标

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当地油、盐、化工、纺织、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全县重点产业的需求,推进县职业中专课程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全县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到2015年,县职业中专在校生达到4000人,专任教师280人,专任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基本达标;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1980万元;所开专业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县职业中专的校园文化建设,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全部达到省示范性职业学校标准。

到2020年,县职业中专建筑面积达到10.8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4000万元,在校生达到6500人左右,专任教师321人,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完全达标。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企业和工作岗位,形成较强的产业服务能力,所开专业全部达到国家示范性标准。把学校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良好声誉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初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适应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县域内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加强,公共财政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基本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积极推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具体目标为:

1、落实《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年)

2、构建和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确保全县每年普职招生比例大致相当。

3、努力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性职业中专,大幅提高职业学校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4、建成设备先进、与企业对接紧密、师资配备齐全、运行管理水平高的示范性实训、实习中心和基地。

5、专业设置布局合理,涵盖当地所有产业,形成具有较大就业优势的品牌专业,打造骨干、重点和示范专业(点)。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6、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技术精湛和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

8、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

9、科学界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10、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初级中学。

11、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二)重点任务

根据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应当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1、加强县职业中专基础能力建设。

2014年5月,职业中专综合实训楼开工建设,2015年投入使用;

2014年7月,职业中专学生公寓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

2015年,在原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高标准的集教学、培训、生产和新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种植、养殖实训基地。

2016年,职业中专建设女生公寓;

2017年,建设实训楼一栋;

2018---2020年,建设科技馆、图书信息楼,体育馆、游泳馆。

2、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构建和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根据调研,县2016--2020年初三毕业生每年都在6000人左右,县域内普通高中每年招生仅3000人左右,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普职招生分流宏观调控力度,建立职普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积极探讨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实现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让高中段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优势、爱好自主选择合适的教育类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压缩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确保全县每年普职招生比例大致相当。

3、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性职业中专。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县职业中专在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力争达到省级示范学校标准,使之成为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阵地,2017年县职业中专达到国家级示范性职业中专标准。

4、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需求,特别是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在现代农业、海洋化工、机械加工、港口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电工电子等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一处装备先进,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等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能够承担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多专业示范性实训中心。

5、以服务地域经济为核心,构建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专业体系。努力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县职业中专要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围绕船舶制造、海洋化工、文化旅游、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种植养殖等专业,做精长线专业,做优传统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大新兴专业。要改变专业和课程设置滞后市场需求和专业课程开设过多过散的现象。创建23个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级精品课程,2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大力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我县职业学校办学品位;同时,要大力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各类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办学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动手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6、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贯彻落实《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精神,县财政按照经费分担办法,足额按时拨付到位。二是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严格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等政策,加大对职业中专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的投入。三是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鲁财税〔2013〕42号)精神,支持学校组织开展实习实训及其他勤工俭学活动;支持企业在学校建立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及个人资助、捐赠职业教育事业。

(1)按照全县总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实训设施和基地建设等;

(2)加大县域内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监管力度。凡不进行职工培训或无培训条件的单位按照企业职工核定的工资总额的1.52.5%,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将此项经费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作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根据《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于2014年5月底前完成核编工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利用3-5年的时间使县职业中专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全部达标。二是贯彻落实《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实施办法》,专业教师招聘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将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作为基本条件,招聘方案由教育局负责制定,落实学校的招聘主体地位。允许教学急需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参加招聘,合格的先作为兼职教师使用,待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转为正式教师,为缺乏教师资格证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职业中专任教建立起“绿色通道”。三是贯彻落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中专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不纳入实名制管理,由学校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县财政参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经费拨付标准,达到一定条件的兼职教师可参加教师职称评审,让更多业界精英走进职业学校。四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教育培训、实践历练、研发引领,培养教、训、研方面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8、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一是依托县职业中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面向农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完善政府培训服务机制。二是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工行为,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不具备从业或执业资格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监督。

9、科学界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把好脉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从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他们的就业指明一条高效、省力的捷径,使职业学校的学生真正树信心、养习惯、育品德、练技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10、把职业教育向初级中学渗透。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农村初中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的一个良好途径,加强农村的农业、教育、科技部门的合作,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三教统筹",通过优化农村初中课程结构,建立适合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模式,将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为农村初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好初级中学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制定好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1、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把民办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做好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民办职业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部门联动。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完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实行职业教育季度汇报、半年评估、全年总结制度,确保职业教育各项规划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定期向县政府汇报。

相关期刊